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力与运动 1-1-4 精品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4讲

C.A和B的质量之比为1∶12
D.A和B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
解析 粒子 A 和 B 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由 x =v0t 及 OC=CD 得,tA∶tB=1∶2;竖直方向由 h=12at2得 a=2th2 , 它们沿竖直方向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A∶aB=4∶1;根据 a =qmE得 m=qaE,故mmAB=112,A 和 B 的位移大小不相等,故选项 A、B、C 正确。 答案 ABC
答案 AC
5.(2015·全国卷Ⅱ·24)如图3,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 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 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 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 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
图3
解析 设带电粒子在 B 点的速度大小为 vB。粒子在垂直于电场 方向的速度分量不变,即
[精 典 题 组]
1.(多选)如图4所示,带电荷量之比为qA∶qB =1∶3的带电粒子A、B以相等的速度v0从 同一点出发,沿着跟电场强度垂直的方向
射入平行板电容器中,分别打在C、D点,若
图4
OC=CD,忽略粒子重力的影响,则( )
A.A和B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B.A和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3600°°=
33,选项
A
错误、B
正确;粒子运行周期
T=2Bπqm,粒子在磁场中运行的时间为 t=326θ0°T=2Bmqθ,所以tt21= 23, 选项 C 错误、D 正确。
答案 BD
2.(2016·四川理综,4)如图8所示,正六边形
abcdef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一
2018年高考物理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名师讲练课件:专题一 力与运动 专题一 第1讲44张 精品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1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一 运动学概念的辨析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四 运动学图象的理解
考点一
运动学概念的辨析
真题研究
1.(2015·浙江10月学考·3)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如图1所示,七架战
1 6
,
宇航员在月球上离月球表面高10 m处由静止释放一片羽毛,羽毛落到月
球表面上的时间大约是
A.1.0 s
B.14 s
√C.3.5 s
D.12 s
解析 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只受月球对它的引力作用,运动情况与地球
上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相似,月球表面的加速度为地球表面加速度的16.
根据 h=12at2 可知:t=
(2)求解方法:①匀变速直线运动
v v
=xt =v0+2 v
②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v =xt
2.对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辨析
(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
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
或减小)的快慢.
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
出”,位移为58 m,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
可以确定
A.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
√B.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C.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
D.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
图8
1234
解析 答案
模拟训练
3.跳伞是集勇气、意志、智慧和科技于一体的体育项目.某跳伞运动员以5 m/s
第1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一 运动学概念的辨析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四 运动学图象的理解
考点一
运动学概念的辨析
真题研究
1.(2015·浙江10月学考·3)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如图1所示,七架战
1 6
,
宇航员在月球上离月球表面高10 m处由静止释放一片羽毛,羽毛落到月
球表面上的时间大约是
A.1.0 s
B.14 s
√C.3.5 s
D.12 s
解析 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只受月球对它的引力作用,运动情况与地球
上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相似,月球表面的加速度为地球表面加速度的16.
根据 h=12at2 可知:t=
(2)求解方法:①匀变速直线运动
v v
=xt =v0+2 v
②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v =xt
2.对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辨析
(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
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
或减小)的快慢.
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
出”,位移为58 m,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
可以确定
A.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
√B.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C.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
D.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
图8
1234
解析 答案
模拟训练
3.跳伞是集勇气、意志、智慧和科技于一体的体育项目.某跳伞运动员以5 m/s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1-1-4-3

[真题3] (2015·高考全国卷Ⅰ)(多选)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 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 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 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 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 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 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2. 则此探测器( )
3.神舟十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甘肃省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北京时间6月13日13时18分,实 施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发射入 轨以来,第5次与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交会对接前神舟 十号飞船先在较低圆轨道1上运动,在适当位置经变轨与在圆轨 道2上运动的天宫一号对接.如图所示,M、Q两点在轨道1上, P点在轨道2上,三点连线过地球球心,把飞船的加速过程简化为 只做一次短时加速.下列关于神舟十号变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 是( )
面积相等可以知道,行星在远离中心天体的位置处速度一定小于
在靠近中心天体位置处的速度,类比可以知道,A对;人造飞船
在P点处受到的万有引力F引=G
Mm r2
,为其提供做圆周运动所需
要的向心力F向=m
v2 r
,当万有引力等于所需向心力时,人造飞船
做圆周运动,当万有引力小于所需向心力时,人造飞船做离心运
动,飞船在P点,Ⅱ轨道速度大于Ⅰ轨道速度,B错;
A.卫星在近地点212 km、远地点41 965 km的地球同步转移轨 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B.卫星在近地点212 km、远地点41 965 km的地球同步转移轨 道上正常运行,机械能一定守恒 C.卫星沿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动,在近地点的加速度一定大于 在远地点的加速度 D.卫星由同步转移轨道的近地点加速有可能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力与运动(PPT版)共42张

θ。
A.由v= gR 可知,甲的速度是乙的 2 倍 当货物速度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μ<tan θ,即mg sin θ>μmg cos θ,此
绳长不变,用质量不同的球做实验,
(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A;
B.由a=ω r可知,甲的向心加速度是乙的2倍 再结合水平分运动x=v0t可得2v0=x ,故
是一
个只与地球质量有关的物理量,故D项由此所得推论是正确的。
考情分析
2018
2019
2020
力与物体的平衡 T14(1):物体的平衡
T2:物体的平衡
力与直线运动 T14(3):牛顿运动定律的 T15:牛顿运动定律的 T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整体法
应用
应用-板块问题
力与曲线运动
T3:平抛运动
T6:圆周运动中的运动 T8:平抛运动
专题一 力与运动
1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v= v0 at,x=
v0t
1 at2 2
,v2-
v02 =2ax;
(2)两个中间速度:v=
v
=
t
v0
2
v
,
v
=
x
v02
2
v2
,且 vt <
vx。一个推论:Δx=aT2。
22
2
2
2.(1)轻绳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轻杆产生的弹
力,既可以是压力,也可以是拉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弹簧产生的支持力或拉力
沿轴线方向,弹簧弹力的大小:F=kx。
(2)滑动摩擦力大小F=μFN,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力的合成和分解均遵பைடு நூலகம்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 |F1+F2|。 4.牛顿运动定律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力与直线运动1

(4)a-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v-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而 x-t 图象中,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则无实际意义.
变式训练 1 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 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
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 v 和位置 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答案:BC
变式训练 3 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 物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加速度 a、速度 v、位移 x 随时间 t 变 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 t=0 时刻,初速度为零,则 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 )
解析:在 0~2 s 内,位移先增大再减小,知运动的方向发生 改变,故 A 错误;在 0~2 s 内速度为正值,向正方向运动,在 2 s~4 s 内速度为负值,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 B 错误;0~1 s 内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 s~2 s 内加 速度方向,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 末速度 为零.在一个周期内速度的方向不变,故 C 正确;在 0~1 s 内, 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 s~2 s 内加速度方向,大小不变, 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 末速度为零,2 s~3 s 内向负方 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故 D 错误.
位移
特例
匀速直 匀变速直
线运动 线运动
倾斜 的直线
抛物线
与时间 轴平行 的直线
倾斜的 直线
注意:(1)无论是v-t图象还是x-t图象都只能用来描述直 线运动.
(2)v-t图象斜率为正(即向上倾斜)不一定做加速运动,斜率 为负(即向下倾斜)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变式训练 1 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 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
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 v 和位置 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答案:BC
变式训练 3 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 物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加速度 a、速度 v、位移 x 随时间 t 变 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 t=0 时刻,初速度为零,则 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 )
解析:在 0~2 s 内,位移先增大再减小,知运动的方向发生 改变,故 A 错误;在 0~2 s 内速度为正值,向正方向运动,在 2 s~4 s 内速度为负值,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 B 错误;0~1 s 内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 s~2 s 内加 速度方向,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 末速度 为零.在一个周期内速度的方向不变,故 C 正确;在 0~1 s 内, 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 s~2 s 内加速度方向,大小不变, 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 末速度为零,2 s~3 s 内向负方 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故 D 错误.
位移
特例
匀速直 匀变速直
线运动 线运动
倾斜 的直线
抛物线
与时间 轴平行 的直线
倾斜的 直线
注意:(1)无论是v-t图象还是x-t图象都只能用来描述直 线运动.
(2)v-t图象斜率为正(即向上倾斜)不一定做加速运动,斜率 为负(即向下倾斜)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018届二轮复习 力与运动课件(46张)(全国通用)

-10-
1 2 3
解析
������������������ 由 2 =mg ������
得
������������ g= 2 , 则������ ������ 地
������月
=
������月 ������月2
×
������地2 ������地
≈
1 ,即 6
g
1 月= g 6
地
≈1. 6
m/s 2 , 由 v 2 =2g 月 h,得 v≈3.6 m/s, 选项 A 错误;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 力 F=mg 月 ≈2×103 N, 选项 B 正确;从离开近月轨道到着陆的时间内, 有其他力对探测器做功, 机械能不守恒, 选项 C v=
������������· ������ 2π 2 =m · r, 整理得 ������2 ������
T
2
4π 2������3 = 。假设地球半径为 ������������
R, 目前同步卫星
的半径 r1 =6. 6R, 周期是 24 h;当自转周期最小时, 同步卫星的轨道半 径为 2R, 如图所示。联立解得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4 h。根据
h)。
核心知识
网络构建 要点必备
-4-
4. 两个易错: ������������������ (1)星球表面上的物体不考虑自转问题时, 有 2 =mg, 其中 g 为
������
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若考虑自转问题, 则 ������������������ 在两极上才有 2 =mg。在星球表面附近绕星球转动的物体始 终有
-6-
1 2 3
考点定位: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功 命题能力点:侧重考查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与方法:利用开普勒第一定律分析求解。
2018高考物理(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名师讲练课件:专题一 力与运动 专题一 第2讲(44张PPT)

√ C.重力、空气作用力
D.重力、向前冲力、空气作用力 图4
1
2
3
4
5
6
7
答案
5.(2017· 台州市9月选考)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 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 .如图 5 所示的四种与足球有关的 情景.其中正确的是
图5 A. 如图甲所示, 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受到 的重力
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盘上,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
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棋子共受三个力作用 B.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一定等于重力 C.磁性越强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D.质量不同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同
√
图7
1
2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规律总结
1.弹力有无的判断“三法”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
D.1.0 解析 由图可知最大静摩擦力为5 N,滑动摩擦力为3 N,且滑 动摩擦力满足公式Ff=μmg,所以μ=0.3.
1 2 3 4 5 6 7
解析
答案
模拟训练
4.(2017· 浙江 “ 七彩阳光 ” 联考 )“ 跑酷 ” 是一项深受年轻人喜
爱的运动,如图4为运动员在空中跳跃过程中的照片,此时运动 员受到的力有 A.重力 B.重力、向前冲力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4.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1)首先分清摩擦力的种类,因为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 Ff = μFN 求解,静摩擦力通常只能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 求解.
(2) 公式 Ff = μFN 中, FN 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与物体的重力
没有必然联系,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 小也无关.
最新-2018届高考物理 力与运动复习课件4 精品

mCg-μmBg=(mC+mB)aB μmBg=mAaA xB=12aBt2 xA=12aAt2 xB-xA=L 由以上各式,代入数值,可得 t=4.0s. [答案] 4.0s
• (1)构成连接体的各物体相对静止时,可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 (2)求连接体中一个物体对吊一个物体的 作用力时,须采用隔离体法,以这个力的 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这个力的 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
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如果把 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隔离 体.
• (2)外力和内力:如果以整个物体系统为 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 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 二定律列方程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 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这些内力将转 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推断或者 求出物体所求的未知力.
• 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 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定律推断或 求出物体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的 力.
• 3.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一般方法:整体法 求加速度,隔离法求相互作用力.
• 连接体问题: • (1)连接体与隔离体:两个或几个物体相
面上,用两个与桌面平行且互相垂直的力
F1、F2作用在木块上,已知F1=4 N、F2 =3 N.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
求经0.5 s时木块在桌面上运动的速度大
小.(g取10 m/s2)
• [解析] 取木块为研究对象,木块受到五 个力:重力G=mg=10 N;支持力FN= mg=10 N;拉力F1=4 N、F2=3 N;滑动 摩擦力Ff=μFN=0.2×10=2 N.设F1与F2 的合力为F12,则:
图3-2-6
• (1)构成连接体的各物体相对静止时,可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 (2)求连接体中一个物体对吊一个物体的 作用力时,须采用隔离体法,以这个力的 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这个力的 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
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如果把 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隔离 体.
• (2)外力和内力:如果以整个物体系统为 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 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 二定律列方程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 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这些内力将转 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推断或者 求出物体所求的未知力.
• 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 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定律推断或 求出物体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的 力.
• 3.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一般方法:整体法 求加速度,隔离法求相互作用力.
• 连接体问题: • (1)连接体与隔离体:两个或几个物体相
面上,用两个与桌面平行且互相垂直的力
F1、F2作用在木块上,已知F1=4 N、F2 =3 N.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
求经0.5 s时木块在桌面上运动的速度大
小.(g取10 m/s2)
• [解析] 取木块为研究对象,木块受到五 个力:重力G=mg=10 N;支持力FN= mg=10 N;拉力F1=4 N、F2=3 N;滑动 摩擦力Ff=μFN=0.2×10=2 N.设F1与F2 的合力为F12,则:
图3-2-6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4讲力和天体运动课件2018010522

6aR = 2 ,选项 A、C 错误;物体 A 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等,根据 v=ωr 知,同 v2 Mm 步卫星的线速度大于物体 A 的线速度,又由 G r2 =m r 可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于 GMm0 卫星 B 的线速度,故物体 A 的线速度小于卫星 B 的线速度,选项 B 错误;由 R2 = v2 3 aR 1 2 m0 R ,并结合 GM=gR ,可得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v1= gR= 2 ,选项 D 正确.
蛟龙下潜深度为d天宫一号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蛟龙号所在处与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解析令地球的密度为则在地球表面重力和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有的地球内部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即为半径等于rd的球体在其表面产生的万有引力故蛟龙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g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ma天宫一号的加速度为agm
题型二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命题规律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是高考的热点.命题特点是:(1)结合星球表面重力加速 度考查;(2)结合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考查.
方法点拨 估算中心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两条思路 1.测出中心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估算天体质量, Mm M M 3g G R2 =mg,进而求得 ρ= V =4 =4πGR. 3 π R 3
D.S1的公转周期比S2的大
突破点拨 GMm M (1)根据 mg= R2 和 ρ= V 判断行星的平均密度的大小. GMm mv (2)根据 R2 = R 判断行星“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 GMm (3)根据 2=ma 判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R+h
2π2 GMm 判断公转周期的大小. (4)根据 2=m(R+h) R+h T
2.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1)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g 方法一: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有 mM M mg=G R2 ,得 g=GR2. 方法二:利用与地球平均密度的关系,得 M 4πR3ρ/3 4 g=GR2=G R2 =3GπρR.
2018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1-1-3-3

解析 (1)当细线1上的张力为零时,小球的重力和细线2对小球
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即mgtan 37°=mω21lsin 37°,
解得:ω1= lcosg37°=52 2 rad/s;
(2)当ω2=
50 3
rad/s时,由于ω2>ω1,故小球应向左上方摆
起.
由几何关系可知,B点距C点的水平和竖直距离均为d=lcos 37°= 0.8 m, 细线1的长度l′=0.2 m. 假设细线1上的张力仍为零,设此时细线2与竖直轴的夹角为α, 则可得: mgtan α=mω22lsin α,代入数据可解得:cos α=0.6,即α=53°, 由几何关系可知,此时细线1恰好竖直且细线的张力为零,故此 时细线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
解析:(1)当A点到过O点竖直线的距离为x1=
5 4
l时,小球绕钉子
转动的半径为R1=l- 2l止到最低点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有mg(2l +R1)=12mv12 在最低点细绳承受的拉力最大,有F-mg=mRv211 解得最大拉力F=7mg,所以mFg=7.
[真题2]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
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
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
夹角为( )
π
π
A.6
B.4
π
5π
C.3
D.12
解析:选B.设物体水平抛出的初速度为v0,抛出时的高度为h,
由题意知
1 2
(2)设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v2,运动半径为R2, 小球绕钉子做圆周运动,恰好能到达最高点时有mg=mRv222 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mg(2l -R2)=12mv22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一 力与运动 1 力与物体的平衡课件

可以看作受力平衡,则满足矢量三角形原则(图
乙),mg大小、方向不变,FN1方向不变,角A在逐渐变 小,则FN1逐渐变小直至为0,FN2'也在变小,直至木板
水 求平出F时N,1F=Nm2'g减ta小n θ为, FmNg2。'=本c���o���题s������������也,其可中以θ利为用FN力2'与的竖合直成
考情分析·备考定向
命题热点
考题统计 命题规律
第1 讲 力与 物体 的平 衡
热点一 物 体的受力分 析及静态平 衡
热点二 共 点力作用下 物体的动态 平衡
2016Ⅰ
卷,19;2016
Ⅲ
卷,17;2017
Ⅲ卷,17
2016Ⅱ
卷,14;2017
Ⅰ卷,21
近几年高考命题点主要有:①匀变
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公式、图象。
a、b、c都处于平衡状态,分别列三个平衡方程FT=mgsin θ+F安a,F安 b以=m上g四sin个θ方,FT程=,m可cg得,而F且安aa=、F安bb中=m电g流sin相θ等,m,c所=2以msFi安n aθ=,电F安流b=大B小Il,联为立���������������解s������i���n, ������ 所以A、D正确,C错误。
-2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例4(多选)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固定两根足够长的光滑 平行金属导轨PQ、MN,相距为l,导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 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有两根质量均为m的金属棒a、 b,先将a棒垂直导轨放置,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与物块c连接,连 接a棒的细线平行于导轨,由静止释放c,此后某时刻,将b也垂直导轨 放置,a、c此刻起做匀速运动,b棒刚好能静止在导轨上。a棒在运 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两棒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 则( AD )
乙),mg大小、方向不变,FN1方向不变,角A在逐渐变 小,则FN1逐渐变小直至为0,FN2'也在变小,直至木板
水 求平出F时N,1F=Nm2'g减ta小n θ为, FmNg2。'=本c���o���题s������������也,其可中以θ利为用FN力2'与的竖合直成
考情分析·备考定向
命题热点
考题统计 命题规律
第1 讲 力与 物体 的平 衡
热点一 物 体的受力分 析及静态平 衡
热点二 共 点力作用下 物体的动态 平衡
2016Ⅰ
卷,19;2016
Ⅲ
卷,17;2017
Ⅲ卷,17
2016Ⅱ
卷,14;2017
Ⅰ卷,21
近几年高考命题点主要有:①匀变
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公式、图象。
a、b、c都处于平衡状态,分别列三个平衡方程FT=mgsin θ+F安a,F安 b以=m上g四sin个θ方,FT程=,m可cg得,而F且安aa=、F安bb中=m电g流sin相θ等,m,c所=2以msFi安n aθ=,电F安流b=大B小Il,联为立���������������解s������i���n, ������ 所以A、D正确,C错误。
-2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例4(多选)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固定两根足够长的光滑 平行金属导轨PQ、MN,相距为l,导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 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有两根质量均为m的金属棒a、 b,先将a棒垂直导轨放置,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与物块c连接,连 接a棒的细线平行于导轨,由静止释放c,此后某时刻,将b也垂直导轨 放置,a、c此刻起做匀速运动,b棒刚好能静止在导轨上。a棒在运 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两棒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 则( AD )
2018届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考向二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静态平衡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 合=0(或 Fx=0,Fy=0),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 2.解决共点力静态平衡问题的典型方法 力的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考向二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试题 解析 答案
3.(2016·西安高三二模)将一横截面为扇形的物体 B 放在水平面上,一小滑
块 A 放在物体 B 上,如图所示,除了物体 B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之外,其
余接触面的摩擦力均可忽略不计,已知物体 B 的质量为 M、滑块 A 的质量
考向三 考向四
物体 D.已知图中 2l=1.0 m,b=0.05 m,F=400 N,B 与左壁接触,接触面
光滑,则 D 受到向上顶的力为(滑块和杆的重力不计)( B )
A.3 000 N
B.2 000 N
C.1 000 N
D.500 N
考向二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试题
解析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第 1 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研考向 融会贯通
提能力 强化闯关
限时 规范训练
微网构建
研考向 融会贯通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力与运动第一讲 力与物体平衡

解析:设小球的质量为 m,A、B 的质量为 M,斜面的倾角为 α。 以小球与 A 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得:A 木块受到的摩擦 力 FfA=(M+m)gsin α;同理,以小球与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得到 B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fB=(M+m)gsin α,则 FfA=FfB,故 A 正确,B 错误。以 A 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斜面对 A 的支持力 FNA=Mgcos α-FN1sin α 以 B 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由平衡条件得: 斜面对 B 的支持力 FNB=Mgcos 力,故 C、D 错误。 α,则得 FNA<FNB。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小于 B 木块对斜面的压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一讲 力与物体平衡
“力与物体平衡”学前诊断
点击链接
考点一
受力分析
本考点是对重力、弹力、摩擦力及受力分析等知识的考 查,常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如诊断卷第 1、4 题)、力的合成 与分解(如诊断卷第 3 题)等相关知识简单交汇命题,题型一 般为选择题。建议考生自学为主
1.理清知识体系
类型三
“动—静”突变
当物体间的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时, 摩 擦力的大小所遵循的规律也发生了突变。 [例3] (2017· 德州模拟)把一重为 G 的物
体,用一个水平的推力 F=kt(k 为恒量,t 为 时间 )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 (如图 所示),从 t=0 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Ff 随 t 的关系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
解析:以 BC 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 力, 画出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 由图得到水平 面对 C 的支持力大小 FN=GC+GB-GAsin θ <GC+GB,故 A 错误。当 B 的重力沿斜面向 下的分力等于绳子的拉力时,B 不受摩擦力;当 B 的重力沿 斜面向下的分力不等于绳子的拉力时,B 受摩擦力,故 B 错 误。对 BC 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水平面对 C 的摩擦 力 Ff=Fcos θ,方向水平向左,故 C 正确,D 错误。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力与直线运动4

则可知,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自左向右,选项C错误;感应电动势最大
值Em=nBSω,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m=Im(R+r),联立解得nBS=
ImR+r ω
;在0.005~0.015
s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改变量ΔΦ=2BS,则
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
-I
·Δt=
-E R+r
·Δt=n
ΔΦ Δt
1 ·R+r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B.灯L2变暗,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C.灯L1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D.电源的效率增大,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
解析: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动,则滑动 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外电路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增大,路
端电压减小,则灯L1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 律可知,并联部分的电压减小,则灯L2的电流减小,灯L2变暗.根据 干路电流增大,灯L2的电流减小,可知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故选项 A、B错误,选项C正确,电源的效率η=UEII=UE ,U减小,则电源的效 率减小.并联部分电压减小,则电容器两端电压减小,由Q=CU可知 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减小,故选项D错误.
据 C=UQ,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将变少,选项 C 错误;由于 R2 两端的电 压变小,所以 a 点的电势变低,选项 D 正确.
答案:D
变式训练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 表,电源内阻不能忽略,灯泡电阻视为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1、L2、L3都变暗 B.L1、L2、L3都变亮 C.L1变暗,L2变亮,L3变暗 D.L1变亮,L2变暗,L3变亮
[规范解题]解法一:程序法 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 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左侧电路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变弱,GMR 的阻值变小,右侧电路的总电阻变小,干路的电流I变大,L3变亮, 路端电压U=E-Ir变小,L2的电压U2=U-IRL3变小,灯L2变暗;通 过L2的电流变小,通过L1的电流I1=I-I2变大,L1变亮,选项D正 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mω2r,解得天链一号 04 星的轨道半径 r=
GωM2 ,则线速度 v=
3 ωr=
GωM2 ·ω=3 GMω,故选项 C 正确;
D.要将卫星发射到较高的轨道,发射时需要更多的能量,故 卫星的高度越大,机械能就越大,即相同质量的同步卫星的机械 能大,故选项 D 错误.
3.(多选)2017 年 4 月 12 日 19 时 04 分,我国实践十三号卫星
为aaAB=116,C 项错误;
由 T=2π GrM3 及地球表面引力等于重力大小 GMRm2 =mg 知
T=2π grR32,由于 B 为近地卫星,所以 TB=2π Rg,当卫星 A、
B 再次相距最近时,卫星 B 比卫星 A 多运行了一周,即2TπB-2TπAt
=2π,联立可得 t=167π 答案 BD
知识 规律
②同步卫星:GRM+mh2=m(R+h)(2Tπ)2(T=24 h).
(4)双星:GmL12m2=m1ω2r1=m2ω2r2
r1+r2=L
思想 (1)物理思想:估算的思想、物理模型的思想.
方法 (2)物理方法:放大法、假设法、近似法.
高频考点 题组冲关 真题试做 新题预测
限时规范训练
高频考点一 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解 知能必备
解析:选 A.因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 为零,则在距离球心 x 处(x≤R)物体所受的引力为 F=GMx21m= G·43πxx23ρ·m=43Gπρmx∝x,故 F-x 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当 x>R 时,F=GMx2m=G·43πxR23ρ·m=4Gπ3ρxm2 R3∝x12,故选项 A 正确.
2.(2017·泰安市高三二模)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
圆周运动,其角速度大小为 ω.假设宇航员登上该行星后,在该行
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 m 的物体的重力,物体静止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0.已知引力常量为 G,则这颗行星的质
量为( A ) A.GmF330ω4 C.GmF220ω3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
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通信总容量达 20 Gbps,超过我国已发射的通
信卫星容量总和.假设这颗卫星运行在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
是地球半径的 n 倍)上,由此可知( AD )
A.该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是地表重力加速度的n12
B.该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是地表重力加速度的n1
GrM3 ,则 r 越大,T 越大.
2.第一宇宙速度是指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 是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其求解方法是:GMRm2 =mvR2.
3.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是 24 h,同步 卫星只能定点于赤道上空,其离地高度是一定的,速度大小是确 定的.
命题视角 考向 1 卫星的 a、v、ω、T 与半径 r 的关系 [例 1] (多选)卫星 A、B 的运行方向相同,其中 B 为近地卫 星,某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O、B、A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地 球半径为 R,卫星 A 离地心 O 的距离是卫星 B 离地心的距离的 4 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则( BD )
Rg,D 项正确.
考向 2 宇宙速度 [例 2] (2017·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三下学期一模)一些星球由 于某种原因而发生收缩,假设该星球的直径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 一,若收缩时质量不变,则与收缩前相比( D ) A.同一物体在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增大到原来的 4 倍 B.同一物体在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增大到原来的 2 倍 C.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增大到原来的 4 倍 D.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增大到原来的 2 倍
解析 忽略星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 式GRM2m=mg,该星球的直径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若收缩时 质量不变,所以同一物体在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增大到原来的 16 倍,故 A、B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近星的环绕速度,根据万有 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有GRM2m=mRv2,解得 v= GRM, 该星球的直径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若收缩时质量不变,所以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增大到原来的 2 倍,故 C 错误、D 正确.
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6.6 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
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
最小值约为( )
A.1 h
B.4 h
C.8 h
D.16 h
解析:选 B.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对同步卫星有: GMr2m=mr4Tπ22,整理得 GM=4πT22r3 当 r=6.6R 地时,T=24 h 若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轨道半径最小为 2R 地 三颗同步卫星 A、B、C 如图所示分布
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假设某天我们可以穿越空间到
达某一类地行星,测量以初速度 10 m/s 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可到达
的最大高度只有 1 m,而其球体半径只有地球的一半,则其平均
密度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g=10 m/s2)( D )
A.5∶2
B.2∶5
C.1∶10
D.10∶1
解析:选 D.根据 h=2vg20和 g=GRM2 可得,M=R2G2vh20即 ρ43πR3= R2G2vh20,行星平均密度 ρ=8π3GvR20 h∝R1h.在地球表面以初速度 10 m/s 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可到达的最大高度 h 地=2vg20地=5 m.据此可得, 该类地行星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 10∶1,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解答卫星问题的三个关键点
1.若卫星做圆周运动:根据 GMr2m=mvr2=mω2r=m4Tπ22r=
ma 分析,可得:v= GrM∝ 1r、ω= GrM3 ∝ r13、T=
4π2r3 GM
∝ r3、a=GrM2 ∝r12,即“高轨低速周期长,低轨高速周期短”. 2.若卫星做椭圆运动: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分析求解.可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 4 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微网构建
核心再现及学科素养
(1)一条黄金代换:GM=gR2.
(2)两条基本思路. 知识 规律 ①天体附近:GMRm2 =mg.
②环绕卫星:GMr2m=mvr2=mrω2=mr(2Tπ)2.
(3)两类卫星.
①近地卫星:GMRm2 =mg=mvR2.
A.天链一号 04 星的轨道只能是椭圆,不可能是圆 B.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比天链一号 04 星绕地球运行的 角速度大
C.天链一号 04 星的角速度为 ω,线速度为3 GMω D.相同质量的同步卫星比近地卫星机械能小
解析:选 C.A.天链一号 04 星的轨道只能是圆,不可能是椭 圆,否则不可能与地球自转同步,故选项 A 错误;B.因同步卫星 的周期为 24 小时,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 27 天,由公式 ω=2Tπ 可知,天链一号 04 星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 速度大,故选项 B 错误;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GMr2m=
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 和天体半径 R. 由于 GMRm2 =mg,故天体质量 M=gGR2,天体密度 ρ=MV =43πMR3 =4π3GgR.
2.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T 和轨道半 径 r.
(1)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 GMr2m=m4Tπ22r,得出中心天体 质量 M=4GπT2r23;
行,由 v= 增加.
GrM知其运行速度要减小,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
2.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减小时,向心力mrv2减小,即万有引力 大于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因此卫星将做向心运动,同样会脱离原 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小,引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进入
新轨道运行时由 v= GrM知运行速度将增大,但重力势能、机 械能均减少.(卫星的发射和回收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则有4π26T.62 R地3=4πT2′2R2地3 解得 T′≈T6=4 h.选项 B 正确.
2.(2017·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2016 年 11 月 22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 链一号 04 星送入太空,天链一号 04 星是我国的第四颗地球同步 卫星数据中继卫星.设地球的质量为 M,自转角速度为 ω,引力 常量为 G,则( C )
高频考点二 天体和卫星的运行
知能必备
1.卫星的绕行速度 v、角速度 ω、周期 T 与轨道半径 r 的关
系
(1)由 GMr2m=mvr2,得 v=
GrM,则 r 越大,v 越小.
(2)由 GMr2m=mω2r,得 ω= GrM3 ,则 r 越大,ω 越小.
(3)由 GMr2m=m4Tπ22r,得 T=2π
3.卫星绕过不同轨道上的同一点(切点)时,其加速度大小关 系可用 F=GMr2m=ma 比较得出.
命题视角 考向 1 变轨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 [例 3] (多选)目前人类正在积极探索载人飞船登陆火星的计 划,假设一艘飞船绕火星运动时,经历了由轨道Ⅲ变到轨迹Ⅱ再 变到轨道Ⅰ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2)若已知天体半径 R,则天体的平均密度 ρ=MV =43πMR3= G3Tπ2rR3 3;
(3)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 道半径 r 等于天体半径 R,则天体密度 ρ=G3Tπ2.可见,只要测出卫 星
题组冲关 1.理论上已经证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 引力为零.现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 R、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 O 为球心,以 O 为原点建立坐标轴 Ox,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一 定的小物体(假设它能够在地球内部移动)在 x 轴上各位置受到的 引力大小用 F 表示,则选项所示的四个 F 随 x 变化的关系图中正 确的是( A )
GM=gR2,解得 v=
gnR,第一宇宙速度 v1=
gR,vv1=
1 ,选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