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检测题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五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五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颐隐于齐B .不翅于父母C .果以恶骇天下D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答案C解析A 项“齐”通“脐”,肚脐。

B 项“翅”通“啻”,只、仅仅。

D 项“县”通“悬”,倒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吾与孔丘,非君臣也B.⎩⎪⎨⎪⎧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果以恶骇天下C.⎩⎪⎨⎪⎧ 女恶之乎予何恶D.⎩⎪⎨⎪⎧ 刖者之屦,无为爱之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答案C解析C 项都译为“厌恶”。

A 项主宰、统治/君主。

B 项来/因为。

D 项爱惜/喜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其妻子环而泣之B.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C.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D.恐吾无其实答案B解析B项古今义均为“认为”。

A项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C项古义:跳跃。

今义: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D项古义:实在的政绩。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内保之而外不荡也(代水)B.子祀曰:“女恶之乎?”(代你,即子舆)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代灵府,即心)D.寡人丑乎,卒授之国(代这,即国家)答案C解析A项应代“像水一样平静”。

B项应代“得病后丑陋的模样”。

D项应代“他”,即哀骀它。

5.对下列句子句式特点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内保之而外不荡也②唯命之从③是必有异乎人者也④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⑤不爪剪⑥恶乎往而不可哉⑦不得复使A.①③⑤/②④/⑥⑦B.①⑦/②⑤⑥/③④C.①④/②⑥⑦/③⑤D.②④⑥/⑤/①③⑦答案B解析①⑦为被动句,②⑤⑥为宾语前置句,③④为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父循,进士。

历兵部武选郎中。

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试3(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试3(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试3(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A .趣灌渎B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 .骛扬而奋鬐D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析 A 项“趣”通“趋”,B 项“恂”通“瞬”,C 项“鬐”,通“鳍”。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A .夫处穷.闾阨巷 穷:贫穷。

B .履危.石 危:危险。

C .惠子相.梁 相:辅佐。

D .益.车百乘 益:增加。

解析 A 项“穷”应为“偏僻”之意;B 项“危”应为“高”之意;C 项“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国相”之意。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分)A.⎩⎪⎨⎪⎧ 若能射乎.蹲乎会稽,投竿东海B.⎩⎪⎨⎪⎧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C.⎩⎪⎨⎪⎧ 皆惊而.相告也尽垩而.鼻不伤 D.⎩⎪⎨⎪⎧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解析 D 项均为介词,在。

A 项疑问词,吗/介词,在;B 项连词,来/介词,因为;C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答案 D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4分)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既来之,则安.之 D .项伯杀人,臣活.之 解析 A 、C 、D 三项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 B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4分)A.饰小说..,足二分垂在外..以干县令B.背逡巡C.未尝闻任氏之风俗..D.已而..大鱼食之解析A项“小说”在句中指“偏颇琐屑的言论”,B项“逡巡”在句中指“退却”,C项“风俗”在句中指“传闻”。

答案 D6.下列与“我,东海之波臣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南冥者,天池也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解析例句为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课后练习四十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课后练习四十
C、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D、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B、雁门塞出击匈奴一战,因为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活捉了李广,执法者判定李广应当斩首,暗含了作者对统治者罚之不公的揭露。
C、李广为骁骑将军,致力于抗击匈奴,且才力过人,善于用兵,匈奴号称他为“汉飞将军”,他在边郡,匈奴多年不敢入侵。
D、李广杀了霸陵亭尉,武帝引用《司马法》上的话批评他说,将军登上战车,不扶轼讲礼,亲人去世,不为之服丧,就应该发动军队来征讨他,使他服从。
D、权邦彦治政有方。大盗张琪残害徽州,权邦彦派偏将去平定他。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时,因治政能干被称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全都不相同
B、①与⑥相同
C、②与③相同
D、④与⑤相同
【答案】:
【解析】: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朝歌夜弦
B、草行露宿
C、抶而仆之
D、人皆得以隶使之
【答案】:
【解析】: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一句的正确翻译是______。
【答案】:
【解析】:
(节选自《宋史?张邵传》)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弱在曲直/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帅臣初开/边隙谋臣复启兵端/是以大国能胜之/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评(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评(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砍斫.(zhuó) 逡.巡(qūn ) 殆.(tài) 舐痔..(shì zhì) B .龟.裂(ɡuī)庖.厨(páo) 鬻.(yù) 草芥.(jiè) C .潦.水(liáo) 两涘.(sì) 喙.(huì) 棺椁.(ɡuǒ) D .不肖.(xiào) 草屦.(jù) 怛.(dá) 曲偻.(lóu)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听.而斫之 听:任意 引.之盈贯 引:拉开弓 B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劝说 C .且夫擅.一壑之水擅:占有、据有 我适.有幽忧之病 适:适逢 D .无聚禄以望.人之腹 望:本指月满,引申为满 其可以为法.也 法:仿效,借鉴 3.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水浅而.舟大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不如何时已.而不虚学不可以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多元文化融合的盛会的愿望。

B .近几年,草根群体中崛起了一股出自平凡之举却又摧枯拉朽....的道德力量,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动着每一个善良的人。

C .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罕见的自然灾害,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殚精竭虑....和13亿中国人的众志成城让世界为之赞叹。

D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美国将更难得心应手....地应对挑战,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下降,将取决于它能否有效调整其霸权模式。

(测试)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5单元《庄子》

(测试)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5单元《庄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5单元《庄子》选读第18课《鹏之徙于南冥》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2019·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一些人虽然每天花费不菲(fěi)的时间阅读报刊,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各种奇闻逸事、庸俗的雷人八卦(guà),这种阅读行为,可一言以敝之为“浅阅读”。

B . 对官僚作风,相关部门就该曝光问责,形成有力的震慑(shè)。

特别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从源头上杜绝官僚主义的滋(zī)生蔓延。

C . 晕(yūn)车与内耳中的前庭系统有很大关系,当前庭器官受到长时间过强的刺激,抑或刺激虽未过强但前庭过于敏感时,就会出现眩(xuàn)晕等症状。

D . 磨砺三十年的书法融真、草、篆、隶于一炉,走出窠(kē)臼,自成遒劲风骨,其作品《观云》“提顿藏露,张弛有度”,已初臻(zhēn)“拙、重”的真妙。

【考点】2. (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能够B .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厚:大、重C .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遗:流传D . 情不知其不义也情:确实【考点】3. (2分) (2020高一上·呼和浩特月考) 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 ①③④/②⑥/⑤B . ①②/③⑥/④⑤C . ①④/②③⑥/⑤D . ①⑤/②⑥/③④【考点】4. (2分) (2019高一上·惠来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偭规矩而改错②吾独穷困乎此时③怨灵修之浩荡兮④伏清白以死直兮⑤佩缤纷其繁饰兮⑥自前世而固然A . ②③⑥B . ②④⑤C . ①④⑤D . ②③⑤【考点】5. (2分) (2020高二上·上杭月考) 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第一组:①足之所履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③技盖至此乎④砉然向然第二组:①良庖岁更刀,割也②项王军璧垓下③善刀而藏之④骑皆伏曰第三组: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燕赵之收藏③乌江亭长檨船待④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四组:①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②骊山北构而西折③覆压三百佘里,隔离天日④适莽苍者,三餐而反A . 第一组①和②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③和④有一个通假字。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处穷.闾阨巷穷:贫穷B.履危.石危:危险C.惠子相.梁相:辅佐D.益.车百乘益:增加答案 D解析A项应为“偏僻”之意。

B项应为“高”之意。

C项应为名词作动词,做国相。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灌渎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骛扬而奋鬐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答案 D解析A项“趣”通“趋”。

B项“恂”通“瞬”。

C项“鬐”通“鳍”。

3.对下列加点字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离而腊.之②郢人垩.漫其鼻端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⑤欲代子相.⑥日.凿一窍A.①③⑤/②⑥/④B.①⑤⑥/②③④C.②③⑥/①⑤/④D.③④⑤/①②/⑥答案 C解析①⑤名词作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均指代鸱(即猫头鹰)。

B.已而大鱼食之.指代鱼饵。

C.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指代七窍。

D.措杯水其肘上,发之.指代箭。

答案 A解析前一个“之”指代鸱,后一个“之”指代鹓。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饰小说..以干县令B.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C.于是..鸱得腐鼠D.发之,适矢复沓..答案 D解析A项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

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B项古义:退却。

今义: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C项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4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4

四、尊生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遂.行不辍遂:终,竟。

C.走及..匠石走及:跑着赶上。

D.冬日衣.皮毛衣:穿。

答案:A解析:A项,之:语助词。

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是不材之木也B.几死之散人C.匠石之齐D.太后之色稍解答案:C解析:A、B、D三项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C项中的“之”是动词,到,往。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女将恶乎比予哉B.实熟则剥C.小枝泄D.若将比予于文木邪答案:D解析:A项,女,通“汝”;B项,剥,通“扑”,击打;C项,泄,通“抴”,拖,用力拉。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弟子厌.观之B.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C.至于..曲辕D.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答案:B解析:B项,古今义相同。

A项,古义:满足。

今义:厌恶。

C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连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D项,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连词,用在表转折关系的句子的前半句。

5.从文言句式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C.之二虫又何知D.吾何以天下为哉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

6.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冬日衣.皮毛A.虽贵富不以养.伤身B.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C.是不材.之木也D.合同异,离坚白..答案:C解析:例句,名词用作动词,穿。

A项,动词用作名词,用来养生的物品;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被杀;C项,名词用作动词,成材;D项,坚、白,形容词作名词,硬度、颜色。

二、课内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1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而斫之听:任意B.郢人立不失容..失容:面容变色C.引.之盈贯引:牵引D.其于大达.亦远矣达:显贵答案:C解析:C项,引:拉开弓。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南海之帝为儵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D.已而大鱼食之答案:D解析:“之”在A、B、C三项中均为结构助词,的;在D项中为代词,代鱼饵。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饰小说..以干县令B.已而..大鱼食之C.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D.于是..鸱得腐鼠答案:B解析:A项,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

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B项,古今意义相同,不久,继而。

C项,古义:志趣,传闻。

今义:社会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等的总和。

D项,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惠子相.梁B.离而腊.之C.日.凿一窍D.非能水.也答案:C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苍梧已北B.趣灌渎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D.王说之,益车百乘答案:C解析:A项,已,同“以”;B项,趣,通“趋”,趋向,奔向;D项,说,通“悦”。

6.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子何为者邪A.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B.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D.当是时,犹象人也答案:B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

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是以”即“以是”,意思是因此;C项,状语后置;D项,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8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二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二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④此小大之辩也⑤而征一国者⑥而御六气之辩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④⑤⑥答案B解析①“培”通“凭”。

②“知”通“智”。

④“辩”通“辨”。

⑤“而”通“能”。

⑥“辩”通“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则其负大舟也无力D.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答案C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没有力气,没有能力”。

A项古义:不超过。

今义: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最高。

B项古义: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D项古义:错综华美的色彩以及花纹。

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泛指著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C.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D.奚以知其然也答案D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凭”。

A项用。

B项把。

C项目的连词,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南冥者,天池也C.而后乃今将图南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答案C解析名词作动词,往南飞。

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物莫之伤”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两句的句式特点相同。

B.“以盛水浆”与“以说吴王”均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以”后的宾语。

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与“南冥者,天池也”都是判断句。

D.“吾闻言于接舆”与“去以六月息者也”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C解析C项前一个句子是一般陈述句。

A项均属于否定陈述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B项均省略了介词“以”后的宾语。

D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一无端崖之辞练习+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一无端崖之辞练习+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和他的后学们最注重也最擅长营造艺术表现形式。

他们营造的艺术表现方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奇。

他们自己都说自己的学说文章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亦即迂远的说教、荒唐的言论、无头绪无边际的言辞。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

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

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

这只蝴蝶,或者大鹏。

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课内挖掘】课内素材淡然物外的庄子庄子的一生平平淡淡无拘无束,不为名利不求金钱,他的精神似乎已超出了常人。

庄子那种逍遥豁达、积极乐观的思想使他成为一代圣人。

庄子的生活尽管是这样贫穷,日子是这样难熬,但并没有销蚀他的清高和孤傲,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因此他对苦难世界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生悲剧的深刻体验,给人类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章。

庄子思想之所以一直能引起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是因为它以独特的力量穿透黑暗现实的重重屏障,告诉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如何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不可剥夺的尊严,平息那些追求名利者的心灵。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

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

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

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沉重是自找的。

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3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3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单元测验3(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夭阏..(yāo è)抢.榆枋而止(qiǎnɡ)B.蓬蒿..(pénɡɡāo) 藐姑射.之山(shè)C.形骸.(ɡāi) 以盛.水浆(shènɡ)D.舂.粮(chōnɡ)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nàn jiànɡ)解析A项中“抢”应读“qiānɡ”。

B项中“蒿”应读“hāo”,“射”应读“yè”。

C项中“骸”应读“hái”,“盛”应读“chénɡ”。

2.下列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④此小大之辩也⑤而征一国者⑥而御六气之辩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①“培”通“凭”。

②“知”通“智”。

④“辩”通“辨”。

⑤“而”通“能”。

⑥“辩”通“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则其负大舟也无力..D.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解析A项中“不过”的意思是“不超过”,而在现代汉语中“不过”是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B项中“果然”的意思是“吃饱的样子”,而在现代汉语中“果然”的意思是“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C项中“无力”的意思是“没有力量”,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

D项中“文章”的意思是“错杂的花纹”,而在现代汉语中“文章”指“作品,著作”。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C.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D.奚以.知其然也解析A项用。

B项把。

C项目的连词,译作“来”。

例句与D项均为“凭”。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C)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南.冥者,天池也C.而后乃今将图南.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解析C项南:名词活用为动词,往南飞。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4尊生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4尊生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尊生(45分钟,60分)一、基础应用(3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高临.山临:俯视B.弟子厌.观之厌:厌恶C.因杖.策而去之杖:拐杖D.实.熟则剥实:确实【解析】选A。

B项,满足;C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D项,果实。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B.女将恶乎比予哉C.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D.实熟则剥,剥则辱【解析】选C。

A项,“旁”通“方”;B项,“女”通“汝”;D项,“剥”通“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A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

B项,均为介词,因为。

C项,语助词;代词,代“栎树”。

D项,介词,被;介词,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因杖.策而去之A.籍.吏民,封府库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解析】选D。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A、B、C三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B.吾何以天下为哉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解析】选A。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为宾语前置。

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选文第一段中,作者以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宁愿选择生命也不接受天下的事实,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突出尊生的主题。

B.“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是最贵重的东西(当然这是从一般人的立场上说的),但是子州支父却不会因为它而伤害自己的生命,那么别的东西就更不用提了。

C.“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儿、忘怀天下的人(指许由、子州支父、尧、舜等这些尊重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4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4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单元测验4(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对的一项是(B)A.泾.流(jīnɡ)殆.(dài)潦.水(lǎo)稊.米(tí)B.口呿.(qū) 两涘.(sì) 尾闾.(lǚ) 井汒.(mánɡ) 絷.(zhí) 商蚷.(jù)D.礨.空(lěi) 喙.(huì) 跐.(cǐ) 逡巡..(qūn xún)解析B项“闾”应读“lǘ”。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虚通墟(2)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卒通萃(3)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通毫3.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D)A.百川灌河B.乃知尔丑C.是非坎井之蛙与D.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解析A项中“河”,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B项中“丑”,古义:鄙陋。

今义:丑陋、难看。

C项中“是非”,古义:是,这;非,不是。

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不足以举.其大举:拿、用B.而水弗为加.益加:更加、愈加C.且夫擅.一壑之水擅:占有、据有D.是直.用管窥天直:仅仅、只不过解析A项举:全、尽。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C)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以为莫己若者③莫大于海④自以比形于天地⑤而受气于阴阳⑥我之谓也⑦闻道百⑧又奚以自多A.①③⑤/⑦/②④/⑥⑧B.①④⑥/⑤⑦/③/②⑧C.①④/②⑥⑧/③⑤/⑦D.②④⑥/⑤⑦/①/③⑧解析①④被动句,②⑥⑧宾语前置句,③⑤介宾短语后置句,⑦定语后置句。

6.名句填空。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五、+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五、+Word版含答案.docx

五、恶乎往而不可释文题《庄子·大宗师》中“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

谁够称得上做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

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然一体的,人们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

这就叫做“道”。

“恶乎往而不可”语出《庄子·大宗师》,意思是“到哪里去不可以呢”。

原文为:“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可他却“成然寐,蘧然觉”,一片安宁。

究其原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那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

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

所选部分还是寓言故事,让人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体悟深刻的思想。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就是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死亡、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

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纵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

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它蕴含着对社会、对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颐隐于齐.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女.恶之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亡.,予何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予因以求时.夜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不翅.于父母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佚.我以老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取.妻者止于外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⑨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⑩故不足以滑.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⑪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⑫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⑬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脐 肚脐 ②汝 你 ③无 不 ④司 “时夜”即“司夜” ⑤悬 倒悬⑥啻 只,仅仅 ⑦逸 安逸,这里为使动用法 ⑧娶 婚娶 ⑨窥 窥察 ⑩汩 乱 ⑪悦 愉悦 ⑫隙 空闲的时间或地方 ⑬是 善、美(2)一词多义①更⎩⎪⎨⎪⎧岂更.驾哉: 更.上一层楼: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②罪⎩⎪⎨⎪⎧ 彼何罪.焉: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③善⎩⎪⎨⎪⎧ 乃所以善.吾死也: 素善.留侯张良:④济⎩⎪⎨⎪⎧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⑤意⎩⎪⎨⎪⎧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⑥信⎩⎪⎨⎪⎧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素质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素质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垩.(è)漫舐.(tiǎn)痔稊.(tí)米B.穷闾.(lǘ) 黄馘.(xù) 织屦.(jù)C.怛.(dán)化鸮.(xiāo)炙葛纟希(chī)·D.栎.(lè)树果蓏.(luǒ) 崖涘.(sì)【答案】B(A舐:shì,C怛:dá,D栎:lì)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蝇冀盈贯声侔鬼神,惮赫千里B.灌渎睨鲋上窥青天,下潜黄泉C.坳堂晦朔用管窥天,用锥指地D.奭然虷蟹日出而做,日入而息【答案】C(A冀—翼,B睨—鲵,D做—作)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任意)而斫之引.(拉开弓)之盈贯离而腊.(腊肉)之B.枯鱼之肆.(店铺) 失我常与.(相处)穷发.(草木)之北C.芥.(小草)为之舟大有径.(门外路)庭敢问其方.(道路) D .走及.(追上)匠石 果蓏之属.(类) 穷.(不得志)达贫富 【答案】A(腊:名词用作动词,做成干肉)4.下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B.⎩⎪⎨⎪⎧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适.矢复沓C.⎩⎪⎨⎪⎧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D.⎩⎪⎨⎪⎧ 穷.众口之辩死生存亡,穷.达贫富【答案】B(两个“适”都当“往”讲,动词。

A 誉:①名词,荣誉,②动词,赞美,称赞;C 治:①治理,②治理好;D 穷:①穷尽,②不得志。

)二、(9分)5.下列句子均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②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③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

④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⑤此小大之辩也⑥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⑦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⑧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⑨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A.①②③⑤⑥B.②③④⑦⑧C.④⑤⑦⑧⑨D.②③⑤⑥⑧【答案】D(①④无通假字,其它都有)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海水震荡..之..以干县令③野马.也,尘埃也④生物..,声侔鬼神②饰小说以息相吹也⑤余立于宇宙..焉曰哀骀它⑧..⑦卫有恶人..之中⑥形足以劳动贤不肖毁誉..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饥渴寒暑⑨丈夫A.①②④⑤B.③⑥⑦⑧C.①④⑥⑧D.④⑥⑧⑨【答案】C7.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的一组是( )①坎井之蛙②大相径庭③望洋兴叹④因人成事⑤贻笑大方⑥邯郸学步⑦劳苦功高⑧莫逆之交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⑥⑧⑨C.①②⑤⑦⑧D.①②③⑧⑨【答案】D(④⑦出自《史记》,其它均出自《庄子》)三、(9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5

五、恶乎往而不可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跰而鉴.于井鉴:照着看。

B.予因以求时.夜时:通“伺”。

C.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形:形体。

D.寡人丑.乎,卒授之国丑:丑陋。

答案:D解析:D项,丑:惭愧。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子..环而泣之B.今一犯人..之形而曰C.卫有恶人..焉D.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答案:D解析:A项,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B项,古义:有了人的形状。

今义:违犯法律法规的人。

C项,古义:丑人。

今义:坏人。

D项,古今义相同。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与之友.A.轻用吾身而亡.其国B.今一.以天地为大炉C.人.耳D.寡人丑.乎,卒授之国答案:C解析:例句,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

A项,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B项,一,数词用作副词,完全;C项,人,名词用作动词,成了人;D项,丑,形容词用作动词,惭愧。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又将奚以汝为B.唯命之从C.予何恶D.此古之所谓县解也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

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

(《庄子·大宗师》)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我则悍.矣悍:凶狠、蛮横B.夫大块..载我以形大块:大地C.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善:形容词,好的D.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以为:认为答案:C解析:C项,善:动词,善待。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试5(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试5(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单元测试5(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见利轻亡其身B.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C.事之以皮帛而不受D.女将恶乎比予哉解析A项“亡”通“忘”,B项“旁”通“方”,D项“女”通“汝”。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高临.山临:俯视。

B.弟子厌.观之厌:厌恶。

C.因杖.策而去之杖:拐杖。

D.实.熟则剥实:确实。

解析B项“满足”,C项“以……为拐杖”,D项“果实”。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B.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C.犹之.可也勿言之.矣D.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解析A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项均为介词,因为;C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D项介词,被/介词,跟。

答案 B4.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匠石之齐,至于....曲辕B.匠伯不顾C.遂行不辍..,身足以休食..D.秋收敛解析A项“至于”古义为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B项“不顾”古义为不回头看,今义为不照顾;D项“收敛”古义为收获敛藏,今义为(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答案 C5.从文言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C.之二虫又何知D.吾何以天下为哉解析B项为判断句,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B6.名句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心意自得。

(2)以为舟则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不材之木也。

答案(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2)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以为柱则蠹阅读下文,回答7~10题。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验1(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验1(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验1(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 .女恶.(wù)之乎 卫有恶.(è)人焉 B .亡.(wán ɡ),予何恶 寡人恤焉若有亡.(wán ɡ)也 C .安时.(shí)而处顺 予因以求时.(shí)夜 D .孰知.(zhī)死生存亡之一体者 知.(zhī)不出乎四域 解析 B 项中前一个“亡”通“无”,应读“wú”。

C 项中后一个“时”通“伺”,应读“sì”。

D 项中后一个“知”通“智”,读“zhì”。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吾与孔丘,非君.臣也 B.⎩⎪⎨⎪⎧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果以.恶骇天下 C.⎩⎪⎨⎪⎧ 女恶.之乎予何恶.D.⎩⎪⎨⎪⎧刖者之屦,无为爱.之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 解析 A 项第一个“君”译为“主宰、统治”,第二个“君”译为“君主”。

B 项第一个“以”为连词,“来”;第二个“以”为介词,“因为”。

C 项“恶”都译为“厌恶”。

D 项第一个“爱”译为“爱惜”,第二个“爱”译为“喜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 .其妻子..环而泣之 B .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C .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 D .恐吾无其实..解析 A 项中“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妻子”是“男人的配偶”的意思。

B项中“以为”是“认为”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C项中“踊跃”是“跳跃”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踊跃”是“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的意思。

D项中“其实”是“这种实名”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的意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C)A.内保之.而外不荡也(代水)B.子祀曰:“女恶之.乎?”(代你,即子舆)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代灵府,即心)D.寡人丑乎,卒授之.国(代这,即国家)解析A项中“之”应代像水一样平静。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试4(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测试4(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单元测试4(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④此小大之辩也⑤而征一国者⑥而御六气之辩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①“培”通“凭”,②“知”通“智”,④“辩”通“辨”,⑤“而”通“能”,⑥“辩”通“变”。

答案 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覆:倾倒。

C.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凭借,依靠。

D.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

解析A项,“怒”应为“奋起,奋发”。

答案 A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朝菌不知晦.朔②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于日观亭③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④邹忌修.八尺有余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解析①②均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③指长,④指身高。

答案 A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之.二虫又何知③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④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A.“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也相同B.“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C.“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D.“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解析“是”“之”都是代词,“这”。

③是“况且”,④是“将要”。

答案 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三食而反,腹犹果然..乃今将图南..B.而后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解析A项“果然”在句中指“饱的样子”,C项“无功”在句中指“不追求事功”,D项“春秋”在句中指“四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

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

“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

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

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

《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

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摘编自聂石樵《庄子》)1.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

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

B.《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C.《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它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D.《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而寓言成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B.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C.《逍遥游》体现了《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

D.《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胜于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它出于无心,自然流露,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

B.《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中。

其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C.《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也形成了《庄子》的想象虚构,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特点。

D.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

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

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也?’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地,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属:连缀,撰写。

B.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适:满足。

C.故往贷.粟于监河侯贷:借。

D.吾将曳尾于涂.中涂:道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B.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D.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

庄周以牲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或物。

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水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2)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酬张少府①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①王维早年原也有过政治抱负,后理想破灭。

写此诗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8.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

(5分)9.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追求?(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

(2)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3)能尊生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记者:最近媒体对你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争论很多,有人说你把国学经典讲得出神入化,有人认为你误读了经典,你怎么看这些争论?于丹:这些争议,关系到我们究竟怎么看文化,文化是狭义、静态的,还是广义、动态的。

在我看来,文化首先是一种生态,在《周易》中文化的意义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观察世间百态、人间万象,最后进入每个人的内心世界。

所以文化是流动、生长的形态,重要的是“文而化之”。

过去很多文化人,著作等身,但他的生命境界远没达到“化”境,比如苛刻、斤斤计较、不通达透彻,这都是“文而不化”。

另外,文化是个“金字塔”,越到塔尖越是精英化,但它的研究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精英研究肯定是必需的,但绝不是文化的全部。

金字塔越往基座走就越是草根。

我个人有个理解,民主这个词不是政治的专有名词,更重要的,民主在于文化权利。

难道经典仅仅是精英的特权吗?我认为,经典是大众的文化权利。

过去我们把经典供奉得太高,以至于让大众去膜拜。

记者:所以你的《<论语>心得》是面向草根的?于丹:经典在塔尖上的价值已被历朝历代证明过了,我想提出一个新命题:在金字塔的基座上我们还有一个陌生的证明的可能吗?我们不再以研究者、膜拜者的心理去证明那个塔尖,而是让经典进入大众生活。

我所做的尝试是文化普及的意义,跟精英研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

过去,我们文化中有种不良的东西,就是简单的二分法、一元论,凡事非此即彼、非对即错。

其实文化选择是多选的啊,塔尖上的精英文化、塔基上的草根文化、生生不息的大众文化,所有文化熔铸一体,越多元越健康,文化是需要一种胸怀去建设的。

“如果说我跟孔子的原意不同,那么欢迎每个人心有所得。

”记者:作为一个不是古典文化专家的人,解读《论语》,你认为精准性是不是必要的东西?于丹:我首先要特别严肃地澄清一个概念,我做的从来不是经典的解读,我做的就是心得,我从没出过《论语解读》或《庄子解读》。

我是一个传媒研究者,并不是古典文化有话语权的经典研究专家,但我所了解的古典文学知识,在我和大众沟通时,我想,它应该是相对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