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_图D

合集下载

第07章 涡度、散度与垂直速度

第07章  涡度、散度与垂直速度

第7章 涡度、散度与垂直速度涡度、散度与垂直速度,是天气分析预报中经常使用的三个物理量。

在天气学教科书(例如:朱乾根等,2000)与动力气象学教科书(例如:吕美仲与彭永清,1990)中都有详尽介绍。

本章内容,主要取材于朱乾根等的教科书。

§7.1 涡度的表达式涡度是衡量空气质块转运动强度物理量,单位为s 1。

根据右手定则,逆时针旋转时为正,顺时针旋转时为负。

从动力学角度分析,根据涡度的变化,就可了解气压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更确切地说,我们这里的涡度是指相对涡度,其表达式为:w v uz yx k j i∂∂∂∂∂∂=Λ∇ 3V k yu x v j y w z u i z v y w )()()(∂∂-∂∂+∂∂-∂∂+∂∂-∂∂= k j i ζηξ++= (7.1.1)其中)(3k w j v i u ++=V 是三维风矢。

虽然涡度是一个矢量,但在天气分析中,一般却只计算它的垂直分量,亦即:相对涡度垂直分量或垂直相对涡度ζ。

ζ的表达式为:yu x v ∂∂-∂∂=ζ (7.1.2)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分析预报中说的涡度ζ,其全称应是垂直相对涡度。

将式(7.1.2)变微分为差分,得:yu x v ∆∆-∆∆= ζ (7.1.3)§7.1.2 相对涡度ζ的计算方法犹如风矢有实测风与地转风一样,相对涡度ζ有实测风涡度o ζ与地转风涡度g ζ两种。

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计算方法。

1. 实测风涡度o ζ计算方法用实测风计算涡度时要按照式(7.1.3)所列各项分别进行。

首先把实测风分解为u 、v 分量,然后分别读取图7.1.1所示的A 、C 点的u 值和B 、D 点的v 值,最后代入式(7.1.3)即得O 点的涡度:y u u x v v C A B D o ∆--∆-=ζ (7.1.4)图7.1.1 计算物理量用的正方形网格(朱乾根等,2000)2. 地转风涡度g ζ计算方法假若实测风与地转风相差很小,那么,便可用地转风代替实测风,并可根据地转风公式直接从高度场(或气压场)求算相对涡度。

第07章 涡度、散度与垂直速度

第07章  涡度、散度与垂直速度

第7章 涡度、散度与垂直速度涡度、散度与垂直速度,是天气分析预报中经常使用的三个物理量。

在天气学教科书(例如:朱乾根等,2000)与动力气象学教科书(例如:吕美仲与彭永清,1990)中都有详尽介绍。

本章内容,主要取材于朱乾根等的教科书。

§7.1 涡度的表达式涡度是衡量空气质块转运动强度物理量,单位为s 1。

根据右手定则,逆时针旋转时为正,顺时针旋转时为负。

从动力学角度分析,根据涡度的变化,就可了解气压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更确切地说,我们这里的涡度是指相对涡度,其表达式为:w v uz yx k j i∂∂∂∂∂∂=Λ∇ 3V k yu x v j y w z u i z v y w )()()(∂∂-∂∂+∂∂-∂∂+∂∂-∂∂= k j i ζηξ++= (7.1.1)其中)(3k w j v i u ++=V 是三维风矢。

虽然涡度是一个矢量,但在天气分析中,一般却只计算它的垂直分量,亦即:相对涡度垂直分量或垂直相对涡度ζ。

ζ的表达式为:yu x v ∂∂-∂∂=ζ (7.1.2)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分析预报中说的涡度ζ,其全称应是垂直相对涡度。

将式(7.1.2)变微分为差分,得:yu x v ∆∆-∆∆= ζ (7.1.3)§7.1.2 相对涡度ζ的计算方法犹如风矢有实测风与地转风一样,相对涡度ζ有实测风涡度o ζ与地转风涡度g ζ两种。

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计算方法。

1. 实测风涡度o ζ计算方法用实测风计算涡度时要按照式(7.1.3)所列各项分别进行。

首先把实测风分解为u 、v 分量,然后分别读取图7.1.1所示的A 、C 点的u 值和B 、D 点的v 值,最后代入式(7.1.3)即得O 点的涡度:y u u x v v C A B D o ∆--∆-=ζ (7.1.4)图7.1.1 计算物理量用的正方形网格(朱乾根等,2000)2. 地转风涡度g ζ计算方法假若实测风与地转风相差很小,那么,便可用地转风代替实测风,并可根据地转风公式直接从高度场(或气压场)求算相对涡度。

07 第七章 薄膜的形成

07 第七章  薄膜的形成

第七章薄膜的形成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差异与薄膜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讨论薄膜结构和性能之前,先研究薄膜的形成问题。

虽然薄膜的制备方法有许多种类,薄膜形成的机制各不相同,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是具有其共性特点。

在本章中,我们以真空蒸发薄膜的形成为例进行重点讨论。

§7-l 凝结过程薄膜的形成一般分为凝结过程、核形成与生长过程、岛形成与结合生长过程。

凝结过程是薄膜形成的第一阶段。

凝结过程是从蒸发源中被蒸发的气相原子、离子或分子入射到基体表面之后,从气相到吸附相,再到凝结相的一个相变过程。

一、吸附过程一个气相原子入射到基体表面上,能否被吸附,是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固体表面与体内在晶体结构上一个重大差异就是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化学键中断。

原子或分子在固体表面形成的这种中断键称为不饱和键或悬挂键。

这种键具有吸引外来原子或分子的能力。

入射到基体表面的气相原子被这种悬挂键吸引住的现象称为吸附。

如果吸附仅仅是由原子电偶极矩之间的范德华力起作用称为物理吸附;若吸附是由化学键结合力起作用则称为化学吸附。

固体表面的这种特殊状态使它具有一种过量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

吸附现象使表面自由能减小。

伴随吸附现象的发生而释放的一定的能量称为吸附能。

将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气相原子除掉称为解吸,除掉被吸附气相原子的能量称为解吸能。

因为从蒸发源入射到基体表面的气相原子都有一定的能量。

它们到达基片表面之后可能发生三种现象;(1)与基体表面原子进行能量交换被吸附;(2)吸附后气相原子仍有较大的解吸能,在基体表面作短暂停留后再解吸蒸发(再蒸发或二次蒸发);(3)与基体表面不进行能量交换,入射到基体表面上立即反射回去。

用真空蒸发法制备薄膜时,入射到基体表面上的气相原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与基体表面原子进行能量交换形成吸附。

将吸附过程用能量关系表示时可由图7-1说明。

当入射到基体表面的气相原子动能较小时,处于物理吸附状态,其吸附能用Q p表示。

07第七章 断面标注及图纸修饰工具

07第七章 断面标注及图纸修饰工具

第七章断面标注及图纸修饰工具在实际工程的断面图中,常常需要标注距离、高程、水位、坡比,有时还需要绘制标尺、米格等,“断面CAD”系统中提供了许多标注形式,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本手册只讲述长度标注、高程标注、坡比标注等三种标注形式,以及标尺和米格的绘制,角度标注、对齐标注、直径标注、半径标注、引线标注等标注形式可以参考AutoCAD2002的有关章节。

第一节长度标注可按下述任何一种方法激活“长度标注”命令:1.从“断面标注”工具条中选择“长度标注”图标,如图7-1所示。

图7-1从“断面标注”工具条中执行“长度标注”命令2.从“断面标注”下拉菜单中选择“长度标注”命令,如图7-2所示。

3.在“command:”提示符下,键入DIMLINEAR并按空格键或Enter键。

4.在“DIM:”提示符下,键入hor(水平尺寸) 或ver(垂直尺寸)并按空格键或Enter键。

激活“长度标注”命令后,“断面CAD ”系统提示:command:dimlinearFirst extension line origin or press ENTER to select(第一条尺寸界线的起点或按Enter键选择):指定一个点后“断面CAD ”就用此点作为第一条尺寸界线的起点(原点)。

这一点可以是一条直线的端点、对象的交点、圆心点或者是一个文字对象的插入点。

可以在对象自身上选择一点。

“断面CAD”给出对象和尺寸界线间的距离,它就是尺寸标注变量DIMEXE的值,该值可随时被改变。

给出了起点(原点)后,“断面CAD ”系统提示:Second extension line origin(第二条尺寸界线的起点):在第二条尺寸界线的开始处指定一点。

图7-2 从“断面标注”菜单条中执行“长度标注”命令通过指定两个点响应了长度标注命令后,接下来的选项是动态的水平或垂直尺寸标注。

如果用户选择了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点,则向该水平线的上方或下方拖动光标,将会出现一条灰色的标注线,“断面CAD”系统假设用户是希望画一条水平的标注线。

[整理版]第07章帕萨特轿车电路图3

[整理版]第07章帕萨特轿车电路图3

图7-2-36 驾驶员侧车门控制单元、电动摇窗机开关、车内中央闭锁开关(1-14)电路图E39-后电动摇窗机锁止开关E40-左前电动摇窗机开关E53-左前电动摇窗机开关(驾驶员控制)E55-右后电动摇窗机开关(驾驶员控制)E81-右前电动摇窗机开关(驾驶员控制)E150-车内中央闭锁开关(驾驶员控制)J386-驾驶员侧车门控制单元L53-摇窗机开关指示灯泡S37-电动摇窗机保险丝,在8位置继电器架上T10L-10针插头,黑色,在左A柱处(2号位)T16b-16针插头T29a-29针插头V147-驾驶员侧电动摇窗机电机-连接线(30a线),在后线束内-螺栓连接点(30A号火线),在继电器板上图7-2-37 驾驶员侧车门控制单元、闭锁单元、左前闭锁“安全”警告灯(15-28)电路图F220-驾驶员侧的闭锁控制单元K133-中央闭锁系统(带安全功能)的警告指示灯T8c-8针插头,黑色,在驾驶员侧的闭锁单元上W31-左前门灯T10 L-10针插头,黑色,在左A柱处(2号位)-左A柱接地点-连接线,在驾驶员侧车门线束内-CAN总线的A线(高位),在底盘线束内-CAN总线的B线(低位),在底盘线束内-接地连接线,在后线束内-接地连接线,在驾驶员侧车门线束内图7-2-38 驾驶员侧车门控制单元、后视镜调节开关及驾驶员侧后视镜的加热器(29-42)电路图E43-后视镜调节开关E48-后视镜调节转换开关L78-后视镜调节开关照明灯E10e-10针插头,在后视镜调节开关上E10L-10针插头,黑色,在左A柱处(2号位)T12-12针插头V17-驾驶员侧后视镜调节电机V121-驾驶员侧后视镜复位电机V149-驾驶员侧后视镜调节电机Z4-驾驶员侧后侧镜加热器-连接线,在驾驶员侧车门线束内-连接线,(30a),在后线束内图7-2-39 左后车门控制单元、闭锁单元及左右电动摇窗机(43-56)电路图E52-左后电动摇窗机开关F222-左后闭锁控制单元(图中开关处于车门打开的位置)J388-左后车门控制单元L53-摇窗机开关指示灯泡T5e-5针插头T6e-6针插头T8t-8针插头,黑色,在左B处T18a-18针插头V26-左后电动摇窗机电机W33-左后门灯-左B柱接地点-连接线,在左后车门线束内图7-2-40 右前车门控制单元、闭锁单元及右前门灯(57-70)电路图F221-右前闭锁控制单元J387-右前车门控制单元S14-14号保险丝,10A,在保险丝架上S38-38号保险丝,15A,在保险丝架上T8d-8针插头,蓝色,在右前闭锁单元上T10f-10针插头,蓝色,在左A柱处(6号位)T10w-10针插头,黑色,在右A柱处(3号位)T29b-29针插头W32-右前门灯-右A柱接地点–螺栓连接点(30c号火线),在继电器板上-连接线,在仪表板线束内-连接线,在右前车门线束内-接地连接线,在右前线束内图7-2-41 右前车门控制单元、右前电动摇窗机开关及右前后视镜加热器(71-84)电路图E107-电动摇窗机开关(在右前车门上)E53-摇窗机开关指示灯泡T5f-5针插头,在电动摇窗机开关上T10w-10针插头,黑色,在右A柱处(3号位)T12a-12针插头,黑色V25-右前后视镜调节电机V122-右前后视镜复位电机V148-右前电动摇窗机电机V150-右前后视镜调节电机Z5-右前后视镜加热器-连接线,在右前车门线束内图7-2-42 右后车门控制单元、闭锁单元、右后电动摇窗机及右后门灯(85-98)电路图E54-右后电动摇窗机开关F223-右后闭锁控制单元J389-右后车门控制单元L53-摇窗机开关指示灯泡T5g-5针插头,在右后电动摇窗机开关上T6f-6针插头,在右后闭锁控制单元上T8u-8针插头,黑色,在右B柱处T18b –18针插头,在右后车门闭锁单元上V27-右后电动摇窗机电机W34-右后门灯-右B柱接地点-连接线,在右车门后线束内-连接线(a线),在后线束内-连接线(30a号火线),在后线束内图7-2-43 前车内顶灯、阅读灯及遮阳板和化妆镜照明灯(99-112)电路图F147-驾驶员侧化妆镜照明灯接触开关F148-右前化妆镜照明灯接触开关T10o –10针插头,淡绿色,在左A柱处(3号位)W-车内顶灯W11-左后阅读灯W12-右后阅读灯W14-右前化妆镜照明灯W20-驾驶员侧化妆镜照明灯-连接线,在车内灯/车门接触开关线束内-连接线,在车内灯线束内–连接线(30a),在底盘线束内-左A柱接地点-接地连接线,在车内灯线束内图7-2-44 舒适电子中央控制单元、行李箱照明灯(113-126)电路图E5-行李箱照明灯开关J285-组合仪表控制单元J393-舒适电子中央控制单元T10f-10针插头,蓝色,在左A柱处(6号位)T23-23针插头,在舒适电子中央控制单元上W3-行李箱照明灯-至转速信号线,在仪表板线束内-左B柱处接地点-连接点(行李箱照极),在后线束内-(CAN1)-CAN总线的A线,在底盘线束内-(CAN2)-CAN总线的B线,在底盘线束内-连接线(30a),在底盘线束内-舒适系统接地点,左侧搁脚空间接地点-接地连接点,在左后线束内(分出)-接地接点,在左后线束内(分出)图7-2-45 舒适电子中央控制单元、行李箱盖闭锁装置(127-140)电路图F15-后风窗加热开关F218-行李箱盖中央闭锁开关T6c-6针插头,在左A柱处(11号位)T10f-10针插头,蓝色,在左A柱处(6号位)T10L-10针插头,黑色,在左A柱处(2号位)T10o-10针插头,淡绿色,在左A柱处(3号位)T23-23针插头,在舒适电子中央控制单元上V53-用于中央闭锁的行李箱盖电机Z1-后风窗加热器D-点火开关S6-保险丝6,5A-正板连接线,在仪表板线束内-风窗加热连接线,在仪表板线束内-接地连接点,在左后线束内(由分出)图7-2-46 舒适电子中央控制单元、加油盖遥控开启开关(141-154)电路图D-点火开关L104-摇控闭锁开启开关的照明灯R-收放机T8-8针插头,在收放机上T1a-单针插头(安全气囊信号),棕色,左右A柱处的A位T10f-10针插头,蓝色,在左A柱处(6号位)T10o-10针插头,淡绿色,在左A柱处(3号位)V155-油箱盖开启电机E204-油箱盖开启开关T4-4针插头,黄色-连接线,在仪表板线束内-至K线-连接点,在底盘线束内-右B柱处接地点-连接线(58d),在地板线束内-接地连接点,在左后线束内(由分出)-在右后线束内(由分出)图7-2-47 新鲜空气鼓风机、空调开关、环境温度开关、空气循环控制阀(1-15)电路图E9-新鲜空气鼓风机开关E35-空调开关E184-新鲜空气和循环空气开关F38-环境温度开关(小于等于5℃)K84-空调警告灯K114-新鲜空气和循环空气开关警告灯L16-新鲜空气控制照明灯N24-带保险丝的新鲜空气鼓风机串联电阻S225-保险丝,在保险丝架上S236-保险丝,在保险丝架上T4a-4针插头,在串联电阻上T8a-8针插头,在新鲜空气和循环空气开关上T9a-9针插座,在中央电器板上,红色,接393继电器T6g-6针插头,在新鲜空气鼓风机开关上V2-新鲜空气鼓风机V154-新鲜/循环空气板定位电机-连接点(58d),在仪表板线束内-连接点(75a),在仪表板线束内-连接点(X),在仪表板线束内-接地连接点,在仪表板线束内(由分出)-螺钉连接点,(75x火线),在继电器板上图7-2-48 空调控制单元、空调电磁离合器和环境温度传感器(16-29)电路图G17-环境温度传感器J220-发动机控制单元J285-组合仪表的控制单元J314-空调切断控制单元,在13位置继电器架上的4号位(398继电器)N25-空调电磁离合器T2a-2针插头T10k –10针插头,灰色,在左A柱处(14号位)T(16+3)-19针插头,在发动机室的控制单元防护罩内(3号位)T80-80针插头,在发动机控制单元上T32b-32针插头,绿色,在仪表板线束内-连接点(75x火线),在仪表板线束内-连接点(环境温度表),在仪表板线束内-连接点(过热灯开关),在仪表板线束内-接地连接点,在仪表板线束内(由分出)图7-2-49 锁止二极管、风扇继电器(30-43)电路图E15-后风窗加热开关J26-散热风扇继电器,在13位置继电器板上1号位上(373继电器)J28-过热/空调锁止二极管J220-发动机控制单元S14-14号保险丝,10A,在保险丝架上T6-6针插座,黑色,在右B柱边上(不挂在上面)T6h-6针插头,黑色,在后风窗加热开关上T10d-10针插头,棕色,在发动机室防护罩内的左侧(2号位)T10k-10针插头,灰色,在左A柱处(14号位)T(16+3)-19针插头,橙/红色,在发动机室防护罩内(3号位)T80-80针插头,在发动机控制单元上T9b-9针插座,在中央电器板上,棕色(空位)-正极连接线(30),在仪表板线束内-连接点(转速信号),在仪表板线束内-连接点(转速信号)2,在仪表板线束内-螺栓连接点(30c号火线),在继电器板上-接地点,在继电器板附近(左A柱)-接地连接点,在仪表板线束内(由分出)-接地连接点,在仪表板线束内(由分出)图7-2-50 空调压力开关、风扇热敏开关、风扇继电器和风扇(44-57)电路图F18-散热风扇热敏开关F129-空调压力开关J279-散热风扇1档速度继电器(红色)在附加继电器架上(214继电器)J280-散热风扇2档速度继电器(棕色)在附加继电器架上(370继电器)N39-散热风扇的串联电阻S42-保险丝,40A,黄色,在附加继电器架上S51-保险丝,5A,红色,在附加继电器架上T2b-2针插头,在发动机室的左前侧T4-4针插头,在发动机室的左前侧T10k-10针插头,灰色在左A柱处(14号位)V7-散热风扇-接地点,在继电器板边上(在A柱)-接地连接点,在空调压缩机线束内螺栓连接点2(30B号火线),在继电器板上-螺栓连接点(75x火线),在继电器板上图7-2-51 收放机(1-14)电路图D-点火开关J285-组合仪表的控制单元R-收放机R11-天线R24-天线放大器S237-保险丝,20A,在保险丝架上T1-单针插头T8-8针插头,黑色,在收放机上T32a-32针插头,蓝色,在组合仪表上T32b-32针插头,绿色,在组合仪表上-连接线(86s),在仪表板线束内-连接线(30s),在仪表板线束内-连接点(转速信号),在组合仪表线束内-接地连接点,在仪表板下的中央左侧-螺栓连接点2(30B号火线),在继电器板上图7-2-52 收放机、前扬声器(15-28)电路图R-收放机R21-左前扬声器,在左前车门上R23-右前扬声器,在右前车门上T4-4针插头,黑色,在右A柱处T4a -4针插头,黑色,在右A柱处T4b-4针插头,黑色,在右A柱处T4c-4针插头,黑色,在右A柱处T8-8针插头,黑色,在收放机上(电源)T8a-8针插头,棕色,在收放机上(输出)T8c-8针插头,黑色,在左A柱处(4号位)T8d-8针插头,黑色,左右A柱处(7号位)-连接线(58d),在仪表板线束内-连接线(K诊断线),在仪表板线束内图7-2-53 收放机、后扬声器(29-42)电路图R-收放机R15-左后扬声器,在左后车门上R17-右后扬声器,在右后车门上T4-4针插头,黑色,在右A柱处T4b-4针插头,黑色,在左A柱处T6f-6针插头,红色,在左B柱处T6d-6针插头,红色,在右B柱处T8a-8针插头,棕色,在收放机上(输出)T8c-8针插头,黑色,在左A柱处(4号位)T8d-8针插头,黑色,左右A柱处(7号位)附录(1)正面(253B 30A 红色4240A 红色515A棕色3130A 绿色53A 30A 红色4、左A柱T2a黄色T4黄/紫色S2-10A S4-5A S5-10A S6-5A S7-10A S12-10A S13-10A S14-10A S15-10A S18-10A S19-10 S20-15A S21-15A S22-5A S23-5A S24-25A S25-30A S26-30A S28-20A S29-20A S31-15A S32-20A S33-15A S34-15A S36-15A S37-20A S38-15A S39-15A S40-25A。

第07章定时计数技术

第07章定时计数技术

选定时器0
行写低8位 后写高8位
选工作方式3
定时器1:控制字为54H 0 1 0 1 0 1 0 0 二进制计数
选定时器1
只写低8位
选工作方式2
4.初始化程序段
MOV MOV OUT MOV MOV OUT MOV OUT MOV MOV OUT MOV MOV OUT DX,403H AL,36H DX,AL DX,400H AL,F4H DX,AL AL,01H DX,AL DX,403H AL,54H DX,AL DX,401H AL,19H DX,AL ;写定时器0控制字
方式1 可编程单稳脉冲
① ② 4 ④ ⑤ ⑥

⑥ ② ⑤ ① 计 ③ 计数设 计 设 值 数硬 数定 送定 结件 过计 入工 束启 程数 计作 动 初 数方 值 器式
方式1
WR CLK
GATE

4 OUT
3
2
1
0
方式2 频率发生器(分频器)
方式2 WR CLK GATE 4 3 2 1 0 4 3 2 1 0 4 3 2 1 0 4 3 2 1 0
4
OUT
方式3 方波发生器
方式3 WR CLK GATE
4
4 3 2 1 0 4 3 2 1 0 4 3 2 1 0 4 3 2 1 0
OUT
方式4 软件触发选通信号
方式4 WR CLK GATE 4 3
4 3 2 1 0
OUT
3 2
3 2 1 0
方式5 硬件触发选通信号
方式5 WR 4 3
CLK GATE
软件延时——利用微处理器执行一个延 时程序段实现 不可编程的硬件定时——采用分频器、 单稳电路或简易定时电路控制定时时间 可编程的硬件定时——软件硬件相结合、 用可编程定时器芯片构成一个方便灵活 的定时电路

07第七章 屈服准则

07第七章 屈服准则
2 2 2
Mises刚提出这一准则时,认为是对Tresca准则的一种数学处理,是近似的,而Tresca 准则是准确的。但大量试验证明,对大多数材料, Mises准则更准确。
将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1 s 代入上式得: C 2 s 2 。

c ( C 2 ) s

1 2
(
主应力空间中的任一点对应物体某点的应力状态则主应力空间中的任一曲线表示某点上的应力的变化过程称为加载路径材料开始进入塑性变形状态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屈服相应的在主应力空间中的点为屈服点
?
第七章 屈服准则
目标: 1) 掌握屈服、屈服强度和屈服准则等基本概念 2) 了解等向强化、随动强化的物理意义 3) 熟练运用Tresca、 Mises屈服准则
主应力空间的屈服曲面(续)
?
根据Mises准则,当
MP
2 3
s
时,材料就进入屈服。可以看出,在
主应力空间中,屈服曲面是一个以等倾线为轴线的圆柱面。顺着等倾线
看过去,屈服曲面成为一个圆。
2
这个圆被坐标轴分成六个等价的部
单向应力
分。每个和坐标轴重合的点表示单
向应力(或迭加一个求张量) ;而 相距最远的点为纯剪(平面应变) 状态。
MP OP OM
2 2 2 2
1 2 3 1 ( 1 2 3 ) 3
2 1 3 2 3 2 2
2
O
2
[( 1 2 ) ( 2 3 ) ( 3 1 ) ]

2
1

则等倾线上各点都表示一个球应力(静水压力)状态。其中OM代表该应力 状态中的球应力张量,MP代表造成形状变化的偏应力张量。

第07章 气体动理论

第07章 气体动理论

7 – 2 物质的微观模型
统计规律性
宏观物体都是由大量不停息地运动着的、彼此 有相互作用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
现代的仪器已可以观察和测量分子或原子的大 小以及它们在物体中的排列情况, 例如 X 光分析仪,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利用扫描隧道显 微镜技术把一个个原 子排列成 IBM 字母 的照片. 对于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热力学系统从微观上加 以研究时, 必须用统计的方法.
7 – 2 物质的微观模型 一 分子线度和分子力
统计规律性
例 标准状态下氧分子
直径
分子间距
分子线度
d 3 10
10
m
~ 10
当r
要表现为斥力;当 r
9
r0
时,分子力主
r0 时,
F
r0 ~ 10 10 m
分子力主要表现为引力.
r 10 m , F 0
o
r0
r
分子力
7 – 2 物质的微观模型 二
统计规律性
对于由大 量分子组成的 热力学系统从 微观上加以研 究时,必须用 统计的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k mv 2
2 p n k 3
7 – 3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压强的物理意义 统计关系式
2 p n k 3
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
宏观可测量量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07第七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讲解

07第七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讲解

父母与儿女之间、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基因 相同的可能性为1/2,彼此之间称为一级亲属; 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 之间、叔(伯、姑)与侄儿(女)之间、舅(姨)与外 甥儿(女)之间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4,彼此 之间称为二级亲属;堂兄弟姐妹之间、表兄弟 姐妹之间基因相同的可能性为1/8,彼此之间 称为三级亲属,依次类推。
菜豆两个株系按粒重选择和种植的结果( P339之表12-4)
小粒株系
大粒株系
收获年份 当选植株种子 后代植株种子 当选植株种子 后代植株种子
平均重(mg) 平均重(mg) 平均重(mg) 平均重(mg)
轻粒种子 重粒种子 轻粒种子 重粒种子 轻粒种子 重粒种子 轻粒种子 重粒种子
1902
300 400 358 348 600 700 632 649
举例:以一对基因为例,即AA×aa F1 100%都是杂合体 F2 有1/2杂合体和1/2纯合体(根据
分离比例而得) F3 有1/4杂合体和3/4纯合体
Fr+1有(1/2)r杂合 体,1-(1/2)r 纯合体。 详见下表 。
当连续自交多代时,后代将逐渐趋于 纯合,每自交一代,杂合体所占比例即减 少一半,并逐渐接近于 0 , 而不会完全 消失。纯合体增加的速度,则与所涉及的 基因对数及自交代数有关。 继续
1903
250 420 402 410 550 800 752 709
1904
310 430 314 326 500 870 546 569
1905
270 390 383 392 430 730 636 636
1906
300 460 379 399 460 840 744 730
1907 平均

第07章 通风空调系统的施工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第07章 通风空调系统的施工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第七章通风空调系统的施工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第一节系统概况1、水系统本站制冷系统设于制冷机房,设置2台螺杆式冷水机组和相应的冷冻水泵和冷却塔及冷却水泵,冷却塔置于活塞风亭的绿化带内。

冷冻水泵采用管道式水泵,冷冻水管经设备层,送至各大小系统的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器及风机盘管,冷冻水系统末端设备回水管装有电动比例二通阀,通过回风温度(新风空调器则通过送风温度)调节水量的变化,冷水机组主机进出水总管间设有压差旁通阀,风柜及风机盘管的冷凝水管接入就近地漏。

2、车站轨道排风系统本系统轨顶排风管与站台下排风管均采用土建风道,通过集中风室把轨顶和站台下的排风道连起来,利用分设在两端环控机房内的风机进行排风。

3、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本系统采用双风机全空气系统,组合式空调器分设于车站两端设备用房内,各自负责一定区域的负荷。

空调运行工况根据室外,新风值与送风值,回风焓值的对比采用小新风、全新风、全通风三种运行工况。

6、车站设备管理区通风空调系统本系统共分多个小系统,各小系统分别供设备管理用房的通风空调服务.第二节空调水系统一、施工准备1、空调水施工主管必须熟悉空调水系统管网布置图和技术要求,有关规范、规程、了解管网工艺流程及施工工艺,按《技术交底制度》对施工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

2、根据施工进度,空调水施工主管作出管材、管件计划,由有材设门进行采购。

3、管材、管件到工地后,材料员应按材料进场规定报驻地监理进行验收,核对其规格、数量、镀锌质量等,并作记录,然后入库标识。

并把验收结果向空调水施工主管汇报。

确认合格才能使用。

阀门进场时要进行抽查试压试验,对于工作压力大于 1.0MP及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阀门,逐个进行强度和严密性检验,对需要送检材料,进行见证抽检及通知质检站进行监督抽检.。

4、质安员对施工机具按《施工机具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5、对工人进行技术、安全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工地施工。

二、管材选用管径DN≤80的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管径DN>80采用无缝钢管焊接。

07 第七章 胚胎诱导及组织、器官形成

07 第七章 胚胎诱导及组织、器官形成

B 蛙囊胚背面
C 同一囊胚的腹面
E 在胚胎腹面注入
β-catenin后产
生的双体轴胚胎
2.中胚层形成的诱导
在囊胚赤道板有一条宽的环状的细胞带, 被植物极部位的信号因子所决定而发育为中 胚层组织。
将美西螈的中期囊胚分 为动物半球顶部帽状的 Ⅰ区、下部的环形的Ⅱ 区,植物半球的Ⅲ区。 如果将Ⅰ、Ⅱ区分离培 养,则只形成未分化的 非典型表皮,以后逐渐 退化。说明在中期囊胚 Ⅱ区尚未获得中胚层的 分化能力。
第一节 初级胚胎诱导
(primary embryonic induction)
初级胚胎诱导是指脊索中胚层诱导其表 面覆盖的外胚层发育为神经板的现象。
(一)组织者的发现及在初级胚胎诱导中的作用
❖将一种浅色蝾螈原肠胚的胚孔背唇 移植到深色蝾螈同龄胚胎腹侧。在宿 主原有的神经板相对的腹侧面形成了 另一个次级神经板。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背部 化决定子是转录因子βCATENIN。
❖在非洲爪蟾中,βcatenin在细胞质转动的过 程中开始在背部区域聚集, 在囊胚期只存在于背侧的 细胞中。
❖β-catenin是背轴形成的 关键。用β-catenin的反义 寡聚核苷酸处理会使胚胎 缺失背部结构。而在胚胎 的腹侧注入β-catenin会产 生第二个体轴。
❖晚期原肠胚胚孔背唇诱导躯干和尾部结构的形成,称为躯 干组织者和躯尾组织者
将原肠晚期原肠顶不同部位的移植块放到早 期原肠胚的囊胚腔中,会诱导不同的结构形成.
(二)初级诱导的过程及体轴决定的机制
初级胚胎诱导导致的胚胎模式形成过程包括四个 阶段:
1、Nieuwkoop中心的形成与背腹决定 2、中胚层形成的诱导 3、背部化与头尾化诱导 4、神经形成的诱导

第07章_水击

第07章_水击

§3 水击计算的边界 条件及水击波的反射
一、边界条件
1、管道进口 水库:水库水位变化较慢,可忽略。
前池:自动调节渠道,水位变化大,但周期长;非 自动调节渠道,水位变化小,但周期长。二均忽略。 H=Const
2、岔管 压力条件:H1=H2=H3 连续条件:∑Qi=0 3、封闭端 Q=0 4、调压室 可将调压室视为岔管 ∴ H1=H2=H3 ∑Qi=0
fx 2 gDA2 g f H P H S vP vS vS vS t P t S 0 a 2D
C1
a gA
C2
(B)
H P HS C1 QP QS C2QS QS 方程(A)(B)中有两个未知数HP,VP,因此是可解的。

C

C
g dH dv f vv 0 c dt dt 2 D dx c dt
二、差分格式的形式
下面对方程沿RP、SP积分,则
g H P H R vP vR f vR vR t P t R 0 (A) a 2D
H P H R C1 QP QR C2QR QR
3L/a<t<4L/a:t=3L/a时,管道进口的两侧存在着压力 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水库中水体又以v0向阀门方向移动, 产生一个增压波,此波使得管道压力恢复正常,流体密度 与管壁也恢复初始状态,在t=4L/a时,增压波抵达阀门处, 此时,管内流态与压力管本身的状态是与阀门关闭前是完 全一样的。
此二方程称之为水击基本方程组。 (1)F、f称之为压力波函数,二者具有长度的量纲; (2)方程的具体解答依赖于初、边条件; (3)F以不变的波形等速a向上游传播; (4)f以不变的波形向下游传播。

2021年数理方法课件 精美PPT 07第7章 一维波动方程的傅里叶解

2021年数理方法课件 精美PPT 07第7章 一维波动方程的傅里叶解

两边除以 ρΔx, 然后取极限Δx→0:
utt ( x, t) =
T0
uxx(x, t) +
f
( x, t )
➢ 弦振动的泛定方程 ut t = a2ux x + f
u(x,t) ➔ x 处的质元在 t 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f(x,t) ➔ t 时刻 x 处单位质量所受的横向外力
a = T0 / : 弦中横波的波速 T0 ➔ 初始张力,ρ➔质量线密度
• 整个系统初始状况的表达式称为初始条件 • 对弦振动,泛定方程为 ut t = a2 2u + f
需给出弦在初始时刻 t=0 的位移和速度: u( x,0) = ( x), ut ( x,0) = ( x)
• 泛定方程出现时间的 n 阶偏导数时需要 n 个初始条件
• 对物理量的稳态分布,无初始条件
lxntalnbtalnatxunnn??????sinsincos1??????????????lndxlxnxula0sin02??lxnblanxunnt????sin001????????????????202sincos14ldxlxnxnlh??????????????????????lxlxlhhlxxlhxu22220200ll2xux0h分离变量法得出解的一般形式bn0lxntalnnnhtxun????????sincossin????????12228222sincos14lnnnlhan??????????????????2020cos1coslldxlxnlnxlnlxni????????????20sinldxlxnxi??对奇数n计算积分202sin2cos2llnlxnnlnl??????????????22sinlnn??????2sin822????nnh???回顾

07 第7章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108页)

07 第7章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108页)
简 历
返回总目录 返回章目录 第3页 结束
第7章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
《医学统计学》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3章 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第4章 方差分析 第5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6章 总体率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第7章 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 第8章 秩和检验 第9章 直线相关与回归 第10章 实验设计 第11章 调查设计 第12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三、 二项分布的性质
1. 二项分布是概率分布,因此它就具备概率分布的各种性 质。 2. 二项分布的每种组合的概率符合二项展开式,其总概率 等于1。
0 1 [ (1 )] CnX X (1 ) n X Cn 0 (1 ) n Cn 1 (1 ) n 1 n X 0 n
简 历
返回总目录 返回章目录 第26页 结束 第7章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
五、二项分布的应用
二项分布在生物学及医学领域中,主要应用在下 列几个方面: ① 总体率的可信区间估计, ② 率的u检验:单样本及两样本比较。 ③ 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直接计算概率法。
简 历
返回总目录
返回章目录 第27页
结束
第7章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
简 历
返回总目录 返回章目录 第9页 结束
第7章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
二、 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
1. 根据贝努里模型进行试验的三个基本条 件,可以求出在n 次独立试验下,事件 A出现的次数X的概率分布。X为离散型 随机变量,其可以取值为0,1,2,…,n。
简 历
返回总目录
返回章目录 第10页
结束
第7章 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

第07章 网络管理

第07章 网络管理

层、网络管理层和网元管理层。
TMN的4个管理层次的主要功能是:
(1) 事物(商务)管理 (2) 业务(服务)管理
(3) 网络管理
(4) 网元管理
2. TMN 的管理功能
TMN同时采用OSI系统管理功能定 义,提出电信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性 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
理和安全管理。
(1) 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功能
① 操作系统功能(OSF) ② 网络单元功能(NEF) ③ 适配功能(QAF) ④ 中介功能(MF) ⑤工作站功能(WSF)
(2) 参考点的作用
① q参考点 ② f参考点 ③ x参考点 ④ g参考点(非TMN参考点) ⑤ m参考点(非TMN参考点)
第七章 网络管理
第一节 电信管理网基础 第二节 SDH管理网
第一节 电信管理网基础
一、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1.传统的电信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是实时或近实时地监视电信 网络的运行,必要时采取措施,以达到在 任何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使用网络中一切 可以利用的设备,使尽可能多的通信得以 实现。
电信网络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
图7-12 SDH管理网的分层结构
(1) 网元层
(2) 网元管理层
(3) 网络管理层 (4) 业务管理层
(5) 商务管理层
四、 SDH管理功能
1. 一般性管理功能
(1) 嵌入控制通路的管理 (2) 时间标记
(3) 其他一般管理功能
2.故障管理
(1) 故障原因持续性过滤
管理信息模型是对网络资源及其所支 持的管理活动的抽象表示。在信息模型中, 网络资源被抽象为被管理的目标或对象。 管理信息交换涉及TMN的DCF、 MCF,其主要的是接口规范及协议栈。 电信管理是一种信息处理的应用过程。 按照原CCITT X.701建议中系统管理模型 的定义,每一种特定的管理应用都具有管 理者和代理者两方面的作用。

第07章加权图WeightedGraphs-PPT精品

第07章加权图WeightedGraphs-PPT精品
We store with each vertex a third label:
parent edge in the shortest path tree
In the edge relaxation step, we update the parent label
Algorithm DijkstraShortestPathsTree(G, s)
When the previous node, D, on the true shortest path was considered, its distance was correct.
But the edge (D,F) was relaxed at that time!
Thus, so long as d(F)>d(D), F’s distance cannot be wrong. That is, there is no wrong vertex.
At each step
We add to the cloud the vertex u outside the cloud with the smallest distance label, d(u)
We update the labels of the vertices adjacent to u
Weighted Graphs
12
Why Dijkstra’s Algorithm Works
Dijkstra’s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greedy method. It adds vertices by increasing distance.
Suppose it didn’t find all shortest distances. Let F be the first wrong vertex the algorithm process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ndInDegree( G, indegree );
// 对各顶点求入度 //indegree[0..vernum-1] ,建零入度顶点栈S;
InitStack(T); count=0; ve[0..G.vernum-1]=0; //初始化 while(!StackEmpty(S)){ Pop(S,j); Push(T,j); ++count; //j号顶点入T栈并计数
算法 7.13
for(p=G.vertices[j].firstarc; p; p=p->nextarc){ k=p->adjvex;
//对j号顶点的每个邻接点的入度减1
if(--indegree[k]==0) Push(S,k);
//若入度减为0,则入栈
if(ve[j]+*(p->info)>ve[k]) ve[k]=ve[j]+*(p>info); }//for *(p->info)=dut(<j,k>)
ve(源点) = 0; vj { ve(j) = Max{ve(ik) + dut(<ik, j>)}
事件最晚发生时间的计算公式:
vi
vj1 : vjs
vl(汇点) = ve(汇点); { vl(i) = Min{vl(jl) – dut(<i, jl>)}
6
a 5 d 4
b
1
1 e
8
7
g 4 h
检查有向图中是否存在回路的方法 之一,是对有向图进行拓扑排序。
对有向图进行如下操作:
按照有向图给出的次序关系,将图中 顶点排成一个线性序列,对于有向图中 没有限定次序关系的顶点,则可以人为 加上任意的次序关系。由此所得顶点的 线性序列称之为拓扑有序序列
例如:对于下列有向图
B A C D
可求得拓扑有序序列: ABCD 或 ACBD
算法 7.14
1. 掌握图的概念和术语;熟悉图的各种存
储结构及其构造算法,了解实际问题的求解 2. 熟练掌握图的两种搜索路径的遍历:遍 历的逻辑定义、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
效率与采用何种存储结构和算法有密切联系。
索的算法。
在学习中应注意图的遍历算法与树的遍历
算法之间的类似和差异。
3. 应用图的遍历算法求解各种简
第 7章
7.2 存储结构 7.3 图的遍历

7.1 图的基本概念
7.4 图的连通性
7.5 最短路径
7.6 图的应用
1
7.5 图的应用
问题:
假设以有向图表示一个工程的施工图或 程序的数据流图,则图中不允许出现回路。 对整个工程和系统,人们关心的是两个方面 的问题:一是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二是估算 整个工程完成所必需的最短时间。 对应于有向图,即为进行拓扑排序和求 关键路径的操作。
a
b h c d g f
e
在算法中需要用定量的描述替代定性的概念 没有前驱的顶点 = 入度为零的顶点 删除顶点及以它为尾的弧 = 弧头顶点的入度减1
采用邻接表作有向图的存储结构,且在头结点中增 加一个存放顶点入度的数组(indegree)。为避免每次 都要搜索入度为零的顶点,在算法中设置一个 “栈”,以保存“入度为零”的顶点。
4 5 1 1 2 8 7 4 2 4
0 0 6 4 5 7 7 7 15 14
2 3 6
6
8 8
7 10 16 14
算法的实现要点: 显然,求ve的顺序应该是按拓扑有序的次序; 而 求vl的顺序应该是按拓扑逆序的次序;
因为,拓扑逆序序列即为拓扑有序序列的 逆序列, 因此,应该在拓扑排序的过程中,另设 一个“栈”记下拓扑有序序列。
整个工程完成的时间为:从有向图的源点 到汇点的最长路径。 例如: a
6
4 5
b
1
1 e
8
7
g 4
h
2
汇点 k
源点
c 2 4
d
f
“关键活动”指的是:该弧上的权值增加 将使有向图上的最长路径的长度增加。
如何求关键活动? “事件(顶点vj)” 的 最早发生时间 ve(j) ve(j) = 从源点到顶点Vj的最长路径长度; 这个时间决定了所有以Vj为尾的弧所 表示的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 “事件(顶点vk)” 的 最迟发生时间 vl(k) , 表示在不推迟整个工程完成的前提下,事 件最迟发生的时间。 vl(k) = 工程完成时间-从顶点Vk到汇点的最 长路径长度。
建立求各顶点的入度的时间复杂度为 O(e); 建零入度 if (!(--indegree[k])) Push(S, k); //若入度为零,则入栈 顶点栈的时间复杂度为 O(n)。在拓扑排序中, 若有 }//for 向图无环,则每个顶点进一次栈,出一次栈,入度 }//while 减 1的操作在while语句中共执行 e 次。所以,总的时 if (count<G.vexnum) return ERROR ; // 该图中有回路 间复杂度为 O(n+e)。 else return OK;
count=0; //对输出顶点计数 while (!EmptyStack(S)) { //输出i号顶点并计数。 Pop(S, v); ++count; printf(i,G.vertic析: 对有 n个顶点和e条弧的有向图, k=p->adjvex; // 对 i号顶点的每个邻接点的入度减 1
}//TopologicalSort
for (p= G.vertices[i]. Firstarc; p; p=p->Nextarc){
算法 7.12
7.5.2 关键路径 问题: 假设以有向网表示一个施工流图,其中, 顶点表示事件,弧表示活动,弧上的权值表 示活动的持续时间。该网络称之为AOE网络。 假设以该AOE网络表示一个施工流图, 则有待研究的问题是: (1)完成整项工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哪些工程是影响整个工程进度的关键?
反之,对于下列有向图
B
A C D
不能求得它的拓扑有序序列。 因为图中存在一个回路 {B, C, D}
如何进行拓扑排序?
一、从有向图中选取一个没有前驱 的顶点,并输出之;
二、从有向图中删去此顶点以及所 有以它为尾的弧; 重复上述两步,直至图空,或者 图不空但找不到无前驱的顶点为止。
c a g b h f d e
假设第 i 条弧为 <j, k>,即如下图示: vj ai vk
则 对活动ai而言,其最早开始时间 e(i) e(i) = ve(j); 最迟开始时间 l(i) l(i) = vl(k) – dut(<j,k>);
其中: dut(<j,k>)为活动ai的权(持续时间)。
事件发生时间的计算公式: 事件最早发生时间的计算公式: vi1 : vit
f
7 10
g h k
15 16 vj 14 14 ai 18 18 vk
最早开始时间: e(i) = ve(j); 最迟开始时间 : l(i) = vl(k) – dut(<j,k>); 关键活动:e(i)=l(i)
ab ac ad be ce df eg eh fh gk hk 权 6 e 0 l 0
算法 7.14
if(v1[k]-dut<v1[j]) v1[j]=v1[k]-dut; }//for for(j=0; j<G.vexnum; ++j) //求ee,e1和关键活动 for(p=G.vertices[j];.firstarc; p; p=p->nextarc){ k=p->adjvex; dut=*(p->info); ee=ve[j]; e1=v1[k]-dut; tag=(ee==e1)?’*’:’’; printf(j,k,dut,ee,e1,tag); //输出关键活动 } }//CriticalPath
7.5.1 拓扑排序
c1 c3 c4 c6 c5
举例:一个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的学 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有:
课程代号 C1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程序设计 离散数学 数据结构 编译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 先修课程 无 无 C1 C2 C3 C2 C4 C4 C7 C2
c7 c2
C2 C3 C4 C5 C6 C7
}//while if(count<G.vexnum) return ERROR;
//该有向网有回路
else return OK; }//TopologicalOrder
算法 7.13
Status CriticalPath(ALGraph G) { //G为有向网,输出G的各项关键活动。 if(!TopologicalOrder(G,T)) return ERROR; v1[0..G.vernum-1] = ve[G.vernum-1]; //初始化顶点事件的最迟发生时间 while(!StackEmpty(T)) //按拓扑逆序求各顶点的v1值 for(Pop(T, j), p=G.vertices[j].firstarc; p; p=p>nextarc){ k=p->adjvex; dut=*(p->info); //dut<j,k>
4、根据个顶点的ve和 vl值 ,求每条弧的最早开始时间 e(s)和最迟开始时间l(s)。若某弧满足条件e(s)=l(s),则 为关键活动。
Status TopologicalOrder(ALGraph G,Stack &T) {
//有向网G采用邻接表存储结构,求各顶点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 ve(全局变量)。 //T为拓扑序列顶点栈,S为零入度顶点栈。 //若G无回路,则用栈T返回G的一个拓扑序列,且函数值为OK, 否则为ERR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