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分散体系-精品医学课件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微粒分散体系
粗 Suspension 分 Sol 散 Emulsion 体 Microcapsule 系 microsphere
粒径 100nm-100μm
nanoemulsion 胶
Liposome
体
nanoparticle 分
Nanocapsule
散 体
Nanomicell
系
粒径 <100nm
临界聚沉浓度
三、 空间稳定理论
(一) 实验规律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高分子对微粒保护作用的影响
(a)较小相对分子量高分子;(b)中等相对分子量高分子;(c)较高相对分子量高分子
敏化作用(sensitization) :高分子在粒子表面覆
盖度q =0.5时絮凝效果最好,微粒聚集下沉
(二) 理论基础 1、两种稳定理论
3
r3( 0)g
在高度为dh的体积内粒子所受的总扩散力:
F扩散 Ad ARTdC
粒子总数为: LCdV LCAdh
每一个粒子所受到的扩散力:F扩散
ARTdC LCAdh
RT LC
dC dh
(二)沉降与沉降平衡
达平衡时,重力与扩散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扩散
1)体积限制效应理论: 两微粒接近时,彼此的吸附层不能互相穿透 2)混合效应理论: 微粒表面上的高分子吸附层可以互相穿透。
四、空缺稳定理论
亦称自由聚合物稳定理论。
五、微粒聚结动力学
快聚结 慢聚结
架桥聚结 聚合物
有效覆盖 微粒表面
小部分覆盖 微粒表面
空间保护作用 架桥聚结
★
Tyndall现象的本质 是粒子对光的散射
Fe(OH)3溶 胶
I
I0
24 3V 4
2
n2 n02 n2 2n02
瑞利散射公式
三、微粒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
★ 电泳 v E / 6r
微粒在电场 作用下的移 动速度与其 粒径大小成 反比
三、微粒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
(二)扩散与渗透压
扩散速率遵从Fick第一定律
dm DA dC
dt
dx
Brown运动的位移与扩散系数间的关系
2Dt
D RT 1
L 6r
渗透压的大小可用稀溶液的渗透压公式求算:
Π cRT
一、微粒分散体系的动力学性质
(三)沉降与沉降平衡
一个微粒在介质中所受重力:F重
4
<50 nm 微粒转运至脾和骨髓也可达肿瘤组织
巨噬细胞
> 7μm 微粒,静注后可被 肺部机械滤取
治疗肺癌的卡铂微球
微粒大小与作用部位
注射>50mm 微粒分别被截留在肠、肝、肾等相应部位
四、微粒大小与测定方法
单分散体系、多分散体系:
粒径的常用表示方法: 几何学粒子径、面积相当径、体积相当径、有效径等
微粒分散体系
第一节 微粒分散体系的概念及基本特性 一、微粒分散体系:
分散相(disperse phase)
分散体系(disperse system)
分散介质(disperse medium)
? 分类 P63 表5-1
二、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
分散性; 多相性; 聚结不稳定性。
三、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自学内容
1、DLVO理论 2、空间稳定理论 3、空缺稳定理论 4、微粒聚结动力学 分别总结出三种稳定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对 药剂学的指导意义;微粒的聚结类型。
二、DLVO理论
微粒间的Vander Waals吸引能(ΦA) 双电层的排斥作用能( ΦR) 微粒间总相互作用能( ΦT)
势垒
★ 微粒的双电层结构 ζ=σε/r
第三节 微粒分散体系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一、絮凝与反絮凝
絮凝
(floccula tion): 加入电 解质 z 电势
z 电势降至20-25mV
反絮凝 (defloccul ating): 加入电
解质 z
电势
一、絮凝与反絮凝
稳定化方法: 絮凝剂 絮凝状态 防止结块; 结构化载体体系 反絮凝状态; 絮凝剂+结构化载体体系 最稳定。
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
测定纳米级粒子大小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激光散射、 库尔特计数法、stokes沉降法、吸附法等
第二节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微粒分散体系的动力学性质
(一)Brown运动
RTt
L3 r
布朗运动
Brown运动的本质是质点的热运动
一、微粒分散体系的动力学性质
RT dC LC dh
4
3
r3( 0)g
积分,得:ln C2 C1
L 4
RT 3
r 3 ( 0 )g(h2 h1 )
静置时,较大微粒受重力作用自然沉降:
V 2Sto2 (kes1’law2 )g 9
二、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
CuSO4溶液
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与溶解度; 有助于提高药物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 微粒在体内的分布具有一定选择性; 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减少剂量、降低毒副作用 改善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等等。
微粒大小与作用部位 –补充
静脉、腹腔注射0.1~0.3μm微粒,可达肝脏和脾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