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4节 能量的获得
第四章 能量衡算
4) 列出热量衡算方程式 能量衡算大多以单元设备为衡算对象,可以 按物料走向依次列出热量衡算方程式,首先分析 热效应的项目,切勿漏项,特别应注意反应热和 相变热;项目确定后,即可按前述能量守恒定律 列出总的热平衡方程式。 5) 计算和核算 根据所列方程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要 分析所列方程的复杂程度,分成独立求解和联立 求解,解出的结果要反复核对。如不平衡,要分 析原因,必要时应重新计算。
第二节 非反应过程的能量衡算
一、能量平衡方程式
输出 = 输入 +生成 -消耗-积累 △E =Q + W Q---体系从环境中吸收的能量; W---环境对体 系所作的功。 a. 封闭体系:△U=Q+W 体系中没有物质流动,动势能变化不存在, △U=0,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传递的体系。
b. 稳态流动体系: 输入速率-输出速率 = 积累速率 应用封闭体系进行能量衡算时应注意: 1)体系的内能几乎完全取决于化学组成、聚集态、 体系物料的温度等。理想气体的U 与压力无关, 液体与固体的U与压力无关。在一个过程中,没 有T、相、化学组成的变化,且物料全部是固体、 液体或理想气体,则△U=0 2)假设体系及其环境的温度相同,则Q=0(绝热) 3)没有运动部件或产生电流,则W=0。
6)绘制能量衡算图和编写能量衡算表 把整个过程衡算的结果经反复核对无误后列 表,具体要求如下: ① 表格可与物料衡算结果同时列入; ② 按计算所选定的物料基准列表; ③ 换算以单位产品为基准的数据,为产品成 本估算提供依据; ④ 换算为时间基准,即单位时间产品量对应 的数据,为设备选型、物料输送、仓贮配置 以及其它经济指标提供条件。
40 2 15000 6000kg/h,GW 9000kg/h 97 2
GD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无限可转换能—机械能,电能
能量转换方向性的 实质是能质有差异 部分可转换能—热能
T T0
不可转换能—环境介质的热力学能
能质降低的过程可自发进行,反之需一定条件—补偿过 程,其总效果是总体能质降低。
q1 q2 wnet
代价
q2 T1 T2
q2
T2 T1
代价
wnet q1 q2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和表述
衡量制冷循环经济性的工作系数称为制冷系数,即
q2 q2 制冷系数可以大于1, w q1 q2 等于1或者小于1
衡量热泵的经济性的工作系数称为供热系数,即
/ q1 q1
供热系数总是大于1
w q1 q2
/ q1 q1 q1 q2 q2 1
w q1 q2
q1 q2
第二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Second law)
三、两种说法的等价性
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把热从
1.违反克劳修斯说法 必然违反开尔文说法
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 引起其它变化。
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
高温热源T1
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 用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Q1
WB
AW Q2
Q2 Q1>Q2
低温热源T2
A-违反Clausius表述 B-Carnot热机
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循环叫正向循环,也叫热 机循环或动力循环,它使外界得到功。
热源
Q1
热机
Q2
冷源
W Q1 Q2
2、逆循环(counterclockwise direction cycle):
把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循环叫逆 向循环,分为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它消耗外界 的功。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2.同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脂肪>蛋白质=糖类3.由于年龄、性别、体质和日常活动的激烈程度不同,人每天所需能量也不同,一般人处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等快速生长期时,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二)营养素的作用A.水1.功能:水不提供能量,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来源:各种食物与饮水B.无机盐1.功能:不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儿童智力低下2.来源:蔬菜、奶类、豆类、瘦肉等C.糖类1.功能: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来源: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等D.蛋白质1.功能: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来源:肉类、禽蛋、鱼、虾、乳制品和大豆等E.脂肪1.功能:生物体内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2.来源:植物油、动物油、核桃和花生等F.膳食纤维1.功能:不能被消化吸收,却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此外,膳食纤维还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来源:植物性食物G.维生素1.功能:不提供能量,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作用极大2.来源: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三)平衡膳食1.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谢,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平衡膳食2.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作适当调整,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30%,中餐占40%为宜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A.消化系统的组成B.牙1. 牙是口腔内取食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 牙的结构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肛门 (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消化腺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胰腺分泌消化液, 参与食物的消化3.龋齿的形成:龋齿俗称蛀牙,是由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C.小肠的结构特点1.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源,其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植物生理学第4-1章章呼吸作用
戊糖磷酸途径 (PPP)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在高等植物中,还发现可以不经过EMP生成丙酮酸而进行有氧呼吸的途径,就是PPP途径。即葡萄糖被胞质溶胶和质粒中的可溶性酶直接氧化,产生NADPH和一些磷酸糖的酶促过程。 6G6P+12NADP++7H2O 6CO2 +12NADPH + 12H+ +5G6P+Pi 发生在细胞质中 在成熟和老年组织中及逆境时发生较多
葡萄糖 ATP ATP 磷酸葡萄糖 → 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 磷酸甘油醛 乙醇 2 NADH 二磷酸甘油酸 乙醛 2ATP 2ATP 丙酮酸 磷酸烯醇 磷酸甘油酸 式丙酮酸
淀粉、葡萄糖或果糖在细胞质内,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C6H12O6+2ADP+2NAD++2Pi
2丙酮酸+2ATP+2NADH+2H+ +2H2O
对高等植物来说,不管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糖的分解都先经过糖酵解阶段,形成丙酮酸, 然后才分道扬镳。
葡萄糖→→丙酮酸 无氧 →无氧呼吸→酒精或乳酸 有氧 → TCA循环→CO2
呼吸代谢途径※
糖酵解途径(EMP)---在细胞质进行
乙醇发酵和乳酸发酵---在细胞质进行
三羧酸循环 (TCA)---在线粒体进行
磷酸戊糖途径(PPP)---在细胞质进行
乙醛酸循环---在乙醛酸体、线粒体进行
乙醇酸氧化途径---在细胞质进行
第二节 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糖酵解(EMP) Embden,Meyerhof,Parnas
无氧呼吸(发酵) 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高等植物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或乳酸: C6H12O6 2C2H5OH+2CO2 +Δ G(-226kj) C6H12O6 2CH3CHOHCOOH+Δ G(-197kj) 苹果、香蕉等贮藏过久有酒味,稻谷酿酒。 胡萝卜和甜菜的块根等贮藏过久有乳酸味。 无氧呼吸是植物适应生态多样性的表现。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67北师大PPT课件
名称和颜色分别是 D(
)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黄色的叶黄素
C.蓝绿色的叶绿素a D.黄绿色的叶绿素b
5.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
素分离,会看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
的色素是 ( A )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黄色的叶黄素
C.蓝绿素的叶绿素a D.黄绿色的叶绿素b
6.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
(2)加入少许SiO2 、CaCO3, 再加入10毫升无水乙醇,
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 SiO2——使研磨充分 • CaCO3 ——中和酸性物质,
防止色素被破坏 • 无水酒精——溶解色素
(3)过滤:将研磨液迅 速倒入玻璃漏斗(基部放 置单层尼龙布),获取绿 色滤液,及时用棉塞将试 管口封严。
过滤叶脉及 二氧化硅等 防止乙醇挥发, 叶绿素氧化分 解
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呢?
利用水绵做试验材料。水绵不仅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 体,而且螺旋分布于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
利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水绵细胞中 释放氧气的部位。
利用棱镜将可见光分成7色连续光谱,便于观察出好氧 细菌集中分布在哪些色光区,从而知道叶绿体中的色素 主要吸收哪些色光进行光合作用.
3、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养料的制造车间”、“能量的转
1880年,恩格尔曼的实验
水绵和好氧 细菌的装片
隔绝空气
黑暗,用极细光束照射
完全暴露在光下
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 氧是由 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
场所。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恩格尔曼又一个实验
这一实验又说明了什么?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吸 收强度不同,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几乎不吸收绿光。
农业生态学第四章--能量流动
A 贮存量 R1 体增热 R2 维持能
F 固体排泄物
U 液体排泄物
G 气体排泄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节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二、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2.生产动物蛋白质,改善食物构成。 3.促进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4. 提高经济价值。
第三节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三、能量流动的基本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When energy is converted from one form into another, energy is neither gained nor lost. Q=ΔE+W Q 吸热 ΔE 内能(潜能) W 做功 用于生态系统:绿色植物同化的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化学潜能+植 物呼吸消耗的热能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hapter 4 Energy Flow in Agroecosystem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The Basic Law of Energy Flow
第二节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Energy Flow on the level of primary production
efficiencies)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四、能量流动的特征 1.能流是单向流动 2.能流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 3. 能量流动的途径和渠道是食物链(food chain)和食物网 (food web)
第二节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一、初级生产的能量平衡 1. 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能量的获得》说课教学课件
第
四
章
第4节 能量的获得
-
知
解
识
析
要
点
分
类
练
知识点 1 氧化供能
1.人体内组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可将有机物分解,从中获得
生理活动所需要的( A )
A.能量
B.有机物
C.无机物
D.二氧化碳
知
解
识
析
要
点
分
类
练
2.糖类等物质的燃烧,与它们在体内氧化相比,不同点是(D )
A.前者有氧气参与反应,后者不需要
知
解
识
析
要
点
分
类
练
4.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是
( A )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有毒
害作用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
D.土壤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到低温损害
知
解
识
析
要
点
分
类
练
5.接力赛上,部分运动员因某些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感到
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
图B4-4-1
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规
解
律
析
方
法
综
合
练
[解析] 制作果酒时,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当通入氧气时,酵母菌
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当通入其他气体时,酵母菌可以进行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可以通过改变通入气体种类,研究呼吸
( C )
生理学 第4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
31:1
通透性很小 通透性大
Cl- 8
110 1:14 通透性次之
A- 60 15 4:1
无通透性
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
∵ 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膜对离子的
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
∴
[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
散 [A- ] i 不能向膜外扩散
[K+] i ↓、[A-] i ↑→膜内电位↓(负电场) [K+]o↑→膜外电位↑(正电场)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二)、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受终板体膜蛋上白的分N子2受构体型结改合变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主要离子分布: 膜内:
膜外: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主要 离子
离子浓度
(mmol/L)
膜内 膜外
膜内与膜 外离子比 例
膜对离子通 透性
Na 14 142 1:10
+K+ 155 5
12、刺激阈指的是( B ) A.刺激强度不变,引起组织 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B.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 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C.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 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 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 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4-5节知识点+练习
九上第四章4-5节知识点+练习第4节能量的获得(一)获得能量的途径A.有氧呼吸,概念: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的呼吸方式B.无氧呼吸1.概念: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2.多数动物和人的无氧呼吸:葡萄糖3.多数植物的无氧呼吸:葡萄糖1.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机物分解2.进入西藏的浙江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的环境所产生的生理性反应是( )①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目增多②呼吸频率加快③细胞大多以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④心率加快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3.如图表示甲、乙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都是恒温动物 B.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B.甲乙都是变温动物 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4.杭州某中学的小胡同学早晨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的1500米长跑比赛。
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双腿酸胀。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胡将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摄取到体内并转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作用。
(2)跑步时小胡的呼吸和脉博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请写出其中某种成分从小胡肺泡毛细血管中运送至骨骼肌细胞的途径或路线。
(3)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的最可能原因是;双腿酸胀的原因是。
(4)有人说小胡胆囊所分泌的胆汁能帮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并说明理由。
5.下表是某同学在一次活动中相同时间内测试的数据,结合下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慢跑的耗氧量大是因为一直在运动过程中 B.慢跑所耗的氧是由呼吸过程源源不断提供,耗氧量就大C.打篮球时激烈运动,耗氧量应大,该表测试数据错误D.打篮球需呼吸过程和无氧呼吸共同提供能量,耗氧量应大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一)营养物质的利用A.体内的能量代谢1.获得的能量= 消耗的能量+ 贮存的能量2.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有机物积累(体重增加)3.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有机物减少(体重减轻)4.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用以,多余部分在肝脏或等组织细胞中合成或在体内转变为,作为储备着。
浙教版九上第四章《代谢和平衡》 知识点清单
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第1节 食物与营养一、热量价1、定义: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营养物质:1、海葵:触手2、昆虫:口器蝶类――虹吸式 苍蝇――舐吸式 蜂类――嚼吸式 蚊类――刺吸式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4、其他:青蛙的舌、螳螂的捕捉足、猫的爪等四、牙 1、牙的组成:牙冠、牙颈、牙根2、牙的结构:牙釉质(牙齿最坚硬的部分,不可再生)、牙本质(可以再生)、牙髓3、牙的功能:a 、咀嚼 b 、发音和语言 c 、保持面部正常4、形态龋齿形成的原因:口腔中的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而引起的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结构1、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消化道: 口腔、 咽 、 食道 、 胃、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表面的皱壁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大肠、 肛门2、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被消化成麦芽糖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 其中,消化道外的大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胰腺、肝脏(最大的消化腺)消化道内的小的消化腺有:胃腺 肠腺二、食物的消化1.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牙齿――切、撕、磨(咀嚼)物理性消化 胃――搅拌小肠――蠕动化学性消化 淀粉起始消化场所是口腔;蛋白质起始消化场所是胃;脂肪起始消化场所是小肠。
消化 a 、淀粉的消化:淀粉 ——→ 麦芽糖 ——→ 葡萄糖 酶 酶 b 、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 ——→ 氨基酸 酶 c 、脂肪的消化:脂肪 ——→ 脂肪 ——→ 甘油+脂肪酸 酶 胆汁 水—— 构成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原卷版)
第四章第4节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一、单选题1.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 听到雷声知道可能要下雨B.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 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2.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如图所示。
这个实验中小“人”在音乐声中跳舞不能说明的是()A. 声音由振动产生B.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 固体可以传声3.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
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B. 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C. 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D. 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B.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大C. 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髙D. 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5.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 倒车雷达C. 超声波清洗机D. B超诊疗6.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是()A. 利用声呐探测海深B. 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C. 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7.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对这一原理的应用的是( )A. 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C.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D. 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中,剧烈的振动使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
8.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A. 用超声波碎石B. 用声纳探测海深C. 利用B超做体检D. 防盗报警装置报警9.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A. 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B. 铃声能传递能量C. 铃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 铃声能传息10.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②声呐捕鱼;③超声波碎石④B超探病;⑤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分子与细胞》核心知识(4—5章)
《分子与细胞》第4—5章核心知识使用方法:流利诵读、默读、默记、同学互动问答、能说、能写、过关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1、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③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细胞动态平衡。
2、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里的细胞液。
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水分进出植物细胞要经过原生质层。
3、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会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而其它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表明,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且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
5、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生物膜的这一功能特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6、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
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7、1925年,科学家用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到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8、1959年,罗伯特森大胆提出: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
高中物理第4章第4节向心力的实例分析离心运动
[借题发挥] (1)在绳模型和杆模型中,物体在最低点的受力情况是相 同的,两模型的差异在于物体在最高点时能不能受到“支撑”。 (2)研究在绳或杆约束下的圆周运动时,一定要明确研究 对象,搞清“谁”对“谁”的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是转移研 究 对象的桥梁。
返回
1.如图4-3-11所示,轻杆一端固定质量
[答案] (1)0.195 m (2)见解析
返回
[借题发挥] (1)对火车转弯问题一定要搞清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 方向的合外力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向指向水 平面内的圆心。 (2)弯道两轨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向心力由外轨对轮缘 的挤压力提供。 (3)当外轨高于内轨时,向心力由火车的重力和铁轨对 火车的支持力以及内(外)轨对轮缘的挤压力的合力提供,这 还与火车的速度大小有关。
返回
[解析] 火车在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在“临界”状况时由 火车所受的重力和轨道对火车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如图所示, 图中 h 为内外轨的高度差,d 为轨距。
F=mgtanα=mvr2 tanα=vgr2 由于轨道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一般很小,可以近似地认 为 tanα≈sinα=hd,代入上式得hd=vrg2,所以内外轨的高度差为 h=vr2gd=23002×0×1.94.385 m=0.195 m。
(4)若 F 合=0,则物体沿切线方向做直线运动。
返回
3.关于离心现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所受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产生离心现象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消失
时,它将做背离圆心的圆周运动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
消失时,它将沿切线做直线运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
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4)营养不良 A、产生原因:蛋白质摄入量 不足 。 B、防治措施:合理膳食(如以大米为主食的同 时,掺食豆类食品,可以提高对 摄入 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人体 的营养状况。)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 氨基酸 蛋白质 脂肪
练一练
原以糖类为食的小狗,连续禁食,期间
只供给水,则小狗尿液成分的变化是 A A.尿素含量增多,无机盐的含量减少 B.尿素含量减少,无机盐的含量增多 C.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都增多 D.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都减少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 教学难点: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代谢 三大营养物 质的代谢 脂类代谢
蛋白质代谢
糖类消化与吸收
消化: 场所:口腔、小肠 过程:唾液淀粉酶 胰、肠麦芽糖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吸收: 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称为血糖。
细胞中氨基酸合成新蛋白质
酶
氨基酸
酶
蛋白质
细胞中两过程处于动态平衡 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从何而来?
氨基酸脱氨基加入糖代谢
什么状况下需要氨基酸氧化供能?
糖类供应不足时
分解过程
氨基酸
酶
氨基 尿素 排出体外 进 脱去氨基部分 三羧酸循环
入
酶
进入
区别和比较
脱氨基和转氨基的区别
糯米蒸青口
生扣雪梨
思考:
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 是 淀粉 ,此外还有少量 的 蔗糖 、 乳糖 等。它 们进入人体细胞后有哪些变 化呢?
请阅读教材P68《糖类代谢》
葵花子
花生
脆皮乳猪
思考: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 是 脂肪 ,同时还有少量 的 磷脂 和胆固醇 等。它们 进入人体组织器官中发生哪 些变化呢?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虽然为实现各种非自发过程补偿是必不可少 的,但是为提高能量利用的经济性,人们一 直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补偿。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任务:研究热力过程的方 向性,以及由此而引出的非自发过程的补偿 和补偿限度等。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克劳修斯的说法: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 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⑵卡诺循环热效率永远小于1。这是因为Tl= ∞或T2 = 0 是不可能达到的。 ⑶当Tl= T2时,卡诺循环热效率为零,即只 有单一热源存在时,不可能将热能转变为机 械能。 二、逆卡诺循环 如果卡诺循环按逆时针方向进行,则称为卡 诺逆循环。 如下图所示。
对于制冷机的卡诺逆循环,其制冷系数用下 式表示,
同理可证 A B 也不成立,因此唯一可以
成立的结果是 A B 。
定理一得证。
例题: 1.某热力设备,工作在1650℃ 的炉膛燃气 温度和15℃的低温热源之间,求:1)该 热力设备按卡诺循环工作时的热效率以及 产生 6×105 kw时的吸热量Q1和放热量Q2 ; 2)如果热力设备的实际效率只有40% , 其有效功率仍为6×105 kw ,问吸热量Q1 和放热量Q2又是多少?
若循环中全部过程都可逆,则该循环称为可逆循环; 若循环中部分过程或全部过程都不可逆,则该循环为 不可逆循环。 根据循环的热力学特征,可把循环分为热机循环(正 循环)和制冷循环(逆循环)。 正循环的效果是使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系统向外输出 功。如图所示,循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图(a)中12-3为工质膨胀,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Q1。工质经3-41回到初态的过程中,工质受压缩,向低温热源放出热 量Q2。工质对外做功的净功为W,用循环1-2-3-4-1所 包围的面积表示,等于工质从高温热源吸取的热量与 向低温源放出的热量之差。即
4第四章能量衡算及热数据的估算
第二节 热量衡算
设备散热表面与周围介质之间的联合给热系数可用以下经验公式求。 (1)当隔热层外空气作自然对流,且tw为50~350 ℃时 α T =8+0.05 tw W/(m2· ℃ ) (4-8) (2)当空气作强制对流,空气的速度u不大于5m/s时
第二节 热量衡算
b. 积分稀释热
定义:恒温恒压下,将一定量的溶剂加入到含1mol溶质的溶液中,形成较稀的溶液时所产
生的热效应称为积分稀释热。
溶液(C1,q1)+溶剂→另一浓度的溶液(C2,q2)+q 式中 溶剂——通常为水; C1,q1——积分溶解热; C2,q2——积分溶解热。
根据赫斯定律: 稀释热=q2-q1
2 2 1 2 dT 对真实气体:Cp-Cv之间,可据对比压力,对比温度曲线图查出。
第二节 热量衡算
对气体混合物
C p Ni C pi
i 1
N
式中:Ni —i组分的重量是百分数,(%) Cpi—i组分的热容,(KJ/Kg·K)
第二节 热量衡算
2、Q5的计算
如是稳态操作过程,Q5=0;对于非稳态过程,如开车、停车以及各种间歇操
TR TR T0 T0
第二节 热量衡算
(2)物理变化热
常见的物理变化热有相变热和溶解混合热。 化合物的相变热数据可从有关手册、参考文献中查得,在使用中要注意单位和符号与 式(4-2 )所规定的 一致性 。如果查到的数据,其条件不符合要求时,可设计一定的计
算途径求出。
例如,已知T1、P1条件下某物质1mol的汽化潜热为Δ H1,根据盖斯定律可用下图所设 在恒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质量或摩尔的物质发生相变时的焓变称为相变热,如汽化 的途径求出T2、P2条件下的汽化潜热Δ H2。 热、升华热、熔化热、冷凝热等。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44北师大PPT课件
(4)温室的顶棚用红色玻璃还是绿色玻璃好?
叶绿体 色素
吸收可见 的太阳光
叶绿素主要吸收 红光、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问 题: 1.为什么树叶一般都呈绿色?
叶绿素占叶绿体色素的3/4,叶绿素对绿光吸 收量少,绿光被反射出来,叶绿体呈现绿色。
2.秋天为什么叶子会变黄?
叶绿素解体。
2.海洋里的藻类为什么五颜六色? 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反射出来的光。
海水的浅层的绿藻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反 射出绿光; 海水深层的红藻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反射 出了红光; 褐藻反射出黄色的光。
探究活动三: 阅读P99页第三、四段思考: 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什么结构中呢? 1.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的结构:
2.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 以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 色光源。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为什么 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①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 4400亿吨有机物; ②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储存的能量 约为7.11×1018kJ,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 240000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出的电力。
2.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阅读P97页 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①色素提取的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是有
机物,能溶解在有机溶 剂乙醇中,从而分离出来.
分离色素
②色素分离的原理: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溶解度不同, 溶解的度高 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快,反之则慢。因而,不 同的色素会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提取(无水乙醇)、分离(层析液)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章节解析 (新版)北师大版
第四节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答案:(1)洗尘(2)直线(3)频率(4)慢(5)平衡1.超声波振动频率大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它能穿透几米厚的金属板,具有与声波一样的传播速度。
如果你在漆黑的屋子里行走,你很容易会碰到墙壁和家具,然而蝙蝠却可以在黑暗中飞行而不会碰到任何东西。
这是因为蝙蝠能够使用回声定位法确定飞行路线及寻找食物。
蝙蝠飞行时,发出频率高达100 000 Hz的声音脉冲,并能够接收回音。
借助这个本领,蝙蝠可以辨别是否会撞上某个物体。
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测量水的深度、定位沉没的失事船舶、寻找鱼群,或者定位远航的船只(如图所示)。
由于超声具有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容易发生反射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还可以利用超声雷达探测物体的位置。
【例1】下列实例中,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是()A.夜深人静的时候说话特别响亮B.雷雨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昆虫D.渔民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解析:回声定位是声波传递信息的一个应用,是人们模仿蝙蝠的捕食方法而采用的一种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确定目标位置、距离和大小的方法。
所以选项A、B中的声音是我们听到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所以不属于回声定位;选项D中的声呐技术所依据的原理也是蝙蝠的回声定位。
正确的选项为C、D。
答案:CD2.次声波(1)次声波有如下特点:次声的频率很低,波长很长,传播的距离很远,次声的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慢,有“预警”的作用,次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2)次声波的来源: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波;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3)次声波的危害,能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在强次声环境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将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4)防止次声波的危害:次声的破坏性强,危害性大,但人耳却无法直接听见,所以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波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磁性材料 第4章 磁体中的能量
y
(一般设:K0=0)
[110]
x [100]:1=1,2=0,3=0 Fk=0
[110]:1=0,
2 3
1 2
[111]:
1 2 3
1 3
Fk
K1 4
Fk
K1 3
K2 27
立方晶系K1和K2不同取值范围对易磁化方向的影响。
这种磁晶各向异性可以通过沿单晶体不同晶体方向的实测磁化曲线的形状来 反映,沿不同晶向磁化,达到饱和磁化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铁晶体的易磁轴是[100] 难磁化轴是[111]
注意:该图和姜书p215 相同图 的区别是已经改为SI单位制。
镍晶体的易磁轴是[111]
鈷晶体的易磁轴是[0001]
2. 磁晶各向异性能的表示
x
z
y
Ed
I
2 s
40
(
2 2
32 )
I
2 s
40
(112 )
I
2 s
40
sin2
x
y
单轴各向异性的表达式:EA=Kusin2 ,与Ed比较得: 对于薄板(xy面),退磁场系数:Nz=1 ,Nx=Ny=0
Ku
I
2 s
4
0
Ed
I
2 s
20
32
I
2 s
20
cos2
Ku
I
2 s
20
=0 ,垂直x-y面,能量最高; =/2 ,平行x-y面时能量最低。因而面内磁化是
第四章 磁性体中的能量
铁磁性物质中磁畴的形成与具 体的磁畴结构都与铁磁体内存在的 相互作用能量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能量的获得》一节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本节内容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多样的呼吸器官等内容。
承上食物与营养及消化与吸收,学生知道食物含各种营养素,但不清楚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学生科学地认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启下为后面代谢的多样性及生物的演化打下基础。
本节在内容上联系如下:动物有多样的呼吸器官,不同的获取氧气的方法,获取的氧气主要用于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即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当然呼吸作用的另一种方式是无氧呼吸,在生活中应用接触也十分广泛,所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明确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从而明确本节主题能量的获得。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懂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 列举人体及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通过比较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异同,说出有氧呼吸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3. 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联系生活实例,说明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得氧气的方式不同。
4.了解人类应用微生物发酵进行生产的例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进一步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做到科学与生活相结合。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在八年级下学生已了解有氧呼吸,此节在此应将氧化与供能相联系。
而且学生在第四章已经学习了食物与营养及消化与吸收,学生知道食物含各种营养素,但不清楚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这就是认知冲突,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对呼吸作用现象已有不少的感性认识,但它不是宏观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呼吸作用的现象。
初三学生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因此可尝试引导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
3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1.重点: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2.难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认知冲突,导入新课。
问题1,早餐吃了吗?问题2,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素?(温故:七大营养素)问题3,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呢?学生通过预习,容易答出呼吸作用(知新)想一想:呼吸作用和呼吸一样吗?(学生讨论,突破难点,明确呼吸作用实质)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即从食物到营养素再到能量的获得问题,引出细胞的呼吸作用,并通过学生思考讨论,突破难点,明确呼吸作用的实质。
达成“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教学目标。
活动2【活动】多样的呼吸器官(呼吸的学习)小组竞赛:说一说动物有哪些获取氧气的方式?(比赛哪组说得最多)学生根据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多样的呼吸器官,教师根据情况用ppt补充,通过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发挥团队的力量,懂得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讨论,学生自己根据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多样的呼吸器官,达成“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思想。
过渡:呼吸获得的氧气去哪儿了?(承上启下,引出细胞的呼吸作用)学生容易回答出呼吸作用,有氧呼吸。
活动3【活动】(三)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概念顺势由学生得出。
思考:1、当你全速奔跑200米后小腿为什么会有酸痛的感觉?2、高等植物水淹后会不会马上死亡?长时间水淹后为什么会出现烂根现象?怎样减少损失?学生通过之前的预习及课外知识,容易说出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概念顺势由学生得出。
(根据学生反应,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异同(突出重点)教师适当引导深入思考:能否将无氧呼吸作为能量获得的主要途径?为什么?(突破难点)(明确:不能。
一是无氧呼吸作用下,有机物分解并不彻底,且释放的能量较少,不能满足人生命活动的需要;二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或酒精)对人或其它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通常所说的细胞呼吸就是指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对能量需要的一种暂时补充。
)设计意图:列举人体及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通过比较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异同,说出有氧呼吸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突破重难点。
从而达成“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懂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的教学目标。
说一说: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你还知道哪些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进行生产的例子?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达成“了解人类应用微生物发酵进行生产的例子”的教学目标,同时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无氧呼吸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做到科学与生活相结合。
活动4【练习】反馈练习练习1 苹果贮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散发出来?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无氧呼吸实例练习2 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人体骨骼肌细胞获取能量的方式是( )A.只有无氧呼吸B.主要是无氧呼吸C.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并重D.主要是有氧呼吸设计意图:说出有氧呼吸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练习3:若白天光照充足,下列哪种条件对农作物增产有利( )A.昼夜恒温25℃B.白天温度25℃,夜间温度15℃C.昼夜恒温15℃D.白天温度30℃,夜间温度25℃设计意图:结合呼吸作用,用于实际农业,学以致用练习4:在制作泡菜时,泡菜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A、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B、防止泡菜萎焉C、防止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D、防止水蒸发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无氧呼吸实例,常见的微生物发酵练习5: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红富士”苹果,甜度高,水分大。
但在苹果收获季节价格偏低,某果农想把苹果贮存起来,等价格上涨时出售。
请你为该果农设计一个贮存方案:设计意图:综合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利弊,应用于生活。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有氧呼吸多样呼吸器官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细胞内的呼吸作用能量获得无氧呼吸活动6【作业】作业写一篇与能量获得(呼吸作用)有关的科学日记活动7【测试】学习任务单4.4能量的获得学习目标了解动物的多样呼吸器官。
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懂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了解人类应用微生物发酵进行生产的例子。
二、多样的呼吸器官1.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呼吸器官?看看谁知道的多:三、温故知新: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1.回忆八年级下册学的呼吸、呼吸作用的概念,并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以葡萄糖为例):2.复习第一节食物与营养,了解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3、无氧呼吸文字表达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4.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你还知道哪些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进行生产的例子?四.小结1、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点:2、.能否将无氧呼吸作为能量获得的主要途径?为什么?五、科学广场森林浴、有氧运动和高压氧治疗森林浴就是沐浴森林里的新鲜空气。
氧气不充足的、污浊的空气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森林中的空气清洁、湿润,氧气充裕。
某些树木散发出的挥发性物质具有刺激大脑皮层、消除神经紧张等诸多妙处。
有的树木,如松、柏、柠檬和桉树等,还可以分泌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此外,有人还提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负氧离子,在森林中的含量要比室内高得多。
上午,阳光充沛,森林含氧量高,尘埃少,是进行森林浴的好时机。
对人体健康来说,科学有效的运动方式之一是有氧运动。
它的特点是: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节奏较缓。
那些在高强度和短时间内完成的运动,人体吸入的氧气量远不能满足机体的消耗,体内的氧气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而在有氧运动过程中,机体所消耗的氧气量大致等于机体吸入的氧气量,这样可使身体的肌肉细胞在运动过程中不致缺氧,从而起到更好的增进健康的作用。
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散步、慢跑、做操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特殊的治疗手段,临床应用较广,特别是对有害气体中毒的治疗非常有效。
患者在高压环境下吸入氧气,可以改变体内缺氧的状况、促进机体的自我更新、增强细胞活力。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氨气中毒、脑栓塞等疾病患者来说,在采取其他治疗方式的同时,采用高压氧治疗,能够较快地恢复健康。
21教育网当堂巩固1.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的特点是( )A.需要酶的参与B.分解有机物C.释放能量D.有机物彻底氧化2.测量3种细菌类型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如图所示为细菌的生长层。
据此判断: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的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21cnjy.coA.3、1、2 B.3、2、1C.1、2、3 D.1、3、23.在生物的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时,此过程—定( )A.不是乳酸发酵 B. 不是酒精发酵C.是有氧呼吸D.是无氧呼吸4.将酵母菌在不同氧含量条件下培养,测定CO2放出量和酒精生成量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请回答:(1)表示CO2生成量的曲线是______,表示酒精生成量的曲线是________。
(2)结果说明酵母菌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氧含量的增加,_______________增强,而_______________受到抑制。
七、科学体验查阅资料,自制葡萄酒(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