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将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设置难度梯度。对于基础层学生,重点培养其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对于提高层学生,则引导其探究物态变化背后的原理,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优秀层学生,鼓励其开展物态变化相关的创新实验,提高其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如熔化、凝固、蒸发、凝结等,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如冰熔化实验、水蒸发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态变化的过程。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遵循科学的态度,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其观察力、洞察力,提高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雕、融化、蒸发、沸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物态变化的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进行讨论,如分析冰雪融化、饮料冒泡等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指导和鼓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掌握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3.建立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空气往往被看作是呈现温度的存在,但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温度,那么温度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向学生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2. 讲解知识点•物质的三态:以水为例,讲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物质态的转变:通过实验或者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固体-液体-气体的转变规律,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讲解实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练习和讨论在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后,以最为常见的水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例如:当水温升高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当水的温度降到何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拓展应用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对本章内容进行拓展。
例如,如何在不同温度下煮开一壶水?在夏季热天,如何利用温度跨度生产饮用水?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路面上的雪需要加盐?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并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拉开了本节课的帷幕。
讲解知识点时,采用具体的实验或生活例子,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练习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巩固和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的最后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确保学生掌握了本章的关键思想和基本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对物理学科已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掌握了力学、光学等基本概念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认识不够清晰,容易混淆不同物态变化的特点。
2.生活经验中对物态变化的观察不够敏锐,难以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释生活现象。
3.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存在一定难度。
8.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环保、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9.定期进行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0.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作为导入,如冰融化、水烧开、雾的形成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本章节大单元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展开,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4.设计丰富的练习题,针对计算方法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应用;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及其计算;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2.重点: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识别和区分;物态变化条件及影响因素。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物态变化与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态变化的概念、类型及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发现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板书课题:“物态变化与温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2.通过示例和图片,直观展示六种物态变化的现象,让学生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3.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物态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冰雪融化、蒸发冷却等。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冬天的雪人、雾凇等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以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物态变化是什么?”“温度与物态变化有什么关系?”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物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物态变化与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质量、长度、温度等基本物理量,对物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介绍物态变化的概念、类型及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旨在让学生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物态变化现象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与实验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与实验,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思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实验演示:进行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态变化现象。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态变化现象。
5. 案例分析:分析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水蒸气凝结等。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物态变化的认识,以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现象。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3. 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教课设计教师:讲课班级:课节 1 课时课题 3.1 温度课型新课备课时间讲课时间讲课方法察看、实验、议论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温度的观点 .2.3.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表达温度计的结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教课目的2.经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丈量液体的温度,培育实验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经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育学生爱惜公共财物的优秀品德和正确使用物理丈量工具的优秀习惯.教课要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怎样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实验能力.教课难点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热水、冷教课器械水、温水 .备注: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亲密的关系.在太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学会了使用火,创始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日,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二、进入新课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行靠的,很冷的冬季,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感觉很冷,但是从外面走进房屋里的人会感觉比较温暖 .我们经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一想做做]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这时,我们感觉在左手感觉温水冷、右手感觉温水热 .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同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好大概划分温度,要正确地判断和丈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丈量工具——温度计 .1.温度计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温度计的基本结构: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温度计上符号为 C48 页甲图的量程是 -20℃— 110℃ ,分度值 1℃ .乙图的量程是 35 ℃— 42 ℃,分度值 0.1 ℃.丙图的量程是 -30℃— 50 ℃,分度值 1℃ .[想一想议议]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假如所测的温度过高,高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假如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寒暑表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 -30 ℃,分度值是 1℃,主假如依据我国大多半地域的常年温度范围确立的.体温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 35 ℃,分度值是 0.1 ℃,是依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立的.实验用的温度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 1 ℃,依据实验中需要丈量的范围确立的.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淆物的温度规定为0 摄氏度,把开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摄氏度,在 0 ℃和 100 ℃之间分红100 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 1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读做“ 37 摄氏度” .北京一月的均匀气温是-4.7℃,读做负 4.7 摄氏度或零下 4.7摄氏度 .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2.摄氏温度(板书)我们看 48 页小资料,可否把空白填上.开水的温度是 100 ℃,冰水混淆物的温度是 0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我国最低气温为 -52.3 ℃(漠河镇)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3.温度计的使用[板书]实验:用温度计丈量水的温度49 页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丈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所有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可以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固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持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野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板书]那么一般温度计将怎样正确使用?请大家看 50 页 . 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结构有什么不同?体温计能够走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够,为何?为何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并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特别细的曲折缩口.玻璃管特别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细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显然变化,因此更精准.读体温计示数时要走开人体,水银变冷缩短,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可以退回玻璃泡,因此仍指示本来的温度.走开人体,水银变冷缩短,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可以退回玻璃泡,从头用体温计时,一定拿着体温计使劲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不然丈量出温度不正确.三、讲堂练习:1、阅读 50 页科学世界2、 52 页着手动脑学物理:1, 2, 3, 4四、小结:略五、部署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3.1 温度一、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4篇作为一名物理初二老师,你知道如何写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初二物理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进行新课: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结果: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教学后记: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能做图。
物态变化物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物态变化物理教案2. 课程年级:八年级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2. 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 难点:物态变化的本质,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生动形象地展示物态变化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蒸发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2. 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介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棍融化、水沸腾等,并记录下来。
4. 小组讨论和汇报:各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总结物态变化的规律。
5. 总结和拓展: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和本质进行总结,强调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物态变化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教案
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让学生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4.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三种状态,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
2.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冰、水、蒸汽等。
2. 讲解:讲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种状态的变化。
3. 实验演示:进行物态变化的实验,如冰熔化、水沸腾等,让学生亲眼目睹不同物态变化的过程。
4. 讲解物态变化的特点:讲解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并强调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
5.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讨论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判断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能够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注重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物态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雾的形成等,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好奇心。
-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感受物态变化的神奇。
2.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拓展性的问题和实验,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3.合作学习,提高交流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知识整合,强化应用。
-将物态变化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物理实践活动,如制作简单的加湿器、冰箱等,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理论讲解:详细介绍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概念,以及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现象和条件。
2.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及其热量变化,让学生理解吸热和放热的概念。
3.图表展示:运用物理图像、图表等工具,直观地展示物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4.探究性问题:请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在课堂上分享研究成果。
-探讨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加湿器、冰箱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研究物态变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减少雾霾、节能减排等。
5.拓展阅读题:推荐学生阅读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科普文章或视频,拓展知识视野。
-提供一些科普网站、图书等资源,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在科技、生活等领域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第二章物态变化第1课时【课题】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工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
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实验器材】烧杯、冰块、酒精灯、碘升华装置、温度计、自来水、温水【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物质的三态的不同特征和教会学生使用酒精灯和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相信大家对“云、雨、露、雾、霜、雪、雹”都不会陌生,当然它们各有各的特征提问:它们有什么本质是相同的吗?生答:都是“水”演变而来的总结:在不同的状态下,水具有不同的特征。
不光是水,一般物质都会有三种状态,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1.组织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中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熄;d.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第1页共18页第二章物态变化e.用外焰加热。
2.平时我们常会看到水在温度降低时会结成冰,而水温度升高时又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说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那么水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它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有何特征呢?(学生猜想)分组实验:观察水的三种状态。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水处于固态时形状体积都固定;处于液态时,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而处于气态时,形状体积都不固定了。
除了水有三种状态外,其它物质也有同样情况,列举(猪油等)。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1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2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凝固B.液化C.熔化D.凝华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1)(2)B.(1)(3)C.(3)(4)D.(2)(4)4.萘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当温度恰是80℃时,萘将处于()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天气突然变热墙上起汽水--液化B.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冒“白汽”--汽化C.冬天洗热水澡时,窗玻璃“模糊”--升华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叶上有霜--凝固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8.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9.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B.汽化、凝固C.液化、凝华D.熔化、升华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篇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通用5篇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通用5篇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通用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精选篇1一、问题提出: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出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
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
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
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能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核心素养要求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
程放热。
4.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及液化的两种方法。
5.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初中物态变化实验教案
初中物态变化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态变化的现象,掌握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结果的分析。
教学难点:1. 物态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数据的处理。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等。
2. 实验材料:冰块、水、固体晶体(如海波)、加热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提问:你们听说过物态变化吗?物态变化有哪些类型?它们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二、实验一:冰的熔化(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等。
2. 在试管中放入冰块,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冰的熔化过程。
3. 记录冰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冰的熔化特点和规律。
三、实验二:固态晶体的熔化(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等。
2. 在试管中放入固体晶体(如海波),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态晶体的熔化过程。
3. 记录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观察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固态晶体熔化的特点和规律。
四、实验三:水的沸腾(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等。
2. 在烧杯中放入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的沸腾过程。
3. 记录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水沸腾的特点和规律。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2. 让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观察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物态变化一.课标要求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
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实际密切,所以中考题的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像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
三:学情分析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就不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本章重点。
2.学生虽然熟悉生活中的自然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
3.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有些学生不愿意动手、或没有耐心,教师要适当引导.如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演示器材:演示温度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自制温度计、大烧杯三只(250ml),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冰水,冷水,开水(每一组学生实验桌上使用的器材)。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态:介绍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区别。
2.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解释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4.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各种物态变化过程。
3. 学生能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2.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物质的三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淇淋熔化、热水沸腾等,引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详细讲解物质的三态和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如熔化冰块、蒸发水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态变化的过程。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例子。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2.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过程。
3. 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描述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热量变化。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物质的三态: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物态变化例子: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冬天,水管中的水结冰,导致水管破裂。
5.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1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设计这节《物态变化与温度》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态变化并不陌生,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知道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让学生理解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知道在不同温度下,物质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特别是升华、凝华这两个概念。
2. 教学重点: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这一影响。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加热器、冷却器、观察容器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 理论讲解:简要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物态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理解升华、凝华的概念。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学生对升华、凝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2. 活动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是否理解了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观察环节:1.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冰、蒸汽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
例如,我让学生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其融化过程,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知识点与习题一、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
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
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4)、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6)、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BC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点为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8)EF段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段为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逐渐降低;注意: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1与液体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2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晒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晒,把地上的积水扫开);○3跟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2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容易熟就是因为气压高)○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七、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如水蒸气遇冷液化。
(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打火机。
八、常见物态变化分类。
熔化:1冰融化成水2铁变铁水3冰棒成水4雪化水5铝变铝水6钢变钢水。
凝固:1水变成冰2铁水制成零件3冰雹。
升华:1冰雕在冬天是会变小2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3给金属镀金时先升华再凝华4结冰的衣服在冬天时也会晾干5固体的空气清新剂6固态碘加热变成碘蒸气7灯泡里的钨丝变细8人工降雨、舞台烟雾特效都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凝华:1玻璃窗的内壁上结成的一层冰花(冬天室内暖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冰附着在窗户的内侧)2电冰箱冷冻室上结有的霜等等都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3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于电灯泡内钨丝表面在高温下直接变成钨蒸气;然后蒸气放热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泡内壁的缘故。
4冰棒纸上附着的冰晶5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6雾凇7雪8碘蒸气变成固态碘。
液化:1热水壶壶嘴的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就形成了白气)2冬天嘴中呼出的白气3冰棒冒白气4舞台上的烟5冰汽水瓶外壁上的水珠6冰棒放入杯中杯外壁上的水珠7煮饭时冒的热气8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就形成了雾)9雨10露汽化:1湿衣服晾干2洒在地上的水干了3.水烧开变成水蒸气4.酒精的蒸发5液态氧变成氧气6.液态氢变成氢气7汽油的蒸发9湿头发干了10雾散了(温度上升,小水珠汽化成水蒸气)例题精析例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________.【解析】: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根据晶体熔化特点:温度不变,所以是晶体;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温度偏高.【答案】:(1)B 48 晶体(2)高例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下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解析】:冰熔化需要的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0℃;二是周围的温度比0℃高.冰的温度比0℃低时,冰吸热升温,但不会熔化;周围温度不比0℃高时,0℃的冰不能从周围吸热熔化.本题的试管放在烧杯中,对烧杯加热的结果:烧杯内的冰吸热熔化,当烧杯内的一部分冰熔化,烧杯内为冰水混合物时,它的温度保持为0℃不变,大试管放在烧杯里,周围是温度为0℃的冰水混合物,大试管内的冰不能从与它温度相同的周围吸热,所以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选项C正确.【答案】:C例3、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下图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均是切开的胡萝卜)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组(填组别字母).(2)研究正确的小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解析】:要比较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必须使实验具有比较性.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来比较一个条件对蒸发的影响.B组实验条件相同,无法看影响因素;A组一个研究对象在阳光下,另一个在荫凉地,温度不同,蒸发有快有慢;C组实验一个裸露一个密封,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不同,可以研究蒸发的快慢.【答案】:(1)A、C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单元综合能力检测物态变化单元综合能力检测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每小题2分,计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2.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 .进行消毒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 .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3.火箭升空的景象常在电视或图片上看到.在升空的瞬间,常伴着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这些白色气团是 A .火箭发动机喷出的废气B .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气流冲起的水雾C .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高温火焰汽化后再液化而形成的水雾D .高温的大气和烟尘4.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 .汽化B .液化C .凝华D .升华5.适宜人体淋浴的水温是A .10℃B .40℃C .80℃D .100℃6.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 .汽化放热B .汽化吸热C .凝固放热D .熔化吸热7.夏天,从冰柜拿出来的冰棒,它的周围会冒“白气”,这是A .升华现象B .凝华现象C .液化现象D .汽化现象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 .先液化,后汽化B .先汽化,后液化C .只有液化D .只有汽化9.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为了新奇B .为了美观C .为了清洁房顶D .为了解暑降温10.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用久的白炽灯内壁会发黑,这是钨丝经历了A .升华过程B .凝华过程C .凝固过程D .先升华、后凝华11.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再喝,这样做的目的是A .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B .夏天,雨笼山峦 A .春天,雾绕群峰C .秋天,霜打D .冬天,冰封雪飘第1题B .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C .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D .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 12.对于图中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如果t=100℃,能表示水的沸腾图像 B .如果t=48℃,能表示海波的熔化图像C .如果t=32℃,能表示蜡的熔化图像D .如果t=0℃,能表示冰的熔化图像1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 .煤油温度计B .酒精温度计C .水银温度计D .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14.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A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15.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饭店、舞厅、厕所等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这种现象是A .熔化B .升华C .汽化D .凝华16.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 .“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17.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 .用地膜覆盖农田B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 .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18.把5000g0℃的水和5000g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 .用0℃的冰好B .用0℃的水好C .都一样D .无法确定1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 .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 .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时温t 第12题图第21题图20.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汤将会A.同时沸腾了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29分.)21.全球范围流行“甲流”,市有关部门要求各校师生进行“晨检”.图中是某同学测量体温的结果,示数是 ,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 . 22.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 ,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23.电冰箱工作时,液态的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迅速 ,变成气态,高温高压的气态氟利昂在冰箱外 ,这样就将冰箱内的热带到了外面.24.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只雪糕时,上面有“白粉”,这是 现象,剥开纸后看到雪糕向(填“上”或“下”)冒“白气”,这是 现象.25.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26.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 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 (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27.在用水煮鸡蛋时,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而小红认为用小火维持沸腾就可以了.你认为的观念正确,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2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热.29.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茶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 .你认为茶壶放在 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30.请你按照某一依据对松香、玻璃、铜、铁、沥青进行分类,其中 为一类, 为另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