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数感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体系下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体系下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体系下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

小学生教育除了基础的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数感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既影响数学学习,也影响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一、建立直观感知首先,要让孩子建立起数学直观感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孩子要从具体事物中学习抽象概念。

如构建直观感性的数值观念、数量比较观念、简单数学运算等基础数学观念。

为此,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爱好、游戏等途径,让孩子在具体事物中感知数学,比如让孩子数一下家里的书本数量、一只鸟有多少只翅膀、魔方旋转步骤等,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

二、多样化的数学游戏在学习中,游戏是一种更有趣、轻松的学习方式。

目前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比如:24点游戏、寻找隐藏数字、连连看等等。

在这些游戏中,孩子通过数字的运算、比较、转换等操作,锻炼了自己的数感,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建立起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分组分解的数学思维数感的培养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是对数学思维的发展。

分组分解是数学思维中常用的策略。

对于小学生,可以利用具体事物帮助孩子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将一堆石子分组,用图形展示、比较、运算等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分组的过程,从而建立分组分解思维,提升数感。

四、日常生活中培养数感除了课堂教育及游戏培养外,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数感。

如上楼梯时数数、菜市场买东西时进行比较、测量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运用,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让孩子在习惯中培养数学感性认识和数学思维。

总之,孩子数感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策略,包括数学教育、游戏、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建立数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理解、感知和运用能力,它包括对数的大小、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建议:一、通过实际生活经验培养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例如,在购物时让学生计算价格、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在户外活动时让学生数数、估算人数等。

这些实际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数学,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二、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数感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和参加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接力赛、数学拼图游戏、数学猜谜游戏等,这些游戏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通过练习和反思培养数感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思,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数感。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不断练习、总结和反思,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感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来建立数感。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并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他们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数感是指学生对数量、数量关系、形状、图形等数学概念的直观认识和感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数感教育中,可以通过有趣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购物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体验购物时的计算过程,如找零、比价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他们的数感。

二、多感官教学法多感官教学法是指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听、说、看、做等多方面的感受。

在数感教育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听故事、看图片、做游戏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感性体验中建立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认知和直观感受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构建知识。

在数感教育中,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答案,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数学概念,提高数感。

通过让学生自主组织游戏活动,如数学拼图、数学竞赛等,自主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四、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指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入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

在数感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如数学童话、数学神话等,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和情感激发,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和理解。

五、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通过引入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

在数感教育中,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数学接力赛、数学饭局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参与,通过实际操作、竞争比赛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和感悟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需要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感性体验中主动探索、构建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感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感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感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随机性,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一、从生活体验中培养数感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这也是简单唱数阶段。

我们很多家长或幼儿教师从幼儿开始就有意识地教孩子学唱“数数”了,可以在上楼梯的过程中学习点数,吃饭的时候让孩子分碗分筷,可以学习一一对应,为理解加减法现象打基础。

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让孩子学得自然轻松也很丰富。

这些孩子可以按照顺序从小到大,从头开始去唱,就从1开始,1、2、3、4、5、6、7、8、9……往后数,有的孩子甚至可以很流利地从1数到100。

但是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对数词的含义的理解是很模糊的,当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遇到10又开始倒回来数的情况。

这个阶段,大部分孩子还处在幼儿至学前阶段。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想象。

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生活经验。

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感知数学信息的对应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

二、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培养数感小学生好奇好动,对各种活动有着天然的心理趋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的意义和作用,积累经验,建立良好的数感。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包括:
1.游戏化学习:利用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使用
数学拼图、数学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增强他们的数感。

2.视觉化教学:通过图形、图表、实际物体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字和数量的变化。

比如利用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3.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参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通过解决实
际问题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4.多感官体验:通过听觉、触觉、运动等多种感官体验让学生感知数字的变化和关系,例
如通过唱歌、手工制作、体育活动等方式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5.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相互讨论、交流想法,从中培养
学生对数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数感,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觉和理解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下面将从数感的培养方法、数感的重要性以及数感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数感的培养方法1.通过物体的数量来培养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教具来直观地展示数量,例如通过小球、棋子、积木等物品,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培养学生对数量的直观感受。

2.通过视觉图形来培养数感。

数学中的图形是培养数感的重要工具。

可以通过使用图形来展示数学概念,例如通过图形展示几何形状的变化和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对数学图形的感知能力。

3.通过数学游戏来培养数感。

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并且通过游戏中的操作和结果来培养对数学的感觉和认知。

二、数感的重要性1.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几乎所有大学的专业都会涉及到数学知识。

良好的数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前提,如果学生没有数感,那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数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数感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只有通过感觉和直观地认识数学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创造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良好的数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感知和理解数学问题的逻辑关系,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感。

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通过思考过程中的发现和总结,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觉和认知。

2.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经验分享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经验分享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经验分享“数感”,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对数的意义、运算的直觉感知与深入理解,是人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逐步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创设培养数感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观察、体验、操作、应用等活动,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切实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经验分享一、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社会,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生活活动中,培养学生感知、发现、探索身边的数量。

在“认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例如,教学“0”的认识,不仅借助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了“0表示没有”,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生活中常见的“0”,丰富了学生对“0”的意义的理解。

还有像学完了“1-5的数的认识”、“6-10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后,都安排了“生活中的数”这样的情境图,让数与生活密切联系,数学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又有着实实在在的作用。

二、动手实践中获得数感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是动手学数学、用数学。

数感的培养和发展,当然离不开实践活动。

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学生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

在教材中,为培养学生的数感,设计了好多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分类”时,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延伸到整理自己的房间,并说说这样整理的理由;在“比大小”时,让学生面对三只猴子和四个梨、三个桃子、二只香蕉,通过对一对、分一分真实地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形象地与大小、等于符号挂钩,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挂钩。

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了具体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培养小学生数感有效做法

培养小学生数感有效做法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的有效做法所谓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因此,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并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寓学生的数感培养于数学教学之中。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建立良好的数感。

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

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

即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二、实践体验,深化数感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社会,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深化数感。

如:学生学过步测后,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量一量,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有多长;学过“克和千克”的重量单位后,让学生寻找并称称、掂掂硬币(1克),两袋盐(1千克)的重量,感受1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

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大小,产生了积极情感体验,深化了数感。

三、动手操作,增强数感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数感是指孩子对数字和数量的敏感度、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基础,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1.利用游戏和实践活动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比如,利用卡片游戏或者角色扮演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习算术运算和比较大小;利用积木或者玩具来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和乘除法等概念;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比如购物、厨房烹饪等活动来帮助孩子学习货币概念和单位量的概念等等。

2.创设有趣的数学环境在课堂上或者家庭中创设有趣的数学环境,比如数学角落、数学游戏区等,让孩子自由探索数学知识,通过玩耍和学习的结合来提高他们的数感。

同时,可以利用视频和互动软件等多媒体资源来增强孩子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吸引力。

3.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孩子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逻辑和推理能力的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拓展性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数感。

比如,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和图形来教授数学知识;对于听觉型学生可以通过口述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对于动手型学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数感等等。

5.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给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学习来培养自己的数感。

可以设计一些自主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孩子独立完成,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能力。

6.给予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反馈是培养数感的关键之一、在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及时给予他们正确或者指导性的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水平。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生数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培养数感的目的。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数感的策略探讨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数感的策略探讨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数感的策略探讨一、培养数学数感的重要性数学数感即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培养数学数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学科竞赛成绩。

数学数感的培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为未来的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阶段数学数感培养的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比如通过游戏、实验、故事等形式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增强数学感知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知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实践来完成。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各种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和感知数学概念,例如通过教具、实物和图片等辅助工具,让学生进行对数学概念的直观感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3. 注重启发性思维,拓展数学想象力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启发性思维,启发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数感。

4. 鼓励学生交流合作,促进数学思维碰撞数学数感的培养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数学思维火花,共同解决问题。

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交流,鼓励他们共同思考和探讨数学问题,从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数感和思维能力。

5. 多样化评价手段,关注每个学生的数学数感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注重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数感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考查学生的数学作业、思维导图、数学情景表演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高数学数感。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1一、在生**验中建立数感。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如: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生日几月几日、家中几口人、家庭的电话号码、你新认识了几个小朋友,一本书有多少页,……这都是生活中的数。

所以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只有亲身体验的感觉是最直接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心目中(包括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会读写数,懂计算,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为了改变这么一种片面的看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入学第一节数学课上,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认座位”的游戏:认识自己是“第几行第几个”(其实这是一年级下册《位置》的内容)。

然后老师说位置,请该位置的同学***;也请同学出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位置和姓名,……各种形式的活动,既让学生大胆自我介绍,培养了交往能力,又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这个游戏让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的,下课了,都围着老师,吱吱喳喳地说开了:“老师,数学课真有趣,我很喜欢上数学课。

”“老师,我回家要告诉妈妈我坐第五行第3个。

”“老师,我知道了原来数学课不只是计数(算)的。

”……到了教师节,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送给我一张贺卡,他担心我不知道他是谁,在卡片上的署名还特别写着:“第二行第5个的蒋金”。

真想不到这些小家伙这么快就能学以致用了。

其实,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都有着学前教育的基础,而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人和事都特别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进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引着学生、助着学生走向教材,回归生活,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简练、明了、清晰的数学语言去进行表达和交流,这样,在生活中体现了数的含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数感。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数感是指孩子对数学概念和数学运算的理解、感受、判断以及运用能力的综合表现。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增加数学的实用性和兴趣。

在购物中引导学生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或者设计一些游戏、谜题让学生通过解答来培养数感。

2. 引导发现: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培养数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利用教具:使用具体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使用计数棒、数轴、算盘等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大小关系。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教具,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4. 培养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数感的关键。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 结合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量的比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对数的感知能力。

6.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思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和学习效果。

7. 不断反馈:在教学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提高。

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和考试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数感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培养小学生数感需要结合实际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利用教具和培养思维能力等多种策略。

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进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数感是指一个人对数的感觉和认知能力。

一个有数感的人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更加敏捷地使用数学知识。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的方法。

1. 建立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孩子有机会亲身感受数学操作。

例如,他可以参与扔骰子、数羊、数小石子、切水果、算钱等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够让孩子学会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技巧,且更加有趣。

2. 利用抽象游戏来刺激数学思维玩游戏也是很好的培养数感的方法。

例如,通过下棋、拼图、玩扑克等游戏让孩子学会思考、分析和预测。

3. 利用数学故事来增强孩子的想象力数学故事寓教于乐,能够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增强孩子的想象力。

通过数学故事的方式,能够让孩子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4. 创造具体的数学环境在生活中,利用孩子身边的物品、环境,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休闲时间带着孩子去超市、商场,让孩子学会对商品价格和物品数量的认识和计算。

5. 利用数学游戏和竞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通过比赛和游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6. 创造激励条件,让孩子发现数学的奥妙和乐趣在生活中,让孩子有机会发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例如,鼓励孩子帮助家庭计算花费,购物时折扣计算等等。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慢慢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和指导。

我们一定要从孩子感兴趣和擅长的方面入手,通过有趣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一个良好的数感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生的数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的数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的数感特征及培养策略数学是一门重要且普遍被认为难以理解的学科。

在数学学习的早期阶段,即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数感特征至关重要。

数感是指孩子对于数学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孩子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从小学生数感特征入手,探讨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小学生数感的特征。

小学生数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生数感的起伏性。

小学生的数感能力存在较大的起伏,即时好时坏。

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推理方式理解困难,有时会觉得数学很枯燥无聊,缺乏兴趣,从而影响数感的发展。

第二,小学生数感的敏感度。

小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敏感度较高,能迅速察觉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但对于问题的解决可能存在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培养数感时,需要注重锻炼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思考的习惯。

第三,小学生数感的直观性。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要依赖感性认识,对于图形、形状、颜色等有很强的直观感知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表示较为困难。

因此,培养小学生数感时要注重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和具体的图形等联系起来,用具体的事物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了解了小学生数感的特征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首先,创设情境和场景。

为了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的场景和环境中,例如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或者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进行讲解,使小学生能够生动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第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受到学习资源的影响较大。

为了培养小学生数感,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数学游戏、教具、教具等。

这样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习惯。

最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感

最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感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表示”和“交流”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一、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要尽可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再把抽象化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里一起玩滑滑梯,骑木马的情景吗”?同学们很快就回忆起幼儿园时的生活,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幼儿园内游戏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学生们立即兴趣盎然地开始数数:1只滑梯,4只木马,7只小鸭子,10块积木……这样,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数的意义。

因此,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只有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要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数感数感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

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要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量化”。

例如,在认识“1”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电话上有”、“直尺上有”……使学生直观体会“1”。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中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实例,从而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感觉、理解和运用能力。

数感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解题方法和数学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数感。

二、实际问题教学法实际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去观察、测量和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过程转化为游戏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数学竞赛、数学游戏和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感。

四、巧妙运用教具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具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具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教具来教授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使用数学计算器、几何模型和数学拼图等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和奇妙。

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体会数学的魅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在小学生中往往出现一棵大树高5厘米、一个苹果重200千克、教室面积50平方厘米、一个南瓜重2吨等笑话。

什么是数感呢?通熟地讲是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性,即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是一种自觉的态度与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这对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有正确的数感呢?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

学生学会数学化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具有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就是建立数感。

但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1.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逻辑顺序,使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就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感知数。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处处充满着与数相关的活动。

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寻找教室和身边的数,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着发言:桌子有4条腿;有2块黑板;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我有1双手;一只手上有5个手指头等……。

这说明数无处不在,生活中也离不开数。

课后我给学生开展了“数的用处有多大”辨论会,有的学生慷慨陈辞:“早晨要看手表几点起床;打电话要看电话号码;进教室要看几楼几班;自己的学号、生日、身高、体重、鞋号都要用到数;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号、汽车和摩托车牌的号码、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居住区的邮政编码;自己喜欢的某本故事书有多少页、1页大约有多少字,到菜市场买菜,各种菜的价格;到商场购物要看商品的标价付钱……通过这样的辨论会,引导学生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如何有效的培养小学生数感

如何有效的培养小学生数感

浅析如何有效的培养小学生数感新课标明确地把“数感”作为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提出。

并描述了小学生数感的主要表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数感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小学生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意义的基础,是用数交流信息,解决问题的桥梁。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1.注重观察——建立数感初为父母的人在教孩子数数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经过一段时间和一番努力之后,孩子终于可以按顺序地说出1、2、3、4……可是当给几个具体物体时,孩子可能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胡乱说出一个数,使父母哭笑不得。

其实这是孩子缺乏数感的表现,究其原因,是父母在教孩子数数中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缺乏观察。

如果在教孩子数数初期,不妨让孩子做做“看爸爸拿出几块糖,你也拿出几块”这样的类似活动,孩子对数的理解就会深刻得多。

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发展儿童的思维,这首先是发展他看见和观察能力。

”儿童认识数,往往从数实物开始,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为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世界。

例如: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直尺上的数列,说说某一数离哪个数近,离哪个数远;观察学习与数字相对应的实物,可以把它分成怎样的两部分等。

让学生对数的大小、组成等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又如:让学生观察交流自己家庭的人口,养鸡、鸭、猫、狗的数量,培养学生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2.实践操作——培养数感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它是个体的活动经验,不能通过简单说教来传递,只能在活动体验中构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

可以说,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和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感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

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以帮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在人们的数学学习中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知识同实际相联系。

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体验生活,启蒙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的问题变成数学学习的对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动力。

数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是要学生主动去感知、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周围的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样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感知了数感。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
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个滑梯,2
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

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合作交流,形成数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学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更深地体验数感。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出示一幅图:盘子里有14个梨子,小猴子吃了9个,还剩几个?学生很快地就说出算式:14-9。

但怎样算呢?很多学生就弄不明白了。

于是,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后,有的说:把14分成10和4,先用10-9=1,再把1+4=5;有的说:因为9+5=14,所以14-9=5;也
有的说5+9=14,所以14-9=5……这样,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会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逐步形成了数感。

三、动手操作,发展数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

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数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样是学生智力活动的重要源泉,而且也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

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及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并对数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拿出34根小棒。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数出34根后放成一堆。

这时,我问:怎样才能使别人很快地就看出你摆的是34根呢?学生马上就说:10根捆成一捆,摆3捆,再摆4根。

很多学生都这样去操作了,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初步的强化。

接着,我让学生接着摆46根,有的学生按刚才的方法摆了。

这样,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四、重视估算,提升数感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

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例如:“一支钢笔9元,全班41人,全班每人买一支大约需要多少元钱?”在估算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10??0=400,估计在400元左右。

”有的学生认为:“10??1=410,不到410元。

”有的学生可能说:“9??0=360,肯定比360元多。

”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逐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策略,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自主的意识,进而形成一种习惯,使学生在不断地估算中发展自己的数感。

五、实际应用,升华数感
数感的建立来自于生活,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应用,才能得到升华。

同时,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各种生活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在应用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让学生统计出本班同学的年龄情况,并完成好统计图和统计表。

这是一件孩子们感兴趣的事,马上就讨论出了很多种方案,我与他们选用了一种合理的方法,然后他们就兴冲冲地开始行动了,结果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这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升华。

综上所述,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
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

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曾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