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南京大屠杀》教案
公开课《南京大屠杀》教案公开课《南京大屠杀》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公开课《南京大屠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激起对军国主义侵略行径的义愤,培养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爱国热情。
2、通过本文学习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二、教学重点1、通过本文学习报告文学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报告文学的特点激发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四、教学内容(一)在《我的中国心》的音乐情景中导入这节课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报告文学: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
简介报告文学的有关知识【播放报告文学知识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一个短片【播放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我每看一遍,内心的沉痛感便加剧一分。
不知道同学们看完了短片后有何感想?(悲愤伤心、义愤填膺)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导入课文阅读: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68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60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
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
同为炎黄子孙,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
(二)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划找出着重叙写的三件集体大屠杀和两个典型零散屠杀,并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要求:读完课文并注意课后的注释、习题和补充资料提示:注意抓住文中的时间、地点或人物,以联系事件加以概括。
读完了的同学请举手示意,看谁读得快概括得准。
第13课《南京大屠杀》(教案)
《南京大屠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品味报告文学的写作风格。
(2)理解倒叙写法及其作用,理解纪实文学多方面引用资料的作用。
(3)理解夹叙夹议手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影片,阅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体会重点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夹叙夹议手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课前搜集南京大屠杀相关资料;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朝日新闻》认为,在历史教科书中,日本的侵略史正在消失。
日本各教科书出版商在1995年的送审版本中均有慰安妇的记载,但这次没有一家直接提及慰安妇问题,只有帝国书院版本间接谈到慰安设施。
强行绑架外国劳工问题也被淡化成“外国劳工被带到日本”。
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亚洲政治史的著名教授天儿慧发表文章认为,既然是历史教科书就应该忠于历史事实。
例如:关于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新教科书将其写成“为了亚洲的解放”,而极力淡化日本谋求在亚洲的霸权地位的真实目的。
读了相关的报道,请同学们谈谈感受,说说自己对日军侵华史、抗日战争的了解和认识。
二、背景简介日本右翼势力曾于1982、1986年两次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
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南京大屠杀》刊登在1987年第7期《解放军文艺》,本篇报告文学就是以大量史料证据及目前尚存的人证,揭露了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
(出示相关史实图片)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1937年,30多万南京人民被侵华日军集体大屠杀!不要忘了1937年12月13日,不要忘了惨死在日军手下的30多万中国同胞,不要忘了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杀戮……历史,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南京大屠杀》教案
《南京大屠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认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性,以及中国人民在南京大屠杀中所遭受的深重灾难。
2. 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南京大屠杀的背景2. 南京大屠杀的基本经过3. 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者4. 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5. 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与和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京大屠杀的基本经过、遇难者人数及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纪录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南京大屠杀的惨状。
2. 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与其他国家的战争罪行,让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遇难者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南京大屠杀的基本经过、遇难者人数及意义。
3. 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
5. 情感教育:讲述遇难者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6. 总结: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性和战争罪行的认识程度。
4. 评价学生对和平的珍贵性和爱国情感的培养程度。
5. 评价学生在史料分析和讨论中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历史图片: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历史图片。
2. 纪录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
八年级语文下册《南京大屠杀》优质教案3语文版
南京大屠杀【教学目标】1.整理归纳出作者列举的几大案件,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2.品味报告文学散文化的语言,体会作者隐含于文字中的悲愤之情。
激发民族义愤,激励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爱国热情。
【重点】:整理归纳作者列举的几大案件,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体会作者隐含于文字中的悲愤之情。
【教学过程】:一、由题目导入提问1:课题中有“屠杀”两字,通读全文,从文章内容上给“屠杀”下个定义。
提问2:“屠杀”可解释为“大批大批地残杀”,为什么在“屠杀”前要再加上个“大”字?二、细读文章,归纳“大屠杀”案件1.(列表)归纳“大屠杀”案件。
2.明确:“大”说明南京大屠杀人数之多,屠杀的残忍度之烈。
日本军国主义残杀中国人民不分对象,尼姑、平民、军人甚至妇女儿童。
说明他们以杀人为目的,想要亡我中国。
三、感悟文章议论部分,明确作者写作目的1、思考:日本在中国实行屠杀政策并非始于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的亡我之心由来已久(东北三省、上海、河北、南昌都在37年前发生过类似的屠杀事件),作者为什么要选南京大屠杀作为这篇报告文学的题材呢?2.、带着这个问题散读课文第三部分。
(重点品读“作为历史的回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等句)明确:国土如此之小的日本野心极大,妄图将中国灭亡,“南京”是中国当时的首都,显然日本军国主义是要“杀一儆百”,其野蛮和残暴程度可见一斑。
3、思考:日本军国主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野心来吞并中国,中国人民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灾难?明确:因为当时中国太落后了,综合国力不强,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我们要增强国力。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四、感悟作者隐于文字背后的情感提问:最后一部分作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爱憎之情溢于言表,一篇好文章通常作者都会将自己的情感隐藏于文字中,比如“风景秀丽的燕子矶”这句,作者为什么要在叙述“燕子矶大屠杀”加上这句话呢?明确:1、美丽的地方却成了屠宰场,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日军的残暴,中国人民的无辜。
公开课南京大屠杀课件
第一课时
但是,今天,我们却听到了日 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 屠杀的消息。 他们认为日军在“南京事件” 中没有对平民实施有组织 的屠 杀行为。他们认为死难者是阵 亡的中国将士、 是中国军民撤 退时自相践踏造成。他们认为 那些死难者是中国“文化大革 命”中的死者。他们认为南京 大屠杀是中国人对他们的污蔑
第一大困局:南京大屠杀 第四大困局:日本历史教科书 第二大困局:“慰安妇”问题
课件制作:衡山实验中学 廖章球
蹂躏 褴褛 虐待 尸骸 举世闻名 步履蹒跚 毛骨悚然 令人发指 凶神恶煞 惨绝人寰 ★从上面词语中,任选三个 或三个以上,写一段文字, 来再现南京大屠杀的场面。
第一课时
课件制作:衡山实验中学 廖章球
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我们应该如何正 确看待这一段历 史? 课文最后说: “它会让我们更 加明确今后的路 该怎么走。”请 大家各抒己见, 谈谈自己的认识。
其次,引用资料还具有现 实意义:有力的批驳了妄图否 认南京大屠杀者的弥天大谎。 尤其是引用日本媒体的报道和 日本战犯本人的交待,“以子 之矛攻子之盾”,更有说服力。
1.静缘老太太的遭遇 及外国护士的日记 2.南京军事法庭的查 证 3.外国观察家的观点 和估计数字
课件制作:衡山实验中学 廖章球
讨论下列问题,体会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的.
特 点
2、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 用,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 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 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
3、政论性—政论性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报告文学实际上是 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 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 世界的大局中衡量,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教案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教案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教案[学情分析]一方面,学校教育以及大量抗战题材的影视、书籍等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有着较为充分甚至深刻的认识。
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两方面因素使得在《抗战回望》一课的教学中突破教材框架束缚,更多突出乡土史和校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校、爱乡、爱国的情感成为一种可能。
[教学目标预设]1、通过影视、回忆录、实物等史料全面展示侵华日军的罪行,恰当激发民族情绪。
2、联系近代以来的反侵略史,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联系当前东北亚局势,引导这样的认识: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历史,确立理性爱国的理念。
[教学设计思路]1.结构设计上突破教材框架的束缚,以倒叙的方式重新呈现抗战。
2.资料选择上充分挖掘地方史,让学生感悟“历史不过是过去的现在,现在即是将来的历史”。
3.在战争史的讲述中尝试以点带面,突出刻画某个历史片断和横截面。
4.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凸显民族精神的弘扬,培养理性爱国的认知。
[教学流程演示]导入:照片“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举行的日军投降仪式”师:今天我们学习公祭日专题教学《抗战回望》,让我们从一张历史老照片说起。
同学们,你们有谁能说出这张照片的拍摄日期吗?生:1945年8月15日或1945年9月9日。
(后者正确,如有错误,教师予以更正。
)师:1945年9月9日,是一个让中华民族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举行了日军投降仪式。
展示幻灯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教师朗读)师:自1840年战争始,中华民族便惨遭列强侵略,百年间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然而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提示同学回顾)1945年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提问抗战胜利的意义)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南京大屠杀 教案
南京大屠杀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历史与人类价值观的影响。
通过本课,学生将深入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并培养对人权、和平与历史批判思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和原因;2.分析和描述南京大屠杀的过程;3.探讨南京大屠杀对历史和人类价值观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人权、和平与历史批判思维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和原因;2.南京大屠杀的过程和规模;3.南京大屠杀对历史和人类价值观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场景和相关历史资料;2.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南京大屠杀对历史和人类价值观的影响,并展示彼此的观点;3.课堂辩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讨南京大屠杀是否应该被广泛传播并被视为国际历史。
五、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提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背景介绍(15分钟)简要介绍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和原因,包括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动机和战争背景。
通过讲解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一事件的了解。
3.南京大屠杀的过程(25分钟)使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南京大屠杀的过程和规模。
带领学生了解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的各种暴行,并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驱动因素。
4.南京大屠杀对历史和人类价值观的影响(30分钟)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南京大屠杀对历史和人类价值观的影响。
要求学生基于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探讨这一事件对世界和个人的启示和警示。
5.课堂辩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打击南京大屠杀是否应该被广泛传播并被视为国际历史。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陈述、辩论,并尊重他人观点的同时,建立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知和评判。
6.总结(10分钟)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南京大屠杀对历史和人类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并号召学生珍惜和平、维护人权。
南京大屠杀教案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温书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立,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愤图强。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设计1、查阅资料,了解日军侵华与抗日战争历史。
2.预习课文,标记理解有疑问的地方。
3、你需要先用15分钟的时间预习课文:第一步:诵读课文三遍,扫除文字障碍;第二步:根据注释,能大概翻译文段。
第三步:将你不理解的词语写到学案的“学生笔记”一栏中。
第二课时一、导入1.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南京大屠杀(板书课题)2.请学生根据历史课本简介南京大屠杀的经过二、课文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学习、展示)1.课文重点记述哪几起大屠杀惨案。
(1)找出南京大屠杀各个事件的时间、具体位置、相关数据。
(2)讨论,归纳:○1.1937年12月31日燕子矶大屠杀。
○2.15日下关大屠杀。
○3.18日草鞋峡大屠杀。
○4.向井敏明、野田岩、田中军吉疯狂杀人。
2.课文中哪些详实而丰富的资料是揭露日本侵略军人罪恶行径的?○1.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土的日记。
○2.日本《朝日新闻》随军记者今井正刚对下关大屠杀的叙述。
○3.大屠杀幸存者讲述他如何死里逃生的经历。
○4.选用了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的图片资料,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的报道及日本军官山中峰太郎编写的《皇兵》。
○5.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数据3. 找出课文集中抒情和议论部分,体会作者意图。
(32-35自然段)<目的:牢记民族奇耻大辱,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4. 讨论:回顾历史,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各抒己见)三、拓展延伸1.拓展阅读《孩子,不要忘记过去》。
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教案
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基本事实;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3.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培养同理心;4.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有关和平、人权和正义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影响和记忆;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维度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图片、视频和文档资料,用于展示和讨论;3. 学生作业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或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兴趣,并进行简要介绍。
Step 2:背景知识(1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基本事实,包括日本侵华背景、南京城的困境以及大屠杀的惨烈程度。
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初步认知。
Step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南京大屠杀事件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如何影响中日关系、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等。
Step 4:展示和解读(15分钟)请几位学生代表将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给全班,教师辅导学生进行解读和补充。
通过展示不同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Step 5:拓展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南京大屠杀之后的和平、人权和正义问题。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用历史事件作为参考和支撑。
Step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查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理解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短文。
他们可以根据课上讨论和自己的思考,阐述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以及对和平、人权和正义的价值的理解。
作文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
南京大屠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把握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和本文记叙中穿插抒情议论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铭记国耻和历史教训,从而明确人生方向,自强不息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及本文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导语上节课我们朗读了温书林先生写的《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让我们对这一历史惨案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好多年了,但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
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同作者一起用件件铁证如山的事实去驳斥日本的无稽之谈,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
2、复习上节课内容1、复习重点词语(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熙熙攘攘挎蹂躏步履蹒跚庵徘徊毛骨悚然侥褴褛惨绝人寰蛊惑二、研读课文,把握重点(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1、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①这部分用的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作用?明确:倒叙的写法,作用是衬托后文一位老太太因见到当年惨遭蹂躏处的老槐树而又一次发疯。
景与人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给人极大的冲击力,使人受到震撼。
②写美国护士的日记作用是什么?明确:引用事实,用当年亲眼目睹的日记,证实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使老太太精神精神失常。
③这一部分最后一节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其作用如何?明确:夹叙夹议的写法,最后一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通过议论强调进光可以流逝,历史却无法忘却,也不能忘却,告诫人们牢记民族灾难,勿忘国耻。
2、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①日军在中国集体屠杀的惨案有几个?文章出示了什么证据?各个惨案有什么特点?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明确:12月13日的燕子矶大屠杀;(证据:《朝日新闻》随军记者金井正刚的叙述为证)12月15日的下关大屠杀;(证据:原日军某部粟原军曹沉默40多年后吐露的真相,也有国民党军人的沉痛回忆)12月18日的草鞋峡大屠杀特点:燕子矶大屠杀是把人赶到渡江码头,用机关枪扫射;下关大屠杀,是把人“绑缚在一起连成一列长阵,弯弯曲曲望不见尽头”;草鞋峡大屠杀是把人“关到了幕府山一块用铁丝网围起来的空场上”。
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概述主题: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课时:1课时(40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惨痛后果。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 观看视频: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和数据,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10分钟)1. 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背景。
2. 详细讲解南京大屠杀的经过。
3. 阐述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后果。
3. 探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2. 讨论如何传承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珍爱和平。
3. 分析南京大屠杀对当代中学生的启示。
4. 观看南京大屠杀纪录片(10分钟)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真相,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3. 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发言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主题班会中的学习效果。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感悟文章。
2.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杀相关历史资料。
五、板书设计板书标题: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板书内容:1. 南京大屠杀历史背景2. 南京大屠杀经过3. 南京大屠杀惨痛后果4. 南京大屠杀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5. 传承历史,珍爱和平通过以上教案,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优质课精品-18新编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优质课精品-18新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本课的独特风格。
2) 了解日本侵华历史和南京大的详情等历史知识。
3) 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生字。
2.能力目标:补充与南京大相关的历史知识。
3.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 培养学生爱憎分明,勿忘国耻。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方法:讲授法、质疑导读法、提问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师讲述一个故事:解放很多年后的一天,有一个日本青年来到中国,他是为了寻找他叔父的一件遗物而来,那是一把剑。
老人告诉他,那是日本侵华的罪证,是当年日本军官在南京大时用过的,上面还刻着被杀的人数。
历史是无法抹掉的,“南京大”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国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今天,我们来研究XXX的《南京大》,翻回到那令人痛心不已的一页历史。
二、整体感知一)同学们可以在课本下的注解勾画出这些新词,理解意思。
惨绝人寰、毛骨悚然、蹂躏、褴褛、鼓噪、蛊惑、举世闻名、令人发指、步履蹒跚、凶神恶煞。
二)分析文章题目《南京大》。
2、本文列出了三次大的惨案,这些惨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和影响?明确:这三次大造成了三十多万中国人的死亡,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伤害和影响。
这些惨案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暴虐,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爱护和平、珍惜民族团结和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本文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特点,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明确:本文具有真实准确时效的新闻性特点,同时也注重了性格刻划、心理、环境等文学性的写作。
文章采用了倒叙、夹叙夹议等写法,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南京大的历史真相。
另外,本文也具有政论性,通过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民族团结和团结抗战的重要性的看法。
4、本文开头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来写静缘老太太的事件?明确:本文开头部分采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了静缘老太太发疯的事件,然后再回溯到她年轻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经历。
《南京大屠杀》教案
《南京大屠杀》教案(第一课时)实验中学:廖章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与本课的独特风格。
3、品味报告文学散文化的语言,体会作者隐含于文字中的悲愤之情。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2、理解倒叙写法及其作用,理解纪实文学多方面引用资料的作用。
情感目标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难点1、把握报告文学整体风格。
2、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和集中议论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历史导入新课今天,在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同学们看几张古老的黑白的惨绝人寰的照片。
看到这些照片,我想请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起了什么?没错,这些照片就是南京大屠杀的一个个的铁证。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书林先生为了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而作的一篇报告文学,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24面。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
在以后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对我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者达30多万人!日军采用了枪杀、刀砍、割腹、肢解、水溺、火烧等屠杀手段,其野蛮暴行为人类文明史所罕见,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遇到了空前的劫难!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70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62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
但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却听到了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消息。
他们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
他们认为:日军在“南京事件”中没有对平民实施有组织的屠杀行为。
他们认为死难者是阵亡的中国将士或中国军民撤退时自相践踏造成,还有甚者他们认为那些死者为“文革”中的死者,把死难者归结为中国故意嫁祸给日军的谎言。
痛彻心扉的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教案
痛彻心扉的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教案无论是多么痛彻心扉的事件,我们都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教育下一代。
南京大屠杀是二十世纪上最严重的人类罪行之一,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的教育,我们必须慎重而细致。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针对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向学生传达这段痛苦而珍贵的历史。
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格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京大屠杀发生的背景和历史背景;2. 理解南京大屠杀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意义;3. 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教学步骤1. 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了解历史背景(约15分钟)学生分工合作,阅读教材提供的相关文章,理解南京大屠杀发生的背景和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
3. 探讨南京大屠杀(约20分钟)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问题,并寻找相关的资料回答。
4. 观看纪录片(约30分钟)放映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学生们边观看边做笔记。
5. 分组研究(约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例如幸存者的故事、援助南京的外国人等。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展示。
6. 深入思考(约20分钟)学生们展示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并展开深入思考,例如南京大屠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段历史等。
7. 总结与评价(约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总结南京大屠杀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历史事件的敏感和关注。
三、教学资源1. 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视频和纪录片;2. 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教材或文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研究中的表现,评价其积极性和合作性;2. 研究报告:评价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教后感】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们将能够在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同时,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与起因1.1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1.2 南京大屠杀的起因1.3 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地点第二章:南京大屠杀的经过2.1 南京城的攻占2.2 南京大屠杀的主要事件2.3 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描述第三章: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3.1 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概况3.2 南京大屠杀对受害者的影响3.3 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经历第四章: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4.1 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凶手4.2 南京大屠杀的罪证与证据4.3 南京大屠杀的审判与惩罚第五章: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与悼念5.1 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5.2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的意义5.3 南京大屠杀的悼念与和平祈愿第六章:南京大屠杀的国际影响与认知6.1 南京大屠杀在国际上的影响6.2 南京大屠杀的认知与传播6.3 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与谴责第七章: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7.1 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概述7.2 南京大屠杀的文学作品选读7.3 南京大屠杀的艺术表现与影响第八章:南京大屠杀的教育意义与传承8.1 南京大屠杀的教育意义8.2 南京大屠杀的传承方式与途径8.3 南京大屠杀的教育活动与课程设计第九章:南京大屠杀的和平意义与未来展望9.1 南京大屠杀的和平意义9.2 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与和平倡议9.3 南京大屠杀的未来展望与预防类似事件的措施第十章:南京大屠杀的深入学习与研究10.1 南京大屠杀的学术研究概述10.2 南京大屠杀的深度学习资源与资料10.3 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意义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概况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范围,包括平民、战俘、医护人员等。
补充说明: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和统计,如受害者的年龄、职业、性别等分布情况,以及他们在南京大屠杀中所经历的暴行。
重点二:南京大屠杀的罪证与证据学生需要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罪证与证据,包括历史文献、目击者证词、物证等。
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教案)
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教案)
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叙述的三大惨案,从而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绘日军屠虐骨肉同胞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心声。
3、引导学生感受报告文学细节真实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大屠杀惨案;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引用资料的重要性,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夹叙夹议的手法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三大惨案”?(南京大屠杀、纳粹奥斯维新集中营大屠杀、日本广岛之原子弹)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南京大屠杀背景。
四、预习检测,解决生字词。
五、研读重点段,思考下列问题:
(5)屠杀无辜,浇油焚尸;
(6)惨无人道,生埋活人。
4、略。
六、小结:
南京大屠杀是我们中华民族史上的奇耻大辱,本文以丰富、确凿的史料揭露了日本侵虐者的暴行,我们要牢记民族的奇耻大辱,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决不允许历史重演。
七、拓展:
1、回首百年来,说说我国近代历史上还有哪些奇耻大辱的史实?
2、思考:“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
族史上的奇耻大辱,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惨绝人寰的灾难。
联系现实,说说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对此你有何感想?我们热血青年该怎样肩负其历史使命?
八、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题。
2、搜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16.《南京大屠杀》教案
16.《南京大屠杀》一、知识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本课的独特风格。
2.了解日本侵华历史和南京大屠杀的详情等历史知识。
3.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生字。
二、能力目标:补充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历史知识。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培养学生爱憎分明,勿忘国耻。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三大惨案”?(南京大屠杀、纳粹奥斯维新集中营大屠杀、日本广岛之原子弹)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七十几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72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
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
同为炎黄子孙,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
(二)观看图片(三)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了解其特点新闻性:真实、准确、时效。
文学性:性格刻划、心理描写、坏境渲染、细节铺陈。
政论性:水平和价值的决定因素(四)、学习生字:熙熙攘..(pán shān)..(róu lìn) 蹒跚..攘(xī rǎng)挎.(kuà)蹂躏庵.(ān)徘徊..(lán lǚ)..(pán huái)毛骨悚.然(sǒng)褴褛惨绝人寰.(huán)矶.(jī)蛊惑..(gǔ huò)侥.(jiǎo)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11):用倒叙的手法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罪行,突出了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都无法抹平静缘老太太心中的伤痕。
第二部分(12—37):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
南京大屠杀 优秀教案
南京大屠杀【教学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本课的独特风格。
2.了解日本侵华历史和南京大屠杀的详情等历史知识。
3.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生字。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5.培养学生爱憎分明,勿忘国耻。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在书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解放很多年后的一天,有一个日本青年来到了中国。
他是为了寻找他叔父的一件遗物而来,在一个陈旧的小旅馆,一位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老人接待了他。
日本青年告诉老人,他叔父有一件遗物埋在了小旅馆的后院,希望老人能帮他挖出来,并且越少人知道越好。
老人帮他挖了半天,终于挖出来了,那是一个生了锈的铁箱子,青年和老人把箱子搬到了旅馆,但是老人要求看看里面的东西,青年答应了,于是他们把箱子搬到了老人的房子里。
打开箱子,里面是一把剑,剑上还刻了字,不过已经模糊不清了,老人看了哆嗦了一下,青年要求老人快点放回去,并且他马上要带回国去。
老人听到他的话,马上把剑放回箱子,并且“当”地锁上了,青年很纳闷。
老人说,你不能把它们带回国,这是日本侵华的罪证。
那正是当年日本军官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进行杀人比赛用过的那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的剑,上面还刻着被杀的人数,当时报纸上有刊登记载过。
老人说,就是死也不会忘了的,当年他差点死在这把剑下!老人告诉青年,历史是抹不掉的,这把剑应该送到博物馆去。
老人最后告诫青年,你应该让你的国人知道,历史是抹不掉的,就算篡改教科书也没用。
当晚,日本青年带着“历史是抹不掉的”这句话,空手回国了。
同学们,不管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历史都是真的,历史是无法抹掉的,“南京大屠杀”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国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今天,我们来学习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翻回到那令人痛心不已的一页历史。
二、整体感知(一)同学们可以在课本下的注解勾画出来这些新词,理解意思。
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教案
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教案【导言】南京大屠杀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惨绝人寰的一场大屠杀。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构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反思。
【课程目标】通过本次公开课,学生将能够:1.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进程;2.分析南京大屠杀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反思能力;4.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讨论技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南京大屠杀”四个字,并向学生提问:“你对南京大屠杀了解多少?”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二、讲解历史背景(15分钟)1. 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简要介绍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
2. 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南京大屠杀被称为二战亚洲战场上的“地狱”。
引导学生思考南京大屠杀对于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过程(25分钟)1. 配发材料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和文献,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过程。
2. 带领学生分组讨论,就史料和文献中的细节进行深入探讨。
3. 鼓励学生提问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四、南京大屠杀的影响(2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南京大屠杀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
2. 请学生思考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历史教训,以及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个人反思与总结(10分钟)要求学生个人反思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所学到的知识和观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想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个人反思评价:评估学生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3. 写作评价:对学生反思撰写的感悟和想法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纪念馆或平台,深入感受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残酷和意义。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深入了解二战和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背景和事件,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全国历史优质课比赛:南京大屠杀教案
全国历史优质课比赛:南京大屠杀教案概述本文档旨在为全国历史优质课比赛准备南京大教案。
南京大是二战期间发生在中国南京的一场惨绝人寰的大事件。
本教案将涵盖背景介绍、事件经过、影响和纪念等方面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南京大。
背景介绍南京大发生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当时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中国南京。
在占领期间,日军对南京城内的士兵和平民实施了大规模的杀戮和暴行。
据统计,数十万人遭到残忍的杀害和虐待,包括士兵、妇女、儿童和老人。
事件经过在南京大期间,日军对南京城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奸、折磨和行为。
无辜的中国市民遭到了极度的恐惧和痛苦,城市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南京大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
影响南京大对中国和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事件揭示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人权的严重侵犯。
南京大也成为了二战期间日本侵华罪行的象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
纪念为了纪念南京大的受害者,每年12月13日被定为南京大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各种纪念活动和仪式在中国和国际上举行,以悼念遇难者并呼吁和平与正义。
结论通过研究南京大的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权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南京大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和纪念,从而培养对和平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尊重。
*注意:本文档仅为全国历史优质课比赛南京大屠杀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教案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拓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巍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叙述的三大惨案,从而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绘日军屠虐骨肉同胞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心声。
3、引导学生感受报告文学细节真实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大屠杀惨案;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引用资料的重要性,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夹叙夹议的手法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三大惨案”?(南京大屠杀、纳粹奥斯维新集中营大屠杀、日本广岛之原子弹)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南京大屠杀背景。
四、预习检测,解决生字词。
五、研读重点段,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记述了哪几起大屠杀惨案?
2、文中具体写了哪几个受害者的典型?
3、文中描述日军用什么手段屠虐我们的骨肉同胞?
4、根据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在南京屠杀多少万同胞?
学生交流讨论后明确:
1、一共四起:(1)、1937年12月13日燕子矶大屠杀;
(2)、1937年12月15日下关大屠杀;
(3)、18日草鞋峡大屠杀;
(4)、井敏明、野田岩、田中军吉疯狂杀人。
2、文中描写了:
静缘:一个中国尼姑,1937年12月15日逃跑时被日本兵抓住轮奸虐待,之后神经失常,半世纪的岁月仍然无法抹平心中裂痕。
少妇和小孩子:在燕子矶大屠杀中,少妇被害,小孩侥幸存活,却留下终身残疾。
国民党军人幸存者:草鞋峡大屠杀中的幸存者。
2、日军屠虐中国军民,手段之多、残忍令人发指:
(1)机枪扫射,肆意屠杀;
(2)杀人竞赛,人当活靶;
(3)蹂躏奸杀,老少不放;
(4)毁尸灭迹,抛尸长江;
(5)屠杀无辜,浇油焚尸;
(6)惨无人道,生埋活人。
4、略。
六、小结:
南京大屠杀是我们中华民族史上的奇耻大辱,本文以丰富、确凿的史料揭露了日本侵虐者的
暴行,我们要牢记民族的奇耻大辱,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决不允许历史重演。
七、拓展:
1、回首百年来,说说我国近代历史上还有哪些奇耻大辱的史实?
2、思考:“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史上的奇耻大辱,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惨绝人寰的灾难。
联系现实,说说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对此你有何感想?我们热血青年该怎样肩负其历史使命?
八、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题。
2、搜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