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肩痛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
![针刺肩痛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d962c1b6edb6f1aff001fa8.png)
组别
观 藉组 7 6 .2±15 . 1± .8 . l1 1 0 9 对 照组 7 8 .1±14 .0±15 .534 .2 1 .4±4 1 2 4 O3 . I2 .6±56 .1 1 .2±32 6 2 4 1 06 .7 1 .2± .组 均禁 服止痛 药并 予下列 治疗 :
①合理控制脑水肿 、 血压 、 并发症 , 维持水 电解质平 衡, 采用脑神经生长素营养脑细胞。②配合 主动或 被 动 的肢 体 功 能 运 动 疗 法 锻 炼 ( 括 良肢 位 摆 放 包
等 )肩 关节 被动及 主动 运动 : 卒 中早 期 即进 行 扩 ; 脑
椎 病 、 肌梗 死或 丘脑病 变等 因素 引起 的肩 痛 ; 严 心 并 重意识 障碍 、 肾功 能 不全 、 肝 心肺 功 能 衰竭 、 恶性 肿 瘤等 。按 照随机 数 字 表法 将 8 0例 患者 分 为 观察 组 和对 照组 各 4 0例 , 其一 般 资料及肩 关节前 屈 、 伸 、 后 内收 、 展 、 外 旋前 、 后 、 转 的 自主活 动范 围无显著 旋 环
中 图分 类 号 : 2 5 3 R4 .1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2 6 (0 2 2 -02 10 — X 2 1 )70 8  ̄2 6
肩痛是 脑卒 中患者 最 常 见 的并 发 症 , 发病 率 为
5% ~8 0% lJ 1
,
次 。在此 基础 上观察 组 同时配合 平衡 针灸法 针 刺肩
次/ , d7 d为一疗 程 。 1 3 疗 效评 估 . 两 组均 于治疗 前及 治疗 3周 后 , 分 别 采用视 觉 模 拟 ( A ) 痛 评 分 J F g. yr上 VS疼 、 u1 e Me
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42例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42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539836758fafab069dc0235.png)
3 结 果 见 表 1 。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 F A及 M I M B 评分的 比较( ± 分 ) :s
肢体运动 功能障碍 ; ②年龄 加 一 5 , 7 岁 发病 3 后 , 周 生命 体 征稳定 , 神经症状不再发 展 ; 神志清楚 , 听懂 指导语 , ③ 能 无
与本组 治疗前 比较 ・ < . 5 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 △ 00 P 00 ; P< . 5
4 讨 论
脑卒 中后中枢神经 功能 的损伤是造 成其 肢体功 能障碍 的重要 因素 , 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后机能的代偿提供可能。运动 想象疗 法是基 于 中枢 神经系 统可塑性理论 , 通过运动意念促使受损运动传导通路重新建 立 , 而改 善脑 卒 中患者 运 动功 能 , 心 理神 经肌 肉( s- 从 如 py co er sua er ,M) hn uo elrhoy P 理论 认 为 , 体 中枢 神经 系统 mu t 个 中已储存 了进行各项 运动 的运 动计 划 或“ 流程 图 ” 在 “ , 运 动想象 ” 时可被强化和改善 ,因为在进行运 动想象治疗过程 中, 将与实际肢体运 动一样 , 均调 用脑 组织 中 同样 的 “ 动 运 流程 图”| 近年来神 经科学 研究 也表 明 , 动想象 疗法 激 L ; 运 活 的脑部 区域 与实 际进行 该 动作 时所 激活 的 区域 类似 J 。 患者经反复运动 想象疗 法治疗 后 , 使其 脑 内“ 动 流程 图” 运 得 到强化 , 正常运 动反射 弧形成 , 促进 再通过 传 出神经 向效 应 器 一 肉发 出运动信号 , 肌 改善神经机 能和神经支 配肌 肉的 机能, 从而达到运动想象治疗 的 目的 , 得运动训 练相 同的 取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38a0f82faaea998fcc220e8c.png)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k i n e s i t h e r a p y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a c u t e
7月收 治 的 6 0例急性 腰扭伤 患者 , 随机分 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 , 每组 各 3 0例 。 对 照组 患者给予针灸 火罐治疗 , 1次, d ; 观 察组 患 者给 予针 刺威 灵 穴 、 精灵 , 留针 1 5 m i n , 每 间隔 5分 钟 行针 1次 , 并 配合 运动 治疗 , 1次/ d . 5 d后观 察 两 组 患者 的 临床效 果 。 结 果 治 疗后 , 观察 组 的 V A S为 ( 0 . 8 + 0 . 3 ) 分, 明显低 于对 照 组 的( 2 . 4 + 0 . 7 ) 分,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x = 5 . 3 3 4 , P = O . 0 1 2 ) ; 观察 组 的总 有效 率 为 9 0 . 0 %, 明 显高 于 对照 组 的 7 0 . 0 %,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X 2 = 4 . 2 7 8 ,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https://img.taocdn.com/s3/m/a8e80dc2f18583d0486459b6.png)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发表时间:2010-03-09T09:29:35.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5期供稿作者:裘胜[导读] 通过分析急性腰扭伤头针治疗的优越性,得出结论:头针治疗急性腰扭伤取穴少,痛苦小,效果好,易于被患者接受裘胜(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校医院辽宁锦州 121000)【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5-0260-02【摘要】通过分析急性腰扭伤头针治疗的优越性,得出结论:头针治疗急性腰扭伤取穴少,痛苦小,效果好,易于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头针治疗常规针刺急性腰扭伤是针灸科常见病,笔者对该病运用针刺头部“伏象”配合活动患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临床36例运用该法治疗与常规体针治疗对照组20例的观察资料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笔者接触临床以来观察到的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法,每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别。
所收集到的病例都排除腰椎间盘突出、骨折及脱位的病人。
1.1治疗组共36例,年龄在21-42岁,平均30.5岁,男性28例,女性8例,发病天数最长为3天,最短为5小时。
1.2对照组共20例,年龄在23-41岁,平均32岁,男性13例,女性7例,发病天数最长为3天,最短为半天。
2 治疗方法2.1治疗组患者取端坐位,取患侧穴位。
2.1.1取穴方法取头部“伏象”腰部。
2.1.2针刺方法按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进针,深达骨膜层,用捻转法,持续捻转2分钟,每分钟达180转以上,增强其针感,若针感传至腰部效果尤佳。
留针40-60分钟,每2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留针期间,嘱患者两手叉腰,作自主左右旋转及弯腰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出针后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2.2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根据常规体针疗法取穴。
2.2.1取穴方法取双侧大肠俞、命门、肾俞,有些患者配双委中、阿是穴。
2.2.2针刺方法按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采用快速无痛进针法,深达肌层。
针刺运动疗法在临床中运用
![针刺运动疗法在临床中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f9656d68dd3383c4bb4cd2cb.png)
针刺运动疗法在临床中运用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针刺方法,针刺运动疗法。
方法:结合临床并举例针刺运动疗法在临床中运用。
[主题词] 针刺/运动疗法;牵引针法/动气针法动气针法是古代导引术与针刺疗法的结合,祖国传统医学的古典文献中,没有“动气针法”这个词,现代的运动疗法与祖国传统医学中的导引术有相似之处,但相似并不相同。
典型代表即董氏的“动气针法”。
其特点为针刺治疗时采用交经巨刺的原则,得气后配合患处的运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根据临床的经验其疗效相当惊人,尤其对于疼痛性病症,往往能立即止痛,如常见之坐骨神经痛,董公针健侧灵骨、太白两穴,并令患者腰腿活动,立即可以止痛。
动气针法强调于进针得气后或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
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处。
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
所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动气针法的理论基础:《素问?缪刺论》则进一步解释:“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这进一步说明了巨刺是选取健侧经脉(非络脉)穴位、皮肤的针刺方法。
巨刺的临床应用范围同样始见于《内经》。
《素问、调经论》日:“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
”《素问?缪刺论》则进一步解释:“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这进一步说明了巨刺是选取健侧经脉(非络脉)穴位、皮肤的针刺方法。
动气针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治疗因素,即在针刺的同时主动的运动患部来违到增强及辅助疗效的功能。
狭义的针刺运动疗法,其强调的是在针刺的同时要求患肢进行主动性的运动。
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经验
![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d4c6c53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8.png)
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经验作者:赵欣宇贺亚辉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0年第08期【摘要】肩关节周围炎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运用中医手段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
文章总结贺亚辉副教授运用运动针刺疗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证经验。
贺亚辉副教授认为肩关节周围炎病程较长,病势缠绵易反复发作,在治疗时根据不同症状以辨证分型,具体取穴。
【关键词】运动针刺疗法,普通针刺,肩关节周围炎【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5-0086-03Abstract: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 is one of the common clinical diseases, which affects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to some extent.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 by mea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quick effect and few side effec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He Yahui in the treatment of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ith exercise acupuncture and general acupuncture. He Yahui, associate professor,thinks that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has a long course of disease and is prone to relaps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ymptoms, it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specific acupoints can be selected.Keywords:Exercise Acupuncture;General Acupuncture;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肩关节周围炎是最常见的肩部疾病,在肩部疾病中,该病的发生几率为42%,发病多与慢性劳损相关。
针刺运动疗法即为“动气针法”
![针刺运动疗法即为“动气针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023452f01dc281e53af0da.png)
针刺运动疗法即为“动气针法”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
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处。
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
所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我常用于急性腰扭伤,落枕等,效果非常好!附:目前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1916-1975),祖籍山东省平度县。
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
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悬壶青岛数载,怀救世之心,挟济人之术,未几,医名鹊起。
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1953年,蛰居台北。
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算。
其医术日见精进,造诣更为深厚。
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如神,功至臻境。
1971年,董公以奇穴针灸治愈高棉总统龙诺之半身不遂,其针术之神奇震撼台湾朝野,时人盛誉其为"当代针圣"。
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先祖不传外姓之常规,开门授徒,一时虔诚求师者日众,可谓桃李满天下,至此,董氏祖传数十代之绝学秘技流传于世。
董公厥功伟矣!例如急性腰扭伤,疼痛在脊柱而不是腰背肌时(也就是痛在督脉),可取双手腰痛点,透刺对侧手掌皮肤下深度,方向向手腕部,后取双后溪,向手掌心方向(或者人中穴,方向鼻根部),强度一般捻转,令患者活动腰椎,主要做前屈后伸动作,常效果理想,一般针到痛除大半。
基于《内经》“下病上取”理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膝痛临床分析
![基于《内经》“下病上取”理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膝痛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3e3307bb68a98271fefad5.png)
・中医中药 ・
基于《 内经》 “ 下病上取" 理论针刺运动疗法 治疗 膝痛 临床分析
何 采 辉
广东 省佛 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市顺 德 区中 医院康 复科 , 广东 佛 山 5 2 8 3 3 3
【 摘要】目的 探讨 基 于 《 内经 》 “ 下 病上 取 ” 理论 针 刺运 动 疗法 治疗 膝 痛 的临床 疗 效 。方法 选 取 2 0 0 9年 5月~ 2 0 1 2 年1 0月来 本 院康 复科 就诊 的 膝痛 患者 5 7例 , 随 机分 为治 疗 组 ( 针 刺运 动疗 法 组 ) 2 8例 和对 照 组 ( 常规 针刺 方 法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 a c u p u n c t u r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e x e r c i s e t h e r a p y ro g u p , n:2 8 )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据患 者 寒热 虚 实等 辩 证 选取 几个 穴 位 ,如 寒 湿加 腰 阳关
CH I N A MODE R N ME DI CI NE 中 国 当代 医 药 1 31
・
中医中药 ・
2 0 1 3年 7月第 2 O卷 第 2 1期
瘀 血 加 膈俞 。 肝 肾亏 虚加 肝 俞 、 肾俞 。每 次取 主 穴 4个 , 配 穴1 ~ 2个 , 用 1 . 5寸 的毫 针按 常规 进针 方法 进 针 , 每 5分 针
ro g u p w a s 9 6 . 4 3 %,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w a s 7 5 . 8 6 %. T h e r e w a s a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尸<0 . 0 5 ) .
针刺运动疗法取穴原则浅析及运用举验
![针刺运动疗法取穴原则浅析及运用举验](https://img.taocdn.com/s3/m/23a25c466bec0975f565e2b1.png)
针刺运动疗法取穴原则浅析及运用举验发表时间:2016-06-01T16:20:37.2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作者:黄金玉[导读] 活动幅度、范围由小渐大,该法取穴少,见效快,很多急性疼痛性疾病甚至可起到立竿见影之效,值得推广应用。
黄金玉(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针灸科 663000)【摘要】针刺运动疗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治疗因素,即在针刺的同时或在针刺之后或在针刺之前运动患部。
笔者自2003 年运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疼痛性疾病,针刺运动疗法采用远部取穴,必要时配合局部取穴,该法见效快,疗效肯定,现将其取穴原则及运用举验报道如下:【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取穴原则【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11-01取穴原则:1. 经络辩证取穴法:将疼痛部位按经络辩证,如颈部疼痛属少阳经病变,可取少阳经之外关穴,右病取左,左病取右,针刺得气后边提插捻转行针边嘱患者左右旋转颈部,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行针后疼痛消失者即可出针,疼痛减轻或疼痛缓解不明显者可配合局部取穴,留针20 分钟后先取局部针灸针,再在外关边行针边嘱患者运动颈部;如项部疼痛属太阳经病变,可取太阳经之后溪穴,针刺得气后边提插捻转边嘱患者前屈、后伸项部,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必要时可配合局部取穴。
案1.:刘某,女,42 岁,干部,晨起突感颈部牵扯左肩疼痛,左右旋转不能,既往有颈椎病史,经外用云南白药膏、口服双氯芬酸钠不缓解,遂来诊。
查体:颈椎活动度,前屈5 度,后伸5 度,左右旋转5 度,左侧胸锁乳突肌紧张,完骨、肩井穴压痛(+),余(-)。
诊断颈椎病,经络辩证属少阳经病变,予针右侧外关穴,针刺得气后边行针边嘱患者左右旋转颈部,行针1 分钟,患者即感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出针而愈。
案2. 李某,男,28 岁,农民,因车祸跌伤右肩关节疼痛,上举受限,至当地人民医院行X 线检查无脱位骨折,经外用云南白药气雾剂不缓解,一周后仍感上举不能,遂来诊,查体:右肩关节活动受限,上举、水平外展时上臂外侧中线疼痛剧烈,经络辩证属少阳经病变,取左侧外关,针刺得气后边捻转行针边嘱患者上举、外展上臂,行针2 分钟,患者即感疼痛疼痛明显减轻,再在局部针刺取穴肩髃、臂臑、肩前、肩贞穴,留针20 分钟出针,针刺两次而愈。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ac912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3.png)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是一种结合针灸和运动疗法的综合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适当的针刺刺激,结合适当的运动训练,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和康复的目的。
这种疗法源自古代中医学理论,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而结合运动则可以增强身体的功能和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针刺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中医学的经络理论和穴位学说,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功能的目的。
同时,结合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和提高心肺功能,从而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针刺运动疗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病和运动损伤,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肌肉拉伤等。
针刺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减轻恐惧和焦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
在针刺运动疗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针灸师和运动治疗师共同合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疗程和训练计划。
针灸师负责选择和刺激穴位,而运动治疗师则负责指导和监督运动训练的进行,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针刺运动疗法是一种有效的综合疗法,通过结合针灸和运动疗法的优势,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面恢复。
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寻求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针刺运动疗法,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https://img.taocdn.com/s3/m/e81737d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0.png)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观察*王鹏① 万姹嫣① 张衍辉① 【摘要】 目的:探究针刺运动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2月- 2021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中医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运动疗法,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采用Fugl-Meyer评分表(FMA)评估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简明疼痛程度量表(BPI)评估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FMA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FMA评分均比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对两组VAS、BP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BP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前屈、外展活动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前屈、外展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运动疗法可使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改善,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肩痛 针刺 肩关节 关节活动度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with Acupuncture Motor Therapy/WANG Peng, WAN Chayan, ZHANG Yanhu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34): 083-08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motor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Metho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Dec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an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treatment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motor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3 weeks w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the brief pain inventory (BPI)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pain severity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The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PROM) of the shoulder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FMA scores (P>0.05).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FMA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 FM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 and BP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VAS and BPI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0B0125)①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0通信作者:万姹嫣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脑部组织细胞严重坏死的一种疾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等较为常见,具有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等特点,该病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第一位[1]。
运动针刺疗法在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运动针刺疗法在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89224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6.png)
运动针刺疗法在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621700运动针刺疗法是一种结合了运动疗法和针刺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法。
本文讲述的是通过在特定的运动姿势下进行针刺,以达到促进人体气血循环、舒缓疼痛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运动针刺疗法具有可塑性、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需要,选取相应的运动姿势和适当的针刺穴位进行治疗。
运动针刺疗法属于特殊治疗方法,运动针刺疗法属于特殊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运动针刺疗法治疗时,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注意个人的身体感受和康复效果。
一、运动针刺疗法的原理针刺对身体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刺激经络系统:针刺可以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人体的经络系统,改变经络的流动,疏通气血循环。
这有助于调整和平衡身体的阴阳、气血等生理状态,促进身体的健康。
2.调节神经系统:针刺能够通过神经传导途径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这种刺激作用可能产生类似于物理疗法的效应,如舒缓疼痛、释放紧张和压力、提高局部血液循环等。
3.促进内分泌调节:针刺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和穴位的反射作用,影响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通过调节内分泌的分泌和平衡,针刺可以对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功能、消化功能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4.改善微循环:针刺可以引起周围组织的生理反应,包括血管扩张、局部血液流量的改变等。
这有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废物的排除,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5.调节免疫功能:针刺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活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它可能通过激活局部和全身的免疫细胞,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因子的产生,对抗病原体和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针刺疗法的具体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刺激部位、刺激力度、个人体质等。
因此,在接受针刺治疗时,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操作,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运动针刺疗法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针刺可以直接刺激穴位,通过调整经络与脏腑的关系,改善器官功能,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aef7f2be23482fb5da4c1b.png)
.针刺运动疗法义定一即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
针运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简称“理原二,,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以人体阴阳整体平衡原理为理论来源产生运动针感、针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采用针刺疗法, 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点优三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痛区,针刺运动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相比,当场兑现给”“疗效和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恢复,并把绝对静止体位的治病人,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为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治疗方法四针刺疗法1远道经络辨证取穴是远道和经络辨证取穴)远道经络辨证取穴(1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祖国医学的为法则,综合了《内经》中的巨刺、缪刺和远”“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其远道取穴依据为腧穴的对应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
道刺,疗作用,取穴方法为经络辨证取穴。
..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的功能,这种功能)取穴依据1即是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左右对应、上下对应、上下左右4种作用。
交叉对应,前后对应等在右侧对即以人体正中矢状线为对称轴,左侧有病,①左右对应:应的部位上施术,右侧有病,在左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
如左腕关节疼痛,可取右腕关节穴位。
四肢上下四肢上下对应,②上下对应:包括四肢上下对应和躯体、对应不仅是手足相应、肘膝相应、肩髋相应,还可理解为整个上肢与整个下肢是相对应的。
躯干、四肢上下对应具体为:手足与头相应、腕踝与颈相应、前臂小腿与躯干相应,肘膝与腰相应。
《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外,均属此两臂曲池妙””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足肩井搜。
除“范围。
是指上为左右对应与上下对应作用的集合。
③上下左右交叉对应:或者下肢左侧穴肢的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下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位有治疗右侧上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以右治左)。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909e52b90d6c85ec3ac6e0.png)
一定义
针刺运动疗法,简称“针运疗法”,即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原理
以人体阴阳整体平衡原理为理论来源,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采用针刺疗法,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产生运动针感、针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三优点
针刺运动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相比,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痛区,和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恢复,并把“疗效”当场兑现给病人,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绝对静止体位的治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为治疗运动
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四治疗方法1?针刺疗法(1)远道经络辨证取穴?远道经络辨证取穴是远道和经络辨证取穴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祖国医学的“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为法则,综合了《内经》中的巨刺、缪刺和远道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其远道取穴依据为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取穴方法为经络辨证取穴。1)取穴依据?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的功能,这种功能即是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左右对应、上下对应、上下左右交叉对应,前后对应等4种作用。??①左右对应:即以人体正中矢状线为对称轴,左侧有病,在右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右侧有病,在左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如左腕关节疼痛,可取右腕关节穴位。??②上下对应:包括四肢上下对应和躯体、四肢上下对应,四肢上下对应不仅是手足相应、肘膝相应、肩髋相应,还可理解为整个上肢与整个下肢是相对应的。躯干、四肢上下对应具体为:手足与头相应、腕踝与颈相应、前臂小腿与躯干相应,肘膝与腰相应。《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足肩井搜”。除“两臂曲池妙”外,均属此范围。??③上下左右交叉对应:为左右对应与上下
针刺神经干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30例
![针刺神经干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30例](https://img.taocdn.com/s3/m/10040560a45177232f60a23d.png)
2 2・
Ju a fE tr a h rp fT M u 01 2 ( o r l xen l ea y o C A g2 2,1 4 n o T
针刺 神 经 干结 合 运 动疗 法 治疗 中风 偏 瘫 3 O例
龚 国胜 , 以蔚 , 朱 全 坤 , 小燕 康
( 北 省 十 堰 市西 苑 医 院 康 复科 , 北 十堰 湖 湖 4 20 ) 4 0 4
激 活方 法 : 上 述 位 置 摸 得 神 经 后 , 规 消 毒 皮 肤 , 在 常 以长 短 适 宜 的毫 针 刺 破 皮 肤 后 , 边 缓 慢 进 针 , 边 左 右 ( 前 后 ) 动 针 一 一 或 拨 体 当 出 现 肌 肉跳 动 或 触 电 感 时遂 止 , 针 接 60 毫 8 5针 灸 仪 , 以疏
脑中风是 中老年人易发 的病症 , 复发率 高 , 致残率 高 , 死亡 率高 。约有 6 0% 一 0%的缺血性脑 中风患者经 过抢救治疗 后 7
神 志 可恢 复 , 一 般 都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后 遗 症 , 但 以偏 瘫 最 多 见 。从 而 使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下 降 , 社 会 和 家 庭 带 来 沉 重 负 担 。 本 文 拟 给 通 过 神 经 干 针 刺 激 活 疗 法 结 合 运 动 疗 法 治 疗 中风 偏 瘫 , 得 满 取 意疗 效 , 现报 道 如 下 。
瘫 1 6例。对照组 3 0例 , 1 , 1 男左侧偏瘫 1 5例 , 侧偏瘫 1 右 5例。两组 患者 的性 别构成 比和年龄经统计学 处理 无显 著性 差异 ( P>0 0 ) 具有 .5 ,
可 比性 。 1 2 诊 断 标 准 .
2 2 运 动 疗 法 .
6 0例患者系 20 0 9年 1 ~2 1 年 1 月 01 1月间我科住 院患者 , 均符合《 各类脑 血管病的诊断要点》 1中偏瘫 的诊 断标准 , [ 2 将其
针刺运动疗法为主治疗肩痹23例疗效观察
![针刺运动疗法为主治疗肩痹23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07de181d0d233d4b14e69f7.png)
内蒙古 中医药
分钟 , 艾灸每次 3 1 壮,0次为 1 疗程, 疗程之间休息 5 天。
密 切 的联 系 。近年 来 的耳 穴经 络感 传 实验 , 也表示 耳 与经 络 的相 关性。 有研 究证 明 , 耳穴 肩一 锁 骨” 主穴 , 耳针对 肩痹 病 以“ 为 针刺 3 疗 效标 准与治 疗结 果 31 .疗效 标准 : 据 《 依 中医病证 诊 断疗 效标 准 , 疼 痛消 失 , 肩部 肩 人 肩部 镇痛 及改 善肩 关节 活 动总效 率 超过 8%, 治疗肩 周炎 并 5 是 关 节 活动 功能 基 本恢 复 正 常为 治 愈 ; 部疼 痛减 轻 , 关节 活 动 能 够快 速见 效 的一种 方法 [ 肩 肩 4 1 。
疴隋的好转而消失 针刺阿是穴配合温灸治疗有散寒除湿 , 。 通经
活络 之用 。 参 考文献 【 石柳 芳 , 业 娟 , 曦 . 节周 围 炎的 中 医治疗进 展【 . 医文 1 ] 钟 覃 肩关 J中 】
献 杂志 ,0 3 2 2 0 ,.
功能有改善为好转; 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45 .诸邪气客于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 出现疼痛、 酸麻、 条索、 结
3 治疗 效果 : . 2 两个 疗 程后 , 愈 l 例 , 转 7 , 治 5 好 例 无效 1 , 有 块等异常表现 ,千金要方》里提及 :有阿是之法……灸刺借验, 例 总 《 “ 故 云 阿是 穴也 。”作 为疾 病 的反 应点 常伴 随病 情 的 出现 , 随着 , 并 效率 为 9 . %。 55 6
1 临 床资 料
肩关 节 周 围炎 又 称漏 肩 风 、 五十 肩 、 冻结 肩 , 简称 肩周 炎 , 是 以 肩关节 疼痛 和 活动 不便 为主 要症 状 的常 见病 症 , 早期 以疼痛 为 主, 日轻夜 重 ; 期则 以功能 障碍 为 主 , 展 、 旋 及后 伸 等动 作 晚 外 外 受 限最 明显 。如得 不 到有 效 的治疗 , 可能 严 重影 响 肩关 节 的功 有 能 活动 , 碍 日常 生活 。 妨 针灸治疗肩痛在《 针灸甲乙经》《 、备急千全要方》 《 、针灸资生 经》 针灸大成》 及《 等著作 中, 均有记载。目前 , 针灸及各种穴位刺 激法 的疗 效大 致类 似 , 总有 效率 在 9 %以上 【 5 l 年来 , 者采 用 】 。近 笔 针刺运动疗法为主治疗患该病的 2 3例患者 , 现报道如下 :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17页文档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1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cda0b185022aaea988f0f2b.png)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莫扎特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运动疗法一定义针刺运动疗法,简称“针运疗法”, 即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
二原理以人体阴阳整体平衡原理为理论来源,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采用针刺疗法,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产生运动针感、针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三优点针刺运动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相比,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痛区,和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恢复,并把“疗效”当场兑现给病人,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绝对静止体位的治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为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四治疗方法1 针刺疗法(1)远道经络辨证取穴远道经络辨证取穴是远道和经络辨证取穴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祖国医学的“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为法则,综合了《内经》中的巨刺、缪刺和远道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
其远道取穴依据为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取穴方法为经络辨证取穴。
1)取穴依据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的功能,这种功能即是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左右对应、上下对应、上下左右交叉对应,前后对应等4种作用。
①左右对应:即以人体正中矢状线为对称轴,左侧有病,在右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右侧有病,在左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
如左腕关节疼痛,可取右腕关节穴位。
②上下对应:包括四肢上下对应和躯体、四肢上下对应,四肢上下对应不仅是手足相应、肘膝相应、肩髋相应,还可理解为整个上肢与整个下肢是相对应的。
躯干、四肢上下对应具体为:手足与头相应、腕踝与颈相应、前臂小腿与躯干相应,肘膝与腰相应。
《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足肩井搜”。
除“两臂曲池妙”外,均属此范围。
③上下左右交叉对应:为左右对应与上下对应作用的集合。
是指上肢的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下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者下肢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上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以右治左)。
如在右侧手三里处疼痛,可取左侧足三里。
④前后对应:针对躯体前(后)侧患位,可选其后(前)侧相应部位的腧穴治疗,用之多效。
如:治疗急慢性腰痛,在腹部相对应的位置选穴,常可收显效。
2)取穴方法为了不妨碍同时进行运动疗法,根据取穴依据,我们在远离病变的部位进行辨证取穴,其方法有四种:本经对应取穴,手足同名经对应取穴、表里经对应取穴、对症取穴。
①本经对应取穴:有两种方法:本经近部(患病处附近)取穴和远部(患病处远端)取穴,而在针刺运动疗法中,则以远部取穴为主,以防止妨碍患部关节活动。
如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督脉经型)取人中穴即属此类。
②手足同名经对应取穴:手足同名经相通且相应,当某一手经发生病变,便可取其同名的足经上的腧穴进行治疗,同样当某一足经发生病变时,也可取其同名的手经上的腧穴进行治疗。
如右肘关节疼痛,疼痛重点在曲池穴(手阳明经),即可取与右肘关节相对应的左膝关节的犊鼻穴(足阳明经)。
③表里经对应取穴:本法是从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取穴依据。
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取其表里经腧穴施治。
④随证取穴:亦称对症取穴。
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功能主治而提出的。
如筋病时取阳陵泉穴是因为“筋会阳陵”。
以上四法,在临床上既可单独选用,亦可在远道取穴依据的指导下相互配合应用。
(2 )针刺方法取穴部位常规消毒,进针后行捻转提插泻法,病人可出现沉、胀、麻和向患部放射的感觉,谓之“得气”。
2 运动疗法进针后,运针务使“得气”,在“得气”的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运动患部。
主动运动宜缓慢,运动幅度宜逐渐加大。
被动运动则用力不宜过猛,要轻缓而柔。
损伤在胸腹部都宜配合呼吸运动。
如腰部扭伤在针刺后溪后即可主动或被动地做前弯、后伸、左右旋转等动作,不受留针的影响,不受原腰痛的限制,活动的结果能使腰痛越来越轻。
人体各部位具体运动方法见临床应用章节。
3 治疗反应远道针刺疗法和患部运动疗法有机的结合,产生三大治疗反应,这是其它任何一种疗法所没有的。
(1 )运动针感运动能使针刺部位产生针感,即运动针感。
患部越运动,针感越强,患部疼痛越减轻,可见运动针感的产生标志着针刺手法的成功。
(2)针运热感运动以患处温热、出汗为度,此时患者即感患部酸软舒适、疼痛消失。
这种针刺的同时配合运动使患部所产生的温热感,称为针运热感。
(3 ) 疼痛逃移现象在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人患部肿痛明显减轻,功能大部分恢复,但出现残余体位性疼痛(如外翻、背伸痛等),则保持此疼痛体位,并行大幅度捻转提插泻法,其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疼痛即可解除。
然后再继续运动,找到引起疼痛逃移的新体位,继行上述方法,直到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疼痛逃移现象。
4 疗程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进行运动疗法,急性损伤每日一次,慢性损伤隔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
五临床应用1 肩关节周围炎取穴:肩部臑臂内侧酸痛,痛引缺盆,放射至拇指,肩关节后旋、伸提功能障碍,肩前云门穴处压痛明显,为手太阴经型,取阴陵泉;肩峰臑臂外前廉疼痛,痛引肘臂,方向至拇、食指,肩关节外展、后伸功能障碍,巨骨、肩髃穴处压痛明显,为手阳明经型,取条口透承山;肩关节外廉疼痛,痛引颈项,放射至臑外及无名指、小指,肩关节外展、上举受限,肩髎、肩井穴处压痛明显,为手少阳经型,取阳陵泉;肩臑外后廉及肩胛牵掣疼痛,痛引颈项,放射至肘臂外侧及小指,肩关节内收、内旋障碍,天宗、肩外俞穴处压痛明显,为手太阳经型,取昆仑穴。
若表现2个或2个以上经痛,则可多经取穴。
取患肩的同侧穴,双肩同病取双侧穴。
进针后,运动务使“得气”,在“得气”的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肩,作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收、内旋、上举等各种动作。
2 急性肩部软组织损伤取穴:肩凝穴(条口透承山),阳陵泉透阴陵泉,中平奇穴(经外奇穴,足三里下一寸,上巨虚上二寸处)。
取患肩的同侧穴,双肩同病取双侧穴。
进针后,运针务使“得气”,在“得气”的同进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肩,作肩关节外旋、内收、内旋、上举等各种动做。
3 肱骨外上髁炎取同侧阴上穴(阴上穴在阴陵泉上方1.5寸处,股骨内髁之高点下方,内膝眼与腘横纹头联线之中点处,是经外奇穴),阴谷穴。
针刺得气令患者做内外旋转、握拳等动作,病人感觉痛减大半或全部消失。
4 指腕关节扭伤扭伤取穴:上下对应点(如腕关节扭伤取踝关节对应点),三阴交。
针刺得气后,在留针期间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指腕关节,作屈伸动作,以患部不痛为度。
5 失枕取穴:悬钟、后溪、液门透中渚。
针刺得气后,嘱病人活动颈部,作颈左右旋转和前后活动。
6 颈椎病取穴:后溪透合谷、液门透中渚、悬钟。
针刺得气后,嘱病人主动或被动活动颈部。
病人可主动作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环旋运动;病人被动运动时,医者可点按天宗穴、弹拨胸锁乳突肌、颈部斜扳等。
7 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取穴:脊柱正中疼痛,多见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损伤,为督脉型,取人中穴;脊柱外侧疼痛,多见腰背肌筋膜损伤,为足太阳经型,取后溪穴;一侧腰痛,牵扯至臀部,大腿根和后部,多见骶棘肌、腰臀肌筋膜损伤,为足少阳经型,取液门透中渚;腰胀痛及腹,不能左右回顾,多见合并腹膜后组织损伤直接刺激腹膜或交感神经链,或合并脊神经后支受到刺激,为足阳明经型,取手三里。
针刺得气后,在留针期间指导或帮助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腰部。
病人能站立者,主动作前俯弯腰、左右旋转、下蹲踢腿等各种动作;病人不能站立者,卧于硬板上,医者协助病人作斜扳、后伸扳、运旋叩打等动作。
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残余体位性疼痛(如前屈痛、侧弯痛等),则保持此疼痛体位,并行捻转提插泻法,其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疼痛即可解除。
8 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腰痛自臀部沿大腿外缘下行,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疼痛,多见L4~5椎间盘突出,为足少阳经型,取液门透中渚;腰痛自臀部沿大腿后侧外缘,经小腿后侧至足跟疼痛,多见L5~S1椎间盘脱出,为足太阳经型,取后溪透合谷;具有足少阳经型及足太阳经型的特点,全小腿痛,多见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为混合型,取液门透中渚及后溪透合谷。
针刺得气后,指导或帮助患者主动和/或被动运动腰腿部。
运动以患处温热出汗为度,此时患者即感腰腿部酸软舒适,疼痛消失。
9 膝关节痛膝关节痛包括增生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风湿寒性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扭伤、骨折后膝关节后遗疼痛等。
取膝痛穴(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内、外侧端,一肘两穴)。
用28号毫针针刺2.5~3.5寸,进针得气后,使患者活动膝关节,作行走、屈伸、下蹲等各种动作。
运动以患膝温热,出汗为度。
10 急性踝部软组织损伤取穴以外关为主穴。
外踝部损伤配阳溪透太渊;内踝部损伤配神门透阳谷。
针刺得气后,使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踝关节,作屈伸、旋转、内外翻、行走、跳跃等各种动作,运动以患部不痛为原则。
11 跟骨刺取穴:足跟内侧疼痛,压痛者取神门;足跟外侧疼痛,压痛都取养老;足跟正中、下部疼痛、压痛都取足跟痛点(大陵穴下0.8寸)。
针刺得气后,在留针期间使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足跟部。
嘱患者用足跟着地行走、跺脚,踩在木棒等硬物上由轻到重自行滚压足跟痛点,或者医者以痛为俞,用木棒叩击、压推患足跟,被动运动患部。
12 胸胁屏伤取穴以胸痛点(拇指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为主穴。
配穴:胸前部损伤者配内关穴,腋中线损伤者配合谷穴,腋后线损伤者配外关穴。
在留针期间让患者尽可能的做深呼吸、咳嗽动作,由小到大的转动身体。
六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比较1 与传统针刺疗法的比较传统针刺疗法是在疼痛处施术,在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时,病人难以接受,特别是伴有肿胀、瘀血等病理变化的病人往往拒绝医生触摸,在这种情况下,针刺运动疗法即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由于其针刺是远道取穴,从而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疼痛区,使医生能在健侧仔细寻找对应点从容施术。
传统针刺疗法治疗后往往在患部遗留酸、麻、胀、重等针感,不能立刻见效,而针刺运动疗法在针刺的同时即嘱病人适当活动患肢,疼痛立刻减轻或消失,活动自如,把“疗效”当场兑现给病人。
针刺运动疗法的诞生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绝对静止体位的治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炙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丰富了针炙的治疗手段,为中国针炙学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2 与传统口服药物、局部制动疗法的比较对于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传统的处理方法,除了注意局部休息或者做一些理疗外,就是口服药物、局部制动,等其自然恢复。
这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治疗,恢复慢,耗时长,且往往遗留功能障碍。
而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恢复快、疗效好,并且未发现针刺运动疗法加重软组织损伤的现象,穷其原因有二:一是运动疗法有其康复的原则,二是针刺疗法有镇痛不全,肌松不满意的特点。
损伤早期的运动并不是无限制的运动,而是有其康复的原则: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主动活动宜缓慢,被动活动宜轻缓而柔;不痛为度,不断调整,具体掌握,运动量以不疲劳为度,活动强度在最大限度内;严禁超负荷运动,区分不利与有利的锻炼方式,如严禁快速转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