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理论思考

合集下载

学习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理论推动国企改革发展

学习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理论推动国企改革发展

学习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理论推动国企改革发展近年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学习各类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学习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理论如何推动国企改革发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一、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经验,学习到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理念,为我国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二、相关理论1. 市场化改革理论市场化改革理论是指将国有企业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国有企业可以独立决策,权责明确,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与市场的互动。

这样的市场化改革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推动其改革和发展。

2. 股份制改革理论股份制改革理论是指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公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来。

通过引入外部投资,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股份制改革还可以激励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和创新能力。

3. 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引进外国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来改善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机制。

比如,可以学习日本的“精益生产”模式,德国的“工匠精神”等,来培养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

三、学习理论的实践学习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学习理论的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

首先,需要进行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其次,要将学习得来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最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国情,符合企业特点的改革发展方案。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今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总方向。

学习各种相关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理论,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推动国企改革发展。

对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中股权结构问题的探讨

对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中股权结构问题的探讨
( 与投资者的合作不顺利 三) 国有企业在实施股份制改造过程 中 , 了使股 权真正 多元化 , 为 一些企业 也寻 找到 了部 分投 资伙伴与 自己合 作, 这些伙伴包括 民营企业 、 自然人 、 资机构等 。由于往往是为 了改制而进行的合作投资 , 外 因而这种 合作 在初期 还 比较顺利 , 但随着经营的发展 , 在一 些方面就会 出现问题 , 如合作方总会 以公司的资金 困难 为理由 , 不断向 国有 方要求资金 的支持 , 或是要求国有一方 为公 司的贷款进行 担保 和提供资产抵押等 。国有一方 为此竭 尽全力 , 而合 作方却 “ 无动于衷” “ , 坐享其成 ” 充分利用 国有企 业本身 的一些资源 、 , 资金 的优势使 自己获利 。甚 至一些 由合作 方 出任董事长 的, 还会因一些事项不合 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不作为 的方式( 召开董事会 、 不 股东 会 , 不签署文 件等 ) 来对抗公 司, 由合作方担任总经理 的不遵从公 司的统一安排 , 或 我行 我素 , 对公 司的业务不 尽心等 。像这样 的行 为会 给公 司带来很多麻烦 , 以致 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转 。
效的法人治理的基 础。股权结构决定着公 司控制权的分布 , 决定着所有者与经营者委托代 理关系 的性质 , 影响 是 公 司健康有 效治理 的重要 因素 。而在我 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 中 , 由于历史 与现实的多种原 因 , 权结构不合 理 已 股 经成 为国有 企业股份制改造 中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结合 工作实 际 , 从分 析改制企 业股权结 构存 在的主要 问题及
收稿 日期 : 0 — 3 0 2 9 0 —5 0 作者简介 : 北京一商集 团责任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 北京 , 0 1 。 1 00 0
经济与管理研究(09年第 4 ) IR sac nE oo i n a ae e t 2o 期 eerho cn m c adM ngm n s

股份制改造方案

股份制改造方案

股份制改造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股份制改造成为一种重要的改革方案。

本文将围绕股份制改造,探讨其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

二、股份制改造的概念和作用股份制改造是指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的一种改革方式。

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推动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分离,促使企业的决策机制和组织结构变得更加市场化,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股份制改造的主要作用包括:1.激励员工积极性:股份制改造可以通过员工持股,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引入外部投资者可以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以支持企业的发展和扩张。

3.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股份制改造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4.优化产权结构:通过引入股份制改造,可以优化企业的产权结构,实现权力的分散和制衡,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股份制改造的具体方案1. 分析和评估在制定股份制改造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对企业的分析和评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等方法进行。

2. 设定目标和确定股份比例根据对企业的分析和评估,制定股份制改造的目标,明确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股份比例。

股份比例的确定应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避免因股份过度集中造成公司治理不稳定的问题。

3. 配套措施和政策支持股份制改造需要配套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支持。

例如,可以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员工持股和引入战略投资者。

同时,加强企业的法律制约和内部监管,防止权力滥用和资产流失。

4. 招募和引入投资者根据设定的股份比例,通过招募和引入投资者的方式,引入外部资本和管理经验。

招募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路演、股权交易市场、招标和拍卖等方式进行。

对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 一 、 国有 业股份制改造中社会环境的问题
在 当前 的 国 有制 企 业 深 化改 革 时 ,我们 遇 到 的最 大 困难 则 主
要 表现 为 : 国各 级政 府 肩 负 着 维护 社 会 经济 稳 定 的 责任 , 由 于 我 但 所 承受 的责 任 过 于繁 重 , 不 得 不要 求 企 业来 承 担 一 部 分 。 就 直 又 这 接 导致 了企 业 的经 济 负 担增 加 , 且还 要 投 入过 多 的精 力 与 时 间 , 对
于 企业 的 日常 生产 活 动 带来 了很 大 的 阻 碍 .不 利 于企 业 拥 有 者 长 时 间 的利 益 发 展 。 这 种背 景 下 , 业 在 激烈 的市 场 竞 争 中将 失 去 在 企 原有 的动 力 , 经 济 带来 很 大 的 负担 和 打 击 。 仅 要减 轻 企 业 在发 给 不
清 晰 、 营顺 利 的股 份 制企 业 。 运 实施 这 一 改 革 的最 终 目标是 为 了能
够 划 清 国企 的 产权 关 系 , 建 为 与公 有 制 要 求 相适 应 , 能 达 到 市 构 且 场 机 制 的新 型 企业 发展 的要 求 。而 在 当 前我 国 的经 济不 断 改 革 调 整 , 得很 多发 展 叶 的 问题 被 显 现 出来 , 使 I 这在 很 大 程度 上 能 够 对 我 国 体制 改 革 带 来 阻碍 。 冈此 , 对我 国 国有 企业 股 份 制 改革 中存 在 的 问 题进 行 探 讨 具有 一 定 的 现 实意 义 。

2 I 2 。 5 i I , N

。 . 黪i .
对我 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若干问题 的思考
天 津 市 园林规 划设 计 院 谢 广 茹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思考李匿(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人事处,黑龙江哈尔滨150010)[摘要]一些国企虽然成功通过改制,但只有现代企业之形,无现代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持续发展之实。

国有企业改制,应从强化国企内部管理,提高国企领导者的素质,加强政府对国企服务职能等方面入手,以发展为导向,以产权为核心,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即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鼓励引导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确保国企改制成果的实效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改制;问题与思考;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Thoughts on the Restructur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LI NiAbstract:Some successfully restructured SO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merely possess the form of modern enterprises without the en-tity of modern enterprises in terms of clear property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reform of SOEs should be started with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management,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eaders and enhancing the govern-mental service function,take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 and property rights as the core,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property rights reform for state-owned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namely,advance the shareholding reform actively,encourage foreign investment and private capital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form,and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form achievements.Key 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restructuring of enterprises,problems and thought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收稿日期]2012-05-17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企业明晰产权,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政企不分的弊端,使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把企业真正地推向市场,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S we e p i n g o v e r t h e M a n a g e me n t I 管理纵横
国有 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思考
孔 庆 燕 兖 州煤 业 股 份 有 限公 司 济 宁 三 号煤 矿 2 7 2 1 6 9
摘要 : 国有 企业 改制是 当前社会 主 义市场经 济 发展 的重要环 节 , 国 企改制的 目的是促 使 企业成 为独 立 的经济 实体 , 成 为 自负盈亏 、 自主 经营 的商品 经营者 , 是 现代 企业制度 改革 重 大举措 。本 文主要 探讨 了国企改制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相 关 解 决 对 策 。 关键 词 : 市场经 济 ; 企业改制 ; 国有资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 , 在 社会主义市 场建设 中起着骨干和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工程 , 应充分认识到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 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 同时应看到这项工作的艰 巨性和长期性 , 必须有步骤、有计划的 分 阶段实施。传统的 国有企业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 代企业制度 , 尽管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 , 改制中部分问题得到基 本解决 ; 但一些实质 问题依然存在 , 给国有企业自身素质及国民经济 的整体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 国企改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 需要我们进一步摸索和学习 , 如何在保持公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实现 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 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 系, 防止 国有资产流失, 充分实现其应用价值 , 实现保值增值等等 。 只有充分认识国企改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才能深层次挖掘国企改
题上 。而改制后 , 很多企业出现 问题 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过程 中 出现了失误。我们也看到 , 许多国企即使改制比较完全 , 但管理没有 跟上, 公司治理结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 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不佳。

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


,
,
其 他 企 业 事 业 单 位 联 营 向 其他 企 业 事业 单 位
投资 持 有 其 他 单 位 的 股 份
国法 律 条 文 中 开 始 出 现


,



股 份 一 词 在我
,

择 国 有 独 资 公 司 其 他改 造 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或 有
限责 任 公 司 的 也 仍 是 国 家股 占绝 对 优 势 甚 至

股 份 制 改造 的 法 律 对 策 研 究 系 国 家 教 育 部 九 五 社 科 重 点 课 题 于
,



,

月 结 题 并通 过 专 家鉴 定


课 题 负责

人 为 首都 经 济 贸 易 大 学 王 雨 本教 授 课 题 组 成 员 有 黄 斌 中 电 国 华 电 力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
为推 动 国有企 业 改革 的深 化 自
,
,
世纪 的
年 代 中 叶 起 我 国 国 有 企 业 实 行 了以 承 包 经 营 责
因 此 以 放 权 让利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改 革
,
,
任制 为 主 的 多 种 经 营 方 式 步 人 转 变 企 业 经 营 机 制 阶 段 然 而 承 包 经 营 责任 制 的 推 行 虽 然 对 于 巩 固国有 企业 改革 的前 期
、 、

,
来 就 是 为 了 国有企 业 改 革 提 出的
改 革 向 纵深 发 展 的 产物


是 国有 企 业
,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问题及重点方向探析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问题及重点方向探析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问题及重点方向探析引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关键举措。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向。

问题分析1. 股权结构不合理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股权结构的合理性是关键因素。

然而,目前许多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后,国有股份比例较高,导致民营股份及外资股份的参与度不高。

这种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决策困难、效率低下,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2. 没有真正的市场化机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引入市场化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政府过多干预的情况,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

政府在人事任命、重大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干预,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3. 缺乏有效监管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涉及到不同股东的权益保护和利益协调问题。

然而,现阶段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导致国有企业的监管困难。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财务违规等问题,但由于监管不力,很难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4. 激励机制缺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旨在通过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员工的动力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

解决方向1. 股权结构优化为了实现合理的股权结构,需要降低国有股份的比例,吸引更多的民营股份及外资股份的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发行股票、拍卖股权等,来引导国有股份的减持和优化。

2. 加强市场化改革为了真正实现市场化机制,政府应当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具有市场化思维的管理人员。

3. 完善监管机制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管,需要加强监管力量,提升监管效能。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有企业数量庞大,占据着国家经济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挑战。

如何通过改革,使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经济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重点从经济学角度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和政策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国有企业改革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难题。

在中国,改革国有企业曾历经多次尝试。

19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导致了广泛的改革呼声。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重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等。

这些改革措施对国有企业当时的生产经营状况有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竞争格局的变化,国有企业再次面临着新的挑战。

从全球产业链角度看,中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被客观地质疑。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寻求新的国有企业改革路径,以更好的适应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

因此,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

二、国有企业的经济学理论分析1.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经济学理论中,信息不对称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国有企业在信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与市场化经济中的民营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劣势。

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在企业决策和市场运作中面临着管理效率低下、决策失误等问题。

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当采取措施,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增强企业的透明度。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经营效率。

产权是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的确立和有效保护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包括物质资产权和知识产权。

而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来说,保护产权的措施应当加强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明确权利人,通过公司制改革等措施实现公司产权的法人化;二是加强市场化交易,建立和完善股票市场,加强执法保护等。

3.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指出,经济、社会、制度三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资产划转要“足”。

充分的改制本钱是国企改革胜利的关键。

将参加改制企业的资产全部划入政府控股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再由国资公司进展融资筹集改制本钱,是全面推动企业改制工作的关键和前提。

离开了资产划转,就无法筹集改制本钱,企业改制就永久是一句空话。

因此,我们务必要将应划入国资公司的资产足额划到位,坚决防止国有资产在划转环节流失。

在资产划转的实际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及其主管部门以大局为重,照实将企业的地产、房产等资产划转到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觉,普遍存在政府先期摸底把握的状况与实际划入的状况有肯定的出入。

其主要缘由是摸底时,时间比拟仓促,状况把握得不是很精确,但也不排解个别企业可能有意瞒报、漏报。

为坚决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杜绝国有资产流失,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纪律。

建议由纪检监察、国资监管部门牵头,以文件的形式,再一次明确资产划转的纪律,强调对有意瞒报、漏报的要进展严厉查处,坚决做到不交资产就交帽子。

二是搞好核查。

对资产划转过程中消失较大误差的重点企业,由国资监管部门组织业务部门上门进展现场核查。

三是重新申报。

要求企业再一次申报国有经营性资产。

四是严厉处理。

对经过上述三个程序后,仍旧有意瞒报、漏报的,要进展严厉处理。

负有直接责任的企业负责人,改制后,暂缓或不予以组织安排;对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分管领导,赐予相应的处理。

改制气氛要“浓”。

兰州的无震荡改革提示我们:国企改革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必需广泛宣传,争取广阔职工群众支持和理解。

我们肯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把企业改革变成企业职工的自觉行为,让他们理解改革、承受改革、支持改革。

一要营造改革大势。

要在各项前期预备工作根本到位的前提下,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

同时,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要集中时段,进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做到播送有改革声音,电视有改革图像,报纸有改革文章,使改革成为人们谈论的主题。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思考
李 匿
( 国石油 黑龙 江销 售分 公 司 人事 处 , 黑龙 江 中 【 摘 哈尔 滨 10 1 ) 500
要 】 一些 国企 虽然成功通过改制, 只有现代企业之形 , 但 无现代 企业 产权 清晰、 权责 明确 。 管理科学、 持续发展之
实。 国有企业改制 , 应从强化 国企 内部 管理 , 高 国企领导者的素质, 提 加强政 府对 国企服务职能等方 面入手 , 以发展 为导 向,
以产权为核心 , 大力推进 国有 大 中型企业产权 多元化 改革 , 即积极推进股份 制改造 , 鼓励 引导外 资和 民营资本参 与国企改
革 。 保 国企 改 制 成 果 的 实效 性 。 确
【 键词 】 国有企业 ; 关 企业 改制 ; 问题与 思考 ; 对策建议
【 中图分 类 号】 F3 80
Ke r s Sa e wn n ep s s r s u trn f ne r e , rb e d t o g t, y wo d : tt-O e E tr r e , e l cu lgo tr i s p o lmsa u hs d i r e p s n h
a ds g e t n n gsos u i
【 标 识 码】 A 文献
Th g t n h sr c u i fS a e ou h so t e Re t u t rng o t t —Ow n d En e p ie e t r rs s
U Ni
A s at Sm ces l s utrdS E (aeO ndE t p ssm r y oss eom o oe et p ss i ot e n b t c: o e ucsfl r t c e O sS t w e ne r e) ee s sh r m dm e r e t u - r s uyer u t - ri lp e t f f n ri wh t o h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资国企改革成为推动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国资国企改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历史。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4年,实行了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

此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进国企经营管理,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国资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虽然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资国企的管理效率较低。

很多国企为了表现其规模,在资源分配、决策等方面不够灵活,导致复杂的管理结构,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经营费用高、经济效益不高。

其次,国资国企缺乏创新能力。

由于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等原因,国资国企的创新能力落后于国外企业,无法把握经济变化的市场机会。

此外,国资国企的激励机制也存在缺陷,无法对职工有效激励,贯彻市场导向原则,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建议要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首先要加强管理,加快建立及落实现代企业制度,调整机构设置,改革财务管理体制,落实科学管理制度。

其次,要改进激励机制,加强对下属企业的投入,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让员工拥有更多的收获,强化职业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积极性。

此外,要开放市场,加大市场竞争,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国家制度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护国家资产,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总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重要的。

要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加强管理、改进激励机制、开放市场。

只有通过扎实的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市场化建设,才能使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就,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

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

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一)股权多元化改革的理论依据(二)股权多元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三)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实施方法(四)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战略意义三、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在我国的实践(一)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成效(二)股权多元化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四、结论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引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我国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并肯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明确指出:“要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上述经济理论的确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但使我们大大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更新的传统的、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还为我们以后经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近年来股份制改造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造的主流,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但在实践中,不少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效果并不明显,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公司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股份制企业的良好运营机制难以形成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股权结构问题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大阻碍。

通过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和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国有股“一股独大”阻碍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导致国有公司的市场活力降低,影响了国有公司的壮大再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国有企业走股权多元化道路势在必行。

通过股权结构多元化能够让国有企业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增强公有制的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使其更加市场化、灵活和有竞争力。

以下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1. 改革背景:国有企业过去一直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体制僵化、效率低下、债务沉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始推行国有企业改革。

2. 改革内容: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公司治理、经营方式、产权改革等。

其中,公司治理改革是为了建立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和权利;经营方式改革是为了让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策略和手段;产权改革是为了让国有企业的产权更加清晰,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3. 改革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企业通过改革实现了转型升级,提高了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也创造了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

4. 存在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企业存在产权不清晰、股权过于集中、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一些企业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

5. 未来展望:未来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公司治理和监管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灵活和有竞争力。

同时,也需要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总之,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未来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和推动创新,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国有施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模式的理性选择

国有施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模式的理性选择
潜在股份的存 在往往很 容易被行政主 管部门或 领 导层所忽视 I为企业 的发展和 牌积淀做 出T巨太 贡献, 因此 . 选择国有 在

式主要包 括直接改造 、分立式改 造、承债式兼
并改造、 管理层收购 、破产重组和增 资扩股^
改 制的进 步 深化,国有企 业改制过程 中的成 本 问题E愈来 愈引起人们 的普遍关注 如 何有
有者关系具备以下几方面 的特征。 ( ) 直是 1
人 内部化 问 的存在 ,严重影响 了国有施工 题 企 业的管理效 率,使其竞 争力不断 降低 通过 产 权制度的 变革,引人新 的投资者 , 使得 改制
后 企业的股杈结构多元化 . 管理规范 化、 科学化。 国有施工企 业通过优化管 理业务流程 .构建新
能 获 得 斑产 剥离 受益 不 分 离
分立式 不 分离 全部解除
不能 低 部 分提 高 少
^ Ⅱ I #
承债式兼并 不分离 部分解除
能够 较 高
管理层收购 不分离 全部解除 不能
较低 部分提高 少
破产重组
分离 全部解除 能够
增资扩股 分离 不解除
生 冲突,影响社会稳定。
白 性 选择 ,并 勺
7 计
产权很不 清晰 在这 种产权制度 下,国有施 工
企业的管理 者频频缺 位,经营效率和 效益 比较
低T。
2 3不断提高国有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产权 制 度的变更, 有 的遏制 “ 部 ^ 制 和 “ 能 效 内 控 外 部 人内部化 问艇 内 部人控制 和 “ 外部
必须充 分意识到
潜股份的重要 性,设置台 理的股权 结构,使其 产权不断清晰化。
自身的改造准 备和实施 , 是国家相关部 门政 还

国有企业改革与股份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与股份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与股份制改革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这两种改革方式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发展和市场改革成果,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途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对中国经济有怎样的深远影响。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及意义国有企业的改革,旨在通过市场机制调整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提升生产力和效率,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

改革后,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看,国有企业改革是实施市场经济的必要举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股份制改革”的意义及特点股份制改革,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引入非国有的股东,从而改变企业所有制形式,实现从单一的国有所有制到股份制的转变。

通过股份制改革,可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效益。

股份制改革的特点是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专业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分层分权的决策机制。

这种多重所有制结构的模式,可以均衡各利益群体的权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的实践成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盈利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从而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股份制改革的推行,也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和强大。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股份制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也需要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成长性。

总之,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都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两种改革的实施,必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

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股份制改造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企和民
企开始转向股份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进资本、改善企业治理,
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股份制改造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解决。

1. 股权结构混乱:股份制改造后,由于股权转移等原因,企业
的股权结构会变得极其复杂,甚至出现股权过度集中的情况。

这种
情况下,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难以维护,企业治理也会面临严重的
挑战。

2. 战略调整不及时:有些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时候,并没
有做好充分的规划和调整,导致改造后企业的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
无法与股东利益相匹配,出现了战略调整不及时或者不得当的情况。

3. 股份制难以彻底落实:一些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并没
有真正地把股份制落实到位,依然存在老式的企业机制和管理模式,拖延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4. 人才流失严重:股份制改造需要企业引进新的投资者和管理层,但是在企业实际操作中,一些优秀的人才可能因种种原因而流失,造成企业的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上的严重不足。

二、解决方案。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一、背景介绍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多轮的国有企业改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需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和效益。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国有企业改革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引导经济发展朝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原则1.市场化原则国有企业改革应该遵循市场化原则,实行股份制改革,引入外部投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依法原则国有企业改革应该遵循法治原则,通过法律手段规范改革行为,保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3.公平公正原则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实行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利益输送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1.股份制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和外部资金,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2.高效益国有资本经营公司设立通过设立高效益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可以提高国有资产的流动性,促进优质资产的有效配置。

3.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内部治理、市场化经营、员工激励等方面的改革。

4.健全国有企业监管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提升监管效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不当利益输送。

五、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国有企业改革方案附件2:国有企业改革实施进度表附件3:国有企业改革法律法规汇编六、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国有企业:由国家或所有并经营的企业,享有特殊的资格和特权。

2.市场化原则: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供给,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和价格的原则。

3.依法原则:国家、社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都要受制于法律的原则。

4.公平公正原则: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的原则,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理论思考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一、引言已被广泛认同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既使国家仍然保持出资人身份,又使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以盈利为目标参与市场竞争,国家只以投入资本额承担有限责任,从而使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兼容。

显然,以上推导的成立至少隐含了以下假定:(1)在国家拥有剩余索取权条件下,政企关系是可分离的;(2)国有产权主体仅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3)国有企业应该而且能够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经营国有资产;(4)剩余索取权是否具有可转让性与法人财产权的确立无关;(5)国家作为出资人能在不影响企业产权独立化的前提下,通过设置最优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地保护国有产权;(6)多级代理的成本小于其收益。

然而,当上述某些假定可被证伪时,我们将发现,在国家拥有剩余索取权的条件下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可能既会弱化国有企业在弥补市场缺陷方面的特殊功能,又因国有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而使国有资产流失不可避免,还会因企业产权难以独立化而使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率的初衷得不到充分的实现,其结果可能是既不利于坚持公有制,又难以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因此,本文的逻辑结论是,采用多级代理方式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思路存在根本性缺陷,主张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宜保持国有制性质的企业就不应按照盈利性的法人企业制度规范进行改造,其主要功能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及贯彻某些社会目标;对宜完全进入市场的竞争性国有企业应选择在非国有化的前提下向法人企业制度过渡的改革思路。

二、国有产权的属性及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可能性1.国有产权的属性理论界常常套用现代产权理论中对公共产权的解释,把产权归属的不明确性视为国有产权模糊的集中表现,这其实混淆了公共产权与国有产权的不同含义。

公共产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产权的不可分性,即财产在法律上是公众所有的,但构成公众的每一成员都不能对财产声明所有权;二是使用权的非排他性,即公众都可为使用这一财产而自由地进行竞争,任何人都无权排斥他人使用它;三是外在性,即每一成员在对公共财产行使权利时,会影响和损害别的成员的利益;四是产权的不可转让性。

国有产权是指国家依法享有国有企业财产的排他性权利,它具有与公共产权不完全相似的属性:(1)产权归属的唯一性。

宪法规定国家是国有资产的唯一所有权主体,并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损害国有资产的行为;(2)产权经营的代理性。

由于国家主权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由国家权力执行机构的政府代理国家行使国有产权是其逻辑选择;(3)权利配置遵循等级规则。

与政府代理相适应,先界定决策人在行政系统中的等级位置,然后赋予其与此等级相适应的国有资源配置权;(4)使用权的排他性。

没有政府的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占用或处分国有资产均被视为非法行为;(5)产权的不可分性。

代理国家行使国有产权的法人或自然人均不能对国有资产声明所有权;(6)收益归属的确定性。

除了国家之外,其他任何个人或团体均不能提出对国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7)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

因为剩余索取权的转让与企业的国有制性质不可同时并存。

2.国有产权“模糊”的含义根据现代产权理论,产权模糊总是与外部性及不确定性相联系,它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场合:一是如果产权的归属是不清晰的,则意味着没有人对该项财产的价值(租金)具有排他性的所有权,从而必然使搭便车行为盛行;二是如果产权的归属是清晰的,但产权的保护是低效或无效的,即法律制度不能充分界定当事人能够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的行为边界,从而包含一个当事人或其他当事人受损或受损的权利分配,则当事人会利用自己的财产去损害他人的利益,使外部性普遍存在。

从前述对国有产权的定义来看,国家对国有资产拥有的各种权利在法律上已被明确界定,因此,把国有产权模糊说成“所有者缺位”或“所有权虚置”是不确切的。

看来问题的关键是,国家在国有资产上的各种权利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是国有产权模糊的集中表现。

国有产权屡受损害而得不到有效制止显然与国有产权的内在规定性有关。

第一,行政权对所有权的损害。

以公法人身份出现的政府是履行国家管理职能的机构,它与私法人的区别在于,它既不是以社员权利为基础的人的集合体,也不是以提供一定目的之财产为基础的财产集合体。

因此,政府在行使国有产权时,更为关注的可能不是盈利目标,而是诸如经济高速增长、实现充分就业、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等社会经济目标,这就可能产生以下后果:一是政府常常凭借所有者身份,为企业设置体现社会偏好的激励约束规则,甚至不惜牺牲企业效率来实现政府目标;二是当企业目标与社会偏好不一致时,为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与政府期望实现的目标相一致,政府常常借助行政权来约束企业行为,即行政干预不可避免;三是由于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成本与利润指标并不确切反映企业的努力程度,因此当企业陷入困境时,政府不会坐视不救,而会给予外部援助。

行政权对所有权的侵害说明政企不分是国有制的内生现象。

第二,政府难以运用“退出权”来保护国有产权。

当国家与企业之间被视为一种隐含的长期合约关系时,如国家用提供工作或就业保障的承诺去交换企业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率的承诺,为解决“履约问题”,合约双方应拥有中止合约关系的“退出权”作为惩罚性对策使自身权利和利益免被他人损害。

然而,当政府作为合约一方履行所有者职能时,它通过行使退出权(如宣布企业破产,给企业“断奶”等)惩罚企业的违约行为(企业的低效率)的威胁事实上是不可信的。

因为,政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其一旦解除与企业的合约将承担巨大的潜在退出成本,如由失业率上升引起社会不稳定等。

同时,因剩余索取权的转让与国有产权不可能同时并存,为了保持企业财产的国有性质,政府就必须始终拥有剩余索取权。

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使退出权的丧失具有双重含义,即所有权主体的非人格化资本行为不可能通过剩余索取权的转让得到根本改变,且政府无法通过转让企业产权或股权来解除与企业的合约关系。

这样,国家与企业之间的长期隐合约关系就变为一种特殊的长期“保险”合约关系(张军,1994)。

第三,剩余索取权具有不可转让性,不仅意味着企业的自主权只能局限于生产领域、销售和库存方面,企业无权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处分企业财产,而且意味着政府不能以出让企业财产的方式退出与企业的合约来保护国有产权。

这就使执行合约的监督成本很大,“道德风险”不可避免,即企业会利用政府无法运用退出权实施惩罚的“弱点”和不对称的信息,从事能最大限度增进自身利益但可能有损于国有产权的违约或欺诈行为,造成企业的低效率。

3.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可能障碍市场交易的本质是在交易者平等和自愿基础上追求效用函数最大化的产权交易。

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条件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套法律上强有力的产权制度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一是产权安排,即通过产权界定,确定谁有权做什么并确立产权规则。

科斯认为,权利应让与那些能够最具有生产性地使用权利并且有激励他们这样使用动力的人,从而可降低权利让渡的成本,提高合作的概率(科斯,1992);二是企业产权结构的安排。

为了克服企业内部各种要素所有者之间在团队生产中的偷懒和搭便车行为,就需要形成一套能提高企业产权结构效率的激励约束规则,以降低交易费用;三是有效的产权保护。

这包括合约各方可通过行使退出权保护自己的权益,以及法律制度能通过强制惩罚一切破坏现有产权关系的行为和由此产生的威慑力量来实现对产权的保护。

由国有产权的属性及市场经济对初始权利安排的要求。

不难发现,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的冲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所有权主体的非人格化资本行为与要求企业以盈利为目标经营国有资产之间的冲突。

当政府作为所有权主体时,因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它未必会把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作为唯一目标,政府在与企业签约时,很可能会向企业输入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悖但体现社会偏好的约束规则。

然而,为了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就客观上要求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参与市场竞争。

为此就需要实现政企分开,在产权明晰化的基础上,避免行政权对所有权的损害,且合约各方均能运用退出权来保护自身权益。

显然,除非政府放弃履行所有者职能或使所有权褪化为债权,否则上述改革目标就很难达到,而这却可能使国有制名存实亡;二是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与要求企业产权具有可交易性之间的冲突。

市场交易本质上是产权的交换,国有企业若要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就应不仅有权占用、而且可以自主处分企业资产,一旦经营失败,企业就可能破产和被接管。

企业产权的这种可转让性显然依赖于剩余索取权的可转让性。

然而,剩余索取权一旦发生转让,企业的国有制性质就难以维持。

如果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则不仅限制了企业产权的转让,难以使股权分散化和企业产权独立化,而且因退出的不可能性及外部援助的存在使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增大,从而难以确立法人资产制度。

迄今,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症结在于,不管是承包制还是试行中的股份制都没能解决上述两大冲突,政府有可能向企业放“权利”,但很难下放“责任”。

伴随着扩权步伐的加快,企业的效率固然有所提高,但屡屡发生的国有产权受侵害的现象越来越难以容忍。

于是,政府在“扩权”与“收权”中左右为难,导致企业改革走走停停。

三、国有制条件下多级代理的可行性考察1.寻找代理与模拟资本制度解决前述两大冲突的最新尝试是,在国家拥有剩余索取权的条件下,通过多级代理把资本制度模拟出来,从而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产权独立化的盈利性法人企业。

具体构想是,从政府机构中分离出专职代理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资产局),再由资产局授权次级代理人(如控股公司等)经营国有资产,并以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为目标激励约束资产经营公司的行为。

然后,由资产经营公司与企业法人建立委托代理关系。

①然而,这种以剩余索取权不发生转让为条件的模拟资本制度在实践中将会遇到一系列挑战。

资产局及控股公司本身只是代理国家行使国有产权的法人机构,所有权仍归属于国家。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的不一致性,代理人就可能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有损于委托人权益的活动。

因此,出资人对代理人行为的监控对于保护产权是至关重要的。

有人用西方国家的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法人机构已成为主要持股者这一事实,说明实现多级代理有可能在不转让剩余索取权的条件下使国有股权的操作行为资本化。

但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法人机构代理行为资本化的前提是,拥有剩余索取权的委托人是私人投资者,他可以不在乎其投入资本所代表的是哪一家企业,但他十分计较资本收益率。

如果收益率过低,出资人可行使退出权中止与代理机构的合约,从而迫使代理人按照出资人利益行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