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的重要思想传统和理论来源,它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不仅为中国领域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同时也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应用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传承,对于推进中国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方法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与思想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理论基础的哲学体系。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历史的产物,是由内部矛盾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人类的意识和社会发展也同样是由物质的历史演变而来的。
辩证法则是一种能够揭示和解释各种存在内部的矛盾和转化的方法论和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批判现代性”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力求对于社会现实和主要矛盾做出深入的分析、思考和评估。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社会实践的探索,认为美好的社会未来是通过人类共同的努力、实践和充分的发展而来的。
二、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建设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适应这些挑战和变化,中国的哲学和理论建设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许多学者和哲学家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应用,试图探索中国哲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
首先,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建设强调宏观的分析和整合,梳理和理清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脉络和哲学思想传承。
其次,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理论研究注重跨学科和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尝试将哲学观点与化学、物理、生物、社会科学等多种类型的学科体系进行对接和融合。
最后,当代中国的哲学理论建设还注重将“就事论事”与“大局考虑”两者相结合,深入剖析和分析中国当下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和问题,同时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哲学思考和分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和文化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生与发展一﹑来自曾经:国外历史条件: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国人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楷模。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
它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有理想变为现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它也希望在全球范围寻求社会主义力量的同盟。
国内历史条件:当时的中国已经不仅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传入的社会经济条件,而且还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入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思想基础。
19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同时也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第一,在经济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
第二,在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在思想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以及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各种新思想纷纷传入中国。
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条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胜利地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却鼓动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应该仿效俄国。
1919年,伴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民族主义作为一股实际发挥作用的力量崛起了。
在这场运动中,西方民主观念的整个破灭促使中国知识分子一步步转向了马克思主义。
正如毛泽东后来对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的生动描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传入途径传统认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三条,即法国﹑日本以及俄国。
From法国:五四运动前后国内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在这些留学生中又不少的人接受马克思主义,而且在法国巴黎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其中周恩来、赵世炎等就是杰出的代表,并在归国后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发展是为什么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的原因以供大家阅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中国哲学中存在着悠久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传统,更重要的是这种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达到了统一,形成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正因为中国哲学中存在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很容易被先进的思想家接受.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中国哲学中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密切相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重要的历史文化基础,又构成了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利的思想桥梁.不同民族哲学都有其独立性,但却可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是两种不同形态的学说,我们既要看到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又要看到二者有不一致的方面,要有自觉的批判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达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觉。
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批判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对之进行创造性转换.然后,再用经过分析、批判的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去创造性地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具有“民族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世界性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的科学把握,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世界性理论.因此,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普适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世界性哲学”,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世界上每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列宁指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所以,依照列宁的观点,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同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转化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功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列宁主义的传入,中国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思想认识产生了广泛影响。
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思想创新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意义和价值也逐渐得到认可,对中国社会思想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背景、传入渠道、影响、发展、研究现状、社会主义建设、启示、融合、未来发展、意义、价值、社会思想、实践。
1. 引言1.1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背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国内政治动荡的局面。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寻找中国社会变革的出路。
五四运动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一个重要契机。
五四运动后,一大批年轻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开始积极探讨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主要思想。
20世纪初至20世纪半导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得到广泛传播和深入研究。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逐渐形成体系,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传入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渠道西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渠道主要可以分为几个不同阶段。
首先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一些海外留学生开始接触到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发展壮大,为什么成为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发展壮大,为什么成为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
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所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来说,解决了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特点的新的理论,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展壮大,不仅因为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科学思想的结晶,而且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第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发展壮大,是因为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
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
这一切都是由于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但这一时期内,特别是由于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
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作用【精品范文】
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作用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作用对着整个人类世界来说,人类世界的发展一方面在于我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在我们我们整个人类世界所拥有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得到了发展和革新,在我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的到了发展和革新的同时,也等于是在直接的间接的促使我们整个人类世界的生产力的提高,在整个世界、民族、社会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之后,而后再开始来促进我们的整个社会关系的调节来适应我们的整合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
这主要是西方国家及他们的社会在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变革过程当中的主要形式。
但是对于人类世界的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说,还存在着另一种方式,那就是认为的先调整整个社会当中的生产关系,在我们的思想已经过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前沿之后,率先将我们整个国家、整个地区的社会生产关系调整到世界世界大战的最前沿、最先进的发展阶段,反过来一思想的方式来开发、创造、促使我们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完全符合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历史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原理的,量变的发展可以促进质变的发生,一种是被动的自然的被动的由量变的发展到质变的关系,一种是通过我们认为的,充分发挥正处在两边当中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和每一个生产结构,并不是他的整个生产力达到最大化,并将其量变到质变发展的过程。
这主要是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趋于比较成熟的包括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动荡地域国家在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其封建主义封闭的大门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国家与整个世界的发展已经脱离了轨迹之后所采取的社会发展模式。
由于整个世界环境中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都已经是处在世界发展的前沿的,他们唯一缺乏的东西就是在自己本国、本民族之内的生产力的不足造成了整个国家已经走向了贫穷落后的保守的发展过程,而后我们需要打破的就是这种积贫积弱的社会生产力的作用。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调整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来促进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的提高的过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全球性的思想体系,被广泛运用于各国各个领域。
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两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虽然都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但在一些主要观点和实践应用上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始于20世纪初,当时一些留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带回国内,并在中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推广。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党的纲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更加强调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做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相结合,通过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时俱进。
中国马克思主义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通过实践检验、修正和发展理论,从而不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种特点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二、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和变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被引入西方国家。
然而,在实践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更加注重个体权利和民主价值观的实现,强调国家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在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往往与其他学科相交叉,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思想氛围。
例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对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变革、阶级分析、资本主义批判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西方马克思主义也经历了自我反思和调整。
一些西方国家在实践中逐渐放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转向了与社会现实更加契合的理论体系。
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后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和派别,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时诞生的一种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分析理论,它被认为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挑战。
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却是十分不同寻常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开始接触到这一学说开始,马克思主义就被视为一种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同西方资本主义相对抗的思想。
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历史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它的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外国,却在中国找到了自身发展的独特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及早期发展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马克思主义随着西方知识分子和先进思想的传入,进入了中国领土。
当时,以《天地会宪法》领导层为首的中国领袖开始认识到,只有中国站起来,才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也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独立。
马克思主义这一对社会现实和历史进行分析的理论体系,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导思想。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通过翻译、阅读西方著作、进行学术研究等方式传播并学习马克思主义。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青年思想者,他在德国留学期间,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将其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创办了同盟会的马克思主义组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中产知识分子中,这些人渴望通过科学理论来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他们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解释中国的历史和当前的困境。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大部分都与外国侵略、民族压迫和内部的社会压迫有关。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一种被广泛认同的政治思想体系,特别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等革命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大量应用。
毛泽东在其1919年发表的《新民说》中,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各种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意识到,中国的政治变革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
他在《实践论》中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理念,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唯物史观”的深入理解。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被列宁主义者认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人民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解放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们开始关注西方社会思潮,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吸引了一些有识之士,他们希望能找到对中国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早期的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不仅要理解和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还要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他们通过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事业奠定了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马克思主义实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新中国领导层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将其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不仅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还提出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观点。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指明了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树立了一种批判和反思的思维方式,促进了社会变革和进步。
此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改进。
五、展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未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还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在此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以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及其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一章:引言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主流思想,成为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随着中国走向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也愈加成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
本文章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始于20世纪初。
自1920年代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就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做出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随着思想和哲学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理论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不仅吸收借鉴西方哲学思想,而且注重思想进步,努力为中国问题解决提供思想启示。
2.目光长远——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往往从实践中出发,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做出理性预测,进而把中国革命的方向指向了正确的方向。
3.独特的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具体化时,可以通过西方哲学体系的转化和重建,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得出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
第三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体系已经形成,核心的价值观是同人民利益相一致。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第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途径。
2.理论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常为中国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不断创新哲学和思想领域。
3.融通中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不仅会吸取西方哲学的先进理论,也会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并将二者完美融合。
4.为人民服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执着关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趋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会努力继续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维护中国社会稳定方向,推进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指导意义。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历程经历了一系列阶段,不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衍化出丰富而复杂的形态。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世纪末,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尖锐。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学生留学日本、欧洲,接触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思想。
其中,陈独秀等人通过翻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路。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掀起了一波波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
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所吸收并发扬光大。
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等革命者不断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观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贯彻。
中国党和政府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承和创新,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五、结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是一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篇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也将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以上就是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摘要:马克思主义自西欧产生后,不仅指导了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而且还帮助了许多人民获得解放,使人民免受剥削、压迫。
我国马克思主义者正是认识到其指导中国革命获取胜利的重要作用才将马克思主义传播给全国人民,激发全国人民的热情,使我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爱戴。
西方的社会制度与我国有所不同,在西方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冲突,是以,笔者将探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思想,它还能够指导社会实践,具有实践意义,它在中国的发展结合了中国当时的社会需求,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过程,对于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且这个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后,“入乡随俗”,具有了新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一、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阶段这个阶段是由于许多有为之士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作用,他们纷纷开始宣传来自西欧的马克思主义,解放人们的思想,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这是后续许多爱国救亡图存运动展开的思想基础。
虽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其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成熟理论还未产生。
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阶段还是以理论思想为主,很少有人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实践来解决国家生活方面的问题,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也刚露出一点苗头。
(二)完美阶段这个阶段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不断完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党选择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领导人,让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中国革命。
毛泽东主席经过不同的实践过程,完善了初期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第一个理论成就——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始突飞猛进,发展速度加快了。
(三)坎坷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缺乏经验,我国采取了与苏联完全相同的模式,导致其最后的效果与中国社会不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情况,并探讨其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面临列强侵略、国家危机和封建社会的压迫。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思想的探索,并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
其中最知名的是陈独秀,他在1915年将马克思主义引入到中国,并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迅速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
党的先进理论不断传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革命队伍,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初步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中国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中国政府倡导社会主义建设,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应用。
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为中国探索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四、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全面解析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变革的本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公平,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平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国的国际视野。
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解决分配不平衡和社会差距问题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同时,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融入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更加贴近中国国情,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它的出现和发展对世界历史和现实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其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领袖,为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篇文章将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实应用等几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社会科学思想的代表,它最初在19世纪的欧洲兴起,并在此后的年月经历了长期的发展。
1901年,中国学生陈独秀回国后成立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组织,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正式开始。
此后,随着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了中国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影响中国的主要思潮之一。
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20世纪后半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受到了阻碍。
在文革期间,毛泽东推动的思想革命导致许多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学者被迫引咎辞职,他们的著作被禁止出版和翻译。
1978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重新开启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
在此时期,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中国还多次发起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和交流,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党,其早期的领导人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马克思主义者。
党的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毛泽东时代的思想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等思想成果让全国掀起了一股思想热潮,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邓小平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在马克思主义论述和中国现实的结合上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尝试。
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和平崛起”的理论,变革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至今,已发展了近90多年了,但我国对其认识是比较晚的。
在中国传播的这30年,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基本否定到基本肯定再到承认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形态这三个阶段。
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原则,但这种原则必须是正确和全面的,然后在其指导下,更深入地认识和发展它。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认识阶段坚持原则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况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它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与欧洲各国共产党内,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
创始人为匈牙利的格奥尔格·卢卡奇、德国的卡尔·科尔施和意大利的安东尼奥·葛兰西。
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1955年,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来称呼这一思潮。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当然,在流传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用法:1.纯粹地域性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西方国家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包括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理论。
2.在地域性概念前提下,强调特定思想内涵,突出它与列宁主义的对立: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向列宁主义政治体系挑战的哲学理论体系。
3.在地域性概念前提下,强调主题转换: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问题转向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认为它既包括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又包括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
4.非地域性的意识形态概念:凡是超越第二国际科学社会主义、第三国际列宁主义、第四国际托洛斯基主义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论它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可以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党校论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坚持方向-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了解和运用马列主义对现代形势的理解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抵达自由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理想。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强化。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毛泽东一贯主张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他领导全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适合中国国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是在我们党内,第一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而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什么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符合了中国实际,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发展顺利;如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从农村到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等。
什么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陷入僵化的教条,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出现挫折。
如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建国后的大跃进等等。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邓小平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领导全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提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发展壮大
60决策探索2020.7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崛起的势头愈发强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壮大亦成为客观事实。
习近平总书记说:“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发展壮大,而在世界其他地方特别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却未出现类似发展态势,这是马克思主义超越时空性亟需回应的理论问题。
科学回答这一理论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波澜壮阔实践的经验总结,必将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发展壮大,不仅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这一基本前提,而且源于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以来中国这一特定时空中实现了本土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获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得天独厚的基本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为其在中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外学来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壮大,首先取决于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得到了社会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科学途径。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能够有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系列方法和工具,并得到了社会实践的印证。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不仅作出了总结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科学结论,而且它更是一个科学体系,提供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等。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一方面体现为辩证法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为其关于理想的终极目标。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并结合中国现实进行新的认识和整合,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辩证的哲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极端重要的理论地位,主要是由于马克思将19世纪资本主义的矛盾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出来,并对实践有着十分突出的指导意义,使社会主义制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许多国家成为现实。
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财富的进一步集聚,后工业时代出现,资本主义意识到了其自身的严重缺陷,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过时,而是在灵活的整合当中具有了更为强大的活力。
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建立在现实的辩证法基础之上,具有辩证的哲学内涵。
可以说,资本主义的改革,正是从马克思的思想和哲学精神中得到的启发。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长久的关键在于,他发现了,资本主义最终无法使普遍的人即劳动者自身得到真正的自由,劳动者实际上已经异化为商品而失去了自身的精神追求。
如何才能解决这一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呢?“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
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
它是历史之迷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这种解答。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必然会经历很多曲折和矛盾,问题是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化解。
马克思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仅推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实践是人们在一定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征服与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这里可以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进考察。
1 从动态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推动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发展,推进的过程,是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开始,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中国发展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
近代以来,中国沦落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探索一条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儿女的愿望。
但是,农民阶级失败了,资产阶级失败了。
随着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但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探索中国独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是一个曲折的进程。
具体来看,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出现过挫折,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从整体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与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相关的过程,贯穿于中国革命与实践的发展历史过程中。
200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近代的历史统一性进行了论述。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论述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发展
论述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发展那可是一段相当精彩的历程。
咱都知道,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就像一颗种子,被带到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刚到这儿的时候,它得适应新环境。
中国当时的艺术状况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传统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从绘画到戏曲,那都是经过千百年沉淀下来的。
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来了,就开始跟本土的艺术文化互相打量、互相琢磨。
就好比一个远方来的客人进了一个大家庭,大家一开始有点陌生,可慢慢就发现彼此能互相学习的地方可不少。
早期的中国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去看待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他们意识到艺术可不能光是为了好看,为了小部分人的消遣,就像种地不能光种着玩,得让粮食养活更多的人一样。
艺术得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为人民发声。
这时候的艺术作品就开始有了新的气象,绘画不再只是画些风花雪月,开始描绘老百姓的劳作、苦难与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在中国越扎越深根。
艺术家们开始探索如何用中国的方式来表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念。
这就像把一道外来的好菜,用咱自家的调料和做法做出新的味道。
咱中国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啊,像剪纸、皮影之类的。
这些民间艺术和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一结合,就创造出了一些既有革命精神又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你看那时候的宣传画,很多就借鉴了民间艺术的色彩和构图,把革命思想传播得又广又远,让老百姓一看就懂,就像听评书似的,一下子就被吸引进去了。
到了后来,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更是全面开花。
艺术在社会主义建设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反映生活,更是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
就好比是建设大厦里的水泥,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
这个时候的艺术作品种类更多了,电影、话剧、小说等等,都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表现劳动人民的伟大形象。
电影里那些勤劳勇敢的工人、农民形象,就像一面面旗帜,引导着人们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再往后发展,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大门越开越大,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至今,已发展了近90多年了,但我国对其认识是比较晚的。
在中国传播的这30年,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基本否定到基本肯定再到承认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形态这三个阶段。
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原则,但这种原则必须是正确和全面的,然后在其指导下,更深入地认识和发展它。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认识阶段坚持原则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况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它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与欧洲各国共产党内,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
创始人为匈牙利的格奥尔格·卢卡奇、德国的卡尔·科尔施和意大利的安东尼奥·葛兰西。
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1955年,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来称呼这一思潮。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当然,在流传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用法:
1.纯粹地域性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西方国家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包括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理论。
2.在地域性概念前提下,强调特定思想内涵,突出它与列宁主义的对立: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向列宁主义政治体系挑战的哲学理论体系。
3.在地域性概念前提下,强调主题转换: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问题转向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认为它既包括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又包括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
4.非地域性的意识形态概念:凡是超越第二国际科学社会主义、第三国际列宁主义、第四国际托洛斯基主义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论它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可以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二、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异端。
这是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认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即“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
它反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对于革命的消极性和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倾向。
我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才接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
受传统思维和认识的影响,我国多数学者当时把它看作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小资产阶级激进思潮。
2.把它看作一种马克思主义流派。
这是我国学者关于“西方马
克思主义”认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我国学者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认识上发生争论比较多的时期,出现了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持纯粹否定态度的呼声。
在这个阶段,我国学者逐渐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看作马克思主义“一源”发展中形成的“多流”中一个具体流派,尽管它可能不是主流,但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逆流。
“一源多流”说,是国内研究者在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性质问题的争论中形成的一种代表性看法,是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认识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3.把它看作具有独特价值的马克思主义解释与发展的形态。
这是我国学者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认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与研究开始退潮,但这只是暂时的。
从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学术界很快开启了新一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进一步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引向深入。
例如,陈学明在有关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的文章中,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放弃,而是通过反思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反思以第二国际为代表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有力地揭示和张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同时也突出显现了其自身的理论深度和时代价值。
三、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纠结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
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所以,为了能更好的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我们需要坚持两个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结合上提出和回答“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
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评价,我们过去偏重于其理论的方面,而忽略其实践的方面。
(2)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中提出和回答“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过去,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认识与评价,关注其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坚持的方面多,关注其是否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面少。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经验证明,离开发展的坚持,其结果往往是教条主义;而离开坚持的发展,其结果往往是离开马克思主义。
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传统解释.甚至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批评得多,所以较多学者一度把它看作一种非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理论思潮。
而当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则似乎存在一种忽略其对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方面,误判和夸大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方面,缺乏对其必要的批评,从而陷入另一种形式的片面性。
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
主义的坚持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式应成为我们认识与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方法论原则。
四、结论
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比较晚的,因而,为了尽快缩短和西方国家对其研究的差距,同时也为了更全面的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需要寻找更加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在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有些基本的立场、原则我们得丝毫不动摇的坚持,但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需要全面地了解其发展动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继而用其来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陈学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j].教学与研究,2008,9.
[2]梁树发、黄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j].学术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