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顺序和线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程-记叙文顺序与线索
适用学科初中语文适用年级初中二三年级适用区域全国课时时长(分
60分钟
钟)
知识点线索;
顺叙;
倒叙;
插叙
教学目标(1)掌握记叙的顺序和作用
(2)能准确找出文中的线索,并理清文章思路
(3)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一)记叙的顺序
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

是记叙文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的。

倒叙。

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是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所叙述的中心事件,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中心事件。

作用是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补叙。

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属文章的关键之处。

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

作用是造成叙事的波澜。

(二)线索
线索的考题也是考查学生对理顺记叙顺序的掌握程度。

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线索,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内容。

对记叙线索的考查不仅仅是阅读题的考查对象,在写作当中,对线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掌握文章的线索,不仅仅是应对阅读题的关键,也是记叙文写作中重要的一环。

(三)思路
就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

而思路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事实上,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因此,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

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各个
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

从中考的实际来看,本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是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一)如何辨别记叙的顺序
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的方式。

(二)怎样寻找线索
线索或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具体的问题或事物贯穿全文。

首先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
然后看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
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提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事物名称的。

有时文章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

有时文中会用议论和抒情来显示线索,这时的线索大多是某种情感。

还有的文章同时具备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和《爸爸的花儿落了》均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

(三)如何确定文章思路
考试命题常常这样出题: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通过考查文段的层次、句子的层次来考查对思路的把握;通过概括文段段意来检测是否把握了思路;通过补充或删减多余的词句来考查是否理解了作者的思路。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

顺叙采用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倒叙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插叙的内容,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分叙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顺叙
采用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

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很重要。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③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④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⑤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

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羚羊木雕
我没有理由了。

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

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

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

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

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

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

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

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

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

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

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

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屋子里静极了。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文段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顺序?请简析。

【答案】插叙,写出了“我”与万芳的相处及友情,使内容集中,故事紧凑,并且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为。

【解析】
课文在爸爸妈妈逼迫“我”向同学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时,“我”回忆起与万芳的相处和友情,以及羚羊木雕送去的经过,后面又回到现实中来,这种叙述顺序属于插叙。

【例题2】
至爱所在
①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

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的身边。

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②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

③1830年,波兰作曲家肖邦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

席间,朋友们赠给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

④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爆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

肖邦曾两次设法回国,都没有成功。

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

⑤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

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

后来,在肖邦诞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1.这篇短文记叙的顺序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
2.墓志铭中的“至爱”具体指:。

3.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

4.①②自然段用两个事例表现肖邦对祖国深深的爱,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5.文中画线句“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如果改成“不过你是否能把我的心脏带回去呢?”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1.C 2.祖国3.爱国主义(热爱祖国)
4. ①托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去;②托付朋友把祖国的泥土撒在自己的棺材上。

5.不好,因为改过后的句子带有商量的浯气,而原句是一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能够更好地表现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解析】
文章1、2两段主要写肖邦在弥留之际表达的遗愿:把心脏带回祖国、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

紧接着3、4两段交代他的遗愿产生的原因:叙述18年前出国时的情景和他到维也纳后国内出现的起义和自己两次回国的失败。

第5段写肖邦死后人们按他的遗愿安葬了他,在他诞辰125年时又为他重立了墓碑。

从时间先后来看,3、4段所叙述的事情在前,1、2、5段所叙述的事情在后,因此3、4两段是对往事的追忆,当属插叙,交代肖邦的遗愿产生的原因。

全文记叙了肖邦临终前后的情形,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挚爱,无论倒叙部分还是插叙部分,爱国主义就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

【例题3】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
李晓
○1他的亲人,有13 亿之众。

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

这个人,
就是温家宝。

○2他的母亲,叫杨秀兰。

这位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
亲一样。

早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

那时,他和母
亲住在天津城里一条古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喜欢把钥匙放在邻居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放您这儿了?”后来,他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他带到北京。

后来,她的儿子成了国家总理。

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1942 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

”他这样深情地说。

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

○3三年前春天的下午,他到日本访问,在国会刚刚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演讲后,他便给母亲打电话:“妈,我讲得怎样啊?”在当天的电视直播里,双眼昏花的母亲一直看完了他的演讲,接到他的电话,老母亲当即夸奖他:“孩子,你讲得很好,因为你是在用心讲。

”他这才放心了。

母亲是他信任的人,他等待母亲评论的心情,就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等待老师给胸前佩戴大红花一样。

在参加当日华人社团和中日友好团体近千人共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他提起国会演讲结束后,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母亲的,并说到“妈妈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所有的人无不为他的亲情所动容,许多人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有的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一位日本老妇人,双手合掌向身旁一位中国人说道:“你们中国人很幸福。

有这样一位热爱妈妈的总理阁下,连我也感到很温暖…… ”
○4在美国访问时,他再次回忆年幼时母亲对他的教育。

他说:“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真实、真情、真挚、真切。

一个人如果做到‘四真’就达到很高的境界。

”这些,在他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后,也是按照母亲的嘱托去做的。

○5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向一位哭泣的母亲伸出了慈爱的大手,那位母亲两岁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无钱求医,母亲的哭声揪痛了他的心。

在他的关心下,孩子入院了,后来,
他又自己捐助一万元给孩子治病。

在视察路上,他中途下车,把手伸向了那位刚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后来,在全国掀起了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

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少次,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流泪……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

○6多幸福啊,总理的母亲。

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

每当他外出视察与访问,雷打不动的,是母亲在新闻里对他的张望,在心里对他的念叨。

而他,无论怎么繁忙,也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一个电话。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7给母亲打电话回家的总理,一个赤子的深情,才让他常常《仰望星空》,正如他在诗里诉说的那样:“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从文中找出印证第○6段“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三件事。

3. 第○2段插入总理小时候的生活片断有何用意?
4.分析第○5段“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
..的心在绵延奔腾”一句中加点词
..而滚烫
的作用。

5.从第○6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你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复杂情感?
6.古人曾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叹,也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面对七旬总理与九旬母亲之间的真挚情意,你有何感想?
【答案】
1.(3分)温总理日理万机,却不忘常给母亲打电话。

说明:意近即可。

2.(3分)在日本成功演讲后,他将第一个电话打给母亲;在美国访问时,回忆幼时母亲对他的“四真”教育;在天津帮一位母亲救助生病的孩子;在视察时向一位母亲了解民情,掀起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次情不自禁地流泪。

说明:一件事1分,任意写出三件事,意近即可。

3.(3分)插入部分写出总理小时候经历的战争苦难和生活的艰辛,交待他“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说明:意近即可。

4.(3分)“柔软”表现了总理的善良,“滚烫”表现了总理的赤诚。

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温总理对母亲、对人民的浓浓爱意与满腔热忱。

说明:意近即可。

5.(3分)牵挂和关心。

说明:意近即可。

6.(3分)提示:开放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题需要在阅读文章内容后,将对文章的初步印象,即文章写了件什么事情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使用到前一讲的知识。

第2题考查记叙文六要素之中的“事件”,也要求简要概括,题干已经明白指出是“三件事”,按文章记叙顺序逐一筛选归纳即可。

第3题考查记叙的顺序中插叙的作用。

回答此类问题,要明白这绝不是闲笔,它有铺垫和丰富文章中心的作用。

四、课堂运用
【巩固】
那只天真的豹子
豹子向摄影师一步一步走过来,终于,它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站住了。

豹子用充满敌意和怀疑的目光盯着他看了一会儿。

那一会儿,摄影师的额上慢慢沁出了冷汗。

摄影师保持着一种闲散的姿势,两腿盘坐在地上,表情平和,这样使他看起来不具有攻击性。

当然,他的内心此刻充满了紧张,还有一些掩饰不住的恐惧。

他默默地对自己说:“沉住气,沉住气。


豹子又向前迈动了,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他依然保持着固有的姿势,他的心中蓦然升腾起一种壮烈的感觉。

但这时,豹子转了一个弯,和他擦肩而过。

成功了!摄影师心头一阵狂喜。

豹子终于可以接受自己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摄影师用了整整半年时间。

半年前,摄影师只身来到这座原始森林。

摄影师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就是拍摄一组动物生活的真实镜头。

他要求自己超越前人,能最大限度地和动物亲密接触,哪怕是最凶猛的动物。

很快,他发现了豹子。

他让自己慢慢进入了豹子的视野。

开始,他驾着越野车,和豹子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有两次,豹子对他展开了攻击,它暴怒地拍打着坚硬的车门。

但是,最终,它无可奈何地走开了。

两个月以后,摄影师就试着开始走出那个车厢,用尽可能通俗的身体语言向豹子表达自己的善意。

他和豹子之间的距离一步步缩小,然后,他和它有了最初的肌肤之亲。

豹子眼睛里的敌意已经近于消失。

接下来,是让豹子熟悉摄影机,那个拉着长镜头的家伙很容易造成误会,激惹它嗜血的兽性,因此,摄影师一直小心翼翼。

半个月以后,他完全获得了成功。

他和豹子成了朋友,他可以摸着豹子的头跟它说话,可以亲手把好吃的食物送到豹子的嘴里,而豹子在欢欣之余,则喜欢翻滚着和他嬉戏一番。

有时候,豹子还调皮地用嘴去“咬”摄影机的镜头。

摄影师从容地拍摄着豹子生活的一切,包括它和母豹子的爱情,直到他预备的摄影胶片全部装满。

他给人们带回了一个崭新的森林童话。

悲剧发生在两个星期之后。

那天来了一个猎人。

猎人是偷偷进来的,因为森林里早已明令禁止狩猎。

但是猎人需要钱。

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得到象牙之类。

猎人一心抱着发财的念头,于是,他铤而走险。

猎人是在毫无防备的时候遭遇豹子的。

那天,他实在太疲倦了,靠着一棵大树,竟睡着
了。

当他被一阵轻微的簌簌声弄醒的时候,他睁开眼,竟看见一只豹子近在咫尺!猎人脑袋里“轰”的一声。

枪就在他手边,子弹早已上膛,但是那时,他完全呆住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豹子竟挨着他蹲了下来。

豹子望着他,那样子充满天真,仿佛是一个想听故事的孩子。

猎人以为是在做梦,他悄悄使劲咬嘴唇,感到了疼痛。

恐惧中,他本能地抓住了枪,并且把枪管移向豹子的头部。

豹子没有反应,它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之后就用嘴去叼枪管。

一声惊天动地的爆响。

豹子的身子一下子飞了起来,同时,一朵血花在它的头部灿烂地开放……
猎人很久都没反应过来,怎么打一只豹子比打一只兔子还容易?
【基础】第(1)段中,摄影师头上为什么“慢慢冒出冷汗”?
【答案】摄影师在和豹子的对视中,因为心里没底,又紧张又恐惧,因此头上出冷汗。

【解析】(摄影师紧张,恐惧,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