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学前教育史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四章——第五
• 幼稚园——民国中后期幼教机构的统称。 西方传教士办理的幼教机构最早使用此名, 此后国人自办的幼教机构亦有使用此名者, 《壬戌学制》后统一使用此名。幼稚园既 可单设,亦可附设;办理宗旨依照“儿童 本位思想”,侧重于“谋个性之发展”; 教育对象确定为3—6岁的男女儿童;初 对保育内容无明确规定,1929年后规定 为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 工作、静息、餐点7项,它具有教为浓厚 的美国色彩,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 结晶。
第四章
现代学前教育的演进
第1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
一 、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⒈颁布新的教育宗旨
1904年 “癸卯学制”分为三段七 级 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 武,尚实。 新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 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 教育完成其道德。”
⒉制定学制系统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分为三 类三段式。 ⒊改革课程 废除读经,增加自然科学课程和实 用课程及美术、音乐等,以体现对学生德、 智、体诸方面的要求。 (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师范学校令》《师范学校规程》 蒙养园——附属在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女 子高等师范学校内。 1916年颁行的《国民学校令实施细则》 • 是蒙养园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方针
• 1934年2月,中央人民内务委员会颁布了 《托儿所组织条例》,规定:“组织托儿所的 目的是为着要改善家庭的生活,使托儿所来代 替妇女担负婴儿的一部分教养责任,使每个劳 动妇女可以尽可能的来参加生产及苏维埃各方 面的工作,并且使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 照顾,在集体生活中养成共产儿童的生活习 惯。” • 它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 的文件,也是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指导性、纲 领性文件。
自考2014年版00402学前教育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西周大司徒负责执行保息六政,保息六政的首务就是慈幼。
的首要两条,也是“老老”和“慈幼"春秋末年,当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都把“慈幼之政”看作是推行“仁政”的一个标志。
韩非则从母爱和家庭佳偶的角度讨论慈幼问题,认为母爱是造就儿童优良品质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慈爱与溺爱的界限。
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中国最古老的学校为庠,既是原是氏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
对于年幼者来说,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庠的出现具备的三个条件:(1)、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3)、实行比较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也是鼎盛时期,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
举子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
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始于清朝。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四、慈幼礼俗,俗称“抓周”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有财力举办。
仪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钱意味着使儿童富裕,葱意味着使儿童聪明,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取儿童生活在多彩幸福之中之意。
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意为在众人的帮衬下多才多福。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4章_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
蒙养园制度的实施
2.蒙养园和幼稚师范的建立 壬子癸丑学制颁布后,全国各
地陆续出现了一些蒙养园和保姆 讲习所。 1916 年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设 保姆讲习科,招收学员 36 人, 二年制。1922 年后,改称幼稚 师范科(院、校)。
19
蒙养园制度的评价及意义
1.蒙养园制度承袭了蒙养院制度的保教内容,仍然以 日本的幼椎园教育为参考。
2.蒙养园不再附设于育婴院和敬节堂,附设于其他教 育机构纳入整个学制体系,彰显了学前教育的地位。
3.蒙养园的保姆须具有国民学校正教员或助教员之资 格,提高了蒙养园的地位。
4.女子师范的培养目标把小学教员和蒙养园的保姆并 列,保姆的俸禄也有具体说明,确立了保姆在师范教 育中的地位。 19
幼稚园制度的确定
19
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四、制定学制系统——壬子癸丑学制
学制规定儿童从 6岁入学到23、24岁大学毕业,整个学程为17 年或18年,分三段四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两级:初等小学 4年,为义务教育,毕业
后可入高等小学校或乙种实业学校;高等小学3年,毕业后可入中 学校或师范学校、甲种实业学校。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校,学习年限4年,毕业后可入大学、 专门学校或高等师范学校。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大学本科3年或4年,预科3年;专门学 校本科3年毕业(医科4年),预科1年。 此外,下设蒙养院,上有大学院,不计年限。
一、建立新的教育行政机构
教育部
专门司
普通司
社会司
总务厅
大学科
师范科 图书博物科 统计科
专门科
中学科
通பைடு நூலகம்科
会计科
。
留学科
小学科
文书科
视野科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四章——第五
3.南京鼓楼幼稚园
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的实验研究包括: (1)读法研究 (2)设备研究 (3)故事研究 (4)课程研究:经历散漫期、论理组织期、中心制
期 (5)习惯研究:包括卫生习惯、做人的习惯(个人
的)、做人的习惯(社会的) (6)技能研究:包括生活的技能、游戏运动的技能、
表达思想的技能、日用的常识 (7)幼稚生生活历的研究:包括一天的生活历、每
三、学前教育的实施情况
(一)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其分会的成立
1938年3月 武汉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把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把儿童培养成追求真理、手脑并用、自觉工作、 反抗侵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抗战后方创办的幼稚园
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幼稚园,建于1941年,陆 秀为园主任,实行六年制的学前教育,办园宗 旨为实验研究幼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思考题
⒈请简要回答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及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 学校的实验活动。
⒉请简要回答1932年中华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的内容和意义。
⒊请列举中华民国时期我国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及其基本情 况。
⒋请简要回答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及实验的主要内容。 ⒌清末、民国时期我国都引进了哪些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方针
“重视保育事业,抚养革命后代”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了《陕
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规 定对儿童实行公育制度,并且明确了各 地保育工作的管理体制。 1945年边区政府提出了边区保育工作 的方针:“第一,建立公育制度;第二, 全面推进保育工作,使这个工作能普遍 深入到民间去,为全边区的儿童谋福
幼教育机构的名称,由“蒙养园”变更 为“幼稚园”,正式确立幼稚园制度。
学前教育史——精选推荐
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第⼀章:古代⼉童教育的实施⼀、胎教: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胎教内容包括: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2、注意饮⾷卫⽣的影响3、注意环境的影响三、中国家庭学前教育的影响1、道德教育2、礼仪教育3、⽣活能⼒教育4、⽂化教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部分四、蒙养园教育的材料“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第⼆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颜之推他的《颜⽒家训》是中国古代影响⼗分⼴泛的家庭教育名著。
⼆、王守仁认为⼉童教育的⽬的就是明⼈伦。
⼈伦是传统的儒家道德理论。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思想⼀、1904年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个正式的学制。
内涵《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为了蒙养院。
官办的蒙养院以湖北的武昌蒙养院最为著名。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西⽅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和传播:福禄贝尔(恩物、作业)、蒙台梭利(⼉童之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即⽣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童中⼼论)⼆、1922年“王戍学制”颁布,学制采⽤的是美国的“六三三”制。
三、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机构按办园模式分为:⽇本式幼稚园,宗教式幼⼉园,普通式幼⼉园。
四、民国时期幼稚师范教育的发展:1940年建⽴中国第⼀所公⽴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幼稚师范学校。
五、南京⿎楼幼稚园1923年春,陈鹤琴在⾃⼰家客厅办的。
后成为东南⼤学教育科的幼⼉教育实验基地。
六、南京燕⼦矶幼稚园1927年张宗麟创办中国第⼀个乡村幼⼉园。
七、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颁布规定了幼稚园教育总⽬标、课程范围、教学⽅法。
⼋、⽼解放区对保教⼈员的培训,思想教育、⽂化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蔡元培⽆语并举的教育思想: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德育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
⽬标:培养幼⼉完整的⼈格。
学前教育史,章节测试 第四章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民国时期引进的西方教育理论是()A.福禄培尔教育思想B.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C.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D.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与传播。
中国比较系统地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实际上始于民国以后,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高潮。
该时期引进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有福禄培尔教育思想、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2.1912年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是()A.但焘B.谢天恩C.蔡元培D.顾树森【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福禄培尔教育思想。
1912年《教育杂志》第4卷第7号刊登谢天恩撰写的《美国幼稚园略述》,文中介绍了福禄培尔遵循自然的原则。
3.在我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A.但焘B.志厚C.顾树森D.王维尹【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女医生、儿童教育家,她创立的幼儿教育法,于1913年开始传入中国。
1913年志厚在《教育杂志》第5卷第1号上发表《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文章全面介绍了蒙台梭利于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并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心理学根据。
4.1919年应北京大学等邀请来华讲学的西方教育家是()A.福禄培尔B.蒙台梭利C.杜威D.卢梭【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社威本人于1919年5月应北京大学等邀请来华讲学。
5.提出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是()A.杜威B.赫尔巴特C.蒙台梭利D.皮亚杰【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学说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从做中学”等。
6.“儿童中心论”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叫作()A.发现学习法B.单元教学法C.设计教学法D.遵循自然法【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中心论”反对教育以成人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传统,主张从儿童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1.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废除读经,增加自然科学课程和实用课程以及美术、音 乐等,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培养。 (4) 改革教学原则和方法。它废除封建专制主义遗 毒,强调教学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得体罚, 注意教育内容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1.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创建于 1930年,张雪门为首任校长。该校以培养幼稚师资为 己任,以实现全民的幼稚教育为最终目标。学校重视实 行“教学做”的方法。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学制三年,但 可分年结业。
三、民国时期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三)幼稚园师资的培训
2.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三、民国时期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一)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
2.《幼稚园课程标准》颁布的意义
《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 稚园课程标准,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 的精神。该标准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的特点,它要求寓 知识于娱乐之中,其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比较符合儿童的 接受能力,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要求。
三、民国时期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一)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
1. 《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 《幼稚园课程标准》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
和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1) 关于幼稚教育总目标,该标准做出如下规定: ① 增进儿童身心的健康。 ② 力谋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三、民国时期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一)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
1912年,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并公布了壬子癸 丑学制,将蒙养院改为蒙养园,收未满6岁的儿童。同 年,教育部还公布了《师范学校令》和《师范学校规 程》。随着民国初年这几项法规的颁布,蒙养园制度得 以确立。
00402学前教育史
00402学前教育史00402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上编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第二节古代的胎教第三节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古代的蒙养教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第四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第一节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第二节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第二节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第三节学前教育的实验与探索第四节学前教育法规的颁行第五节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五节张宗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下编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一节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二节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目录第四节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一节中世纪学前教育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九章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第二节法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德国的学前教育第四节俄国与苏联的学前教育第五节美国的学前教育第六节日本的学前教育第十章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卢梭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二节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三节杜威的学前教育理论第四节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五节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理论第六节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第七节加德纳的学前教育理论上编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慈幼观念与礼俗是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
4学前教育简史 (第四章 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
第一节 学前教育思潮的传播与发展
二、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传播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是 意大利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她的幼儿教育思想是从 1913年开始传入我国的,到“五四”运动前后,已形成 了一股热潮。 1914年,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书 刊和活动渐多。 1916年5月20日,来自法国的巴斯第 夫人应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邀请,专门做了“蒙台 梭利教学法”的演讲,但是后来因试验者反映蒙台梭 利教学法采用教具过多,不适合中国国情,热潮逐渐 降温。
“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开始迎来了一个较为快速发展的时 期,先后创建了一大批各种不同类型的幼稚园。
1930年全国共有幼稚园630所,在园幼儿26675人,教职员1376人。到1936 年,全国有幼稚园1283所,在园幼儿79827教育实践模式
清末,西学东渐之风日盛,使得中国传统 的儿童观逐渐受到挑战,对儿童的理解出现了 新的视角。
(一) 对封建传统儿童观的批判 (二) 对新儿童观的倡导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 蒙养园制度建立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任教育总 长,着手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改革。1912年9月, 颁布了《学校系统令》,确定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 因当年为中国农历的壬子年,故该系统框架被称为壬子学制。 1913年,中国农历的癸丑年,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各级各类 学校的法令法规,使得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具体化。这些综 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被称为壬子癸丑 学制。
南京鼓楼幼稚园
由陈鹤琴先生创立。 1923年春,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创办幼稚园的设想, 以试验幼稚教育思想。同年秋天,在
东南大学教育科的帮助下,用陈鹤琴家庭住 房一处为校舍, 创办了一所家庭幼稚园。
学前教育史第三、四、五章
第四讲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第二节 培养师资,兴办幼稚师范学校
三、任教于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 外国教员(包括日本的和西方的) 在中国学 前教育机构任教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 这一方面解决了中国幼儿教育师资匮乏的问 题 , 另一方面引入了西方近代学前教育理论、 课程、教材、教法,但同时帝国主义借助学前 教育渗透奴化思想也是历史事实。
第四讲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 1、掌握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办学前教育机 构的目的。 2、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开展学前教育的途径. 3、比较西方与日本在中国开办学前教育机构 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比较西方与日本在中国开办 学前教育机构的异同。
第四讲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第一节 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兴办“慈善”事业 一、设立幼稚园 (一) 设园宗旨 目的是使其接受基督精神,以培养殖民地国民 (二)教会幼儿园产生与发展的一般概况 (三)教会幼稚园保教内容和方法 • 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日本式的幼稚园兴起于清末民初 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 2、西方教会办的欧美式的或教会式的幼稚园 二、兴办“慈善”事业
第五讲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 一、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一) 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5、改革课程 主要是改革中小学课程 , 废除读经 , 增加自然科 学课程和实用课程及美术、音乐等 , 体现对学生德、 智、体、美诸方面的培养。 6、改革教学原则和方法 废除封建专制主义遗毒,强调教学应适应儿童身心 发展的特点,不得用体罚 , 注意教育内容与儿童实际生 活相联系。
第二节 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二、论儿童的公养”、“公教” • 在《大同书》中,康有为把旧社会的苦难,归于家族 的存在。 • 学校教育机构为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 • 学校在院址选择上都应注重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 大同社会学校机构的内部设施均极为完备。 • 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确立,应与儿童 的身心发展规律相一致。 • 康有为提出的“公养”、“公教的教育理想,是一个 终 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前后相接,二十年一 贯制。这不但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也是无法实现的,但 它却有鲜明的反封建性和民主性,是进步的。
2024年《学前教育史》课件
2024年《学前教育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学前教育史》第四章“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近代学前教育理念的转变、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理解其主要理念和教育方法。
2. 掌握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并学会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
3. 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发展的认识,提高其教育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代学前教育理念的转变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教学重点: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和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近代幼儿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近代学前教育的特点。
2. 理论讲解:(1)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2)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
(3)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福禄贝尔的“游戏论”和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设计一个基于福禄贝尔或蒙台梭利理论的幼儿教育活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近代学前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2. 福禄贝尔教育理论游戏论教育方法3.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感官教育自由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分析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在当代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2. 答案提示:(1)福禄贝尔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如游戏教学、家园合作等。
(2)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如感官教育、个性化教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对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应用还需加强实践锻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了解近代学前教育其他教育家如皮亚杰、杜威等人的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同时,关注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学前教育史四-五章
4.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该园进行的实验包括: (1)草拟生活纲要——分全年、一月、每 周和当天 (2)寻找生活材料 (3)试用生活法 户外生活要多;注意卫生;注意读法
三、幼稚园师资的培训
1932年颁布的《师范教育法》和1933年颁布的《 师范 学校规程》,对师范幼稚科的设立作了具体的规定。 (一)南京女子中学 旅宁第一女学——粹敏第一女学——宁垣属女子师范学 校——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南京女子中学 1922年,在校长张默君的主持下,设立幼稚师范科。 (二)集美幼稚师范学校——设立宗旨:集合闽南有志于幼 稚教育的分子,研究现代闽南的幼稚教育,培养时代性、 地方性良好的幼稚园和小学低年级教书及社会子女,学制 四年。注重学生的专业训练及实际教学技能的培养。
幼稚园——民国中后期幼教机构的统称。西方传 教士办理的幼教机构最早使用此名,此后国人自 办的幼教机构亦有使用此名者,《壬戌学制》后 统一使用此名。幼稚园既可单设,亦可附设;办 理宗旨依照“儿童本位思想”,侧重于“谋个性 之发展”;教育对象确定为3—6岁的男女儿童; 初对保育内容无明确规定,1929年后规定为音乐、 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 餐点7项,它具有教为浓厚的美国色彩,是杜威实 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结晶。
(二)吸收留学生赴东、西洋接受幼教专业训练
1.日本 1901年、1902年 日本实践女子学校附属中国女子留 学生师范工艺速成科 2.美国 1908年,庚子赔款
(三)直接任教于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
如武昌蒙养院、湖南蒙养院、四川女子师范学堂
(四)翻译教材,出版幼儿读物
第五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1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为了保证幼稚师范毕业生的合格率,1932年教育部在有关规程中还 作了幼稚师范科参加会考的规定,会考3科以上不及格者应令留级;一 科或两科不及格者,可先行服务,准其继续参加下两届该科会考两次, 及格后方得毕业,才有正式服务之资格。毕业会考由国家统一命题组织 进行,会考成绩占毕业成绩的50%。这种办法虽然可以对保证毕业生的 合格率起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 在此期间,不但公立幼稚师范科有了一定的发展,由私人设立的幼稚师 范也不断出现。
总的说来,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学前教育不断有所发展,其发展情况 可以从表5-1中略见其梗概。
表5-1 中国历年全国幼稚园发展统计
上列统计数字表明,此期幼稚园发展速度虽缓慢,但呈逐年增长趋势。
第四节 幼稚园保教人员的培养
早在新学制颁布以前,陶行知于1922年1月在讨论学制问题的专门 会议上即提出幼稚师范学校可以单独设立,也可以附设在其他师范学校 内的主张。同年颁布的新学制也作了师范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可附设幼 稚师范科的规定。在新学制颁布后不久,南京的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 学校即于1922年冬在校长张默君的主持下,设立了幼稚师范科。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三节 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
“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新学制颁行以后,随着幼稚园制度的确 立,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比初创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先后创建了一大 批各种不同类型的幼稚园。一、公立幼稚园(一)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 学下设的幼稚园(二)浙江大学教育系培育院二、私立民办幼稚园(一) 厦门集美幼稚园(二)北京香山慈幼院 (三)南京鼓楼幼稚园 (四) 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 (五)上海大同幼稚院 (六)上海劳工幼儿团
由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 范围、教学方法要点三方面内容。 一、幼稚教育总目标
自考学前教育史第四章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一、西方学前教育思潮的引入与传播1、福禄贝尔教育思想(1)五四运动后,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中,吸取了福禄贝尔的思想肯定了注重自然、尊重儿童自由等思想(2)教育儿童就要顺应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发挥儿童内在因素的作用出自福禄贝尔教育思想2、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1)1913年志厚在《教育杂志》发表《蒙台梭利女史之心教育法》文章全面介绍了蒙台梭利于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并分析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法的心理学依据。
(2)在我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是志厚(3)1923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新生,试验蒙台梭利的教育法3、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杜威的教育、心里学著作:《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2)杜威的教育学说的内容包括“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从做中学”(3)儿童中心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4)我国“五四运动”以后小学和幼稚园教育改革指导思想是蒙台梭利教学法二、学前教育思潮的勃兴1、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1)五四前后,曾疾呼应“救救孩子”的是鲁迅(2)鲁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主张包括理解儿童、指导儿童、解放儿童2、儿童公育思想(1)恽(yun)代英从唯物史观角度阐述了儿童公育的教育价值3、平民学前教育和乡村学前教育(1)五四运动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是平民教育思潮(2)参加平民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包括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简答题1、分析和评价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论(1)幼儿的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是蒙台梭利创建的“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2)首先,蒙台梭利强调感官驾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应加强适当的教育;感官训练是形成认识能力的第一道门。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12
(二)战时儿童保育院 1、 性质:多为战时儿童保育会在各
战区设立的保育机构,其收容对象为无家 可归的难童。保育院除雇请专人对难童进 行养护外,还选聘师资开展教育工作。 2、难童教育课程:有游戏、唱歌、 语言、识字、劳作等。其中,非常重视开 展爱国主义教育,并进行生产自救。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本节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学前教育机构总体发展变化情
况分析及知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情况分析; 2、有影响的幼儿和儿童团体介绍; 3、边区及特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
展。
1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总体发展情况 (一)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数据
下面一表一图反映了
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学前
南京高师, 陈 鹤琴、廖世承
浙江大学培育院
成都实验幼稚园
大场农村托儿所 (照片) 战时儿童保育院
1935~ 浙江大学,郑晓 1937 沧、黄翼
1941 1947
四川省教育厅, 陆秀
国立幼专等,陈 鹤琴
1938 ~ 中国战时儿童保 1945 育会
特色
实用主义教育理 论的学前教育实 验机构 实习基地和研究 基地
1920~1949 (1923) 1923~1952
1919~1927
1927~1930
熊希龄 陈鹤琴 陈嘉庚 陶行知
慈善与教育相结合
以实验性闻名的学前教 育机构 民国前期设施最好、规 模最大的私立幼稚园 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
1930~1932 董健吾 红色摇篮
自考学前教育史第四章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一、西方学前教育思潮的引入与传播1、福禄贝尔教育思想(1)五四运动后,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中,吸取了福禄贝尔的思想肯定了注重自然、尊重儿童自由等思想(2)教育儿童就要顺应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发挥儿童内在因素的作用出自福禄贝尔教育思想2、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1)1913年志厚在《教育杂志》发表《蒙台梭利女史之心教育法》文章全面介绍了蒙台梭利于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并分析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法的心理学依据。
(2)在我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是志厚(3)1923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新生,试验蒙台梭利的教育法3、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杜威的教育、心里学著作:《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2)杜威的教育学说的内容包括“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从做中学”(3)儿童中心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4)我国“五四运动”以后小学和幼稚园教育改革指导思想是蒙台梭利教学法二、学前教育思潮的勃兴1、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1)五四前后,曾疾呼应“救救孩子”的是鲁迅(2)鲁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主张包括理解儿童、指导儿童、解放儿童2、儿童公育思想(1)恽(yun)代英从唯物史观角度阐述了儿童公育的教育价值3、平民学前教育和乡村学前教育(1)五四运动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是平民教育思潮(2)参加平民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包括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简答题1、分析和评价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论(1)幼儿的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是蒙台梭利创建的“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2)首先,蒙台梭利强调感官驾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应加强适当的教育;感官训练是形成认识能力的第一道门。
《中国学前教育史》补充
《中国学前教育史》补充一、清末民初的学前教育探索在清末民初时期,随着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中国开始探索学前教育。
这一时期,一些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开始倡导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尝试建立幼儿园。
其中,严复、蔡元培等人对学前教育的理念进行了阐述和推广。
二、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制度化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开始逐渐制度化。
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幼稚园规程》,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的正式起步。
在这一时期,幼稚园数量逐渐增加,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改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也随之得到了改革和发展。
195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幼儿教育工作的指示》,强调了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此后,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幼儿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前教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发布,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民办幼儿园的兴起也为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五、现代学前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当前,中国学前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城乡差距、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但同时,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持续投入和家庭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增长,学前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的学前教育需要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儿童。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一)福禄贝尔教育思想早在清末年间引入日本幼稚园时就知道了福禄贝尔1912年《教育杂志》刊登了谢天恩撰写的《美国幼稚园略述》文中介绍了其遵循自然的原则,其认为,教育儿童的方法应由内及外,这是一切生物进化所不能违背的原则。
教育儿童就要顺应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发挥儿童内在因素的作用。
1914年《教育杂志》发表无我的《德国柏林斐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馆》一文。
这是一篇参观报告,通过这个管,宣传了真正的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1919年4月《新教育》发表了《福禄贝尔传》对福禄贝尔的生平和教育实践作了详细的介绍。
同年,《新教育》刊登了《赫尔伯脱、福禄贝尔与朱子、王阳明教育学说之比较》,文中对幼稚园的恩物和作业作了解说。
指出福禄贝尔的作业,在于使儿童由恩物得来的观念应用于纸工、木工、沙工、泥工等活动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儿童的目力、手力、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1913年开始传入中国。
1913之后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文章全面介绍了蒙台梭利于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并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心理学根据。
同年,《教育杂志》发表悫生的文章《蒙台梭利新教育法之设施》,着重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色,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具以及应用新教育法取得的成效等。
1914年出版了但焘翻译日本今西嘉藏著的《蒙台梭利教育法》,较详细地论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原理。
1914年到1915年间,顾树森,王维伊合著《蒙台梭利教育之儿童》,顾树森著《蒙台梭利女史新教育法》。
1914年,江苏省教育会设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
形成了介绍和传播蒙台梭利思想的热潮。
1923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新生两班,实验蒙台梭利教育法。
(三)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民国初年蔡元培,陆费逵,黄炎培等都曾著文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并订入教育宗旨。
五四时期,实用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二)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与国立幼稚师范学 校 • 教材和教学方法强调尽量与小学和幼稚园的实际 相联系,教学方法强调遵照“做中学,做中教, 做中求进步”的原则。在训导方面要培养学生不 厌不倦的态度和敬业、乐群、专业、创造的精神, 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 中国人”学校有优良的校风,充满自由平等的氛 围,实行“纯爱”的教育,培养一批批幼教战线 的优秀人才。1945年幼师交给江西省接办,1948 年幼师并入南昌女师,改为幼稚师范科。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 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
• 一、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与传播 • (一)福禄贝尔教育思想
• 早在清末年间引入日本幼稚园时就知道了福禄贝 尔 • 1912年《教育杂志》刊登了谢天恩撰写的《美国 幼稚园略述》文中介绍了其遵循自然的原则,其 认为,教育儿童的方法应由内及外,这是一切生 物进化所不能违背的原则。教育儿童就要顺应儿 童心理的自然发展,发挥儿童内在因素的作用。
第一节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 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
• (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 • 1913年开始传入中国。 • 1913之后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蒙台梭利女 史之新教育法》,文章全面介绍了蒙台梭利于 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并分析了蒙台梭利 教育法的心理学根据。同年,《教育杂志》发表 悫生的文章《蒙台梭利新教育法之设施》,着重 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色,蒙台梭利学校的 教具以及应用新教育法取得的成效等。
第一节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 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
• (二)儿童公育思潮 • 康有为在写《大同书》时,设计了儿童公养,公育 的理想王国。 • 蔡元培试图从教育本身的特点论述儿童公育的必要 性,恽代英从唯物史观上进一步阐述了儿童公育在 教育上的价值。从不同角度说明儿童公育的重要意 义。第一,从教育的特殊职能上看,儿童需要公育。 第二,为实现教育普及于全人生,要实行儿童公育。 第三,从家庭教育的弊端角度分析儿童公育的必要 条件。儿童公育虽然难以实现,但却有重要意义。 它包含了很多儿童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促 进了人们思考和探索学前教育向更加科学化,大众 化方向发展。
第一节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 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
• 1914年出版了但焘翻译日本今西嘉藏著的《蒙台 梭利教育法》,较详细地论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方 法原理。 • 1914年到1915年间,顾树森,王维伊合著《蒙台 梭利教育之儿童》,顾树森著《蒙台梭利女史新 教育法》。 • 1914年,江苏省教育会设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 究会。形成了介绍和传播蒙台梭利思想的热潮。 • 1923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 新生两班,实验蒙台梭利教育法。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实验与探索
• 学前教育的改革试验,是从调查与反省当时学前 教育弊端开始的 。总括这些弊端主要有:第一, 对引进的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思考。 1928年张宗麟编著的《幼稚教育概论》中,指出 福禄贝尔学说中的缺点,如对宗教的迷信,恩物 中无乐器,恩物偏于细小等,第二,幼稚园害了 “三种大病”,不适合中国国情。最大的问题莫 过于照搬外国经验,一切设备教法抄袭西洋成法。 陶行知在《创办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将之概 括为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第三,幼稚园办 成了“幼稚监狱”不适合儿童身心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二,壬戌学制与幼稚园制度在学制体系上的确定 • (一)五四运动新文化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 在其推动下,教育上的改革主要有:恢复民国初 年的教育宗旨,争取男女平等的教育权,学校采 用国语和白话文,大学改制,推动“新学制”的 版行。 • (二)壬戌学制与幼稚园制度的确定 • 1922年9月,教育部召开学制会议,11月,教育 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所谓“新学 制”,又称“壬戌学制”。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实验与探索
• (二)多种途径培养保教人员 • 1,婴儿教保园中的师资培训 • 2,幼稚师范学校。此院是北方影院最大的一 所学前教育机构。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该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 规定教育方针,是根据“七项标准”制定的。 其内容是: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 民教育精神③某个性之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 力,⑤注意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 各地方伸缩余地。该体系采用美国的“六三三 制”。此学制中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称为“幼 稚园”,在小学校下设幼稚园。就学前教育来 讲,幼稚园教育在学制中确立,提高了幼稚园 教育的地位。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3,制定学制系统 • 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论》。 后又颁布各种学校令,略有出入,后者将 二者结合,成“壬子癸丑学制”分三段四 级。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二)壬子癸丑学制与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 壬子癸丑学制将学前教育机构定名为蒙养园, 它虽然没有摆脱附属的地位,但已不设于于育 婴堂、敬节堂内,而纳入真正教育机构之中, 正是学前教育地位有所提高的标志。 • 辛亥革命后,许多保教内容和方法仍沿袭清末 效法日本的模式,明确了蒙养园设在国民学校 (即小学)内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四、幼稚师范教育的发展 • 民国之后蒙养园和幼稚园得到发展,幼教师资 的培养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 (一)集美幼稚师范学校 • 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于1927年,是集美九校 之一,该校建校原因有三:一是完善集美学校, 二是解决幼稚教师的缺乏,三是立足于中国, 立足于闽南,研究中国的幼稚教育,尤其要研 究闽南的幼稚教育。前两年预科注重基本训练, 后两年本科,注重专业训练,特别着重幼稚教 育与实际技能训练。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三)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 • 这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 成立于1943年,由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 扩充而成。抗战胜利后,1945年迁至上海, 校长陈鹤琴。该校注重幼教学术研究,建 有附属小学,幼儿园,将课堂教学,实际 工作,理论研究打成一片。研究范围包括 幼儿,布儿,乳儿的各个阶段。1947年在 有名的大场农村托儿所的创办中,幼专师 生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一节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 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
• (三)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民国初年蔡元培,陆费逵,黄炎培等都曾著文提 倡实用主义教育,并订入教育宗旨。 • 五四时期,实用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 杜威的教育学说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 育中的太阳”“从做中学”等。其中“儿童是教 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是我国五四运 动之后小学和幼稚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其 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2,宗教式幼稚园 • 先于日本在华办的幼稚园,但兴起却在日 本式之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新教育逐 步由仿日转向欧美,特别是美国影响力占 首位。其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如上海崇德 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这是由1920年由美 国传教士黎曼顾开办的。自成体系,其教 育方针,管理,内容不受中国约束。直到 1925年12月才改变成需符合中国教育部所 颁发的课程标准要求。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 • • 一,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1,发布教育改革令 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9日成立了教育 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2,颁布新的教育宗旨 • 于1912年9月公布的新教育宗旨:“注重道 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 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这个方针体 现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精神,对 学前教育的改进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3,普通式幼稚园 • 中国人自己办的,没有宗教色彩,采用福 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五四运动 后多受欧美影响。如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 学幼儿园,杜威院内,这个园在注重儿童 特点,探索幼稚园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上,很有特色。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二)幼稚园发展概况 • 民国初年,由于教育上的民主改革如新教 育方针的颁定,女子教育的进一步开放等, 必然要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但由于社会 上一般人还缺乏对学前教育意义的认识, 尤其是执政的北洋军阀政府,只有零散材 料记载。 • 民国时期,幼儿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 1930年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上,幼稚园已 经取得与小学并立的地位。并且也有了幼 稚园教育发展的统计。
第二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实施
• 三、蒙养园、幼稚园制度的实施与发展 • (一)三种幼稚园模式并存 • 以举报者划分,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二种,按办园 模式划分为三种:日本式幼稚园,宗教式幼稚园, 普通式幼稚园。 • 1,日本式幼稚园 • 中国近代的两个学制(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 主要借鉴于日本。这种幼稚园很像小学校,也可 叫小学式幼稚园。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心理特征。 蒙养院及蒙养园时期的教育主要仿效这种形式。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实验与探索
• 一,北京香山慈幼院分级学前教育机构及 师资培训的探索 • 于1919年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慈幼局, • (一)建立了相互衔接的分级学前教育机构 • 最低一级是婴儿教保园,专收从出生至四 岁的儿童,属于托儿所性质。高一级的人 蒙养园(后为幼稚园)收五六岁的孩子。教育 方法吸取欧美的经验。
第一节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 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
• 1914年《教育杂志》发表无我的《德国柏林斐斯泰 洛齐福禄贝尔馆》一文。这是一篇参观报告,通过 这个管,宣传了真正的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 1919年4月《新教育》发表了《福禄贝尔传》对福 禄贝尔的生平和教育实践作了详细的介绍。同年, 《新教育》刊登了《赫尔伯脱、福禄贝尔与朱子、 王阳明教育学说之比较》,文中对幼稚园的恩物和 作业作了解说。指出福禄贝尔的作业,在于使儿童 由恩物得来的观念应用于纸工、木工、沙工、泥工 等活动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儿童的目力、手力、 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