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问答法问答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或使用封闭性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多次问答,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异质性小组,以便相互学习和互补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结论。
这种策略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脑、投影仪等,将图像、声音、视频等引入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来展示相关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五、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
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并进行角色演练。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将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或实际项目,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七、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提供启示和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发现和理解知识。
教师可以提供问题和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实验和探索来获取知识。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的类型 综合素质
教学策略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策略类型:
1. 内容型策略:
-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问题化策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概念的共同属性,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
2.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直接教学:教师直接传授知识,学生主要通过接受学习来掌握内容。
-接受学习:学生通过听讲、阅读等方式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发现学习: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自主发现新知识。
-情景教学:在特定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学习。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和学习。
4. 个别化学习策略:
-程序教学: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步提供教学内容,强调即时反馈和强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
-掌握学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通过个性化教学和额外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5. 教学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充分覆盖。
6. 教学评价策略: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持续评价,用于指导教学和学习。
-终结性评价: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评价,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些策略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不同进行选择和组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以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在教育领域,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教学策略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群体,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
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教学策略,适用于传授新知识、讲解概念、原理等内容。
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知识,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勾股定理”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测量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来计算斜边长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讲述历史事件时,可以穿插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使历史变得更加鲜活有趣。
然而,讲授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如果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可能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积极思考和参与。
因此,在运用讲授法时,教师要适当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篇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科学教学中,针对某个实验现象或科学问题,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为了使讨论更加有效,教师需要提前确定讨论的主题,明确讨论的规则和要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教师要在讨论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调控,避免讨论偏离主题或陷入僵局。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教学策略。
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法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件中的法律关系,判断适用的法律条款。
教学策略的类型
教学策略的类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可以采用多种类型的教学策略。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类型:1. 交互式教学策略交互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通过讨论、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在交互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探究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在实验和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合作式教学策略合作式教学策略是指学生之间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促进、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分享知识、交流思想,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 项目式教学策略项目式教学策略是指由教师设计具体项目,通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实施、评价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可以整合课堂知识,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这种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游戏化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策略是指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通过游戏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游戏化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这种教学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1. 直接教学法:教师在班上传授知识,并通过讲解、演示和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
2. 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或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互相学习和合作来促进学习。
3. 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 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主动发现、构建和应用知识。
5. 案例学习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6. 演讲和展示法:学生通过演讲和展示来表达和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7. 分组讨论法:学生根据相关话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8. 视觉辅助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幻灯片等可视化工具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9. 翻转课堂法: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阅读教材进行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探讨。
10.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策略有哪几种
教学策略有哪几种
教学策略有以下四种:
1、内容型策略
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具体来说,可以有两条途径: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
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还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和综合式等。
问题化策略强调学习着重于考虑、发掘问题,及时培养问题求解能力。
2、形式型策略
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提出下列三种形式:集体教学的形式、个别学习的形式和小组教学的形式。
英国教育技术学家波西瓦尔则提出两种基本策略: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指的就是过去的班级授课制)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为适应学生个人学习方式而提供高度灵活的学习系统)。
在这个策略中,教师和学校是起支持或辅助作用,而不是决定的作用。
3、方法型策略
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
应当对教学方法逐步做出科学的分类。
4、综合型策略
综合型策略不是以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近来,综合型策略的改进出现了两个主要的取向:其一是融合行为主义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教师主导取向,或称指导教学;其二是体现人本主义与认知结构理论的学生自学取向。
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汇报人:XXX 2024-01-26
目录
• 讲授式教学策略 • 问答式教学策略 • 讨论式教学策略 • 案例式教学策略 • 合作式教学策略 • 探究式教学策略
01
讲授式教学策略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讲授式教学策略是一种以教师为 主导的教学策略,主要通过教师 的讲解、演示来传授知识。
特点
4. 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解决 学生的困惑。
5. 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 的重点和难点。
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避免“满堂灌”现象,要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2. 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01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 想法和发现,进行讨论和 交流。
全班汇报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 汇报探究成果,接受其他 小组的质疑和评价。
总结反思提升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探究 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问题情境要真实、有趣、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望。
优点与局限性
01
优点
0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
0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
优点与局限性
•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
优点与局限性
01
局限性
02
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03
优点与局限性
• 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课堂氛围。
12种教学策略
12种教学策略现代教育领域中,教师们需要采用各种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12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并讨论其适用场景和效果。
1. 直接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这种策略适用于需要系统性的、基础性的知识传授,如数学运算、语法规则等。
2.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他们互相合作和交流。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决策略问题解决策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案例教学策略案例教学策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5. 观察教学策略观察教学策略通过观察现象或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种策略适用于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性科目的教学。
6. 游戏化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策略通过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这种策略适用于较为抽象或枯燥的学科,如历史、化学等。
7. 多媒体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利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8. 激励教学策略激励教学策略通过奖励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项等方式来激励学生。
9. 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将学生按照能力和水平分组,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种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0. 反转课堂策略反转课堂策略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之外预习教材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讨论。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11. 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帮助他们从中总结经验和提高学习效果。
12. 示范教学策略示范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展示范例,让学生模仿和学习。
我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我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本人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已二十多个春秋,在具体教学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精心备课策略。
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要实现多维度备课,既要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设计,也要备自己。
2.导课策略。
注重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以及探求知识的欲望。
3.问题教学策略。
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4.情境教学策略。
运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或还原教学内容所展示的真实情境,以提高教学效果。
5.启发式教学策略。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6.探究策略。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技巧和方法,增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7.归纳策略。
通过老师的分析和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去总结观点、知识和规律。
8..社会实践活动策略。
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巩固和印证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形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9.训练与练习策略。
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检验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策略分类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分类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分类,并对每种策略进行详细的讲解。
1.直接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策略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适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内容。
这种策略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直接讲解、示范和练习来达到教学目标。
直接教学策略包括讲授式教学、示范教学和练习演练等。
2.激发探究策略激发探究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策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通过提出问题、探究现象和寻找解决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
激发探究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和合作学习等。
3.情景模拟策略情景模拟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这种策略通过创造真实或虚拟的情景来让学生体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拟策略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和实地考察等。
4.多媒体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适用于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示的情况。
这种策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多媒体教学策略包括多媒体演示、互动游戏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等。
5.反思评价策略反思评价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这种策略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反思和评价,通过自我调整和改进来提高学习效果。
反思评价策略包括学习日志、学习合同和自主评价等。
总结起来,教学策略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包括直接教学策略、激发探究策略、情景模拟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和反思评价策略。
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合理选择,并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常用的教学策略
常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颖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案例、有趣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数学谜题或者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际问题、模拟场景或者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4.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符合其个体差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5. 激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6. 反馈评价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测验、作业布置和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学习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能够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师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实际案例、故事、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能够全面发展,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例如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展。
4. 激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性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提供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口头反馈、书面反馈、同学互评等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6.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探究性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7.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通过班会、团队活动、文化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教师的教学策略应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常见的教学策略
常见的教学策略常见的教学策略:①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未知领域;②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小车碰撞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提出为什么两车相撞后会朝相反方向运动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力的作用反作用角度思考解答;③合作学习则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某一主题任务展开讨论分工合作最终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等综合素养;④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安排PairWork活动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流利度还增进了同学间友谊;⑤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将传统课堂内外活动顺序颠倒即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等方式自主学习知识点课堂上则主要用于答疑解惑拓展深化;⑥如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教师可提前录制力学基础知识讲解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学习上课时则重点解决学生疑问并通过实验演示加深理解;⑦情境教学法主张将抽象理论知识置于具体生活场景中教授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实践中加深对概念原理的认识掌握;⑧例如在教授小学生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通过模拟超市购物游戏让学生扮演顾客收银员等角色在买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数学知识;⑨项目制学习则强调以完成一个完整项目为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期间学生需经历选题策划实施评估等多个环节在实践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⑩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开发一款简易应用程序从需求分析界面设计编码测试到最终成品展示全程模拟软件工程流程;⑪总之只有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灵活选用组合多种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⑫未来随着教育理念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相信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将更加丰富为培养下一代栋梁之才提供更多可能性。
教学策略主要有
教学策略主要有教学策略主要有:一、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启发式教学策略:1.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通过探索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知识。
2. 探究式学习: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和发现知识,从中构建自己的学习经验。
3. 讨论式学习: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学生能够分享和交流各自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增加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4. 案例教学:通过讲解真实或虚拟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的应用。
二、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技能。
以下几种合作学习策略可供教师参考: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共同完成任务、分享心得。
2. 互助学习:将学生按照能力差异分成搭档,辅导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互助学习可以通过同伴教学、互相评价等方式进行。
3. 角色合作学习:将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通过合作来完成任务。
例如,分为观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他们共同协作来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运用现代技术和多种媒体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1. 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网络教学资源:借助互联网和各类教育网站,教师可以使用电子课件、在线教学视频等资源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 电子学习平台: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学生在线学习资源和作业提交等功能,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四、个性化教学策略个性化教学策略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教学策略则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们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指学生通过与他人进行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
这种策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和合作,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3. 情境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演示教学策略演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和演示的方式来教导学生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实物、多媒体等方式来演示所要教授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在演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示范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和模仿所示范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个别化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策略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帮助和指导。
个别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总结起来,合作学习、问题导向的教学、情境教学、演示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是常见的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在教育领域,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获取至关重要。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教学方案和方法,它涵盖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
这是一种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传授大量的知识,教师可以控制教学的进度和内容,确保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然而,讲授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而不关注学生的反应,可能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思考和参与的机会。
为了提高讲授法的效果,教师需要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地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要结合实例和生活实际,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
二、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观点,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讨论法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辩论,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此外,讨论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但是,讨论法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如果讨论的主题不明确或者学生准备不充分,可能会导致讨论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采用讨论法时,要提前确定好讨论的主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指导,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及时给予点评和总结。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常用五种教学策略
常用五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常用的五种教学策略如下:1.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实验、问题导入、互动讨论等方式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問題導向學習問題導向學習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群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以满足每个学生个体化的学习需求。
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问题、交流意见、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5.小结复习小结复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即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通过小结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习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总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是因材施教的关键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选择并运用适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常用五种教学策略
常用五种教学策略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总体风格和特征。
教学策略连续统一体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发现策略’和‘接受策略’,中间有不同的混合、过渡的情况。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训练与练习策略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
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2.演绎策略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
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
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这一点看,演绎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远迁移能力不利,而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发展。
3.归纳策略归纳策略是由教师展示定律和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归纳策略既具有发现策略对过程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接受学习的讲解特点,故也称为“思考性讲解”。
较演绎策略而言,运用归纳策略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由于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个别的事物)到一般(概念和原理),因而教师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和定理的过程——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在教育领域,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技巧和手段。
不同的教学策略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群体,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清晰、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讲授的速度和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时,教师通过条理清晰的讲述,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历史脉络。
然而,讲授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而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容易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共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组织讨论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确保问题具有启发性和争议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避免讨论偏离主题。
讨论法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拓宽思路,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否则讨论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例如,在法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件中的法律关系和适用的法律条款。
教学策略的类型
教学策略的类型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操作,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
不同的教学策略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类型,并分析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直接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策略是指通过授课和明确的指导来传授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策略注重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接受,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采用讲授、示范、讲解等方式。
这种策略适用于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
二、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策略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相互合作、讨论和分享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在这种策略下扮演着引导和协调的角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学习策略探究学习策略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种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让他们通过实践和实验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教师在这种策略下扮演着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游戏化学习策略游戏化学习策略是指将游戏元素和玩法应用于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这种策略通过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教师在这种策略下扮演着游戏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反思思维。
五、个性化学习策略个性化学习策略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
这种策略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体发展和全面发展。
教师在这种策略下扮演着个性化教育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兴趣。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包括直接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探究学习策略、游戏化学习策略和个性化学习策略。
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所教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该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学生定向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说明教学目标或课题,使学生了解所谓的掌握是什么涵义,自己应提供哪些证据证明自己已经达到教学的要求。
2.学习方法指导 在进行正式教学之前,须花上一些时间对尚未接受掌握教学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学习程序与方法。
主要指导事项包括:确立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新观念与新态度;每个学生依据考试表现单独评定成绩,同学之间不作比较,鼓励每一个同学获得优良成绩,成为掌握者;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学生在每一单元教学之后,均须接受测验并提供反馈/矫正程序;学生可以用不同方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3.实施教学 首先进行班级团体教学,教学结束在移到下一单元教学之前,实施单元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把学生分成掌握组与非掌握组,给予非掌握组以补救性教材与教学,直到其掌握为止,方可进入下一单元教学。
给予掌握组学生以充实性教学,使之进入第二单元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遵循“起始班级教学——诊断进步测验——证实掌握或实施个别修正”的顺序进行单元教学,在学期结束时,则对全班同学进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掌握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这个手段不是用来对学生区分等级的,而是验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
同时,布卢姆等人认为只要提供需要的时间和帮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是不同学生对学习特定内容所需的时间和媒体种类认识可能会不一样。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有时也称暗示教学策略,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主要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
通过与他人充分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能力,以达到陶冶修改和培养人格的目的,因此,这是一种主要用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当然在认知教学的某些领域如外语教学中也广泛运用。
该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和音乐渲染等方式或利用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绪。
2.自主活动 教师安排学生加入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智力操作,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
3.总结转化 通过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和经验转化为指导其思想、行为的准则。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主要用于动作技能类的教学内容,包括一些操作技能的学习。
该策略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动作定向 教师向学生阐明需要掌握的行为技能及技能的操作原理,同时向学生演示具体的动作,使学生明确要学会的行为技能的要求。
2.参与性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模仿练习一个个分解的动作,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消除不正确的动作,强化正确的动作,使学生对所学的动作由不够精确、熟练逐渐走向精确、熟练。
3.自主练习 在这一阶段,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可以将单个的技能结合成整体技能,通过反复练习,使技能更加熟练。
4.技能的迁移 学生动作技能基本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可以不需要思考便能完成行为技能的操作步骤,并且可以把获得的技能与其他技能组合,构成更为综合性的能力。
由于学生的需求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的最优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者必须掌握一系列适用于不同目标、内容及对象的各种教学策略,才能在教学设计实际中选取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创造出最有效的教学环境,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段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步骤是: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它渊源于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后经苏联凯洛夫的改造而传入我国。
其优点是,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系统知识,能体现“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所以在实践中长盛不衰,至今仍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教学策略之一。
其缺点是,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为此,多年来在这方面一直受到批评与指责。
然而,正如奥苏贝尔指出的,“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被动的,关键是能否转化为“有意义学习”,即能否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因此,“五段教学策略”能否扬长避短,继续在教学领域发挥作用,并不取决于策略本身,而是取决于运用这种策略的教师能否作到以下两点: 传递新知识时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传递新知识时应激发学生主动地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提取出有关的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九段教学策略 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认知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
加涅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因此教学程序应当与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
根据这种观点他把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内部的心理活动分解为九个阶段:激发兴趣与动机→阐明教学目标→刺激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根据学习者特征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反应→提供反馈→评定学生成绩→促进知识保持与迁移,相应地教学程序也应包含九个步骤。
“九段教学策略”由于有认知学习理论作基础,所以不仅能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学策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层次)。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这些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
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
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抛锚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策略由这样几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4)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
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
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
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的“随机进入教学”。
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
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
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
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这种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不难看出,随机进入教学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不同的目的、用不同方式加以呈现的要求,正是针对发展和促进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提出的,也就是根据弹性认知理论的要求而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