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合集下载

我国近现代城市化特征及原因

我国近现代城市化特征及原因

我国建国以来城市化进程特征及原因摘要: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不同阶段城市化概况,从经济结构以及深层机制上对城市政策的制定进行了新的剖析。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化城市化进程一、城市化简介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为城镇化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辞海》对此的解释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

”总的来说,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

2、我国近代城市化概况早在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在宋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虽然经历了元代外族入侵的重创,但至明朝已然出现了以私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萌芽。

进入近代以后,进入近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开始在中国出现,但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城市化也呈现出与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模式。

首先是入侵带来的脱离自身独立发展的殖民地色彩,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不得不根植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特殊历史背景下。

其次是商业化先于工业化导致城市工业难以吸收过剩劳动力,城市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有限。

再次是自然灾害和传统“小农经济”瓦解的天灾人祸夹击下农民被迫涌入城市谋生,带来消极的城市化效应。

二、建国以来城市化进程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百年以来政局动荡、战争不断的混乱局面,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全新时期。

但纵观建国六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其过程也非一帆风顺,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49~1957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全国上下于一片废墟之中呈现出“百废待兴”的状貌。

据国民政府内政部1947年编印的全国行政区域简表,1947年全国共有69个设市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调整新设,1949年底城市数增加到136 个,建制镇2000多个,城镇人口4900 万。

近代中国城市住房问题与城市规划

近代中国城市住房问题与城市规划

近代中国城市住房问题与城市规划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住房问题和城市规划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需求不断上升,导致城市住房供不应求,住房难题日益突出。

城市住房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住房供给不足,特别是大城市中,住房资源极度稀缺,房价虚高。

许多年轻人或低收入群体难以承担高昂的房价,造成大量人口聚居在城市边缘或远郊地区。

其次,住房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些老旧城区的棚户区和棚改项目,住房条件恶劣,影响市民居住品质。

再者,城市中的居住环境欠佳,部分地区缺乏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利。

应对城市住房问题,城市规划是关键。

城市规划需要兼顾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从源头上解决城市住房问题。

首先,城市规划要合理布局住房用地,确保住房供应与需求平衡。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有效避免住房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同时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和郊区资源,缓解压力。

其次,城市规划要注重提高住房质量,推动老旧城区改造和提升,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再者,城市规划要注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加城市绿地和休闲空间,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最后,城市规划还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宜居城市。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城市住房问题与城市规划密不可分。

城市住房问题需要城市规划者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共同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营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希望未来的城市规划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实现城市与人民的共同发展。

从财务角度探讨城市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从财务角度探讨城市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从财务角度探讨城市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方小红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6期摘要: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已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各地城市建设事业方兴未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只注重城市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而忽视了城市建设中的成本管理。

本文试图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创建智能低碳节约型新型城市。

关键词:重复建设;智慧城市;成本管理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一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导致建设成本增加从改革开放到如今,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市品位大大提升,真可谓“一年一个样,年年新气象” 。

但是,目前在城市建设中仍存在着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等的诸多问题。

首先就是城市中存在的道路管线不断重复开挖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前几天刚刚铺上水泥,估计都还没干吧,怎么又挖开了?”福州华林路树兜附近的市民因为修建地铁造成出行难,但他们发现,前不久刚铺好的便道,又被挖开了。

原来,为了要把地下的自来水管进行移位,水务部门在新修的水泥路上再次“开膛破肚”。

像这样,新修好的路反复被“开膛破肚”的事情屡见不鲜,不仅是福州,在全国各地都有此现象。

这些违规开挖中,每月都要发生,几乎都是埋设检查井或管道的。

其次就是城市建设中的规划、政绩工程等等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绩工程、标志性工程仍大量存在,城市规划论证不充分、不合理。

政府换届就会导致规划改样或者出现了新的技术革新或是容量问题就会推倒重来。

例如不少地方的建筑缺乏充分的前期论证和准备,匆匆上马,刚剪完彩又花大钱改造,老百姓受不了,国家也受不了。

二是高大全思想盛行。

各地竞相攀比,你高我比你还高,你大我比你还大。

各地都在不断刷新最高建筑物的记录,例如最近长沙更是要建世界第一高楼,如此消息不断涌现,各地许多标志性建筑都存在经营成本过大、后续利用困难等问题。

浅谈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目前我国的旧城改造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其运作过程中,出现很多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方法。

并处理好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词:旧城改造;问题和现状;城市再开发;建议与方法1.引言城市的发展战略是以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

而旧城改造就是通过改造旧城区中那些落后的、不利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结构,重新构建城市发展的合理化空间布局,恢复旧城区在城市发展中的固有活力,发挥其应有作用,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振兴城市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研究旧城改造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关系问题我们在进行新区开发建设时,首先要进行投资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其建筑综合造价要比旧城区高得多。

这就无形中造成新区建设进展缓慢,而旧城改造却热火朝天。

比较典型的如沈阳市的旧城改造,在过去十几年中,住宅建设几乎全都是旧城中,只在城市边缘地带建了少量的住宅。

当涂县从1996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当初计划先在城东开辟一新区,并率先进行了新区主干道的建设。

然而,由于资金不足中途停了下来,恰在此时,有一港商有意对县城中心区黄金地段的旧城区进行开发改造,而不愿到新区进行开发。

为了引进外资,县政府改变了原有计划,转而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

由于这几年来旧城的大规模改造,抑制了新区的发展,新区至今未形成气候。

越集中在中心改造新区就越发展不起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发展。

通过对这几年城市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确定是着重旧城改造还是开发新区的时候,应该首先重点发展新区,然后再回过头来对旧城进行逐步改造。

发展新区与旧城改造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先进行新区建设使新区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和面貌,从而吸引开发商去开发,吸引和转移旧城区的部分人口,并积累城市建设经验和资金,为旧城改造创造有利的条件,然后再进行旧城逐步改造。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近3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大发展。

但城市建设中的痼疾没有得到根治,而有新的发展,令人忧心忡忡。

城市建设中主要存在九大问题:一是城市规划论证不充分、不合理。

“规划规划,墙上挂挂”、“政府换届,规划改样”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治。

二是首都效应。

所谓首都效应,就是北京干什么,外地也跟着干什么。

各地许多标志性建筑都存在经营成本过大、后续利用困难等问题。

三是千城一面。

类同的规划,类同的建筑,类同的景观,甚至连楼盘的名称也类同。

四是高大全思想盛行。

各地竞相攀比高、大、全―――你高我比你还高,你大我比你还大。

五是建筑师缺乏话语权。

建筑的决策权不在建筑师的手里,建筑师往往只能起到参谋、陪衬的作用。

六是非洋莫取。

近年来,我们对外国人的建筑方案奉若神明,总认为洋和尚会念经,瞧不起中国建筑师。

七是被破坏的近现代建筑和被不断复制的假古董。

在城市大发展中,不知拆了多少有历史意义的近现代建筑。

相反,各地却热衷于造假古董,“明清一条街”等不一而足。

八是建筑质量问题。

据有关资料介绍,大陆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年。

九是献礼工程、政绩工程、标志性工程仍大量存在。

不少建筑缺乏充分的前期论证和准备,匆匆上马,刚剪完彩又花大钱改造,老百姓受不了,国家也受不了。

城市建设,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带来了城镇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各行各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过多而无序的城市建设与开发,必将面临城市危机和诸多不良的城市“病”,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城市建设面临的危机1.无序的城市面积扩张、城市生态问题以及越发的城市贫困现象。

2. 城市建设伦理道德问题突显。

城市的建设带来城市的不断发展,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社会进步,但这种进步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撑。

城市的发展,必须是围绕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和服务的。

二、面临危机的措施与对策面对城市建设的三大危机,作为城市的主人,就要肩负起发展与民生需要的责任。

从目前的城市发展现状看,归纳起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控制农村人口流入,减缓城市资源不足。

14-第十六章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的若干问题

14-第十六章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近代城市的工业布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现代工业在国民经 济中的比重很低。1949年全国解放时,工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不到10%,加之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少量的近代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而其中一半以上则又集中在上海、汉口、广州、青 岛、无锡、天津等少数城市中。
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薄弱性及对帝国主
这些企业多是外国资本家和本国资本家办的,
没有统一的或长远的建设计划,所以城镇建设混乱, 甚至阻碍了矿区的进一步开发。以抚顺为例,日本 在矿坑北沿胜利矿建设的两对竖井,象两只楔子插 在矿坑的腰部,使东西长达10余公里的露天矿坑发 展成葫芦形,而且在矿坑北沿建了二条大街及许多 平房,妨碍了矿区进一步开采。直到解放后才彻底 改造。
第二节 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三、远程公路对城市的影响
西北、西南地区,在一些重要公路的交叉点 上,也形成一些新的城镇,如甘肃华家岭、陕西 凤县的双石铺等。这些市镇的主要街道,就是公 路中的一段,在街道两旁修建了许多房屋,形成 夹街的市镇。在许多小城中,公路往往利用原有 市镇中的大路,穿越整个市镇,对市镇居民造成 了不安宁、不安全的后果。
铁路车站,大多是客货混合, 很少有单独的货 站,更少有专业货站。因此车站附近人、贷流的交 通混杂、拥挤。大部分城市没有编组场,甚至一些 枢纽站也缺乏符合最低技术要求的编组场,编组作 业有的就在客货站中进行,不仅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而且有时长时间阻隔市内正常交通。
第二节 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有些大城市采用伸入城市内部的尽端式车站, 接近城市中心,方便旅客。但由于尽端式通过能力 小,使客运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如北京、 上海、 南京等车站,解放后,由于客运量的迅速增加,这 种矛盾就成工厂较集中的工业区

近代中国出现的城市问题

近代中国出现的城市问题

近代中国出现的城市问题从近代起,中国城市问题逐渐成为一道难题。

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城市内部的发展和规划,更是该问题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1. 城市的产生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

农民人口增长,部分地方出现了农业过剩和农业失业的问题。

这时,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发展,城市也逐渐出现。

城市的发展与经贸发展、社会阶级分化、文化艺术发展等因素相互作用,城市的特征逐渐明晰。

2. 城市问题的产生城市问题在城市产生之初即显露出来,如高屋建瓴难以庇护百姓,自来水管网未能普及等。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1) 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问题也愈加明显。

人口密集的市区,卫生条件和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不适宜的公共设施,例如医院和学校等,难以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2) 没有适当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严重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的爆发,会造成房价暴涨和城市规划的混乱。

许多城市管理部门随意打造房地产项目,而缺乏长久远景规划和城市综合性发展。

(3) 缺陷的落后管理体制在近代中国城市内部与城市与上层管理中,尚缺乏完整的管理体制和生产性与生活性的平衡,社会治安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雇佣劳动市场等因素的限制,中国城市中许多不受保护的城市居民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生活条件恶劣。

3. 中国城市问题的解决中国城市问题必须得到长期和切实的解决。

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设计和政府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将是解决近代中国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

(1) 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大力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设施的支出是一种长期投资,是可以促进城市规划发展并加快城市经济的增长,使政府能够解决城市问题。

就此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鼓励和财政支持,作为长期资产和低利贷款,能够帮助地方政府投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2) 调整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政府需要施行哪些规划和构思,应该先研究与合作共同发展的方法,以加快开展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平衡发展。

江西近现代城市化的若干思考

江西近现代城市化的若干思考

收 稿 日期 :0 2 0 -6 2 1 -42
作者简介 : 虞振波 (9 9 , , 1 8 一) 男 在读本科 生
第0 12年 2 期 8卷 1 2 3 第 7月
虞振 波等 : 江西 近现 代城 市化 的若干思考
・1 7・
城市化加速发展 的阶段 , 地处 中国中部 的江西 , 也将加快城 市化 的 南 昌作为江西 的省 会 , 理应 成 为江西 社会 和经济 发展 的领 头 羊 。
第3 8卷 第 2 1期

1 ・ 6
20 12 年 7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ECTURE T
Vo . 8 No 21 13 .
J1 2 1 u. 02
文章 编 号 :0 9 6 2 2 1 2 —0 6 0 1 0 -8 5(0 2) 10 1 —2
1 江 西近 代城 市 的演 变
乐安流坑 、 义罗 田等江西古村落为 代表 的浓 厚地方 特色 的赣 派 安
民居建筑 , 用空半砖 墙 围合 , 其 灰的瓦 , 的木 , 灰 斑驳 的墙 , 高峻 的 传统的城市依 山傍水 而建 , 因而就 有 了“ 当有河 流的地方 , 就 马头墙 , 马头墙 造型丰富多样 , 既可 防火 , 又可 防风。能够 较真 实 会有 城市” 这一说法 。可见 , 水是人 类生存 的命脉 , 也是 城市发展 地反映江西 自身 的传统建 筑特色 。可 以说赣派 建筑 , 既是 中国古 的命 脉。身处江南水乡 的江西 , 达的水系是 江西城 市 的特 殊脉 发
参考文献 :
需 明确 : 我们表达场所地域性 的最终 目的是还 原一种 场所精 [ ] 李 伟 , 1 赵 神与场地归属感 , 而任何一种地域 的人文精 神都不 是单一 或可 以

2022年-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与答案

2022年-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与答案

2022年-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下列关于城市发展表述,错误是()。

A.集聚效益是城市发展根本动力B.城市与乡村划分越来越清晰C.城市与周围广大区域规划保持着密切联系D.信息技术发展将改变城市未来【答案】 B2、按地下水成因与埋藏条件分,能作为城市水源是()。

A.地表水B.上层滞水C.潜水和承压水D.地下水【答案】 C3、下列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表述,正确是()。

A.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了准确规划依据B.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点是“地域性”和“数据化管理”C.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控制性城市设计和建筑环境空间设计法定要求D.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量化指标对所有建设行为严格控制【答案】 A4、下列关于城市环境容量表述,错误是()。

A.自然条件是城市环境容量最基本要素B.城市人口容量具有有限性、可变性、极不稳定性三个特性C.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是指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下某区域允许排放污染物总量D.城市水环境容量与水体自净能力和水质标准有密切关系【答案】 B5、放射型形态城市()。

A.受自然条件所限,或完全适应和依赖区域主要交通干线而形成B.多是位于地形较平坦,而对外交通便利平原地区C.以同心圆式同时向四周扩延D.整体空间结构形似大型星座,人口和建成区用地规模很大【答案】 B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是指( )A.各种功能绿地保护范围(绿线);河湖水面保护范围(蓝线);公共绿地指标;市、区级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布局;岸线使用原则B.生活废弃物总量,垃圾收集方式、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规模及布局;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垃圾处理厂位置和规模C.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D.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功能分区;环境污染防护、治理措施【答案】 D7、在19世纪中期以后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影响下,()于1893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平和之路》为书名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目标与素养1.城市化的演进通过学习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的发展、二战以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近现代城市化的发展,认识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转变,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

2.居住条件的改善通过了解城市化带来的住房条件、社会服务、社区机构的变化,认识城市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

3.基础设施的发展(1)通过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认识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强化了城市的功能,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2)通过了解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给中国城市带来的变化,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4.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通过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认识城市化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情境与问题1. 通过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的图片和资料,认识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

2.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的发展资料和文献,认识在新科技革命影响下城市化的新特点。

3. 通过中国古代和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资料、文献、图片、数据等,认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4. 通过现代家庭生活设施和社区建设的交流,知道城市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5.通过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阶层变化的问题,全面认识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史料研读法、讲授法、成果展示法,认识城市化的演进。

2. 通过史料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认识居住条件的改善。

3.通过史料交流法、专题汇报法、小组合作法,认识公共设施的完备。

4.通过专题研讨法、史料分析法、小组交流法,认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重点1. 中外城市化的演进。

2.城市化带来的人民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3.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难点1.中国古代的城市化进程。

2. 近代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1978-1985年,是中国城镇化启动阶段。

近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

近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

近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近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整体思考和总体布局,涉及到土地利用、道路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物的形式、风格和艺术表达。

本文将探讨近现代中国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的发展和特点。

一、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在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

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建筑风格。

在城市规划方面,传统的城市结构逐渐被改变,出现了更加开放和规划合理的城市布局。

同时,建筑风格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西方建筑的影响,也保留了一定的中国传统元素。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时期,中国大力发展工业化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规划注重工业布局和功能区划,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

建筑风格方面,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建设,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代感,具有现代主义的风格特点。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迎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城市规划方面,除了继续注重经济发展和功能布局外,开始关注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建筑风格方面,国际化的设计理念逐渐在中国得到应用,建筑形态更加多样化,兼具现代感和文化传承。

总之,近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从传统到现代、从功能到生态,中国的城市规划不断演进,关注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风格也融汇了中西方的元素,展现了中国独特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演进,相信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会继续推陈出新,为城市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惊喜。

近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

近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

近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近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清朝末期到20世纪初,经济的发展与现代文明的引进,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与规划,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需求,也受到了国际上先进城市规划理念的影响。

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与规划。

在近代中国城市建设的初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城市道路的修建以及水利设施的完善,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极为重要,例如医院、学校、公园等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与教育水平。

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的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与居住质量。

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进了西方的规划理念。

例如,启蒙时期的广州城市规划,斯坦福大学派遣的城市规划师布宜诺斯·艾亚雷斯(Ahern)在其规划中将广州划分为大小广场,并将建筑群落有序地布置在其周围。

这种规划理念的引入对中国以后的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近代中国的城市规划还注重民众参与和社会公平问题。

例如,20世纪20年代,广州市政委员会组织了一场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大讨论,各界人士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这样的民主参与不仅提高了城市规划的质量,也增强了市民对城市规划的认同感。

此外,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公平的问题,避免城市贫富差距过大,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设施和城市服务。

当然,近代中国城市建设与规划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许多城市规划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

这使得城市面临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城市规划难以均衡发展。

在未来,近代中国城市建设与规划面临的挑战还将更加复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城市建设与规划也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田园城市:英国霍华 德(E. Howard)的 在1898年发表《明 天—一条通向真正改 革的和平道路》,提 出田园城市理论,以 城乡结合的模式,来 解决大城市的拥挤、 卫生等问题,为卫星 城镇理论提供基础。
建筑学传统: 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的现代城市 设想
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 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Common)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 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是应该共同遵 守的。
三、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原则:3R原则
减量化原则(Reduce) 再利用原则(Reuse) 再循环原则(Recycle)
参考书目(References)
1、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美] 刘易 斯·芒福德 著,中国建工出版社 1989.10
2、世界城市史。[意] L.贝纳沃罗 著,科学出版 社 2000
3、城市发展史。张安承 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5.10
4、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阮仪三 主编。天 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9
5、可持续发展导论。吴家正 尤建新。同济大学 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典型城市:威尼斯
圣马克广场是世 界上最精致的广场 之一。它在不同空 间的互迭和视觉上 的相似性和对比性 运用上,达到了形 成环境的和谐统一 的艺术高峰。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针对工业城市所出现的问题。 1. 近现代城市 资本主义与商业城市 伦敦重建(1666年伦敦大火) 巴黎改建 船坞、商业建筑、公园等新建设形式
现代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The History and Principle of Urban Planning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中德若干问题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中德若干问题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第一节近代的区域发展与城市布局·中国西北部与东南部发展不平衡扩大·一些港口城市布局开始向外向型扩展·沿运河的商业城市趋势衰落第二节近代城市的工业布局中国近代经济的脆弱性与依赖性,未形成较完整工业体系。

少数城市里设置重工业,多数是小型、分散的轻工业。

对城市布局影响微弱。

一、在新的地点建设工业·因开发新矿山形成新的市镇·大城市外围独立设厂并形成人工居住区二、在旧城内或近郊建设工业·形成工厂较集中的工业区·分散在市内建设·在旧城城郊分散设厂第三节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近代新市交通方式对城市结构布局影响极大。

一、铁路对城市结构布局的影响·先建铁路后出现城市·现在城郊修建铁路,城市发展后,铁路穿越分割或包围城市·修建铁路不合理造成市区的混乱·铁路插入旧城区内·铁路通过城郊,在站场与旧城区之间发展了新区,或使紧靠车站部分的城区繁荣起来二、港口对城市的影响·由于港湾条件优越和帝国主义侵略发展为新城市·历史上的港口城市,增修码头三、远程公路对城市的影响·西南、西北、地区重要公路交叉点上,形成新的城镇四、飞机场对城市的影响·多为军用机场,对城市生活影响甚微第四节近代城市建设中的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一、特点·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准低、项目少、供应范围小、经营管理差二、建设情况·公共交通开办晚,设备陈旧·拓宽道路,路面整修简陋·市政设施以盈利为目的,管线敷设混乱第五节近代城市建筑面貌根据城市建筑面貌的变化情况,将城市分类:·帝国主义独占城市,采用本国建筑形式,建筑面貌与风格较统一(如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几个帝国足以攻占城市,多国风格、中西合璧(如上海、天津、汉口等)·城市大部分地区采用中国传统形式,少部分建筑为外国形式(如北京、济南、广州等)·城市大部分地区采用中国传统形式主要商业大街出现不中不西的装饰·内地中小城市仍为传统形式,基本没有变化一、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形式的传播·折中主义形式,古典形式主义的设计思想与创作方法二、虚假装饰店面的商业街·巴洛克的轮廓与线条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结合,在全国盛行三、宫殿式与混合式四、殖民地的“复兴式”与“兴亚式”五、西方近代新建筑的出现第六节中国近代的一些城市规划图评价一、按规划图制定的背景、过程及对城市建设的实际影响分类·规划意图明确、图纸完整,城市大部分或局部按照规划建设:如青岛、大连、长春等。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的困境及思考_一个逻辑分析的框架_百度.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的困境及思考_一个逻辑分析的框架_百度.

82□魏广君城市规划研究的对象是城市。

从古至今,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从未停止,人们对城市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城市规划无论作为一种科学、一种艺术,还是一种政策活动,在人类对城市积极探索与创造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积累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地区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不尽相同,但规划一直被用于设计和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要。

今天,在许多城市仍可以看到城市美化运动、田园城市、光明城市、城市复兴等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都是因特定的情境和问题而产生的,它们在当时的规划师和城市政策制定者眼中都极为重要。

虽然有些思想来自规划以外,但它们大都反映了时代的主流思潮,因此也很难将这些思想与其产生的特殊背景区分开来。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的困境及思考—一个逻辑分析的框架[摘要]当前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理念的泛化、理论的淡化和实践的浮华等困境,中国的规划师应处理好理念、理论、实践和体制之间的逻辑关系,正视自己所处的独具特色的规划文化背景,正确把握规划发展的动向,建立自己的规划理论框架,树立端正的规划观,发展中国的规划师语言,以推动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理论;困境;中国[文章编号]1006-0022(201108-0082-06[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BChinese Urban Planning Predicament: A Logical Analysis Framework/Wei Guangjun[Abstract] At present Chinese urban planning faces problems of general concepts, weak theories, and idealisticpractices. Urban planners shoul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planning concepts, theories, practice, andinstitutions, analyze Chinese planning culture, and set up China’s plann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with rightplanning views. A Chinese planner’s vocabulary sha ll be established to promote Chinese planning theoriesdevelopment.[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theory, Predicament, China1城市规划理念、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关系理论的创新离不开理念的转变与实践的积累,前者创造了有利环境,后者提供了现实土壤。

我国近现代城市化特征及原因

我国近现代城市化特征及原因

我国建国以来城市化进程特征及原因摘要: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不同阶段城市化概况,从经济结构以及深层机制上对城市政策的制定进行了新的剖析。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化城市化进程一、城市化简介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为城镇化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辞海》对此的解释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

”总的来说,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

2、我国近代城市化概况早在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在宋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虽然经历了元代外族入侵的重创,但至明朝已然出现了以私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萌芽。

进入近代以后,进入近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开始在中国出现,但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城市化也呈现出与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模式。

首先是入侵带来的脱离自身独立发展的殖民地色彩,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不得不根植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特殊历史背景下。

其次是商业化先于工业化导致城市工业难以吸收过剩劳动力,城市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有限。

再次是自然灾害和传统“小农经济”瓦解的天灾人祸夹击下农民被迫涌入城市谋生,带来消极的城市化效应。

二、建国以来城市化进程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百年以来政局动荡、战争不断的混乱局面,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全新时期。

但纵观建国六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其过程也非一帆风顺,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49~1957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全国上下于一片废墟之中呈现出“百废待兴”的状貌。

据国民政府内政部1947年编印的全国行政区域简表,1947年全国共有69个设市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调整新设,1949年底城市数增加到136 个,建制镇2000多个,城镇人口4900 万。

中国近现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中国近现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 1958—1967年.“二五”、“三五”大起大落阶段, 1958~1959年全国进入所谓的"大跃进"时期,这个时期的 全民办钢铁,全民办工业的做法,导致了城市布局混乱, 污染四起的情况,甚至一直影响至今. • 1960~1962年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在1960年全国 计划会议上宣布三年不进行城市规划,形成不谈规划工 作的错误看法,一直有许多城市都成为无规划的混乱建 设状况. • 1966---1976年十年内乱,是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遭受 破坏最严重时期 • 1977年以来: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城市规划的 第二个春天,从此步入健康轨道 (2)1989年12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 法〉
四近代城市建设中的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 • 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准低,项目少,供应 范围小,经营管理差 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由于多为私营,缺乏 统一管理,因此相互矛盾,混乱。
五近代城市建筑面貌
• 根据城市建筑面貌的变化情况,可以将城市分为以下类型 1:一个帝国主义独占下建设的城市,多采用其本国的, 当时的建筑形式,建筑面貌与风格比较统一。由于这些城 市也变换过占据者,因此,也可以在城市中看到不同国家 占据时期的不同建筑面貌 2:几个帝国主义共占租界的城市,有着各个国家不同时 期的建筑形式 3:城市大部分地区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形式,但在少部 分地区的建筑则是外国形式,或建筑的局部采用外国形式 4:城市大部分地区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但是城市 内主要的商业大街,都经过改造,多数采用了不中不西的 繁琐装饰的店面 5:城市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形式,没有什么变化,如内 地的许多中小城市
我国城乡聚落的现状与形态划分
(400万以上为超级城市,1000万以上为巨型城市)
现代城市发展走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成就显著,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实施机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务必清醒地看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对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解决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开创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近代中国建筑如何推进城市文明进步与民生改善

近代中国建筑如何推进城市文明进步与民生改善

近代中国建筑如何推进城市文明进步与民生改善近代中国建筑在推进城市文明进步与民生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其对城市文明进步与民生改善的积极贡献,并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不断探索更好的途径。

首先,近代中国建筑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清朝晚期至近代,中国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经历了较大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代中国建筑师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推动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现代化。

他们将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兼具现代感和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方案,为城市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

其次,近代中国建筑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代中国建筑师致力于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

通过引入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材料,他们提升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

例如,北京的雍和宫、上海的外滩建筑群等都是近代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展示了当时建筑师们对城市文明进步和民生改善的贡献。

再次,近代中国建筑在居住环境改善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成为关注的焦点。

近代中国建筑师通过改造传统的四合院、弄堂等居住形式,设计了现代化的住宅建筑,提升了居民的居住质量。

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福利。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建筑在推进城市文明进步与民生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居住环境改善的努力,近代中国建筑师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信近代中国建筑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城市文明进步与民生改善取得更大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美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本质追求
城市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缔造宜人环境,且为自 然与人工的结合体。人们不仅需要良好的住房、便捷 的交通、快速的信息和齐全的设施,同时需要优美的 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环境质量是实现 城市现代化及其重要的标志。优美环境是城市发展的 本质性追求。
----个性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选择
三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铁路车站,大多是客货混和,很少有单独 的货栈,更少有专业货栈,大部分城市没 有编组场,有些大城市采用伸入城市内部的 尽端式车站,接近城市中心,方便旅客, 但由于尽端式通过能力小,客运发展受很 大限制
三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港口码头对城市的影响:两类,一类是地理位置好,港湾 条件好,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在这里建立现代化港口,发 展成为城市,另一类在历史上是港口城市,大多在入海河 道旁,这些港口原来就有一定基础,近代增修可以停泊大 型船只的码头 一般缺乏足够的仓库用地,与铁路也缺乏联系 • 远程公路对城市的影响: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一些中小 城市中,公路是主要的对外交通,公路的修建对城市的发 展及布局有较大影响。 • 飞机场对城市的影响:民用航空很不发达,还未能起对外 交通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建设与规划
• 1949—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城市建设受到关注 旧中国留下的大多数城市工业基础薄弱,市政设施和公共福利事 业很差,全国城市化很低,发展也不平衡,只在一些大城市进行了改 建,如北京的龙须沟,天津的墙子河等 •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我国城市规划的第一 个春天,是全面开展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础阶段 (1)集中力量进行重点项目重点城市建设,决定不在沿海地区发 展建设,把重点项目按排在过去缺乏工业的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主要集中在兰州,包头,西安,洛阳,太原,石家庄,成都等八大城市. (2)成立了城市规划主管机构、设计院( 1954年10月,伴随着新 中国第一个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的高潮,作为中规院前身的建工部 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设计院在北京成立。 1982年7月,在研究所的 基础上,组建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3)在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设置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规划专 业(最早:1909年美国哈佛大学、1910年英国利物浦大学,目前 全世界800多所大学设该专业,我国30多所) (4)完成150多个城市规划(采用的大多是苏联模式)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一、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 a.突变型(沿江沿海)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城市 帝国主义独占—青岛,大连,哈尔滨 帝国主义共占—天津,上海,汉口 国内资本主义发展—南通,郑州 b.渐变型,原来封建城市受帝国主义入侵或者本 国资本主义发展,局部变化,如北京,成都,西 安等
二近代城市中的工业布局
我国城乡聚落的现状与形态划分
(400万以上为超级城市,1000万以上为巨型城市)
现代城市发展走向
---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
21世纪初期,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将努力实现以下主 要目标 • 较高的环境质量,具备健全、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 较高的生活质量,包括提供良好的住房、优美齐全的居 住环境及服务设施。 • 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现代化。 • 产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 管理现代化,由人治走向法治。 • 其城市特征是,实现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活动社会化、 城市生产智能化、城市规划综合化、城市管理信息化。
四近代城市建设中的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 • 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准低,项目少,供应 范围小,经营管理差 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由于多为私营,缺乏 统一管理,因此相互矛盾,混乱。
五近代城市建筑面貌
• 根据城市建筑面貌的变化情况,可以将城市分为以下类型 1:一个帝国主义独占下建设的城市,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其本国的, 当时的建筑形式,建筑面貌与风格比较统一。由于这些城 市也变换过占据者,因此,也可以在城市中看到不同国家 占据时期的不同建筑面貌 2:几个帝国主义共占租界的城市,有着各个国家不同时 期的建筑形式 3:城市大部分地区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形式,但在少部 分地区的建筑则是外国形式,或建筑的局部采用外国形式 4:城市大部分地区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但是城市 内主要的商业大街,都经过改造,多数采用了不中不西的 繁琐装饰的店面 5:城市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形式,没有什么变化,如内 地的许多中小城市
• 总的来说,两种情况: 1:离开旧城,形成新的城市或独立的工人镇 2:在旧城内或近郊建设 • 在新的地点建设工业: 1:因开发新矿山形成的市镇:一些城镇除了采矿还新建了其它类 型的企业,因而发展成较大的综合性工业城镇。如唐山、大同 矿业城镇多位于铁路沿线与铁路附近,或距铁路干线较远而另设 支线,也有个别未建有铁路线 城镇多着重于工厂和生产设备的建设,工人住宅、工业企业自发 形成,工人大多为失去土地的农民 城镇平面极不规则,往往沿道路带形伸展 这些城镇没有统一或长远规划,城镇建设混乱 2:在大城市外围独立设厂并形成工人居住地区 • 在旧城内或近郊建设工厂 1:形成工厂集中的工业区:多出现在工业集中的大城市中,如沈阳 2:分散在市内建设:最普遍。在市区内分散设厂的方法,减少了市 内集中的劳动客流。如上海 3:在旧城城郊分散设厂,如无锡
可持促发展成为世界上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成为 每一城市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和成市发展的生命法则。
----进一步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21世纪,进一步开放将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 势,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抢进的脚步声中必然会取得更 大的胜利和发展,尽快赶上世界城市发展的步伐。
由于各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象条件、 历史人文、民族传统、生活习惯和审美观点的不同, 形成了各具特个性特色的城市。个性特色是城市发展 的客观选择,21世纪的城市,不仅是经济的竞争、科 技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环境的竞争、文化的竞争,独 具个性特色的城市在城市之林中一定会得天独厚。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生命法则
• 1958—1967年.“二五”、“三五”大起大落阶段, 1958~1959年全国进入所谓的"大跃进"时期,这个时期的 全民办钢铁,全民办工业的做法,导致了城市布局混乱, 污染四起的情况,甚至一直影响至今. • 1960~1962年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在1960年全国 计划会议上宣布三年不进行城市规划,形成不谈规划工 作的错误看法,一直有许多城市都成为无规划的混乱建 设状况. • 1966---1976年十年内乱,是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遭受 破坏最严重时期 • 1977年以来: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城市规划的 第二个春天,从此步入健康轨道 (2)1989年12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 法〉
三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铁路对城市结构布局的影响有下列几种不同情况 1:先修建铁路后出现城市:多出现在铁路的重要站点或枢 纽上,这些城市大多自发形成,布局也多不合理 2:现在城郊就修建铁路,城市发展后,铁路穿越及分割或 包围市区 有的城市,在修建铁路时,市区范围不大,铁路尽量接近城 市,但未考虑城市可能发展的方向。铁路建成后,市区进一 步扩大,形成铁路分割,穿越城市的不合理状况 3:由于人为原因,铁路修建的不合理,造成市区的混乱 4:铁路插入旧城区内 5:铁路在城郊通过,在站场与旧城区之间发展了新区,或 使靠近车站部分的地区繁荣起来 在以上五种不同类型的城市中,共同的问题是:铁路通过市 区部分,由于噪声,烟尘,安全等干扰,对居住或其他设施 造成不利的影响,在铁路附近不宜建造生活用房的地带,往 往形成大量的贫民窟和棚户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