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含答案
第4课:高一化学 第一章第二节 第1课时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学习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2、熟练画出1-20号元素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能写出1-20号元素原子中结构特殊的原子4、熟练写出10电子、18电子粒子,熟悉它们之间的反应5、根据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进行元素的推导【重难点】根据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进行元素的推导【课堂学习案】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在多电子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电子的能量是的,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在离核______________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______________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2. 电子层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按照由里向外的顺序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的电子层里。
(2)分层排布原则①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个(n代表电子层数)。
②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__个电子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不超过__ 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个)。
④次外层不超过__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__ 个。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练习1】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K Ca Al3+Si Cl-【应用提升】1、原子形成阳离子,其电子层比原子;原子形成阴离子,其电子层与原子的电子层。
若a A n-与b B m+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请画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2、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最外层电子数为l的原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课件
2.化合价指的是一定数目的一种元素的原子与一定 数目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与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例如,稀 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已达稳定结构,既不易得到电子 也不易失去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0。 镁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两个电子而达到 稳定结构,因此镁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氯原子 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 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1价。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 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从初中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金属元素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 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 一般多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达到8个电 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阴、阳离子 也可用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层,弧形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二、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最外层电子数排满8个(He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 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最外层电子较少的(<4)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表现出金属性;最外层电子较多的(>4)易得电子或形成共 用电子对,从而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非金属性。通常, 我们把最外层8个电子(只有K层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称 为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当元 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K层小于2)时,是不稳定结 构。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稳定结构的原子,总是“想方 设法”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的结构趋向于稳定结构。
3.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C________ O________ Al3+________ Si________ Cl-________ Ar________ K________ Ca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
须 加 热
光照或 点燃爆 炸化合
Mg(OH)2 Al(OH)3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弱酸 氧化物
中强 酸
强酸
最强 酸
稀 有 气 体 元 素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 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电子;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电子; (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 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 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 理)。
练习:
1、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A、 B、 +12 2 10
氟里昂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
米奇利还分析了其它的一些规律, 最终,一种全新的致冷剂CCl2F2终 于应运而生了。 8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氟里昂会破 坏大气的臭氧层,危害人类的健康 的气候,逐步将被淘汰。人们又将 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去寻找新一 代的致冷剂。
例1.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 C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 次增多,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 性依次增强
2Al + 6HCl = 2AlCl3 + 3H2
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必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实 验 二
现象
取一小片铝和 产生气泡。但镁反应比铝剧烈。 一小段镁带镁 带,用砂纸擦 化学方程式 去氧化膜,分别 放入两试管,再 Mg + 2HCl = MgCl2 + H2 各加入2mL 1mol/L盐酸。 2Al + 6HCl = 2AlCl3+ 3H2 观察现象。
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
结论
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K
Ca
Br
原子 序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1 氢
H
2 氦
He
电子 排布
化合价
在下表中写出元素周 期表前三周期元素(1~18 号)的符号及原子的核外 电子 排布(用原子结构 示意图表示)
1
+1
2
0
原子 序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电子 排布 化合价
3 锂
Li 2,1 +1
4
5 硼
B 2,3 +3
Na
与冷水反 单质与水 应:
Mg
Al
与冷水反应缓 与酸反应: 慢,与沸水反 应迅速、与酸 (或酸) 迅速 剧烈 反应剧烈,放 反应 金属性:Na>Mg>Al 出氢气。
最高H
Mg(OH)2 中强碱
强碱
Al(OH)3 两性 氢氧化物
元素
14Si 15P 16S
氢化物 化学式
讨论
不易起化学反应。
• 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 的排布规律,知道了多电子中的电子排 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遵循一定规 律排布的。
写出下列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Mg2+ F- Br- Ca2+
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 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P
+15
2 85
2021/2/4
19
第二关:画图
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9K 35Br 53I S2- K+
2021/2/4
20
第三关:元素推断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短周期元素是:
He、C、S
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
Li、P
某短周期元素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
具体示例
Mg2+ Cl-
2021/2/4
17
过关斩将
第一关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⑦)
①Li
②Na
③Na+
④Cl
⑤Cl-
⑥K
⑦Ca2+
2021/2/4
⑧Xe
18
第三关:元素推断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是:
He、C、S、Kr
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
Li、P
某元素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 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自主学习任务一
请画出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的结 构示意图
2021/2/4
11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2021/2/4
12
自主学习任务二
观察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你 发现了什么?
2021/2/4
13
自主学习任务二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
核电 元素 元素
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 J.J.Thomson,1856~1940
第二节学案1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学案)(第1课时)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掌握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5,完成下列内容: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2.表示方法电子层(n)1234567对应符号3.排布规律①按能量由低到高,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即最先排第_____层,当第___层排满后,再排第____层等。
②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
即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第2层最多排___个电子,第三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
3 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个(K层最多有___个),次外层不能超过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律:写出1-18号元素符号,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科学探究]结合课本,找出递变规律。
周期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稀气除化合价变化(稀气除外)外)一1~21→2二3~10正价: —负价: —三11~18正价: —负价: —[结论]元素周期律:1.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 ,呈现周期性变化。
2.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逐渐 ,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最高正价数= = ,且金属元素只有 价而无 价,除氧和氟外,非金属既有正价也有负价,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三、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三看”先看层数,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层数相同,再看质子数,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层数、质子数均同,最后看核外电子数,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交流与研讨]1.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
原因是 。
半径越大,越易电子,性越强, 性越弱。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1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052914
C.氮原子和碳原子
解析:L 层中电子数 B 为 A 的 2 倍,B 的 L 层必为 8,则 A 的 M 层电 子数必为 0,A 为 6 号元素碳,B 为 13 号元素铝。 答案:D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迁移训练 1 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4 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 1 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1.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2.学会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表示方法。
短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规律。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点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 子是分层排布的。按照离核由近及远的顺序把原子核外分成七个运动 区域,又叫电子层,分别用 n=1,2,3,4,5,6,7 表示,或称为 K、 L、 M、 N、 O、 P、Q 层,n 值越大,说明电子离核越远,能量也就越高。 2.核外电子的能量状况 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 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电子总 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通过阅读教材第 13 页表 1 2,可以发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些规 律:K 层最多可以排 2 个电子,L 层最多可以排 8 个电子。
(7)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
Ar (4)C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迁移与应用 例 1 今有 A、B 两种原子,A 原子的 M 层比 B 原子的 M 层 少 3 个电子,B 原子的 L 层电子数恰为 A 原子 L 层电子数的 2 倍,A 和 B 分别是( ) B.硼原子和氢原子 D.碳原子和铝原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解析:K层即是第一层,只有1个电子的是氢原子,A项 正确;原子M层上有电子,说明L层已排满8个电子,此时M 层上电子数为L层的4倍,为32个,与最多有2n2即18个相矛 盾,B项错误;M层、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上的4倍,即 为“2、8、8”电子排布,则S2-、Cl-、K+、Ca2+均满足, C项正确;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项正 确。
名师点睛:判断10电子微粒的方法:
10电子微粒是高考的热点,因此高一就要夯实基础,但 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以下是快速确定10电子微 粒的有效方法。
(1)
(2)H+电子数为零,故与其他粒子结合,原粒子的电子 数不增也不减。则:
变式应用 2.下列微粒中,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解析:F-中含10个e-,Na+中含10个e-,Ne中含10个e -,K+中含18个e-,⑤为Mg2+,含10个e-。故①②③⑤中 电子数相同。
(7)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是H、Be、Al。 (8)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Ca。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是He、C、S。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变式应用
1.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A<B< C,且都小于18,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 数的2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 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试推断:
3.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 是( ) C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011年山东临沂模拟)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景导入】我们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这张表又有何意义呢?我们能否从其中总结出元素的某些性质规律,以方便我们应用,解决新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活动一、电子的能量及电子层【思考】阅读教材P13页内容,思考在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的能量与运动区域有何关系?【交流投影】【讨论】阅读教材P13页第二自然段内容,回答电子层及其与能量有何关系?【交流1】(1)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们分别在能量不同区域内运动。
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示。
【交流2投影】(2)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这就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离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远,能量越高。
如下表:各电子层(由内到外)序号(n)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与原子核的距离近→远能量低→高【交流3投影】(3)电子层模型示意图【问题探究】在理解核外电子排布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而当它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8个电子。
【交流2】(2)电子不一定排满M层才排N层,如K和Ca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分别为。
【典例1】某短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那么该原子()A.有3个电子层B.有2个电子层C.最外层电子数是8 D.核电荷数是10【答案】 B【解析】第一层排满为2个电子,第二层排满为8个电子,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8个电子,若该原子有3个电子层,依题意可知最外层(第3层)要排到24个电子,这不可能,则该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为2个电子,第二层为6个电子。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精品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根据提供的原子序数判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及相关知识4、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养成勇于创新的的品质【重点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课前预习】1、1869年,俄国化学家将已知的元素通过分类、归纳,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在周期表中,把相同的元素,按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做;把相同的元素,按的顺序排成纵行,称为。
2、原子序数= = = 原子。
3、在周期表中,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
如:第ⅠA族(除氢),又称;第ⅦA族,又称;0族,又称。
X代表一个原子。
4、原子符号Az【思考】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
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学习探究】一、元素周期表【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P5页,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1、现行的元素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编排的?2、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小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为周期;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思考】观察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1、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周期有多少种元素?2、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3、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种元素?4、在周期表中的第18列(稀有气体元素)为何称为0族?【小结】横行叫周期,共有七周期;一~三短周期,其余长周期;竖行称作族,总共十六族;Ⅷ族最特殊,三行是一族;一、八依次现,一、零再一遍;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族;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族。
高一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第一课时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一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2.弄清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并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元素同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学难点:核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及计算;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问答法、归纳整理、讲练结教学过程[引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的概念较多,理论性又强。
为了使大家对本章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来归纳和整理一下已学知识,同时以练习作载体,对本章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一)原子结构知识一、原子结构和构成粒子数量间的关系1.原子(A z X)中,质子有个,中子有个,核外电子有个。
2、相互关系(1)质量数=(2)原子中:质子数=(3)阳离子中:质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质子数+中子数(2)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4)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归纳为:一低四不超。
即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的电子层里,每层电子不能超过个,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个,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个。
[投影]能最最低 2n2 8 18 32[巩固练习]1.电荷数分别为16和6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A、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D、次外层电子数2.2311Na+中的质子数是,中子数是,核外电子数是,质量数是。
3.3216S2-中的质子数是,中子数是,核外电子数是,质量数是。
[投影]答案二、理解同位素的概念:[投影练习]1.1H、2H、3H-、H2是()A.氢的5种同位素B.5种氢元素C.氢的5种同素异形体D.氢元素的5种不同微粒2.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高一化学必修2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2.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一、单选题1.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3517 Cl和3717Cl的得电子能力相同B.Cl-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C.Cl、S、O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D.同周期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答案】A【详解】A.3517 Cl和3717Cl均为氯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则得电子能力相同,故A正确;B.Cl-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S、Cl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而O、S同主族,核电荷数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则S、Cl、O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C错误;D.同周期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如HClO4的酸性大于H2SO4,故D错误;故答案为A。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是Al B.最高正化合价是+3价C.金属性比镁的强D.单质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答案】C【详解】A.质子数为13,所以元素符号是Al,故A正确;B.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最高正化合价是+3价,故B正确;C.铝和镁电子层数相同,铝最外层有3个电子、镁最外层有2个电子,铝金属性比镁的弱,故C错误;D.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D正确;选C。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O<Mg<NaB.碱性强弱:Mg(OH)2<NaOH<KOHC.非金属性:C<N<SiD.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Cl2、S、P【答案】C【详解】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元素,元素所在周期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O是第二周期元素,Na、Mg是第三周期元素。
所以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O<Mg<Na,A正确;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
学 习 目 标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熟练画出1~ 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示意图。 2. 利用资料数据和实验探究,探讨出 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 化规律,从而导出元素周律。
第一章 金属性依次增强
原 子 半 径 依 次 减 小
得 电 子 能 力 依 次 增 强
非 金 属 性 依 次 增 强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 ·必修二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6 7
Cs
F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Al Si Ge As Sb Te Po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认真分析教材13页“表1-2”,试找出每个电子层 排布电子数的规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
电子层排布电子数的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 的电子层排布。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 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 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注意: 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地套用。
Si
单质与氢气 反应条件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 高温
P
能反应,困难
S
加热反应
Cl
光照或 点燃反应
硅酸 H2SiO3
磷酸 H3PO4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绝对全(最新整理)
17Cl
18Ar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
(3)主要化合价
+1
+2
+3
+4 +5 +6 +7 —
-4 -3 -2 -1
(4)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 冷水 热水与 与酸反
——
—
难易
剧烈
酸快
应慢
(6)氢化物的化学式 (7)与 H2 化合的难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
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 H2 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 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 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 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 H2、CH4 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 等)。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点燃 点燃 过渡元素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B r2反常)(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3、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H2=2 HXF2Cl2Br2I2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HF 最稳定)(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________Br2;还原性:Cl-_____Br-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_______I2;还原性:Cl-_____I-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_______I2;还原性:Br-______I-结论:F2 F-Cl2 Cl-Br2 Br-I2 I-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2氧化性最强),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I-还原性最强)结论: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目标导航] 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2.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3.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
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其关系如下:电子层(n)符号1234567 K L M N O P Q离核远近由近远能量高低由低高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Na+Cl-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
点拨①电子层实质上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空间范围”,它与宏观上层的含义完全不同。
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如钙原子由于受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限制。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而不应该是。
【议一议】1.判断正误(1)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某原子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
()(3)某离子M层和L层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4)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等于其核外电子数。
()答案(1)×(2)×(3)√(4)×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现+1→+7,最低负化合价呈现-4→-1的周期性变化。
点拨元素化合价的“三个二”①二“特殊”。
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②二“只有”。
金属只有正价,只有非金属才有负价;③二“等式”(主族元素)。
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价数值|+|最高正价数值|=8。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①Na、Mg、Al与水(或酸)反应的比较②Si 、P 、S 、Cl 四种元素性质的比较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性增强3.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实质:元素周期律是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点拨 ①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②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溶解性、密度、硬度、熔沸点、导电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议一议】2.在第三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下同);(4)最不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___;(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6)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是________。
答案(1)Cl(2)Na(3)HClO4(4)SiH4(5)NaOH(6)Al2O3解析(1)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最左边,应为Na。
(3)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氯的非金属性最强,其对应的酸是HClO4。
(4)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Si的气态氢化物最不稳定。
(5)金属性最强的Na对应的NaOH的碱性最强。
(6)铝的氧化物Al2O3具有两性。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例1】核电荷数小于或等于18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余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种类有()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 B解析在1号~18号元素中,符合题给要求的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依次为2、1和2、8、5。
知识归纳1.确定元素的种类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某些特点可以确定元素的种类,注意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关系。
2.推断元素的性质特别提醒(1)通常把最外层有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是2个)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的原子就是上述结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K层小于2)时是不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不稳定结构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如得失电子、共用电子等)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2)过渡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若原子最外层有n个电子:①n=1,位于第ⅠA族或过渡元素区。
②n=2,位于第ⅡA族、0族或过渡元素区。
③n≥3时,则一定位于第n主族(n=8时,位于0族)。
变式训练1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4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A.C>D>B>A B.D>B>A>CC.A>D>C>B D.B>A>C>D答案 A解析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
A的原子序数为6;B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6,B的原子序数为8;C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L层必有8个电子,M层有4个电子,C的原子序数为14;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即O2-)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Na,原子序数为11;故原子序数:C>D>B>A。
二、元素周期律【例2】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相对强弱的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B.非金属活泼性:Y<X<ZC.原子半径:X>Y>Z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答案A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这一信息,由此可推知X、Y、Z为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相连意味着它们属同周期元素,故活泼性:X>Y>Z,原子半径:X<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HX >H2Y>ZH3。
知识归纳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2.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规律(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反应越容易进行,则其金属性越强。
②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其金属性越强。
③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置换出B,则A的金属性强于B。
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性强于后面的。
⑤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弱(注:Fe的阳离子仅指Fe2+)。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反应越容易进行,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②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③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④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置换出B,并且A体现出氧化性,则A的非金属性强于B。
⑤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变式训练2X、Y两元素是同周期的非金属主族元素,如果X原子半径比Y 的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的比Y的强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C.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D.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答案 C解析X原子半径比Y的大,说明X在Y的左边,原子序数X比Y小,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弱,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比Y的弱,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X的气态氢化物不如Y的稳定。
三、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四同”规律【例3】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Na+<Mg2+<Al3+<O2-B.S2->Cl->Na+>Al3+C.Na<Mg<Al<S D.Cs<Rb<K<Na答案 B解析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即微粒半径:Al3+<Mg2+<Na+<O2-,A项错;因S2-、Cl-比Na+、Al3+多一个电子层,则S2-、Cl-半径比Na+、Al3+大,再根据“序小径大”的规则,则微粒半径:S2->Cl->Na+>Al3+,B项正确;Na、Mg、Al、S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项错;Na、K、Rb、Cs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D项错。
规律总结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四同”规律1.同周期——“序大径小”(1)规律: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举例:第三周期中:r(Na)>r(Mg)>r(Al)>r(Si)>r(P)>r(S)>r(Cl)。
2.同主族——“序大径大”(1)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2)举例:碱金属:r(Li)<r(Na)<r(K)<r(Rb)<r(Cs),r(Li+)<r(Na+)<r(K+)<r(Rb+)<r(Cs+)。
3.同元素(1)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半径比较——“阴大阳小”。
某原子与其离子半径比较,其阴离子半径大于该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该原子半径。
如:r(Na+)<r(Na);r(Cl-)>r(Cl)。
(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阳离子半径比较规律——“数大径小”。
带电荷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小。
如:r(Fe3+)<r(Fe2+)<r(Fe)。
4.同结构——“序大径小”(1)规律: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2)举例:r(O2-)>r(F-)>r(Na+)>r(Mg2+)>r(Al3+)。
特别提醒所带电荷、电子层均不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
例:比较r(Mg2+)与r(K+)可选r(Na+)为参照,可知r(K+)>r(Na+)>r(Mg2+)。
变式训练3已知下列原子的半径: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A.1.10×10-10 m B.0.80×10-10 mC.1.20×10-10 m D.0.70×10-10 m答案 A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磷原子的半径应在Si和S之间,故答案为选项A。
1.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答案 C解析解答此题时应注意:①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②各电子层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