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实验、纵向及截面设计

合集下载

纵断面实验报告

纵断面实验报告

实验16 路线纵断面测量本实验通过基平测量、中平测量、纵断面图的绘制,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中桩地面标高的测量方法及施测方法。

二、实验内容1.高程控制测量(基平测量)2.中桩高程测量(中平测量)3.绘制纵断面图三、实验步骤简要1.高程控制测量(基平测量)①路线水准点的布设。

选一约2000米长的路线,沿线路每400米左右在一侧布设水准点,用木桩标定或选在固定地物上用油漆标记。

②施测。

用DS3自动安平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仪器高法测量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每组测量一段),并求得各个水准点的高程。

③精度要求。

每组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观测高差不符值mm(式中L以km计)。

2.中桩高程测量(中平测量)①在路线和已知水准点附近安置水准仪,后视已知水准点(如BM1),读取后视读数至毫米并记录,计算仪器视线高程(仪器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

②分别在各中桩桩点处立尺,读取相应的标尺读数(称中视读数)至厘米,记录各中桩桩号和其相应的标尺读数,计算各中桩的高程(中桩高程=仪器视线高程-中视读数)。

③当中桩距仪器较远或高差较大,无法继续测定其它中桩高程时,可在适当位置选定转点,如ZD1,用尺垫或固定点标志,在转点上立尺,读取前视读数,计算前视点即转点的高程(转点的高程=仪器视线高程-前视读数)。

④将仪器移到下一站,重复上述步骤,后视转点ZD1,读取新的后视读数,计算新一站的仪器视线高程,测量其它中桩的高程……。

⑤依此方法继续施测,直至附合到另一个已知高程点(如BM2)上。

⑥计算闭合差ƒh,当(式中L为相应测段路线长度,以公里计)时,则成果合格,且不分配闭合差。

⑦如此法完成整个路线中桩高程测量。

3.纵断面图的绘制以中桩桩号为横坐标(比例为1:1000),中桩高程为纵坐标(比例为1:100),在厘米格纸上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四、仪器工具: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2把、尺垫2个、记录板1块自备:铅笔、橡皮、小刀。

《纵断面设计》课件

《纵断面设计》课件
调整高度:根据桥梁高度和地形调整高度
调整结构:根据桥梁类型和材料调整结构
调整材料:根据桥梁类型和施工条件调整 材料
调整施工方法:根据桥梁类型和现场条件 调整施工方法
PART SIX
案例名称:北京地 铁10号线
设计特点:采用纵 断面设计,提高乘 客舒适度
设计难点:如何平 衡乘客舒适度与运 营效率
设计成果:成功解 决了设计难点,提 高了乘客满意度和 运营效率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Biblioteka CONTENTSPART ONE
PART TWO
纵断面设计是道路、 铁路、管道等线性 工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
纵断面设计是指在 平面图上表示出沿 线地形、地貌、地 质等特征
纵断面设计需要考 虑沿线的地形、地 貌、地质、水文等 因素
挡土墙:用于支撑和保护边坡,防止滑 坡和坍塌
排水设施:用于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 防止积水和侵蚀
挡土墙类型:包括重力式、悬臂式、扶 壁式等
排水设施类型:包括排水沟、排水管、 排水井等
挡土墙和排水设施的设计原则:安全、 经济、美观、环保
挡土墙和排水设施的施工要点:材料选 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
PART FOUR
确定设计高程的目的:保证道路、桥梁、隧道等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高程的确定方法: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计算和选择 设计高程的确定原则:满足交通需求,保证行车安全,保护环境 设计高程的确定步骤:收集资料、分析计算、选择方案、确定高程
确定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纵坡 确定竖曲线:根据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竖曲线 设计纵断面:根据纵坡和竖曲线设计纵断面 优化纵断面:根据交通量、地形地貌等因素优化纵断面

《向板截面设计》课件

《向板截面设计》课件

绿色环保设计
绿色环保设计是指在向板截面设计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环保设计可以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技术等方式,降低产品的能耗和资源消耗。
绿色环保设计还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减少废弃物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THANKS
感谢观看
向板截面的特点
总结词
向板截面具有多种特点,包括高强度、轻质、美观等。同时,向板截面的设计也需要考 虑生产工艺、成本等因素。
详细描述
向板截面作为一种结构设计的理念,具有多种优势。首先,通过合理的截面设计和材料 选择,向板截面可以实现高强度和轻质的特点,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其 次,向板截面的设计也可以考虑美学因素,使结构更加美观。此外,向板截面的设计还
材料。
提高学员在实际工程中解决板 截面设计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员具备创新思维和绿色 建筑设计理念,为我国建筑行 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02
向板截面的基础知识
向板截面的定义
总结词
向板截面是指在结构设计中,将梁、柱等构件的截面设计成特定形状,以实现 特定的力学性能和功能要求。
详细描述
向板截面是一种结构设计的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根据构件所承受的载荷和力学 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 久性。
会议室设计
向板截面可以用于会议室的吊顶设计,营造出庄 重、正式的氛围。
办公室隔断
向板截面可以用于办公室的隔断设计,增加空间 感和通透感。
公共区域设计
在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间等,向板截面可以用 于天花板或墙面设计,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专卖店设计
向板截面可以用于专卖店的吊顶设计,突出品牌特色和个性化风 格。

第5讲 简支梁桥构造与施工-第三部分-更新版

第5讲 简支梁桥构造与施工-第三部分-更新版

3/62
一、装配式简支梁桥构造类型
• 截面形式 -T形、I形、槽形
• 块件划分 -纵向竖缝 -纵向水平缝 -横向竖缝 -纵横向同时分缝
• 划分原则: -起吊能力 -接缝在应力最小处 -接头少、施工方便 -便于安装 -标准化
4/62
纵、横向竖缝划分(串联梁)(很少用)
5/62
组合梁分阶段受力特点
(2)主梁主要构造尺寸
35/62
主梁 • 公路:高1/15~1/25L,宽15~18cm,构造控制 • 铁路:高1/11~1/13L,宽16cm,标准梁
横梁——中横梁3/4h,端横梁与主梁同高, 宽度12~16cm,可挖空
翼板——1/12h (公路),一般变厚度
下马蹄—占截面总面积10〜20%
截面尺寸设计:应满足抗弯要求,节省预应力筋;
涉及概念:上核心距,下核心距,核心距; 基本要求:ρ=0.45~0.5以上
阶段1:预加力阶段
如上缘不出现拉应力
31/62
运营阶段
如下缘不出现拉应力
32/62
33/62
说明:
34/62
ρ应根据g1/(g2+p)的荷载比值和梁高是否受限来考虑
215


26 35
18

481
半Ⅳ-Ⅳ (尺寸以中梁轴线示出)
1994/0.5
26 140
50 100
200
481
支座中心线


107.5

9

I形组合梁构造图
140 5 15
140 5 15
50
140 5 15
59/62
Ⅰ-Ⅰ
107.5 107.5 66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1 立体的截面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1 立体的截面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1 立体的截面|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截面,知道截面的形状与截面角度和方向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截面定义及特点。

2. 截面形状与截面角度和方向的关系。

3. 动手操作,观察不同立体图形的截面。

4. 小组合作,探究立体图形截面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截面定义及特点,截面形状与截面角度和方向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观察不同立体图形的截面,探究立体图形截面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立体的截面。

2. 学习截面定义及特点(1)教师讲解立体图形的截面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截面是立体图形与平面相交的部分。

(2)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截面的特点:截面是平面图形,截面的形状取决于立体图形的形状和截面的角度、方向。

3. 动手操作,观察截面(1)教师演示如何用平面去截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截面的形状。

(2)学生分组,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模型,动手操作,观察不同角度、方向下的截面形状。

4. 小组合作,探究截面变化规律(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截面形状与截面角度和方向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立体图形截面的变化规律。

5.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立体图形,让学生预测不同角度、方向下的截面形状。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立体图形截面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7.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尝试找出它们的截面。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

《纵断面设计 》课件

《纵断面设计 》课件
纵断面设计的规范
遵循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如公路工程勘 察设计规范、公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通则 等。
纵断面设计的实际操作
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性
良好的纵断面设计能够提高道 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减少 事故发生的可能。
纵断面设计的实际案 例
介绍一些成功的纵断面设计案 例,如在山区建设的公路项目。
纵断面设计的数据处 理
纵断面设计的定义
纵断面设计包括路线选择、路基、设计速度和土石方等纵断面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并节约建设成本。
纵断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设计要素的概 述
纵断面设计包括路线 选择、路基、设计速 度和土石方等要素的 综合设计。
《纵断面设计 》PPT课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纵断面设计的概念、基本要素、技术方法、实际操作、应 用与发展以及未来趋势,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
纵断面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纵断面设计是指在道路、铁路等交通工程中,根据地形条件和设计目标,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布置 和调整,以满足交通需求和工程要求。
路线选择要素
考虑地形、交通需求 和经济因素,选择最 佳路线。
路基要素
确定道路的纵向坡度 和横向曲线,确保交 通畅通和行车安全。
设计速度要素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 流量,确定设计速度。
纵断面设计的技术方法
1
纵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
2
根据设计要求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纵断
面设计。
3
确定纵断面的调查方法
通过地形测量、地质勘察等方法获取数据, 分析地貌特征和地质条件。
纵断面设计的总结
纵断面设计包括路线选择、路基、设计速度和土石方等要素的综合设计,其对交通工程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 舒适性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纵断面设计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环境友好。

5.实验心理学下_第五讲

5.实验心理学下_第五讲

结果: 结果:在双眼和单眼 观察条件下,都保持着 观察条件下 都保持着 大小知觉恒常性,双眼 大小知觉恒常性 双眼 观察时甚至出现超估 现象,而用单眼人工瞳 现象 而用单眼人工瞳 孔观察及单眼人工瞳 孔加上减光筒观察时, 孔加上减光筒观察时 由于排除了周围环境 中可供参考的东西, 中可供参考的东西, 知觉大小便趋向于视 角的规律, 角的规律,即恒常性 消失 。
海 神 尼 普 顿
身 到 三 个 隐 藏 的 侧 面 人 像 吗 ? 体 的 紫 罗 兰 : 你 能 在 叶 子 中 间 找
隐 藏 的 拿 破 仑
节约时间的暗示:斯坦福心理学家罗杰 谢泼德创作 谢泼德创作。 节约时间的暗示:斯坦福心理学家罗杰•谢泼德创作。
几 个 孩 ? 小
二、错觉
(4)趋合(或闭合法则)(law of closure)。轮廓闭合的对象比 (4)趋合 或闭合法则)(law closure)。 趋合( 轮廓不全的对象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轮廓不全的对象易被看成一个整体,但我们对自己十分 熟悉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 熟悉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仍然将它知觉为一个 整体。例如“Hello”的不完全写法 的不完全写法。 整体。例如“Hello”的不完全写法。
长度与透视
戴氏错觉
3、形状错觉 、
以线条为背景,几何图形在主观上发生变形的现象。 以线条为背景,几何图形在主观上发生变形的现象。
几何错觉量与年龄之间关系的研究 莱博维茨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 发现早期, 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 莱博维茨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发现早期,错觉强度随 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大约过18岁以后达到叫稳 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大约过18岁以后达到叫稳 定状态。 定状态。
三、知觉的恒常性

第五讲 实例演示-钢混组合梁1

第五讲  实例演示-钢混组合梁1

第五讲实例演示-钢混组合梁1 第五讲实例演示,钢混组合梁桥的计算一、结构尺寸:某桥为34米简支钢混组合梁桥,如下图所示,横桥向由多片梁组成,梁中到中间距7.3米,取其中一片梁计算。

钢梁裸梁高1.4米,顶板(含翼缘)宽5.5米,底板4.374米,底板厚0.025米,腹板厚0.016~0.02米。

二次浇注混凝土厚0.20米。

图1钢混组合箱梁桥构造图二、设计计算参数:1. 设计荷载:城 - A级。

2. 车道数:2车道。

3. 结构重力:一期恒载:结构自重混凝土γ=25KN/m3;钢γ=100KN/m3二期恒载:桥面铺装(t=100mm)防撞栏杆: 8 KN/m(一侧)5.温度影响力:温度条件考虑按规范取值(JTGD60—2004 4.3.10条)整体均匀温差+15?、-30?。

梯度温度正温差A=400mm,T1=16.4?,T2=6?;负温差A=400mm, T1= -8.2?,T2=-3?。

7.收缩徐变影响力:按新设计规范取用。

三、计算方法选用1本系统包含三种算法 :1. 平面梁单元算法。

2. 梁格法。

3(膜、板、八节点非协调块单元算法。

这里我们选用第三种算法。

模型的建立主要有两大步骤:(1)和建立梁单元计算模型类似,通过输入单元集、材料、截面、积分方法等参数建立网格划分控制信息;(2)执行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控制信息的建立分以下几种情况:1、当桥的内横梁及边横梁垂直于桥中线(对于弯桥横梁沿径向),开始建模时,可完全按单根梁模型来建,建完后定义一下每个梁单元的积分方法,再执行网格划分,基本的空间块单元模型便可建立。

在建立单根梁模型时,梁可以位于桥的中线,此时需定义梁为中纵梁;梁也可定位于桥的边缘,此时需定义梁为边纵梁。

2、对于其它异型桥,网格划分控制信息建立有两种方式:(1)梁边缘控制法;(2)腹板节点控制法。

具体可参照说明书。

在本例题中,由于桥为直桥且等宽,因此建立起单根梁模型后就可以执行网格划分。

总体建模思路是:(1)不考虑横隔板将主梁模型建立起来;(2)按基本类似的步骤在主梁模型上增加横隔板或先单独建立横隔板模型文件再将该文件合并到主梁模型中。

截面设计教学设计

截面设计教学设计

截面设计教学设计在截面设计教学设计中,我将详细介绍截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还将包括案例示范和实践操作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截面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截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用的截面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截面设计和分析。

4.了解截面设计的实际应用和相关案例。

教学内容:一、截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00字)1.定义和概述:截面设计是在满足力学性能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截面尺寸和形状的过程。

2.截面设计的原则:强度和刚度的平衡,经济性和施工性的考虑。

3.截面设计的相关知识:材料性能、截面分类和截面特性等。

二、截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计算公式(400字)1.截面设计的静力方法:根据受力条件和截面性能要求,采用弹性理论和弯曲理论进行截面设计。

2.截面设计的极限平衡方法:根据极限平衡条件,确定截面的尺寸和形状,以满足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

3.常用的截面设计计算公式:如矩形截面、T形截面、L形截面的设计公式等。

三、截面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案例示范(400字)1.桥梁截面设计案例:介绍典型的桥梁截面设计,包括箱梁、T梁和I梁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建筑结构截面设计案例:以柱子和梁为例,介绍建筑结构截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边坡截面设计案例:介绍边坡截面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截面设计的实践操作(200字)1.通过软件模拟进行截面设计的实践操作,使用常见的截面设计软件进行分析和计算。

2.实地考察和观察不同截面设计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知识,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等手段将截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

2.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截面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通过软件模拟设计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进行截面设计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实验组 控制组
心理学研究方法
O1
X
O1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O2 O2
11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7)
由于实验组和控制组不是等组,所以, 不仅要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后测成绩, 更重要的是要比较两组被试前测和后测 各自成绩的变化。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12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8)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3
一、准实验设计(3)
准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使用自然发生 的自变量,并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准实验设计在吸收实验设计优点的同时, 又结合了观察法和相关研究的特点。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4
一、准实验设计(4)
库克和坎贝尔(Cook & Campbell,1979)提出准实 验设计的各种变化形式,并应用这些设计来解决大量 的社会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设计模式中符号的下脚标是
指处理(辅导)期间的月数。假定因变量是
每组被试在假释期间违犯假释法律的频率,
辅导期的长短与因变量的分数有明显的负相
关,即辅导期越长,假释期间违犯假释法律
的次数越少。由于本设计中的被试并非随机
分配到不同的组,所以,我们对结果的解释
只能强调辅导期与假释期间违犯法律次数之
间的关系,而不能确定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
系。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10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6)
3、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非处理比较组前测后 测设计 )
– 我们可以用以下符号表示该实验设计:
– O1和O2分别代表前测(pretest)和后测(posttest), X代表实验处理。表明两组被试都接受了前测(O1), 其中一组接受实验处理(X),另外一组不接受实验处 理,两组被试都接受后测(O2)。研究者最好以随机 方式决定哪一组接受实验处理。

青岛理工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件混凝土结构纵向钢筋的弯起和截断_图文

青岛理工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件混凝土结构纵向钢筋的弯起和截断_图文

c b
条件一
(b) 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a点 )至钢筋实际截断点c 的距离(ac 段水平长度);
注:由于ab间还有一段弯矩变化区,实际截断点c到钢筋充分利用 点a 的锚固长度(即延伸长度ld )要求比基本锚固长度la大。
5.6 纵向钢筋的弯起和截断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2)延伸长度的取值
应延伸至该钢筋的不 需要截面之外不小于h0且 不小于20 d 处截断,且从 该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伸 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la+ h0
即:bc ≥ (h0 、20 d)max
ac ≥1.2la+ h0
≥1.2la + h 0
a
a a’
c b
≥20d 且≥ h0
由于剪力较大,可能产 生斜裂缝,钢筋强度充分利 用点由a点移至斜裂缝与纵 筋相交处a’点。
(a)V≤0.7ftbh0时:
应延伸至该钢筋的不需 要截面之外不小于20d处 截断,且从该钢筋的充 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 不应小于1.2la 即:bc ≥ 20 d
ac ≥1.2la
≥1.2la a
c b ≥20d
5.6 纵向钢筋的弯起和截断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b)V> 0.7ftbh0时:
⑶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 长度不应小于0.7la。
5.6 纵向钢筋的弯起和截断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框架梁或连续梁在中间支座处的上部纵筋
应贯穿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
4、框架梁或连续梁在中间支座处的下部纵筋
⑴当不利用该钢筋强度时,应符合简支梁V>0.7ftbh0时的规定; ⑵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可采用下面三种锚固方式。

五讲实验纵向及截面设计

五讲实验纵向及截面设计
编辑ppt
其他
❖ 米尔格拉姆实验 ❖ /view/1672946.htm ❖ 伦理议题:斯坦福监狱实验 ❖ /view/402672.htm
编辑ppt
二、纵向设计
❖ 测量穿越时间的变化,并收集至少两个时间 点上的数据(类似于实验设计的前测和后测)
❖ 然而,我们仍不能确定,有孩子是否会导致政治观点 上的变化,为了检验这个命题,我们可以要求参加者 描述他们在有孩子之前、较早的某个时期的政治观点。
编辑ppt
(三)更复杂的实验设计
❖ 我们可以通过引进两个以上的小组、增加额 外的前测和后测、引入更多的自变量等方式 来丰富经典实验设计
❖ 1、多重后测——有助于辨别短期和长期结果 ❖ (孪生子的故事)
❖ 婚姻法的影响
编辑ppt
❖ 2、多组
表5-1 强制投票对选举出席人数的影响
分组的方法
随机分组 (实验组1) 随机分组 (实验组2) 随机分组 (实验组3) 随机分组 (实验组4) 随机分组 (控制组)
时间1(T1) 干预 前测
投票意愿% 强制,无制裁
时间2(T2) 后测
投票意愿%
投票意愿% 强制,警告初犯 投票意愿%
❖ 在这个例子中,表5-5显示,每个同期群在保守性上 每10年就增加10分,而且,所有的同期群显示了相 似的变化程度,这种变化与特定的历史时期无关。
❖ 简而言之,不是历史时期,而是时间造就了这种变 化——成长效应
❖ 如果只追踪一个同期群(比如50年代),我们观察 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变得越来越保守。但是,我 们不知道这是由于年龄增长造成的,还是由于这个 特定的同期群有些与众不同才使得他们更加保守, 因为他们生长在60-70年代。
❖ (2)多重时间点前瞻性追踪调查设计 ❖ 与前面类似,只是增加收集数据的时点 ❖ 目的: ❖ ——考察长期和短期效应 ❖ ——当发生变化时进行追踪 ❖ ——描述变化的“形式” ❖ ——识别变化(或无变化)前的因素

初中截面研究教案物理

初中截面研究教案物理

初中截面研究教案物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截面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2.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 光的截面现象及其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难点:光的截面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光的截面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激光笔射线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传播过程中有什么特点?2.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3. 学习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4. 光的截面现象及其实际应用让学生观察光在障碍物前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截面现象。

并通过实际例子,如日食、月食、影子等,让学生了解光的截面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光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和截面现象,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实验表现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光的直线传播和截面现象的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和截面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截面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因为这种变化可能与某一历史阶 段有关
那么,如何区分成长效应和历史(时期)效 应呢?
——跨时间追踪不同年龄的群体
表5-5 发展影响:同期群在1980-2000年间政治保守程度的变化
同期群出 1980年时 保守分 1990年时 保守分 2000年时 保守分 生年月 的年龄群 值 的年龄群 值 的年龄群 值
随机分组 均值=50 (控制组) 随机分组 无 (控制组)
无处理 无处理
均值=60 均值=50
控制组间的 差异为10 (60-50), 这个归因于 工具反应
将工具反应去除,干预的真实影响就是消除了工具 反应的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种情况下的 实验组得分为70,而控制组得分为50,我们可以推 断干预具有20分的影响
将约5000个低收入家庭随机分配到不同的计划中 (没有收入支持、有短期支持、长期有保证的收入)
在众多被测量的变量中有测量工作努力度和婚姻稳定 性的变量
研究者从实验一开始直至整个实验过程的不同时点分 别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
参加实验的过程中,这些家庭过着他们的正常生活, 并将受到研究期间所有的变动经历的影响和其他变化 的影响(例如政治变化和社会变化)
米尔格拉姆实验 baike./view/1672946.htm
伦理议题:斯坦福监狱实验 baike./view/402672.htm
二、纵向设计
测量穿越时间的变化,并收集至少两个时间 点上的数据(类似于实验设计的前测和后测)
与பைடு நூலகம்验不同的是,纵向设计一般没有随机分 派的控制组
干预或者仅仅是自然观察) 设计中包含一个“实验组”,可以用来测量变化。
由于缺少随机控制组,引起一个问题:无法知道变化 究竟是由研究者的“干预”,还是时间的逝去或其他 影响引起的。
替代方案:选择大且多样性的样本,测定在一段时间 内,哪些人经历了“干预”而哪些人没有,因而产生 对照组。作用有限,但有价值
例如,研究有孩子是否会促使人们在政治上更为保守
设计:比较有孩子组和没孩子组的政治保守水平
由于任何小组之间的不同均可以归因于亲子关系之外 的因素,我们应该收集其他关于家庭的信息,并且对 两个组进行配对,这样我们可以将两个相似的组进行 比较。
然而,我们仍不能确定,有孩子是否会导致政治观点 上的变化,为了检验这个命题,我们可以要求参加者 描述他们在有孩子之前、较早的某个时期的政治观点。
测量结果变 量(Y)
测量结果变 量(Y)
测量结果变 量(Y)
做法:增加不进行前测的实验组和控制组
表5-3 所罗门四组设计举例
分组的方法 时间1(T1)干预 前测
时间2(T2) 后测
随机分组 均值=50 (实验组) 随机分组 无 (实验组)
处理 处理
均值=80 均值=70
实验组间的 差异为10 (80-70), 这个归因于 工具反应
解释方案2:时代特征,比如说20世纪30年 代大萧条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有着经济上 没有保障的经历,这可能是他们在政治上趋 保守的原因
解决方案:在一段时期内追踪相同的个体, 看他们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4、确立历史(时期)效应
前例中,如果在一定时间跨度内追踪一群年 轻人,发现他们趋于保守,能否确定这一成 长效应?
突发性群体事件 自然灾害 社会动荡 (孪生子的故事)
(五)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分析的核心是组间比较
在比较中,需要强调三点: 1)比较应聚焦于组而不是个人 2)在对差异的重要性作出判断之前,需要确定实
验组和控制组之间差异多大才算显著 3)要用结果变量进行组间比较
其他
相互竞争的事前模型中,究竟哪个与数据拟 合得最好 4)可以用截面数据来评估和修正一个给定的 事前模型
在这个例子中,表5-5显示,每个同期群在保守性上 每10年就增加10分,而且,所有的同期群显示了相 似的变化程度,这种变化与特定的历史时期无关。
简而言之,不是历史时期,而是时间造就了这种变 化——成长效应
如果只追踪一个同期群(比如50年代),我们观察 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变得越来越保守。但是,我 们不知道这是由于年龄增长造成的,还是由于这个 特定的同期群有些与众不同才使得他们更加保守, 因为他们生长在60-70年代。
考察生育孩子对家庭性别分工的影响
从一个无子女夫妇样本开始,观察男女双方各自负 担的家庭工作的范围
之后持续观察这些家庭,可能有些有了孩子,而有 些没有
将有子女的分为一组,没有的分为另一组,观察两 组家庭分工的差异
问题:两组可能差异很大,可能是其他因素影响家 庭分工
解决方案:扩大样本,收集相关信息——统计控制 方法可以提高论证水平
时间1(T1) 干预 前测
投票意愿% 强制,无制裁
时间2(T2) 后测
投票意愿%
投票意愿% 强制,警告初犯 投票意愿%
投票意愿% 强制,轻度罚款 投票意愿%
投票意愿% 强制,严厉罚款 投票意愿%
投票意愿% 无强制
投票意愿%
3、所罗门四组设计——有助于评估变量结果 是不是由工具反应导致的
工具反应:当有前测和后测阶段时,即使没 有任何干预,这些测量本身也会让测量对象 产生一些变化。
3、准纵向设计(趋势研究) (1)模拟前、后测设计 (2)重复的截面设计
三、截面设计
三个明显特征: 1)无时间维度 2)着眼于既存的差异,而非引入干预因素所
产生的变化 3)根据既存的差异而不是随机分配来分组
用途: 1)描述性分析 2)确定因果关系的不存在是很有效的 3)可以帮助我们评价在根据理论获得的多个
(2)多重时间点前瞻性追踪调查设计 与前面类似,只是增加收集数据的时点 目的: ——考察长期和短期效应 ——当发生变化时进行追踪 ——描述变化的“形式” ——识别变化(或无变化)前的因素
(3)无替换单个追踪调查设计
(4)有替换单个追踪调查设计
通常是匹配替换,丧失随机性
1920-9 51~60 50 61~70 60 71~80 70 1930-9 41~50 40 51~60 50 61~70 60 1940-9 31~40 30 41~50 40 51~60 50 1950-9 21~30 20 31~40 30 41~50 40 1960-9 11~20 10 21~30 20 31~40 30
结果等同于无前测方法
但是如果是小样本,不能保障随机化,组间的初始 状态可能有差异,就需要使用前测来测量变化
4、因子设计——评估多个自变量的交互影响
表5-4 因子设计
分组的方法 随机分组
时间1(T1) 实验干预 前测 (X1和X2)
工作满意度 高控制男性 测量(Y)
随机分组
工作满意度 低控制男性 测量(Y)
思考
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T1到T2期间控制不足的问题,危险在于导致
观察差异的原因往往是没有得到控制的事件 而不是实验干预。
至少如下两种情形会导致此类问题的发生: 1)一个组可能比另一个组更容易受到额外因
素的影响 2)外部因素可能与实验干预交互作用
自然实验
依赖自然发生的事件为干预,而不是依赖实验者引 入的干预
1、描述变化模式及稳定性 2、建立时间序列 因果分析的前提是时间顺序 思考:如何确定失业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截面设计: 纵向设计:
3、确立成长(年龄)效应
政治保守主义在老年人中比在青年人中要明显 得多,如何理解?
解释方案1: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保守。 他们可能变得没有冒险精神,需要更大的确 定性,或者对那些宣称变化会使世界更美好 的人持更加怀疑的态度
第五讲 实验、纵向及截面设计
一、实验设计
(一)经典实验设计
课堂讨论:
如果我们要检验命题1:一个人越难加入一个 群体,这个群体对这个人越发显得有吸引力
应该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经典实验研究的步骤:
1)将人们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 2)对“成员对群体吸引力的感受”进行测量 3)对实验组施加严格的进入程序,而对控制
表5-6显示,保守性得分是由人们何时出生决 定的
这样不同同期群保守性的差异就是由于历史 效应而不是因为成长效应产生的。
5、生命历程“生涯”分析 吸毒与亚文化的关系
(二)纵向设计的类型
1、前瞻性追踪调查设计 (1)简单前瞻性追踪调查设计 收集相同样本在两个时间点上的数据(可以积极制造
为了区别成长(年龄)效应和历史(同期群/时期) 效应,我们需要跨时间考察多个同期群。
如果同期群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更加保 守,则说明不存在成长效应
但是,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表5-6 时期影响:同期群在1980-2000年间政治保守程度的变化
同期群出 1980年时 保守分 1990年时 保守分 2000年时 保守分 生年月 的年龄群 值 的年龄群 值 的年龄群 值
(三)更复杂的实验设计
我们可以通过引进两个以上的小组、增加额 外的前测和后测、引入更多的自变量等方式 来丰富经典实验设计
1、多重后测——有助于辨别短期和长期结果 (孪生子的故事)
婚姻法的影响
2、多组
表5-1 强制投票对选举出席人数的影响
分组的方法
随机分组 (实验组1) 随机分组 (实验组2) 随机分组 (实验组3) 随机分组 (实验组4) 随机分组 (控制组)
在某种程度上,变化是由测量而不是实验处 理导致的。
表5-2 所罗门四组设计
分组的方法
随机分组 (实验组) 随机分组 (实验组) 随机分组 (控制组) 随机分组 (控制组)
时间1(T1) 干预 前测
测量结果变 处理 量(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