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教师教育观
第斯多惠的教师教育观一、论教师的使命:实现全人类的教育理想(一)为全人类的进步而忘我牺牲虽然德国对教育十分重视,但当时德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温顺虔信的顺民和对外侵略的士兵,带有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及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针对这一现象,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应培养具有人道和博爱精神的人,这样的人能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利益而牺牲自我。
他主张把热爱祖国与热爱全人类结合起来,他说:“爱国主义与用轻视或仇恨来侮辱异族人毫无共同之点”。
在他看来,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上,在人们身上爱人类精神与爱祖国精神应当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德国学校培养出来的不应是“真正的普鲁士”,而应是人和公民!他向教育家及教师们强调说: “你要说、要想: 人是我的名字,德国人是我的绰号”。
(二)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第斯多惠坚决反对封建教育势力和教会残酷的思想统治,他一生致力于国民教育事业,提出了一个民主教育大纲!第斯多惠对当时德国劳苦大众缺乏教育的现状十分同情!他曾义愤填膺地写道:“几百万人生活在那里……他们悲惨地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和住所,……大多数儿童在他们少年时期就被剥夺了受教育和培养的权利,而这种教育和培养对于健全身体和思想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第斯多惠从人道主义出发认为“所有人本来就是平等的和可以教育的; 教育必须以发展全面的"和谐一致的人格为目的; 教育必须是着眼于一切人的。
”因而他坚决反对封建专制教育,认为等级教育使广大劳苦大众的子女无法受到较高程度的教育!为了改变教育的现实,必须提高国民素质"$第斯多惠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烈要求改革德国的等级学校教育制度,坚决主张设立统一学校,向一切儿童,不论其父母属于哪个阶层,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宗教信仰,提供普通的教育。
”“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反对德国教育的保守主义倾向,要从统治者权威下解脱出来,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
教育家----第斯多惠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
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Fra bibliotek 1827年创办《莱茵教育杂志》
1832年改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并兼任附属
实验学校的教学工作,推广裴斯泰洛齐的教 学思想。 1835年,发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847年,他被反动政府免去校长职务。 1848年,担任“全德教师联合会”主席 1850年被迫退休。
教育思想
一、教育和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 规律 (1)含义: 符合人的自然发展过程,即考虑学生的年 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2)内容: 他号召教师仔细研究儿童的注意、记忆和 思维的特点; 他把心理学看作"教育科学的基础",把教 育经验当作教育发展的源泉。
由感性认识的东西出发并过渡到它的
概念,由个别的到一般,有具体到抽 象,而不是相反。
五、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对教师 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
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使知识
转化为的精神财富 教师应该不断自我教育 教师要承担国家公民的责任 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关心,加强团结
二、教育和教学要适应文化的要求
“在教育中必须注意一个人所出生或将 来生活所在的地点和时间的条件,要注意 就其广义和包罗万象的意义来说的全部现 代文化,特别是学习祖国的文化。” 他一面指出必须重视儿童的天性,同 时主张把儿童提到人类现代文化的高度, 认为教育应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的要求。
在19世纪上半期的西欧资产阶级教育学中,
三、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 能力
对教育的任务问题,存在形式教育和 实质 教育的激烈争论, 前者强调发展儿童的心 理机能,后者强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 知识。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这两种任务并不冲突, 在通常情况下,往往要达到这两种目的。 因此,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应该是统一的。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要求
•
评价
– 第斯多惠基于心理学应该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的思想,不断探 索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不但 进一步丰富了夸美纽斯、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人提出的自然适应 原则,而且也使这一思想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潮相接近。从第斯 多惠以后,随着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教育学 著作中一般不再使用教育的自然适应性这一术语,而直接运用生 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论证和阐明教育要遵循人的本身发展 规律的思想,从而使这一思想更加科学。
3、教学的渐进性——终身学习
• 终身发展渐进性是第斯多惠强调的另一重要教学原则。他说:“智力的发展是 和渐进性的规律联系着的” 。 渐进性要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所传授的知识必须符合 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第斯多惠强调“凡是目前不适用的,对进一步学习并非必需的 东西,就不必教它,尽可能少教些!”而“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
(四)论教师
• • • • 一、热爱教师职业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前提 二、教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 四、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在知识结构方面 : 第斯多惠强调教师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掌握 教育科学的知识和进修的学习材料。 在实际能力方面 : 第斯多惠认为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教师“在孩子当中天天有机会观察到一
•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认为课程是学生与教师在 教育过程中的鲜活经验与体验,是学生的各种自主学习活动的总和。 新课程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 持久的变化”(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而学习者的经验 从是从生活实践中直观感受而得到的。
【文献综述】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文献综述思想政治教育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第斯多惠(Friendrich Ado1f Wilhelm Diesterwe 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
1811年,第斯多惠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霍尔姆谢城中学、法兰克福模范学校、默尔斯师范学校、柏林师范学校,任职期间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改革,使这两所学校成为当时德国的模范学校。
因其对师范教育所作出的贡献,被誉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和“德国的裴斯泰洛齐”。
第斯多惠是西方第一位较完整地提出和谐教育思想的教育家,1835年出版了其教育理论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在这本以培养教师为主旨的著作中,第斯多惠首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这对西方和谐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功不可没。
因此,对他的理论研究将检视我国现在所提倡和实施的和谐教育。
目前关于第斯多惠的研究,主要是以《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为本,集中力量研究他的教师教育思想及一般教育理论。
如学者陈利在《第斯多惠教师观解读》中重点论述了教师的读书观。
教育目的就是唤起人的主动性,引导人主动的追求真、善、美的和谐。
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唤醒学生的本能,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学习、发展。
教师要达到这一目的,则要求教师本身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个体。
教师自我教育和完善的方式中,读书是最重要的方式。
在读书过程中应怀有追求真理之心、具有研究的精神以及专心一意、持之以恒的精神。
李定仁在《教会学生主动寻求真知》—问中谈到第斯多惠论认为教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第斯多惠说:“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观点和科学,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自己主动去掌握知识”,等等。
近年来,随着对全社会对和谐教育的关注热情和深入研究,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他的教育思想中所闪耀的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这些研究使得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和谐教育思想的发端与本意,从而能够正确、全面的评价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对当时以至现在和谐教育的启示。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第斯多惠(1790—1866),德国教育家。
因其终生从事师范教育,致力于发展国民教育,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如此高的称呼,第斯多惠是有哪些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斯多惠主要教育思想第一:自动性原则第斯多惠认为,人生来具有各种能力如观察、感觉、思维、语言等。
人的天性中潜藏着渴求发展的特性,即自动性,它是个人发展和教育活动的主观条件。
但是,自动性没有明确的方向,内容空洞,人可以自动地趋向于善,也可以自动地趋向于恶。
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动性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使人的自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真善美的生活便是人发展的客观条件。
要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人,必须将自动性和真善美结合起来。
第二:自然适应性原则所谓自然,即指人的天性。
适应自然,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要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他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中,主动性和感受性是儿童最一般的智力表现形式。
14岁以前,儿童的主动性表现为身体上喜欢活动,精神上喜欢自由幻想,因此,要通过体操锻炼儿童的身体,借助故事、童话等发展儿童的想像。
儿童的感受性在幼年占优势,以后逐渐转向主动性。
幼年儿童的感受性表现为求知欲较强,渴求感性知识,教师应发展儿童的感觉,多让儿童观察事物。
14岁以后,儿童过渡到悟性阶段,身心发生了显著变化,产生了理想,记忆、思维、信念、意志等逐渐成熟,教师应以感性知识为基础,发展儿童的悟性。
适应自然也包括适应儿童的个性特点,促使其独特地发展。
另一种说法是第根据当时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把儿童心理分为三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6-9岁)发展记忆力阶段(9-14岁)悟性理性阶段(14岁以后)第三:文化适应性原则要求教育要注意现代社会文化,反映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
第斯多惠指出,对自然和文化的适应必须协调一致,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文化适应性原则应服从自然适应性原则。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最新版)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一《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二《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三《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俄国近代教育制度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美国近代教育制度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日本近代教育制度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四《第斯多惠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五《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初探》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初探作者:冯静一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6期[摘要]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第斯多惠对教师的要求,即教育适应自然、加强自我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善于组织教学这四方面,以期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04-01 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
1813~1818年间,他任模范学校教师,长期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的经历,使他对师范学校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方面产生了深刻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由他主编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第斯多惠详细阐述了自己有关教学改革和教师培养方面的见解,因此他又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如今,从这本书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来看,它不仅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成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教师的必读书籍。
第斯多惠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要求:一、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儿童的天性第斯多惠接受了卢梭的教育观点——教育适应自然。
在他看来,每个儿童都具有自身的天资,教师应该利用其天资的发展规律予以激发。
因此,他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儿童天资及其特点,因材施教。
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践工作中才能更好地逐步提高 , 然后才能胜任更高的 职 务 。” 【 1 】 ( 筠 ’ 他 指出 , 要从 事教 师这 一 职业 就应 当先受 教 育 ,教 师 只 有 先受 教 育 才 能在 一 定 程度 上教 育别 人 。教 师 自 己受 了 多大程 度 的教 育 , 他 就 只 能在 多大 程度 上对 别 人发 生影 响 。如 果 教 师 自己 没有发 展 、 培 养和教育好 , 那 他 就 不 能发 展 、 培养 、 教 育 别 人 。他 举 例说 : “ 一个 人 一 贫如 洗 ,对别 人 决 不 可 能慷 慨 解 囊 。” 【 l ( 2 3 ‘ 正如没 有人 能把 自己所 没有 的东西给 予别 人 一样 , 谁 要 是 自 己还 没 有发 展 培 养教 育 好 。 他 就 不 能发 展培 养和 教 育别 人 。” 阁
康 卫 国/ 菏 泽 学院 , 硕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教师教育 、 课程 教 学 论 研 究 等 工 作
广角 。 :
。 一
.
2 0 1 5
要 求 师范 生 都 应 当把 教师 职 业 看作 是 神 圣职 责 。 “ 谁 生— — 未来 的教 师创 造一切 学 习机 会 。其一 , 第斯 多 师范 生 必须钻 不 是为 了人 类的 自身缘 故去探 求 教 育事业 , 谁 就 不会 惠 认 为学 习和掌 握教 育科 学极 为重 要 , 教 育学 是 找 到这 种教 育事 业” 。 “ 有些人 把教 育事 业贬低 为唯 一 研 教 育学来 提高 自己的教 育能 力 。他指 出 , 的谋 生 手段 ,获取 财 富 的阶 梯 ,这 是难 以 令 人信 服 关于教 育和 教学 的规 律规 则 的科学 , 正确 的教 育理论
2 0 1 5 年第 6 期
第斯多惠与他的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与他的教育思想作者:白芳来源:《教育》2016年第01期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将教育与人的自由与解放联系在一起,出版了《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教育的理想与可能性》《文明的切身问题》等书籍,毕生致力于发展德国的民主教育体系与师范教育,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师范教育的典范1820年,第斯多惠出任德国著名的梅尔斯师范学校校长,兼教数学和法语。
他在这里一待就是12年,成绩显赫,学校备受赞誉。
1827年起创办《莱茵教育杂志》,他先后撰写并发表了400多篇讨论各种教育问题的论文。
1832年调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并担任师范和附小的教学工作,直到1848年。
由于长期担任师范学校校长并亲自授课,第斯多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师范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他对教师的任务、条件等提出了许多要求。
一是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育别人,而且要教育自己,自我教育的意义更加重大。
一个人不教育好自己,就不可能去教育别人;学生所受的教育和教养程度,取决于教师所受的教育和教养程度。
学校是儿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教师接受教育的地方;教师要通过一切环境和活动来教育自己。
自我教育是教师的终身任务。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优秀品质,精通所教的学科,熟悉相关的学科,加强文化修养,同时,教师也应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二是教师必须精力充沛,意志坚定。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
教师生气勃勃,学生就会群情激昂。
教学要生动,要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做到生动活泼。
教学的艺术在于鼓舞士气,唤起学生的激情。
“只有性格坚强、果断的人才会知情达理,懂得要什么,为什么要,用什么方法来锻炼意志,只有这种性格的人才会培养出性格坚强和果断的人来。
”三是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引人入胜。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育也就因此而中止。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概述
职 业 教 育 史 料 Biblioteka 第斯 多惠教 学思想概 述
袁 潇
( 南 大 学教 育 学 院 重 庆 4 0 1 ) 西 0 7 5
摘要 : 斯多惠是 1 第 9世 纪 中 叶德 国著 名 的 民主 主 义 教 育 家 , 教 学 思 想 的形 成 有坚 实 的 理 论 基 础 和 特 定 的 其 时 代 背 景 。第 斯 多惠 在 自然 主 义 思 想 的指 导 下 , 出 一 系列 教 学原 则 并 呼 吁 培 养 进 步 的教 师 , 提 为德 国 的 师范 教 育
指 导 产 生 过 巨大 作 用 . 教 学 理 论 发 展 史 上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在 第斯 多惠 教 学 思 想 的 主 要 内 容 第 斯 多 惠 的教 学 思想 成 为 1 9世 纪 中 叶 德 国教 育 界 研 究 各
南》 , 中 第斯 多 惠 把 人 的 自然 本 性 理 解 为 智 慧 与 能 力 的 素 质 , 并
裴 斯 泰 洛 齐 的 “ 赋 能 力 ” 想 . 为 教 育 的 目的 在 于协 调 发 展 天 思 认 自然赋 予人 的具 有 发 展 倾 向 的各 种 能 力 。 在 《 国 教 师 教 育 指 德
供 各 种 文 化 与 专 业 知 识 的教 育 名 著 第 斯 多 惠 称 著 书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找 中 的 教 师 ” 这 部 巨 著 对 德 国 教 师 的 思 想 与 专 业 寻
科 教 学 法 的指 导 原 则 . 也 被 认 为是 夸 美 纽 斯 和裴 斯 泰 洛 齐 逝 他
世 后 西 方 最 伟 大 的 教 学论 专 家 教 学 目的 : 式 与 实 质 的 关 系 第 斯 多 惠 认 为 , 育 的 终 形 教 极 目的 在 于 培 养 “ 人 ”. 全 面 的和 谐 发 展 的 人 为 了 达 到 这 全 即
教学课件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成为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间交流的重要 内容,促进了各国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适应时代发展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强调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 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 示。
教学课件: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目录
• 第斯多惠简介 •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影响 •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启示 • 结论
01 第斯多惠简介
第斯多惠的生平
第斯多惠出生于 1790年,成长于德 国的一个教师家庭。
第斯多惠在1818年 成为了一名教师,并 开始在教育领域积极 探索和实践。
02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教育目的论
培养良好的公民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良 好公民,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为 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应与社会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培养的人才 应能够适应和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强调个性发展
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 和特长,为德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国际影响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德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还对 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产生了影响,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国 家的教育家和学者纷纷引入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推动本国 的教育改革。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未能 充分关注性别平等问题, 女性在教育中的地位和权 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的教师
.
师培养 等 问 题
这 在 当 时对 于 德 国 教 师 思 想 和 专 业
,
用 教 师 整个 的 人 格 来 影 响学 生
、
。
第 斯多 惠
,
水平的提高 具有指导意 义
因 此 他 也 被称 为
“
德国
认 为 教 师 应 当 永 远精 力 充 沛
、
意 志 坚强
。
以他 自 己
“
教师 的 教 师
”
的 性 格 力 量 去教 育 才 能产 生 生 气
,
教 育 工 作 既 要 遵 循 自然
。
,
也要适 应社会 文
,
有坚 定的 性 格
,
敢 于 面对困 难
。
克服 困难
,
,
具 有不
化 发 展 第 斯多 惠 接 受 了 卢 梭 和 裴斯 塔 洛 齐 的 观 点 即 教 育 的 自然 适 应 性 原 则 人 的 自然 本 性
”
。 ,
达 目的 绝 不 罢 休 的 顽 强 精 神 面 前才有威 信
,
文化
”
是 一 个 综 合概 念
指 的 是 由 民族
,
的差异
注意 根 据儿 童 不 同 的 特 点
。
施 以不 同 的 教
,
历 史 的 传 统 和 发 展 所 形 成 的 一 个 民 族 总的社 会文化 包 括 政治
、
育
,
力 图 促进 儿 童 个 性 的 发展
,
再次
教师 要善于
。
经济
、
文化 风俗 习 惯等 等
.
外国 教育思 想拾 萃
确提 出 教 育 必 须 受客 观 的 社 会 条 件 制 约 于 时 代 和 阶 级的 局 限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概述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概述作者:袁潇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第05期摘要:第斯多惠是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其教学思想的形成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特定的时代背景。
第斯多惠在自然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并呼吁培养进步的教师,为德国的师范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教学原则;自然主义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5-0159-02阿道尔夫·第斯多惠(Frie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是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力图改革与发展德国的民主教育体系,尤其在发展德国的师范教育上贡献了全部精力,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理论渊源第斯多惠对教学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卢梭、裴斯泰洛齐的影响,表现出自然主义的色彩。
第斯多惠接受了裴斯泰洛齐的“天赋能力”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协调发展自然赋予人的具有发展倾向的各种能力。
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第斯多惠把人的自然本性理解为智慧与能力的素质,并且认为这种素质是与生俱来的,既不能在后天获得与增强,也不能受之别人或赠送给别人,它潜藏在人的本性之中,如果没有它,任何教育对人的本性发展都无能为力,因此,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发展规律,并将其置于首要地位。
他说,“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
①1813~1818年,第斯多惠受聘为法兰克福一所模范学校教师,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些裴斯泰洛齐的学生和信徒,研究了裴斯泰洛齐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进步的教育理念。
时代背景第斯多惠的学术生涯集中在社会剧烈变动的19世纪中叶,他的教育思想也因此被刻上了时代变迁的印迹。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使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趋向反动。
第斯多惠
26
五.在知识结构方面
• 第斯多惠强调教师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基 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掌握教育科学 的知识和进修的学习材料。
27
六.在实际能力方面
• 第斯多惠认为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教师“在 孩子当中天天有机会观察到一些有趣的富 有教学意义的现象,这样读起教育方面的 文章来才能事半功倍,受益匪浅”。就思考 能力来说,他认为每个教师都要善于独立 思考,不要“靠别人为自己去思考和研究问 题”。就判断能力来说,他要求教师善于明 辨是非,永远站在社会进步的方面,“在追 求真、善、美的征途上,不要气馁,不要 心灰意懒”。
30
第斯多惠的名言
•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 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通过你知 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
• 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的聪明和 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即按照我们的定义, 不努力为真和善服务的越来越自由的活动,那末 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推 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17
C.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学生智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且具有不平 衡性的过程,第斯多惠认为,所以教学必须遵 循持续性原则,且教师必须有步骤的引导学生 进入与年龄和天性相符的主动性阶段,以便达 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 本质。 ) D。直观教学原则 (第斯多惠认为,人的智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 形成都是是从观察与感觉外部世界开始的,教 学必须贯彻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 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的思想第斯多惠(1790-1866),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被誉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他的若干著作在其有生之年共印了120版,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向国外发行。
著名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著作。
第斯多惠在这本书中提出的和谐教育思想,向来为教育界所称道,至今仍然让人感到其深刻的启发意义。
教育之作为一种环境。
早期不少教育家和思想家,大都不能正确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陷入了一种解释的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就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正确地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但在看到教育、法律和政治对人的重要影响时不能加以正确认识,最终还是得出了唯心论的结论。
特别是他们看到教育作为“社会影响的全部总和”(爱尔维修),在对其施加于人的作用进行追溯时,导致把教育了解为具有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第斯多惠没有像他的前辈一样陷入人与环境的解释循环之中,而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教育对人的塑造的重要作用,以毕生的精力和热情深入探索教育的规律及有效的方式方法,推进了前辈关于对作为重要环境的教育这一思想,并且使这一思想建立在切实的教育实践基础之上。
教育必须激发主动性。
实现和谐教育的原则,必须激发人的主动性。
第斯多惠集中论述了教育如何激发人的主动性问题,以真正实现发展全面而谐调的人格这个教育的一般目的。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是要人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要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自我塑造、自我形成。
因此,激发人的主动性,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服务,一直被第斯多惠看作是“最高的教育原理”。
根据他的解释,人的主动性的涵义,落实在人生观上,就是人要秉持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对现世的一切抱积极的态度,用实际行动来完成自身的使命,自己来探求奋斗和行动的合理理由。
因此,所谓自发自动、自主自觉、自决自由,说到底就是第斯多惠所称的自动性。
自然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2)
(1835)、《教育年鉴》和二 十多种各类教科书和教学指导 书。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作者: 第斯多惠 译者: 袁一安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 版社 出版年: 2001-5-1
二、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 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第斯多 惠认为,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是一 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 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
2、自然适应性原则
所谓自然,即指人的天性。适应自然,就是要遵 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要合乎儿童的 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文化适应性原则
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现代文化, 特别是祖国的文化
❖ 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教育的两大规律:即遵循自 然与遵循文化,是对西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五、教学理论
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 第斯多惠将教学方法分为两种:学科的方法和基本的方法。
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现代文化,特别是祖国的文化 丰富和发展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在教学论方面创新颇多;
——第斯多惠 学科的方法是满堂灌的方法;
所谓自然,即指人的天性。
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的聪明和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即按照我们的定义,不努力为真和善服务的越来越自由的 活动,那末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推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两个因素: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征。 第斯多惠将教学方法分为两种:学科的方法和基本的方法。 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 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适应自然,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要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在历史上首次将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相提并论,认为所有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二者都很重要,都是教学应达到的目标; 自主自由: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均须注重个人自由自主的 发挥,必须注意个人自主学习的进行。 第斯多惠反对学科的方法,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才是教师应当选择的唯一方法。
近代西方九大教育家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家教育思想
教育 目的
教育 方法
教学 内容
教学 原则
思想 基础
斯宾塞
第斯 多惠
主张发展和顺应自然,要适应儿童的兴趣和愿望
社会职能也如生物机体一样,通过适当分工表现出来;
卢梭:主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 教育目的 三、论教师的培养:自我教育——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经过比较,科学最有价值。
发展多方面兴趣,使人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养成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正的观念
主社张会发 职展能教和也育顺如应生家自物然机,体要一适样应,儿通童过的适兴当趣分和工愿表望现出来;
教育目的
马社克会思 也夸:像掌物美握种纽科那斯学样技,术由知简识单和向劳复为动杂技进现能化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为永生做准备
凡实科现学 人所的不解卢能放梭深和入自认由识全的面领发域展,,即培事养物具的有本创质新,能只力能的诉多诸方培宗面养教发。展“的自人然才 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教教师师必 应裴须坚斯拥持泰有培崇养洛高全齐的面教和育谐信发仰展和的有教人学组热织情地帮助和激发儿童的天赋能力,使各种内在的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实证主义哲学思想
1.哲学是以“实证的”和“确实的” 事实为认识依据,要求在认识方面具有“确实的 ”知识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反对主观臆断和空想。 2.不可知论,人类的理性只能认识相对的东西,事物的本质、绝对真理是不能被认识的 。凡科学所不能深入认识的领域,即事物的本质,只能诉诸宗教。
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1.知识价值标准确定:为生活做准备的知识价值最高,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教导每 个人怎样生活”; 2.证明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比较的尺度是知识与生活、生产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 系。经过比较,科学最有价值。 所以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科学知识; 3.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 4.教学原则和方法:自然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快乐教育原则 、自我教育 原则、实物教学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主自由: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均须 注重个人自由自主的 发挥,必须注意个 人自主学习的进行。
三、论教育目的
▪ 在第氏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完 人”(或全人,all-round education)教育的 思想。
本的方法。 学科的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满堂灌的方法;基本的方法是从学
生的知识水平出发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发现真知, 基本的方法也被称为发展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式教 学。 第斯多惠反对学科的方法,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才 是教师应当选择的唯一方法。
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 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
——第斯多惠
▪ 人生的最高目标在于完善教育,发挥人的 天资、智力与主动性;人固有的本质在于 主动性;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 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即和谐全面发展)。
四、教育的基本原则
1、自动性原则 第斯多惠认为,人生来具有各种能力如观察、感
觉、思维、语言等。人的天性中潜藏着渴求发展 的特性,即自动性,它是个人发展和教育活动的 主观条件。但是,自动性没有明确的方向,内容 空洞,人可以自动地趋向于善,也可以自动地趋 向于恶。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动性朝着真善美的方 向发展,使人的自动性得到充分体现。要培养身 心和谐发展的全人,必须将自动性和真善美结合 起来。
联想
古今中外还有那些教育家提出了启发 式教学法?
六、论教师
1.注重自我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2.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七、历史地位
1.丰富和发展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尤其 是在教学论方面创新颇多;
2.强调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明确论述了发展性 教学的思想;
2、自然适应性原则
所谓自然,即指人的天性。适应自然,就是要遵 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要合乎儿童的 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文化适应性原则
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现代文化, 特别是祖国的文化
❖ 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教育的两大规律:即遵循自 然与遵循文化,是对西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五、教学理论
(1835)、《教育年鉴》和二 十多种各类教科书和教学指导 书。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作者: 第斯多惠 译者: 袁一安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 版社 出版年: 2001-5-1
二、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 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第斯多 惠认为,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是一 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 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
3.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4.长期从事师范教育工作,为培养德国青年教 师和师范教育的革新贡献了毕生精力,赢得了 “德国师范教育之父”和“德国教师的教师” 之美称。
第斯多惠的名言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 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通过你知 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
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的聪明和 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即按照我们的定义, 不努力为真和善服务的越来越自由的活动,那末 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 “推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 和鼓舞。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 A.遵循自然原则(自然适应性原则) B.遵循文化原则(文化适应性原则) C.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发展的教学方法)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两个因
素: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征。 第斯多惠将教学方法分为两种:学科的方法和基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1. 在历史上首次将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相提并论, 认为所有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二者都很 重要,都是教学应达到的目标;
2.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年幼时倾向形式教育, 稍大转向实质教育;
3.二者不能截然分开,采用正确的教法,可使二者 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4.形式教育热衷古典教育,实质教育强调现代教育。
第十章 第六节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著作
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 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一生主要 从事国民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 倡导“全人教育” 的思想。 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第斯多惠一生著作繁多,出版
了《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阿道尔夫·第斯多惠 (Frie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 , 1790—18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