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1复习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1复习资料全

中国古代文学1复习资料全

(3)小赋:东汉中期以后,小赋勃兴。

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约作于顺帝永和三年(138年)张衡免官归家时。

它是我国赋史上第一篇以描写田园生活和乐趣为主题的抒情小赋。

3.诗歌:主要包括乐府民歌和文人诗。

(1)乐府民歌,成就较高,它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叙事为主,多用比兴铺陈,善于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朴素自然,对当时和后世诗歌创作均有深远影响。

如著名的《十五从军征》,其中最成熟的作品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2)文人诗,以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它是在民间五言歌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汉才有完整的作品,《古诗十九首》是其成熟的标志。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

最早载于《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又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从此成了专称。

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

如《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代来兹?”,再如:《迢迢牵牛星》。

赏析《离骚》:抒写诗人的身世抱负、忠而被疏的痛苦心情和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着重对往事的追溯;以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叩帝阍、历访神妃的情节,来表现诗人理想破灭的苦闷和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执着,着重于幻想的驰骋;在现实与幻想的结合中,以问卜灵氛、决疑巫咸、决计远行、神游西天的情节,展示诗人去留的复杂矛盾心理。

表达了诗人政治革新的要求和对“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的追求;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展示了诗人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高尚情操和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屈原的自我形象。

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将喻体和本体水乳交融,创造出了优美、奇丽、新颖、灿烂的艺术境界,甚至出现了由一系列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组成的象征体系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创造出了新的诗体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上古:先秦两汉 1先秦 2秦汉中古:魏晋至唐中叶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 5元初至明中叶近古:明中叶-“五四 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 7鸦片战争至“五四”先秦文学得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神话得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得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得概念:我国最早得一部历史文献。

《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

《尚书》得内容 :《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

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

”(教材在扩充)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得叙事特征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

2、叙事手法得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

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得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得特点。

4、富有戏剧性。

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

6、善于写战争。

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得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得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1、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4、《尚书》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

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编:先秦文学1、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英雄神话6.发明神话神话的艺术特色:1.深重的忧患意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社会性3.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2、《诗经》风雅颂: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

4、《诗经》的审美价值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优美自然的语言和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4.反映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5、《诗经》对后世的影响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象的创造。

3.负面影响:开启了庙堂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学先河。

6、屈原作品:《九歌》(11篇)、《九章》(9篇)。

7、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A. 从诗风言,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②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8、《离骚》的思想内容《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与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得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得基本特性:(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得解释之时代得产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υ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υ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υ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υ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υ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上古-东晋)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上古-东晋)

中国古代文学史1、文学艺术起源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推动文学艺术产生的内在动因,主要包括:✧神灵赐予说:人间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受到神的启示和赐予,才创作出优美的文学作品。

✧巫术:从早些诗歌,神话传说,多是在祭祀神灵和巫术仪式上表演的事实出发,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和祭祀。

✧情感表达的需要✧劳动:诗歌的产生是伴随着人独立于自然的劳动而产生的,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还创造了诗歌。

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3、五经:诗书礼易春秋4、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以《仪礼》为例,先秦时称《仪礼》为《礼》,共17篇,主要涉及当时社会的家庭生活,政治秩序,宗教祭祀等方面,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根据当时流传的西周礼仪和有关记载编辑而成。

反映了周代礼乐文明的实际,是我们了解周代文学创作背景的重要史学材料;其次,《仪礼》编成于《诗经》之后,某些篇章详细记载了《诗经》中某些诗篇在礼仪中的演奏情况,为我们认识诗经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最后,《仪礼》有的篇目载录了当时用于仪式典礼的祝嘏(gu)之辞,这些韵文颇具文学性,形式上与《诗经》颇为相似。

5、《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至春秋中级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在战国时代,《诗》在儒家学派的师徒相授过程中,逐渐成为儒家经典。

战国时期,《诗经》已经被尊为儒家“六经”之一,汉初,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三家,先后立学官,《毛诗》稍后出现,为鲁国人毛亨所传,赵国人毛苌而显。

6、《卫风.硕人》是一首赞美庄姜出嫁盛况的诗,因其中对庄姜形象的绝美描摹,被后人比作美人赋。

诗歌从姜庄的出身、仪表,一直写到她的随从妾媵,用铺排的手法表现力姜庄出嫁时的盛况。

姚际恒称之为“千古送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7、《诗经》的艺术成就:它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诗经》所表现的关注现实人生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比兴手法为后代诗人所继承,丰富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的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吐血整理)复习应考资料(完整版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吐血整理)复习应考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识记:1、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①《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②《河图玉版》: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

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③《宋书·符瑞志》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2、《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弹歌》、伊耆氏《蜡辞》①《周易·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②《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③《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④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理解: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2、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识记:神话的基本特性①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②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③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④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①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②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③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④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应用:1、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①创世神话《三五历纪》:盘古开天辟地;《风俗通》:女娲造人②自然灾害神话《淮南子》: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禹治水③战争神话《山海经》:阪泉大战2、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①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②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③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3、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1复习参考资料5篇

中国古代文学1复习参考资料5篇

中国古代文学1复习参考资料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1复习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1(文学史部分)绪论先秦文学概说一先秦文学的范围(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分期:上古文学:先秦文学、两汉文学。

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

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

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二)先秦文学的时间范围所谓先秦,一般而言就是指秦统一以前。

先秦文学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秦统一以前所有的文学。

秦统一以前的历史,因为有文献记载的,根据目前所能掌握的情况,最早只能从殷商后期开始。

所以先秦文学主要包括商代文学,周代文学。

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各段中跨度最长的一段。

先秦文学的上源,实际上涉及到了文学的起源问题。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一)诗歌:原始歌谣、《诗经》、《楚辞》上古诗歌:(1)内容上,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吴越春秋》)《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2)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巫术色彩:《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3)诗乐舞三位一体。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二)上古神话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是远古人民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一、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背景、流派特点等方面。

本文档提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复资料,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口头传统,主要包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学逐渐从口头传统转变为文字表达,逐步形成了古代文学的基础。

三、先秦时期的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

这一时期的文学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政治观点,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

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这些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五、唐代文学的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和作品。

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精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宋代文学的特点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以陆游、苏轼为代表的文学家。

他们的作品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批判,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法。

七、元代至明清时期的文学元代至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但仍有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涌现出来。

如元曲、明代的四大奇书等,在这一时期继续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风格。

八、结语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上是本文档的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希望能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提供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篇》,汉代始称为《诗经》。

一、艺术成就:最能代表《诗经》艺术成就的是国风及小雅中的那些民歌。

1.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作者善于运用质朴、纯真的语言具体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如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切、自然地流露出他们内心的各种情感,表达了他们朴实的愿望,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开端。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前人把《诗经》常用的表现于法归纳为‚赋、比、兴‛。

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陈述铺叙;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和比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触景生情、托物兴感,以启发联想和想象。

比兴是借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运用它可以使诗歌意境深远,余韵无穷,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形式上的特点《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杂用三、五、七、八言;多采用隔句押韵的方法,也有句句韵及其它押韵法。

在结构上,大都采用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造成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语言凝练、生动,词汇丰富多采。

迭字、双声、迭韵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美。

二、对后世的影响:1.《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民歌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文学,陈子昂倡导的诗歌革新,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主张,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理论,都是对《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2.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启发和推动后世作家重视民歌,向民间文学学习。

3.其纯真的艺术风格,赋、比、兴的手法以及运用语言的技巧,也都给后世文学以巨大的影响《尚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散文集,原名《书》,后称《尚书》或《书经》。

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治文的选编,记事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现在研讨《尚书》,只限于今文二十八篇,其思想核心是商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1.甲骨文阶段(公元前14-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

它主要用于卜辞、祭祀等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礼仪和政治制度。

2.金文阶段(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商代后期至西周晚期使用的文字,主要用于刻制铜器上的铭文。

这些铭文丰富多样,不仅表达着祭祀和宗教仪式的意义,还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生动的田园、宴会和宗教仪式等场景。

4.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5.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文选》,它是一部文学选集,收录了当时最优秀的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各种体裁。

6.唐宋时期(618-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唐代的代表作包括《诗话》、《全唐诗》和《唐音》等,而宋代则有《宋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等。

7.元明清时期(1279-1912年)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末期,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多样化。

元代以戏剧为代表,明代以小说为代表,《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除了以上重要的时期和作品,你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他们在各个时期都发表了众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习。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是极其丰富多样的,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作品和时期等待你去发掘和了解。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概述1.1 中国文学的历程中国文学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早在原始社会,中国祖先就开始用简单的象形文字记录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逐步形成了简单的文学作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逐渐由会义和歌颂神灵的神话转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展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和世界观。

1.2 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有: - 以文化为主题材料 - 重视言辞的艺术性和表现形式 - 以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 - 勇于表达和思考二、古代文学代表作的整理2.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珍品。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起点,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经过数百年的积淀,逐步完善成为一部诗文综合体。

《诗经》描写了中国古代的生产、生活、人类关系和社会风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2.2 《楚辞》《楚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的瑰宝之一。

《楚辞》以诗歌为主要形式,主题材料广泛,包括了道路、政治、文化、艺术、哲学等多个方面。

2.3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小说篇目之一,是一部描写三国时期历史的小说。

它以其优美的文艺作品形式,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三国演义》以讲述人物故事为主要特点,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三、附录3.1 古代文学名篇的名句•《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楚辞》:“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三国演义》:“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2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发展图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以下是部分流派的发展图:曲艺——》诗词——》散文——》小说| | || ├──散修├─纪传体| | ├─传奇| | └─志怪小说| ├─唯美主义┌─耽情小说| | └─庶民生活小说| └─现实主义├─军事小说| └─官场小说└——文言文——》白话文注:箭头是发展的趋势方向,包含了不同流派间的影响和融合。

古代文学一 复习资料(大全)

古代文学一 复习资料(大全)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

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

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商隐则为第二座里程碑。

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

二、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

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三、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

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名词解释:苦吟诗1.晚唐时期,苦吟诗的早期代表是孟郊,后来有贾岛、姚合。

他们的诗风相近,都以苦吟著称所以称苦吟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秦代文学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1、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之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其刻石铭文除《琅琊台》外都是三句一韵的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文有影响。

二、汉代文学汉代的经济文化状况1、汉代国力增强,社会进步。

2、汉代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

作家的文化素养汉代文学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1)以新的“天人合一”关系为基础的建构●2)巨大的空间意识(动态的建构过程)(3)英雄主义的高扬●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1、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汉代士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作家群体的生成提到了催化作用。

2、献纳辞赋的风气盛行。

3、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许多机遇。

4、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乐府、东观等机构均有许多文人供职。

后来出现鸿都门学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5、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活力。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多元化的发展态势)1、汉朝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使那个时代的作家充满豪迈的情怀。

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要置于自己的观照之下。

例:“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人物。

”——司马相如《西京杂记》卷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大赋中对作品都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欣赏那种使人崇高的巨丽之美。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古代文学1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古代文学1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

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神话也就由此产生。

神话对于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再次,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三、《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汇总 (1)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汇总 (1)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汇总 (1)1《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2我们古代文学几种精神的表现:乡国情怀、爱情友情人一辈子感悟(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感悟对现实日子的反思交叉了宗教思路)3楚辞的特点:1从体式言较诗经而言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别拘,参差错降2就语言讲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点言(浪漫主义诗歌总集)4《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最早一部编年史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事件观念写作义例“微言大义”5《左传》周密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6《战国策》反应了纵横家的思想和人一辈子观“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7《古诗十九首》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特点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代表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枚乘《七发》汉大赋正式形成标志司马相如《子虚赋》大赋顶峰8建安风骨:直截了当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日子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大方悲凉”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观其时文雅好大方”9白居易曾将自个儿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大类10 古文运动:文体文风改革自内容言是明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自形式言11 骈体六朝以来说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12传说之名起于晚唐裴铏小讲《传说》13唐文学特点唐文学要紧表如今诗歌领域是我们封建社会中诗歌进展史上的黄金时代1从诗歌数量上看2内容看3诗歌以外散文小讲词等各种文体都获得巨大成功4从作家成就和风格流派上看14苏轼的诗歌赏析1对社会的干预和人一辈子的考虑2平时事物和自然风物中挖掘道理3题材广大细微处见功力4风格兼收并蓄刚柔并济呈现清雄之美15苏轼的词:婉约词与豪放词并攻2人一辈子如梦的心路历程和超然自适的价值导向3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姿态万千风情万种4提升了词的境地创立新的美学规范16苏轼的妨碍:人一辈子态度成为后代文人仰慕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别惊 17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18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张生北曲压卷之作19《西游记》妨碍下的明代神魔小讲:1《西游记》的读书仿作《读西游记》《东游记》《北游记》《南游记》2为神仙立传型的作品独转或者合转前者如观音吕沌阳无娓钟馗牛郎织女等后者如二十四罗汉八仙等3与历史故事相交融的神魔作品《封神演义》名解1、唐传说: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讲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说闻异事2、江西诗派:文学史上第一具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不,宋人方回把杜甫黄庭坚陈诗道陈与义称为江西派,一组三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1(文学史部分)绪论先秦文学概说一先秦文学的范围(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分期:上古文学:先秦文学、两汉文学。

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

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

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二)先秦文学的时间范围所谓先秦,一般而言就是指秦统一以前。

先秦文学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秦统一以前所有的文学。

秦统一以前的历史,因为有文献记载的,根据目前所能掌握的情况,最早只能从殷商后期开始。

所以先秦文学主要包括商代文学,周代文学。

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各段中跨度最长的一段。

先秦文学的上源,实际上涉及到了文学的起源问题。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一)诗歌:原始歌谣、《诗经》、《楚辞》上古诗歌:(1)内容上,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吴越春秋》)《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2)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巫术色彩:《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3)诗乐舞三位一体。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 (二)上古神话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是远古人民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3 神话的内容(1)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创世神话、始祖神话(2)反映人类与自然进行斗争的神话:洪水神话(3)反映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战争神话《山海经》简介山海经,十八卷,其中山经5卷,海外经4卷,海内经5卷,大荒经4卷。

晋郭璞注。

四库馆臣认为:书中记有夏、周、秦、汉时代的地名,“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殆周秦间人所述,而后来好异者又附益之欤?”“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臧收入太元部竞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之言。

然道里山川,率难考据。

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

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允。

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

”其作者,自刘歆到王充,颜之推,都说是虞夏之际禹、益所作,其说不可信;现代学者多认为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各篇产生的年代也不一样。

比如说《山经》五篇,一般认为出现最早,有人认为出现于春秋或更早,有人则认为出现于春秋战国之交;海外海内诸经,一般认为出现于战国;至于大荒诸篇有人认为作于战国,也有人认为作于西汉。

各家的观点并不一致,不过大体而言,山经最早,海外、海内次之,大荒经最晚则较一致。

但也多有推测,尚不能定论。

内容十分驳杂,所以对于它的成书、性质,历来有各种说法。

《淮南子》简介《淮南子》,二十一篇,本名鸿烈。

由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集体编写而成。

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图书,定名为淮南内,置于诸子略中,后世遂称为淮南子或淮南鸿烈。

东汉末年高诱注淮南子时对全书的内容做了简明的概括:“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言其大也,则寿天载地;言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环奇之事。

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

鸿,大也;烈,明也。

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淮南子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的系统而详尽的总结,是西汉初期的统治思想黄老思想的重要体现。

隋书经籍志著录淮南子二十一卷,有高诱注和许慎注两种。

流传到今天的只有题名高诱注的一种,据前人考证,其中有十三篇为高诱注,八篇为许慎注。

(具体篇名见中华书局新遍诸子集成本淮南鸿烈集解的点校说明。

)淮南子有多种版本和注本,有人考证为162种。

刘文典的《淮南鸿烈集解》是其中之一。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概说一,《诗经》的基本情况《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原称《诗》或《诗三百》。

共收作品305篇。

另外还有六篇,有目无辞。

(《小雅》中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诗经》被尊为经,是汉代的时候。

《文心雕龙·宗经》云: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二与《诗经》编辑整理相关的几种说法采诗说: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

汉志中说:“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国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删诗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三《诗经》的分类《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大类。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括15部分,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和《大雅》,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四、《诗经》的流传汉时研究《诗经》的四家是齐派代表齐人辕固,鲁派代表鲁人申培,韩派代表燕人韩婴,以及毛诗学派代表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齐诗》、《鲁诗》、《韩诗》,被称“三家诗”。

“三家诗”后失传,“毛诗”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第二节《诗经》的主要内容一、歌颂祖先和祭祀神灵的歌;二、农事诗;三、燕飨诗;四、怨刺诗;五、战争徭役诗;六、婚恋诗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一,赋、比、兴的手法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和兴的区别:比,就是比喻,用他物打比方来说明此物,二者之间必须有类似点;兴只是以他物作为引子,引出所咏之物。

二者之间不一定有相似点;比,可以在诗歌的任何地方出现,但兴,一般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节诗的开始位置。

二,《诗经》的抒情艺术。

其主要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抒情;(2)直抒胸臆;(3)叙事言情。

三,《诗经》的语言和形式:语言不仅富于音乐的美,而且形象生动。

形式上,重章叠句。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抒情诗传统:《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二、风雅与文学革新。

三、比兴的垂范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二,《尚书》《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集,为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

“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三,《春秋》“春秋”取春秋代序为一年的意思,是各国重大事件的纪年史。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出现的《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鲁国史官所整理修订的鲁国的纪年史。

《春秋》记事,基本以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地、某人发生某事的格式记写。

《春秋》笔法:《春秋》言约而意丰,历来有“一字褒贬”的说法,在客观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作者的态度,这种“直书其事,善恶自见”(朱熹)的手法,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第二节《左传》一《左传》的作者与成书:《左传》的成书,在春秋末战国初,其作者为鲁人左丘明,书中有一些后人的附益。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文学成就最高的。

二《左传》的文学成就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善于叙事;历史与传闻相结合。

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塑造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形象。

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语言准确而精练,生动而富有文彩,简洁凝练,含蓄蕴藉。

第三节战国策《战国策》中的文章就作者而言,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

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一中说《战国策》“记事不皆实录,难尽信,盖出于学纵横者所著”。

可以说,《战国策》具有纵横家文集的性质,各篇的作者并不相同,刘向是这个集子的编撰者。

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

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文学成就一,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1.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2.以生动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3.以传记的形式来写人物。

二,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1.说理方式巧妙,语言机敏。

2.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

铺陈和夸饰经常使用,文章很有气势;还大量使用排比,比喻等手法。

3.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进行说理: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亡羊补牢、惊弓之鸟。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第一节先秦诸子散文概说一,诸子散文的兴起的原因社会动荡,救时之弊;文化下移,私学兴起;士阶层的出现;宽松的环境。

二,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有《论语》、《老子》。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其文学性,主要体现为哲学表述中包含着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八十一章,主要是老子的自撰。

第二期,战国中期,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第三期,战国后期,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荀子》的文学成就:首先,体系完备,构思严谨,中心突出,论述周详,说理透辟。

其次,善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善用形象的事物和繁富的比喻,来深入浅出地说明抽象的道理。

第三,《荀子》的语言风格质朴缜密,明晰晓畅,而又淳正浑厚。

《韩非子》的文学成就:1、逻辑严密、论述细致、条理清晰。

2、文风峻峭,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

3、还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