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1复习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1(文学史部分)

绪论先秦文学概说

一先秦文学的范围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分期:上古文学: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二)先秦文学的时间范围

所谓先秦,一般而言就是指秦统一以前。先秦文学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秦统一以前所有的文学。秦统一以前的历史,因为有文献记载的,根据目前所能掌握的情况,最早只能从殷商后期开始。所以先秦文学主要包括商代文学,周代文学。

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各段中跨度最长的一段。先秦文学的上源,实际上涉及到了文学的起源问题。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诗歌:原始歌谣、《诗经》、《楚辞》

上古诗歌:(1)内容上,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2)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巫术色彩:《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

(3)诗乐舞三位一体。《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二)上古神话

1,神话的概念: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是远古人民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3 神话的内容

(1)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创世神话、始祖神话

(2)反映人类与自然进行斗争的神话:洪水神话

(3)反映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战争神话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十八卷,其中山经5卷,海外经4卷,海内经5卷,大荒经4卷。晋郭璞注。四库馆臣认为:书中记有夏、周、秦、汉时代的地名,“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殆周秦间人所述,而后来好异者又附益之欤?”“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臧收入太元部竞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之言。然道里山川,率难考据。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其作者,自刘歆到王充,颜之推,都说是虞夏之际禹、益所作,其说不可信;现代学者多认为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各篇产生的年代也不一样。比如说《山经》五篇,一般认为出现最早,有人认为出现于春秋或更早,有人则认为出现于春秋战国之交;海外海内诸经,一般认为出现于战国;至于大荒诸篇有人认为作于战国,也有人认为作于西汉。各家的观点并不一致,不过大体而言,山经最早,海外、海内次之,大荒经最晚则较一致。但也多有推测,尚不能定论。内容十分驳杂,所以对于它的成书、性质,历来有各种说法。

《淮南子》简介

《淮南子》,二十一篇,本名鸿烈。由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集体编写而成。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图书,定名为淮南内,置于诸子略中,后世遂称为淮南子或淮南鸿烈。东汉末年高诱注淮南子时对全

书的内容做了简明的概括:“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寿天载地;言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环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淮南子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的系统而详尽的总结,是西汉初期的统治思想黄老思想的重要体现。隋书经籍志著录淮南子二十一卷,有高诱注和许慎注两种。流传到今天的只有题名高诱注的一种,据前人考证,其中有十三篇为高诱注,八篇为许慎注。(具体篇名见中华书局新遍诸子集成本淮南鸿烈集解的点校说明。)淮南子有多种版本和注本,有人考证为162种。刘文典的《淮南鸿烈集解》是其中之一。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概说

一,《诗经》的基本情况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原称《诗》或《诗三百》。共收作品305篇。另外还有六篇,有目无辞。(《小雅》中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诗经》被尊为经,是汉代的时候。

《文心雕龙·宗经》云: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二与《诗经》编辑整理相关的几种说法

采诗说: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汉志中说:“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国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删诗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三《诗经》的分类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大类。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为《小雅》和《大雅》,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四、《诗经》的流传

汉时研究《诗经》的四家是齐派代表齐人辕固,鲁派代表鲁人申培,韩派代表燕人韩婴,以及毛诗学派代表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齐诗》、《鲁诗》、《韩诗》,被称“三家诗”。“三家诗”后失传,“毛诗”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第二节《诗经》的主要内容

一、歌颂祖先和祭祀神灵的歌;二、农事诗;三、燕飨诗;四、怨刺诗;五、战争徭役诗;六、婚恋诗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的手法

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和兴的区别:比,就是比喻,用他物打比方来说明此物,二者之间必须有类似点;兴只是以他物作为引子,引出所咏之物。二者之间不一定有相似点;比,可以在诗歌的任何地方出现,但兴,一般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节诗的开始位置。

二,《诗经》的抒情艺术。其主要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抒情;(2)直抒胸臆;(3)叙事言情。

三,《诗经》的语言和形式:语言不仅富于音乐的美,而且形象生动。形式上,重章叠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