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分析
差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弄清差生的成因,有利于教师做好转化工作。
1.教育的原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跟不上,有的教师只管教书,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欢乐、苦恼等,了解很少。有时批评主观武断,有时批评言辞不当,学生与老师争吵,刁难老师,扰乱课堂秩序。有的教师对于差生不敢管教,睁只眼闭只眼,有的甚至放任自流。有的对差生的思想、缺点、错误,不愿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一味地训骂、处罚。有的教师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不去主动接近学生,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循循善诱地鼓励他们进步,而是用生硬简单的办法压服、排斥他们,或者孤立、歧视,或者体罚,或者向家长或学校告状。有的在教学上不能透彻理解教材并用良好的方法向学生传授,造成许多人不能接受讲课内容。课后又不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辅导,造成有些学生成绩越来越差。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不能使他们有效转化,反而差生越来越多。
学校的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即同辈团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集体中最为主要的关系,只有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加深彼此间的融合,了解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期望,才有可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合力,完成教学目标;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当,师生之间的期望发生矛盾,将会产生一种互为排斥的离心力,从而衍生并增大差等生数量。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产生师生离心力的主要原因。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恶化了师生关系。不少教师对差等生弃之不管,不能与优等生一视同仁,优等生犯了错误一再宽容,差等生犯了错误有意孤立,或用尖刻的语言批评,教室中设“雅座”,到被遗忘的角落中去,让同学监督,增加差生的心理负担。不容否认,有时采取以上教育方式曾对个别学生起过暂时的积极作用,更多的学生则是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破罐子破摔,干脆来个“不学了”,师生间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学习就会出现较多困扰,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人需要产生矛盾,特别是师生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之后,由差生组合的同辈团体就会大量涌现。差生在学校中的地位低下,相对地在团体中他们的地位平等,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他们对成员间的坦率程度大大超过了父母和教师,因此由差生组合的这种同辈团体的组合力、凝聚力、持久力非常大。在团体中,成员间更趋于努力实现其选择的目标,他们有着许多不成文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向,更多的是有许多价值标准同学校、家庭、社会的标准相悖,但却具相对权威性。良好的团体关系常成为差生进步动力,产生强有力的力量;不良的团体关系会遏止学习欲望,对学校教育起破坏作用,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甚至勾结校外不法分子,成为犯罪小集团。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地注意差生所在同辈团体中的复杂关系,因势利导,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力量。
“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导致差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办学思想不端正,不能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突出地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了学生死啃书本,抛弃了一切课外活动,学生身心畸形发展。把较好教师放在重点班,对重点学生重
点辅导,而对大部分学生却弃之不管。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着我讲你记,我作你抄,百科全书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完全成了瓶子、罐子、坛子,成为任人摆布的机器。不注重平时的管理,教改难于施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被另眼看待,打入“冷宫”,搞“双簧戏”,上边检查来时排练,多次准备,又是老调重弹,久而久之,学生思想僵化,思维呆板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畸形的教育发展当然地要追溯到我国金字塔式的教育结构,层层考试,分数选拔,一考定终身,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人口过多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缺乏教育普及的基础。
还有可能:
由于教师对差生传递期望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良后果:
(1)差生被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上或被安排在一个组里。教师认为差生学得不好,对其放弃。
(2)教学情境中教师很少注意差生(对他们微笑少,与之眼光接触少,或者看了就想生气);相反,课堂出现干扰,教师则是经常向差生望去。
(3)对差生课堂提问少,让其上黑板练习的机会少,认为提问差生很费时间。
(4)差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等候他们答完的时间少(因他往往答不对)。
(5)对差生课堂中的失败行为不加容忍,视其为破坏课堂纪律。
(6)答错问题时,批评差生比批评好生多,认为差生捣乱。
(7)答出问题时,表扬好生多于表扬差生,认为差生是碰巧猜出的。
(8)答题不完全时,表扬差生多于表扬好生,认为差生能力低,答到这种地步实属不易。
(9)为差生提供明确、详细的反馈少于为好生提供的。
(10)对差生的学习和努力要求不如好生那么严格。
通过这几种方式,差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以下信息:教师认为自己不行,放弃了自己;教师不会让自己回答问题,即使是让自己回答问题了,也不是真诚地想从自己处得到回答。这样,差生对问题就不努力思考,因为他知道思考要费时间,教师会等得不耐烦,而让其他同学回答;即使自己答对了也不常受到表扬,何况一旦答错还要挨斥责,不如保持沉默。差生的这种行为反过来又强化了教师的期望:差生不会学得好。教师再把这种期望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差生,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导致差生成绩进一步的下降。相反,良性循环使好生不断进步,差生更差。
2.家庭的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位教师,他们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家庭状况的好坏,家庭教育如何,对于青少年影响很大。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无不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长的个性特征、经济地位、社会背景、职业、抱负、教育方式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如家中不关学生的事让学生请假(探亲、酒宴、某亲戚生日等)。
差生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经常侵占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接受父母熏陶,即使有些学生学习成绩顶不错,但也每况愈下,沦为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