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服饰文化艺术与风貌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唐代服饰艺术与风貌
摘要:唐代时中国继汉代之后的第二个盛世,而其在服饰工艺方面的发展也有相当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盛唐时期。唐人的服饰融合了西域异族的服饰文化,且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多彩、最丰富的时期。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以及头上和面部的装扮(特别是妇女的)变化之大,花样之多,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亦难以穷尽。通过对唐代服饰艺术风貌的解析来诠释唐代服饰在中国服装史的地位。
关键词:唐代服饰民族文化现代设计影响
1 唐代服饰的文化背景
隋代统一中国前后虽然只有三十多年,但是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国力最为雄强、文化艺术最为开放的时期,唐代的服饰艺术也空前繁荣,服饰文化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域外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这个时期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进行中外政务、商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波斯派遣使者来华,波斯人入仕唐朝,拜占庭曾7次派使者到长安,中国与欧洲官方频繁往来,阿拉伯帝国也有37次向长安派遣使者,这些国际间的交流,自然也就丰富了唐朝文化。唐初,波斯的胡乐、胡服、胡帽、胡食以及染织、服饰品风行中国。服饰中出现宝相花、乘狮仙童和灵鸟,均非我国商周、秦汉以来固有的民族花纹,而是在唐代受到天竺、波斯、罗马艺术的影响,所出现的新纹饰。[1]
2唐代服饰的特点
2.1 面料的选择及特点
面料是服装表现的载体,唐代女子所穿着的各种服装款式都需要相应的面料才能得以体现。唐代是个极重视衣饰的时代,不但宫女、命妇常饰以盛装,就连一般妇女也千方百计锦衣绣孺。其所用的衣料有:丝绸、纱、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和纱料最为常用。唐代丝绸纺织手工业异常发达,全国各地都有其特别名产地,以四川、江南及河南、河北三大产区的丝绸最负盛名。蜀中锦、吴越纹绫纱罗、河南北纱绫等都是服饰面料中的珍品,并通过广州、信州、扬州等
地远销国外。
根据出土的唐代文物看,锦在唐代服饰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女子服饰,常集中应用在女装部分装饰小块的面巾、带饰等小件物品上,彩锦石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从北朝至唐初出现了一种团花文锦,常做半臂或衣领边缘服饰。宫中还有特制的锦缎。彩绫是成本色花或两色花,用于官服,有莺衔长绶、雁衔威仪、俊鹘衔花等名目。此外还有孔雀罗、镜花绞和织造精美的缭绫。其中,吴越异样纹绫中的“缭绫”达到了面料设计工艺的顶峰。
此外,从《唐六典》进贡的面料记录中来看,还有川蜀的单丝罗、重莲绫、薄绫等,江南的方棋绫、水波绫、白编绫、蛇皮绫绣叶绫等;广州、扬州的特贡“半臂锦;西南出的细布,如斑布、竹子布、腾布等更是被唐代人所喜爱。[2]
2.2造型特点
唐代冠服制度在武德令推行之后,也在不断修改完善,从服装配套、服装质地、纹饰色彩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系列,对后世冠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男子服装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唐时期,第二阶段为中晚唐时期,各个阶段按照登记制度,在装饰内容、服色特点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唐代中期是鼎盛时期,袖子较前期窄,衣领也不再有翻折现象,多数穿着圆领、窄袖的袍衫。晚唐由于一直纷乱,胡服传入,逐渐被世俗制的宽袍大袖、长裙丝缕所替代。而短衣、窄袖只留给贫苦的劳动者和劳役奴脾所穿着。一些隐逸野士们则多穿一种和领对襟宽沿边的大袖衣,下穿肥扩的裤子或者长裙,头戴高巾,足着丝履。
唐代女服有三种组合变化:胡服,女着男装和中原糯裙装。胡服直接选用异族服饰;女着男装虽然以穿着传统款式为主,但是也与异族的传统有关系,是加以改良的服装;中原糯裙装是穿着最为广泛的服装组合,保留了本民族的服装传统,但受外族服饰的影响,特别是在衣袖的肥瘦方面变化较大。中晚唐、五代期间,妇女服装发生了很多变化。形式上,窄袖和长裙与前代截然不同,胡服的影响已经减弱,传统的宽袍大袖、长裙丝履又开始盛行。[3]
2.3 图案的设计及艺术表现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啊而决
定的。唐初,服饰图案普遍使用花卉纹样,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最具代表性的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的缠图案,异常身形。唐朝晚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更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唐代流行的装饰纹样造型饱满,色彩艳丽,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对称构图较多,由于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并具有中西合璧的纹饰特征。其中比较著名的纹样有唐卷草纹、宝相花纹、联珠纹、陵阳公样、瑞锦纹等为典型的唐风式样。在唐锦中还出现了风鸟云花相结合的图案形式。[4]
2.4 色彩的运用及搭配
色彩是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成为我国历朝历代尊卑等级的重要标志,唐代的服饰色彩,仍遵循以服色论尊卑的“礼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官名服色制,所规定的紫、绯、绿、青四色作为朝堂服色,黄色为皇帝御用颜色,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团花的绞罗制作;五品以上用朱色小团花绞罗制作;六品用柠檬黄色几何纹绞制作;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绩制作;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绞制作。
从唐壁画中可以看到唐代女子穿衫,长裙亭亭玉立和秀美形象。裙的色彩从绊、紫、黄、青等为最流行。唐代汉族妇女服饰的色彩是丰富的,显示了唐代女子开朗、热情的精神风貌。唐代女子不但喜于打扮,更是色彩搭配运用的高手。她们将颜色的审美效果和审美价值通过色彩和色彩之间相互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常常将所穿着的服饰颜色如:青与橙、红与绿、黄与紫等互补色彩放置在一起,使其产生最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且使得放置在一起的互补色,均显得更加明亮艳丽,从而大大提高它们在人类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艺术价值。[5]
3 唐代服饰对我们的影响
唐代服饰艺术,尤其是女服艺术在坚持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对外域文化大胆地引进、吸收,用一种全新的心理情结、审美意识去看待服装的融合与创新。唐代的服饰艺术不仅影响了东亚邻国,诸如日本、朝鲜等的服饰发展,同时对世界服装的发展与演变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1 继承传统与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