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EAS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治共识简介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共识专家组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意见书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共识专家组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意见书梁峰方全沈珠军胡大一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是一种罕见但威胁生命的疾病,最初的临床特征为血浆胆固醇水平>13 mmol/L(>500 mg/dL)、广泛的黄色瘤以及明显提早和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CVD)。
这些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培养研究显示,结合和内化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的功能严重缺陷,随后进一步显示其是由编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两个等位基因突变导致。
然而最近的基因研究提示,HoFH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其他等位基因的突变,包括载脂蛋白B(APOB),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
如果不治疗,多数患者LDL-C明显增高并于20岁之前进展为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存活不过30岁。
因此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早期综合控制高胆固醇血症预防ACVD,以及早期检出并发症,重点关注冠脉开口部闭塞和主动脉狭窄。
不幸的是,当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后HoFH通常才确诊,故强调儿童期需要优化的治疗。
最近研究进展突显了HoFH内在遗传缺陷和其临床表型的患病率和异质性,均较最初预计更严重。
因此欧洲动脉硬化学会共识专家组认真回顾了既有和新的资料,目的是对临床提供指导以识别和治疗HoFH患者。
这些推荐不仅指导心血管病专家和血脂专家,而且指导多种科室的医生,包括初级保健医生、儿科医生、皮肤科医生以及内分泌科医生,他们常常第一时间接触到这些患者,并希望推荐给合适的专家。
当确定对HoFH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时,这些推荐同样能为参考依据。
一、临床和基因确诊的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历史的观点,临床HoFH的发病率估算为1/1 000000,而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为1/500,虽然由于奠基者效应曾报道特定的种族人群发病率更高,如法裔加拿大人、南非白人或基督教黎巴嫩。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病理生理过程
胆固醇吸收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肠道对 胆固醇的吸收增加,导致血浆中
胆固醇水平升高。
脂蛋白代谢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低密 度脂蛋白受体缺陷导致血浆中低 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同时高密 度脂蛋白(HDL)水平下降。
动脉粥样硬化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 血浆中高水平的LDL可导致AS的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概述 • FH的病因及机制 • 临床表现及诊断 • 治疗及管理 • 预防及筛查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热点问题
CHAPTER 0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概述
定义及疾病概述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血浆总胆固醇(T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
CHAPTER 04
治疗及管理
药物治疗及管理
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最常用的药物,可以显著降低LDLC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 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等指标,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控制饮食
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蛋黄、奶酪等,增 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
根据需要,进行其他相关 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 等,以帮助评估患病风险 和制定治疗方案。
社区宣传及教育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社区宣传、健康讲座 、宣传册等,向公众普及家族性高胆固 醇血症的预防和筛查知识。
VS
提供咨询和支持
为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风险的人提供咨 询和支持,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风险和应 对方法。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对于局限性肝肿瘤或肝内胆管结石等病变 ,可考虑行部分肝切除术,以去除病灶并 降低胆固醇水平。
手术治疗后需定期随访和监测,评估手术 效果及患者预后情况。同时,针对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和干预。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01
评估方法
通过家族史、个人病史、生活 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心
降低。
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
载脂蛋白B(ApoB)
是LDL的主要蛋白质成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ApoB水平升高。
脂蛋白a[Lp(a)]
是一种独立的脂蛋白成分,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关,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p(a)水平可能 升高。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一般来说,TC和LDL-C水平 显著升高,且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后,可诊断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01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等方 式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并发
症风险。
02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等,以控制胆固
醇水平。
03
定期监测
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胆固醇水平控
制在安全范围内。
04
并发症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接受专业治疗和管理,以降
血管疾病风险。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或 在医生建议下进行更频繁的评估
。
02
评估频率
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
01
02
03
冠心病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 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 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 重后果。
2013版ACC_AHA胆固醇治_省略_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的解读_刘梅林
65● 国际循证指南共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5卷第12期2013版ACC/AHA 胆固醇治疗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的解读刘梅林,陈夏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老年病内科,北京 100034)通讯作者:刘梅林 E-mail :meilinliu@2001年美国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 )颁布了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 )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测、评估及治疗的专家委员会第三次报告(ATP Ⅲ),至今已有10余年,距2004年指南的更新也已经过去9年。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及美国心脏协会(AHA )在2013年11月12日共同颁布了《2013版胆固醇治疗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风险指南》[1](以下简称新指南)。
新指南继续强调生活方式改变在降低胆固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与既往的血脂管理指南相比,通过对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s )临床证据的回顾,从临床实践的实际需求出发,放弃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的治疗目标值,聚焦于“谁应该得到何种强度的他汀治疗”,明确给出了以预防ASCVD 事件为目标的降低胆固醇治疗建议。
新指南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争鸣和质疑。
1 新指南的新颖之处1.1 明确他汀治疗4类获益人群并给出治疗建议(表1) 基于目前的RCT 临床研究证据,新指南界定了他汀治疗明确获益的4类人群,包括ASCVD 高危险人群的一级预防及所有心功能尚好(排除NYHA 分级Ⅱ~Ⅳ级和透析)患者的二级预防。
ASCVD 定义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心肌梗死病史、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动脉血运重建、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动脉疾病。
1.2 不再推荐LDL-C 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治疗目标值 鉴于LDL-C 及non-HDL-C 治疗目标值缺乏RCT 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新指南建议他汀治疗的目的是减少ASCVD 事件,而不是使患者胆固醇值达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科普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赵旺一.什么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人体内的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脂肪,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另一类叫类脂,其中一种叫胆固醇。
胆固醇又分为HDL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胆固醇。
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胆固醇的作用有:1.形成胆酸、2.构成细胞膜、3.合成激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以下简称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如肌腱黄色瘤、皮肤黄色瘤;角膜弓;早发冠心病和阳性家族史等。
上世纪30年代后期,挪威医生最早描述了FH的临床表现。
1974年,国外研究人员发现了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并证实FH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基因突变,导致的LDL受体功能缺陷或异常,LDL代谢异常、生成增加和分解减慢,使得患者体内胆固醇和LDL堆积,水平升高。
而胆固醇和LDL水平升高则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重构,直至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根据患者LDL受体的数目,FH分为两种类型:纯合子型和杂合子型。
纯合子型FH患者症状明显,而且极其罕见,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
这类患者由于从父母各遗传获得一个异常的LDL受体基因,所以患者几乎没有正常的LDL受体,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很高,一般在18.l~31.1mmol/L之间。
杂合子型FH患者症状则较轻,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发病率为1/500。
这类患者LDL受体数目仅为正常数目的一半左右,故其胆固醇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大部分患者胆固醇水平为6.8~15.8mmol/L。
患者常常过早发生冠心病,但症状较轻。
FH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次为多基因遗传。
父母任何一方均可遗传给男女后代,杂合子的父母至少一个是该病患者,而纯合子的双亲必定都是患者。
视角独特,旗帜鲜明——2013+ACC_AHA降胆固醇治疗指南核心内容解读
nn
Practi㈣Guidelines J Am Coll Cardilo,2013,pii:S0735—
1097f13)06028—2.
(收稿Fj期:2013-12—02) (编辑:漆利萍)
目翻
视角独特,旗帜鲜明——201 3 ACC/AHA降胆固醇治疗指南核心内容解读
李建军
摘要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和美国心脏协会(八HA)近期推出了最新版降悔。血管风险胆固醇治疗指南,日I起了心血管 及相关学科的高度关注、。84页的新指南,内容丰富。其独特之处包括:新指南再次充分肯定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强调降低动脉粥样z.更49事件为治疗目标,提出4类他汀获益人群,但不再推荐 具体的血脂治疗目标值:更新了一级预防的风险评估模型,建议同时评估1f)年和终生心血管疾病风险。、本文就新指南乏核 心更新内容作一点评。 关键词指南;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他汀
据,提出4类他汀获益人群:①存在临床证据的
ASCVD患者;②原发性LDL—C升高≥190
mg/dl
(4,9 mmol/L)的患者;③无ASCVD临床证据,年龄 为40~75岁,且LDL—C为70—189 mg/dl(1.8~4.9 mmol/L)的糖尿病患者:④无ASCVD临床证据或糖
具有一定意义。为此,笔者现就新指南的重要更
求,并支持帮助大家制定自己国家地区的指南。建
议提出一级预防的LDL—C理想目标值<100
Non—HDL—C<130 mg/dl,
制药企业提供80 n设片剂,降戍本,提高依从性)。
如果这些患者不能耐受高强度他汀剂量,可用 常规或大剂量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更严格控制生活 方式,也可加植物甾醇。不能耐受他汀治疗的对应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以上四种基因突变均可导致HoFH患者血浆LDL清除力降低或丧失,LDL-C水 平显著升高。HoFH患者通常从出生起就伴随着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1 疾病简介
该病的发病机制 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代谢障碍,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 醇(LDL-C)水平升高。 过量的 LDL-C 沉积于吞噬细胞和其他细胞,形成黄色瘤和粥样斑 块,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64例疑似HoFH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患者LDL-C水平7.1~23. 5(13.86±3.50)mmol/L,结果显示,15例为真纯合,34例为复合 杂合,9例为杂合,剩余6例未检测到致病基因。此次检测共发现了66 个LDLR突变位点,26个为新突变,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 Trp462X(c1448G—A),占比17%(11/64),未检测到apoB和PCSK9突变 。
4 治疗方法
a、FH 患者首先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鱼类、全谷类、蔬菜、 植物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有助于降低 LDL,控制血压、运动、 戒烟同样对降低 LDL 至关重要。
b、药物降脂
• HoFH是一种严重遗传性疾病,即便多种药物联合 应用配合生活方式干预的情况下仍很难使LDL—C达 标。
• EAS HoFH管理指南建议: HoFH患者以高强度可耐 受剂量他汀为起始治疗,逐步联合依折麦布、非诺 贝特等其他类型降脂药物,进而联合PCSK9抑制药等 ,或者进行血浆脂蛋白置换术,部分患者可选择行 肝移植手术
血浆脂蛋白置换术
• 血浆脂蛋白置换术可以选择性清除血浆中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
• 单次治疗就可使LDL—C降低55%~70%,联合高强度他汀和依 折麦布则可使HoFH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对于HoFH患者 ,每周至少透析一次效果最佳。
日本《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指南》解读(全文版)
日本《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指南》解读(全文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严重的显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是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及其相关基因突变引起胆固醇代谢障碍,导致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大幅增高。
临床分为纯合子FH(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HoFH)和杂合子FH(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HeFH)两种类型,发病率分别为1/100万和1/500。
最近研究表明,HeFH的发病率可能高达1/200,估计HoFH可发病率可能为1/16万。
HoFH儿童LDL-C水平高于正常儿童6~8倍,皮肤肌腱多部位黄色瘤,儿童期即可出现冠状动脉硬化。
由于医生对该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全世界诊断治疗率极低。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更好地改善FH患儿的预后。
近5年来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多个成人FH 管理指南[1,2],我国也于2018年2月发布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但在儿童FH的管理领域仍属空白。
近期日本儿科协会和日本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联合工作组发表的儿童FH指南[4]强调了儿童期早期诊断FH的重要性,旨在更好地改善小儿FH预后。
指南有四大亮点:(1)儿童FH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及鉴别诊断;(2)强调了级联筛查可以提高筛出率;(3)要重视儿童FH病情进展评估;(4)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及效果,旨在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本文就指南进行解读,为我国儿童FH筛查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共识亮点(一)临床诊断FH临床诊断标准指出,未治疗的患儿血清LDL-C水平≥3.62 mmol/L (140 mg/dl)且一级亲属中患有FH者或早发冠心病者可以诊断为FH;LDL-C水平≥10.34 mmol/L(400 mg/dl)时即应怀疑HoFH,当LDL-C 水平≥12.92 mmol/L(500 mg/dl)通常诊断为HoFH。
ESCEAS血脂控制指南不同人群的降脂治疗
Circulation 2006;114:1083-1087;
许多CKD患者未被正确检出 eGFR是更敏感的肾功能评估指标
(二)二级预防
➢ 已经有较多的RCTs研究证实了降脂治疗在女性冠 心病患者的益处。
➢ Walsh et al的Meta分析共入选了8272例女性CAD 患者,他汀治疗使CV死亡率下降26%,MI下降 29%,总CAD事件降低20%
➢ CTT Meta分析也显示无论男性或女性,降脂治疗 的获益是相似的。
ESC/EAS血脂控制指南
--不同人群的降脂治疗
一、家族性高脂血症
➢ 1、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 ➢ 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3、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 ➢ 4、家族性脂蛋白脂酶缺乏症 ➢ 5、其它类型的脂蛋白代谢的异常
1、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FCH)
➢ 发病率约为1/100 ➢ 早发CAD的重要因素 ➢ 表现为LDL-C和/或TG的升高 ➢ 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肾功能不全 (通过eGRF)
62.6%
肾功能不全 (通过测定血清肌酐)
4.01%
霍勇,何华. 北京大学学报;2007,39(6):624-629
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肾脏基金会(NKF) 共同推荐
对成人心血管病患者,应使用MDRD公式计算eGFR 作为评估CKD的指标。若eGFR<60ml/min/1.73 m2, 则视为异常。(Level of Evidence: IB)
➢ analphalipoproteinaemia:absent levels of HDLC
ESC EAS 血脂指南解读
ESC EAS 血脂指南解读什么是ESC EAS血脂指南?ESC(欧洲心脏协会)和EAS(欧洲动脉硬化学会)共同发布的血脂指南,是针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而制定的临床指南。
指南重点关注血脂代谢异常的诊断与治疗,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
该指南是以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为基础,旨在为医生提供明确、规范和详尽的血脂代谢异常的治疗指导,以期改善临床护理。
血脂异常及其影响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的任何改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最终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同时存在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指南内容ESC EAS血脂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评估血脂异常风险评估血脂异常风险主要是通过测量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以及计算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来确定科学且准确的风险等级。
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糖、肥胖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血脂异常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建议的治疗方案ESC EAS血脂指南针对不同的血脂异常情况,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案:•高胆固醇血症: 推荐患者采用非药品干预,如改变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戒烟、限制饮酒等。
而药物治疗则包括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合成抑制剂、降脂药物以及其他二线药物等,可以同时选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
•高甘油三酯血症: 一般从非药品治疗入手,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加强运动,限制摄入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减少饮酒,放弃吸烟等。
若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需适当选用降脂药物,如贝特类药物、其他药物等。
•混合型血脂异常: 这种类型的血脂异常风险最高。
治疗方法和高胆固醇血症高度相似。
同时,也建议控制甘油三酯的水平。
3. 特殊人群的血脂治疗除了普通人口外,指南还关注了特殊人群的治疗。
比如,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应该在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期进行治疗;对于肥胖或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和心血管康复外,还应加大非药品干预的效果。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教学及宣教)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疾病概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又称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
临床特点是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FH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高脂血症,也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可导致各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出现,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发病机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性的特征,患者本身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数值异常超高,若为同合子患者时其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数值是正常人的4~6倍,通常LDL-C为500-1200mg/dL,甚至超过700mg/dL,但甘油三酯正常;也易于生命早期罹患心血管疾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表现本病最特征的临床表现为血LDL-C水平增高、黄色瘤、角膜弓和早发性冠心病。
纯合子的临床表现比杂合子严重得多。
FH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基因型,非遗传因素也对其有影响。
FH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比较复杂,即使带有相同突变,甚至属于同一家族的个体其临床表现差异也较大。
另外,非遗传因素如高龄、男性、吸烟、饮食等也可显著影响LDL水平,增加冠心病的发生。
1.高脂血症杂合子血浆胆固醇浓度通常是正常人的2~3倍,纯合子则较正常人高6~8倍。
前者介于300 mg/dL~400mg/dL,而后者介于600mg/dL~1,200mg/dL。
但也有些杂合子患者LDL-C增高不明显。
2.黄色瘤血浆LDL-C水平增高促使胆固醇在身体其他组织沉着。
沉积在肌腱者称肌腱黄色瘤,以跟腱和手部伸肌腱多见,为FH的特有表现;在肘部和膝下也易形成结节状黄色瘤;眼睑处可形成扁平状黄色瘤。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黄色瘤更常见。
3.角膜弓胆固醇在角膜浸润则形成角膜弓。
纯合子在10岁以前即可出现,杂合子多在30岁后出现。
角膜弓也可见于其他类型的高脂血症。
4.动脉粥样硬化纯合子FH多在10岁左右就出现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易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心瓣膜和心内膜表面也可形成黄色瘤斑块,多在30岁以前死于心血管疾病。
2013ACC胆固醇治疗指南解读
一、“新指南”降脂治疗的推荐完全以 临床试验证据为基础
“新指南”强调推荐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血管病(ASCVD)事件方面具有确凿证据的治 疗措施,其目的并非提供全面的血脂管理策略, 因而未对脂代谢异常进行系统介绍,而是依据 经过严格筛选的随机临床试验证据,提出他汀 类药物治疗最具有可能获益的人群,并在保证 这些人群安全的前提下,采用高强度或中等强 度的他汀治疗,以改善这些患者的长期预后。 这是“新指南”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新指 南”着重推荐的高强度、大剂量他汀治疗在西 方人群的有效性已在系列RCT中得到充分证实, 且安全性可接受。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新指南”不设立降低LDL-C和非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非LDL-C)的治疗目标
“新指南”认为,尚缺乏设立LDL-C治疗目 标的科学证据。中高强度的他汀治疗均具 有明确的临床益处,但高强度的他汀优于 中等强度的他汀治疗;设立特定的LDL-C的 治疗目标并非是弱化了降低LDL-C治疗的强 度。相反,通过强调在最有可能获益的人 群,采用高强度、大剂量他汀治疗,使LDLC较基线下降50%以上,实际上是更突出了 他汀强化降低LDL-C在血脂管理中的地位。
“新指南”传递的重要信息是,在保证安全
的前体下,采用更积极的他汀治疗,使尽 可能多的心血管高危患者最大程度地获益, 这对我国现阶段的血脂管理和中国成人血 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修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谢谢您的关注
四、“新指南”对非他汀降脂药物临床应用 论述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充分他汀治疗的基础 上,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可进一步 降低ASCVD的风险,考虑到这些药物潜在的 不良反应,不推荐常规临床应用。只有在 LDL-C≥4.94mmol/L并开始高强度他汀治疗 后,可考虑加用非他汀药物以进一步降低 LDL-C;或在不能耐受他汀治疗的患者,可 考虑采用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在甘油三酯 >5.65mmol/L时可考虑使用贝特类和ω3脂 肪酸。
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咨询
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咨询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简称FH)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易导致早发性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从遗传咨询的角度探讨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特点、诊断方法、遗传风险评估以及家庭成员的遗传咨询等相关内容。
遗传特点FH是由LDLR、APOB和PCSK9等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
在FH患者中,LDLR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FH患者的85%。
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LDL受体功能异常或数量减少,使得机体无法有效清除循环中的LDL-C,从而导致血浆LDL-C水平升高。
诊断方法临床上,FH患者通常表现为早年发生冠心病、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冠心病或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诊断FH可通过家族史调查、血脂检测、基因检测等方法。
家族史调查是诊断FH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家族中有三代内有两人患有早发性冠心病或高胆固醇血症,应高度怀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遗传风险评估对于已确诊为FH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遗传风险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明确患者的具体基因突变类型,了解其遗传模式和风险程度。
其次要对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血脂检测,及早筛查出潜在的FH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家庭成员的遗传咨询针对已确诊为FH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遗传咨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遗传咨询师可以向患者及其家人介绍FH的遗传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内容,并提供相关心理支持和遗传风险评估。
同时,遗传咨询还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了解自身的遗传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管理计划。
综上所述,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遗传性疾病。
通过遗传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遗传特点、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治现状与展望(完整版)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治现状与展望(完整版)1.背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血脂紊乱,多数情况下,由以下三个基因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突变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9型(PCSK9)[1]。
FH 分为纯合子(homozygote FH,HoFH)和杂合子(heterozygote FH,HeFH)两种类型。
国外HeFH 的发病率约为1/200-250[2,3];而HoFH发病率约1/16万-30万[4]。
中国人FH的患病率为0.31%[5],根据估算,我国约有2600万例潜在FH 患者[6]。
FH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显著升高、广泛的黄色瘤以及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 vascular disease,ASCVD)[7]。
FH患者血液中过高的胆固醇在循环系统主要可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及瓣膜组织,进而引起相应的动脉粥样硬化及瓣膜狭窄[4]。
早发ASCVD是FH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其中早发冠心病是常见的临床表型。
早发冠心病指男性在55岁前或女性65岁前患冠心病[8]。
如果不经治疗,约50%的FH男性和30%的FH女性在50岁以前会发生冠心病(co ronary artery heartdisease, CHD)[9]。
FH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ASCVD的发生比例多16倍[10-13]。
一项丹麦的队列研究中,入组了69,016例FH患者,其中约33%患有CHD[10]。
ASCVD是FH患者最常见的死因[14]。
一项研究发现,189例FH死亡病例中42%的死亡原因为ASCVD[15]。
HoFH患者,从父母双方各获得一个异常的LDLR基因,因而体内没有或很少有功能性的LDLR,也因此病情更严重[16],HoFH患者比HeFH患者更早发生ASCVD,通常在20岁以前,一般无法生存至30岁[17]。
可治性罕见病—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可治性罕见病—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疾病概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分为纯合与杂合两种类型。
纯合FH患者表现出极端的临床特征,青少年期可发生心肌梗死甚至死亡,在全球不同地区,纯合FH的患病率约为1/100~16万[1-3],属于罕见病。
FH主要致病基因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 receptor adaptor protein 1,LDLRAPl)。
上述基因突变引起体内胆固醇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外胆固醇水平大幅增高。
纯合FH患者出生既受高胆固醇血症影响,儿童期可出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冠心病发生率为正常人群100倍,自然寿命20~30岁;而杂合患者早发冠必病风险则比同年龄段的正常人群增加3~13倍[4]。
最近FH引起国际相关组织的高度重视,自2013年起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心血管学会等国际组织出台多项《FH防治的指南》及《纯合FH诊疗意见书》[5-7],提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减少FH患者冠心病病死率的重要策略。
二、临床特征1.基本临床特征纯合FH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浆LDL-C水平极度增高,为正常人的6~8倍,皮肤肌腱黄色瘤、角膜弓和早发冠心病,皮肤黄色瘤部位一般在臀、肘、手指间及髌前区域。
肌腱黄色瘤集中在跟腱和手指伸肌腱处。
角膜弓是由于脂质沉积而在角膜周缘形成的不透明白色环。
纯合FH患者往往在青春期就可出现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
纯合FH患者的父母往往为杂合型FH。
2.心血管超声表现纯合FH患者较早出现全身As,超声检查可直观地显示As、心脏瓣膜病变[8],还能进一步发现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改变。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佚名【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3(000)014【总页数】4页(P1311-1313,1316)【正文语种】中文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血脂干预临床试验。
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证实,降低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心血管病患者其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而降胆固醇达标被视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
确凿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地位,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另有一些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已成为提高血脂达标率的重要羁绊。
此外,为使胆固醇达标,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也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后其降胆固醇作用仅增加6%左右,但相关不良事件(特别是肝酶升高、肌病以及对糖代谢的影响)的风险与他汀类药物剂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问世,为更有效降低胆固醇提供了新手段。
为促进并规范此类药物合理应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组织国内争家制定和更新了“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发布后存国内引起,泛关注,为增进广大临床医生对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认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来发表的多项临床与基础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此类药物单独应用或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与疗效。
本次对这一共以文件修定,旨在为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高胆固醇血症是最为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凶素之一。
20世纪60年代,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首次发现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
此后国内外先后完成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治疗的新进展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治疗的新进展
王蓓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卷),期】2014(35)6
【摘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血浆清除治疗和肝移植,近年来新药的研发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现将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5页(P699-703)
【作者】王蓓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6.2;R541
【相关文献】
1.阿托伐他汀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治疗和药理作用 [J], 杨熙鸿
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治及管理新进展 [J], 蔡高军
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药物治疗新进展 [J], 黄浩敏;蔡高军
4.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与基因治疗新进展 [J], 王蓓;林玲
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诊治的新进展 [J], 关啸;王春梅;王绿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EAS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治共识简介李为民,刘怡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哈尔滨 150001)通讯作者:李为民 E-mail :liweimin_200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FH )是以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升高、外周组织黄色瘤、动脉粥样硬化及早发冠心病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
但是,目前该病相应的诊断、管理指南不足,世界范围内缺乏对该病的规范管理。
为精确评估FH 诊断及患病率,同时为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方案,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EAS )首次发表了FH 诊治共识[1]。
1 FH 诊断率及治疗率低作为国际公认的全球性疾病,FH 引起的公众健康问题不容小觑。
在西方国家,普通人群杂合子FH 患病率大约为1/500,纯合子FH 约为1/100万,在法国、加拿大、黎巴嫩和芬兰这些国家,由于奠基者效应,其发病率更高[2]。
按照1/500~1/200的患病率计算,全球FH 患者总数达1400万~3400万。
但是,其诊断率及治疗控制率却严重不足[3,4]。
共识统计了包括台湾及香港在内的22个国家和地区(未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人群,发现大多数国家中FH 诊断率不足1%。
迄今,并无大规模调查数据报告FH 患者冠心病患病率及接受治疗率。
根据哥本哈根普通人群调查研究显示[5],确定或可能的FH 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约为33%;这些患者中仅48%的人群接受了他汀类药物治疗。
因此,FH 诊断率低,易被漏诊,接受治疗者少,增加了冠心病患病风险。
2 FH 风险评估2013 EAS 共识强调,由于FH 患者长期暴露于高胆固醇,因此不能使用欧洲SCORE 评分量表或Framinhgam 风险评估量表评价其风险。
尽管FH 患者主要以LDL-C 升高为主要矛盾,但不能单纯应用LDL-C 升高程度评价其患冠心病风险,应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包括饮食、运动、吸烟史、性别、开始治疗的年龄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
共识强调了“累积LDL-C 负担”(cumulative LDL cholesterol burden )这一概念。
对非FH 成人,55岁时累积LDL-C 负担为160 mmol ,该胆固醇含量已足够使健康人发展为冠心病。
未接受治疗的杂合子FH 患者35岁时即可达到该累积LDL-C 负担。
若从18岁开始接受治疗,则达到累积LDL-C 负担的年龄可推迟至48岁,若从10岁开始接受治疗,则可推迟至53岁,几乎接近正常成人。
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十分必要。
男性较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提前。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及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均是FH 危险因素。
另外,脂蛋白a[LP(a)]在临床确诊FH 病例中多异常增高。
因此,目前常将LP(a)作为FH 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之一[6]。
3 筛查与确诊3.1 FH 筛查 由于FH 高冠心病患病风险及猝死率,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共识指出,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儿童、成人和其家庭组成员应进行FH 筛查:(1)成人血胆固醇≥8 mmol/L (≥310 mg/dl ),儿童血胆固醇≥6 mmol/L(≥230 mg/dl)。
(2)家族成员早发冠心病。
(3)家族成员患肌腱黄色瘤。
(4)家族成员早发心源性猝死。
鼓励医生绘制家族系谱对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或无FH进行追踪,使用确诊患者后代作为索引病例,并开始进行串联筛查。
3.2 FH的诊断 1例FH患者确诊将使得这个家族中一定数量FH亲属得到诊断与治疗。
FH的诊断依赖于家族史、早发冠心病史、黄色瘤和角膜弧形带、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基因变异[7]。
同时,需评估肝、肾功能,甲状腺素水平和血糖水平,以排除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值得注意的是,FH患者总胆固醇增高,但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水平不定。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存在并不能排除FH的诊断。
目前,主要流行的三个临床诊断标准分别来自于英国西蒙标准[8],美国的MEDPED标准[9],以及荷兰的临床监测指南(DLCN)。
本共识推荐根据DLCN进行临床诊断,若评分>8分,则可确诊FH;若评分为6~8分,则极可能为FH;若评分为3~5 分,则可能为FH;若评分为0~2分,则不太可能是FH。
每组指标只能选择评分最高的因素。
评分>5分,黄色瘤患者及早发冠心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推荐其进行基因学检测。
4 FH治疗4.1 FH治疗目标——以LDL-C为首要目标 一旦确诊为FH,患者必须立即接受治疗。
与ESC/EAS 血脂异常指南[10]提出血脂控制目标一致,共识所推荐的FH治疗首要目标仍是LDL-C达标。
成人患者<2.5 mmol/L(<100 mg/dl),伴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则为<1.8 mmol/L(70 mg/dl)[10]。
考虑到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共识将儿童患者的LDL-C目标值放宽为<3.5 mmol/L(135 mg/dl)。
然而,不论是成人FH或儿童FH患者,现有治疗手段下,这一目标值很难实现。
降低胆固醇获益的数据支持均来自非FH患者。
FH患者仍应将控制LDL-C水平作为血脂管理的首要靶目标。
降低LDL-C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降低总死亡率。
LDL-C每降低1 mmol/L,5年内心血管死亡率降低22%,总死亡率降低12%[11]。
4.2 FH治疗措施——加强降脂力度 FH患者一旦确诊,必须立即接受治疗,同时其家族成员也应考虑是否开始干预。
FH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均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饮食及运动咨询[12]。
成人FH患者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并应终身用药。
儿童应在8~10岁开始用药。
FH患者优选药物包括他汀类、依哲麦布和胆汁酸结合树脂。
但在药物剂量选择上,儿童及成人略有差别。
成人患者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11],但是,由于常规剂量治疗时,FH患者LDL-C达标率不足20%,因此成人FH患者他汀治疗应从最大剂量开始。
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FH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率[13]。
事实上,尽管已使用最大剂量治疗FH,但仍有很多患者胆固醇水平无法达标。
因此,尽管缺乏联合用药依据,共识仍推荐他汀及依哲麦布联合治疗,可以降低60%~70%的LDL-C水平。
对于高危患者,还可在此基础上加用胆汁酸结合树脂,三药联合治疗。
而对于他汀不耐受者,必须进行专科评估,尽可能尝试多种他汀类药物,同时可考虑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依哲麦布及胆汁酸结合树脂。
纯合子FH患者和降脂药物治疗无效且伴冠心病的FH患者可给予脂蛋白血浆清除治疗。
但是,目前各国脂蛋白血浆清除指征不一致[14,15]。
5 儿童FH由于FH患者自出生始即存在血胆固醇升高,易早发动脉硬化。
并且,FH患儿起始治疗越早,未来获益越大[16]。
但是,由于儿童生长及发育所需,2岁前不宜应用低脂饮食,同时考虑到8~10岁前儿童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不确定,因此,儿童最佳筛查FH年龄为2~10岁。
5.1 儿童FH的特点 由于FH家系中的低脂饮食及健康生活方式,患儿LDL-C水平往往不如预期高,黄色瘤及角膜环亦出现较晚,因此,其诊断较为困难。
FH 家系中,若儿童LDL-C 水平超过3.5 mmol/L (>135mg/dl ),强烈提示FH 。
若同时伴有父母一方DLCN 评分>5分,即可临床诊断。
5.2 儿童FH 治疗 患儿饮食控制应从2岁以后开始。
但应避免限制能量摄入,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生长曲线。
另一方面,尽管应尽早使用降脂药物,但儿童应用降脂药物的研究领域仍是空白。
根据成人血脂控制研究结果及短时儿童用药监测,FH 患儿首选低剂量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16]。
对于纯合子FH 患儿,可考虑脂蛋白血浆清除治疗,或谨慎选择心-肝联合移植。
FH 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意义重大。
2013 EAS 共识为FH 规范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图1)。
但是仍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缺乏专门针对FH 的大规模研究支持。
共识中治疗获益的数据即根据无FH 患者研究所推图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治小结注:FH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DLCN :荷兰临床监测指南;Lp (a ):脂蛋白(a )断。
因此,亟需大型FH 流行病学调查。
另一方面,2013 EAS 共识主要针对欧洲患者。
目前国内报道FH 家系仅百余例[17],突变检出率低,2013 EAS 共识中,统计数据亦未纳入中国大陆地区,并非由于我国FH 发病率低,而是由于中国对该病认识不足,相应研究资料不充分,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
我国FH 临床诊断亦较陈旧,大多根据1998年出版的《临床冠心病学》提出的标准[18]:成人血清总胆固醇>7.8 mmol/L ,16岁以下儿童总胆固醇>6. 7 mmol/L 或成人LDL-C >4.4 mmol/L ,患者或亲属有肌腱黄色瘤者诊断为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未达纯合子标准者诊断为杂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缺乏分子生物学诊断。
因此,亟需开展我国自己的FH 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化管理策略。
综上,我们应辩证学习2013 EAS FH 诊治共识,取其精华,制定适合国人的规范化管理共识或指南,提高FH 检出率,早期发现、诊断并治疗患者,将风疑诊满足下述条件之一者应进行筛查:1.FH 家族成员之一;2.成人胆固醇≥8 mmol/L ,儿童胆固醇≥6 mmol/L ;3.早发冠心病家族史;4.肌腱黄色瘤;5.家族成员有早发心源性猝死者。
FH 患者早期干预儿童:可考虑使用他汀类,依哲麦布,胆汁酸结合树脂;成人:首选大剂量他汀类治疗,可联合依哲麦布,胆汁酸结合树脂,尚可考虑贝特类及烟碱类药物;必要时可考虑脂蛋白血浆清除治疗。
诊断:根据DLCN 标准进行诊断(该标准不能应用于儿童)根据家族内发病情况绘制家系图治疗达标所有家族成员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饮食控制排除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及Lp(a)水平险降至最低,使FH患者获益最大。
参考文献[1] Nordestgaard B, Chapman M, Humphries S, et al. Familialhypercholesterolaemia is underdiagnosed and undertreated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guidance for clinicians to prevent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sensus Statement of the EuropeanAtherosclerosis Society[J]. Eur Heart J, 2013 [Epub ahead ofprint].[2] Marong-van M, van Maarle MC, Stouthard ME. Getting insur-ance after genetic screening on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 l aemia;the need to educate both insurers and the public to increaseadherence to national guidelinges in The Netherlands[J]. J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2, 56(2):145-157.[3] Pijlman AH, Huijgen R, Verhagen SN, et al. Evaluationof cholesterol lowering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 a large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theNetherlands[J]. Atherosclerosis, 2010, 209(1):189-194.[4] Bates TR, Burnett JR, van Bockxmeer FM, et al. Detectionof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a major treatment gap inpreventative cardiology[J]. Heart Lung Circ, 2008, 17(5):411-413.[5] Ben M, Watts G, Tybjaerg-Hansen A, et al.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the Danish general population: prevalence,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cholesterol-lowering medicatio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 97(11):3956-3964.[6] Jansen AC, van Aalst-Cohen ES, Tanck MW, 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 classical risk factors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data in 2400 patients[J]. JIntern Med, 2004, 256(6):482-490.[7] Civeira F.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J]. Atherosclerosis,2004, 173(1):55-68.[8] Sullivan D, CSANZ Cardiovascular Genetics Working Group.Guidelines 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amilialhypercholesterolaemia[J]. Heart Lung Circ, 2007, 16(1):25-27.[9] Vaverkova H, Soska V, Rosolova H, et al. Czech atherosclerosis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dyslipidemia in adults[J]. Cas Lek Cesk, 2007, 146(6):2-15. [10]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of the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the EuropeanAtherosclerosis Society (EAS).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J]. Eur Heart J, 2011, 32:1769-1818.[11] Baigent C, Blackwell L, Emberson J, et al. Ef fi cacy and safetyof more intensive lowering of LDL cholesterol: a meta-analysisof data from 170,000 participants in 26 randomised trials[J].Lancet, 2010, 376(9753):1670-1681.[12] Broekhuizen K, Jelsma GJ, van Poppel NM, et al. Is theprocess of delivery of an individually tailored lifestyleintervention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LDL cholesteroland multiple lifestyle behaviors in people with 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J]. BMC Public Health, 2012, 12:348.[13] Perk J, De BG, Gohlke H, et al. European Guidelines 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Fifth Joint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and Other Societi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Clinical Practice[J]. Atherosclerosis, 2012, 223(1):1-68. [14] Stefanutti C. Treatment of severe genetic dyslipidemia: whereare we going?[J]. Ther Apher Dial, 2013, 17(2):122-123. [15] Stefanutti C, Vivenzio A, Ferraro PM, et al. Apheresis-induciblecytokine pattern change in severe, genetic dyslipidemias[J].Cytokine, 2011, 56(3):835-841.[16] Rodenburg J, Vissers MN, Wiegman A, et al. Statin treatmentin children with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the younger, thebetter[J]. Circulation, 2007, 116(6):664-668.[17] 代艳芳,孙立元,张新波,等.中国人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突变研究进展[J].遗传,2011,33(1):1-8.[18] 陆宗良.脂质代谢异常与冠心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7.收稿日期:201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