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地址库建设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区地名地址库建设调研报告
地名作为最常用的社会公XX区民政局四措抓好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共信息,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政府行政行为、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资源。在国家信息化体系中,地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和桥梁,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地名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形式和问题。研究与解决指挥城市背景下的地名化、数字化问题,尽快建立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的城市地名地址信息数据库,最终实现地名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地名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为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新的增长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的目标。这就对地名公共服务在内的各项公共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进一步实现工作重心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举措。
一、地名地址库建设的意义
随着XX“社会和云”平台建设的开展,各行业数据库、信息资源交换和服务共享体系建设陆续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
是开展多种形式地名信息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如地名语音查询、地名网站建设、地名信息触摸屏设置、电子地图建设、“地名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建设等。地名信息化、数字化是地名为公众服务最高效、最便捷的手段,是全区公共信息服务效能和“社会和云”平台建设最基础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不仅能方便大家查询地名信息,而且可与城市经济信息、应急联动、智能交通信息等系统联动,成为城市“救命线”,真正实现城市的“数据化”。
二、全域城市化形势下地名化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我国地名管理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地名化数字化进程缓慢,跟不上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体表现如下:
1、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城乡规划与地名规划严重脱节,各部门登记备案的街、巷、道路名称不统一;
2、地名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如地名标志设置不符合国家、地名更新维护不及时、申报、登记、审批手续不规范出现有路无名、有名无牌、有门无号的现象;
3、地名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存在人员配备不齐、条件设施简陋、管理模式落后、手段原始单一,要素不全、数据陈旧,甚至出现毁损或丢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地名档案的开发利用;
4、地名信息化建设滞后。一些地方只有纸质地名资料,尚
未借助信息化设备进行成果转换处理,开发利用率低,致使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不配套、不完整,不能较好地服务于社会和方便群众。
三、XX区地名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老地名更替速度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也使XX区地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已有沙文地名数据和管理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如下:
1、地名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包括办理手续不规范、登记备案制度不健全,随意性强,数据存在“缺、漏、错、乱”现象。地名要素不全;地名存在错别字,地址信息与建筑实体不符;新、老地名、和非地名并用,如“同心路”和“同心东路”和“同心西路”混用等;不规范的缩略数据缺乏专指性,如将“米兰春天二期”缩略为“米兰春天”等。
2、地名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早期我区地名工作人员少,且未经专业性培训,地名管理工作缺乏技术支撑,地名建设缺少系统性和规范性保障;地名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采用纸质化办公,纸质地名数据未经数字化处理,不利于地名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更谈不行地名信息共享,这是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一个丞待解决的“瓶颈”。
四、XX区地名地址库建设的几点建议
地名信息是重要的社会基础公共资源,完整、准确的地名信息能够保证社会各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率。开展地名数据库建设,发挥地名信息化服务功能,积极推动XX“块数据”的建设,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1、组织保障,抓好地名地址库工作队伍建设
积极争取区委、政府对地名工作的支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区地名地址库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发挥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多个职能部门写作的地名地址库建设机制。地名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广大地名工作者既要了解人文、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知识,又要熟悉有关地名方面的政策、法规,并重视地名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
2、协调统一,建立完善规范的数据体系
加强地名法规建设、依法管理地名,是地名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化轨道的重要途径。以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贵阳市地名管理办法》为依据,结合区划地名编码要求,会同建设、规划、公安、房管等部门统一制定地名地址编码。地名地址编码规则和数据采集、录入规范,修改完善适合《地名管理条例》、《贵阳市地名标志管理办法》、
《门牌号码编码规则》、《地名命名、更名程序》等法律法规文件,建立完善规范的数据体系,确保地名规则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部门协调,把好地名地址数据化关
建立全区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地名规划纳入城乡总体发展规划范畴,编制符合XX区情况的地名规划方案。如民政局根据相关地名法律法规和贵阳市地名相关规定对现有地名数据进行整合梳理和完善,对使用门楼牌号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把关,禁止私自编制地名地址信息;规划局对新建建筑物进行规划竣工验收时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填报已领取的门楼牌号等等。
4、数据入库,建立高效便民的地名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建立地名地址数据库,各相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能和建库需要,及时向地名主管部门提供地名地址数据库。保准地址库建成后地名主管部门负责地名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并通过政务网络建立地名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地名成果信息资源共享。以该数据库为支撑,积极推动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开通地名信息查询网、公共场所设置地名信息查询触摸屏等,使地名信息化建设成为一项服务群众的便民工程,努力发挥地名信息化服务功能,积极推动XX“块数据”的建设。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