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图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房阻滞
窦房阻滞是由于 窦房结 的激动不能传入 心房 ,所以在ECG上 P波 QRS波群 均消失。原因一是 窦房结停搏 ,二便是窦房阻滞。

不完全性窦房阻滞II-I型(文氏现象):P-P间隔逐渐 缩短 ,最后 继以一个异常的延长的 P-P间隔。该延长的P-P间隔较其余P-P间隔 的 二 倍短。此时要注意该长间隔是否为一个未下传的房早,期前P’ 波隐藏于T波内。
不完全性窦房阻滞II-II型:一系列 规律的 P-P间隔后,出现一个异 常的延长的 P-P间隔。该延长的P-P间隔是正常P-P间隔的 整数 倍。


窦性停搏与不完全窦房阻滞II型区别:前者长P-P间期 不 是 正常P-P间期的整数倍,后者长P-P间期 是 正常P-P间 期的整数倍。
正常心电向量环
室内传导阻滞
大于2次以上,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莫氏一型(文氏现象)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传导阻滞)
诊断标准:
P与R无固定关系,P-P和R-R间期各有其固定规律。并且P-P间期 快于R-R间期。 原因:
P波顺序发生,但均为下传。心室由低位起搏点控制,低位起搏点的 自动节律性比高位起搏点低,因而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传导阻滞与干扰
阻滞一般指病理性的传导中断或延缓 干扰指电兴奋遭遇到心肌的不应期产生生理性的传导中断或延缓。干扰现象 本身并无病理意义,反而具有保护心肌使之不至于过度频繁兴奋的作用。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诊断标准: P-R间期大于相应年龄正常上限,成人>0.20s, 或较原 有的P-R间期延长0.04s以上。 原因: 多数反映房室结传导的延缓,偶有植物神经张力不平衡所 致。
诊断注意: 先参看主要诊断指标,再参看多项指标。即使每项改变程度都不显著,但综合 看各指标,再结合年龄,性别以及超声心动图。临床,会使诊断更加正确。
心电图导联轴
1、根据I、II、III导联目测心电轴 一般而言,显著电轴偏移更多反映心 室内传到异常 (1)针锋相对—I导联主波(S波)与 III导联主波(R波)相对—电轴右偏。 如果R-III-波>R-II-波,电轴为 +100°以右 (2)背道而驰—I导联主波(R波) 与III导联主波(S波)相反—电轴左偏。 如果II导联R<S,电轴为-30°以左 (3)I、II、III均以S波为主,电轴位于“无人区”。此区可以是电轴显著 左偏或显著右偏。临床见于慢阻肺,先心引起的右室显著肥厚,室性节律。
1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莫氏一型(文氏现象) 1、P-R间期逐渐延长,但延长的递增量逐渐递减,直至某次P波不 能下传。简言之:“P-P渐短突长”。长间歇短于任意二个短P-P间 期之和。 2、本质是下传的激动在房室结内遭遇相对不应期,传导逐次后延, 直到最终遭遇绝对不应期而不能下传,即脱漏一次搏动。房室结经过 休息后恢复正常传导能力,周而复始的短-长-漏。 3、此种规律可推广在其他部位的传导阻滞诊断上。如二度一型窦房 传导阻滞。 莫氏二型 1、P-R间期恒定,有规律的P波不能下传。 实质发生在房室结以远部位的传导阻滞,其预后意义比莫氏一型严重 2、心房激动可按3:1、4:1甚至更大的比例下传。如心室漏搏
常规心电图参数及原则
1、纸速25cm/s 2、小格0.04 中格(5小格) 0.2s 大格(5中格)1s 3、测数心率:当心律不整 时,测定6s(30个中格)PP/R-R间期数×10 4、测量原则:前缘上缘原 则
波形命名
• 第一个向下的波 Q; 随之窄而耸
立的是R;与其相接的向下的波S
右束支阻滞
左束支阻滞
诊断标准 *I、AvL、V5导联的QRS波群R呈型,R波顶端宽钝或错折;没有 Q波,少有S波。V1、V2为宽大QS型,或rS型,但r波极小。 *QRS波群时限增宽,<0.10s,称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0.10s, 称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ST-T与主波方向相反 *电轴轻度左偏,<-30°


慢-快综合征:心动过缓与过速交替发生
表现为心室率缓慢的房扑或房颤 ,复律后不出现或不能 维持窦性心律
窦房结功能药物试验
阿托品静脉注射0.02-0.04mg/kg,记 录注射前后即刻、1、5、10、20、30分 钟的心电图,若心率仍低于100c/min, 或心率为达到原心率的20%-30%,或出现 异位心律失常均为阳性。
窦性心动过缓
婴儿
年长儿童
10岁以上
清醒状态
睡眠状态
<80
<70
<60
<45
<50
<35
儿童相对少见窦性心动过缓,多具有病理意义
窦性停搏
正常儿童可有短暂停搏,一般不超过2s;个别运动员不 超过3s;如果停搏超过4s而不伴有交界逸搏,可出现晕 厥、抽搐、猝死。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表现的四种类型: 持续而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伴或不伴交界性逸搏或逸搏心律。
心脏传导阻滞依阻滞部位 、分 型
ECG上可辨别的心脏传导阻滞依阻滞部位分 为: 窦房结与心房间的 传导阻滞,心房内 传 导阻滞, 房室间 传导阻滞,心室内 传导阻 滞。 传导阻滞依阻滞程度分为 完全性 和 不完全 性 。I度也称 传导延迟 ;不完全性又称为为II 度,II度又分为 莫氏一型 和 二型 ,莫氏一型 也称为 文氏现象 ;完全性又称为III度。 房室传导阻滞中介于II度与III度之间的称为 几 乎完全性 传房室导阻滞:即在一系列心室自 搏性波动中夹杂着若干 心房 传下的激动。
RBBB+左后
左房肥大(二尖瓣型P波)
诊断标准: Ⅰ、Ⅱ、aVL、V1导联P时限增宽:>0.12s P波双峰切迹,峰间距>0.04s; Pv1正负双向。(右 房除极早于左房,左房除极向量朝向左下,故V1导联P 波呈正负双向
右房肥大(肺型P波)
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儿科多见于伴有右房扩大的各种先 心病。无右房肥大者可能因为心率加快、交感神经兴奋、 缺氧等因素引起一过性肺P。 诊断标准: II、III、avF导联P波高尖,电压>2.5mm。 P波时限一般正常 常合并肢导低电压:肢导QRS波群电压绝对值<0.5mv
窦性心律
①P波在II和V1最明显,P波形态基本一致。 ②于II导联P波一定向上,avR的P波一定向下。 ③P-P间期均匀,P-P间差距<0.12s;此时P-P间期 应等于R-R间期。 ④频率:60-100 /min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P波,P-P间隔>0.12s
分周期性-与呼吸时自主神经张力不均衡相关,吸气 迷走神经张力减弱--心率加快,呼气迷走神经张力增 强--HR降低。 无明显周期性-与呼吸无关。 重度窦性心律不齐在儿科容易被误诊为房性早搏。
当QRS波群增宽,但各导联图形与下面左、右束支阻滞图 形均不符合,只能笼统称之为“室内传导阻滞”。
右束支阻滞 诊断标准 V1、V3R导联的QRS波群呈rsR’型,I、V5导联的S波 宽钝。 QRS波群时限增宽,<0.10s,称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 滞;>0.10s(成人>0.12s), 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ST-T改变
左后分支阻滞
诊断标准
电轴右偏,+120°-+180°;一般在+120°左右
I、AVL呈rS型,II、III、aVF呈qR型。简单记忆qIII SI型 QRS时间不延长
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
主要发生在成人心脏传导退行性变和心肌梗塞, 儿科甚少见。儿科患者一旦出现,提示心肌弥漫 性所害而且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先兆。 ①RBBB+左前:RBBB合并电轴显著左偏;如合并 P-R间期延长或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莫氏 II型), 则左后分支有不完全阻滞。 ②RBBB+左后:RBBB合并电轴显著右偏;如果合 并P-R间期延长或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I 型),则左前分支有不完全阻滞。 ③RBBB与LBBB交替表现 ④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I型),P-R间期 延长合并RBBB或LBBB则一侧束支完全阻滞对侧不 完全阻滞
双室肥厚
当左右心室肥厚时,更常见的心电图表现 是两侧心室增大的电活动互相抵消,心电 图看似正常;或以其中一个心室肥厚为主 要表现。以下情况可考虑存在双室肥厚: 左心前导联和右心前导联分别出现左、右 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符合左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同时有 明显的电轴右偏;或V5的S>R,V1 的R>S。
左前分支阻滞
诊断标准 电轴左偏(-30°--90°);部分人主张>-45°
I、aVL导联qR波,III导联呈rS型。简单记忆qI SIII 型。
QRS时限无明显延长<0.12s 少数正常儿童、正常未成熟儿可有电轴左偏 部分先心病虽然有电轴显著左偏,实际上左前分支并无损害,左偏是由于左 室前壁激动延迟所致。
双室肥厚
预激综和征
可间歇发生。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是阵发性室 上速至关重要的电生理基础。 诊断标准
P-R间期缩短,婴儿< 0.08s , 3-16y < 0.10s , 成人< 0.12s QRS起始部位粗钝,称为预激波,“Δ波”, QRS波群时限相应延长,超出相应年龄上限; P-R间期缩短,但P-J时间正常 可继发ST-T改变,T波常与Δ波方向相反
双房肥大
具备左右心房肥大的联合特征
心室肥厚
由于心室壁增厚和肌块体积增大,一般不累及心 脏传导系统,但除极时间延长,因而QRS时限轻 度延长,尤其以QRS起点到R波顶点的时间延 长为著,特称为“室壁激动时间(VAT)”。心 室肌肥厚时,除极过程尚未抵达心外膜时,心内 膜心肌开始复极,引起所谓继发性ST-T改变。 严重心室肥厚时也可因心肌相对缺血或纤维化, 引起ST-T原发性改变。心电图毕竟仅仅反映 心脏的电活动,与心脏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右室肥厚
诊断标准: 心电轴右偏:为诊断重要条件,如≥110°, 几乎无例外的 可判断为右室肥厚 QRS电压增大:V1呈qR型(往往是右室肥厚最明 显)。Rv1≥1.0mv;V1若呈rsR'型,R' >1.5mv;Rv1+Sv5:≥1.2mv; avR中 的R≥0.5mv,并且R>Q VAT时间>0.03s ST-T改变
左室肥厚
诊断标准: 心电轴左偏:不是特有诊断指标。(由于肥厚心肌往往纤维化,损伤 了左前分支的不分纤维,致使心室左上除极延迟) QRS电压增大:Rv5>2.5mv ;Rv5+Sv1≥(F)3.5mv (M)4.5mv (RavL≥1.2mv;RavF≥2.0mv;RI+SIII≥ 2.5mv) QRS略时间延长 ST-T改变
肢导低电压
标准肢体导联所有导联QRS波群的最高点至最 低点间的电压 <0.5mv ,称为肢导低电压,胸 前导联的QRS波群的最高点至最低点间的电压 <0.8mv ;如有2个以上导联QRS波群的最高点 至最低点间的电压 <0.6mv ,称为肢导低电压 倾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窦性心动过速
初生婴儿 110-150/min 2y± 85-125/min 4 y± 75-115/min 6 y± 65/min >6y 60-100/min 成年人 60-100/min 当心率过快时,P与T可重叠;由于心动过速造成相对心肌缺 血。
W-P-W综和征根据QRS主波方向, 分为三类
A型V1-V5主波方向均向上Kent束可能位于左室后的房室 沟
B型 于右
Δ波在V1倒置V5直立Kent束可能位
室前的房室沟
C型 可能
Δ波在V1直立 V6倒置Kent束
位于左室前侧方
常规心电图导联图解
1、肢体导联(标准导联)
右手――左手――左腿――右腿 红色――黄色――绿色――黑色
2、心前导联(胸导联)
V1/V2 V4 V3 V6
胸骨左右缘 第4肋间 锁骨中线 V2与V4中线 腋中线
V3R V4R 与V3 V4对称
3、监护导联
模拟V1或V5导联图形 ML4导联(-)置于左肩 (+)置于V1位置 右肩电极接地 ML5导联(-)置于左肩 (+)置于V5位置 右肩电极接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