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
2024年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0篇)
![2024年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1f67b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2.png)
2024年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0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诵读、积累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讨论。
(一)导入新课: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
(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1):解释以下加点字词的含义(1) 欣然起行:(快乐的样子)(2) 念无与为采者:(考虑、想到)(3) 月色入户:(门)(4)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 怀民亦未寝:(睡)(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抢答题(2):翻译以下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7c553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3.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
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文名句积累很到位。
是啊,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轼,你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呢?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录在《宋学士文集》里。
师:对于本文的写作背景,哪位同学知道并能介绍给大家呢?生:宋神宗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其政敌就借其讽刺新法的诗,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师:升入初中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回忆一下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它呢?生1:读课文,翻译课文。
生2:赏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
生3:需要背诵。
师:好,归纳起来就是读-译-赏-悟-创,这既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环节。
师:首先我们来听读,注意读音、停顿。
师:本课有哪些字我们第一次接触,停顿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生1:藻、荇这两个字注意字形,记住读音。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8602b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c.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以及他的文学成就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3、理解作者的情感4、文言积累教学设计:一、导入:悠扬的古琴曲就像时光机一样,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皓月当空,引发了古人无限情思,我们似乎听到有两个人在月下聊天。
那又是谁呢?他们又在谈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借着这琴声和苏轼的这篇文章,带着我们的疑问向古人要答案去!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谁了解苏轼的有关资料最多。
(请学生发言汇报了解的资料,然后展示课件,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二、朗读,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朗读,尽量大声的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的怎么样?(读的不大好,或者读的不错……引到录音朗读)2、听录音朗读,对照自己的朗读找距离(引到翻译理解文章内容上来)3、借助手头的工具、注释和自己的文言积累,合作译读文章(请学生提出讨论过程中的疑问,课堂讨论,教师提出文言积累要求)4、出示课件,提供参考译文三、背诵1,展示课件中,图文结合,请学生配乐朗读(四个不同的图文)2,听录音朗读,自己试着背诵或者跟读3,背诵四、品味出示课件问题:1、文中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用文章里的词、句回答)2、文中作者抓住了庭院中怎样的景物特征,怎样描写的?3、揣摩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里哪些语句是作者感叹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教师总结:苏轼在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被人认同,出狱被贬后,还能以这种豁达的心胸写下如此优美的文章,试问我们也有如此心境么?那么让我们借着音乐和美丽的景色,也来学学古人吧。
五、拓展延伸欣赏月夜图,倾听古曲,可以学着古人,激发情思也写一个短文或者写一两句自己想对苏轼说的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2c756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3.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1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过程和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文章的韵味。
(2)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特殊的心境(3)联系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挫折教育理念,懂得顺境皆自然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重点:(1)理解字词句的含义;(2)朗读与背诵读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古文已能初步理解,但大段落古文接触少,加之文章年代久远,因此学生阅读理解较难。
另外,学生对苏轼的作品已接触过,对作者的文学常识也知道一些,但对他的文言创作的方法知道的却很少。
可是学生已经具备感知和赏析能力,故教学时应通过课文的分析来引导学生的整体整体感知,作者是怎样抓住“月夜”来描绘景物的,又是怎样抓住“闲”来分析全文意境及传达出的作者的心境的?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感知,基于局域网前提下,本课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局域网资源学生合作学习反馈与评价图一、三模:《记承天寺夜游》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古代散文的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根据新教学理念,教学中重在学生的学,教师只是促进者,因此设计本课教学模式如表二、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导课感悟文本意义建构拓展延伸进入情境合作交流课件辅助互评互议总结升华反馈指导学习图二、三模:《记承天寺夜游》”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四、教学媒体设计媒体设计:a)课件部分:内容有苏轼像、月下赏景图、月夜图、课文朗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fd229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4.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预习展示,把握文章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夜游的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夜游的地点黄州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庭院赏月三、自主学篇。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3、交流提升:假设①: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
【精选】《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三篇
![【精选】《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4595f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6.png)
【精选】《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三篇【精选】《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三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学习重点】1.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户:门;欣然:愉快地,高兴地;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
念:想,思考;遂:于是,就;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寝:卧,睡;相与:共同,一起;步:徒步而行,散步;庭:庭院;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都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水草;交横:交叉错杂;盖:原来是,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不过;耳:而已,罢了”;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2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29532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f.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析写景语句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似真似幻。
面对如此美景,真让人忍不住要出门去好好欣赏一番。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去承天寺,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二、诵读译读,初读感知课文1、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做好标记。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3、生个别读,其他点评。
4、生齐读课文。
5、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用小组对抗赛和新旧知识结合的方法来落实课文重点词的理解和课文翻译。
三、品味赏析,深入理解课文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景的?有何特点?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1)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2)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3)调一调,品虚实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这样的调换好不好,为什么?2、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提示:要注意“闲人"的含义。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97ae3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3.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做积累。
3.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2.学习作者乐观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重点难点:1.重点:品析句子,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2.难点: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方法学、探、导、练(即自学、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老师引导、课堂练习)与诵读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拦路虎”留在课堂讨论。
老师:制作“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上课:同学们好!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与同仁的'到来。
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用心聆听美妙的乐曲。
(点击多媒体)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第12个图片)导语:月亮,撩人心扉,有时她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有时又无情地触及你的痛处,伤人情思。
……附: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月色入户夜游之因叙事欣然起行月色——积水空明绘景皎洁空明竹柏——藻荇交横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洒脱抒情漫步的悠闲达观人生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锦集7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锦集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fffe4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0.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锦集7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
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文名句积累很到位。
是啊,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轼,你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呢?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录在《宋学士文集》里。
师:对于本文的写作背景,哪位同学知道并能介绍给大家呢?生:宋神宗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其政敌就借其讽刺新法的诗,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师:升入初中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回忆一下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它呢?生1:读课文,翻译课文。
生2:赏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
生3:需要背诵。
师:好,归纳起来就是读-译-赏-悟-创,这既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环节。
师:首先我们来听读,注意读音、停顿。
师:本课有哪些字我们第一次接触,停顿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生1:藻、荇这两个字注意字形,记住读音。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dfaa4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e.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2、理清“记”文体中包含的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的运用3、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审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明确:时间、地点、事情。
“记”记叙了一件事情。
在承天寺那天晚上游玩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确、清晰。
2、再读课文,读出文中苏轼具体记了什么事情?明确:记了承天寺夜晚游玩的一件事;记了当天晚上的景色;记了自己的情感。
三、深入课文(一)记了游玩的事情。
1、“游”是一个过程,你能具体说说游玩的过程吗?明确:欣然——无与——亦未寝——相与3、随着游玩过程的清晰,随着游玩从一个人变成二个人,这当中苏轼的情感发生怎样的变化?明确:欢喜——失望——喜悦4、在叙事中作者的情感在逐渐展开于我们的眼前,下面请一个同学为我们朗读叙事部分,读出一种情绪的变化。
提示学生:夜、无与、亦、相与(二)记了景色1、请同学读读描写月色的句子。
2、在这段话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幅月夜图,请你为我们描写一下。
3、在这样的描绘中,你们觉得当晚月色的特点是什么?明确:空明、清澈、透明5、让我们在朗读中把月色之美表现出来提示:如、盖(三)记了情1、苏轼眼中的景很美,他为什么能欣赏得到这样的美景,请从文中找出原因。
明确:闲人2、何为“闲人”?明确:清闲3、看材料,探究苏轼黄州生活清闲吗?4、如何理解这个“闲人”一词?明确:对自己一种自嘲,被贬官无事可做。
心中的一种悠闲自得。
6、朗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ac08d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2.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
2、了解二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2.读写结合;3.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2、赏析写景,体会感情。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教师点拨。
(1)古今异义①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②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③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2)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提问1: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提问2: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d6e9f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c.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导入: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文章随物赋形,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创作了无数名篇佳作。
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希翼;也挥洒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无限豪情;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悲怆。
他是谁?明确:——多才多艺的苏东坡(苏轼)。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在黄州写的一篇游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
教师语言:反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从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说说这篇文章的与《答谢中书》的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1.一读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2.二读通顺流畅,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语句读通畅。
3.反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发现其在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与《答谢中书》的不同之处。
《答谢中书书》(1)句式特点:句式整齐,多是四字一句,多用对偶。
(2)用字用词:文章用词精美,描写生动。
(3)韵律节奏:音韵具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记承天寺夜游》(1)句式特点: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变化(2)用字用词:语言朴素自然。
(3)韵律节奏:音韵和谐,节奏富于变化。
4.三读节奏分明,在把握《记承天寺夜游》,二者在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的基础上,划分文章节奏,读出文章的层次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有关《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
![有关《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67272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4.png)
有关《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有目标,才有动力。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句,熟读成诵。
2、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观赏文中月景,理解特别心境。
抓重点,突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 理解的特别心境。
讲方法,提效率。
朗读、争论、赏析教学过程:(一)文学积累引入: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大家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苏轼)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指生介绍,并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本文选自《》。
( ),字( ),号( ),北宋( )家,( )家。
他是( )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依据拼音写汉字。
Zǎo ( ) xìng ( ) suì( )(三)、指导生朗读课文。
(1)指生检查读。
(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读,找出读错的字音。
)(2)老师范读。
(听准读音,留意停顿和断句。
)(3)同学自由读。
(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4)展现读。
(5)齐读。
(四)、再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
2、本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其次层,写景,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的感情。
3、依据课下解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课文。
把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写一写,记一记。
(五)、研读课文,提难质疑。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由于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转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7c2a6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0.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3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把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尝美丽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全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
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爽,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方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行多得的佳作,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漂亮之处。
三、教学设想由人及情,由读到悟,对本篇课文,设想通过读课文来体会其中的感情,通过了解,了解创作背景来领悟感情。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意气风发,豪情壮志,他仕途坎坷,笑看人生。
他是谁呢,他就是宋代的闻名词人苏轼。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游记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了解苏轼生平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很多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很多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在他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认真地讨论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大家一起念。
(出示文字)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出示苏轼图片)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当说是特别不幸的,但他活得非常欢乐,而我们许多人平寻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
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欢乐。
我们就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查找答案,盼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欢乐人生的真谛。
(三)、朗读课文,感受情景学生听范读,感受朗读时的节奏,感情。
请同学起来读课文,看看大家能否感受到其中的要点。
大家齐读感受。
提问:苏轼在这个夜晚看到了哪些景象呢?月色与竹柏影(四)、了解背景,体会“闲”情现在我们搞清晰了东坡所看到的风光,他看到的是“月色与竹柏影”,东坡看着这美景开头发感慨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4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d1a3c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4.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较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作者整理了4篇《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
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新,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喻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美丽之处。
教学设想: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
在课堂上要通过朗读的多种方式,理清文章内容,把握重难点。
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翻写成优美的散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学生放范读,根据范读,纠正自己的读音,确定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听,交流。
3.请学生给大家读一遍,师生一起点评,全班齐读课文。
4.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5.放音乐《二泉映月》,请同学朗读描写月色的文段,其他同学品味月色描写,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3c068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1.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对照材料、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eference materials, planning scheme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而必须准备的一份文件,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6d095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e.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文言文、宁静的味道。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读出文章的韵味。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资料、文字资料学情分析:本文是苏轼的名作,但其中的复杂感情对于未经世事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所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就点到为止了,不再深入探讨。
重点放在朗读和重点字词句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中秋的晚上有超级月亮和月全食的奇景,同学们有没有欣赏啊?(没看到)太可惜了!但有关月亮的诗句应该记得一些吧!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让我们乘坐时空隧道机来到元丰六年和苏轼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二、学生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写作背景:苏轼少年时即精通经史,善于写文章。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本文就是在苏轼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三、朗读,读出韵味。
1、学生齐读。
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不掉字,不加字,不错读)2、学生齐读(读清句读)3、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的重点字词句。
(赛一赛)月色入户:门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遂:于是怀民亦未寝:睡觉盖竹柏影也:原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
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17316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61.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6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十七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4)准备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走近苏轼。
宋代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你们可曾读过他的诗文?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他的一首词,叫《浣溪沙》。
哪位同学还能背诵?(指名背诵这首词)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
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
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板书课题作者)二、展示学习目标(投影)三、整体感知课文,疏通文章内容(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互相解决疑难。
2、听录音:听清生字读音及难读句的节奏,标注在书上。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4、组织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
(二)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并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精选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a9f3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c.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6【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
【教学难点】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月夜图片、苏轼相关背景资料及诗句【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显赫苏门三豪客,数东坡名高闻达宋代千骚人,几子瞻头敖(要学生猜猜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走进苏轼,了解背景1.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指名朗读。
2.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
三.整体阅读把握全篇。
请大家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感情。
(1)老师范读课文。
(配音乐)(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配音乐)(3)请一位男同学朗读课文。
(配音乐)请学生点评,从字音、停顿、语调等。
(4)请一位女同学朗读课文。
(配音乐)请学生点评,从字音、停顿、语调等。
(5)找出课文中明显写作者情感的词语。
(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念、遂、寻、亦”,从中体会苏轼喜悦、遗憾、急切、兴奋的心理变化。
)(6)请学生带着上述情感再次朗读上文。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学生抢答)4.检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学生抢答)5.作者所见的月色如何呢?有何特点?(请用原文回答。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请一位同学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2)品析: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中这个写景的句子,有何特点?(指2——3名同学说说)。
(3)师小结:赏析句子一般从写法入手,比如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手法在文中运用及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一、课前预习文章写作背景介绍:元丰二年,苏轼因为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
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很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1、《记承天寺夜游》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
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
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
2.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很多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苏轼非常喜欢竹子他曾写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3.相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谪,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
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谪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
并不“悲伤憔悴”。
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
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所以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4、张怀民介绍: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同样被贬谪,同样怡情山水,可谓志同道合。
3、解题——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
北宋景德四年。
(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国寿室,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闪的“月光”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第二步: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字第三步:在下面找到不理解的字的读音(1)解(jiě)衣欲睡(2)欣然起行(xíng)(3)遂(suì)至(4)寝(qǐn)(5)藻、荇(zǎo xìng)(6)柏(bǎi)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字查字典第四步:按下面节拍读,读熟后,找组长过关,并把节拍的划分划到书上(四人一组、一名组长)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第四步:根据书中的课下注解和下面的提示先自己翻译一下课文内容,将不会处作上标记,不许看参考书。
户:门寝:睡庭下如积水空明:缺主语(月光)照在交横:交错何:哪里欣然:高兴地遂:于是盖:原来是一、正式上课第一步:导课第二步:找同学介绍作者第三步:教师范读课文(文言味、宁静、喜悦、深沉)第四步:学生自读课文一遍,然后同桌互读第五步:找同学读第六步:课文我们已经读熟了,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翻译课文。
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以前我们学过的文言词汇。
第七步:文中哪些文言词汇需要掌握,去哪里找呢?第八步:字义能够了,文义能够疏通吗?请大家去尝试一下,(小组展示翻译)学生有不对处,教师给予指正。
第九步:我们对文义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同作者一起来赏月。
齐读描写月色的句子。
思考:从作者笔下,你看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描写的精妙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这句话真妙,妙在——”的句式品析。
(小组合作)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月色皎洁,空灵。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
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虚实相生,联想巧妙,无一字提到月,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背面敷粉”(即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第十步:作者赏月之后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呢?(用书上的话来回答?)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和张怀民是闲人?他为什么能和怀民一起到承天寺去赏月,(被贬,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我们知道的,谁能详细地说说),闲人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两层含义,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你对“闲人”二字又是怎样理解的呢?:“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能够悠然赏景。
第十一步:深入挖掘文章主旨文章仅83个字,却包含作者复杂的心情、心绪?你都看到了哪种心情呢?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第十二步: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第十三步:教师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第十四步:作业:背诵课文以前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神来之笔,美不美啊!文美若美,为什么我们不把它背下来理解,想背得快就要有捋清思路,文章能够分为二层、三层、还能够分为四层,你看你是怎样分的,说出你的理由。
1.试想苏轼为何要夜游?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2.为何到承天寺寻张怀民呢?心有灵犀3、齐读描写景色的句子。
思考:从作者笔下,你看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描写的精妙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这句话真妙,妙在——”的句式品析。
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月色皎洁,空灵。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
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虚实相生,联想巧妙,无一字提到月,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背面敷粉”(即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合作探究:三、思读探究感情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闲”是相对“忙”来说的,因为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
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
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作者最后这个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
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6 、“闲人”究竟是什么人?〖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能够悠然赏景。
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五、延读拓展积累1.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六、当堂检测1、《答谢中书书》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记承天寺夜游》蕴含了“美不处不在”的哲理的句子是“。
”2、这两篇文章都写了自然景物,《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之美,《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
(八)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事:夜游——记叙苏轼景:空明——描写情:赏月的欣喜(自得)被贬的悲凉(自嘲)“闲”——豁达乐观人生的感慨(自解)自遣的豁达(自乐)《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全文仅80余字,却使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能够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
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升语言表达水平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增强指导。
因而,这个课的教学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一面,又有教师具体指导的一面。
(三)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结合课文注释把握文意。
2、欣赏文中对美丽月景的描绘。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心境。
(四)、重点难点安排重点:理解用比喻句描写庭中月色的好处。
难点:体会作者自嘲自解达观的人生态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学法从知识获得的途径来看,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学法上我引导学生以发现学习为主采用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以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自主学习。
1、朗读法:汉朝学者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理解的基石、积累的捷径、语感的源泉。
学习文言文难就难在词句古奥难懂,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朗读。
2、质疑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通过探究,才能发现真理。
让学生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录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
3、讨论法:讨论法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并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三、说教法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教法与学法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学法决定教法,教法制约、影响学法。
所以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用朗读法、练习法、比较法、讨论法,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
本课使用教具为多媒体课件。
1、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