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知道,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联合宣言: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回到两千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也曾说过:“21世纪拯救人类的,只有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在联合国的《****宣言》和1993年世界宗教领袖们通过的《世界伦理宣言》中作为基本原则为各国所接受,成为普世共尊的行为观,这表明儒家思想在今天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指导和积极的影响作用。儒家文化在中国渊源流长。早在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烽起,百家争鸣,形成了一个辉煌壮观的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其中儒家文化创始人,也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杰出、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家。因此他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由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学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民族性格以及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然现在还在影响我们,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归结起来体现在一个“德”字上。市场经济是满足人类需求的经济,而儒(人需)本身就是对市场经济最好的诠释,儒学更是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科学指导。市场经济浩繁复杂,研究者、实践者不计其数,其基本目的可浓缩在一个“财”字上。简单看,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就是“德”与“财”之间的关系。

那么,“德”与“财”之间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呢?早在两千年前,儒学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中就有精辟的阐述。《大学》云:“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明确说明了“德”与“财”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棵树,德是本,财是末,意思是说“德行”是树根,“财”是枝叶花果。

如果进一步探讨“德”与“财”之间的关系,这句话还告诉我们:一个人或企业如果有德(即“德”),自然会吸引聚集各类人才(即“人”),有了人才,就能发现、培育、保持、扩展市场(即“土”)。在古代,我们是农耕社会,“土”指土地,因为有了土地才能生产财富。现在是商品社会,“土”指市场、商机,一旦抓住商机,诚信经营自然能获得财富(即“财”)。你有人才,又有市场,自然钱会追着你跑,财源滚滚而来。有了财富,就企业而言,就有能力解决员工福利,提升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就政府而言,就有能力解决民生问题(即“用”),就有能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所以我们说“德”是大树的根,“财”是大树的枝,根扎牢了,树自然会枝繁叶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财生”等等。经济的繁荣发展,财富的获得并不是终点。儒学典籍又进一步教导我们怎样永续循环发展好“德”,提高“财”的合理利用与再次获取,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对企业而言,就是怎样做成“百年老店”。《大学》中说“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关键是财富的分配和使用。作为企业,如果把财富用在产品品质提升、用在回馈消费者、回报社会上,人们就会带着微笑,心甘情愿地再把钱捧给你,因为你赢得了客户的心。如果把财富用在提高员工福利上,让他的家庭没

有后顾之忧,他就会一辈子跟着你,你将获得的不是员工一个人的心,而是他整个家庭的心。你们聚集的将不是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而是众多人的智慧和力量。因此,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德行越深厚,财散的越多,人才就会聚得越多,市场就会越大,财富就会更多,这样繁茂的财富树,就会硕果累累。以前中国民间崇拜的财神是范蠡—陶朱公,数获致千金,而每富则“分散于贫困疏昆弟”,因此历史上称他“三散财、三聚财”,也就是“舍得舍得、舍而又得”的道理。早在两千年前,儒家就指出“和为贵”、“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应和谐相处。然而今天我们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给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由于缺少道德的引导和约束(当然也包括法律,然最高的法律是道德,最低的道德是法律),人们往往以破坏自然环境、破坏市场秩序、坑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以换取一己短暂的经济利益,正如圣人所言:“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如果人们只顾赚钱,将会是什么结果呢?《大学》讲到:“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结果就是四个字“灾害并至”,灾难必将出现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有德才能发展,有德才能生存。儒家所倡导的思想道德规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同样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民族企业的振兴也急需从优秀的儒家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取智慧。我们相信,用儒家文化的精髓指导我们的经济生活,必将使我们的市场经济呈现出和谐繁荣的景象。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德”“财”兼有,也就是“儒”和“商”的完美结合呢?六个字,或者叫五加一,就是“仁、义、礼、智、信”,再加一个“俭”字。

首先,要做到“仁”,以仁存心。

“仁者爱人”。“仁”就是想着自己,也要想到他人,也就是孔子所说:“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首先要做个好人。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的“人”是爱人类的概念,也就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回到政治上来说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孔子的仁爱思想和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观念是多么的相似啊!

“仁者爱人”从商道来说,爱人、爱护顾客才能赢得顾客,才能拥有市场,市场经济是人(买者和卖者)、财(货币)、物(商品)的运动,这个运动的中心是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儒商、实业家卢作孚办企业的宗旨是“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生产,富强国家”。这一宗旨对企业的指导意义是超时空的,具有极强的普遍性。松下幸之助说:“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利润乃是服务的报酬”。美国柯达公司承诺是“请你按一下按钮,其他的事全由我们负责”。海尔公司就开发出了“地瓜”洗衣机。他们的服务观念多强啊,替顾客想的多周到啊!然而,至今有的商家仍不知“以民为本”的道理,口头上喊着“顾客是上帝”,却干着“坑你没商量”的勾当,结果顾客越来越少,最终破产倒闭,这就是“失民心”带来的经济恶果。“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