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散文的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散文的表现手法,欢迎大家学习!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
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
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
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
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
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第一篇: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散文的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散文的表现手法,欢迎大家学习!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
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
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
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
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
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散文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5) 联想。
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6)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
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7)借景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8)虚实相生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散文的基本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1)悬念。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
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2)照应。
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
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5)渲染。
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6)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7)想象。
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想象有两种,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体验,设想出自己没有直接见过的形象,叫创造想象。
(8)联想。
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联想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A)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种联想;B)相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特点(或外形相似,或精神相似)而产生的一种联想;C)相反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的联想;D)因果联想,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 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主读者感到妙趣。
渲染: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象征: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深入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才能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效果。
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布局谋篇等几方面内容。
一、修辞手法散文作品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设问等。
比喻的作用在于把要说的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是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夸张可以烘托气氛,增强表现力。
反复使得写景抒情感染力强,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二、表达方式就表达方式来讲,散文用得最多的是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叙述是散文重要的表达手段。
材料的叙述顺序,关系到表意的效果。
其中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
其中景物描写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人物描写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抒情和议论往往结合在一起。
抒情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体现写作意图的作用;议论则起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表达技巧常用的有联想、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等,我们简单分析以下几种:1.抑扬结合:“抑”,就是对表现对象的贬低、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赞扬、肯定、美化。
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则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
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一、语言艺术自然流畅的语言:散文的语言通常追求自然流畅,以贴近口语的方式呈现。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散文更具亲切感和可读性。
作家通过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营造出一种自然、真实的阅读体验。
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使用了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父子情感。
修辞手法:尽管散文语言趋向自然,但修辞手法的运用仍然十分重要。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散文的表现力。
例如,冰心在《小橘灯》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平凡的事物赋予了深刻的情感意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散文更加生动有趣,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二、结构艺术自由结构:散文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是连续的叙述,也可以是断续的片段。
作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创作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来表达主题。
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采用了回忆录的结构,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情感铺陈:散文中的情感铺陈通常是循序渐进的,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使读者能够逐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
王安忆的散文作品,如《长恨歌》,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铺陈,展现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三、内容主题个人体验:散文常常以个人的体验为中心,展现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感受。
这种个人化的表达使得散文具有较强的个性和主观性。
作家通过描述个人的生活经历、内心感受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将个人的思考和情感传达给读者。
社会观察:除了个人体验,散文也常常涉及社会观察和批判。
现代散文作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提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例如,鲁迅的散文不仅对个人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还对社会的不公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四、散文的创作与影响1、散文创作的挑战与技巧表达真实的自我:散文创作的挑战之一在于如何真实地表达自我。
作家需要深入挖掘内心的真实感受,将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要求作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反思能力。
平衡个性与普遍性:散文创作中另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如何平衡个性与普遍性。
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去阅读散文的表现手法,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一、基础知识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等。
表现手法有: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开门见山、伏笔铺垫、设置悬念、卒章显志、以动衬静、烘托渲染、实写虚写等。
二、概念解析A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是句子的五种基本表达方式(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种,人物描写又分为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环境描写有景物描写和社会描写。
在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①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章中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
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上了最后一堂课后,在“我”充分感受到了这堂课的与众不同之后,在心底里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这最后一堂课,我真忘不了!”表达了内心那种对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完整版)散文主要表现手法及效果

微专题二熟读散文核心知识Ⅰ散文阅读答题术语散文阅读答题术语一览表一、读一读散文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主要效果一览表注关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见小说部分。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到达家乡已近晚饭时分,一派迷人的田园景致扑入眼帘:农舍毗邻,炊烟袅袅,杨树摇曳,玉米金黄。
路边黄豆棵上结满饱满的豆角,鼓囊着就要胀开来。
翠绿丛中红得鲜嫩的辣椒格外惹眼。
乡风轻拂,百果飘香。
一群群闹猛的鸟儿在枝头嬉戏,不知疲倦,轮番起劲地唱歌,仿佛欢迎我这一身风尘的游子归。
儿时熟悉的地气端地从脚下浮起,心驿神荡起来,一种叫温暖的东西从心底弥漫开来。
(节选自葛克文《走进同一片阳光》)该段描写了家乡的田园景致,试分析其表达特色。
答:答案①选取了家乡秋天代表性的事物。
②从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描写。
③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来,晒晒太阳!”在乡村,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窝聚的老人也最多。
冬天里,阳光总以一种最温暖、最明亮的姿态涂抹大地。
那时,树上尚没有凋零的叶片,通体金黄,兴奋得直打哆嗦。
地上,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的,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一摊让太阳烤干的牛粪。
老人们在阳光里打捞着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谁家的猪养得最肥,谁家今年的收成很好,谁家的闺女腊月里要出嫁,谁家的小子又有出息啦……他们大口大口饱食着阳光的盛宴,咀嚼阳光,满嘴流油。
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无数把叮叮当当的小榔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然后乐呵呵地搭在怀里,俨然一个个财主。
(节选自徐迅《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该段画线部分描述了冬日里老人们在阳光下畅谈的场景,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
答:答案整体上作者将一群老人放在冬日阳光的背景下,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表现了老人们的幸福与满足;前一句话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将无法感触的阳光化为老人们嘴里的美食;后一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们的话语比作小榔锤,使其巧妙地与阳光融为一体。
散文的表现手法介绍

散文的表现手法介绍散文的表现手法介绍导读:任何文学形式在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都会派生出各种不同种类,各种类间难免或相互抵毁或相护影响或相互结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的表现手法和分类,欢迎阅读!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5)开疆开疆拓境这个成语,出自明代陈子龙晋论中的武帝开疆拓境,几侔秦汉一句,意为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写意类散文在追求意境上与之异曲同工,即拓境。
古今散文中写实的作品浩如烟海,或写人,或记事,或录言。
然而世界上另有一些事物是不可言传而只能意会的。
如一首歌曲给人的感染力,一幅绘画显露出的技巧性,两人分手时依依惜别的情绪,就很难以实笔叙写。
正因为这样,就产生了另一类循实求虚的散文,即写意散文。
作者运用笔墨和技巧全力写出的这类散文,透出的就是那种意会所及的深邃境界。
营造散文的意境,起于庄子,成熟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唐宋。
与写实散文不同的是,这类散文主要着眼于写意或表意,就要求作者致力于把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体,因而一切叙写,最终都得归宿到意境的营造上。
就技巧而言,也就有了变化,即要更多地运用想象、简笔传神、打破时空束缚、增大作品密度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散文写作手法鉴赏题型【常见设问形式】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3、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4、本文以××为线索,可以分为几层?请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5试从取材和语言上对本文作一上点分析。
首先,明确文中运用了何种技巧手法,主要从七个方面去审视: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县念、类比)。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4、行文结构(铺垫、伏笔、县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照应、深化、升华)。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对偶、对比等)。
6、选材方面:新颖、真实、有力、详略得当、典型、以小见大。
7、语言角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优美、幽默谐、辛辣风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蕃深口语化地方色彩其次,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写了什么内容。
再次,分析评价文中运用某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主要分析评价其在中心思想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意境的营造和布局谋篇等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
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粒米的旅行王太生①这注定是一条年复一年的经典线路,关于一粒米的旅行。
②五月,若隐若现的布谷声中,秧苗出落得青翠欲滴,农人拿来箩筐,秧苗端坐在农人晃悠悠的箩筐上,一路挤闪路边的野草,担子跌落着亮晶晶的水滴,以一个季节成人礼的方式,走向天光云影的秧田。
③一粒米就这样开始旅行。
它一出门,就迎面遭遇一场兜头雨。
一场雨在天地间泼泼地下着,秧田翻着气泡,秧苗在雨中,舒展腰肢,歪着小脑袋,咧着嘴,尽情吮吸。
秧田需要汩汩的水,小河的水,沿着水渠哗哗流淌。
这时候,有一尾鱼,“泼剌”一声,游入秧田。
④一粒米在旅途上,雨热同期。
高温在秧棵间恣肆蔓延。
只有这样氤氲的高温,一粒米才开始抽穗。
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相关内容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散文表现手法举例

散文表现手法举例
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1.象征、衬托、烘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2.象征手法: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使无形的思想感情变得形象可见。
3.衬托手法:通过描述或突出一个事物来增强另一个事物的效果。
衬托手法包括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正面描述来增强另一个事物的效果,反衬则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负面描述来突出另一个事物的效果。
4.渲染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描述、渲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5.联想和想象:通过描述某一事物或情境,引导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和思考。
6.欲扬先抑:先表达对某一事物的贬低或批评,再逐渐引导读者认识其优点或价值。
7.虚实结合:将虚构的事物与现实的事物结合起来描述,让读者在虚幻与现实之间产生联想和思考。
8.以小见大:通过描述小的事物或细节来反映大的主题或意义,使文章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9.寓情于景:通过描述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文章更具有诗意和美感。
10.托物言志:通过描述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志向或感情,使文章更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
以上是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作家会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合适的手法,以提高散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散文12种表现手法及作用:你知道几种?

散文12种表现手法及作用:你知道几种?1、象征: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用某种事物的形象,表达某种抽象概念。
象征作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使文章含蓄,立意高远。
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人或事物,不直接进行描写,而是有类似的事物描写来陪衬的表现手法。
衬托作用:使形象突出、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3、烘托: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烘托作用:使形象突出、鲜明。
4、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的、矛盾和对立的事物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手法。
对比作用:凸显矛盾;突出特征;增强感染力。
5、渲染:对文章中的环境和人物着意的描写、烘托事物或人物的本质特征。
渲染作用:增强气氛,强化主题;使情节发展。
联想:丰富内容,使形象丰满,特性鲜明,情节生动。
6、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具有相同特点事物的过程。
联想作用:内容丰富,形象丰满。
7、想象:用思维创造出一个不存在的、构想出来的事物。
想象作用:营造氛围,丰满形象,增添艺术表现力。
8、欲扬先抑:想要褒奖人物时,先对他进行贬低或否定,然后深挖特点。
欲扬先抑作用:对比鲜明,突出特征;铺垫感情、引发好奇;使情节多变。
9、虚实结合:通过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
虚实结合作用: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使性格鲜明,中心突出。
10、以小见大:通过小事看大节,通过小部分看整体,通过细微的事情看重大的事件。
以小见大作用:生动可感,引起共鸣;突出中心,有震撼力。
11、寓情于景:通过外界客观事物抒发作者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作用: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深情动人。
12、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某一事物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品格或者揭示文章主旨。
托物言志作用:委婉含蓄,富有感染力。
散文表现手法

散文表现手法
散文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在写作散文时,为了使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思、思想、情感,而采取的一系列表达方式。
首先,在散文表现手法上,最常用的就是语言表达。
所谓语言表达,也就是说作家要注重使用一种有力、准确、富有情感的语言,以表达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例如,《竹枝词》中张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以一种淡然的语气表达出人生的空虚,特别鲜明的表现出孤独的心情。
其次,散文表现手法还包括思维表达。
所谓思维表达,就是指作家通过逻辑思维,从多方面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例如,王国维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他在这篇文章中,以省略句、倒装句、明快的比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此外,散文表现手法还包括映像表达。
所谓映像表达,就是将作品中的内容用色彩、形象、比喻等表达出来,以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例如,李煜的《醉花阴》中“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句话以红酥、黄縢、宫墙柳等形象,描绘出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画面,让人不禁羡慕。
最后,散文表现手法还有行文表达。
所谓行文表达,就是指作家在行文时,要注意篇幅、结构、句子的连贯,以及使用音乐、押韵等手段,使文章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毛泽东的《春晓》,以押韵的方式,将春晓的情景表达的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春晓的美丽与温馨。
总之,散文表现手法是写作散文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有效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情思,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中的美好。
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是一种艺术性强、表达形式多样的文体,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在这种文学形式中,表现手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散文的表现手法包括直观描写、意象比喻、叙事抒情、象征性描写、精心构思等。
1. 直观描写是使用真实的语言,把观察到的景物或人物的细节描述出来,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准确地感受到人物、景物、动物和其他现象的气氛,从而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2. 意象比喻是将不能直接看到的抽象概念,通过把它们比作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实物,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3. 叙事抒情是将作者的思想以叙述的形式描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4. 象征性描写是将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从具体的人物、景物中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抽象概念,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5. 精心构思是将作者的思想以精心组织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散文分析方法及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散文分析方法及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一、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段意的方法】1、划出表达作者观点、情感的句子。
(多为议论性语句。
不应是描写性语句。
)2、如果表达观点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达过于含蓄,将其改写为正面表达观点的肯定句。
3、分层,概括层意。
再将层意连缀成段意。
特别提示——总结段意时应考虑与文章主题的联系。
二、思考段间关系:【段间关系种类】①并列、②对比、③层进、④为下文做铺垫、⑤为上文做例证、⑥承上启下、⑦前后呼应⑧总起下文、⑨总结上文【段间关系的作用】三思考句间关系1、复句关系:①并列关系②顺承关系③选择关系④递进关系⑤转折关系⑥假设关系⑦条件关系⑧因果关系⑨目的关系⑩取舍关系2、所有段间关系都是用于句间关系。
四、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景物描写的作用】1、烘托了……的气氛。
2、衬托/ 反衬出作者……的心情/ 感情。
【抒情方式及作用】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作用:直抒胸臆——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便于读者理解。
借景抒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蓄而深沉/ 隽永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二)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倒装、铺垫、过渡、照应、欲扬先抑、人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对比的作用: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区分得更加鲜明。
2衬托:①正衬:用相同的事物衬托,突出被衬者的特点(相同之处)。
②反衬:用相反的事物衬托,突出被衬者的特点(相反之处)。
3、象征:中考信息: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散文表现手法的作用

散文表现手法的作用散文表现手法的作用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文表现手法的作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散文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散文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散文的概念最早出自中国的佛教徒之口,而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时期。
散文表现手法及其作用⒈象征手法: 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例如:(1)2005年山东卷第20题: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⑵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答案:因为传统中,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以当我置身长江后,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文学的、民族文化的)都唤起了我的文化认同感。
解析:先确定长江黄河的传统象征义,再结合诗地理教科书民族文化及第21题(五选二)C项的内容作答.(2)2004年春招卷第21题: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答案:含义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崇高,是表现人性主题,促使狗人性复苏的重复形象。
作用:①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矛盾冲突。
解析:雁阵是小说的标题。
大雁呈人字形,象征人性的召唤,后一问是象征手法在小说结构上和主题上的作用。
2 、描写(渲染与白描):渲染是采用浓墨重彩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白描就是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例如:(1)2004年春招卷第22题: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答案①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水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②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气氛,使矛盾冲突更显尖锐;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2)2004年全国卷Ⅲ第19题: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用了什以样的描写的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答案: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
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
(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 解析:第九段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思念的真情3 .烘托即烘云托月的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散文的概念最早出自中国的佛教徒之口,而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时期。
散文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⒈象征手法: 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例如:
(1)2005年山东卷第20题: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⑵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
答案:因为传统中,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以当我置身长江后,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文学的、民族文化的)都唤起了我的文化认同感。
解析:先确定长江黄河的传统象征义,再结合诗地理教科书民族文化及第21题(五选二)C项的内容作答.
(2)2004年春招卷第21题: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含义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崇高,是表现人性主题,促使狗人性复苏的重复形象。
作用:①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矛盾冲突。
解析:雁阵是小说的标题。
大雁呈人字形,象征人性的召唤,后
一问是象征手法在小说结构上和主题上的作用。
2 、描写(渲染与白描):渲染是采用浓墨重彩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白描就是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例如:
(1)2004年春招卷第22题: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①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水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②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气氛,使矛盾冲突更显尖锐;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2)2004年全国卷Ⅲ第19题: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用了什以样的描写的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答案: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
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
(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 解析:第九段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思念的真情
3 .烘托即烘云托月的写法。
2005年广东卷第17题: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
(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
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主命力。
每点给2分。
第(2)点中答出使人如临其境给1分;答出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给1分。
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4 .反衬:这两种手法都是为了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例如:
(1)2005年全国卷Ⅲ第17题: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火树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
解析:火给夜晚的张家界设置了一个特定的背景,和漆黑的山峰打上一束灯光构成反衬(以明衬暗)。
(2)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28题: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5 、人称运用: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例如:(1)2005湖北卷第20题: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第二人称。
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解析:第一问可以从2-5段概括出,难度不大。
(2)2000年高考全国卷第22题:这篇散文中,①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②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②因为前面说到由是人们发现,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⒍线索:作者选材,描写,记叙或议论的脉络,其作用是环环相扣,连接紧凑.
(1).2005年江西卷第20题: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 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忧愁、焦灼、焦虑、忧虑。
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
解析:第一问是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第二问关键要明确这是一条情感线索,因为这几个词语分别出现在文章的一、二、五段,伤心在最后一段,这些表示情感的词贯串文章始终,自然是一条线索,,然后答线索的作用.
(2)2004年湖北卷第20题: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
答案: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
①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
②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7. 举例或列举这类试题首次出现在2005年的江苏卷中,议论散文中的举例或列举的作用是具体实在,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1).2005浙江卷第20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作用: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2005江苏卷第17题: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⑴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读者对象为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
⑵举例说明的方法。
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