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 笔记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涵盖了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演化历史以及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
对于想要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洋葱”,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它是地球表面的薄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一般在 30 至 70 千米之间;而海洋地壳则较薄,通常只有 5 至 10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 2800 千米。
地幔的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具有一定的塑性,能够缓慢流动。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极高,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区域。
二、岩石的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当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冷却迅速,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比如玄武岩;如果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岩往往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还可能保存着古代生物的遗迹。
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例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会变成大理岩,页岩会变成板岩。
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石在各种内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是岩石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
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褶皱,一般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往往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是岩石在强大的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
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四、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貌发育和地球历史演变的一门学科。
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含了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此外,地球的大气由氮、氧、水蒸气等组成,水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构造分为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内部是由球状结构的圈层构成的,其中地幔是最厚的一层,占地球体积的84%。
三、地质时间与地质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质历史发展上的时间尺度。
地质年代是区分地质历史的基本单位,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代,分别对应地球历史上的不同阶段。
四、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形态,这些地貌特征是地球内部地质活动和外部侵蚀作用的结果。
五、地球的地质变动和地质地球历史演变地球的地质变动包括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这些变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地壳板块运动所引起的。
地球的地球历史演变是指地球从形成到发展演化的过程,包括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六、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壳中的主要成分,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七、地球的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地下水形成、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八、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表现。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的结果,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
九、地球的矿产资源地球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球历史以及地球内外部作用和变动规律的科学。
作为大一地质学的学习者,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总结。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地壳是最外层,分为洲际壳和洋壳。
洲际壳厚度较大,岩石种类多样;洋壳较薄,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包括软流圈和上、下地幔。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镍合金构成。
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球外部由多个大块(板块)组成,板块间存在相对运动。
板块边界上,发生地震、火山、构造活动集中。
有三种主要类型的板块边界:板内边界、板块边界和板块消失边界。
三、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起源、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
根据岩石的成因、构造和组成,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是由地层堆积作用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变质岩是由高温高压作用下的岩石变质形成的,如片麻岩、大理岩。
四、地质年代学地质年代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顺序和地层年代的学科。
主要通过地层、化石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方法确定地质年代,划分地质时代。
地质年代划分为年代、界、统等不同的级别。
五、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与地貌特征的科学。
地貌包括高山、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是地质过程的结果。
地质力学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地貌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
六、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震现象的科学。
地震是地壳中岩石运动的结果。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体波和面波,按震源分为深源震和浅源震。
七、火山学火山学研究火山爆发和火山喷发物的产生与活动。
火山是地球表面岩浆喷发的通道和出口,喷发物包括岩浆、火山灰、火山熔岩等。
火山活动可分为喷发、爆发和休眠等阶段。
八、矿产资源学矿产资源学研究地球内有用矿产的分布、产生和利用。
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如铁、铜、钼是金属矿产,煤、石油是非金属矿产。
地质知识笔记
第一章岩屑描述要点记录一、描述方法及注意事项(1)、描述方法着重在定名和含油气情况,一般方法概括为形象的几句话,即大段摊开,宏观初分,远看颜色,近看岩性。
估计百分,逐包定名,干湿荧光,含油搞清。
描述重点,油气岩性,分层归纳,逐层叙清。
即岩屑描述应在砂样台上,大段摊开直接进行描述,首先离开远一点自上而下先宏观颜色、岩性的变化,初步分层。
第二步逐包仔细观察,结合钻时资料,找出新成份,目估百分比的变化,按分层原则进行分段(层)。
第三步逐包定名。
逐包干照,无显示喷照,找出分段岩性特征和油气水特征,然后描述在岩屑描述记录上。
(2)、描述的注意事项a、颜色—以干岩屑新鲜面,光亮处观察到的颜色为准。
b、定名—采用“颜色+含油气产状+岩性”定名识别主要成份。
c、成份—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两类。
d、结构—对粒度、分选、磨圆、胶结物、胶结程度及类型,观察要细。
e、加酸试验—分强、中、弱、无四级。
f、含油气情况—指肉眼及镜下观察到的含油气现象,(a)颜色,(b)饱满程度,(c)含油岩性,(d)百分含量,(e)荧光,(f)滴水试验。
g、化石—类型及丰富情况。
h、缝洞—大小、多少、次生矿物成份、含量、结晶程度。
3二、具体要求1、挑选所钻地层的新岩屑,逐包定名,分段描述。
2、岩性、颜色、含油气性不同时,均要单独分段描述。
3、一包岩屑有两种以上的代表岩性,要按比例填表。
4、厚度不到一米的标志层、标准层等特殊岩性,均要单独定名分段描述。
5、电测后,电岩不符的层段,要复查岩屑,进行修改,但必须保证岩屑的真实性,允许保留矛盾。
三、岩屑描述内容1、岩屑描述与岩心描述的差别,(1)、岩屑描述较岩心粗,特别是岩心能见到的色斑、色带及薄层颜色交替变化情况,岩屑无法细描。
(2)、粗颗粒经机械破碎,其真实岩径、颗粒(砾)排列分布,受到条件的限制。
2、岩屑的形状团块状、团粒状、片状、豆状、粉末状,散砂(砾)状,碎块状、扁平状、碳碴状等。
3、岩屑缝洞发育程度的描述(1)、描述岩屑中次生矿物种类、含量、大小、结晶程度和透明程度。
地质学基础笔记
地质学基础笔记第一篇:地质学基础笔记《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1章大港地质学基础绪论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的上部-岩石圈-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主要是地球表面;地质学重点研究地下。
2研究内容包括:1)地球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形成过程及其演化过程2)地球的内部结构 3)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4)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5)地质灾害 3 分支学科:a矿物学、岩石学(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b构造地质学(地球结构、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形成发展变化规律)c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形成的历史演变规律)d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找矿勘探地质学(各种矿产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调查勘探的理论和方法)e地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及旅游地质学(防灾及保护和利用环境);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1特点:a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周长4W公里,表面积5亿平方公里、化学成分及化学元素的特性、晶体结构、气体分子的特征)b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各圈层相互影响和渗透、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大陆海洋丘陵等)c 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6亿年、海陆形成、山脉形成缓慢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天气的变化、地震火山喷发等瞬间的)d自然过程的复杂性及有序性(不可逆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具有内在规律是重要的研究任务)2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自然界是地质学的“天然实验室”,野外调查是地质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像野外的地质调查、水系与水文调查、自然地理调查、土壤调查、资源与环境调查等等;石油工业的区域地质调查…)2)仪器观测(是获取研究对象定性和定量资料的重要手段;可以获得研究对象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参量的静态特征以及动态变化,为我们科学的分析和推理提供了依据)3)大地测量(大地水准测量和大地三角测量,21世纪的海洋测深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激光测距、人造卫星定位技术,即GPS 技术)4)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航空照片、卫星影像等,来获得大区域的动态资料)5)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主要目的是在研究对象中提取所需要的各种样品和标本,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获取物质成分、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形成历史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的资料,并且来通过我们设计的科学实验来分析和推断它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等等)6)历史比较法(地质学中的最基本方法。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大一学生在学习地质学基础时,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基础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帮助大一学生对地质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构成地球大部分体积的层。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是通过宇宙的巨大能量释放,在约46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地壳的形成、大陆的碰撞和分裂、火山活动、地质构造的变化等。
3. 地球表面的地貌地球表面的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峡谷、河流和湖泊等。
这些地貌是地球内部构造和外界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4. 地质时间和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形成到现在的时间长短。
地质学家将地质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例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每个地质年代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地质纪。
5. 岩石与矿物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地质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形态。
6. 地震与地壳运动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和释放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表运动,是地球形成和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7. 水资源与地下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地下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是地表水渗入地下的水分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资源。
8. 矿产资源与矿产开发地球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而矿产开发是指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的过程。
9.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资源利用、地质灾害、地球环境保护等问题。
10. 地质灾害与预防地质灾害是自然界对人类造成的一种威胁,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课程笔记
《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质学简介1.1 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变历程以及各种地质作用。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地震、火山、地下水等。
1.2 地质学的任务和意义地质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地球的演变历程、探讨地球内部的构造和作用、分析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评估和开发地质资源等。
地质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历史、保护地球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科学方法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
在研究过程中,地质学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即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 地质学问题的特点地质学问题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地球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地质学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2)长期性:地球的演变历程长达数十亿年,地质学问题往往需要考虑很长时间尺度的过程。
(3)不确定性:由于地质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完全可知性,地质学问题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4)区域性: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和过程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质学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因素。
第二章:地球的物质组成2.1 地壳中的元素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和海底。
地壳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两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包括铁、铝、钙、钠、镁等,非金属元素包括氧、硅、氢、碳、氮等。
地壳中元素的丰度和分布规律对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2 什么是矿物矿物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无机物质。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也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矿物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2.3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光泽、透明度、断口、比重等。
这些物理性质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例如,钻石具有高硬度和强的光泽,而石膏则具有柔软性和特有的颜色。
地质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地质基础理论的任务、内容与分科地质基础理论就是地质学,它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
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岩石圈(一) 相关概念:地壳分为上下两层。
1.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称为硅铝层,由于和花岗岩成分相似,所以又叫花岗质层。
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
2. 下层富含硅和镁,称为硅镁层,由于和玄武岩成分相似,所以又叫玄武质层。
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 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
也叫地壳中的元素丰度。
元素在地壳中分布极不均匀。
O占到近一半,Si占到四分之一,前三种元素就占到82%,前八种元素占到98%多.地壳中元素丰度值特征是元素起源、地壳形成及稳定存在这一漫长演化历史的最终体现。
•绝对地质年代——是通过对岩石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并据其蜕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例如铀铅法,就是利用238U不断蜕变为206Pb(1g238U—年可蜕变出7.4×10-9g206Pb),分析岩石中含铀矿物的铀、铅比例。
就可计算出此岩石的绝对年龄。
此外,还有铀钍法、铷锶法、钾氩法、碳同位素等方法。
•地质年代单位: 宙, 代, 纪, 世, 期•宙、代、纪、世、期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地质年代单位。
《补图》(二)地质学的任务1.研究地球的过去,恢复地球的历史;2.查明矿产资源和提供地质资料;3.查明和预测影响人类活动的地震、火山活动、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以及生物大量灭绝等地质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和规模;4.评价地质环境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三)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与分科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划分成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①究地壳物质组成:有地球化学、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②研究地壳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演化规律: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③研究构造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有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球物理学④研究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矿床学⑤研究地下资源的找寻和勘探方法:有找矿勘探地质学、探矿工程学、地球物理勘探学⑥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有水文地质学;⑦研究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工程地质学;⑧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遥感地质学、数学地质学;⑨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有环境地质学,还有某些专门学科:海洋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火山地质学、月球地质学等。
地质学笔记
6. 常温层——从地表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而变化,这一深度为常温层。
7. 地热增温级——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m/℃。
8. 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级的倒数。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m。
9.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一级不连续面。深度:33km
(38)萤石(氟石):绿紫白鲜明颜色,标准硬度(4),多向完全解理(相交常呈三角形)。
(39)石盐和钾石盐:石盐和钾石盐性质相似,但前者味咸,后者味苦咸且涩;必要时可做焰色试验,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紫色。
49.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的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5)辰砂:颜色及条痕朱红色,硬度低,比重大。
(6)辉锑矿:柱状,针状集合体,铅灰色,硬度低,单向完全解理,极易熔化。
(7)辉钼矿:铅灰色,最完全解理,可分离出薄片,能在纸上划出条痕,有滑腻感。
(8)黄铁矿:完好结晶,淡黄色,条痕黑色,较大的硬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黄铜矿:金黄色,条痕近黑色,硬度中等。
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48.主要矿物的鉴定特征:(主要判断)
(1)石墨:钢灰色,染手染纸,滑腻感。
(2)金刚石:最大硬度和强金属光泽。
(3)方铅矿:铅灰色,硬度低,比重大,可以碎成立方小块。
(4)闪锌矿:颜色不固定,但条痕经常比颜色浅(浅黄褐色),稍具松脂光泽,棱角或碎块透光。
1 地质学笔记
地质学复习参考
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第1章绪论第1节地质学概述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历史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演变和发展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2.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3. 地质构造学:研究地球的构造、构造演变和构造运动。
4. 地层学:研究地层的成因、分布、分类和演变规律。
5.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演化和分布规律。
6.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物理过程和物理场。
7.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过程和化学演化。
地质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学科,如岩石学、矿物学、地质构造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地质学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性:地质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实践性很强。
3. 历史性: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及其历史,因此具有很强的历史性。
4. 动态性:地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地质学研究需要关注地球的动态变化。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地质图编制等。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演变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2. 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为地质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5.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地质信息服务。
第2节地质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在远古时期,人类对地质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火山喷发、地震、矿物等。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2.地球圈层结构: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气体、尘埃等占1%>、(2)水圈(3)生物圈二、内三圈:(1)地壳(2)地幔(3)地核3.莫霍面或莫氏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8.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9.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10.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12.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
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地质学基础重点知识摘录
地质学基础重点知识摘录(叶钦林版)1.地球的赤道半径a=6378.140km,两级半径c=6356.755km。
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水圈中以海洋水和大气水为主)3.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圈层)、地幔和地核(古登堡以下至地心部分)。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构成)4.陆地地形:山地(海拔高于500m和切深大于200m的正地形)、高原(海拔600m以上且广阔较平坦的地区)、盆地(四周被山地包围且中间较低起伏不大的地区)、丘陵(海拔低于500m具有一定起伏的地区)、平原(海拔低于500m的广阔而平坦的地区)。
5.洋底地形的划分: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洋盆和洋脊。
6.克拉克值:地壳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含量。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8.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
9.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0.板块边界的三种基本类型:分离型、汇聚型和平错型。
11.地质作用:有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
12.地质作用分类:内动力(地底下的作用,主要形成岩浆岩和变质岩)和外动力(地表上的作用,主要形成沉积岩)。
13.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主要用于鉴定不透明矿物>、光泽、透明度)、力学性质(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断口<矿物受力后形成方向不定不规则的裂开面>)、硬度<低硬度小于2.5,指甲可以刻动;中硬度2.5-5.5,指甲划不动但小刀易于刻动;高硬度大于5.5,小刀刻不动>)、其它物理性质(密度和发光性以及磁性)。
14.矿物五大分类: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含氧盐(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卤化物。
地质学笔记
第一章地球概述第一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 地球内圈的划分依据地震波:1849年英国科学家斯托克斯(Stokes)证实地震时产生出两种弹性波,一种是纵波,也称为P波(primary wave),一种是横波,也称为S波(secondary wave)。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同一固体介质中,纵波的传播速度为横波的1.73倍。
2.地壳和地幔的界面,1909年南斯拉夫(Yugoslav)地震学家莫霍诺维奇(Mohorovici) 在萨格勒布(Zagreb)气象台研究克罗地亚(Croatia)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时发现,也被称为莫霍诺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3. 地幔和地核的界面,1913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Gutenberg)发现,也被称为古登堡不连续面。
4. 地核外核和内核的界面,1936年瑞典地震学家莱曼(Lehmann)发现内核由固态的铁镍组成,20世纪60年代以后被核爆相关研究证实。
5. 地壳厚度非常薄,大陆地区平均厚度30km,大洋地区平均厚度5km。
地幔厚度约为2900km,相当于地球半径的一半。
主要由暗色致密的超镁铁岩石组成(橄榄岩),分为上地幔(含软流圈)和下地幔。
地核的外核厚度约为2300km,由液态的铁(90%)镍(10%)混合物组成。
地核的内核厚度约为2300km,位于地球的中心,由固态的铁(90%)和镍(10%)组成。
第二节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1. 地壳的化学组成2. 地壳的结构大陆型地壳大洋型地壳第二章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第一节地质作用1.基本概念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促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2.地质营力的来源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生物能、撞击能3.地质作用的分类第二节地质年代1.基本概念地层(strutum,复数stuata)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堆积物或岩石,可以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以及由它们变质而成的部分变质岩。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基础是科学的地学学科之一,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分、历史以及地质过程等。
以下是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外核由液态铁镍合金组成;地幔由固态硅、镁、铁的矿物组成;地壳包括大陆壳和海洋壳。
2.地球的历史: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分为前寒武纪、元古宙、太古宙、新太古宙和中太古宙五个时期。
这段时间内,地球经历了自然力量的循环,包括地质构造的演化、大陆漂移和地壳运动等。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包括构造运动、边界变动、地壳演化、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等。
这些过程造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4.岩石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熔岩或岩浆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由岩屑经过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原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方法,将地球历史分为一系列时间段。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地质时代划分法是国际地层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个主要时代。
6.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的变形和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地壳的扩张和收缩,垂直运动则指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7.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质学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或移动时释放的能量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爆发到地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气体和岩浆。
8.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资源的分布、形成和开发利用的方法。
9.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过程的活动,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预测地质灾害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学基础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质学概述一、地质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2、地球由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组成。
内部圈层构成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1、研究特点:研究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地质现象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2、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
推理的基本方法是演绎和归纳。
A、野外调查B、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C、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四、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为人类服务是最终目的第二节地质学的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二、奠基时期(1450—1750)欧洲的文艺复兴三、形成时期(1750—1840)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四、发展时期(1840—1910)五、20世纪地质学的发展(1910—1970)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六、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趋势1、地质学观察与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日益扩大2、研究的精度与深度随着多学科的合作不断提升3、实验与模拟成为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4、全球构造理论不断补充完善5、资源与环境是地质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6、国际合作成为地质学研究的必然趋势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地球概况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旋转椭球体大地水准体2、赤道半径:6378137M极半径:6356752M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40075.24KM赤道上点的线速度:465米每秒地球沿轨道运动的平均速度:29.78千米每秒二、地球的物理性质1、密度和重力2、地磁3、地热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是一个由不同状态和不同物质的同心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地质学基础考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必考知识点总结1.地质学是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上地幔的上部),也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的学科。
它是地学(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P1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2)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3)历史比较法——P43.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理想的扁球体(旋转椭球题),并且内部密度无横向变化,所计算出的重力值,称理论重力值。
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重力值,称为重力异常。
——P164.地面上没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它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如磁偏角和磁偏角与理论不符时,叫做地磁异常。
——P19地球内部储存着巨大的热能,这就是常说的地热。
——P205.在年常温层下,地温随深度而增加,此增温规律可以用地热增温级或地热梯度表示。
所谓地热增温级是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C是所增加的深度,单位是m/°C。
地热增温级的平均数值时33m/°C.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叫地热梯度。
——P20-216.地球的圈层结构:外三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三圈:地壳、地幔、地核——P247.研究地球内部构造主要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变化,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
P 可以通过固体和流体,速度较快;S只能通过固体,速度较慢。
——P278.莫霍面(33km)【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P、S速度都增加;古登堡面(2900km)【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P突然速度降低,S则完全消失。
——P289.地壳化学元素有O、Si、Al、Fe、Ca、Na、K、Mg 8种主要元素。
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克拉克值。
——P3010.地壳的结构:上层地壳(硅铝Sial层、沉积质层)【特点:非常薄,在海洋地区变薄甚至完全缺失】,是个不连续圈层】和下层地壳(硅镁Sima层、玄武质层)【厚度可达30km,是个连续圈层】——P3211.地壳的类型:陆壳【厚度较大,具双层结构,即在玄武质层上有花岗质层(表面的大部分地区有沉积岩层)】、洋壳【厚度较小,一般只有单层结构,即玄武质层,其表层为海洋沉积层所覆盖】、过渡型地壳。
地质学 基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质学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地质学呢,就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它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像石头啊土啊这些;地球的结构,就好比地球像个大鸡蛋有不同的层;还有地球的演化,也就是地球怎么从以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②重要程度:在地球科学里超级重要。
要是没有地质学,咱就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山,有的地方是平原,也不知道地下有啥资源,像石油、煤炭这些。
③前置知识:最好有点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因为在研究地质学的时候,会涉及到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这些。
④应用价值:说实话,实用得很。
在找矿方面,就靠地质学找石油、金属矿等。
工程建设时,通过地质学的知识,能知道哪里的地基牢不牢固,可别在软塌塌的地上盖高楼对吧。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地质学在地球科学里算是核心部分呢,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都有联系,就像一家人里面不同的兄弟姐妹,互相都有影响。
②关联知识:它和地理学关系密切,地理学研究地表形态,地质学帮助解释这些形态怎么来的。
还和生态学有关,地质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环境。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起来难的地方在于地球内部结构这块,因为咱看不到摸不着。
关键在于要理解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球各个圈层的相互作用。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很重要,可能会直接考岩石的类型,或者考一些地质构造的意义。
考查方式有填空、选择,还有可能让画图解释地质构造呢。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岩石这个概念是地质学里常见的。
简单说,岩石就是组成地球固体部分的东西。
不过有不同类型,比如火成岩,是岩浆冷却形成的,像花岗岩;沉积岩则是沉积物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变来的,像石灰岩;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变了性质的,像大理岩,原来是石灰岩。
②特征分析:火成岩一般比较坚硬,有块状构造。
沉积岩呢,有层理构造,一层一层很明显。
变质岩常常有矿物定向排列的纹理。
③分类说明:火成岩分深成岩、浅成岩,深成岩冷却慢晶体大,像花岗岩就是深成岩;浅成岩晶体小一点。
基础地质笔记part1,基本概念
基础地质笔记1.0第一章——绪论地质学定义: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科。
地球组成:固体地球(地壳地幔地核)以及覆盖其上的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地质学的任务:1.指导人们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有效的指导抵御自然灾害。
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野外调查,仪器测量,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的三个方法论: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活动论。
第二章——矿物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元素的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矿物与准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准矿物是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等方面均具有与矿石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结晶结构的均匀固体。
晶体、非晶质体、准晶体:晶体为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非晶质体为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准晶体介于二者之间,目前未发现天然产出者。
同质多象与类质同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称为同质多象。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称为类质同象。
晶面与断口与解理面:包围晶体的平面称为晶面(生长较充分的晶体)。
断口为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方向开裂而形成的断裂面。
解理面为晶体受外力打击时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所形成的面。
矿物形态:单体形态(单晶双晶等),集合体形态(放射状晶簇鮞状豆状钟乳状葡萄状肾状结核状)矿物的物理性质(*9):透明度(矿物薄片0.03mm),光泽(金属,半金属,非金属),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硬度,解理,断口,密度,磁性。
摩氏硬度计: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地质基础学习笔记
整装勘查:矿产资源整装勘查是指在同一构造成矿区带上,对同一构造单元的成矿集中区,按照科学规划、统一部暑的原则,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等诸要素,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力争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发现和评价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或特大型矿产地的有效形式。
什么是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答: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 ( 或 ) 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己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 ( 层 ) 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
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3、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
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
4、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 ( 层 ) 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粘土岩、泥岩、页岩、粘土矿物粘土岩(clay rock)粘土岩是一种主要由粒径<0.0039mm的细颗粒物质组成的并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的沉积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1 章大港地质学基础
绪论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
-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的上部-岩石圈-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主要是地球表面;地质学重点研究地下。
2研究内容包括:
1)地球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形成过程及其演化过程
2)地球的内部结构
3)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4)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5)地质灾害
3 分支学科:
a矿物学、岩石学(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b构造地质学(地球结构、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形成发展变化规律)
c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形成的历史演变规律)
d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找矿勘探地质学(各种矿产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调查勘探的理论和方法)
e地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及旅游地质学(防灾及保护和利用环境);
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1特点:
a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周长4W公里,表面积5亿平方公里、化学成分及化学元素的特性、晶体结构、气体分子的特征)
b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各圈层相互影响和渗透、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大陆海洋丘陵等)
c 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6亿年、海陆形成、山脉形成缓慢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天气的变化、地震火山喷发等瞬间的)
d自然过程的复杂性及有序性(不可逆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具有内在规律是重要的研究任务)2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自然界是地质学的“天然实验室”,野外调查是地质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像野外的地质调查、水系与水文调查、自然地理调查、土壤调查、资源与环境调查等等;石油工业的区域地质调查…)
2)仪器观测(是获取研究对象定性和定量资料的重要手段;可以获得研究对象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参量的静态特征以及动态变化,为我们科学的分析和推理提供了依据)
3)大地测量(大地水准测量和大地三角测量,21世纪的海洋测深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激光测距、人造卫星定位技术,即GPS技术)
4) 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航空照片、卫星影像等,来获得大区域的动态资料)
5)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主要目的是在研究对象中提取所需要的各种样品和标本,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获取物质成分、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形成历史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的资料,并且来通
过我们设计的科学实验来分析和推断它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等等)
6)历史比较法(地质学中的最基本方法。
总体思路,即将今论古或称现实主义原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7)综合分析(自然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地球科学必须采取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自然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自然过程的多解性(不确定性),决定要了地质学要采用综合分析方法)
8)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可缺的手段和方法,计算机向各个领域都有渗透;数据量大、模拟的演变过程太复杂、靠计算机模拟很快,结构只管。
最早的应用领域:一是军事领域,二是地球物理学勘探领域)
3 地球科学研究的工作程序
1)资料收集
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尽可能详尽地收集各种数据,样品和其他资料(包括野外调查、仪器观测、已有的各种资料和成果等等。
2)归纳、综合和推论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归纳,综合,并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推论
3)推论的验证
通过生产实践活科学实验来证实或检验推论是否正确,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错误、提高认识、总结规律。
三地球科学的发展简史与未来展望
地球科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
古代地球科学知识的萌芽与积累阶段(17世纪以前)
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的创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7-19世纪)
地球科学的革命与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至今)
现在地球科学正处在一个革故鼎新的关键时期,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地球科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成熟的发展新阶段。
四本课程的性质、内容、重要性和学习方法(理解与记忆,看图作图、想象与推测、培养兴趣)性质:基础性
内容:地球概述、地质作用、矿物、岩浆岩与变质岩、沉积岩、沉积相、地层、地质构造
重要性:石油和天然气储存于深埋地下的岩石孔缝、裂缝之中,油气藏作为含有油气的地质体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各项工作都是在地质研究和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十分重要。
谁掌握地质知识越丰富,将来工作中就越有成效。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2
主要名词
概述
1 表面形态高低不平65%陆地在北半球(陆半球)35% 南半球(水半球)
2 物理性质
3 地球结构
4 地壳物质组成
1地球形状、大小(大地水准面) 接近椭球体
形态特征有一系列呈弧形或线状展布的山系
有众多湖泊和河流组成的水系
地表形态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裂谷
海底表面形态海洋:洋
海陆间海陆缘海
洋(中)脊、洋隆海岭
大洋盆地海山岛弧/海沟
大路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2物理性质密度及变化推测地内必有密度大的物质
压力及变化
地球重力重力变化,重力异常,重力勘探
(我国重力分布地球内部重力变化)由于地质构造,造成重力异常
大地地表形态
山地;海拔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先对高差200以下
平原:面积广。
坡度平坡脚不明显
高原;海拔600米以上
盆地;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凹下且平
裂谷;路上宏伟的线状低洼谷,长几千公里,宽几十公里两侧或一侧为裂谷
海地表面形态
陆缘海受岛屿或半岛环抱
陆间海;位于两大陆之间的
洋脊海岭
海底的山脉叫海岭贯穿洋盆呈线状延伸几千公里的海岭其顶部中央有裂谷的称脊或洋中脊;顶部伍明显中央裂谷的称为洋隆.
大洋盆地
地球表面最大洼地
海山
洋底孤立龙骑地形h>1000m 多成圆锥形
岛弧与海沟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3
第三讲地球的磁性
地磁场地磁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地磁场强度
地磁场变化(随时间的变化)短期变化磁暴长期变化
地磁异常:实际观测的地磁与地球正常场的差异
磁法勘探
古地磁:地质历史时期的磁场
4地电
与地内物质的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
根据大地电磁场的分布及其频率的变化,可研究地球内部高导层的分布及深度
地电异常:指示矿体或地质构造的存在
5放射性主要在地球表层岩浆岩中
6地热来源放射能重力能旋转能太阳辐射能
地球从表到里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
地温梯度地温级
热流
地热异常
地热勘探
7地球的弹塑性:表现地震波固体潮
地球形状,赤道突起
是地内物质能发生变形运动和位移的重要原因
地震波传播特点是了解地内各圈层物质特性的主要线索和依据
地震波速大小与介质有关
体波(纵、横)面波
地震勘探
3 地球的结构
内圈两个地震波速变化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低速带(范围划定看不清)
弹性、密度,压力等的变化
内部全层划分地壳(结构)地幔(俩面之间)地核范围,特点等
外圈大气圈(结构)水圈(可循环,地质作用主要动力来源)生物圈
内圈结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速度变化明显的深度,说明成分或物态上有变化
横波(s)纵波(p)
有折射和反射
地壳:特点
4 岩石圈软流圈
4地壳的物质组成
化学组成
分布特点
矿物岩石
《地质学基础》听课笔记:04
第二章地质作用
作用概念类型能量来源
内动力地质作用(内能引起,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整个岩石圈)地壳地震。
外动力地质作用(外能引起,作用在地壳表层 )风化河流。
类型:内、外
内: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升降、水平)褶皱扩张变形。
构造运动:现代、新、古
地震类型参数地震带
3岩浆作用概念特点成分
特点成分:硅酸盐为主,次为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富含水蒸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挥发组分温度:无法直接测量实验模拟测量
火山喷发:火山弹火山灰火山尘
类型:火山作用侵入作用
岩床岩盖岩盆岩基岩株岩墙
活火山分布(与地震带分布联系)
火山的各个部分
岩浆起源温度升高或压力下降---局部熔融
一元论多元论
岩浆演化
分异作用(液态结晶前发生,重下轻上;结晶结晶过程中发生,重沉轻浮) 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活动过程中,融化围岩改变自身成分
强弱取决于地质构造条件、岩体规模、热力条件、围岩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