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合集下载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1.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其收入增长放缓且难以突破困境的现象。

通常,这种困境会导致国家在收入水平上停滞不前,无法跨越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2.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
1) 技术进步缓慢:中等收入国家通常在技术创新和发展上缺乏动力,无法保持高速增长。

2) 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可能出现问题,过度依赖传统产业,难以转型升级。

3) 人力资本不足: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低下,造成生产率低下,难以吸引高端产业投资。

3. 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
1) 社会不稳定:经济停滞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动荡。

2) 经济增长乏力:中等收入陷阱会导致国家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陷入长期低增长状态。

3)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停滞会导致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中等收入国家的突破之路
1) 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中等收入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2) 产业结构升级:国家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本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
技能水平,提高整体生产力。

5. 结语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国家政府加大改革力度,积
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中等收入国家仍有希望摆脱陷阱,实现
经济跨越式增长。

希望各国能够在发展道路上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

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

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

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

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

一些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如菲律宾 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1123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还有一些国家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始终难以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鸿沟,如马来西亚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12美元,到2008年仅达到8209美元。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陷入停滞,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这些矛盾包括:产业结构待升级,收入分配不合理,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等。

他们往往交杂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一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都可能制约其它问题的解决。

同时,这些矛盾又与城市化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如:城市化进程滞后将制约第三产业和高新产业的正常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问题;而不同的城市化进程还会导致不同的收入分配格局,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最后城市化同样可以通过内需的拉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国民经济产生作用。

1.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1.1城市化与第三产业。

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

一般而言,农村人口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自住型消费,不需要经过市场,所以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处于较低水平时也就是农村人口占多数情况下第三产业不会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只有当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亦即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比例时,居民的整体消费方式和结构才会得以改善,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理论上对其作用机制的解释是:以极具为特征的城镇提供一定范围内相对集中的人口和相对集中的企业群以及相对收入较高的具有旺盛购买力的人群’诱导第三产业发展->为城市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城市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吸引人口和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城镇集中->促进城市化进程。

总之城市化水平是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关系数为0.8.也就是城市化水平也高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越高。

1.2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

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而且随着两者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的一致性会越来越突出,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互动。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导刊112011 / 04碰 撞“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被突破,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自身机制及体制矛盾难以克服,不能成功过渡使发展陷于停滞,社会出现政治动荡和不稳定,无法转为高收入国家。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出席停滞或回落,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特征与表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基本特征有:贫富分化严重、经济停滞或增长回落、过度城市化、增长转型困局、社会冲突加剧、腐败问题突出、民主乱象、金融体系脆弱等。

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金融体系脆弱;劳动力转移困难;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首先是,收入差距拉大。

收入差距的扩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由于私人消费不足而导致严重的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将完全失去动力。

这一因素在拉美国家尤为普遍(如智利、巴西、阿根廷和秘鲁等)。

其次,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当物资资本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资本的边际【关键词】 中国,中等收入陷阱,逾越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文 |刘 波产量递减效应,经济增长必然放缓。

这时技术进步(或者说人力资本的积累)就成为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如果能够在政策层面实现技术进步,便可继续维持高经济增长率。

相反,如果经济政策不能保证这一点,就会陷入增长停滞。

这一现象在东亚国家表现得较为突出。

第三,金融体系脆弱。

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案例。

自1997年以来,东南亚各国已建立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作为防范危机的缓冲器,与此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即造成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

上世纪的日本社会曾经因为这个原因经历了“十年衰退”。

第四,劳动力转移困难。

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

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

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

然而,目前的挑战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升级。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制造业和出口业。

但是,这种模式已经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浪费。

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加快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这意味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并通过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要实现高收入,需要加强消费升级。

中国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为了满足中产阶级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中国需要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提高消费品质和服务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消费的增长。

此外,也需要进一步推动创新和创业,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再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

中国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同时,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推行清洁能源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要实现高收入、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

需要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产权保护,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是许多人都希望实现的目标。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减缓,导致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的状态。

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很难跨越到高收入阶层。

以下是一些方法,帮助你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1. 提高教育水平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育水平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拥有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高薪工作。

另外,高等教育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有利于职业发展和提升收入水平。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改善生产方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从而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

3. 拓宽视野拓宽视野可以让人们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抓住机遇。

可以通过学习外语、了解国际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等方式拓宽视野。

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商业机会,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4. 个人发展规划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从而实现收入的提高。

规划包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设定目标和计划,了解自己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等。

5. 创业创业是提高收入的一种重要途径。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技能,创办自己的企业或参与风险投资。

创业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潜在收益,但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6. 学习理财知识理财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实现财富增值。

可以学习投资、理财规划、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和实现财务自由。

7. 稳定就业稳定的就业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

可以选择稳定的行业和企业,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绩效,争取更好的薪资待遇。

同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获得更多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抓住机遇,不断拓展视野和发展空间。

只有在不断努力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分析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分析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二、案例分析
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一些国家,地区和个人都在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更高收入水平。

综述以下典型案例分析:
1、江苏省
江苏省是中国最富有的省之一,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典型案例。

江苏省把政策导向高地区发展,加大对这两大经济支柱,江苏科技创新实验室(JSIST)和上海自贸区的投入,利用自然、科技、资本等优势,建设智能制造等新产业。

另外,江苏省也建立了一个草创型企业生态链,以支持有创造力和创新的创业者。

2、上海市
上海市近年来也把政策导向高地区发展,加大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投入,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

上海市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投资,促进高技术、创新和创新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

3、广东省。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达到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进而难以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一种状态。

此时,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失去了继续向高收入水平发展的动力。

二、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1.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总体效益。

2.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推广科技创新、优化就业结构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3. 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也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消费市场、提高消费者信心等手段,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和内需扩大。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深化对外开放、推动国际贸易、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等手段,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如何实施上述措施?1. 产业升级(1)推动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2)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创新。

(3)加强人才培养: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和技能提升。

2. 提高劳动生产率(1)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

(2)推广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3)优化就业结构: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鼓励人们从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3. 扩大内需(1)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信心。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1. 介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就停滞不前,这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并逐渐从低收入国家跨越到中等收入国家。

然而,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2.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和原因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一定水平的中等收入后,经济增长停滞或者维持在低水平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经济结构的问题、技术创新的瓶颈、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等。

许多国家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方面遇到了困难。

3. 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开始快速增长。

通过吸纳外资、扩大出口、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手段,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中国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扩大、产业升级难度等问题。

4. 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目前仍处于中等收入阶段,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应对以下挑战:•经济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国际竞争力;•人口老龄化: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推动人口政策改革;•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理念,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中国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一带一路”倡议、数字经济发展等,这些都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5. 政府应对措施为了帮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商业环境;•加强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培育新型就业形式;•推动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6. 结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然需要面对巨大挑战。

政府和各界应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推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

从日本、韩国等国的经验看,最根本的是较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特别是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换。

中国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措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

中国在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已积累了较大的生产能力,制造业更是得到“世界工厂”的称号。

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日益凸显了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地位,这就对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收入分配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我们不仅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而且要缩小收入差距。

对中国来说,出现的各种内外经济不平衡都与居民收入水平和分配差距相关联,而且,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

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这必须由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实现公平分配来保障。

为此,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在国家、企业、居民的比例,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直至最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选择。

第二,要以提升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构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就需要构造新的增长动力。

尽管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或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但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来说,最现实最直接的动力应该是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强的约束,现已到了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

如果今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那么就有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

第三,要以循序渐进的城市化为依托,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持。

快速城市化会带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进而引起高额城市化成本,这将大大降低城市化带动经济增长的功能。

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有其中的原因。

因此,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要把握好城市化推进与城市化成本提高的平衡,以逐步推进来缓解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不断发挥城市化助推经济增长的功能。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200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恰逢中国经过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进入世行的上中等收入阶段,因此,引起了中国学界和大众的广泛讨论。

2011 年12 月12 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产业竞争力蓝皮书》,称按照2011 年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人均收入难以提高的“中等收入陷阱”考验。

蓝皮书指出,每年7 月世界银行都会对国家的分类进行调整,根据该行2011 年的标准,中国已被列入“中上等收入国家”。

有专家为此指出,很多国家在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困扰,即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会伴随经济增长乏力、人均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的现象,这一现象首先于拉美地区出现,继而在一些亚洲国家开始出现。

1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 万美元。

这主要是因为,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从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看,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1.概念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版图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亚洲的崛起,以至于贡德·弗兰克认为,世界的经济与政治权力中心将再次回到东方。

在亚洲的崛起中,东亚又显得特别突出。

[1]首先是日本从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崛起,然后是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新加坡,再之后是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沿海地区。

在东亚的崛起中,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顺利实现了两次跨越———首先从低收入国家(地区)过渡到中等收入国家(地区),再从中等收入国家(地区)过渡到高收入国家(地区)。

心得体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心得体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心得体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始见于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其含义是指当一个经济体达到中等发展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

过去五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夯实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雄厚基础。

X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肩负着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使命,实现转型发展,成功跨越陷阱,顺利进入高收入阶段,对推动全国发展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X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速率逐步加快。

参照国际经验,改革开放近40年来X发展水平共经历三次历史性跨越。

一是1978—1996年,成功跨越“贫困陷阱”,实现从低收入阶段到下中等收入阶段的跨越。

1978年,X人均GDP仅为255美元,到1996年超过1000美元,用18年时间迈入下中等收入阶段。

二是1997—2007年,成功迈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初级阶段,实现从下中等收入阶段到中上等收入阶段的跨越。

经过10年的努力,2007年X人均GDP达4450美元。

三是2008年以来,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中期阶段,开始由中上等收入阶段走向高收入阶段。

2008年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2012年跨过1万美元关口,2016年超过1.4万美元。

根据2017年7月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划分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大于1223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3956美元至1223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1006美元至395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小于100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

考虑到人均GDP与人均GNI 之间的差异,以及更具实质意义的结构指标的变化,综合判断,目前X人均发展水平正处于由上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攀升的过渡期。

X具备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基础。

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全省GDP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9年稳居全国第二位,2016年按当年汇率折算为1.15万亿美元,如以独立经济体来衡量居世界第16位。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工具理性抑或价值理性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工具理性抑或价值理性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工具理性抑或价值理性【摘要】这篇文章将讨论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工具理性的观点中,我们需要注重效率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在价值理性的观点中,我们应该关注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当前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到挑战与机遇共存。

为了克服“中等收入陷阱”,我们需要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结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可以更好地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增长。

未来展望中,我们期待中国能够不断创新、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本文的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和挑战。

【关键词】中国,中等收入陷阱,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经济发展,挑战,机遇,发展路径,结合,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正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时刻。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必须面对中等收入陷阱带来的挑战。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中高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性问题凸显、产业转型困难等现象,导致国家陷入发展困境无法突破。

中国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道路上,必须认真面对这一挑战。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带来了繁荣与发展,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金融风险、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也在不断涌现,中国需要灵活应对并积极开拓。

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中国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并重,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更加注重实效性与人文关怀。

只有综合运用这两种理性,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

1.2 问题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中国发展要跨越哪三大“陷阱”

中国发展要跨越哪三大“陷阱”

中国发展要跨越哪三大“陷阱”首先,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无法持续快速发展,陷入中等收入水平无法突破的困境。

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但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加速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其次,中等发展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和制度矛盾加剧,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社会稳定性下降。

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脱节加大,分配不均问题显著,造成社会不满情绪的积聚。

要跨越中等发展陷阱,中国需要加大开放力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治理,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发展机会,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最后,技术创新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难以实现经济结构向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转变。

这种情况下,本土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依赖进口技术和引进外资。

要跨越技术创新陷阱,中国需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与本土创新企业的合作,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技术创新竞争力。

总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发展陷阱和技术创新陷阱。

这需要综合施策,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产业升级,推动开放,加强社会公平正义,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与效益的新阶段。

我国经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我国经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中国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了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

在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有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进入这个时期,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而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形式:(一)经济增长不稳定(二)金融体系脆弱(三)收入差距过大(四)创新能力不足(五)对外部经济依存度强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481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最新划分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危险区域。

中国发展正面临着新的考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一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二是人口结构的变动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三是改革放缓和逆市场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四是城乡二元分割格局有所强化,五是社会流动性的状况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刚性加剧等。

对于这些问题,前国务院我国的“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社会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疲软,特别是内需疲软,导致过度依赖外需。

二是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

三是创新力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偏弱。

东亚典型国家的启示放眼当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也有挣扎在“中等收人陷阱”内的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正面临着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

我国应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我国应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长率 首先 可以分解 为各 种要 素 ( 如资 本、 劳动 和技术 等 )
济增长速度 明 显减 慢 , 我 国会 陷入 “ 中 等收 入 陷 阱” 吗? 我 国应 当如何跨 越“ 中等收入陷 阱” ?
基 本研 究框 架
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 。由此 , 我们 的研 究 设计如 下 : ( 1 ) 设 定基础年份 1 9 6 0 、 1 9 7 0和 1 9 8 0 , 分别将基础年份 的中低 收
济结构 ( V a n d e n b e r g a n d Z h a n g , 2 0 1 I ) 、 人 口结 构 ( 蔡防, 2 0 1 1 ; 蔡 防, 2 0 1 2 ) 、 全要素生产 率 ( 张德荣 、 朱翔 宇 , 2 0 1 3 ) 和社会 流 动性 ( 孙立平, 2 0 1 2 ) 等 。从 根本 意 义 上来 说 , “ 中等收入陷 阱” 是 一个经 济发展 现象 , 发 展 中国家在 进 入 中等 收入 阶段 以后 , 尤其 是 中高收入 阶段 以后 , 经 济增
地走 出所属 收入 区 间的 国家 ( 以下称 I 类 国家 ) , 另外 一
组是未能在 3 0年 内走出其所属 收入 区间的 国家 ( 以下称
I I 类 国家) , 那些未 能在 3 0年 内走出该收入 区间的国家 可
以认为是被 “ 中等收入陷阱” 锁定 ; ( 2 ) 根据 中低收 入和 中
动型经济增长难 以继续 ( 郑 京海 等 , 2 0 0 8 ) ; ( 5 ) 我 国出 口
年 的 时 间 内未 能成 功 步 入 高 收入 阶段 的 比例 是 2 6 %;
1 9 7 0年 中高收入 国家是 2 1个 , 在3 0年 的时间 里未 能成 功进入高收入 阶段 的比例是 4 3 %; 1 9 8 0年有 2 4个 中高收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但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收入国家的目标。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无法进一步提高人均收入的情况。

本文将从市场开放、创新驱动、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市场的开放是中国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在经济改革开放中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目前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一方面,中国需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降低贸易壁垒,吸引外资和技术进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治环境,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只有市场更加开放,中国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其次,创新驱动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

中国已经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为了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中国需要大力研发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中国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激发创新的活力,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第三,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提升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但现在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整体劳动力的素质。

同时,中国还需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支持,提高劳动力的价值创造能力。

最后,环境保护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转型。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中国的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在市场开放、创新驱动、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全面的改革和调整。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后t I 续掉进 “ 阱” ,有 的在 中 ,] P-  ̄ 陷 等收入 阶段滞 留 I f 已长达 四五十 ]a -J ,- j 年 ,迟 迟 不 能 进 入 高 收 入 国家 行 列 。世 界银行 的分析 值得重 视 ,我 们事实 上已经存 在 “ 改革疲 劳症 ” 和 “ 中等收入陷阱”叠加 的问题 。
资源 的有 效 配置 和社会 稳 定 常态下利 益 大力发展 中小微 型企业 。 关 系的相对 和谐 , 努力探求 与社 会主义市
大 力发 展 农村 经济 , 进 农 村优 势 促
场 经济相适应 的新 型的协调 的经济利益关 产业和 特色产业的发展 , 大农村 经济 合 扩
系, 消除危害 国家安全 的根 源和 隐患 。 当前 , 我国正处在 战略发展机 遇期 , 作组 织 , 继续 加大 对农业 的补贴政 策 , 稳 步提高农产 品收 购价格 , 从而 增加农 民收
在现代 文 明国家 , 要关 注民 生、民 的理念 , 需 统筹协调不 同利益 群体关系也要 权、 民享 , 需要坚持民生导向、 民富优 先和 抓 住 重 点 。 共 同富裕的理念 , 何发展 阶段都需 要统 任

要 靠 发 展 , 发 展 经 济 作 为 把
筹协调人 民内部不 同利益群 体的矛盾与冲 解 决 收 入 差 距 的 根 本 手 段 , 力 发 展 大
阱 ”的概念 ,它 是指一 个经济体 在
产业结构调 整转型提速 、 经济利益格局剧
略机 遇期 的基础上 , 争取将2 世纪初 到新 烈变化 , 1 各种社会 矛盾进入多发期 。
中国成立 10 0 年都争取成 为战略机遇期 , 使 不少 专家的研究表 明, 经济起飞 国家
人 均 国 民收入 4 00 0 美元 左 右达 到 世 界中等 收入水 平后 ,由于不能 顺

中等收入陷阱课件

中等收入陷阱课件
主要内容
一、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二、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案例及其经验 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失败案例及其教训 五、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考验 六、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分析
一、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提出和含义 世界银行2006年为诊断东亚经济发布了一份《东亚 经济发展报告(2006)》报告,其中提出“中等收入陷 阱”这样一个概念。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 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 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 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 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 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 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 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导致经 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2003年研发 2006年每千
支出占GDP的 人中的研发人
比重

0.41%
1.1
2007年劳动 力中大学以上
的比重
29.5%
马来西亚
0.69%
0.42
20.3%
韩国
2.64%
4.8
35%
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差异较大
项目 上世纪80 年代中期 基尼系数
国别
阿根廷 0.45
马来西亚 0.45
韩国
0.36
上世纪90 2007年 10%最高收入
▪ 此外,日本还非常重视社保。在80年代的泡沫经济尚未到来前,日本就 基本完成了福利制度的建设,并积聚了足以抗衡后来出现的更严重、更 长时间的经济衰退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民日报:中国预计从2024年开始进入高收入阶段2016年06月12日06:14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郑秉文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

综合来看,再用六七年时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无太大悬念。

问题的关键是,进入高收入阶段以后,我国同欧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必须着眼长远,在现阶段就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塑增长动力源[-2.48%资金研报],使我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动力,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经济长期趋势如何?在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前后如何保持强劲增长动力?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及其发展经验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近代以来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二战以后,先后又有一些经济体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首先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几个小型经济体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飞,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纷纷进入高收入阶段。

然后是中东欧转型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南美大陆的“优等生”,进入本世纪以来先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是南美一些国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元年。

智利和乌拉圭在这一年成功跨越二战后南美国家集体陷入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率先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南美国家。

先后发展起来的这些经济体,它们保持较高发展水平或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历史条件不同、发展道路不同、经验各有千秋,总的来说可归纳出三条主要经验:第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创新活力的激发使这些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达到发展巅峰;虽然后来经历了经济波动和危机,但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坚持对外开放。

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抓住转变增长方式的历史机遇,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搭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因而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实行市场经济。

中东欧转型国家经济基础较好,在转型之初人均国民总收入就达到2000—3000美元,转型之后实行市场经济,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在南美大陆,智利和乌拉圭之所以能够率先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因为它们是南美大陆最规范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

展望中国经济从低收入到高收入的四个发展阶段参照世界银行对四个收入组的划分,可以对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相应划分和前瞻性预测。

对照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深入分析这四个阶段可以发现,我国已基本具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条件。

第一阶段是低收入阶段(1978—1998年)。

在这一时间段,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从190美元增长到820美元,用20年时间从低收入阶段走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从农村包产到户到城镇国企改革,从产权明晰到引入竞争机制,生产力发展潜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不断释放。

第二阶段是下中等收入阶段(1999—2009年)。

我国经济增长在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劳动、资本、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等有形要素投入不断加大,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要素驱动。

在这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外汇储备增长了十几倍;投资率保持高位;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然而,高投入、高增长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增长不可持续的矛盾凸显出来。

第三阶段是上中等收入阶段(2010—2023年左右)。

2010年,我国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

同时,经济增长开始从高速换挡为中高速,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按照中高经济增速来推算,我国走出这一阶段将用约13年时间。

在上中等收入阶段,传统要素的优势逐步消失,大规模投入受到制约,增长速度减缓,要求尽快提高生产率,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为此,党中央及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通过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企业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竞争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确保经济中高增速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

第四阶段是高收入阶段(预计从2024年左右开始)。

高收入经济体并不必然是发达经济体。

成为发达经济体要符合一套综合评价体系,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必须是技术创新型国家,必须以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增长的根本动力源泉。

目前,我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上升至55.3%,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创新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第一条,提高创新能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些新理念和新举措,既着眼于解决我国当前问题,也着眼于实现长期发展。

只有认真贯彻这些新理念、新举措,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顺利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跨过高收入门槛后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政治上不出现颠覆性错误,经济上不出现毁灭性打击,制度上不出现断层式波动,再过六七年,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无悬念。

届时,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

我国在跨过世界银行设定的高收入门槛之后,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目前,高收入门槛是人均国民总收入1.26万美元,而美国已达5.5万美元,卢森堡超过11万美元,跨度很大。

对我国来说,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下一个目标是迈向“中等发达国家”。

中等发达国家目标是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谋划“三步走”战略时首次提出的。

用人均指标来描述,中等发达国家大约相当于2015年韩国所达到的人均国民总收入2.7万美元的水平。

如果按照中等增长速度,剔除价格因素,2035年前后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将达到2.6万—3.0万美元(2015年价格)。

这是我国经济将经历的又一重要阶段,可以看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第五阶段”,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跻身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和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道路上,尽管将迎来更大的挑战,但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成功实现目标。

从前述经济体的发展经验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如下三点启示。

首先,从欧美发达国家所显示的经验可见:随着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要素驱动为主的增长必须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每年对此投入巨大。

进入高收入阶段后,推动创新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创新驱动的效果要用能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检验。

越是在高收入阶段,越需要提高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其次,二战后两批进入高收入阶段经济体的重要经验分别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而这两条正是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经验。

其中,前者是外部条件,后者是内部条件。

进入高收入阶段后,这两条基本经验依然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第三,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通往中等发达国家的道路上,要想更充分释放经济潜力、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增强软实力。

软实力属于“无形要素”,在高收入阶段其重要性不亚于有形要素。

增强软实力的途径主要是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而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现在起就应加倍重视,将其作为跻身中等发达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石。

要通过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使我国的软实力比硬实力还要强、还要硬。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研究所所长)刘世锦:中国已不可能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2016年06月12日06:11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刘世锦中国已不可能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供给侧改革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人民观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发生重要转变,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

于是,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议论多了起来。

这个问题应放在长期增长框架下并在国际比较中加以分析。

中国已不可能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二战以后,先后有许多经济体进入工业化历史进程,但只有少数经济体跨过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社会。

从中可以观察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增长速度回落。

一种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在人均国民总收入不超过六七千国际元(购买力平价指标)时增长速度回落,陷入增长缓慢、停滞乃至倒退的困境。

这些经济体大多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抑制市场力量的发展,借用大量外债,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有的迫于民粹主义的压力,实行难以承受的高福利政策,最终导致高增长难以为继。

典型代表是部分拉美国家。

另一种是经历了一个更长时期(通常是二三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在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时增长速度出现回落,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并跻身于高收入行列,其典型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等东亚经济体。

这些经济体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同时也有发展导向的强政府,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形成了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近年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大体上相当于11000国际元,增长模式和轨迹与东亚经济体显示的增长规律较为相似。

从长期增长框架看,我国已经成功利用了工业化时期高速增长的潜力;当前经济增长条件出现一系列重要变化,构成经济发展的新困难,经济合乎规律地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应该认识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当年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发展水平,已经不可能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

只要经济能够实现由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的平稳转型,就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社会。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更具创造性和可持续性的中高速增长平台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一个“转型再平衡”的过程。

从需求侧看,以往长时期带动高增长的低成本出口、大规模开发建设、排浪式消费等主要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

在供给侧,由于重化工业调整相对较慢,部分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亏损扩大。

但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下,部分工业品价格有所回升,工业企业效益由降转升。

如果去产能到位,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供给侧也有望调整到位。

随着供需两侧达到新的平衡,我国经济将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进入更具创造性和可持续性的中高速增长平台。

中高速增长期依然是追赶期。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8000美元,与发达国家人均四五万美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如果说以往高速增长期主要是数量追赶,今后将更多地表现为质量追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