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长江流域降水日数的演变趋势

合集下载

南京市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南京市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中 i 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Ci 为果实、土壤、叶片中 i 污染
通信作者: 李金强,高级农艺师。E - mail: 455493670@ qq. com。
物的实测值,Si 为果实、土壤、叶片 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综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收稿日期: 2012 - 05 - 23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基金( 编号: 黔科合 J 字 2010 - 2081) ; 贵州省
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 编号: 黔科合院所创能 2010 - 4009 ) ; 国 家现代农业柑橘技术体系 - 贵州特色柑橘综合试验站项目。 作者简介: 袁启凤( 1983—) ,女,四川德昌,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柑
贵州都柳江流域柑橘园土壤、柑橘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袁启凤,李文云,张 银,陈守一,黄 静,李金强
( 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6)
摘要: 采集了贵州都柳江流域 4 个柑橘园柑橘植株的叶片、果实及土壤,对砷、镉、锌、铜、铬、铅、汞、镍 8 种重金 属含量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8 种重金属元素的检出率均达到 100% ,通过综合污染指数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 果表明,4 个果园土壤、果实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安全评价标准,达到安全或非污染等级。柑橘果实中铬、镍、铜、 锌、铅含量与土壤中铬、镍、铜、锌、铅含量呈正相关。
关键词: 变化; 特征; 降水量; 雨日 中图分类号: TV1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1302( 2012) 12 - 0357 - 02
降水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环 境密切相关。人类必须了解其变化的历史及其变化的幅度、 机制,才能预测将来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国 内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的降水也发生了明 显变化,并呈 现 逐 渐 减 少 趋 势[1] 。 南 京 地 处 长 江 下 游,降 水 量的异常是引起这一地区旱涝等灾害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南 京位于东亚季风区,靠近北亚热带的北缘,是我国降水变化率 比较大、多旱涝灾害的地区之一[2],对各项经济建设的影响 很大。同时,南京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05 年 底,南京 市 人 口 密 度 为 905. 20 人 / km2 ,是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的 6. 6 倍,城市化水平已达 73% ,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26 百分点。 随着社会 经 济 的 发 展,市 区 内 建 成 区 面 积 也 由 1985 年 的 121 km2[3] 迅速扩张到 2005 年的 513 km2[4],城市化进程加 剧。因此,分析降水的时间序列特征对深化认识南京市降水 特征及其变化、探究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以及提出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宏观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长江流域降水分布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长江流域降水分布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长江流域降水分布
【—之长江流域降水分布】,通常以一年中出现暴雨的天数来反映一个地区暴雨的频
繁程度。

暴雨的地区分布
长江流域的暴雨以日降水量≥50mm为标准,日降水量100~200mm为大暴雨,≥200mm 为特大暴雨。

通常以一年中发生暴雨的天数去充分反映一个地区暴雨的频密程度。

年暴雨日数分布的总趋势是:在中、下游地区,年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上游,年暴雨日数自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向盆地腹部及西部高原递减;山区暴雨多于河谷及
平原。

全流域有5个地区多暴雨,其多年平均年暴雨日数均在5天以上,按范围大小依次是:(1)江西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江西北部和安徽一小部分,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
于江西甘坊,一个位于安徽黄山,黄山气象站平均年暴雨日数为8.9天,是全流域暴雨最
多之地;(2)川西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峨眉山,另一个位于岷江汉王场,两地年暴雨日数均为6.9天;(3)湘西北、鄂西南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
清江流域建始,另一个位于澧水流域大坪,大坪站年暴雨日数为8.7天;(4)大巴山暴
雨区,暴雨中心分别位于四川万源和巫溪县内,年暴雨日数分别为5.8天和7.7天;(5)大别山暴雨区,暴雨中心为湖北英山田桥站,暴雨日数为6.6天。

上述5处多暴雨区也就是年降水量多的地区,其中存有两处在长江上游北岸,就是长
江三峡地区雨洪的主要来源,而且上游的暴雨大多自西向东或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恰与川
江洪水传播方向一致,极易构成三峡地区峰高量小的洪水。

总结: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地区分布与暴雨的分布趋势相似,但频次明显减少。

2016年长江水系逐日降水量对照表(全年)

2016年长江水系逐日降水量对照表(全年)

5.0 4.0 12.0
0.5
290.0 15 89.0
5.0 3.0 16.5
0.5
279.0 15 85.0
9.5 9.0 29.5 4.5 0.5
288.5 18 64.5
泗泾
1.0 27.0
1.0
37.0 49.0
12.0
68.0 19.0 2.0 14.5 5.0 6.0 8.5 6.0 28.5 8.0 3.5 296.0 17 68.0
附注
55.5 0.5 0.5
4.0 1.0 222.5 17 58.0
54.0 0.5 0.5
3.5 1.0 259.0 18 59.0
30.0
0.5
2.5 1.0 227.0 17 58.5
52.5 1.0
5.5 0.5 227.0 15 62.0
泗泾
12.0 0.5
1.5 20.5 0.5
0.5 0.5
附注
0.5 6.0 7.0
159.5 12 62.0
0.5 14.0 6.0
185.0 11 73.0
10.5 5.5
197.0 11 76.5
0.5 5.0 5.5
169.0 12 79.0
泗泾
25.5 7.5
4.0 23.5 10.0 98.0 3.5
1.5
1.0 1.5 6.5 182.5 11 98.0
油墩港 闸
泖港
陈坊桥
14.5 20.5 25.5
14.0 10.5
5.5
6
7
5.0
7.5
6.5
5.0
8
1.5
1.5
1.0
1.0

近59年江汉平原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近59年江汉平原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D].南京:南京大学,2015.[8]MyneniRB,TuckerCJ,AsrarG,etal.Interannualvariationsinsatellite-sensedvegetationindexdatafrom1981to1991[J].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Atmospheres,1998,103(D6):6145-6160. [9]NemaniRR,KeelingCD,HashimotoH,etal.Climate-drivenincreasesinglobalterrestrialnetprimaryproductionfrom1982to1999[J].Science,2003,300(5625):1560-1563.[10]朴世龙,方精云.1982—1999年我国陆地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季节差异[J].地理学报,2003,58(1):119-125.[11]朴世龙,方精云.最近18年来中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1,21(4):294-302.[12]方精云,朴世龙,贺金生,等.近20年来中国植被活动在增强[J].中国科学(C辑),2003,33(6):554-565,578-579.[13]刘 爽,宫 鹏.2000—2010年中国地表植被绿度变化[J].科学通报,2012,57(16):1423-1434.[14]常 纯,王心源,杨瑞霞,等.基于DEM-NDVI的高山植被带定量刻划[J].地理研究,2015,34(11):2113-2123.[15]李 薇,谈明洪.太行山区不同坡度NDVI变化趋势差异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4):509-519.[16]李晓光.基于MODIS-NDVI的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17]刘宪锋,任志远,林志慧,等.2000—2011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13,68(7):897-908.[18]牟乃夏,刘文宝,王海银,等.ArcGIS10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从初学到精通[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12):43-43.[19]王丽霞,余东洋.渭河流域NDVI与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2):249-254.邓艳君,郑治斌,张伦瑾,等.近59年江汉平原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6):268-277.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6.051近59年江汉平原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邓艳君1,郑治斌2,张伦瑾1,刘凯文1,黄永平1(1.湖北省荆州市气象局,湖北荆州434020;2.湖北省气象学会,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基于1960—2018年江汉平原1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计算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以及极端降水量,采用线性拟合、趋势分析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江汉平原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

长江地带属什么气候

长江地带属什么气候

长江地带属什么气候1、长江上游属于什么气候长江源头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横断山地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是长江上游河段(自源头至湖北宜昌),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地形区,其中位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沿江地带属于高原气候区;位于四川盆地的长江沿江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中游河段(自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以及长江下游河段(自江西湖口至长江入海口)均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您的问题已经被解答~~(>^ω^<)喵如果采纳的话,我是很开心的哟(~ o ~)~zZ3、问长江流域出现多雨天气是受什么气候引想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

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

所以中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

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

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

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

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美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

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

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

所以,在世界上,只有中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

四十年来长江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

四十年来长江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

!"#$ NMM=ãã
!"%&'()*+,-. !"#$%&'3 2 1
y=0.106x + 78.55 R2 =0.036
120 100 80
!"#$%&' ====
!"#$%&'()
!"#$% JNMM=ãã !"#$%&'"#()&*+,!"#$%& NVSN NKPO=ããL~ ! OKQP=ããL~ !"#$%&' RQB !" !"#$% I= ! NVSN OM ! VM !"#$% !E F !"#$%&NVSNJOMMM !R !" ! !"#$%&'() !"#$%&"'() !"#$%& ()#%" &' !"#$ !"#$% !"# !"#$%
!"#$%&'()*+,-./012,3456758 ppOOMMMT !" #$%&'()*+,-./01234 OMMQQMRRNN NVSOJ L
!"#$%&'()*+, K=b -ã~áäW=àá~åÖKí]åáÖä~ëK~ÅKÅå
Adv. Clim. Change Res., 2005, 1 (2): 65-68
=
=
=
N = OMMR
O T
!"#$%

1991、1998和2016年三个大水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季节内特征的对比

1991、1998和2016年三个大水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季节内特征的对比

第36卷第1期2020年2月热带气象学报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Vol.36,No.1Feb.,2020黄桢,李双林,张超.1991、1998和2016年三个大水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季节内特征的对比[J].热带气象学报,2020,36(1):13-24.文章编号:1004-4965(2020)01-0013-121991、1998和2016年三个大水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季节内特征的对比黄桢1,李双林1,2,张超1(1.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100029)摘要:针对长江中下游三个大水年1991、1998和2016年,利用NCEP/NCAR 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和CMAP 降水资料,对比了夏季降水的季节内特征,分析了引起降水季节内变化的大气环流季节内振荡ISO 演变及源地。

小波分析表明,三年季节内降水周期差异明显,分别为20~30d 、20~40d 和10~20d 。

随之,以东亚季风区季节内振荡指数及热带外Rossby 波活动通量,诊断了引起三年季节内活动异常的热带和中纬度ISO 变率特点。

结果显示影响三年季节内降水的ISO 差异较大。

1991年受到来自印度洋10~30d 和中纬度高层Rossby 波10~30d 的ISO 共同影响,造成周期为20~30d 的低频降水;1998年ISO 来源路径单一,受中北太平洋30~60d 和10~30d 的ISO 西传叠加作用,降水表现为20~40d 的振荡;引起2016年季节内降水异常的ISO 源地较多,既有来自印度洋向东北传播30~60d 的ISO ,又有来自太平洋向西北传播10~30d 的ISO ,还有来自热带外10~30d 的ISO ,三者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引起降水10~20d 的振荡。

研究结果对认识长江中下游夏季集中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降水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降水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降水量的影响姜娜*(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上海200062)摘要: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是国际上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总结提出未来气候变化可能趋势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气候;降水量0 引言针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巨大风险,提出科学基础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中包括关键的科学问题和需要重点开展基础研究的问题。

分析表明:水循环要素变化的检测与归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难点;定量分析和预估水文的不确定性是国际上的难题;气候变化下水循环响应研究正在从大气到水文的单向连接向水文—气候作用与反馈的方向发展;水资源脆弱性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水资源安全重点关注的问题。

气候变化挑战传统水文理论假定,包括分析和预估水文变化所面临的区域分异性、不确定性和水文极值等问题。

开展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影响及其适应对策研究,将是21世纪我国水资源领域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1 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权威全面的新结论。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最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1]。

20世纪后50年北半球平均温度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

气候变暖,造成北极海冰面积明显减小,北半球积雪面积明显减小,山地冰川和格陵兰冰盖加速融化,北半球多年冻土层正在融化。

海洋升温引起海水膨胀,20世纪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约0.17米[2]。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趋多、趋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许多地区热浪频繁发生,强降水事件和局部洪涝频率增大,风暴强度加大。

尤其是70年代以来,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特别是非洲地区)的干旱更频繁、更持久、更严重,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台风和飓风强度增强,强台风频率增大,由70年代初不到20%增加到21世纪初的35%以上[3][4]。

长沙市近50年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

长沙市近50年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

间 就 出 现 了 两个 降水 丰沛 年 , 一 个 降水 稀 少 年 。 降水 频 率 是 指 有 降 水 的天 数 占 总 天 数 的 百 分 比 . 通 过 剔 除
日降 水 量 为 0 m m 的天 数 , 除以每年的天数 , 求 出各 年 的 降水 频 率 。 由图 1 可得出 , 长沙近 5 0年 来 年 降水 频 率 随 年 降 水 总量 波 动状 态类 似 ,但 与 年 降 水 量 总体 增加 趋 势不同 , 降 水 频 率 总 体呈 下 降趋 势 。 由 图 2可 以看 出 .年 降 水量 方 差 在
从 图 1中可 以看 出 , 自1 9 6 1年 有 观 测 数 据 以来 , 年 降水 量
呈 丰枯 交替变化 。高于降水量趋势线 的有 2 6个年份 , 低 于趋势
线 的也 是 2 6个 年 份 。 选 取 在 1 9 6 1 ~ 2 0 1 2年 间偏 离 降 水 量 趋 势 线 较 远 并 且 处 于 拐 点 的 年 份 , 得 出 有 7 个 降 水 较 少 的 年 份
5 1 ~ 2 8 。 4 l 。长 沙市 区 的年 平 均气 温 1 7 . 2 c c ,年 均 降 水 量 为 1 3 6 1 . 6 am。 r 作 为 华 中地 区 重 要 的 城 市 , 长 沙 市 是 湖 南 省 的政 治 、 经济 、 文化中心 , 在 湖 南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有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 随着经济建设 的步伐不断加快 , 长 沙 城 区 开 始 频 繁 出 现 水 资 源
( 1 9 6 3年 、 1 9 7 1年 、 1 9 7 8年 、 2 0 0 3年 、 1 9 8 6年 、 2 0 0 7年 、 2 0 1 1
匮 乏 和 城 市 洪 涝 等 灾 害 ,给 当 地 的 社 会 经 济 造 成 巨 大 的 损 失 。 通 过 分 析 当地 降水 的 变 化 特 征 。 为长 沙 市 的 城 市 防洪 减 涝 与 农

我国近40年各类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

我国近40年各类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严重影响的国家。极端事件频 率和强度的变化对 自 然和社会带来 的冲击远大于气 候平 均变 化 ¨ 。在 全 世 界 的许 多 区域 研 究 都 表 明 J
降水 事件频 率 的变 化要 么就很 小 ,要 么就很 大 ,往 往 总降水 量有 一个 增加 ,强 降水 量就会 以更 大 的 比 例增 加 j 。近 十 年 来 ,我 国 已有 许 多 专 家 学 者 对 极端 气候 的变 化进行 了分析研 究 j ,结 果 均表 明
维普资讯
第 4 卷 第 3期 7 20 0 8年 5月
中山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A T S IN I R M N T R LU U IE ST TS S N A S N C A CE TA U A U A IM N V R IA I U Y T E I
量的增加主要是 由极端 降水量 的增加 引起 ,降水 日数 的减 少主要 是 由小 雨 日数 的减少造 成。在降水 日数呈 现出 大范 围减少趋势 的同时 ,有很 多地区的极 端降水事件仍 为增加趋 势 ,降水 总 日数 的减少并 不减小 发生极 端事件
的可能性 。各种类型降水 日数趋 势变化最 明显 的是 小雨 日数 ,四季 的小雨趋 势以减少 为主 。四季 西部地 区的极
维普资讯
中山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多 雨 季节 的时 间可 比性 。
事件 ,各季节的极端降水事件则为该季节中各月极 端降水事件之和。同样也用百分位的方法定义出小
雨 、中雨 和 大 雨 ,对 降水 事 件 进 行 分 类 研 究 。另
收 稿 日期 :2 0 07—1 0 2— 4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7 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 目 (0 4 B 13 0 4 65 4 ) 2 0 C 4 80 ) 作者简介 :闵岫 ( 94年 生) 18 ,女 ,博士研 究生 ;通讯联系人 :钱永 甫 ;E m i:qaz2 —a l inh @Wu eu e .d .l l

50年中国气候特征

50年中国气候特征
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具有明显区域性
讨论: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20世纪前50a全球与中国的气温变化可能与太阳活动、 火山喷发以及气候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有较为明显的联 系
后50a特别是近20a的变暖可能主要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大 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有关
近20a中国出现的以南涝北旱为代表的降水空间分布型 变化主要与东亚季风环流、太平洋与印度洋海温、欧亚 大陆特别是青藏高原积雪等因子的年代际尺度波动有关, 也可能同气溶胶排放和土地利用变化有联系
温度变化 降水变化 其它要素变化
一、温度变化
中国大陆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80年代中后期开始增暖 50a 1.1℃;0.22 ℃/10a 51a 冬季 1.8 ℃;春季1.2 ℃;秋季1.0 ℃;夏季0.6 ℃ 冬季0.36 ℃ /10a ;春季0.23 ℃/10a;秋季0.19℃/10a ;夏季0.12℃/10a
江淮流域暴雨洪涝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后期,华北由湿润向干旱过渡;从 7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华北的干旱不断加剧。90年代后 期以来,华北地区更是连年出现大旱。
5、极端气候事件变化—与温度相关
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温度日变化减小,中国北部冬春季 最为明显
夏季高温热浪增多:最高温度>3 5℃的高温日数显著 增多
更相似, 表现50 年代降水丰沛, 60 年代初至 80 年代中偏少, 80 年代中期 以来进入一个新的丰水期。
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1956~2002 年全国年降水量趋势系数
东北东南部、华北中南部的黄淮海平原 和山东半岛、黄土高原东南部和四川盆 地中西部等地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其 中山东半岛和晋、陕交界地区的负趋势 最显著。
古气候资料分析给出了不一致的温度变化史

近50年长江中下游春季和梅雨期降水变化特征

近50年长江中下游春季和梅雨期降水变化特征
第2 4卷 第 1期 2 0 1 3年 2月
应 用 气 象 学 报
J OURNAI 0F AP PL I E D ME TEOROLOGI CAL S CI ENCE
Vo 1 . 2 4,No . 1
Fe br ua r y 2 01 3
邓汗青 , 罗 勇.近 5 O年 长 江 中 下 游 春 季 和 梅 雨 期 降 水 变 化 特 征 .应 用 气 象 学 报 , 2 0 1 3 , 2 4 ( 1 ) : 2 3 — 3 l
春季水汽不足且春季与水汽条件突变可导致2011年旱涝急转前lani珘na现象也不利于春季降水发生而45a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应用气象学报2006长江流域汛期降水年代际和年际尺度变化影响因子的差异科学通报2006大气科学2006olr与长江中游夏季降水的关气象学报2007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大气科学1994应用气象学报2005梅雨期中国东部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海温的关系大气科学200611891197
区 降水 的研究 开展 较 早 并 取 得 了丰 硕成 果 , 有 研究
地 区海 温上 升易 导 致 长 江 流 域 梅雨 期 降水 偏 多 , 而 北太平 洋海 温偏 高 易导 致 江淮 梅 雨偏 多 ] 。葛 全 胜 等 g 通过 分析重建 的 1 9 7 3年 以来长 江 中下游地 区梅
季 降水 的重 要信 号 。黄荣 辉 等l _ 6 通 过研 究东 亚 夏季
引 言
长 江 中下游地 区是我 国重要 的工 业 、 农业 、 高科
技基 地 , 因此 该地 区的 旱 涝灾 害极 易 造 成 重 大 经 济

中国主要河流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中国主要河流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引 言
在过 去的 5 年里 , 气候 变化影 响 ,中国的 降 0 受 水 分布 格局 相应 地 发生 了改 变 , 有 可能 进一 步 增 这 大 区域 水 资源供 需 矛盾 , 剧一 些流 域洪 涝 和干 旱 加 的风险 …。极 端 降水是 流域 洪 水发 生 的主要 致 灾 因
水 的频 发 密切 相 关 [,黄 河 流域 特 别是 下游 地 区年 8 1 降水量 表现 为 明 显的 下 降趋 势 1。本 文 以我 国十 大 9 ] 河 流流 域 为研究 区域 ,采用 最新 的 气象 资料 ,对 流
定义为 1 个暴雨 日, 一年内的累计暴雨 日 数即为年
暴 雨 日数 。分 析年 暴 雨 日数 时 对站 点资 料进 行 以下
收稿 1期 :20 -20 ; 修 回 日期 : 0 00 .8 5 1 0 91-4 2 1-20
资助项 目 : 水利 部公益 性 行业专 项 ( 0 8 10 ) 2 0 0 0 1 ;国 家科 技支 撑计 划课题 (0 7 AC 9 0 ) 2 0 B 2 B 2 ;国家 重点 基础 研 究发展 计划 ( 0 0 B 2 4 1 2。全 国平均年暴雨 日数呈不显著的增多趋 势 ,2 世纪 9 年代最多 ,7 01 O 0 0
年代最少。空 间上 ,我 国南北方流域年暴雨 日数呈现 相反的变化特征 ,南方流域 多呈上升趋势 ,北方流域呈减少趋势。 关键词 :流域 ;暴雨 日数 ;极端降水 ;气候 变化 ;中国 中图分类号 :P 2 . 4 66 文献标 识码 :A
■—墨目曩
气 候 变 化 研 究 进 展
■墨圈
21 0 0年
控制 : 某站 出现暴 雨 的年 份需达 到 或超过 2 年 , 0 否 则不 参与 统计 ; 暴雨 分析 部分 选取 除西 北诸 河流 域 外 的九 大流 域 。年最 大 日降水 量可 以反 映致 洪性 降 水 过程 的 强度特 征 ,本文 一并 进行 分析 。全 国平 均

半个世纪以来长江中下游降水的时空分析

半个世纪以来长江中下游降水的时空分析

除春 、 季 降水 量 和 降 水 日数 均 呈 弱 的 减 少 趋 势 秋 外, 夏季 降水量 和 降水 日数均 显 著 增加 . 在对 长 江 中下游流 域降 水 区域 性 研究 中 , 彤[ 等 人 研 究 姜 得 出 , 江 中下游 地 区降水呈 现上 升趋势 的 区域 逐 长 渐增 大 , 主要 集 中在 洞庭 湖 和 鄱 阳湖 流 域 , 夏 季 在 7 份表现 尤为 明显. 目前 对 长江 中下游 地 区 降 月 在 水 的研 究 中 , 主要 集 中在 春 季 、 季或 者 极 端 降水 夏
文章 编 号 :1 0 — 1 0 2 1 ) 2 0 9 5 0 0 1 9 ( 0 1 0 2 90
半个 世 纪 以来 长 江 中 下游 降水 的时 空 分析
吴 宜进 ,朱 爱 琴 ,许 莉 莉
( 中师 范 大 学 城 市 与 环 境科 学学 院 ,武 汉 4 0 7 ) 华 3 0 9
的数 据 进 行 修 正 . 到 8 得 9个 站 点 1 5 9 8年 ~ 2 0 09 年 5 2年 完 整 的 降 水 序 列 .
方 面表 明 , 上世 纪后半 叶长 江 中下 游地 区的 年降水
量 呈 现 上 升 趋 势 [ , 表 现 为 波 动 变 化 , 历 了 2 1且 经 0
长 江 中下 游地 区在我 国国土 开发 、 生产力 布局
和 经 济 社 会 方 面 均 具 有 极 为 重 要 的 战 略 地 位 , 处 又
专业 气象 站 的逐 日降水 数 据 , 点 分 布 如 图 1所 站 示. 由于各站 建站 时 间不 一 , 以适 当调 整各 站 降 所
水数据 的起 始时 间 , 以尽 可 能 保 证 所 有 气 象 站 点 数 据资料 长度 的统一 . 文 把起始 时间定在 15 本 9 8年 .

近四十年我国东部盛夏日降水特性变化分析

近四十年我国东部盛夏日降水特性变化分析
李红梅
2中国科学 院研究生 院,北京 10 4 009
周 天军 宇如聪。
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2 009
3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院灾 害天气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8 001


基于 中国地 区 70台站 的 日降水 资料 , 4 细致分析 了近 4 O年我 国东部 盛夏即 7 、8月份降水长期 趋势和 年
信度检验 。ManKe dl检验表 明 , n - n al 除华北地 区降水强度 外 ,其他 降水指标 均存 在显著 的年代 际跃变 。与 1 7 90 年代末 的气候 跃变相对 应 , 北地区降水频率较之长 江流域 的跃 变明显 ;但长 江流域 极端 降水在 1 7 代末 的 华 90年
跃变较之华 北地区更显著 ,其降水强度 、极端降水频率 以及 最大降水 量均于 1 7 9 0年 代末期 前后发 生显著 年代 际
Be i g 1 0 8 i n 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Ab ta t Dal rcptto a r m 4 tt n r s dt n lz uy—Au u tp ei i t nte d n ea ・ src i p e ii in d t fo 7 0s i sa eu e Oa ay eJ l g s r cpt i rn sa dd c d。 y a a a o ao
a a it n i a t r i a Th r c p t t n i c t g r e n o f u y e c o d n O t e d i an a l mo n : l ra i n e s e n Ch n . v o ep e i i i s a e o i d i t o r t p sa c r i g t h a l r i f l a u t a o z y

1954年、1991年淮河大水

1954年、1991年淮河大水

1954年5~7月,长江流域梅雨期多次出现持续性暴雨,形成全流域性特大洪水。

仅安徽境内三个月内就有48天暴雨,有24天暴雨面积≥10个县市。

其中7月4~11日连续8天暴雨面积≥6市县,范围最广的7月11日有37个县市暴雨,暴雨中心大别山区吴店的日雨量达422.6毫米。

全省洪水泛滥,长江超警戒水位100余天。

全省受灾人口1500万,受灾农田304.9万公顷,粮食减产39亿公斤,死亡2873人。

1969年6月24日至7月19日的26天时间内,≥10个县市面积的暴雨日数高达13天,其中7月14~17日连续4天暴雨面积≥15个县市,并有特大暴雨。

7月14日岳西、庐江、桐城日雨量超过300毫米,岳西县7月3~17日15天雨量1130.1毫米,导致大别山区、沿江江南山洪暴发,造成巨大损失,淹农田达66.7万多公顷。

1991年汛期江淮地区特大洪涝,5月18日至7月13日梅雨期暴雨不断,其中6月29日至7月12日连续14天中就有13天暴雨。

全省14个大水库全部超汛限水位,其中7个出现建库以来最高水位,沿淮22个行蓄洪区先后启用15个,666.7公顷以上大圩溃破66个。

全年粮食减产109亿公斤,受灾人口4314.7万,死亡921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5.3亿元。

1999年梅雨期仅面积超过20个县市以上的暴雨日就有8次。

江南6月22~30日连续9天暴雨。

6月27日、6月29日和6月30日每天的暴雨面积都超过30个县市,形成特大山洪、洪涝。

受灾人口高达4019万,死亡172人,受灾面积369.5万公顷,成灾246.3万公顷,倒塌房屋27万间,减产粮食9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233亿元。

1954年本年汛期出现全省性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洪水泛滥,灾情极重。

5~9月,除东北部9个县2级偏涝外,全省其余61个县均达1级大涝。

黄山、金寨前畈和临泉县的总雨量分别为3060、2347和1483毫米。

6月4日,江南和江淮之间入梅,7月31日出梅,梅雨期长达57天之久,而梅雨量又特大,出现百年来未有的大水。

长江流域的意思-长江流域是什么意思

长江流域的意思-长江流域是什么意思

长江流域的意思|长江流域是什么意思基本解释长江流域介于东经90 33'~122 25',北纬24 30'~35 45'之间,东西直距3000公里以上,南北宽度除江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外,一般均达1000公里左右。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孙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

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全长6211.31公里。

不过人们习惯性的称为6300公里。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

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

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

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带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虽然都超过长江,水量却远比长江少,前者约为长江的70%,后者约为长江的60%。

长江流域的地形:多级阶梯地形。

详细解释气候气温【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长江流域气温是在太阳辐射能量。

东亚大气环流、青藏高原和北太平洋大地形以及各地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影响下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2期2008年3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 he Yangtze BasinVol.17No.2Mar.2008 文章编号:100428227(2008)022*******近50年长江流域降水日数的演变趋势吴宜进1,熊安元2,姜 彤3,王学雷4(1.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国家气象局气象中心,北京100081;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4.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摘 要:通过分析不同强度降水量(大于75百分位和大于95百分位降水,下同)对应降水日数,研究了长江流域1951~2000年逐年和年代际降水日数变化趋势。

大于75百分位的降水日数在上游以及中游的北岸增加趋势最显著,四川盆地是唯一显示减少趋势的地区。

同样,大于95百分位的降水日数在中游和下游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增加趋势,呈现减少趋势的仍然是四川盆地,并略向其北方延伸。

详细分析每10年的平均降水日数的距平发现,大于75百分位降水日数最大的正距平集中在中游的1980s、1990s和下游的1980s。

最大的负距平也是在中游地区,发生在1950~1979年。

因此,中游的降水日数增加的幅度最大。

对于大于95百分位降水日数,长江流域中游和下游的变化趋势也是一致的,在1960s和1970s的负距平后,都出现较大的正距平。

上游降水日数的年际变化要小于中下游。

比较不同百分位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可将长江流域1950~2000年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分为3种类型:(1)在大于75百分位降水日数增加的同时,大于95百分位降水日数却有所减少;(2)大于75和大于95百分位降水日数同时呈减少的趋势;(3)大于75和大于95百分位降水日数同时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长江流域;降水日数;变化趋势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全球变暖成为了气候学的热门话题。

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发生的干旱与洪涝促使人们进一步深化研究对全球变暖及其对降水的可能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WMO)预警①,全球变暖可能会使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气候变化政府间合作委员会(IPCC)[1]指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很可能会使全球平均气温每十年增加0115~013℃,而对不同地区降水和蒸发率的影响则存在区域差异。

Hof mann等[2]则指出,就全球尺度而言,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洋和大气环流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气温和降水。

不容置疑,全球地面平均气温(SA T)或北半球地面平均气温(SA T)自19世纪末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况。

但有些科学家认为,世界平均降水量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增加趋势。

这是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较气温更加不稳定的原因所致。

然而,对上世纪平均降水的分析表明,世界许多地区存在引人注目的迹象,表示降水量增加趋势的存在[3,4]。

这个结论基于来自不同地区的许多证据。

Karl等[5],Karl和Knight[6]提供了美国极端降水(日降水大于50 mm)在统计上呈显著增长的证据。

Suppiah和Hennessy[7]发现了澳大利亚高百分位降水(如百分位为90和95降水量的强降水事件)存在显著增长趋势。

Hop kins和Holland[8]也证明了在澳大利亚东部伴随东部海岸飓风的强降水日数的增加。

Iwashima和Yamamoto[9]分析1890~1980年日本观测站日降水数据后得出,在近些年有很多测站观测到了有记录以来最高、次高及第3位降水记录。

由此认为日本的极端降水发生的年数在整个20世纪呈增长趋势。

Tosnis[10]指出,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地区的月降水总量在过去100年也有增加的趋势。

Beniston等[11]的结论认为,在更为温暖的全球气候背景下,预计降水事件将会显著增多。

这一经验性结论被Schaer等[12]的数学模式模拟结果所证实。

收稿日期:2006212211;修回日期:2007203227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气象科技数据共享中心”(2005D KA317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长江中下游洪水孕灾环境变化、致灾机理与减灾对策”(KZCX32SW233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所长专项基金“2050年前长江灾害性洪水趋势与致灾环境演化预研究”(No.SS220007)作者简介:吴宜进(1963~ ),男,江西省九江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①/htdocs/xxlr.asp?menulb=249国内外动态&menujb=2)IPCC [1,3]指出气候模型模拟的结果一致表明由于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将会使全球,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的降水增加。

长江流域的若干区域的观测资料也显示日降水量存在着变率增大的趋势。

有些测站,如湖南省张家界、江苏省南京和安徽省滁县等站2003年的最大日降水超过了历史最高记录①。

任国玉等[13]在分析了1960~2001降水资料得出,长江流域夏季和冬季面雨量呈显著的增长趋势。

龚道溢等[14]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32个测站1951年以来的降水记录以及上海、南京等6个站120年降水序列的分析,发现1990年代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近百年来降水最多的10年。

降水的偏多导致洪涝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加强,并认为20世纪90年代北方地区偏强的向南经向风异常可能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的主要原因。

当然90年代的降水偏多有可能是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中周期振动的结果。

例如,王绍武等[15]对我国110°E 以东35个站近百年来年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近百年来我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只有约+011%/100a 。

而年降水量的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年降水量有两个突出周期,分别是313a 和2617a 。

其中2617a 说明我国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而并非全为气候变化趋势。

本文着重研究长江流域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

在长江流域,年降水量还不能完全反映降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这是由于在不同年份即使降水量相同,但小降水事件和大降水事件发生次数的比例则可能存在差异,而不同强度降水(小降水事件和大降水事件)的所产生的效应则存在着差异。

例如,小降水事件的多少对农业生产有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春季,往往使农作物光合作用差,引发渍害,如果再加上低温环境,容易导致烂秧等。

而大降水事件的发生常引发流域的洪水、山洪、溃堤以及涝灾等等。

对此,本文根据降水量的大小分离出不同强度的降水,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1 数据和方法图1为本文所选站点分布:根据站点均匀分布的原则,选用流域内具有代表性的24个测站1951~2000年的日降水资料进行计算分析。

①http :///shownews.asp ?newsid =2405图1 长江流域气象站点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Yangtze Basin 国家气象中心定义日降水超过50mm 为暴雨。

但在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这样的定义会对准确预报洪水会带来一定的误差。

因为一些支流在特定情况下,在日降水量少于50mm 时也能产生较大流量,引发灾害。

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运用年降水量75百分位和95百分位(即指在全年的逐日降水量的自小至大排序中,分别大于75%和95%处的降水量,下同)来定义降水程度,分别代表小降水事件和大降水事件。

在分析这两个降水量逐年总日数的时空分布基础上,采用Mann 2kendall (M 2K )方法检测了其1951~2000年的变化趋势。

2 长江流域75百分位和95百分位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如图2所示,长江流域不同观测站75百分位降水量在011~213mm ,从位于西北部的天水站011mm 的最低值向东南部的几个降水中心(鄂西、汉中、零陵和赣州等)逐渐增加。

所有这些降水中心都位于长江南岸。

95百分位降水量在818~2511mm ,其地理分布(图略)也有从西北最小降水量的天水(818mm )向东南最大降水量的南昌(2511mm )增加的趋势。

812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17卷 图2 长江流域75百分位对应降水量(011mm )空间分布Fig.2 Precipitation (0.1mm )at the 75th Percentile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for 1951~20003 大于75和95百分位年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 长江流域大于75和95百分位年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如图3和图4所示。

从图3看出,大于75百分位降水日数在长江流域多数地区显示增加趋势,尤其在上游北部地区和中游地区呈现显著的增加,天水和信阳M 2K 趋势统计量分别达到311和2192。

四川盆地(成都、南充、宜宾)是呈减少趋势的唯一地区(M 2K 趋势统计量最大为宜宾达-0135)。

从负趋势到正趋势的过度地区在四川东部和重庆,主要位于三峡地区;95百分位降水日数(图4)呈现递减趋势的区域仍然主要在四川盆地,但向北有所延伸。

同时在长江流域的中下游也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对照图3和图4,发现尽管除四川盆地以外的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日数普遍呈现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区域75百分位和95百分位降水日数增加和减少趋势却不尽相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型:75百分位降水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而95百分位降水日数却呈逐年减少趋势。

此种912 第2期 吴宜进等:近50年长江流域降水日数的演变趋势类型主要位于上游地区的北部和上游和中游地区的南部,如天水、遵义、赣州、零陵等站。

这些地区的年降水日数的逐年变化表明,在较强降水日数逐年递减的同时,淫雨降水日数却在逐年上升。

以天水观测站为例(图5),75百分位降水日呈现明显增加趋势(M 2K 趋势统计量为311),但95百分位降水日数却呈减少趋势(M 2K 趋势统计量为-2132)。

图5 天水观测站75和95百分位降水日数变化趋势Fig.5 Trend of Yearly Precipitation Days at the 75th and 95th Percentiles in Tianshui (1951~2000)第二类型:75和95百分位降水日均呈减少趋势。

此种类型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如毕节、成都和宜宾等站。

其中,宜宾站75和95百分位降水日数逐年变化的M 2K 趋势统计量分别为-3135和-2184(图6)。

图6 宜宾观测站75和95百分位降水日数变化趋势Fig.6 Trend of Yearly Precipitation Days at the 75th and 95th Percentiles in Y ibing (1951~2000)第三类型:75和95百分位降水日数变化均呈增加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