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记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隐记忆:
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 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 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
内隐记忆的研究历史
最早涉及到内隐记忆的是笛卡 尔,他在1649年的著作 “The Passions of the Soul (《灵魂的热情》) ” 中谈到,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恐 惧的经验会一直保留在他的大 脑中,但是他本人却不记得这 段经历。
19世纪的很多思想家都关注无意识的加工 过程。在他们当中,英国生理学家 William Carpenter 最先使用了无意识 思考(Unconscious Cerebration)这个 术语表示在意识之外的思想活动。
19世纪末,对内隐记忆的系统的 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出现在5个不 同的领域:心灵研究(psychic research)、神经病学 (neurology)、精神病学 (psychiatry)、哲学和实验心理 学。
研究范围:
内隐记忆研究范围包括5个领域。 即启动效应,重学中的节省、阈下 刺激作用、技能学习、条件反射。
启动效应:
绝大部分的内隐记忆研究工作都是关于启动效应这一现 象的。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近期与某 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启动效应 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
技能学习的研究是由米尔纳和科金
等(Milner& Corkin et al.,1968)开始的。 他们发现,健忘症病人虽不能外显地记得他曾完 成过某一任务,但能获得诸如追赶旋转体和镜形 跟踪等运动技能。健全的运动技能学习和大致正 常的知觉和认知技能在其他健忘症病人身上也得 到了证明。
条件 反射:
斯莱梅卡等人 (Slamecka et al., 1985)认为,可以把再学时的
节省当作内隐记忆的指标,再学一个先前学过的词表并不依赖于先前学习片 断的外显记忆,外显记忆在这里是指能完全再认或回忆学习过的材料。而对 那些不能再认和回忆的材料,由于曾经学习过,再学时就会缩短时间——表 现为节省,这就可以认为是内隐记忆的作用
(四)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 忆的影响不同
加考比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 道的改变会严Leabharlann Baidu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无影响
(五)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不同
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的存在很好的说 明了这一点,但是内隐记忆受到的影响很少。
阈下刺激作用:
早在60年代,就有一些研究表明,呈现时没有被意识觉察到的,因而也就不 能被外显记忆记住的 (即阈下刺激) 却能够影响随后无需有意识回忆阈下刺激的操作任务。如这一影响可以在自 由联想、虚构故事等任务中表现出来。
技能学习:
技能是进行各种有效活动的操作程序,它包括动作技能。知觉技能和认知技能 等,技能学习是指由于练习二使得操作任务得以易化。在一定条件下,技能能 够在无需意识到已有经验和特定学习情境时表现出来。
激活说认为启动效应是内部记忆系统中固有的
统一的预存表象或知识结构的暂时激活,激活是自动的, 不受精细加工的影响.
多重记忆系统理论 (multiple memory system theory)。
由Tulving托尔文(May 26, 1927- )和Squire斯夸尔 等人根据遗忘症的研究,着眼于记 忆的神经机制提出了多重记忆系统理论(multiple memory system theory)。 该理论改变过去将记忆视为一个单一系统的观点,将记忆看作是由不同操作系统所组成的 复合系统,每一操作系统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在理论上每个记忆系统都有其特定 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指标,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分属不同记忆系统 .
实验心理学在19世纪晚期到
20世纪初,实验心理学家对内隐记忆 现象的关注相对较少。但是,记忆的 实验研究的先驱艾宾浩斯也承认不是 所有的记忆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方式 表达出来。
到了20 世纪90 年代,
内隐记忆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快 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热情的不断高涨,对内隐记忆的研究取 得了长足进步。
斯莱梅卡等人 (Slamecka et al., 1985)认为,可以把再学时的节省当作 内隐记忆的指标,再学一个先前学过的词表并不依赖于先前学习片断的外显记 忆,外显记忆在这里是指能完全再认或回忆学习过的材料。而对那些不能再认 和回忆的材料,由于曾经学习过,再学时就会缩短时间——表现为节省,这就 可以认为是内隐记忆的作用
忆测验:凝视水晶球(crystal ball gazing)和自动书写(automatic writing)。
心灵研究主要采用两种内隐记
神经病学主要集中在对大脑损
伤的遗忘症病人内隐和外显记忆分离的 研究上。
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等主要研究
但是,此观点在对健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进行解释时却不理想。 对于健忘症病人有意识记忆效果差、而无意识记忆效果好的现象的解释 是,其概念驱动过程有障碍而材料驱动过程保持完好。但有些病人在那 些要求概念驱动过程的无意识记忆中也表现出与正常人一样的启动效应, 这就难以解释了。
综上所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多重记忆系统说和加工水平说相辅相成,学术争论推 动了科学的发展,揭示内隐记忆机理的日子已为时不远了。
(一)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 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研究者发现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被试的内隐记忆效果,却对外显记忆有 非常明显的影响。
(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效果不同
内隐记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三)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 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
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这是记忆的一种普遍现象。但研究表明,这一规 律仅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不然。
迁移恰当加工理论 (transfer appropriate rocessing theory,简称 加工说)
Roediger 等人根据对正常人的研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迁移 恰当加工理论(transfer appropriate rocessing theory,简称加 工说),针对多重系统说主张记忆系统只有一个,实验分离现象只是反映 了不同记忆任务对贮存信息的不同心理加工过程,并区分了两类记忆 加工过程:知觉加工过程和概念加工过程。外显记忆是自上而下的概 念驱动加工,内隐记忆属于自下而上的知觉信息驱动的加工.
另外对于和内隐记忆相关的内隐学习的研究可以应用于教
学当中。在外语学习中,将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设置成为内隐学习, 不但可以减少学习的负担,而且可以使得记忆更加坚固。其中著 名的就是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诺夫提出的“暗 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 :
基本原则 1)学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 2)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 3)设置情境,采用交际性练习,短期内学习大量教材 4)借助母语翻译对比外语; 5)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理论解释 :
关于内隐记忆内部机制的解释有: 阈限说、激活说、多重记忆系统 说和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理论。其 中多重记忆系统说、传输适当认 知程序理论是关于内隐记忆内部 机制的两种主要解释理论。
阈限说是最早解释内隐记忆的理论,持阈限说
的研究者认为内隐记忆的产生是由于记忆痕迹过于 微弱,达不到外显记忆所需要的强度的缘故。现在越 来越多的证据否定了这一假说。
1982 年,Tulving托尔文(May 26, 1927- )发现启动效应是情节和语义记忆之 外的另一种记忆系统。 1985 年,他进一步通过随机独立性概念论证了内隐记忆是 一种新的记忆系统。1990 年,他继承论证了启动效应代表一种新的记忆系统. Squire 将记忆分为两大类型:陈述性记忆系统和非陈述性记忆系统(前者包括事实 记忆和事件记忆,是唯一能进入意识中的可察觉记忆;后者包括各种启动效应,如技 能学习及条件反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分属非陈述记 忆系统和陈述记忆系统。系统说将记忆与某种神经结构或过程联结起来,较好地解 释了遗忘症患者外显记忆受损而内隐启动效应仍然存在的现象。但是该理论存在 一些含糊和值得怀疑之处。如存在多重记忆系统的标准是什么? 实验分离现象是 否具有证实多重记忆系统存在的充分性? 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中介主义”倾向 等问题。因此,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的合理性受到怀疑。
重学中的节省:
虽然节省法是艾宾浩斯常用的记忆研究方法,但其后关于重学中节省特点的研究并 不是很多,到70年代以后才有了Nelson纳尔逊和Macleod等人对重学中的节省 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们认为 节省法是研究无意识记忆的理想工具,不能有意识回 忆和再认项目在重学时却表现出了学习时间和学习遍数的节省效果。这说明节省分 数可以看做是内隐记忆的一种指标,节省是以内隐的方式产生的。
内隐记忆研 究的价值:
首先内隐记忆的研究是对人类认识论的一种发展。研究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正确的认
识我们人类的记忆现象。更深入的了解大脑的运作过程和机理。
其次关于内隐记忆的研究可以应用于人的记忆康复。脑部器质性损害常引起患
者记忆功能障碍已被人们所共知。但对记忆障碍尚未找到确实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虽然患者的外显记忆受到损害,但内隐记忆却常有所保留,这就为此类病人的记忆 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了基础。由于康复治疗需要他们对新刺激或新技能能够学习,或能 够重新学习以前的被遗忘的信息和技能,因而任何残留的记忆能力对康复都有价值。
歇斯底里遗忘症患者的记忆现象,并且 着重强调内隐或无意识记忆的重要地位。
哲学方面的研究中,主要的贡献
来自于Henri Bergson(亨利· 柏格 森 )。他在“Matter and Memory” 中提到:过去的经验主要以两种不同 的形式存在,一是运动的心理机制 (motor mechanism),一是独立回 忆(independent recollections)。 第一种记忆形式包括逐渐学习的习惯 和技能,是内隐的,而第二中记忆形 式则是外显的。
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 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使他们彼此 建立起联系,即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开始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
在俄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理论在心理学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占统治地位。
内隐记忆与外 显记忆的关系:
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 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 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
内隐记忆的研究历史
最早涉及到内隐记忆的是笛卡 尔,他在1649年的著作 “The Passions of the Soul (《灵魂的热情》) ” 中谈到,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恐 惧的经验会一直保留在他的大 脑中,但是他本人却不记得这 段经历。
19世纪的很多思想家都关注无意识的加工 过程。在他们当中,英国生理学家 William Carpenter 最先使用了无意识 思考(Unconscious Cerebration)这个 术语表示在意识之外的思想活动。
19世纪末,对内隐记忆的系统的 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出现在5个不 同的领域:心灵研究(psychic research)、神经病学 (neurology)、精神病学 (psychiatry)、哲学和实验心理 学。
研究范围:
内隐记忆研究范围包括5个领域。 即启动效应,重学中的节省、阈下 刺激作用、技能学习、条件反射。
启动效应:
绝大部分的内隐记忆研究工作都是关于启动效应这一现 象的。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近期与某 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启动效应 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
技能学习的研究是由米尔纳和科金
等(Milner& Corkin et al.,1968)开始的。 他们发现,健忘症病人虽不能外显地记得他曾完 成过某一任务,但能获得诸如追赶旋转体和镜形 跟踪等运动技能。健全的运动技能学习和大致正 常的知觉和认知技能在其他健忘症病人身上也得 到了证明。
条件 反射:
斯莱梅卡等人 (Slamecka et al., 1985)认为,可以把再学时的
节省当作内隐记忆的指标,再学一个先前学过的词表并不依赖于先前学习片 断的外显记忆,外显记忆在这里是指能完全再认或回忆学习过的材料。而对 那些不能再认和回忆的材料,由于曾经学习过,再学时就会缩短时间——表 现为节省,这就可以认为是内隐记忆的作用
(四)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 忆的影响不同
加考比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 道的改变会严Leabharlann Baidu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无影响
(五)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不同
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的存在很好的说 明了这一点,但是内隐记忆受到的影响很少。
阈下刺激作用:
早在60年代,就有一些研究表明,呈现时没有被意识觉察到的,因而也就不 能被外显记忆记住的 (即阈下刺激) 却能够影响随后无需有意识回忆阈下刺激的操作任务。如这一影响可以在自 由联想、虚构故事等任务中表现出来。
技能学习:
技能是进行各种有效活动的操作程序,它包括动作技能。知觉技能和认知技能 等,技能学习是指由于练习二使得操作任务得以易化。在一定条件下,技能能 够在无需意识到已有经验和特定学习情境时表现出来。
激活说认为启动效应是内部记忆系统中固有的
统一的预存表象或知识结构的暂时激活,激活是自动的, 不受精细加工的影响.
多重记忆系统理论 (multiple memory system theory)。
由Tulving托尔文(May 26, 1927- )和Squire斯夸尔 等人根据遗忘症的研究,着眼于记 忆的神经机制提出了多重记忆系统理论(multiple memory system theory)。 该理论改变过去将记忆视为一个单一系统的观点,将记忆看作是由不同操作系统所组成的 复合系统,每一操作系统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在理论上每个记忆系统都有其特定 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指标,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分属不同记忆系统 .
实验心理学在19世纪晚期到
20世纪初,实验心理学家对内隐记忆 现象的关注相对较少。但是,记忆的 实验研究的先驱艾宾浩斯也承认不是 所有的记忆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方式 表达出来。
到了20 世纪90 年代,
内隐记忆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快 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热情的不断高涨,对内隐记忆的研究取 得了长足进步。
斯莱梅卡等人 (Slamecka et al., 1985)认为,可以把再学时的节省当作 内隐记忆的指标,再学一个先前学过的词表并不依赖于先前学习片断的外显记 忆,外显记忆在这里是指能完全再认或回忆学习过的材料。而对那些不能再认 和回忆的材料,由于曾经学习过,再学时就会缩短时间——表现为节省,这就 可以认为是内隐记忆的作用
忆测验:凝视水晶球(crystal ball gazing)和自动书写(automatic writing)。
心灵研究主要采用两种内隐记
神经病学主要集中在对大脑损
伤的遗忘症病人内隐和外显记忆分离的 研究上。
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等主要研究
但是,此观点在对健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进行解释时却不理想。 对于健忘症病人有意识记忆效果差、而无意识记忆效果好的现象的解释 是,其概念驱动过程有障碍而材料驱动过程保持完好。但有些病人在那 些要求概念驱动过程的无意识记忆中也表现出与正常人一样的启动效应, 这就难以解释了。
综上所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多重记忆系统说和加工水平说相辅相成,学术争论推 动了科学的发展,揭示内隐记忆机理的日子已为时不远了。
(一)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 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研究者发现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被试的内隐记忆效果,却对外显记忆有 非常明显的影响。
(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效果不同
内隐记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三)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 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
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这是记忆的一种普遍现象。但研究表明,这一规 律仅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不然。
迁移恰当加工理论 (transfer appropriate rocessing theory,简称 加工说)
Roediger 等人根据对正常人的研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迁移 恰当加工理论(transfer appropriate rocessing theory,简称加 工说),针对多重系统说主张记忆系统只有一个,实验分离现象只是反映 了不同记忆任务对贮存信息的不同心理加工过程,并区分了两类记忆 加工过程:知觉加工过程和概念加工过程。外显记忆是自上而下的概 念驱动加工,内隐记忆属于自下而上的知觉信息驱动的加工.
另外对于和内隐记忆相关的内隐学习的研究可以应用于教
学当中。在外语学习中,将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设置成为内隐学习, 不但可以减少学习的负担,而且可以使得记忆更加坚固。其中著 名的就是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诺夫提出的“暗 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 :
基本原则 1)学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 2)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 3)设置情境,采用交际性练习,短期内学习大量教材 4)借助母语翻译对比外语; 5)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理论解释 :
关于内隐记忆内部机制的解释有: 阈限说、激活说、多重记忆系统 说和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理论。其 中多重记忆系统说、传输适当认 知程序理论是关于内隐记忆内部 机制的两种主要解释理论。
阈限说是最早解释内隐记忆的理论,持阈限说
的研究者认为内隐记忆的产生是由于记忆痕迹过于 微弱,达不到外显记忆所需要的强度的缘故。现在越 来越多的证据否定了这一假说。
1982 年,Tulving托尔文(May 26, 1927- )发现启动效应是情节和语义记忆之 外的另一种记忆系统。 1985 年,他进一步通过随机独立性概念论证了内隐记忆是 一种新的记忆系统。1990 年,他继承论证了启动效应代表一种新的记忆系统. Squire 将记忆分为两大类型:陈述性记忆系统和非陈述性记忆系统(前者包括事实 记忆和事件记忆,是唯一能进入意识中的可察觉记忆;后者包括各种启动效应,如技 能学习及条件反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分属非陈述记 忆系统和陈述记忆系统。系统说将记忆与某种神经结构或过程联结起来,较好地解 释了遗忘症患者外显记忆受损而内隐启动效应仍然存在的现象。但是该理论存在 一些含糊和值得怀疑之处。如存在多重记忆系统的标准是什么? 实验分离现象是 否具有证实多重记忆系统存在的充分性? 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中介主义”倾向 等问题。因此,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的合理性受到怀疑。
重学中的节省:
虽然节省法是艾宾浩斯常用的记忆研究方法,但其后关于重学中节省特点的研究并 不是很多,到70年代以后才有了Nelson纳尔逊和Macleod等人对重学中的节省 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们认为 节省法是研究无意识记忆的理想工具,不能有意识回 忆和再认项目在重学时却表现出了学习时间和学习遍数的节省效果。这说明节省分 数可以看做是内隐记忆的一种指标,节省是以内隐的方式产生的。
内隐记忆研 究的价值:
首先内隐记忆的研究是对人类认识论的一种发展。研究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正确的认
识我们人类的记忆现象。更深入的了解大脑的运作过程和机理。
其次关于内隐记忆的研究可以应用于人的记忆康复。脑部器质性损害常引起患
者记忆功能障碍已被人们所共知。但对记忆障碍尚未找到确实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虽然患者的外显记忆受到损害,但内隐记忆却常有所保留,这就为此类病人的记忆 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了基础。由于康复治疗需要他们对新刺激或新技能能够学习,或能 够重新学习以前的被遗忘的信息和技能,因而任何残留的记忆能力对康复都有价值。
歇斯底里遗忘症患者的记忆现象,并且 着重强调内隐或无意识记忆的重要地位。
哲学方面的研究中,主要的贡献
来自于Henri Bergson(亨利· 柏格 森 )。他在“Matter and Memory” 中提到:过去的经验主要以两种不同 的形式存在,一是运动的心理机制 (motor mechanism),一是独立回 忆(independent recollections)。 第一种记忆形式包括逐渐学习的习惯 和技能,是内隐的,而第二中记忆形 式则是外显的。
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 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使他们彼此 建立起联系,即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开始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
在俄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理论在心理学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占统治地位。
内隐记忆与外 显记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