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一、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历史背景的影响。
元初,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地区;后来,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了元朝,统一了中国的南北。
在这个时期,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文化交流频繁,文学融合了蒙元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1. 融合:元代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融合了蒙元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在元代文学中,可以看到蒙古族和汉族的文学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创作出了很多融合了北方与南方文化特点的作品。
2. 戏剧:元代的戏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元代戏剧主要有元曲和皮影戏两种形式。
元曲以剧情曲折、音乐优美、表演生动而著称,其表演形式也对后世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
皮影戏则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享有盛誉。
3. 小说:元代小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元代小说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形式上多种多样。
元代小说主要有民间故事、宫廷传奇、史话等,这些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 元曲:《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爱情传奇戏剧,它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音乐和舞蹈的艺术魅力。
《西厢记》在元代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国戏曲文学的珍品。
2. 皮影戏:元代的皮影戏以艺术手法和表演形式独特而著称,被视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
《三打白骨精》是元代著名的皮影戏剧,它以民间传说为题材,通过皮影和声乐等多种手段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神怪传奇故事。
3. 小说:元代的小说作品丰富多彩,包括《聊斋志异》、《水浒传》等。
《聊斋志异》是元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它以神怪、鬼怪为题材,富有超自然的想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是元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描写义士抗暴的故事为主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
四、元代文学的影响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背景介绍元代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强调元代文学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2 元代文学特点分析元代文学的独特特点,如民间化、俗文学发展等。
解释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1.3 元代文学代表作家介绍几位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等。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文学成就。
第二章:元代诗歌2.1 元代诗歌概况介绍元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包括诗风的转变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强调元代诗歌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2 元代著名诗人和作品介绍几位元代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分析他们的诗歌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2.3 元代诗歌的主题和形式探讨元代诗歌的主题内容,如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社会关怀等。
分析元代诗歌的形式特点,如格律诗的发展和词的兴盛。
第三章:元代戏曲3.1 元代戏曲的发展背景介绍元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包括民间说唱、杂剧等。
强调元代戏曲对后世戏曲艺术的影响。
3.2 元代戏曲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元代戏曲的类型,如杂剧、南戏等。
探讨元代戏曲的特点,如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和文学性的增强。
3.3 元代戏曲代表作家和作品介绍几位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等。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文学成就。
第四章:元代散文4.1 元代散文概况介绍元代散文的发展概况,包括散文创作背景和特点。
强调元代散文的重要性和对后世散文的影响。
4.2 元代著名散文家和作品介绍几位元代著名散文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分析他们的散文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4.3 元代散文的主题和形式探讨元代散文的主题内容,如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社会关怀等。
分析元代散文的形式特点,如议论、描写、叙事等手法的运用。
第五章:元代小说5.1 元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元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包括话本、拟话本等。
强调元代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2 元代小说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元代小说的类型,如传奇小说、志怪小说等。
(完整版)元代文学史年表
(完整版)元代文学史年表背景介绍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元代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戏曲等多个领域,风格各异,内容丰富。
本文档旨在整理元代文学史的重要事件和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元代文学史年表1206年 - 1227年(成吉思汗在位)- 元昊创立西夏,成吉思汗开始统一蒙古部落- 元代文学起源于蒙元边地的曲辞民歌和诗文1228年 - 1259年(拖雷在位)- 拖雷统一草原,蒙古帝国开始崛起- 元代文学开始形成风格独特的后期边塞诗1260年 - 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 ,建立元统,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代文学在政治、经济中繁荣发展,出现许多重要作品和流派,如杂剧、元曲等1295年 - 1307年(成宗元贞在位)- 文学艺术进一步繁荣,元人的杂剧和元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著名作品有《窦娥冤》、《西华山》等1308年 - 1311年(武宗元统在位)- 元代文学进入鼎盛期,元曲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元人的杂剧和元曲艺术达到了顶峰,著名作品有《长生殿》、《琵琶记》等1312年 - 1320年(仁宗至治在位)- 文学艺术继续繁荣发展,特别是元曲在艺术形式、创作风格上不断创新- 著名作品有《马丹阳》、《转寒夜》等1321年 - 1368年(英宗至治在位)- 文学艺术进入衰落期,元曲的创作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 元代文学的创作和观念受到明代文学的影响,逐渐衰落总结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时期,文学在这个时期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
从元昊的西夏到成吉思汗的统一草原,再到忽必烈的大都王朝,元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元代文学史年表记录了元代文学的演变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 注:以上年表仅为粗略整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和详细,读者可进一步参考相关资料了解元代文学史的更多内容。
元代文学史
杨维桢的诗
杨维桢少时 少时被父亲赶上筑在铁崖山上的“万书楼”苦读。后被朱 少时 元璋强征入朝,作诗曰:“皇帝书徵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 商山本为储君出,黄石终期孺子来”,朱元璋不得不将他放回。 铁涯体:诗风怪诞恣肆、秾丽妖冶。常出言新奇,拗语夸饰,非 前人诗中所有。但过于逞才使气,专务新奇,往往失之怪诞。但 的诗风力破元季纤细柔弱的诗风。 《鸿门会 》 天迷关,地迷户,东龙白日西龙雨。 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 吹巢双猰貐 (yà yǔ) 。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馀。座中有 ) 客天子气,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军声十万振屋瓦,排剑当人面 如赭。将军下马力排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剑光上天寒彗残,明 朝画地分河山。将军呼龙将客走,石破青天撞玉斗。 《虞美人行》 拔山将军气如虎,神骓如龙蹋天下。将军战败歌楚歌,美人一死 能自许。仓皇伏剑答危主,不为野雉随仇虏。江边碧血吹青雨,化作 春芳悲汉土。
王实甫《西厢记》欣赏
一、《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西厢记》,天下夺魁”---贾仲明 2、第六才子书---金圣叹 3、“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 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化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太和正音谱》 二、越改越好的《西厢记》: 1、元稹《莺莺传》P69 2、《董西厢》P70 3、《王西厢》
王实甫《西厢记》欣赏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 第二折
王实甫《西厢记》欣赏
一、主题: 批判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了爱情婚姻的自 由和自主,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二、艺术特色: 1、情节波澜起伏 2、重视心理描写 3、体制上创新:五本二十节;多人唱 4、语言华美,诗意浓郁;人物语言个性化。
将《琵琶记》节选《糟糠自 厌》改写成一个八百字左右 的叙事散文
元代文学史常识
元代文学史常识元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从公元一二七九年至一三六八年,元王朝统治中国约九十年。
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不在传统诗文而在“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元杂剧是元代文学成就的光辉代表,它的形成和发展繁荣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元曲元曲:元代新形的一种韵文文体,是从曲辞角度而言的。
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文体,应分为散曲和剧曲两大类。
剧曲有宾白、曲文和科介,三者结合成杂剧,这是元代出现的新歌剧。
散曲是一种配乐的歌辞,没有宾白和科介,不是戏曲。
散曲散曲:元代在北方出现的新诗体。
与诗词一样,用于叙事、写景、抒情。
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
它是在民间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形式短小,通常以一支曲子(用一个曲牌)为一首,运用比较灵便自由。
套数又称散套、套曲、大令。
由属于同一宫调的多种曲牌连缀而成。
套数的成组普通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有两支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一般要有首有尾合成一套;二是全套无论长短,必须首尾一韵。
北曲北曲:宋元时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与“南曲”相对,大多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和北方民间曲调,也吸收了部分金元曲调。
盛行于元代。
南曲南曲: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与“北曲相对”。
在唐宋大曲、宋词和南方民间曲调基础上发展而成。
盛行于元明。
杂剧杂剧:戏曲名词。
在中国戏曲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
唐代已有“杂剧”,但表演方式不详;宋杂剧是一种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表演形式;元杂剧才是比较成熟的戏曲形式。
元杂剧以北曲演唱,以成套的北曲唱词配合宾白、科介和各种歌舞技艺表演来表现故事。
元杂剧以一宫调中的一套曲子为一折,通常每本杂剧为四折,必要时可在每本前或折与折间加“楔子”。
演员角色有末、旦、净等。
每剧规定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角色唱到底,以正末主唱的剧称末本,以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南戏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背景介绍元代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强调元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性。
1.2 元代文学形式介绍元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
分析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趋势和代表作品。
1.3 元代文学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作家,如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等。
分析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第二章:元代诗歌2.1 元代诗歌特点介绍元代诗歌的特点,如格律自由、表达真挚等。
分析元代诗歌与唐宋诗歌的异同。
2.2 元代诗歌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诗歌作家,如杨铁心、刘因、王冕等。
分析他们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
2.3 赏析元代诗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代诗歌进行赏析。
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元代散文3.1 元代散文特点介绍元代散文的特点,如语言质朴、内容广泛等。
分析元代散文与唐宋散文的异同。
3.2 元代散文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散文作家,如姚广孝、归有光、唐顺之等。
分析他们的散文创作风格和主题。
3.3 赏析元代散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代散文进行赏析。
解读散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第四章:元代戏曲4.1 元代戏曲概述介绍元代戏曲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强调元代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4.2 元代戏曲形式介绍元代戏曲的主要形式,如杂剧、南戏等。
分析各种戏曲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3 元代戏曲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戏曲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
分析他们的戏曲创作风格和主题。
第五章:元代小说5.1 元代小说概述介绍元代小说的兴起和发展背景。
强调元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2 元代小说类型介绍元代小说的主要类型,如话本、拟话本等。
分析各种小说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5.3 元代小说代表作家介绍元代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如罗贯中、施耐庵、兰陵笑笑生等。
分析他们的小说创作风格和主题。
第六章:元代文学与社会文化6.1 元代社会与文化背景探讨元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包括民族融合、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古代文学 元代文学复习提纲
绪论一、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元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到统一的元王朝灭亡(1230—1368)。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三百多年来中国境内宋、辽、夏、金以及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
统一后元朝的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扩大了国内各区经济相互调剂的范围,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元朝的制度基本上沿袭宋、金旧制,同时也保存了蒙古的某些旧制。
这是蒙古贵族统治集团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相应地采用“汉法”治理中原的必然结果。
元王朝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统治阶级统治全中国的王朝,对其他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象。
在宋代形成的正统儒学的变种——理学,不仅在元代继续流行和发展,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官学。
元王朝统治者在思想上兼收并用,因而佛教和道教在元代也十分盛行。
特别是金朝新起的全真教,在此时影响尤大。
二、元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即后人与“唐诗”、“宋词”相并称的“元曲”。
文人的内心愤懑和人民的反抗情绪在元代形成强大的思想潮流,并构成元代文学主要的思想特征,在杂剧、散曲、南戏、诗、文、词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在总体上以自然本色为主流,北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文而不晦,俗而不俚”,南戏“句句是本色语”,诗文“崇本质而去浮华”,词则“伉爽清疏,自成格调”。
元代文学显现出的自然朴素美,成为元、明、清时期文学的一股重要的审美思潮。
元杂剧作品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根据其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
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还在实际上争得了与传统文学样式——诗、词、文、赋——相颉颃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散曲的题材,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此外还有一些揭露现实和写景、咏史、抒怀之作。
元代文学史读后感
元代文学史读后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文化传统。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作品,产生了像诗经,楚辞,汉赋等著名的文学样式。
而其中,唐诗宋词是我最喜欢的两种体裁,但要说起来,还是更爱欣赏那些被称为元曲的曲子。
元朝的时候不仅创造了它自己特色的曲艺形式,并且对当时社会风俗与民情也进行了较全面细致地反映。
我非常喜欢欣赏曲子,尤其偏爱元曲。
今天我读了《元代文学史》这本书,才知道元代文学具有辉煌灿烂的成就,特别是戏剧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小令很少,只占全部词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散曲创作活跃,数量很大,并达到了很高水平,内容广泛,题材丰富。
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元曲按流传地域可以划分为北曲和南曲。
因为北方的曲调比较单纯,所以叫做北曲;由于南方的语言、风格上比较柔婉清丽,故称南曲。
从时间上看,可以把它们划分为早期散曲和后期散曲。
后期散曲是元末明初,随着戏曲舞台上搬演的进一步扩大,元人杂剧结构上的逐渐完备,北曲一般采用了南北合套的形式,使每一折可以连贯成一个独立的戏曲故事,并采用了标题,宾白,科范等形式,同时配上套曲,增加了它的歌唱性,表演性和技巧性。
这种戏曲形式即通常所说的“散曲”或“杂剧”。
所谓“散曲”,即由许多首独立的曲子组成,类似于现在我们听到的小夜曲、圆舞曲,这主要受到当时的民族乐器笛子的影响,其节奏感强,旋律易于记忆,便于流传,至今仍然能够在江南民间流传下去。
“醉里吴音相媚好”(苏轼)——元代散曲。
“月照花林皆似霰”(王恽)——元代散曲。
以及各路杂剧,诸宫调和套曲的形式,共计六百多支曲牌。
除此之外,在诗文方面也留下了大量的杰作,如刘秉忠的《帝京景物略》,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乔吉的《扬州梦》,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鲜于必仁的《闲居集》等等。
而对元代文学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则是关汉卿。
元代文学史
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三、元杂剧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一)题材多样,反映社会生活面广。
特别是把大量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作为 正面主人公形象来突出塑造,这是前代文学所 罕有的现象。 (二)时代色彩鲜明强烈。
元杂剧:愤怒的艺术
(三)风格流派丰富多彩。开放性、多元化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
元 代 文 学 概 述
元代文学大致可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
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 导的起义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 约134年。 叙事性文学(戏剧小说)第一次居于文坛 的主导地位。
元代文学
一、社会概况
第一章 概 述
(一)经济
农业恢复 手工业发展 商业兴盛 城市经济繁荣
“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二)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杂(或丑)四类。 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 贴旦、搽旦、小旦等。杂包括孤(官员)、酸(秀 才)、徕儿(小孩)等。 (三)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 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 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双调· 夜行船]《秋思》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 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 碑,不辩龙蛇。 [庆宣和] 投至狐踪兴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知他 是晋耶? [落梅风] 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 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 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 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 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 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 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登高节? 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元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元代文学史读书笔记一、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的特点•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文学形式的创新与演变1.2 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元朝的建立与背景•蒙古族的文化传统•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元代散文与词章2.1 元代散文的特点•形式多样性•体裁丰富•内容思想的表达2.2 赵孟頫与元代书画•赵孟頫的生平与艺术成就•元代书画的发展特点2.3 元代词章的发展•元曲的繁荣与兴盛•先秦诗学与元代词章的关系•代表作家与作品赏析三、元代戏曲与传奇3.1 元代戏曲的兴起•元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文献价值与意义3.2 元代传奇剧本的特点•传奇剧本的结构与形式•传奇剧本的艺术魅力•典型作品的分析与解读3.3 元曲与元杂剧的比较•元曲的特点与风格•元杂剧的演变与创新四、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4.1 文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元代文学思想的特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4.2 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元代文学对明代文学的影响•元代文学在后世的意义与价值五、元代文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5.1 元代文学史研究的历程•早期研究的成果与不足•近年来的研究进展5.2 元代文学史研究的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学术界的关注与合作情况以上是对元代文学史的一个概览,我们深入探索了元代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元代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形式特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元代文学史仍将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学术启示和文化价值。
元代文学史
元明清历史分期:元朝:蒙古(1206-1270,太祖至世祖)元(1271-1368,世祖至顺帝/惠宗)北元(1368-1388)从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起,历史上都泛称为元朝。
忽必烈1260年即位,1271年定国号为元。
元顺帝(惠宗)1368年北走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
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汗,始去元国号。
社会文化:国家统一,社会歧视,社会等级十等、知识分子第九,轻视科举、知识分子走向民间,宗教自由,程朱理学明(1368-1644,太祖至思宗)南明(1645-1663,福王、唐王、桂王、韩王)朱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红巾军。
1367年前用韩宋龙凤年号。
1367年未立国号,称吴元年。
1368年始称明朝。
1644年崇祯帝自缢后,明朝残余势力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几个政权,史称南明。
有福王弘光、唐王隆武、鲁王、唐王绍武、桂王永历、韩王定武等。
均为清所灭。
社会文化:政治上极度专治,经济上重农抑商,尊崇理学,后金(清)(1616-1636,1636-1643,太祖至太宗)清(1644-1919,世祖至废帝)满洲国(1932-1945,废帝)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1644年,顺治帝福临定都北京。
1911年,宣统帝逊位。
1917年复辟12天。
1924年北京政变后被赶出北京。
1932年在日本扶持下于长春成立满洲国,1934年称帝。
1945年满洲帝国灭亡。
社会文化:专制体制强化,民族关系紧张,经学盛行。
元代文学史元代传统文学元代散曲元杂剧宋元南戏宋元小说元代传统文学——概说、前期诗文作家、中期诗文作家、后期诗文作家一、元代传统文学概说(一)元代文学体裁1.传统文学样式: 诗、词、文通俗文学样式: 散曲、杂剧、说唱、南戏、话本、章回小说(二)传统文学分期:元代诗文大致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元代文学史
第三阶段:由1276至1368年明朝建立, 为元王朝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 元代文学,主要是指后两个阶段 后两个阶段的一百 后两个阶段 三十多年间文学创作。
第一节 元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蒙古统治者在政治上奉行民族压迫政策 与经济上的民族掠夺性质 集中体现在所谓“四等人制”上,即 把国民分成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 种等级。 中国的重新统一带来了各族人民与文化 之间空前的融合。 之间空前的融合。 工商业的发展使一些原有的和新兴的重 要城市呈现空前的繁荣。 要城市呈现空前的繁荣。
元杂剧的流派区分
明清以后的研究者评论杂剧,有“本 色”、“文采”之说。 其说起于明人,如徐谓《南词叙录》、 王骥德《曲律》和臧懋循《元曲选序》 等推崇本色。 “本色”、“当行本色”一般专指戏剧 曲文的非藻绘,级相对于“文采烂然” 曲文 而言。 明末孟称舜认为元杂剧有“雄爽”与 “婉丽”之别。
元杂剧作品以本色当行为主。清代李渔 《闲情偶寄》推崇《西厢记》为最有词 采之作。 明清学者称本色、文采大都是以剧作品 来区分,并未明确地将作家分派。将作 家分为本色派、文采派始于近代。但通 常还是指曲文特色或者艺术风格而言。
元杂剧的繁荣状况:据元钟嗣成《录鬼 簿》和元明之际贾仲明(或谓无名氏) 《录鬼簿续编》,元代有姓名可考的剧 作家有一百多人,剧目七百多种。 现存元杂剧的数量,臧懋循《元曲选》 和隋树森《元曲选外编》所收有一百六 十二种。
元杂剧的分期
以延祐年间(1314—1320)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 前期:元杂剧高度繁盛,创作中心集中于京城 大都以及真定、东平、平阳等经济繁荣的城市。 重要的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以及纪君祥、杨显之、尚仲贤、康进之、高文 秀、石君宝等。 后期:元杂剧逐渐衰微,创作中心移至杭州、 温州、扬州等东南沿海城市。代表作家:郑光 祖、乔吉、宫天挺和秦简夫等。
中国全史百卷之元代文学史
中国全史百卷之元代文学史第069卷元代文学史本卷提要元代文学,上接金代文学,下连明代文学;约始于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迄于1368年朱明王朝推翻元王朝,计130余年。
元代文学与以往时代的文学最显著的不同是:一直居于正统地位的诗歌、散文相对衰微,俗文学,特别是戏曲文学兴盛起来。
最能代表元代文学成就的是元曲。
本卷重点叙述元代戏曲文学史。
第一章概述,在说明元代社会和元代文学的关系的同时,介绍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分期、渊源、体制等问题。
接着以四章的篇幅叙述元代杂剧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发展概况,以一章篇幅叙述元代南戏概况。
散曲和杂剧同为元曲的组成部分。
本卷第七章叙述了元代散曲的兴起和发展概况,以及前后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元代诗文的成就虽然不及元曲,但也有其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特点。
本卷第八章叙述了它的特点和主要作家的文学业绩。
本卷熔铸了著者学习和研究元代文学的心得,并汲取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元代文学中已被公认的新成果,对元代文学史的叙述力求做到全面、系统、准确、深刻,重点突出,可读性强。
一、元代文学概述(一)正统文学的衰微和俗文学的兴盛1。
元代社会和元代文学公元1234年,即金哀宗天兴三年,宋理宗瑞平元年,成吉思汗之子、蒙古帝国第二个可汗窝阔台灭金,夺取了女真族统治下的中国北部政权。
1271年,即元世祖至元八年,宋度宗咸淳七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古帝国第五个可汗忽必烈改大蒙古国号为大元;又于1279年,即至元十六年,灭宋一统中国。
1368年,即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元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被明王朝推翻。
元代文学,上接金代文学,下连明代文学,计130余年。
元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者建立的君临全国的封建王朝。
它结束了从五代开始的持续三个多世纪的分裂状态,改变了北宋以来长期存在着的委靡不振的政治局面;它的版图超过了汉、唐,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①今日中国的辽阔疆域,即是在元代基本上定下了轮廓。
元代文学史
一、《窦娥冤》的内容概述
1、主要人物:
窦娥、蔡婆婆、张驴儿父子、 窦天章、赛卢医、桃杌太守
2、唱词欣赏
窦娥:
[仙吕·点绛唇]: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知
我情由,怕不待和天也瘦。
[混江龙]:
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 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 人泪的是锦烂漫花枝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 团圞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剪剪按不住意中 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得情怀冗冗, 心绪悠悠。
返回
第二节 元代的戏剧
一、元杂剧 二、元南戏 三、戏剧角色欣赏
一、元杂剧
1、杂剧的体制 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杂剧的体制
(1)、结构—折、楔子、本 (2)、唱词(曲文) —核心部分 (3)、宾白 (4)、科(介)—指表演动作 (5)、角色—末、旦、净
返回
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 (2)、众多知识分子从事或参与戏剧活动 (3)、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
花衫(京 剧《贵妃 醉酒》杨 贵妃
老旦 (京剧 《李逵 探母》 李母
张飞 (京剧 《打曹 豹》
廉颇(京 剧《将相 和》
包拯 (京剧 《铡美 案》
鲁智深 (京剧 《野猪 林》
李逵 (京剧 《黑旋 风李 逵》)
曹操(京 剧《青梅 煮酒论英 雄》
杨七郎 (京剧 《金沙 滩》)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返回
第五节 诸宫调
一、孔三传首创 二、什么是诸宫调 三、现存的诸宫调作品
返回
第六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一、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二、本事源于唐元稹的《莺莺传》 三、《西厢记诸宫调》的内容及意义
元明清文学史 重点
明清文学史复习思考题第六编元代文学史元代文学绪论2.元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元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它对广大汉族地区实行全面的民族压迫与经济掠夺,使元代的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得出来:在军事上实行残酷镇压,在经济上大搞掠夺,在政治上实行歧视。
二、元代是儒生地位空前低下的时代。
我们知道,在过去,儒生几乎是的唯一出路就在科举。
但是,蒙古太宗入主中原以后,只在(太宗九年,1237年,金亡后三年秋八月)搞过一次科考,然后就一直到了仁宗延祐二年(1315)方才恢复。
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儒生几乎是看不到自己的出路的。
而且即使恢复科举后,科考也是时断时续,而且仍然体现不平等的民族的歧视思想。
三、元代是一个文化融合、思想活跃的时代元代尽管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儒生地位空前低下,但是元代又是一个文化融合、思想活跃的时代。
3.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叙事文学的兴盛。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群体的壮大,适应市民欣赏口味的叙事文学在唐宋两代的基础上迅速兴盛起来。
其中戏剧——包含杂剧与南戏,作家辈出,名作如林,成为元代成就最高的文学。
戏剧而外,小说也进一步发展。
二、元代抒情文学的衰退。
相比之下,元代的抒情文学则退居到了次要的地位。
元代抒情文学的代表——散曲,虽然同样作者众多,作品也不少。
但总体成就远不如戏剧,尤其是杂剧。
“诗词”虽然仍处于所谓“正宗”的地位,而且也有所创新,但就它们的总体创作而言,其成就纵向看远不如唐、宋,甚而是清代也不如,横向看也不如同时代的散曲。
元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上。
元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南戏三种。
这三种戏曲形式都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于明清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戏曲外,诗歌和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但远不足与戏曲相提并论。
元杂剧较广泛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基本面貌,从思想到艺术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掌握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代表作家1.2 教学内容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元代诗歌、散文、戏曲等文体的发展概况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元代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家的掌握程度第二章:元代诗歌2.1 教学目标了解元代诗歌的概况和特点掌握元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2.2 教学内容元代诗歌的概况和特点元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元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元代诗歌的特点和流派,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2.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元代诗歌概况、流派和代表作家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元代散文3.1 教学目标了解元代散文的概况和特点掌握元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3.2 教学内容元代散文的概况和特点元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元代散文的艺术成就和影响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元代散文的特点和流派,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3.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元代散文概况、流派和代表作家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元代戏曲4.1 教学目标了解元代戏曲的概况和特点掌握元代戏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4.2 教学内容元代戏曲的概况和特点元代戏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元代戏曲的艺术成就和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元代戏曲的特点和流派,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4.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元代戏曲概况、流派和代表作家的掌握程度第五章:元代文学的影响和传承5.1 教学目标了解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掌握元代文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5.2 教学内容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元代文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元代文学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元代文学的影响和传承,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5.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元代文学的影响和传承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元代诗文选读6.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元代诗歌和散文的经典作品分析元代诗文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6.2 教学内容选择性地阅读元代诗文佳作,如马致远、郑光祖等人的作品分析作品的文学技巧、主题思想和历史背景探讨作品在元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6.3 教学方法以文本细读和讨论为主,辅以背景介绍和文学批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解析和创作练习来体验诗文之美6.4 教学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质量第七章:元代戏曲表演艺术7.1 教学目标认识元代戏曲的舞台表演形式和艺术特征理解元代戏曲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和影响7.2 教学内容介绍元代戏曲的演出形式、化妆、服饰和舞台布置分析元代戏曲中的角色分类和表演技巧探讨元代戏曲在民间娱乐和宫廷宴乐中的地位7.3 教学方法结合图像、视频资料和现场模拟表演进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7.4 教学评估学生对元代戏曲表演形式和技巧的理解程度学生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八章:元代文学与当时社会的关系8.1 教学目标探究元代文学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文学创作与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8.2 教学内容分析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探讨元代文学中的社会议题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讨论元代文学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价值观8.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和社会历史背景介绍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研究来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8.4 教学评估学生对元代文学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深度学生对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识别能力第九章:元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9.1 教学目标掌握元代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探讨未来元代文学研究的可能方向9.2 教学内容回顾元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主要成就介绍当前的研究热点和争议问题展望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法论创新9.3 教学方法以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形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和问题意识9.4 教学评估学生对元代文学研究现状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未来研究方向的设想和创新思维第十章:元代文学创作实践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鉴赏力让学生通过创作体验元代文学的魅力10.2 教学内容分析元代文学创作的手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诗文和戏曲的创作实践评析学生的创作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10.3 教学方法以创作工作坊和个别指导为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其文学创意思维10.4 教学评估学生创作的原创性和创意水平学生对创作过程的参与度和改进空间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元代文学史展开,重点介绍了元代文学的背景、诗歌、散文、戏曲等文体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元代文学历史
元代文学历史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元代文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并迁都大都(今北京)之后。
在元代文学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作品和流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文学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元朝的统治者重视文学艺术。
元世祖忽必烈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人,他重视文化建设,推崇文人。
他亲自编撰了《元文宗文集》,并设立了文人官职,鼓励文人发展自己的才华。
元世祖的文化政策为元代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元代文学历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西游记》。
这部作品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创作而成,描写了孙悟空等主要人物的西天取经之旅。
《西游记》是元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除了《西游记》,元代文学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品。
例如《红楼梦》是元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众举世闻名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在大观园中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复杂。
元代文学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作品。
例如元曲是元代的一种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而闻名。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音乐、舞蹈和演员的表演为特色,富有戏剧性和艺术性。
元代文学历史还有一些重要的流派。
例如元代的诗歌流派以赋和律诗为主,代表作品有郑光祖的《元诗选》和马致远的《元曲选》等。
元代的散文流派以杂剧为主,代表作品有杨升庵的《西华山志异》等。
这些流派在元代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丰富了元代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总的来说,元代文学历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作品和流派出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文学的繁荣得益于元世祖忽必烈的文化政策以及文人的努力。
元代文学的著名作品如《西游记》和《红楼梦》等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展示了元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元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南戏三种)名词解释:1.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因其中元杂剧的成就更高,姑通常将元曲作为元杂剧的专称。
2.杂剧:在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起来一种文学样式,是元代产生于中国北方的一种由宾白、科介、曲文三者构成的代言体戏曲形式。
3.散曲: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抒情体诗歌样式,大盛于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其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4.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
它于北宋末年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它以南方民间曲调和方言来演唱,以管乐伴奏,曲调轻柔婉转,曾因受到元杂剧的冲击,一度衰落,后复兴,为明清传奇的产生奠定了艺术基础。
5.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传世宋元话本分为三类: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二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三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
6.诸宫调:一种说唱文学,流行于宋金时期。
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牌组成。
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北方多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北诸宫调也称“刍宫调”。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曲状元)、郑光祖。
简答:1.杂剧与南戏的对比南戏与杂剧虽都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个部分,但二者在体制上有所区别。
南戏在表演的体制与结构上都要比杂剧来得自由,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不同选择,已完全具备了戏剧的特征。
①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现今的一幕,每折限用一宫调,一韵到底;南戏剧本则由若干个“出”组成,数量不作规定,宫调也没有规定。
②杂剧的角色分末、旦、净三类,末又分正末和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
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对话;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且歌唱形式多样。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背景介绍元代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调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1.2 元代文学形式介绍元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如诗词、散文、戏曲等分析每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1.3 元代文学作家介绍元代著名的文学作家,如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等分析每位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影响第二章:元代诗词2.1 元代诗词的特点介绍元代诗词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强调元代诗词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2.2 元代诗词代表作品分析元代诗词的代表作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2.3 元代诗词的创作技巧介绍元代诗词的创作技巧,如平仄、对仗、韵律等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评价元代诗词第三章:元代散文3.1 元代散文的特点介绍元代散文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强调元代散文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3.2 元代散文代表作品分析元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如郑光祖的《与朱载堉书》等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3.3 元代散文的创作技巧介绍元代散文的创作技巧,如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评价元代散文第四章:元代戏曲4.1 元代戏曲的特点介绍元代戏曲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强调元代戏曲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4.2 元代戏曲代表作品分析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4.3 元代戏曲的创作技巧介绍元代戏曲的创作技巧,如剧情结构、角色塑造等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评价元代戏曲第五章:元代文学的影响和传承5.1 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强调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5.2 元代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介绍元代文学在后世传承和发展的情况强调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5.3 拓展阅读与研究推荐相关的元代文学著作和学术研究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第六章:元代小说与文言文小说6.1 元代小说的兴起与发展介绍元代小说的背景和起源分析元代小说的艺术特色和社会影响6.2 元代小说代表作品分析元代小说的代表作品,如《水浒传》等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6.3 文言文小说的创作技巧介绍文言文小说的创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评价文言文小说第七章:元代文学流派与文学团体7.1 元代文学流派介绍元代主要的文学流派,如江西诗派、苏辛派等分析各个流派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家7.2 元代文学团体介绍元代文学团体的背景和影响强调文学团体在元代文学发展中的作用7.3 文学团体代表作品分析文学团体的代表作品,如《元诗选》等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第八章:元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8.1 元代文学批评的特点介绍元代文学批评的形式和特点强调元代文学批评的意义和价值8.2 元代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介绍元代文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和观点分析元代文学理论对后世的影响8.3 拓展阅读与研究推荐相关的元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第九章:元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融9.1 元代文学与书画的关系介绍元代文学与书画的交融和影响强调文学与书画在艺术表现上的相互促进9.2 元代文学与音乐的交融介绍元代文学与音乐的交融和影响强调文学与音乐在艺术表现上的相互促进9.3 元代文学与戏曲的交融介绍元代文学与戏曲的交融和影响强调文学与戏曲在艺术表现上的相互促进第十章:元代文学教育与传承10.1 元代文学教育的发展介绍元代文学教育的背景和形式强调元代文学教育对文学传承的重要性10.2 元代文学传承的途径与方法介绍元代文学传承的途径,如学校教育、师徒传承等强调元代文学传承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10.3 当代文学教育中的元代文学传承分析当代文学教育中元代文学传承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元代文学传承的建议和策略第十一章:元代文学的区域性与多样性11.1 北方文学的特点分析元代北方文学的风格和主题强调北方文学在元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11.2 南方文学的特点分析元代南方文学的风格和主题强调南方文学在元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11.3 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介绍元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风格和主题强调少数民族文学在元代文学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第十二章:元代文学与社会文化12.1 元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分析元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和启示12.2 元代文学与宗教信仰分析元代文学中宗教信仰的体现和影响强调宗教信仰对元代文学风格和主题的影响12.3 元代文学与民俗文化分析元代文学中民俗文化的体现和影响强调民俗文化对元代文学的丰富和多样性第十三章:元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3.1 元代文学研究的历程与成果回顾元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重要成就强调元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13.2 元代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介绍元代文学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强调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研究态度13.3 元代文学研究的展望分析元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提出对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建议第十四章:元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与鉴赏14.1 元代文学的审美特征分析元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特点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享受14.2 元代文学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元代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强调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14.3 元代文学鉴赏的实践与体验鼓励学生进行元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强调文学鉴赏对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第十五章:元代文学的综合研究与应用15.1 元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介绍元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强调跨学科研究的创新和启示15.2 元代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分析元代文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强调文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15.3 拓展阅读与研究推荐相关的元代文学著作和学术研究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元代诗词、散文、戏曲等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元代文学作家如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等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元代诗词、散文、戏曲的创作技巧和鉴赏方法元代文学的影响和传承,以及对后世文学发展的贡献元代文学流派、文学团体、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影响元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融,如书画、音乐、戏曲等元代文学的区域性、多样性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元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元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与鉴赏方法,以及对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元代文学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及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文学史》讲授提纲第一节:元代文学种类13世纪初,宋金对峙时,元蒙起于北方草原,1234年灭金,1279年灭宋,统一全国,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执政的统一政权.地跨欧亚,面积中国历史上最大.至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建立明王朝,历时一百多年.震铄古今的文化奇品.元画与青瓷,2004年英国佳士德拍卖行拍出元清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图》,折合人民币值2点5亿元。
文人山水画成熟,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孟頫子昂的书法与画。
行政行省制传于今。
文学主要一、元曲,(唐诗宋词元曲)一代标志性文学。
包括杂剧与散曲两种体裁。
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从此”全家福”,有了戏. 西方重戏剧,中国重诗文。
中国戏剧晚千年。
元剧是新戏曲,成熟的长篇戏剧,与古希腊悲剧较。
从此文学史转向,主流由抒情诗文转向叙事故事。
二、南戏:《琵琶记》与“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三、说唱曲艺:诸宫调,小说话本,三国水浒西游都作于元,改于明。
四、传统诗词文:走向没落。
词不少,还有点宋词余味。
诗没一首传于人口的名篇。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铁崖体。
“元无文”。
参考书: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教出版社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2013年版,三联书店第一章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形成第一节先秦时期的戏剧胚胎古剧的起源:“戏曲”包括言语、动作、歌舞三种要素,而作为戏剧的最根本要素无疑是装扮表演。
先秦时期装扮表演依时间先后分为三种:歌舞、宗教和俳优。
这种装扮模仿虽不同程度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素质,但还处于自发而不是自觉的低级阶段,也缺乏对故事情节的演述。
因此,只能算是戏剧的萌芽或孕育阶段。
第二节汉唐时期的戏剧雏形一、汉代百戏汉代百戏,当时又称做“角抵”。
汉代百戏中不乏装扮表演,有的甚至发展到装扮人物,采用代言体以演故事的水平,如《东海黄公》。
它已具备了由演员装扮人物,用代言体以演故事的戏剧要质。
二、魏晋优戏三国时的《辽东妖妇》由人物扮演而增加故事,故也可看作角抵之余风。
三、唐代歌舞剧唐代产生了一些由歌舞结合角抵打斗的情节小戏,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
一个是《兰陵王入阵曲》,另一个叫《踏摇娘》,其中故事情节的再现性因素十分突出。
四、唐代参军戏参军戏是由两个演员合演的一种滑稽小戏,内容以调笑为主,被调笑者叫“参军”,调笑者叫“苍鹘”。
后来“参军”、“苍鹘”又发展为角色名称。
唐代的参军戏不仅角色与表演有固定程式,就是角色的化装服饰也达到了程式化水平。
总之,汉代百戏、魏晋优戏、唐代歌舞剧、唐代参军戏标志着中国戏曲的雏形已经眉眼具备,终于形成降生了。
第三节宋元时期戏曲的成熟戏曲成熟的时间及条件宋金时期,这里特指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及与南宋对峙平行的北方金朝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戏剧的种类主要有宋杂剧、金院本、温州杂剧以及傀儡戏与影戏。
宋金戏曲之所以能够成熟,除了前代戏剧遗产的不断积累,还离不开当代所提供的一些重要条件。
最根本的一个,是由于宋金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市民队伍迅速壮大,急剧增长的对文艺娱乐的社会需求所导致的艺术消费的商品化。
北宋中后期在一些大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瓦舍勾栏,就是艺术商品化的产物,也是直接锻造铸成戏曲的大熔炉。
所谓瓦舍,也叫瓦肆、瓦子,是宋金城市里表演各种技艺的游乐场所。
瓦舍中表演不同技艺的看棚,四周围以栅栏,叫“勾栏”,其中就有专供杂剧演出的剧场。
瓦舍勾栏最突出的特点是,艺人以广大市民群众为消费对象,把表演作为商品论价出售。
宋杂剧唐代已有“杂剧”之名,是歌舞小戏、参军戏的通称。
宋代开始广泛采用这个名称,包括化装人物以演述故事之类的各种戏剧性表演,因此又叫“杂戏”,但主要用以指称滑稽戏。
宋杂剧没有剧本传存下来,只有280个剧目载于周密的《武林旧事》中。
这些剧目被称作“官本杂剧”,说明是在宫廷中上演的。
宋杂剧的特征:1上场角色为五个。
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
这五种角色中,后世戏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已初见形态。
2、演出模式为每场四段。
依次为艳段、正杂剧两段、散段(又叫杂扮)。
宋杂剧一场四段虽非通演一个故事,而且每段都可重新组合或单独演出,但后世戏曲结构的连场形式,如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模式已经于此肇始。
3、以曲唱戏是宋杂剧的另一特征。
所谓“唱念通遍”,就是把曲唱、道白与表演故事进行全面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已进入戏曲综合艺术的阶段。
此外,宋杂剧在南宋统治地区与南方的地方戏结合,产生了一些带有地域性的戏曲支派,如温州杂剧。
今存《张协状元》可以肯定是13世纪初叶温州杂剧的唯一传本。
金院本,院本是金朝特有的名称,意思是“行院之本”。
行院就是戏班,院本的远原意指当时戏班演员创作演出的剧本,由此引申,也指按这类剧本进行演出的一种戏剧样式。
金院本与宋杂剧在性质上基本相同,其实就是宋杂剧在北方的遗留。
金院本也都失传了,但有七百来个剧目记载于《辍耕录》。
四、傀儡戏与影戏*‘傀儡戏就是木偶戏,影戏就是皮影戏。
他们对宋元戏曲的成熟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元杂剧概述第一节元杂剧的繁荣一、元杂剧的繁荣元杂剧与宋杂剧名同实异,它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的一种完美的新戏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德辉。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得辉的《倩女离魂》。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二、元杂剧的渊源金院本、诸宫调、宋代说话为元杂剧三大渊源。
元杂剧的音乐歌唱,则由新兴的北曲系统构成。
杂剧剧曲的组合规则,直接来源于宋金的诸宫调。
其中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保存最完整。
三、元杂剧繁荣的原因1政治方面2经济3思想文化第二节元杂剧的形式一、折、楔子和本:杂剧剧本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
折,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楔子,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
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代,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
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类。
二、角色行当: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角色与行当同义。
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旦为女角,正旦为女主角;末为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
三、曲词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
曲文创作就是在一定的音乐框架中“填词”,必须遵守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数、以及平仄格律等定式,这与宋词的写作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曲文与曲乐的配合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随时增添衬字、衬句,也可减字减句。
四、宾白元杂剧中的道白,称为“宾白”。
道白的样式很多,除了对白、自白,还有“带云”(歌唱中的附带说白)。
五、科范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具全。
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介”,或通称科介。
六、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代剧名。
第三节元杂剧之分期分类一、元杂剧的分期根据元杂剧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者有不同的时段划分。
较具代表性的有三分法和二分法两种。
最早提出三分法的是王国维。
根据钟嗣成《录鬼簿》所录“前辈已死”、“方今已亡”与“方今”三类曲家的区别,他在《宋元戏曲史》中把元杂剧创作切分为三期:蒙古时代(自元太宗取中原以后,到元世祖至元一统之初)、一统时代(自前至元到后至元间)、至正时代(元代末期)。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主张二分法,1949年以来二分法更为通行,以元成宗大德末年(1300)为界,把元杂剧划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家都是北方人,创作活动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以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著名作家为代表,这是元杂剧发展的最辉煌时期。
后期从大德末到元末明初,是杂剧走向衰微的时代。
其创作中心已转移到南方的杭州,作家多为南方人,或是流寓南方的北方人。
较有名气者有郑光祖、乔吉、宫大用等。
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水平都不逮前期作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科举制度的恢复分散了文人的注意力,二是杂剧四折一楔子与一角主唱的形式日趋僵化,尤其是在南戏先进形式的对比下,更暴露出它的落后性。
这种二分法既能够清楚地展示出元杂剧由盛而衰的历史线索,又简便易记,故为多数戏曲史及文学史著作采用。
我们认为是可取的。
二、元杂剧分类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对元杂剧进行不同的分类。
有的从曲词风格方面把作家分为“本色”与“文采”两派。
这一分析方法在批评那些具有典型特征的作家作品时颇为合宜。
如以关汉卿为本色派的代表,而以王实甫为文采派的典范。
但大部分作家作品或以文采兼有本色,或于本色中又倾向文采,依此标准便很难分析。
如白朴与马致远的剧作就是如此。
杂剧在本质上属于叙事性文学,从题材类型方面加以划分具有普遍可行性。
最早对元剧题材进行归纳分类的是明初人朱权。
他在《太和正音谱》中列有“杂剧十二科”:“一曰神仙道化、二曰隐居乐道、三曰披袍秉笏、四曰忠臣烈士、五曰孝义廉节、六曰叱奸骂谗、七曰逐臣孤子、八曰朴刀杆棒、九曰风花雪月、十曰悲欢离合、十一曰烟花粉黛、十二曰神头鬼面”。
朱权的十二科有不少交叉,并不严密。
今人对此加以整合,一般分为历史剧、婚姻爱情剧、公案剧、英雄传奇剧和家庭问题剧等几个第三章元杂剧之父――关汉卿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与著作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创始人,大约生活于1220年-1324的间,与白甫同时而略早。
其名不详,汉卿是他的字,号已斋,籍贯三说:大都、祁州、山西蒲州。
主要剧目有:《救风尘》、《窦娥冤》、《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等60余种。
第二节悲剧典范《窦娥冤》一、故事渊源此剧本于古代“东海孝妇”、“邹衍下狱”两则故事。
前者见于刘向〈说苑,贵德〉、〈汉书,于定国传〉以及干宝的〈搜神记〉。
后者见《文选》李善注引《淮南子》二、窦娥性格及本剧主题窦娥的悲剧性格:(1)剧中主人公窦娥,是封建社会里最为命苦的“孝女”和“节妇”典型。
她三岁葬母,七岁被卖到蔡家做了童养媳,十七岁与丈夫完婚,不久夫死守寡。
当蔡婆屈服于张驴儿父子的逼婚,并要窦娥嫁给张驴儿时,窦娥虽不愿意,但又不想忤逆了长辈,也就忍住了。
同时劝婆婆要“贞心自守”,严守妇道,并对欲行非礼的张驴儿坚决拒绝。
最终被污蔑毒死了公公,被贪官污吏以法律的名义处死。
(2)自我牺牲的善良品格。
在昏官的严刑逼供下,昏死三次仍不屈服,只是在听说要拷打婆婆的时候,才不得已屈招投毒,与婆婆无关。
赴刑场的路上,担心婆婆看见伤心,向刽子手提出绕行后街。
(3)强烈的反抗精神。
窦娥被押赴时唱的[滚绣球]一曲叱天骂地,表现了对暗无天日的社会的怀疑和批判:“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