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长期血尿一例特殊病例报告

合集下载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目的:探讨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治疗晚期膀胱癌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9例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术后出现尿路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均痊愈出院。

结论:加强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标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护理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1]。

临床表现主要以无痛性间歇肉眼全程血尿为主,也有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治疗的金标准[2]。

但这种手术比较复杂,创伤大且手术时间长,患者住院时间比较长,并发症多。

因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非常重要。

我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晚期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例,均为男性,年龄54~70岁,平均年龄62岁,首次经B超、CT、膀胱镜下取活组织检查诊断为膀胱癌7例,曾经接受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本组病例均行开放式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术后恢复良好。

2 护理措施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尿流改道,患者排尿方式改变,术后需终生佩戴集尿袋,对患者打击很大,术前患者常有恐惧、绝望、疑虑、紧张或抑郁心理[3]。

因此护理人员应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手术方式、尿流改道的认知程度与接受程度。

向他们讲解膀胱癌的病理、演变及转归,说明膀胱切除的必要性及远期效果。

介绍既往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解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按医嘱及时采集各种标本并送检,协助患者完善各项铺助检查,了解患者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状态,嘱患者戒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1.3 饮食护理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护理体会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护理体会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分析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临床应用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5例膀胱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3例在早期剖腹探查中明确诊断,8例于伤后2 d明确诊断,4例在术后5~15 d才明确诊断,随访4~5个月,其中3例吻合口轻度狭躁,2例肾轻度积水,余10例均正常。

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可控效果好,并发症少的术式,它的诞生,给膀胱癌患者带来福音,维护了患者的自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质量要求更加迫切,膀胱全切术后,理想的膀胱替代手术应在生理上与解剖上达到正常膀胱容量,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患者易于接受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男12例,女3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52岁,均因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术后3例发生吻合口轻度狭窄,两例肾轻度积水,其余均正常出院。

1.2方法15位患者按不同病种、不同文化、不同年龄分组进行比较15例膀胱癌患者,浸润性膀胱移行细泡癌7例,移行细泡癌半部分鳞化5例,腺癌2例,鳞癌1例,均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全切采用顺行逆行相结合的方法,截取末段回肠排成W形褥式缝合制作储尿袋,输尿管以乳头发包埋术种植。

2结果手术后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整体个案护理,认真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对症处理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观察不同文化程度术后恢复无明显差异,不同性别组中女性对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后恢复焦虑程度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中中年组对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恢复焦虑值高于老年组。

3討论3.1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终末或全程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或伴有疼痛、排尿困难肿块等症状当患者知道自己患上癌症后,绝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心理,加上对膀胱全切的担心术后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安慰患者,列举同类患者手术成功的例子,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2,3]。

全膀胱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全膀胱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全膀胱切除围手术期护理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70岁的男性[1],近几年有年龄缩小趋势,男女比例4∶1 临床表现主要以无痛间歇肉眼性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

我科于2014年1月13日对1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了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反复尿频、尿急2年余,解肉眼血尿3个月,于2014年1月9入院,术前行膀胱镜检查明确肿瘤部位并进行组织活检,术前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高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于2014年1年13日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

2 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在手术中会对患者的尿流进行改道,很多患者因为害怕长期使用集尿袋,影响自身形象,因此产生排斥。

所以,首先要使患者明白选择手术在治疗方案中的重要地位,让患者了解手术对自己的影响,了解只要控制的好,也可与一般人无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家属的解释,指导家属多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在患者身边,陪患者慢慢接受治疗方法,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全身准备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详细了解病情,有无重要脏器的病理性改变,常规各项生命体征、各项检查,如血、尿、粪常规,心、肝、肾功能,凝血、免疫、传染病,静脉肾盂造影、CT、心电图、膀胱镜检查等,对年老体弱、尿血时间长并且伴有贫血的患者应嘱患者进食些补血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血,纠正贫血。

并备血以供术中使用[2]。

2.3饮食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应该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改善良好的营养状态,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鼓励患者多饮水可稀释尿液,可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

2.4肠道准备因术中用回肠代膀胱,所以必须保证肠管清洁,避免在手术中污染腹腔,以减少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严格按肠道手术要求,术前3d晚睡前及术晨给予清洁灌肠之后在给予甲硝唑保留灌肠,同时术前3d 口服甲硝唑。

1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造口术后周围皮肤皮炎伴真菌感染的护理

1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造口术后周围皮肤皮炎伴真菌感染的护理

1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造口术后周围皮肤皮炎伴真菌感染的护理葛慧芳,罗 洁关键词:膀胱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造口术;真菌感染;皮炎;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43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19.27.04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可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并伴有尿频㊁尿急㊁尿痛等尿路刺激征的症状[1]㊂治疗方法可分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㊁膀胱部分切除和膀胱全切,对恶性的膀胱肿瘤,需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切除膀胱后需行膀胱替代治疗,回肠膀胱是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经典手术[2],即截取一部分回肠,一端接于输尿管,一端接于腹壁开口,病人的尿液经此开口流出,而皮炎是由于造口周围排泄物持续刺激造口周围皮肤所致,是尿路造口周围皮肤最常见的并发症㊂我科于2018年8月收治了1例此类病人,病人术后出现了皮炎等相关并发症,经我科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已好转出院㊂现将护理总结如下㊂1 病例介绍病人,男,50岁,自由职业,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因尿频尿急尿痛伴血尿1年,门诊拟 膀胱肿瘤 收治入院㊂入院后完善各项常规检查㊂病人于入院4d 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膀胱左侧壁㊁后壁㊁右侧壁黏膜地毯样改变,左侧壁广基的占位,切除菜花样肿块2个,术后予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针抗感染治疗,病理报告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于入院13d 后在全身麻醉下行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回肠膀胱术,继续予可乐必妥针抗感染治疗,术后第2天更换造口底盘发现造口周围皮肤出现大片皮肤发红,无溃疡,按常规造口皮炎处理后症状无好转,出现颗粒样隆起且融合成片,造口乳头周围皮肤出现溃疡,请造口护理师会诊后考虑造口周围皮炎伴真菌感染,予一系列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㊂术后第9天胸背部发现大片皮疹,予西替利嗪抗过敏治疗,改磷霉素抗感染治疗,术后第11天胸背部皮疹消退,术后21d 出院㊂2 评估皮炎发生时机以及程度病人入院13d 后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造口术,术后第2天为病人更换造口底盘时发现病人造口周围皮肤发红,并逐渐发展至全身,病人主诉全身皮炎处皮肤发痒,且造口周围皮肤皮炎㊁溃疡并伴真菌感染,呈颗粒状突起㊂3 护理3.1 减少排泄物刺激 排泄物侵蚀皮肤是形成皮炎最主要的原因㊂排泄物主要为尿液及回肠分泌物㊂尿液中含有尿酸㊁尿作者简介 葛慧芳,主管护师,本科,单位: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罗洁单位: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㊂引用信息 葛慧芳,罗洁.1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造口术后周围皮肤皮炎伴真菌感染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9,17(27):3462-3463.素及结晶等,而回肠分泌物以碱性物质为主,均对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㊂长期的排泄物刺激导致造口周围皮肤糜烂㊁肿胀和疼痛㊂护理:①选择合适的造口器具,在为病人安装造口器具时选择造口器具直径大于造口直径0.1~0.2c m ,如此既避免了暴露过多的皮肤,又防止了回肠造口乳头受压而导致造口挤压㊁回缩而影响血液供应㊂②每次为病人更换造口底盘时在造口周围皮肤使用防漏膏以及保护膜,使造口底盘与皮肤充分的黏合,减少了排泄物的渗漏㊂在容易发生皮炎的皮肤处使用3M 亲水性敷料㊂本例病人较肥胖,腹部脂肪层厚,造口乳头内陷,予选择微凸底盘结合腰带及防漏膏增加造口底盘与皮肤黏合度,减少尿液积聚产生皮炎;发现造口周围皮炎时予增加更换造口底盘频率,粘贴底盘前在造口周围皮肤喷涂康乐保护肤粉及皮肤保护膜各3层,保护皮肤㊂③保持引流通畅,及时观察尿液量㊁性状及颜色㊂勿挤压㊁扭曲造口器具,避免排泄物反流造成皮肤损伤㊂3.2 减少物理性损伤 物理性损伤主要是由于病人及其家属对更换造口器具不熟练㊁强行剥离造口底盘而造成造口周围皮肤损伤[3]㊂护理:物理性损伤多为操作不当所致,因此让病人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更换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㊂我科人员在更换造口器具时边操作边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更换的方法㊁步骤㊁技巧及注意事项,造口周围皮肤出现损伤㊁皮炎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处理方法㊂让病人及其家属掌握更换造口器具的方法,教导病人及其家属操作过程中动作宜轻柔,勿强行剥离造口底盘㊂若出现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时应去医院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㊂3.3 选择合适的造口位置 有研究显示,造口并发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其原因主要是造口位置及高度不当造成造口器具粘贴困难从而引起排泄物外漏[4]㊂因此,术前应由有资质及有经验的造口师确定造口的位置,造口的位置应满足病人在站位㊁坐位㊁卧位都能观察到,便于病人的自我管理㊂本例病人造口位置位于脐下,且腹部脂肪层厚,造口乳头内陷,导致更换造口底盘时粘贴困难,排泄物易外漏而导致皮炎发生,且随着病人活动量的增加底盘渗漏频率增加故更换造口底盘技术及造口产品的选择尤为重要㊂3.4 过敏性皮炎的护理 过敏体质或造口器具选择不当均会导致病人造口周围皮肤发生过敏性皮炎[5]㊂本例病人为过敏性体质,因此,在出现胸腹部皮疹时予全身抗过敏治疗及更改抗生素外,选择低敏造口材料非常重要㊂本例病人选用康乐保胜舒二件式造口产品,及使用皮肤保护膜以减轻过敏症状㊂㊃2643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S e pt e m b e r 2019V o l .17N o .273.5 其他 皮炎伴真菌感染是造口周围皮肤较少见的并发症,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及时寻求帮助非常必要㊂本例病人在出现造口周围皮炎使用合适的造口产品及3层护肤粉㊁皮肤保护膜涂擦后皮炎未好转,造口乳头附近皮肤发白并出现小溃疡,予使用银离子敷料加超薄溃疡贴覆盖后粘贴造口底盘,5d 后观察治疗效果不明显,请造口护理师会诊后考虑伴有真菌感染,在增加更换造口底盘频率的基础上,建议用布替萘芬乳膏擦拭造口周围皮肤,1周后观察症状仍无明显好转㊂洁悠神是一种长效的抗菌材料,适用于因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感染创面及物理㊁机械㊁热力因素引起的创面,以杀灭和隔离细菌㊁真菌及病毒㊂该制剂喷洒在皮肤表面,固化后形成生物正电荷膜,其正电荷膜极具强力静电吸附带负电荷的细菌㊁真菌等致使其破裂死亡,起到物理式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现广泛用于留置导尿病人预防尿路感染㊂本例病人更换造口底盘时将洁悠神喷于病人造口处皮肤,使用红外线灯照射患处皮肤20~30m i n ,在出院时皮疹明显好转㊂加强病人的营养,指导病人进食富含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饮食,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提高免疫力㊂4 小结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护理对护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不但要了解造口周围皮肤受损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种类,还要明确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在造口护理中要不断探索新知识㊁新产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㊂本例病人出院10d 随访造口周围皮炎消退㊂参考文献:[1] 吴阶平.泌尿外科[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 夏伟群,夏秀玲.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12,11(4):329-330.[3] 苏晓萍,林伟斌,陈朝虹.回肠膀胱术患者造口自我护理的路径化健康教育[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4-125.[4] C O T T AM J ,R I C H A R D SK ,H A S T E D A ,e t a l .r e s u l t so f an a -t i o n w i d e p r o s p e c t i v e a u d i t o f s t o m a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w i t h i n3w e e k s o f s u r g e r y [J ].C o l o r e c t a lD I S ,2007,9(9):834-838.[5] 刘海波,朱卉,胡芳.循证护理在肠造口周围皮炎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886-888.(收稿日期:2018-11-16)(本文编辑卫竹翠)1例利妥昔单抗治疗伯基特淋巴瘤合并多种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李晓清,熊亚芬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化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73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19.27.047 伯基特淋巴瘤(B u r k i t t ᶄs l y m p h o m a ,B L )是一种极少见的高度侵袭性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 o n -H o d g k i n l y m p h o m a ,N H L ),占全部N H L 的3%~5%㊂临床上主要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节外病变可侵犯胃肠道㊁骨㊁骨髓㊁皮肤㊁唾液腺㊁甲状腺㊁神经系统等多种器官和组织,在成人少见且预后相对较差,B L 的恶性程度极高,生长迅速,体内瘤负荷很高,虽然目前大多数病人可通过高强度化疗得到长期缓解,但复发风险极高㊂B L 免疫表型:C D 20为阳性,利妥昔单抗对肿瘤细胞C D 20阳性的病人,可以明显提高其缓解率,延长病人生存时间[1]㊂2018年4月28日我科收治1例B L 侵犯心脏合并心脏多种疾病老年病人,入院时因右心房肿块压迫出现心力衰竭㊁心房颤动㊁呼吸困难等情况,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及肺部感染,经过43d 治疗及护理,病人好转出院㊂现将护理总结如下㊂作者简介 李晓清,护师,本科,单位: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熊亚芬(通讯作者)单位: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㊂引用信息 李晓清,熊亚芬.1例利妥昔单抗治疗伯基特淋巴瘤合并多种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9,17(27):3463-3464.1 病例介绍病人,男,68岁,因 胸闷1周 入院㊂心电图示:心房颤动,部分导联T 波改变;心脏彩超示: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轻度钙化,双心房扩大,心包腔少量积液,右心房内异常回声光团性质待查㊂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胆囊切除术20余年,腔隙性脑梗死病史10余年(无明显后遗症),查体:体温36.8ħ,脉搏74/m i n ,呼吸18/m i n ,血压123/75mmH g (1mmH g =0.133k P a ),意识清楚,心房颤动,锁骨上㊁腋下㊁腹股沟区可扪及约黄豆大小淋巴结,质稍硬,活动度可,腹软右侧有压痛,可见一5c mˑ5c m 包块,考虑腹股沟疝气,双下肢轻度水肿㊂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有异常㊂考虑:B L ㊁E B 病毒阳性的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㊂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F I S H )检测:C -MY C 基因断裂重排㊂结合胸部纵隔肿块活检及流式分型,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高级别B 细胞性淋巴瘤)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 P I )评分为4分㊂病人入院完善相关检查,7月5日开始预化疗:地塞米松5m g +环磷酰胺100m g (第1天~第3天),10月5日行R -E P O C H 方案化疗:利妥昔单抗采取分割计量化疗,利妥昔单抗100m g +地塞米松10m g (第1天);利妥昔单抗200m g+地塞米松10m g (第2天);利妥昔单抗300m g +地塞米松10m g㊃3643㊃全科护理2019年9月第17卷第27期。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膀胱癌术后出现血尿怎么办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膀胱癌术后出现血尿怎么办

众所周知,血尿是膀胱癌早期信号,也是最常见症状之一。

临床上,为了能够早日康复,实现彻底治愈,手术成为诸多病人的首选。

然而,一些病人及家属反映,手术成功后不到半年再次出现血尿,一时间让人难以接受。

针对膀胱癌术后出现血尿症状,大河健康网特意咨询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教授,看看他是怎么说。

临床上,对于身体耐受力好,癌细胞没有扩散转移的患者而言,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对癌灶的直接切除,可以快速控制病情,实现临床康复。

然而,很多患者却不知为何,术后一年或数个月之内,再次出现血尿现在,再次复查却被告知出现复发,这是为何呢?手术当时不是成功了吗?等待一系列疑问,令广大患者及家属较为迷茫。

其实,很多病人不知道,早期膀胱癌病人进行手术治疗,虽然能够快速控制病情,但并不能完全实现康复。

原来,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癌灶,术后残留的癌细胞及毫克癌灶,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当病人机体免疫力下降后,仍有极大的复发风险。

术后如果病情复发,在给病人身心带去诸多痛苦之时,严重威胁着人们存活期的长短。

对于术后再次出现血尿复发的膀胱癌病人,如何治疗成为病人及家属关注的焦点。

目前,常见的治癌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与中医保守治疗。

然而,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常见的手术与放疗属于局部治疗,无法消灭游离癌细胞;化疗虽然可以全面治疗,但缺乏一定选择性,具有敌我不分,饮鸩止渴的弊端,极易给病人带去二次伤害,且治疗效果有限,只能治标不治本,治疗效果整体弊大于利,此时意义不大。

此时,肿瘤专家建议病人选择中医保守治疗。

中医治癌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抓住病人的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标本兼治的根本目的。

以目前比较常见的中医药“三联平衡疗法”为例,该疗法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

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护理体会

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护理体会

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7-06-19T10:58:25.2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作者:葛玉杰王晓东[导读] 膀胱癌是医院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困难等症状。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1546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30例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患者,在手术后均顺利恢复,并无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对行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饮食营养护理以及管道护理能有效的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护理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total cystectomy and ileal neobladder.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the May 2014 -2015 year in May in our hospital 30 cases of total cystectomy and ileal neobladder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and the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all the 3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cal cystectomy with ileal neobladder were recovered successfully after operation.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diet nutri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the patients with total cystectomy and ileal neobladder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promote the early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Total cystectomy;ileal bladder;postoperative care 膀胱癌是医院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困难等症状。

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附2例报告)

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附2例报告)

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附2例报告)随着自体肠管在临床泌尿外科应用的不断推广,使泌尿外科疾患的临床根治术得到不断扩大、改良,以提高此类疾患的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我院外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该方面临床实践以来,不断总结,笔者就开展此术式2例体会报告如下,供商椎。

1、临床资料例一、患者,男,68岁,因尿频、尿痛伴解血尿20余天而入院,查体:消瘦体态,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桶状胸,心、肺、腹:阴性,化验:尿常规示,PRD++、RBC+++,血生化正常,肾功能正常。

B超示:①前列腺结石伴局部实质钙化;②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炎;③肝、胆、胰、双肾未见异常。

胸片示:正常。

CT示:①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右顶侧壁局限性隆起);②前列腺增生并结石。

KUB示:前列腺结石,大剂量(IVD)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右侧上壁见有一约3cm直径大小的半圆形充缺,似见有分叶状)。

膀胱镜检示:膀胱残余尿5mL,终末尿为血尿,于膀胱右侧壁可见-0.8×1.0cm22个新生物,并见脓苔样附着,疑膀胱癌。

取活检: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壹周后在硬膜外麻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探查膀胱周围,盆腔淋巴结及腹腔脏器未见有肿瘤侵犯,切开膀胱顶部前壁见膀胱右侧三角区后壁粘膜肿块大小约3×0.8cm2,质硬,表面溃烂,有脓苔样物附着,触及易出血,基底部较宽,无移动度(术中注意无瘤操作)。

于输尿管下段切开后腹膜,分离输尿管直达输精管。

于下端切断输尿管,远端结扎,近端插入8号导尿管暂引流尿液。

同法处理左侧输尿管,切断中脐韧带,游离膀胱至膀胱底,切断结扎双侧输精管,切断并结扎膀胱侧韧带和其内的血管,钝性分离膀胱,前列腺和精囊后方与直肠之间隙达前列腺尖部,切断结扎耻骨前列腺韧带,显露尿道膜部,横断膜部尿道,连同前列腺、精囊整块切除膀胱后再施行尿流改道术,切取回肠袢之前,常规行阑尾切除,然后在回肠末端距回盲瓣约15-20cm处切取长约20cm的回肠袢(注意保护血供),以1/5000洗必泰液(或呋喃西林液)洗尽肠腔内容后,即将近端以3-0烙制肠线缝合,外加4-0丝线Lembert缝合加强之。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12例分析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12例分析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12例分析目的评估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回肠代膀胱术后疗效。

方法观察12例患者术后可控情况,实验室、影像学检查以及手术并发症。

结果9例患者白天均可控;2例出现夜间遗尿;1例出现腹股沟斜疝。

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可控效果好,并发症少的术式。

膀胱是储存和排出尿液的囊性器官,因膀胱肿瘤、间质性膀胱炎、膀胱严重挛缩等而行全膀胱切除术后,过去多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以引流尿液,患者需终身佩戴尿袋,尿液的异味及长期更换尿管所带来的烦恼,常常给患者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膀胱肿瘤;膀胱全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我院于2013年在上级医院老师指导下完成第一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至今共完成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12例。

此术式是取远端的一段回肠制成一种生理上和解剖上与正常膀胱相似的代膀胱,与残余尿道吻合,使尿液经尿道排出,并能自控排尿,使术后患者过着与正常人无异的生活,此术式被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和采纳。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49~70岁,平均62岁,均为复发性或可复性膀胱癌,经膀胱镜病理活检确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癌。

其中Ⅱ级8例,Ⅲ级4例,临床分期为T2~T3。

所有患者术前行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等检查无上尿路肿瘤。

1.2方法取下腹正中切口,常规切除膀胱,保留部分前列腺尖部包膜(备与代膀胱吻合),将膀胱、前列腺、精囊一并切除,切除阑尾,距回盲部12 cm的回肠起,向近端检查40 cm的回肠段,血运良好,作成一囊袋,下端留2 cm形成尿道内口,备与尿道吻合。

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分别将两侧输尿管末端剪开0.8 cm,插入F7单J管支架引流尿液,以5-0可吸收线固定并作乳头状缝合。

在隔离回肠段近端3 cm起做5 cm长纵行折叠缝合,在近端封闭端2 cm的肠管的两侧剪孔将左右侧输尿管乳头分别拖入近端腸管并吻合,将吻合段封闭在腹膜后。

全膀胱术后护理记录模板

全膀胱术后护理记录模板

泌尿外科护理记录模板
全膀胱术后:病人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术毕返回病房,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规则,保留右侧颈静脉置管妥善固定,敷贴清洁干燥,保留胃管接持续负压吸引通畅,引流出墨绿色胃液,持续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节律齐,腹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保留血浆管引流出血性液体,保留回肠代膀胱造U黏膜红润,造口袋固定妥当,可见单极管在位,周围皮肤完好,接引流袋引流出淡红色尿液,行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X分,已告知病人及家属留置胃管、颈静脉置管、血浆管、膀胱造口的注意事项及自我护理知识,每日更换负压吸引器1个,每日更换血浆管袋I次,每周更换膀胱造口引流袋2次,行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XX分,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XX分,已告知病人及家属相关预防措施,嘱病人禁食禁饮,指导病人使用口舒剂清洁口腔,行口腔护理I次,保持口腔清洁,口气清新,指导病人使用小茴香热敷腹部促进肠蠕动,指导病人床上活动及翻身,嘱家属为病人按摩双下肢预防血栓,遵医嘱每日行雾化吸入4次,已行雾化指导,术后疼痛评分3分,己行相关术后宣教。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手术的护理体会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手术的护理体会
至21 0 0年 4月 实 施 膀胱 全切 回肠 代 膀 胱 手 术 9例 , 报 告 现 如下 。 1 临床 资 料
少量 多餐 进 高 热 量 、 蛋 白 、 高 高维 生 素 易 消 化食 物 。 22 3 加 强 基 础 护 理 : 后 留置 多 根 引 流 管 , 动 不便 , .. 术 活 应 当帮 助 其 翻 身 预 防 褥 疮 发 生 ; 后 第 1天 指 导 并 帮 助 其 活 术 动 四肢 , 预 防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 后 当 天 鼓 励 患 者 深 呼 吸 、 可 术
腹 部肿 块 。膀 胱 全 切 回肠 代膀 胱 术 是 治 疗 膀 胱 癌 最 有 效 的 治 疗 手段 。此 手 术 涉 及 泌 尿 系 统 、 化 系 统 , 手 术 时 间 消 且 长 、 除 范 围广 , 以术 前 准 备 、 后 护 理 非 常 关 键 , 助 于 切 所 术 有 预 防和 减 少 术 后 并 发 症 发 生 。 我 院 泌 尿 外 科 20 0 8年 1月
山 西 医 药杂 志 2 l O O年 9月 第 3 9卷 第 9期 上 半 月 S a x dJ S pe e 0 0 Vo. 9 No 9teFrt hni Me ,e tmb r2 1 , 13 , . h i s
・ 9 ・ 8 1

临床 护理 ・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手术的护理体会
咳嗽 , 给 予 拍 背 和 雾 化 吸 入 可 预 防肺 部 感 染 。 并 2 3 各 种 引 流 管 的 护 理 . 全膀 胱切 除 回 肠 代 膀 胱 术 涉 及 到 泌 尿 和 消 化 两 大 系
本 组病 例 9 , 中男 性 7例 , 性 2 ; 龄 5 ~ 6 例 其 女 例 年 9 8 岁, 均 6 岁; 平 4 全部 经 C B超 、 胱 镜 检 查 , 前 病 理 活 T、 膀 术 检 确诊 , 后病 理报 告 均 为 移 行 细 胞 癌 。这 9例 患 者 均 为 术 复 发性 , 中 4 行 膀 胱 肿 瘤 电灼 术 3次 , 其 例 3例 行 膀 胱 肿 瘤 电 灼术 2 , 行 膀 胱 肿 瘤 电 灼术 1 。 次 2例 次 2 护 理

2-泌尿病例分析-

2-泌尿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题(1)男,67岁,主因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半年来症状加重伴排尿中断收入院。

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排尿费力,需增加腹压才能排尿,同时排尿时间延长,尿线变细,尿后滴沥不尽。

近半年来,患者自觉症状加重,夜尿增多,由原来的每晚2~3次增至4~5次。

患者偶有排尿中断现象,两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和尿痛。

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好,睡眠较差,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糖尿病史20年,近十年来一直用胰岛素控制,但是血糖有时控制不好。

体格检查:体温,血压等正常,一般情况好,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肛查:前列腺Ⅱ度大,质中等,右叶中部可及一个约1cm的结节,结节质地不硬,肛门括约肌无松弛。

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前列腺5.3×5.0×4.9cm3,形态不规则,内可见0.7cm钙化灶,前列腺向膀胱内突出。

膀胱内可见多个强光团回声伴有声影,大者1.0cm,小者0.5cm。

残余尿约100ml。

KUB未见异常。

提问:1、叙述该患者的临床初步诊断和诊断依据。

2、叙述该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和要点。

3、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应该做哪些辅助检查。

4、叙述对该患者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案。

参考答案:1、叙述该患者的临床初步诊断和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前列腺增生症膀胱结石慢性尿潴留糖尿病诊断依据:男,67岁,症状:尿频,夜尿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半年来加重伴排尿中断。

体检:前列腺Ⅱ度大,质中等,右叶中部可及一个约1cm的结节,结节质地不硬。

B超检查:前列腺5.3×5.0×4.9cm3,形态不规则,内可见0.7cm钙化灶,前列腺向膀胱内突出。

膀胱内可见多个强光团回声伴有声影,大者1.0cm,小者0.5cm。

残余尿约100ml。

2、叙述该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和要点。

(1)前列腺癌:检测PSA,经直肠B超,必要时行MRI检查和前列腺穿刺活检。

(2)膀胱肿瘤:前列腺向膀胱内突出,应该与膀胱肿瘤进行鉴别,必要时膀胱镜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长期血尿一例特殊病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长期血尿的治疗处理方法方法报告一
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长期慢性出血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在消化内镜下行硬
化剂注射及钛夹止血后,血尿症状消失结论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出现远期并
发症:回肠膀胱出血较少见,而这种回肠膀胱静脉曲张导致的出血尤为罕见,通
过消化内镜在粘膜下注射硬化剂及合理使用钛夹能有效的控制慢性出血关键词:回肠膀胱术;静脉曲张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血尿是膀胱全切术后远期的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

而回肠膀胱静
脉曲张所导致的长期慢性出血更是十分罕见。

国内针对这方面的病例很少有相关报道。

我院
泌尿外科在2017年收治了1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长期慢性出血的病例,相关诊治情况
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1.临床资料
患者女 60岁,患者因“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15年,反复血尿10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2001年确诊为“膀胱癌”。

在家当地医院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回肠皮肤造口。

术后恢复良好,留置回肠膀胱造瘘管,并定期更换,后期改为收集尿袋。

10天前
无诱因突然出现肉眼血尿,呈暗红色伴血凝块。

血尿可自行消失但反复出现。

患者既往无
“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2012年因“ 回肠膀胱内结石”在我院行回肠膀胱造瘘口碎石取石术。

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本人无烟酒嗜好。

体格检查:营养发育中等,一般情况尚可。

心肺部及腹部无明显异常发现。

专科查体:双肾区无隆起,双肾下极未触及,双肾区压痛阴性,叩击痛阴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耻骨上膀胱区无膨隆,压痛阴性。

右下腹回肠膀胱
造瘘口无异常分泌物,引流尿液呈暗红色。

尿道外口未见异常分泌物。

辅助检查回报:血常
规回报:白细胞2.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2.8%。

血红蛋白:98g/L。

红细胞压积:30.6%,平均红细胞体积:88.2fL 尿常规回报:尿潜血+3,尿白细胞:+3,尿白细胞计数:177.22ul,尿红细胞计数:5698.78ul。

凝血四项:凝血酶原:15.9秒,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1.38,凝血酶原比率:1.37;肾功能+离子:肌酐:54umol/L,钾:3.31umol/L,钙:
1.9umol/L。

全腹部CT平扫+三维重建结果回报(见图一):1.符合回肠代膀胱术后改变,代
膀胱内稍高密度影;升结肠旁间隙模糊。

肝内占位性病变,胆囊结石,胆囊炎;脾大;腹腔
积液;考虑右肾囊肿,动脉硬化。

患者凝血四项结果异常,请血液科会诊后初步除外白血病
等血液性疾病可能。

患者右下腹回肠膀胱造瘘口引流通畅,可见间断引出暗红色血尿,血尿
颜色时轻时重。

入院后给予输血等对症处置,患者血红蛋白一度上升,但其后仍间断出现暗
红色血尿。

考虑患者回肠膀胱内伴有活动性出血,但回肠膀胱在腹内走形不规则,无法用硬
性膀胱镜等设备检查。

经消化科会诊,初步尝试用肠镜进入回肠膀胱内检查是否存在活动性
出血点。

进镜顺利,回肠膀胱内视野良好,在回肠膀胱末端可见双侧输尿管在回肠膀胱内乳头,可见正常喷尿,尿液淡黄。

仔细观察发现在输尿管乳头内上方约1公分处可见肠道粘膜
静脉曲张,其表面有明显渗血(见图二)。

先用8%冰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冲洗,直至病灶暴露清楚后注射针自活检管道放入内镜下给予肠道粘膜下注射血管硬化剂并用合金钛夹给予
局部止血(见图三)。

图一(回肠膀胱内出血点)图二(钛夹止血后)
2.结果
患者内镜治疗后恢复良好,无明显腰腹部不适感。

未出现任何药物过敏反应,回肠膀胱
造瘘口通畅,未见明显血尿。

术后3个月随访未见明显血尿。

3.讨论
在中国目前患有膀胱癌的病人越来越多,早期的膀胱癌可以通过尿道进行微创治疗,患
者术后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但膀胱癌及其容易复发,治疗起来比较麻烦,患者术后要不断
地去进行化学药物膀胱灌注。

这种特性也间接导致了该病成为欧洲在泌尿外科疾病领域里治
疗费用最为昂贵的疾病。

随着膀胱癌的不断复发其病理恶性程度会越来越高。

最终的治疗只
能是膀胱全切治疗。

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这种手术方式是膀胱癌手术中比较经典的术式。

该术式其远期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肿瘤复发,感染,肾积水等。

但像本例术
后远期出现回肠膀胱血尿则极为罕见,且血尿原因并非是常见的肿瘤复发而是肠黏膜本身出
现静脉曲张。

肠道粘膜因为其特殊性极少会出现血管的静脉曲张。

该病人出现这种情况考虑
有几种可能性:一种是该病人的肠道本身就有先天血管的变异性。

再有一种可能是由于人为
手术原因导致本来用来储存粪便的肠道粘膜因行使膀胱储尿功能而发生变异,从而使肠道粘
膜变薄,同时因其人为因素导致其血流动力学发生局部改变,从而使肠道血管出现静脉曲张。

自从1936年瑞典医师Crafood[1]报道了首例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止血后,该方法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且硬化剂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其中以鱼肝油酸、钠、乙氧硬化醇、无水乙醇最常用[2]。

我们本次使用的硬化剂为新一代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化学名:聚氧乙烯月桂醇醚)。

其止血机理为可迅速使周围组织水肿,闭塞血管,并使血管周围结缔
组织增生纤维化,进而有效的保护出血血管的目的。

未出现传统硬化剂比如鱼肝油酸钠、平
阳霉素等引起的过敏反应、硬化剂外渗导致组织变性、坏死及继发性溃疡、穿孔等并发症[3]。

而Lesur[4]认为单独采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止血并不能取得良好等止血效果,通过使用钛夹可以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而本例患者就是采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止血联合钛夹使用,患者止血效果非常满意,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Crafood.C,FrencknerP. New surgical treatment of varicose veins of the oesophagus。

Acta Otolnrgngol(Stockh),1939.27:422-429
[2] 李长政F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 98 年F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237-239.
[3]沈云志,茹佩瑛,赵建妹,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急诊硬化治疗[J].中华消化镜杂志,2004,21(3):160-162.
[4]Leser G. The place of endoscopy teratment in hemorrhagic ul-cers[J].Presse Med 2003,32:227-2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