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提示] 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的背景,通过论述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得出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2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3 、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提示]此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说有哪些中间目标可供选择;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及其选择原因;货币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4 、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提示]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一目标现在的问题;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好处及条件;我国目前的状况已达到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要求;如何为中间目标的调整做好准备.5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提示]货币供应量曾经普遍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货币供应量继续作为中间目标带来的困难;其他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6 、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提示] 西方国家纷纷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西方国家放弃这一中间目标原因;鉴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对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进行改进。

7 、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改善宏观金融调控[ 提示]可以结合目前票据业务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我国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论述,主要侧重对再贴现政策的功能、重要性、目前的条件等进行论述。

8 、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提示] 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业务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如进一步促进国库券市场的发展)等。

二、货币政策比较问题1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提示]主要从中国目前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出发,对货币政策的特殊性进行概括和总结,最好能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2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提示] 相对于前一题来说,范围要小一些,主要侧重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论述.可以参考东欧、前苏联国家的经验教训.3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提示]主要针对中国转轨时期的特点,提出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传导机制、对传导体的要求等),可供选择的主要工具,对目前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建议.4 、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及其启示)[提示]通过比较,论述两者之间的特点,并从中得出启示。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学生姓名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分院 xxxxxxxxxx 专业名称 xxxxxxx班级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2013年 4月15日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摘要: 美国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为成熟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 我国仍处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的尝试阶段, 尚未形成市场化利率。

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中美货币政策效果异同及形成的原因, 对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操作和改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有效性比较借鉴金融市场借鉴意义经济增长我国现阶段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onetary policy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has developed financial market and mature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experience,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policy tools attempt stage, has not yet formed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and improvement.Key words:effectiveness;comparison;financial market目录一、引言 (1)二、美国的货币政策 (1)(一)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的常规货币政策 (1)(二)美联储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创新 (1)三、中国的货币政策 (3)(一)当前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 (3)(二)政策实施效果 (3)四、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比较 (4)(一)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目标内容不同 (4)(二) 中美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基础比较 (5)(三)中美货币政策实效性对比分析 (5)五、结束语 (6)参考文献 (11)一、引言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大致就是三个方面,第一就是金融手段,第二就是央行的市场手段,第三是财政手段。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比较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比较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比较
次贷危机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有以下比较:
1. 利率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零利率政策,降低短期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

中国央行也采取降息政策,但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将利率降至零。

相反,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的几年中,中国央行提高了利率以抑制通胀。

2. 货币供应: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印钞,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

相比之下,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对保守,更加注重保持货币稳定。

3. 汇率政策:在次贷危机期间,美元贬值,而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持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包括加强货币政策协调,控制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等。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期间都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措施,但两国的政策重点和手段还是有所不同。

中国央行更加注重货币稳定和控制通胀,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更加重视刺激经济和增加货币供应。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的评述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的评述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的评述在全球范围内,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政策,以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增长。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评述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深度评述:我们可以从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方面来分析区别。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稳定汇率等。

在实现这些目标时,各国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有所不同,包括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管理、外汇干预等。

在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维持经济稳定和推动结构性改革,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与此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更加注重通货膨胀控制和就业增长。

这导致我国在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加注重宏观调控和结构性改革,而其他国家更加注重通货膨胀和就业数据。

另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区别之一。

在我国,央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定向降准等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央行通过直接干预国债市场或购买金融资产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广度评述:我们可以从国际角度来评述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我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其货币政策也必须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和外部冲击的影响。

与此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本国经济的内部平衡,对外部冲击的容忍度较低。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在汇率管理方面也有明显区别。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民币汇率浮动,但又保持一定的管制。

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元区,实行的是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力量对汇率的决定更大。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并非简单地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地位来看待。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需要更加注重宏观稳定和结构性改革,以应对内外部的各种挑战。

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是合理和必要的。

1997——200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7——200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买卖对象是经中国人民银行审定的、具有直接与央行 进行债券交易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一级 交易商。
Hale Waihona Puke 7、发布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
国务院于4月15日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 会条例》明确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 的咨询议事的机构。其职责是在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基 础上,依据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讨论货币政策事项并 提出建议。
第二节 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一、1997年货币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现金管理,调控货币总量,抑制通货膨胀
(1)严禁公款私存。 (2)认真执行帐户管理规定。 一个单位只能在一家金融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帐户, 办理现金收付业务。 (3)建立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制度。 凡办理现金收付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必须建立大额现金 支付登记备案制度,其范围包括所有在银行开户单位的大额 现金支付。
四、2000年货币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制定助学贷款管理意见。
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规定,对高等学 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或其直系亲属或法 定监护人,各金融机构要在信贷原则的指导下,积极开办包 括信用助学贷款和担保助学贷款在内的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 业务,办理助学贷款的银行扩大至所有国有商业银行,中央 财政对助学贷款进行财政贴息。
3、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
4、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使商业银行可用 资金大幅度增加。
5、三次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先后三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 利率,存款利率平均累计下调1.1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 累计下调2.22个百分点,存贷利差同时缩小。
3、降低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福建经济学校王家团[摘要]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伴随着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吸引全球美元资本涌入中国,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引发中国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导致通货膨胀,这实际上是国际美元资本稀释人民币购买力,转移了中国的储蓄财富。

[关键词]量化宽松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基础货币外汇占款0背景介绍2007年4月,美国爆发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美国的银行体系特别是投资银行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进而波及到实体经济,危机导致房价和股价双双暴跌,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经济体,对我国经济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

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向金融机构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同时将基准利率降至0~0.25%的极低水平,并实行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购买总额为165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劵,开动美元印钞机,同时继续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逆差,以刺激经济复苏。

1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伴随着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吸引着全球美元资本流入中国,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引发中国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导致通货膨胀,这实际上是国际美元资本稀释人民币购买力,转移了中国的储蓄财富。

第一,随着美元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多,美元绑架了人民币,作为体现金融主权的人民币定价权和发行权,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手中。

汇率是一国货币的价格,货币的定价权实际上是国与国之间实力的博弈,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几乎呈单边上涨走势,从汇改时的1美元兑8.11人民币,上涨到现在的1美元兑6.35人民币,这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掌握着人民币的升值节奏和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货币的定价权旁落了。

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引导着国际美元资本大量涌入中国,造成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同时导致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央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导致银行贷款资金的持续减少,企业正常的贷款需求和经营难以为继,同时央行回收流动性使民间借贷利率飙升,吸引更大规模的美元资本流入中国,致使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大,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有的企业甚至停产、倒闭。

英镑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

英镑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

英镑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英镑危机启示录:在大国综合博弈中,金融领域也是重要的战场,虽然你看不硝烟,但其惨烈的程度并不亚于其他类型的掰手腕。

任何一个故事都讲究背景,就像每一个主角都应该有一个曲折离奇的身世一样,每一出危机的背后,如果你去仔细翻翻,都能找到深刻的原因。

而当我们谈及英镑危机的时候,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先从欧洲货币体系开始落笔,更为恰当的做法是从永恒的命题入手:任何有抱负的国家,都有同样的野望:将地球村最漂亮的皇冠---储备货币---纳入囊中。

话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一句话概括布雷顿森体系:美元是唯一的核心货币。

其他所有国家货币跟美元挂钩,美元只和上帝才能发行的黄金挂钩)。

这是自1945年以来,美元地位第一次遭受冲击。

如日中天的德国、日本等后起之秀凑在一块儿嘀咕: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

既然美国相对实力衰退,旧货币体系已经彻底垮塌,新体系里最好我们每人都能分一杯羹。

考虑到美元的强大,后起之秀们很明智地选择了两大策略:国际上亚欧联手,猛推国际货币篮子来取代美元。

地区上各自提出一体化设想,通过区域货币和经济一体化来增强自身实力。

于是乎,SPDR应运而生。

这东西的本质其实就一句话,别搞美元一家独大,国际货币最好用货币篮子,我们几个比较牛的国家都在里面,当然,考虑到各国相对实力会有变化,篮子权重可以调整。

咱们争取以后不用单一货币,尽量用货币篮子SPDR好不好?结果大家都知道的,SPDR在和石油美元的竞争中,败北。

于是乎,欧洲货币体系(EMS)诞生。

这东西的本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将小舢板们用铁索链接,增强抗风浪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主要欧洲国家的货币都盯住ECU,ECU 是什么东西呢?又是一个货币篮子。

1979年诞生的时候包括8个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1989年西班牙加入,1990年英国宣布加入从而扩大至10个国家。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作者:李茂培代闯沈世锺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5期李茂培代闯沈世锺摘要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世界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十周年多了。

在危机期间美联储使用非常规手段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它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尤其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量化宽松金融危机政策一、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在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使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它是一种非常规手段。

量化宽松俗话讲“印钞票”,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央行大量印本国货币方式购买本国国债或企业债券的,向市场投入大量本国货币,增加市场货币的流动性。

主要是下调国内利率,刺激美国实体经济增长。

美联储从危机发生到2012年12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综合当时情况考虑和委员讨论共用4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首次是在次贷危机发生后金融机构面临的危机和破产,美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金几乎瘫痪,市场出现很严重流动性枯竭。

美联储多次向市场注入美元,但美国经济金融依然糟糕。

2008年伯南克7次降低联邦基准利率,接近实行零利率。

这一轮量化宽松货币主要为了阻止市场恐慌和美国经济崩溃。

第二轮伯南克和委员们决定从2010年8月,到2011年6月期间他每个月向大型银行金融机构上花费750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

这次量化宽松主要是为解决美国财政部危机。

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基于当时美国经济糟糕状况在2012年9月开始的。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决定每个月购买4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债券,同时持续以0%至0.25%的利率为美联储基金利率。

还向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出售短期国债和购买长期国债的操作。

是为了增加就业人口,复苏美国往日的经济。

第四轮量化宽松始于2012年12月,当时美联储继续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尤其是房利美和房地美证券和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

为了深入刺实体激经济发展和增加市场需求降低失业率。

通过观察伯南克实施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把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还使用购国债向市场注入资金方式。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经济联系也逐渐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逐渐增多。

在这种背景下,货币体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多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流和使用,同时也是国际支付、结算、储备资产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货币体系的演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货币政策相对保守。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上出现了两个经济大国:美国和苏联。

这时,货币体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取代了原来的固定汇率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元基础上的国际货币制度,它规定了所有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而美元则可以与黄金兑换。

这种货币制度主要是为了帮助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方便顺畅,但由于它过于依赖美国,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崩溃了。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混乱期。

1971年,美国取消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使得美元成为了一种自由浮动的货币。

这也加剧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波动,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在1973年开始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即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自由浮动。

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自由浮动汇率制。

二、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货币体系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致力于稳定人民币汇率,而这也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逐渐增大。

截至2021年8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高达3.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为中国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随着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外贸贡献率也逐渐提升。

其次,货币体系的稳定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扮演着全球重要经济体的角色,而货币政策的稳定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转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美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美90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变革对于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对英美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比进行分析,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1. 英美90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对比1.1 英国的货币政策在90年代初,英国采取了半官方的货币政策框架,即政府设定货币政策目标,并委托英格兰银行负责实施货币政策。

这一框架的特点是政府与央行之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地位,政府对货币政策的介入较小。

然而,在90年代晚期,英国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变革。

首先,英国实施了通货紧缩政策,以控制通胀。

其次,英格兰银行改变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将稳定通胀置于首位,并设定了通胀目标。

最后,英国引入了利率工具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等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1.2 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政策同样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在90年代初,美国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并将货币政策目标与通货膨胀相挂钩。

不过,在9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转向实行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并将就业增长等目标纳入货币政策考量范围。

此外,美国还实施了利率工具和量化宽松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债以刺激经济复苏。

2. 英美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2.1 独立的货币政策英美在90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中,体现了政府与央行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干预较小。

这给予了央行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更有效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因素,以实现经济稳定和通胀控制的目标。

这对于我国来说,意味着更有必要加强央行的独立性,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2.2 稳定的通胀目标英美在9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的通胀目标制度,使货币政策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这一制度的优势在于,通过设定通胀目标,央行可以引导市场预期,促进稳定的经济增长。

我国也应考虑制定明确的通胀目标,并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原则,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对我国政策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对我国政策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对我国政策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贸易和金融联系越来越紧密。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不仅关系到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也直接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对我国政策的影响。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人民币汇率稳定二战后,国际社会迫切需要重建全球金融体系。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酒店,代表44个国家的金融部长和央行行长共同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该协议规定,各国的货币汇率都要以美元为基础,而美元则以黄金为支撑。

这个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维持了长达27年的时间。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国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一直拒绝承认中国大陆政府,其实也就不可能使用人民币计价。

直到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取消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

此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极度落后。

于是,人民银行决定通过一系列货币改革,推出新的人民币,并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

由于新中国的经济状况不佳,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非常有限。

同时,美元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逐渐取得成功,国际贸易有了大规模的增长。

人民币的汇率也因此面临了更大的压力。

二、弗洛特利体系与资本自由流动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取消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制度,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

随后,各国纷纷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1990年代初,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新的货币制度,那就是弗洛特利体系。

弗洛特利体系是基于资本的自由流动的。

它强调市场的主导作用,不支持中央银行干预汇率市场。

在这个体系下,货币市场会自动调整供需,从而维持汇率的稳定。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弗洛特利体系往往导致货币大量流入一些表现非常好的国家,从而推高汇率。

这甚至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

英美治理滞胀的政策解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治理滞胀的政策解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治理“滞胀”的政策解析及对我国的启示○宋佳曾宪萍[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滞胀”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在逻辑。

回顾英美两国在其典型“滞胀”时期所采用的具体治理政策,并对政策进行详细评述和解析;在总结分析英美两国治理“滞胀”政策的基础上讨论了政策所涉及的应用逻辑,包括凯恩斯主义扩张性政策的作用边界和效率,供给刺激方式与需求刺激方式的不同和联系以及“胀”与“滞”的治理先后关系;分析了我国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并从加强供给管理、流动性管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注重供给管理;加强流动性管制;依据国情调控。

[关键词]英美;滞胀;经济政策;政策逻辑[中图分类号]F0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2X(2012)—01—0163(05)[作者]宋佳,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北京102488曾宪萍,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北京102488一、英美“滞胀”时期的经济治理策略回顾及评述“滞胀”是用于描述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一方面通货膨胀的存在使得物价持续上涨,另一方面经济出现停滞或者增长缓慢导致失业率增加。

英美“滞胀”最为典型的时期莫过于20世纪70 80年代,当时治理“滞胀”变成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任务,传统意义上矛盾的双方同时发生,让二战后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刺激政策的英美两国不得不改弦易辙。

1.美国“滞胀”时期的经济治理政策回顾及评述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生的石油危机使得美国陷入经济“滞胀”,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里根执政,情况仍没有好转,政策执行顾此失彼,矛盾双方此消彼长。

1981年,以反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里根政府推出经济复兴计划,主要采纳了供给学派的观点,消减税率,压缩政府规模,抑制政府开支;采用紧缩货币政策,通过货币发行量控制通货膨胀。

具体措施〔1〕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大幅度抑制政府开支,降低政府规模;②大规模减税,提高企业和个人生产积极性;③放宽行政限制,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发挥市场机制,提倡自由贸易;④规范福利制度,缩减福利开支;⑤稳定金融,控制货币发行量;⑥加快固定资本折旧,缩短固定资本使用年限,提高更新速度。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这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它也会导致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以及通货膨胀压力等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汇率变动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供应量增加,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升值。

这会对我国出口造成一定的冲击。

对于那些外销大宗商品的企业和行业,这种冲击可能会非常明显。

同时,升值的人民币也会使得跨国公司对于我国的投资热情降低,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2.资本外流美元贬值会促使投资者将资本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国家,美联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购买国债也会刺激资本外流。

相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稳定,因此在出现美国经济衰退的时候,资本将流向我国。

这虽然可以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但也会使得人民币汇率升值,进而影响到出口和国内投资环境。

3.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美国物价上涨,随之而来的是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增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商品,而需求上涨也会推升我国物价。

这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加紧。

二、应对措施为了应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我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汇率。

例如,稳定一篮子货币汇率或者适当干预市场。

另外,我国可以通过扩大进口,增加石油和原材料等商品进口的比例,来减少出口的压力,从而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

2.加强金融监管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安全和稳定。

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我国。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以保持汇率的稳定。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我们可以调节国内经济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

3.实施货币政策我国也可以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和差异及原因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和差异及原因

数据来源:美联储官网
提高定期存款最高限 制利率,几次提高贴 现率,从4%到6%, 市场利率持续攀升。
1971-02-01
1971-09-01 1972-04-01 1972-11-01 1973-06-01 1974-01-01 1974-08-01 1975-03-01 1975-10-01 1976-05-01 1976-12-01 1977-07-01 1978-02-01 1978-09-01 1979-04-01 1979-11-01 1980-06-01 3月期国库券利率
2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
公开市场操作
正式 暂停 恢复 启动 交易 操作
1996 1997 1998
最为重要的 货币政策工 具乊一
2007
单位:亿元
1998-2007年我国国债年发行额 年份 发行额 年份
发行额
1998 3808.70 2003
14.00
16.00
18.00
20.00
0.00
2.00
4.00
6.00
8.00
1960-01-01
1960-08-01
1961-03-01
1961-10-01 1962-05-01 1962-12-01 1963-07-01 1964-02-01 1964-09-01 1965-04-01 1965-11-01 1966-06-01 1967-01-01 1967-08-01 1968-03-01 1968-10-01 1969-05-01 1969-12-01 1970-07-01 贴现率 联邦基金利率
1.00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发展,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单一国家的边界。

近年来,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不仅在美国本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稳定、资本流动以及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影响,以期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将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明确其定义、特点以及实施机制。

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和动因。

随后,文章将深入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包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等。

文章还将分析中国在面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如何调整自身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机制,以及中国在面对这种外部冲击时应该如何调整自身的货币政策,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被称为量化宽松(QE),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实施。

该政策的核心在于,当中央银行将短期利率降至零或接近零的水平后,通过购买长期金融资产,如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以增加银行系统中的基础货币供应,从而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这种操作实质上可以被视为“间接增印钞票”,因为它增加了银行系统中的货币供应,尽管并未直接印刷更多的钞票。

在金融危机期间,尤其是2008年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被广泛应用。

美联储通过大规模购买长期金融资产,压低了长期利率,鼓励了银行贷款,刺激了投资和消费,从而帮助经济复苏。

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比较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比较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比较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对中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接着具体阐释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货币供应量这一指标上不同的原因,最后阐述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量中美货币统计口径GDP 融资结构我们在研究金融市场时,常常提到M0,M1,M2,M3,货币供应量,在这四个层次中:一、美国M1=财政部、美联储及各存款机构金库外的通货+非银行机构发行的旅行支票+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小额定期存款(面额小于$100,000 的定期存款)-存款机构中个人退休金账户(IRA)和基奥计划份额+货币市场基金份额(非机构持有)-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中的个人退休金账户和基奥计划份额二、中国(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三、中美两国的区别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广义货币数量差异较大,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和金融结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一般性的经济因素背后,隐藏着经济和金融体制、制度方面的重大差异,这是造成中美货币供应量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

中国的间接融资占据重要位置,而美国直接融资占较大比重。

美国的企业债发行规模全球居首,长期以来其直接融资占比保持在80% 至90%的水平。

中国的债券市场并不发达,股权市场的发展和扩容受到诸多限制,金融体系中的间接融资占据主要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2008 至2010 年中国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占比分别为17. 6%、19. 5%和22%,远低于美国的水平。

美元霸权的形成和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元霸权的形成和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元霸权的形成和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美元霸权的形成19 世纪英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英镑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但在一战后,英国逐渐丧失了在国际金融中的垄断地位。

20 世纪20 年代末的经济大危机结束了英镑与黄金长达一个世纪的挂钩,英镑的霸权地位陨落。

二战结束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满目疮痍,而德日等战败国只剩得一片废墟。

只有美国的实力在战争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超级大国。

此时,国际货币的缺位,各国货币肆意贬值使国际贸易无法正常开展,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局面,选定一种强势货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是当时国际社会的切实需要。

1944 年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金本位制开始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替代英镑占据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

美元作为各国进行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迫使诸多国家将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

同时,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中占有最大资金份额,二者实际上也被美国所操纵,变成了美国操纵国际货币金融的工具。

由此,美元确立了其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强化了美元霸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客观经济生活迫切需要时,在短时期内,经过协商形成的。

地缘政治和经济霸权的强力是其建立的真正幕后推手,该体系必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黄金储备持续下降,1971年尼克松政府切断了美元和黄金的直接联系,1974年公开宣布废除黄金官价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但是美国凭借其整体实力,使美元和石油画上无形的等号,美元的霸权仍然在持续。

当然,发展到现在,经济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美元的地位受到冲击,主要方面一是本国银根不稳定,有大量的国债掌握在中国等大国手里。

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Liaoning Economy近几年,美联储退出QE以及多次加息,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文主要讨论这种影响形成的机制,并通过对汇率、外储、利率等数据的分析证实影响的存在,并初步提出减弱这种影响的原则。

一、货币政策对外传导的原理和渠道根据三元悖论,一国在“稳定的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中只能同时实现两个,而资本流动可以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直接管控,因此从这个角度美国货币政策更多是通过影响汇率而影响中国货币政策。

而对于汇率,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有“利率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货币主义理论”。

具体来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汇率及货币政策的影响通过国际贸易、大宗商品、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外债等多种具体形式施加。

1.国际贸易和大宗商品。

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对本国的真实收入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购买力,继而经由国际贸易等渠道将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外溢出去。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主要由投资和出口驱动,美国作为重要贸易伙伴,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较为显著,事实上相关的研究也表明了真实收入的相对变化对真实汇率具有正相关影响。

此外,大宗商品通常以美元计价,其不仅具有生产属性,还有投资属性。

往往在美元指数上涨时大宗商品的价格会下跌,反之其价格会上涨。

中国经济对大宗商品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又缺乏定价权,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承受者。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出口价格,进而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影响汇率、货币政策等。

2.资本流动。

由于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导致的跨境资本流动也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货币政策。

跨境资本特别是投机属性较强的短期资本,容易造成汇率的波动。

通常在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表现较强势,且美国资产收益率也会上升,中国境内热钱开始流出;反映到外汇市场上就是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人民币贬值。

3.外汇储备。

中国在2009年以前,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创造之锚,因此美国的货币政策通过外汇占款(主要是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对应的外汇占款)等渠道向中国传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比及
对我国的启示
内容摘要:
20世纪代以来,美国和英国针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形势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功。

这对当前我国特殊的经济运行态势下的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世纪代以来,美国和英国针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形势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功。

这对当前我国特殊的经济运行态势下的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货币政策对比启示
一、美国20世纪代高增长、低通胀下的货币政策
20世纪代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而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美联储所估计的潜在增长率上,明显地出现了一高两低并存的良性循环。

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代以来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是促使美国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货币稳定增长为目标的“单一规则”和“泰勒规则”相结合形成了所谓的“中性货币政策”;二是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国际化。

这些新的发展反映了美国货币当局面对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在货币政策上做出了新的探索。

这一时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可归纳为五个特点:
1.实行中性货币政策——盯住真实利率
20世纪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货币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调整,即以泰勒规则为理论基础,实
行以实际利率为中介目标的中性化货币政策。

所谓中性货币政策,就是指利率保持中性,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让经济自身潜在的增长率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持续地增长。

美联储认为,美国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因而美国经济潜在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因此,美联储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调整利率,使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稳定在2.5%左右。

具体来说,如果预期的年增长率低于这一标准,就调低利率;如果高于这一标准,就调高利率。

2.以利率作为货币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主要实施工具
20世纪代后期,尤其是代以后,美联储发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不再可行,于是,从起,美联储开始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间目标。

当第4季度和上半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分别达5.3%和3.85%时,美联储从5月-2月连续两次将贴现率由3%调至5.25%,目的在于防止上半期以来因经济速度转快和失业率下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随着第4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又出现升温现象,美联储在3月再次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高0.25%,以防通货膨胀复燃。

美国经济经历了多的高速增长后,到末开始出现减速的迹象。

有鉴于此,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下调利率的政策,1-6月连续6次降低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降低了2.75个百分点。

3.政策的前瞻性
格林斯潘认为,由干利率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有滞后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必须有预见性,即在出现通货膨胀迹象之前就采取紧缩政策,或在出现衰退之前就放松银根。

美联储总是提前行动,防患于未然,当美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过热或过冷的迹象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把问题控制在初发萌芽状态。

美联储这种策略在代成功地对美国经济实施了宏观调控。

4.以微调为主的稳定政策
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实施中把握火候,微调为主。

1995-美联储每次上调或下调大多是25个基本点,这种温和的行动,可防
止利率调整对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突然性的振荡。

进入代以来,美联储十分注重微调的操作手段,根据经济的发展趋势,随时不断地调整联邦基金利率,从而保持长期实际利率不变,力求货币政策对经济不产生正向或反向的作用。

每次调整的幅度很小,一直在0.25-0.5个百分点之间。

5.公开和透明的政策
以来,美联储一直以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和手段,大大提高了利率信号的透明度。

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年召开8次会议,每次例会都要对利率是否变动的情况作以说明,两周后公布会议纪要。

且每年两次向国会发表联储对经济趋势的看法和货币政策取向。

美联储这种做法一是避免出现联储与公众预期不同所导致的政策“冲击”,二是引导市场对利率波动形成合理的预期,避免出现市场剧烈的波动,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平稳地增长。

三是货币政策透明有利于市场决策,也有利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实现。

二、英国货币政策的变革
1.英国货币政策执行上的重大变革
自英国工党执政以来,英国的货币政策执行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英格兰银行被赋予独立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

英国政府只把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交给英格兰银行,只在国家利益需要的特定情况下,才有权在较短的期限内干预利率。

二是货币政策决策更加透明和公开,从而建立起稳定的公众预期,同时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三是在金融监管上,重新界定英格兰银行与财政部的职责。

英格兰银行定位为负责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系统性的风险,而不再对具体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四是债务管理移交给财政部。

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避免因政府理财的需要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中立和独立,进而影响控制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

2.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
(1)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英格兰银行建立了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手段来实现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货币政策体系。

从开始,英格兰银行不再使用广义或狭义的货币作为中介目标,而直接以通货膨胀率为目标。

在英国,只有短期的利率才是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和控制的,主要是两个星期的回购利率。

短期利率的变动影响市场预期,往往引起不同期限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变化。

名义利率的变动以及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决定了实际利率的水平,而实际利率的变化将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影响,使国内生产总值发生变动,并以菲利普斯曲线的作用方式,使通货膨胀发生变化。

在英国实行浮动利率制度,而且绝大多数个人都有住房贷款的负债,这就大大提高了利率传导的敏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