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比及
对我国的启示
内容摘要:
20世纪代以来,美国和英国针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形势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功。这对当前我国特殊的经济运行态势下的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世纪代以来,美国和英国针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形势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功。这对当前我国特殊的经济运行态势下的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货币政策对比启示
一、美国20世纪代高增长、低通胀下的货币政策
20世纪代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而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美联储所估计的潜在增长率上,明显地出现了一高两低并存的良性循环。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代以来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是促使美国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货币稳定增长为目标的“单一规则”和“泰勒规则”相结合形成了所谓的“中性货币政策”;二是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国际化。这些新的发展反映了美国货币当局面对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在货币政策上做出了新的探索。这一时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可归纳为五个特点:
1.实行中性货币政策——盯住真实利率
20世纪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货币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调整,即以泰勒规则为理论基础,实
行以实际利率为中介目标的中性化货币政策。所谓中性货币政策,就是指利率保持中性,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让经济自身潜在的增长率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持续地增长。美联储认为,美国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因而美国经济潜在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因此,美联储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调整利率,使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稳定在2.5%左右。具体来说,如果预期的年增长率低于这一标准,就调低利率;如果高于这一标准,就调高利率。
2.以利率作为货币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主要实施工具
20世纪代后期,尤其是代以后,美联储发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不再可行,于是,从起,美联储开始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间目标。当第4季度和上半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分别达5.3%和3.85%时,美联储从5月-2月连续两次将贴现率由3%调至5.25%,目的在于防止上半期以来因经济速度转快和失业率下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随着第4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又出现升温现象,美联储在3月再次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高0.25%,以防通货膨胀复燃。美国经济经历了多的高速增长后,到末开始出现减速的迹象。有鉴于此,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下调利率的政策,1-6月连续6次降低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降低了2.75个百分点。
3.政策的前瞻性
格林斯潘认为,由干利率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有滞后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必须有预见性,即在出现通货膨胀迹象之前就采取紧缩政策,或在出现衰退之前就放松银根。美联储总是提前行动,防患于未然,当美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过热或过冷的迹象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把问题控制在初发萌芽状态。美联储这种策略在代成功地对美国经济实施了宏观调控。
4.以微调为主的稳定政策
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实施中把握火候,微调为主。1995-美联储每次上调或下调大多是25个基本点,这种温和的行动,可防
止利率调整对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突然性的振荡。进入代以来,美联储十分注重微调的操作手段,根据经济的发展趋势,随时不断地调整联邦基金利率,从而保持长期实际利率不变,力求货币政策对经济不产生正向或反向的作用。每次调整的幅度很小,一直在0.25-0.5个百分点之间。
5.公开和透明的政策
以来,美联储一直以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和手段,大大提高了利率信号的透明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年召开8次会议,每次例会都要对利率是否变动的情况作以说明,两周后公布会议纪要。且每年两次向国会发表联储对经济趋势的看法和货币政策取向。美联储这种做法一是避免出现联储与公众预期不同所导致的政策“冲击”,二是引导市场对利率波动形成合理的预期,避免出现市场剧烈的波动,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平稳地增长。三是货币政策透明有利于市场决策,也有利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实现。
二、英国货币政策的变革
1.英国货币政策执行上的重大变革
自英国工党执政以来,英国的货币政策执行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英格兰银行被赋予独立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英国政府只把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交给英格兰银行,只在国家利益需要的特定情况下,才有权在较短的期限内干预利率。二是货币政策决策更加透明和公开,从而建立起稳定的公众预期,同时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三是在金融监管上,重新界定英格兰银行与财政部的职责。英格兰银行定位为负责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系统性的风险,而不再对具体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实施监管。四是债务管理移交给财政部。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避免因政府理财的需要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中立和独立,进而影响控制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
2.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
(1)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英格兰银行建立了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手段来实现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货币政策体系。从开始,英格兰银行不再使用广义或狭义的货币作为中介目标,而直接以通货膨胀率为目标。在英国,只有短期的利率才是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和控制的,主要是两个星期的回购利率。短期利率的变动影响市场预期,往往引起不同期限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名义利率的变动以及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决定了实际利率的水平,而实际利率的变化将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影响,使国内生产总值发生变动,并以菲利普斯曲线的作用方式,使通货膨胀发生变化。在英国实行浮动利率制度,而且绝大多数个人都有住房贷款的负债,这就大大提高了利率传导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