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气)——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气)——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

一、组成

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气,酥炙黄色(现代用法:干者一对,必须保全尾尖,酒洗净,置微火上烘脆,阴干,研为细末)杏仁五两,炒,去尖(150克)、甘草炙,五两(150克)、人参二两(60克)、茯苓二两(60克)、贝母二两(60克)、桑白皮二两(60克)、知母二两(60克)。

二、用法

上八味,研为细末,盛磁器内,每日如茶点服(现代用法:制为散剂早晚空腹时各服一次,每次6克,开水送下)。

三、歌括

1.人参蛤蚧散

罗氏人参蛤蚧散,专治痰血与喘满;桑皮二母草杏苓,肺痿服之症可缓。

2.人参胡桃汤

人参胡桃生姜伴,纳气归肾可平喘。

四、功用

益气清肺,止咳定喘。

五、主治

咳久气喘,痰稠色黄,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日渐羸瘦,或面目浮肿,脉浮虚,或日久成为肺痿。

六、方解

本方证由于久经咳嗽不愈,肺气上逆则现喘促,胸膈胀满。若肺虚日久,子病犯母,则影响脾不运湿,聚液成痰,湿郁滞化热,久咳伤及血络,可出现痰中带血。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则颜面浮肿肺气虚,寸口脉当浮虚,舌质青紫,苔薄白或腻薄黄迁延日久,形体消瘦,可导致肺痿。故方以蛤蚧为主,入肺肾经,补肾纳气而定喘,人参大补元气而益肺脾;茯苓益脾渗湿;桑皮、杏仁利肺气而降逆;贝母清热润肺而开郁化痰;知母既可清肺热,又滋肾而纳气;炙甘草佐补气药补益元气。全方相辅为用,共收补肺益脾,滋肾纳气,定喘止咳之效。

本方以久咳肺虚,证情偏热者为宜。若因外邪干扰而引起之喘咳证,非本方所能适应。服,用水一小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临卧温服(现代用法:煎汤三次,分早、午、晚空腹服)。功用:补肺肾,定喘逆。主治:肺肾两虚,咳嗽气喘

七、附方及方论

人参胡桃汤(《济生方》):新罗人参寸许,切片(8克)、胡桃五个,去壳,取肉切片上作一服,用水一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临卧温服(现代用法:煎汤三次,分早、中、晚空腹服)。功用:补肺肾,定喘逆。主治:肺肾两虚,咳嗽气喘。

本方亦治虚喘证,惟证情偏寒而较轻。以人参补益元气,胡桃润肺而收纳肾气,故对肺虚而气不降之咳,肾虚而气不纳之喘宜用。

人参蛤蚧散与本方同治虚咳气喘。但前者药性稍寒,且药力

较强,证情偏热之重证宜用。后者药性偏温,且药力稍弱,证情偏寒之轻证可取。这是两方异同之处,临证时可分辨择用。

八、文献摘录(方论)

吴崑:“是方也,人参益气,蛤蚧补真,杏仁利气,二母清金,桑皮泻喘;若甘草、茯苓乃调脾而益金之母也。又曰:蛤蚧为血气之属,能排血气之毒,故此方用之,调脓理血,亦假其性而伏奇于正也。”(《医方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