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白洋淀纪事主要内容及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通用13篇)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白洋淀纪事读后感(通用13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洋淀纪事读后感(通用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白洋淀,一个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读这本书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
同样的,白洋淀里的人们也是不为人知的,这样的角色在中国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这种人,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这一本书看下来,里面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故事,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军队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淀里面的人们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无限希望,这份希望甚至是连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无法比拟的。
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祖国的热爱也同样令我震惊,他们有些人主动参军,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上前线作战,但是他们却各自又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会立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云一样独当一面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的男女老少一样,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无闻地在背后努力在的人有很多,没有他们,也许抗日战争就不会成功,也许就没有像现在一样的和平生活,他们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或缺的。
在最后,我想说:我们虽然处于和平年代,但是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在背后默默无闻得为祖国做出自己应该的贡献。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记得小学时在语文书中读过《采蒲台的苇》,只觉得那个时代十分混乱。
这个寒假,当我读完整本《白洋淀纪事》,我对《采蒲台的苇》有了不同的感受,对那个时代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白洋淀的苇是最有名的,一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但在采蒲台的苇塘里,苇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记忆。
八路和妇女,虽然素不相识,但凭借着他们保卫祖国的决心,整个苇塘上回响着有力的“没有!没有!”,这声音,是多么掷地有声、刚强不屈!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芦苇,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可就是人民的斗争才保持了它们的生存,才有了白洋淀如画一般的风景,才成就了今天繁荣富强的中国!可能小时候因为不明白时代背景,只觉得场面有些暴力,八路军十分勇敢,却忽视了蕴藏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力量,他们虽不是驰骋沙场的战士,但他们正是依靠自己的团结、顽强,帮助八路军渡过难关,打败日寇。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5篇)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5篇)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第1篇:《白洋淀纪事》孙犁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其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中包括负有盛名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等共54篇。
《白洋淀纪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为背景,用乐观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战争的严酷和生活的艰难,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人物,尤其女性们勤劳、善良、聪明、勇敢的完美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这一本书看下来,里面全部都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故事,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军队的折磨,可就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淀里面的人们却依然坚持着对生活的无限期望,这份期望甚至连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都无法比拟的。
同时,他们又十分热爱自我的祖国,他们有些人主动参军,为国家尽自我的一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上前线作战,可他们却努力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香菊的母亲》这篇文章。
香菊的母亲,一个十分热情、进取的斗争骨干,六七岁时就被卖给一个大她二十岁的男人做妻室,她的丈夫在地主家扛长工,因长期受地主的压迫简直变成了一个傻子。
于香菊的母亲小小年纪娶过来,就得当男当女,买东办西,在旧社会里,她一员闯将。
但香菊的母亲并不纠结于自我的身世经历,成长的恶劣环境很好的磨练了她,她总顽强的奋起斗争,在公审大会上,香菊的母亲勇敢的站出来揭示地主们的丑恶嘴脸,与此同时,她依旧同年轻人共同开会努力学习,追求自我梦想,作为斗争骨干,表现得十分冷静、顽强和有见解。
从香菊的母亲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虽然她小时候经历了种种磨难,可她挺了过来,并理解革新,抛弃旧思想,同自我的女儿一样认真做功课。
香菊母亲在追求梦想的见识和行为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勇于追求自我的梦想,不断进取,改掉坏习惯,把以往的苦痛都留在过去,不停止的奋进!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第2篇:在看《白洋淀纪事》之前,我认为英雄必定一个人为国家亦或为正义牺牲,做出贡献。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是一部以白洋淀为背景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其深厚的生活体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白洋淀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触动,对白洋淀这片美丽而又神秘的湿地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作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白洋淀纪事》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和鲜活。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融入其中,使得作品更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
在作品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洋淀的自然景观,湖水波光粼粼,芦苇摇曳生姿,候鸟在湿地上翩翩起舞,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勤劳、坚韧和乐观,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仿佛能够听到白洋淀的心跳和呼吸,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作为一部以白洋淀为背景的作品,《白洋淀纪事》也给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作品中,作者不仅展现了白洋淀的美丽和神秘,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白洋淀这片土地上,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人们在自然面前显得是如此渺小,但他们并没有被自然所压倒,而是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白洋淀这片土地上,人们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着这片土地。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最后,作为一部反映当代生活的作品,《白洋淀纪事》也给人一种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白洋淀的描绘,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农村留守儿童等。
这些问题虽然是当代社会中的现实,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现实的抱怨和指责,而是通过对白洋淀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白洋淀这片土地上,人们正在努力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活条件,追求美好生活。
【语文知识点】白洋淀纪事主要内容及读后感
【语文知识点】白洋淀纪事主要内容及读后感《白洋淀纪事》是作家孙犁描写抗日时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并与当地地主等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小说散文集。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白洋淀纪事主要内容及读后感,供参考。
《白洋淀纪事》内容包括:一天的工作、邢兰、战士、芦苇、女人们(三篇)、“懒马”的故事、走出以后、琴和箫、丈夫、老胡的事、黄敏儿、第一个洞、山里的春天、杀楼、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村落战、麦收、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碑、钟、“藏”、嘱咐、新安游记、纪念、光荣、种谷的人、浇园、蒿儿梁……在《白洋淀纪事》中,孙犁通过对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写,从而用无邪的文字勾画出时代的未来,用文学之美来表达普通人的心愿。
文中充分表现出了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
一种名为“淳朴”的精神本书讲述了抗日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的白洋淀,有着真诚的人民和无畏的战士。
面对日本军队的攻击和“扫荡”,白洋淀人民英勇地反击,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留下了生机,重创了敌人军队。
这本书虽然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却也写出了人心的真诚、人民的淳朴和精神的进取。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邢兰的淳朴,他是鲜姜台的农民,虽然他家很困难,孩子都没有裤子穿,可他依旧无私地帮助其他人。
而且,他从来不会愁眉不展或是唉声叹气,他身上的那种淳朴让人十分感动。
他这种精神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时候,那里的人几乎都如邢兰一般,有爱心又淳朴,邻里之间会互相帮助,有事情也会义不容辞地去帮忙,而且晚上几乎可以不关门。
记得有一回,我和刚刚下班的外公一起坐上三轮车,然后回到了家,可是,刚刚回来的外公就听见隔壁有人病倒了,就全然不顾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体,以及没吃晚饭的事实,将我交给外婆后,开着三轮车便赶到了隔壁人家的门口,然后带着那位生病了的邻居,全然没有察觉到山那一头渐渐落下的夕阳,急匆匆地开向了医院。
第二早上,我醒来时,便听到外公外婆在谈论那位邻居的事,虽然听不太懂,但是从他们的话中我大概可以知道,那位邻居已经没事了。
《白洋淀记事》读后感(精选7篇)
《白洋淀记事》读后感《白洋淀记事》读后感(精选7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洋淀记事》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洋淀记事》读后感篇1恍惚间,读完了最后一章,才惊醒,这么快就读完了吗?全书那么多的故事,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有连续性。
从开始抗日,人民积极反抗,青壮年上战场,老弱病残幼在家拼尽全力保护战士们,再到土改等等,人民开始识字,有了文化,精神层次也提高了。
那么多故事,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小胜儿》。
小金子是杨主任的警卫员,时年19岁。
那次,他出发去打仗,走之前,面上带笑,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队伍前面,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
而几天后,一切都变了。
上战场的同志们都死的死,伤的伤,连热情的杨主任都战死沙场!小金子负了伤,在家休养。
多可怜的孩子啊,青春年少,本该是享乐,社交,与朋友一起浪,自由勇敢追梦的年纪,却目睹了无情的战争。
明明前几天还一起骑着高头大马,明明前一刻还并肩作战,“轰”的一声,那么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只剩下破碎的血肉在空中飞射,漫天泥土飘下,被血染红。
一个孩子,为什么要面对这么残酷的事实?这就是战争,无比残酷,无比血腥,冷漠无情得令人胆寒。
为了不让更多年轻的生命遭受摧残;不用为国负伤却只能躺在暗无天日的泥洞里;不必每晚担惊受怕睡不着觉,被噩梦侵袭;英勇的战士们拼命御敌,倒下也咬掉敌人一块肉,杀出一条血路,一条血腥却拯救所有人的路。
年轻的孩子啊,振作起来,撑过这一次,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了。
《白洋淀记事》读后感篇2白洋淀,一个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读这本书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
同样的,白洋淀里的人们也是不为人知的,这样的角色在中国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这种人,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这一本书看下来,里面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故事,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军队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淀里面的人们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无限希望,这份希望甚至是连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无法比拟的。
语文七上《白洋淀纪事》名著知识点
语文七上《白洋淀纪事》名著知识点白洋淀纪事一、内容梗概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XXX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XXX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二、作家名片XXX(1913.4.6-2002.7.11)原名XXX,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
当代著名文学家,,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3年毕业于XXX,研究生。
1937年参加工作,任XXX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XXX教官,XXX、XXX、XXX及XXX编辑、教师等职业,XXX教师,《平原杂志》编辑。
《孙犁全集》由XXX出版,“孙犁纪念馆”座落在河北省安新县“华北明珠——白洋淀”畔。
三、人物名片XXX人物简介: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XXX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老英雄人物简介:《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
《白洋淀纪事》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白洋淀纪事》是一部以白洋淀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生态学家何兆武先生。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生态散文,展现了作者对白洋淀丰富的生态和人文资源的认知和热爱。
在《白洋淀纪事》中,作者详细描绘了白洋淀的独特风光,包括湖光山色、水草丰茂、鸟语花香等景观。
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描写,何兆武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自然生态的珍视之意。
书中还介绍了白洋淀独特的渔猎文化、民俗风情和历史渊源,展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珍视。
阅读这部作品,让我对白洋淀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对当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通过作品展现的白洋淀的美丽和独特性,使我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态文学的存在意义,它不仅能够让人们对自然的美好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也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珍视。
何兆武先生通过《白洋淀纪事》这部作品,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态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也唤起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和担当。
《白洋淀纪事》是一部展现了作者对白洋淀生态和人文资源独特眷恋的优秀作品。
阅读这部作品,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白洋淀这片土地的美丽和独特性,也为人们树立了保护自然环境、传承传统文化的榜样。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深入了解白洋淀这片美丽的土地,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去。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是华北平原的一个重要湿地。
这片湿地,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草原和农田之间,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探访。
何兆武先生以其深厚的生态学功底和扎实的文学功底,撰写了《白洋淀纪事》,生动地描绘了白洋淀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和渔猎文化,让读者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白洋淀的湖光山色、水草丰茂、鱼虾丰富、鸟语花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品名著——《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精品】
品名著——《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集大成之作。
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为背景,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艰难和军民之间的友爱;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几篇读后感,欢迎来阅!白洋五日看回花,馥馥莲芳入梦来。
碧波滚滚,淀鸥嬉戏,一簇簇的芦苇挺立在湖面上,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守护一方安宁。
白洋淀水乡的景致当然不止于此,但若不是读了《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想任谁都不会知道这地方,更不会知晓这里曾经硝烟弥漫。
那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的特殊时期,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都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人民生活凄苦不堪,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对生活充满热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山河破碎,硝烟四起,身为国民的一员,又怎能坐视不理?有些人主动离别亲人,加入抗战队伍,有些人则在后方通过自己的办法为抗战事业作出贡献。
“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一句话,将白洋淀人民与苇之亲密展露无遗,“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的确,这片苇地,如果没有它背后的故事,没有那些日夜奋战的抗日英雄们,又怎会显得如此与众不同?水生,原生,芦苇荡中的老头……他们是平凡的,平凡到也许你与他擦肩而过,都不曾忆起;可他们又是伟大的,舍弃小家,保卫大家!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家还”固然令人敬佩,董存瑞高举炸药包舍身炸碉堡却也可歌可泣,但革命的胜利,却不仅是仰仗于这些英雄的,在他们名垂千古的背后,还有亿万万的人民子弟兵和怀抱极大革命信仰的普通百姓。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因为有千百万像《白洋淀纪事》中水生嫂一样的普通民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百年前华夏儿女立下报国鸿志,不惧炮火硝烟,砥砺前行;或有人躬身案牍、悉心钻研,为复兴祖国挥洒青春热血。
《白洋淀纪事》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白洋淀纪事》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一、《白洋淀纪事》读书笔记摘抄1. 白洋淀的历史白洋淀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据史书记载,白洋淀曾是一片茫茫的湿地,是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在《白洋淀纪事》中,作者详细描述了白洋淀的变迁历史,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故事,让读者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从《白洋淀纪事》中可以得知,白洋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湖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各种鸟类在这里筑巢生息。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洋淀的原始美,让人不禁为之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3. 文化传承与乡土风情《白洋淀纪事》还展现了当地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乡土风情。
这里有古老的民俗节日、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及深厚的历史积淀。
作者通过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白洋淀画卷。
二、感悟与个人观点《白洋淀纪事》这部作品让我对白洋淀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我深刻体会到了白洋淀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它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区,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宝库。
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保护好这样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让后人能够继续领略到白洋淀的魅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白洋淀的热爱和倾注。
他没有局限于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注重于揭示白洋淀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这种对家乡的热爱与珍视,给予了我对故乡的新思考和认识。
同时也让我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新的启发,作为一名作家,应该怀着对家乡的深沉情感,将家乡的风土人情融入作品之中,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
《白洋淀纪事》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和启发。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领略到了白洋淀的风光和文化,更对自然保护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新的感悟。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保护家乡的风景、传承家乡的文化、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撰写,我再次深刻领悟到了《白洋淀纪事》的深度和广度。
白洋淀纪事初中读后感(精选5篇)
白洋淀纪事初中读后感(精选5篇)白洋淀纪事初中读后感(篇1)在这一本书里,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小故事。
当时,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
在这如此困难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苦,但却依然坚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无比忠诚,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未来有着的无限期望。
他们有些人离别亲人,主动参军,打击敌人。
有些人身处后方却用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作出贡献,比如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热情招待负伤的八路军,认真开导落后分子等等。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日渐繁荣。
作为这个国家的每一分子,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为了读《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特地查了一下。
白洋淀原本是冀中平原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根本就不明白有这个地方的存在。
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像杨靖宇、张自忠那些抗日将帅,或像白求恩、赵一曼那样的传奇人物。
可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男女老少,没有人去描述他们,也没有人去记载他们。
他们每一个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人们,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
正是千百万这样的普通大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白洋淀纪事初中读后感(篇2)有位著名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读书。
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这个寒假,我又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叫做‘白洋淀纪事’。
在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是一本描写游击队抗日故事的一本书,书中介绍了许多抗日英雄的传奇故事。
其中,给我印响最深的是原生,他17岁时就参加六年了村里组织的抗日游击队,跟着部队去抗日,这一走就是8年,家里留着年迈的父母和自己的妻子,自己一走就是8年,家里没有任何原生的消息,所以,原生那不争气的妻子开始故意刁难原生的父母,最后跟着一个有钱人跑了。
白洋淀纪事读书笔记
白洋淀纪事读书笔记《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集,描绘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坚韧与智慧。
书中的众多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白洋淀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
那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水域辽阔,荷花飘香,芦苇摇曳。
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的人们。
他们以渔业、农耕为生,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
然而,战争的阴霾打破了这份宁静。
孙犁先生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荷花淀》里的水生嫂,温柔而坚强。
当丈夫奔赴前线,她虽然心中担忧,但依然支持,并且自己也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她身上展现出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与勇敢担当。
还有《芦花荡》中的老头子,他智勇双全,在护送两个女孩的过程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周旋。
这些人物并非是高高在上的英雄,而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但在关键时刻,他们都能挺身而出,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书中所描绘的战争场景深深触动。
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但白洋淀的人民并没有被战争吓倒,他们奋起反抗,用自己的方式保卫家园。
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开展游击战争,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
同时,书中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夫妻之间的关爱、邻里之间的互助、战士之间的情谊,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
这些情感的描写,让书中的故事更加温暖人心,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性的美好。
孙犁先生的文字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生动地描绘出白洋淀的风光和人物的形象。
他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数笔,就能让一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比如在《嘱咐》中,对于水生的描写:“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简单的动作描写,将水生嫂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白洋淀纪事》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的记录。
白洋淀纪事简短观后感四篇
白洋淀纪事简短观后感四篇白洋淀纪事简短观后感四篇白洋淀纪事读书笔记1《白洋淀纪事》是最能代表孙犁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
代表这种风格的是《荷花淀》。
1945年《荷花淀》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许多作家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
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在评价孙犁时说过:“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一天云锦,如梦如诗”可以概括为孙犁所创作的“荷花淀”派小说的风格。
A. 这类小说的主要特征是:内容上着重表现普通人民的性格美、灵魂美、人情美。
它没有沿袭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模式,而是着重以抒情笔触来形成一个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建立一个诗化的艺术世界。
艺术表现上,它追求一种纯美的艺术个性,追求一种清新、隽永、秀雅的艺术风格。
B《荷花淀》派小说对战争的描写有他独特的风格。
孙犁一反以悲壮或悲怆为主要审美特征的战争小说流向,第一个以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风云的变幻,表现战争中人民精神世界与人性情怀的变化。
孙犁通过《白洋淀纪事》描绘了一幅淡雅、清丽、脱俗的白洋淀画卷。
白洋淀纪事读书笔记2“古来碑塔纪念之迹多矣,而燕赵萧萧英烈故事,载于典册者变繁矣。
”这是歌颂燕赵抗日英雄功绩的肺腑真言。
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燕赵儿女的事迹真应该好好著书以励后人,现如今,人们心中的英雄观念,革命观念愈发淡薄了,在我们这个和平的年代,在我们这个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忆苦思甜好好想想我们如今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正当“五一”期间,人们在游山玩水享受自然风光的时候,更应去革命故里,重走“红色路线”,缅怀我们的先烈,聆听他们的教诲,完成他们的遗志。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悟《白洋淀纪事》是一本以白洋淀湿地为背景的纪实文学作品。
阅读完《白洋淀纪事》,我深感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对白洋淀这片湿地的珍贵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读完《白洋淀纪事》,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白洋淀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
但是,作者通过纪实文学的手法,将白洋淀湿地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展现给读者,引起我们对自然的重视和保护的意识。
同时,我在《白洋淀纪事》中也看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者通过描写湿地居民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展示了他们与白洋淀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他们依靠湿地的资源生活,同时也尊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使我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并不意味着与人类的生活需求相冲突,而是需要我们寻求一种更加和谐的共存方式。
此外,《白洋淀纪事》也让我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白洋淀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
读完这本书,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并且认识到保护白洋淀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保护好这片宝贵的湿地资源,使其能够为我们和后代子孙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读完《白洋淀纪事》,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对自然、对环境保护的悟性。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白洋淀这一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珍贵性,也引发了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希望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能够共同守护好自然环境,让这片湿地能够永远美丽、独特而且富饶。
白洋淀纪事读书笔记
白洋淀纪事读书笔记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是一部描绘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集。
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们的坚韧、勇敢与善良。
白洋淀,这片水域丰饶、风景秀丽的土地,在战争的阴霾下,成为了无数英雄儿女奋起抵抗外敌的战场。
孙犁以其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在《荷花淀》中,水生嫂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当水生离家参加抗日时,水生嫂没有丝毫的阻拦与抱怨,而是默默支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她的坚强与柔情,在那一句“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是众多白洋淀妇女的代表,她们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杀敌,但在后方为战士们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她们勤劳操持家务,照顾老小,同时还积极参与抗日活动,为前线运送物资、传递情报。
《芦花荡》里的老头子则是另一种英雄形象。
他年逾六十,却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在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时,因为过于自信而让大菱负伤。
但他没有气馁,而是设计引诱敌人进入陷阱,为大菱报了仇。
老头子的倔强和自尊,以及他对敌人的痛恨,让人感受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嘱咐》中的水生女人,在水生离家多年后再次相见时,没有过多的甜言蜜语,而是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和工作。
这种朴实无华的情感,更让人感受到了战争年代里爱情的珍贵与深沉。
除了这些人物,书中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情节。
比如,村民们在敌人的封锁下,依然想方设法为抗日队伍筹集粮食;妇女们在冰天雪地中为战士们缝制棉衣;儿童们也积极参与抗日宣传。
这些情节展现了白洋淀人民的团结一心和对抗日事业的坚定信念。
孙犁的文字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将人物和场景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
比如,在描写水生嫂得知水生要去参军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一细微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水生嫂内心的复杂情绪。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是一本以白洋淀为背景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刘震云通过深入的调研和筛选,直接记录了白洋淀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变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白洋淀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湖泊之一,也是华北平原的最大湖泊之一。
《白洋淀纪事》通篇描述了白洋淀从196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同时描绘了这座美丽湖泊的壮美和人文风光,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读者了解其沉痛的人文遭遇和自然的生态议题,同时的也让人们更加关注白洋淀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保护。
作者刘震云以纪实的方式,详尽地记录了白洋淀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变迁,从白洋淀在北京绕城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受损到白洋淀在中国现代化中的沉没,笔触生动,令人感慨不已。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看到白洋淀的壮丽景色,深入了解其历史传承及其所面临的生态挑战。
总之,《白洋淀纪事》用真实的文字叙述了一个曾经存在过的独特风景,阐述了一个百年如一日的民族情怀,传递了一种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更让我们反思生态保护的问题。
阅读这本书,领略这片沃土独特的风姿,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有一个耳目一新,心潮澎湃的感觉。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深藏在芦苇荡中的抗日传奇一、揭开历史的面纱,探寻白洋淀的抗日传奇《白洋淀纪事》是我国著名作家孙犁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
这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为背景,描绘了当地人民英勇抗日、与地主恶势力斗争的英勇事迹。
通过孙犁笔下朴实无华的语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纸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二、英勇抗日,白洋淀人民的坚定信念《白洋淀纪事》中的故事,如《荷花淀》、《芦花荡》等,充分展现了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
孙犁通过对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写,用无邪的文字勾画出时代的未来,用文学之美来表达普通人的心愿。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抗战时期中国民众的勇敢和坚韧,他们不畏强敌,誓死捍卫家园,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三、鲜活人物,传承民族精神《白洋淀纪事》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代表着一种精神特质。
例如,原生不居功自傲,年少时就扛枪上战场;刘庄认真负责,体贴人民;吴召儿自立自强,壮烈牺牲;双眉好说好笑,斗争地主;新卯谨慎小心;小梅热爱劳动,谨记生产;妹妹英勇战斗。
这些人物,都是那个特殊时期的缩影,他们传递着民族精神,引领着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四、文学之美,凝聚民族力量《白洋淀纪事》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年代的苦难和希望。
孙犁的文字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将战争年代的残酷和白洋淀人民的英勇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部作品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凝聚,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五、读后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阅读《白洋淀纪事》,我深感战争对人民的摧残,同时也为白洋淀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所折服。
这部作品让我明白,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付出生命的英勇烈士。
让我们以《白洋淀纪事》为镜,时刻警醒自己,珍惜和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是一部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性温暖的作品。
在翻开这本书之后,我仿佛走进了那片美丽而神秘的白洋淀,亲身经历了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
白洋淀,这片水域,在孙犁先生的笔下,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的世界。
这里的水,清澈而灵动;这里的芦苇,茂密而坚韧;这里的人们,朴实而勇敢。
书中描绘的众多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并非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英雄形象,而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比如《荷花淀》里的水生嫂,她勤劳善良,在支持丈夫抗日的同时,也坚强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她既有女性的温柔,又有不输男子的勇敢和果断。
当得知丈夫要去前线时,她虽然心里担忧,但却没有阻拦,而是默默地为丈夫准备行装。
在敌人来袭时,她又能沉着冷静地组织妇女们进行抵抗。
水生嫂这个形象,让我看到了战争年代女性的坚韧和力量。
还有《嘱咐》中的水生,他为了保卫祖国,毅然离开家乡,投身到抗日战争中。
多年后,当他再次回到家乡时,心中依然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牵挂。
他的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无数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白洋淀纪事》中,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有那些淳朴的民风。
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人们对陌生人的热情友善,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采蒲台的苇》中,白洋淀人民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退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敌人斗争。
这种团结一心、英勇无畏的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孙犁先生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绘出了白洋淀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他的文字简洁明快,却又饱含深情。
读他的作品,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那些关于白洋淀的描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湖水的波光粼粼,闻到了荷花的阵阵清香,听到了芦苇丛中的鸟鸣虫叫。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但在白洋淀这片土地上,人们并没有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而是勇敢地面对,顽强地抗争。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白洋淀纪事》,感慨颇多,它是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本文背景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七七事变后,敌人的铁骑踏进白洋淀,文章主要体现的不仅是战争的可怕,是我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之歌,也体现了农民与村干部的互帮互利,还有打仗青年对家乡的思念。
文章由好几个故事组成,写出了那时人民的朴实和勇气。
不要向欲望让步,这句话不是要你禁欲,而是要你将欲望坚持下去,来得到一个永恒的追求,他(她)们是富有恒心的,坚强的,他(她)们无疑将他(她)们的道德坚持下去了,在我眼里这是绝对值得敬仰的。
它是纯粹的否定,因此也就是纯粹的肯定,军人杀人是神圣的,但这是为了有序的,丑(自然混乱的)的存在是先于美的(有序),所以需要用力量来将无序变为有序,进行法治,任何体系首先需要一个偶然的权威的东西来支持它,军人就是法律秩序实体化的体现,因而军人杀人是为了救人(守护法律就是守护人民)(法律是为了人民),是为了维护秩序,为了法治。
这是莫大的善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军人为保护自己的人民、自己的法律而战。
我国农民与村干部在抗战保家中谱写了一首首英雄赞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知识点】白洋淀纪事主要内容及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是作家孙犁描写抗日时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并与当地地主等恶
势力进行斗争的小说散文集。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白洋淀纪事主要内容及读后感,供参考。
《白洋淀纪事》内容包括:一天的工作、邢兰、战士、芦苇、女人们(三篇)、“懒马”的故事、走出以后、琴和箫、丈夫、老胡的事、黄敏儿、第一个洞、山里的春天、杀楼、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村落战、麦收、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碑、钟、“藏”、嘱咐、新安游记、纪念、光荣、种谷的人、浇园、蒿儿梁……
在《白洋淀纪事》中,孙犁通过对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写,从而用无邪的文字勾画出
时代的未来,用文学之美来表达普通人的心愿。
文中充分表现出了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
安宁的向往。
一种名为“淳朴”的精神
本书讲述了抗日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的白洋淀,有着真诚的人民和无畏的战士。
面对
日本军队的攻击和“扫荡”,白洋淀人民英勇地反击,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留下了生机,重创了敌人军队。
这本书虽然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却也写出了人心的真诚、人民的淳朴和精神的进取。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邢兰的淳朴,他是鲜姜台的农民,虽然他家很困难,
孩子都没有裤子穿,可他依旧无私地帮助其他人。
而且,他从来不会愁眉不展或是唉声叹气,他身上的那种淳朴让人十分感动。
他这种精神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时候,那里的人几乎都如邢兰一般,有爱心又淳朴,邻里之间会互相帮助,有事情也会义不容辞地去帮忙,而且晚上几乎可以
不关门。
记得有一回,我和刚刚下班的外公一起坐上三轮车,然后回到了家,可是,刚刚回来
的外公就听见隔壁有人病倒了,就全然不顾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体,以及没吃晚饭的事实,将我交给外婆后,开着三轮车便赶到了隔壁人家的门口,然后带着那位生病了的邻居,全
然没有察觉到山那一头渐渐落下的夕阳,急匆匆地开向了医院。
第二早上,我醒来时,便听到外公外婆在谈论那位邻居的事,虽然听不太懂,但是从
他们的话中我大概可以知道,那位邻居已经没事了。
而且后来从外婆口中知道了,外公是
昨天晚上一直等到晚上十点多钟,那位邻居病情好转过来之后才回来的。
那时的我并不理解,为什么外公要对邻居那么好,自己连晚饭都不吃却赶着去帮助别人,现在我明白了,这是邻居之间最为淳朴的关系——友谊,大家都能因此为他人,这是
人内心中最为宝贵的东西。
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世界,我们已经被那五光十色的欲求迷惑太久,早就忘记那如白开水一样洗练的简单淳朴。
当我们重拾这份纯粹,我们就会找回曾经那个无限简单的自己。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要将这种名为“淳朴”的精神从我们内心最深处给挖掘出来。
静坐在窗台边,感受着阳光的气息,沐浴着玫瑰花的清香,伴随着时间的流淌,我开始了《白洋淀纪事》之旅。
此书作者是荷花淀派开山鼻祖——孙犁,他原名叫孙树勋,创作过《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纪事》。
被当代著名文学家茅盾称之为“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孙犁的一生十分曲折:少小家贫,因为读书成才,后经历“北漂”,开始了“白洋淀生活”最后1937年在鲁迅艺术学院任职。
《白洋淀纪事》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以冀中平原为背景,反映了人们“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精神。
“九·一八”事变以来,(这里)就屡屡感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
卢沟桥事变不久,敌人的铁蹄就踏进了这个地区。
这是敌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大灾难。
在这个紧急的时刻,国民党放弃了这一带国土,仓皇南逃。
而在共D的领导下,各地人民顽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反抗日本侵略者这一部分,主要讲了这样一支队伍①:他们依仗着芦苇丛的掩护,凭着自身的水性用着大杆枪,与敌方交战70余次,消灭日寇上千人人,他们以血肉之躯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打倒了日本小鬼子。
因为作战时枪上总爱插一支雁翎,所以命名雁翎队。
还记得雁翎队命名者侯卓夫当时被敌军包围,他知道许多关于雁翎队的秘密,为了不让敌人得逞,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他出人意料地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牺牲时年仅28岁,令人叹息不已。
在白洋淀,像侯卓夫这样不向敌人屈服、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铸就了白洋淀“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内涵。
昔日的白洋淀,积淀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动力,今日的雄安新区昂首阔步,正传承着白洋淀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气息,续写着白洋淀的传奇和不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