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精加工余量标准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精加工,包括外协零件。

2引用标准

GB1800-1804-80 公差与配合

GB4863—85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3机械加工余量的定义

加工余量:为保证零件规定的质量,在加工过程中从其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

中间余量:为完成某一工艺、工步,工艺切除的金属层。

总余量:为完成全部工艺、工步,从毛坯到制成零件全部工序需要切除的金属层。

4加工余量的计算

4.1采用极值法计算余量的定义

4.1.1外表面最小加工余量

外表面最小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前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与后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

4.1.2内表面最小加工余量

内表面最小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后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与前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

4.1.3外表面最大加工余量

外表面最大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前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与后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

4.1.4内表面最大加工余量

内表面最大加工余量是被加工零件相邻两工步的后工步的最大极限尺寸与前工步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

(上述定义,对外圆和内孔来说,是双面余量)

4.2 极值法余量计算公式

4.2.1最小余量的计算公式:

对于外表面加工:Z bmin=a amin-a bmax

对外圆加工:2Z bmin=d amin-d bmax

对于内表面加工:Z bmin=a bmin-a amax

对于内孔加工:2Z bmin=d bmin-d amax

Z bmin——本工序单面最小余量。

2Z bmin——本工序双面直径最小余量。

a amin、d amin、a amax、d amax——前一工步最小和最大极限尺寸。

a bmin、d bmin、a bmax、d bmax——本工步(加工后)最小和最

大极限尺寸。

4.2.2最大余量的计算公式:

Z bmax=Z bmin+T a+T b

2Z bmax=2Z bmin +T da+T db

式中:T a、T da——上工序的尺寸公差、直径公差。

T b、T db——本工序的尺寸公差、直径公差。

4.2.3加工内、外表面基本余量计算公式:

Z b基本=Z bmin+T a单边余量

2Z b基本=2Z bmin+T do外圆余量

2Z b基本=2Z bmin+T Da内孔余量

5最小加工余量制定依据

5.1 影响最小加工余量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对称两表面分两个工序按顺序加工时每一表面的最小余量:

Z bmin= R za+T缺a +ξa+ε b

对称两表面在同一工序中用两把刀具分别同时加工(平行加工)两表面时的最小余量:

2Z bmin=2(R za+T缺a +ξa+εb)

回转表面加工时的最小余量:

2Z bmin=2(R za + T缺a+ξn2+εn2 )

式中:R za 、T缺a 、ξa——所研究表面上工步的微观不平行度、表面缺陷深度、空间偏差的向量和。

εb——本工步的毛坯安装误差,空间偏差ξa=ξ1-ξ2,安装误差一般取定位误差ε和夹紧误差ε的向量和。

6制定机械加工余量标准的主要依据

6.1应采用最小加工余量,以求缩短加工时间,降低零件制造费

用。

6.2应有充分的加工余量,特别是最后的工序,加工余量应能保证得到图纸所规定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6.3 应有充分的加工余量来消除热处理引起的零件变形。

6.4 制定加工余量应考虑加工方法及设备,以及加工过程中零件

可能发生的变化。

6.5 制定加工余量应考虑被加工零件的大小、形状等因素。

7 加工余量值的公差选择根据以下要求:

7.1 公差不应超过经济的加工精度范围。

7.2 选择公差时应考虑到余量的大小,因为公差的界线决定加工

余量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

7.3选择公差应根据零件的最后精度。

注:加工余量公差值=Z bmax -Z amin =T a +T b

8精加工余量及公差标准

8.1 精车余量

8.1.1粗车后,零件精车的加工余量

㈠盘类L/D≤1

(2) 套类、短轴类1≤Λ/∆≤2

(3) 圈类(D-d)/d≤0.2,L/D≤

1

(4) 轴类L/D>2

续表

8.1.2粗车后,零件需去应力(时效)的精加工余量㈠盘类

(2) 套类、短轴类1≤L/D≤2

(3) 圈类(D-d)/d≤0.2,L/D≤0.5

(4)轴类L/D>2

续表

8.1.3 粗车后,零件需调质的精加工余量(1)盘类

(2)套类、短轴类

(3)圈类

(4)轴类

续表

8.1.4切除渗碳层的加工量(φ——直径余量,L——端面余

量,δ——公差)

8.1.5切碳层后,需淬火的精加工余量

⑴盘类

(2)套类、短轴类

(3)圈

(4)轴类

续表

8.2磨削余量

8.2.1孔磨削加工余量

续表

8.2.2外圆磨削的加工余量

续表

8.2.3端面(肩格面)磨削的加工余量

8.3 平面加工余量

8.3.1平面刨、铣粗加工后,留精加工余量

粗加工后,不需热处理和需时效的余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