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原理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系统观

唯物辩证法系统观【实用版】目录1.唯物辩证法的概念与特点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3.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4.唯物辩证法系统观的应用正文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一种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它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
一、唯物辩证法的概念与特点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之间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它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并通过矛盾分析、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规律揭示事物的发展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2.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发展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矛盾、斗争和统一等阶段。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立统一原则:事物的发展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而产生的。
2.质量互变原则: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和质的变化来实现的。
3.否定之否定原则: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4.事物联系的原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也是多样的。
5.系统发展的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看待。
这个观点告诉我们,要从整体上认识事物,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避免盲目片面地看待问题。
四、唯物辩证法系统观的应用唯物辩证法系统观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企业的整体状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系统观念强调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为世界是由矛盾、运动和发展构成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中,系统是矛盾统一的总体,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它突出了整体和局部之间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具有内部矛盾的,系统观念则是通过分析和研究事物的各个层面和组成部分来揭示这种内部矛盾。
系统观念的重要特点是整体性和动态性。
整体性指系统不仅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而且还具有整体属性,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动态性指系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它在运动与发展中不断调整、修正和完善自身。
系统观念的核心思想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没有孤立的事物和现象。
系统观念则从整体性和辩证性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揭示了事物内部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系统观念强调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系统观念中,整体与局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整体决定局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系统观念则通过研究事物的整体和局部来揭示这种矛盾关系。
系统观念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认识论中,系统观念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帮助我们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运动规律。
在方法论中,系统观念引导我们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多个方面和层面,寻找事物的根本矛盾和解决之道。
总之,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强调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系统观念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运动规律,引导我们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多个方面和层面,寻找事物的根本矛盾和解决之道。
唯物辩证法题库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辨证联系的含义是()①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②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③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关系④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2、唯物辨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①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②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③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3、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
这就说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②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③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④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4、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理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③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④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5、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却造成草原植被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挖甘草的人们()①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②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③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④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6、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是()①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②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③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④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①量变和质变的观点②辨证否定的观点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④对立统一的观点8、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③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④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①对立统一规律②质量互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④联系和发展的规律10、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①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②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③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④人们是否认可它们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①是否整体地看问题②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③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12系统论的最基本原则是()①整体性②区别性③最优化④合理化1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种观点是()①唯物辨证法的观点②形而上学的观点③唯心主义的观点④唯心辩证法的观点14、“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①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②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③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诡辩论的观点15、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①高于唯物辨证论②扬弃了唯物辩证法③代替了唯物辨证法④丰富了唯物辨证法16、唯物辨证法认为,所谓系统就是指()①事物运动过程的持续性②由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③事物运动过程的广延性④事物诸构成要素相加之总和17、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①是不确定的②是确定不变的③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④是不可捉摸的18、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①它要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②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③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④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19、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①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②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③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20、矛盾的含义是()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②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③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④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21、矛盾的转化是()①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②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③由好向坏转化④由低级向高级转化22、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系统辩证论与唯物辩证法

系统辩证论与唯物辩证法
系统辩证论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和方法,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全面性、相
互作用性和发展性。
系统辩证论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认为事物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
用的因素构成的,不能孤立地看待和解决问题。
它要求人们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综合各种因素,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种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与
思考方式。
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是根本的,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和源泉,意识和思
维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是通过矛盾
运动推动发展的,强调质量的转化和量变的质变。
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
批判地思考和实践,并以改造世界为目标。
系统辩证论和唯物辩证法都是认识和思考事物的方法,都强调事物的全面性、相互作
用性和发展性。
系统辩证论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从全局出发分析问题;而唯物
辩证法则强调物质的决定地位和矛盾运动的推动作用,注重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
两
者在认识和思考问题上有相互关联和互补的特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事物
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项选择题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40、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的有()()()()()
A.一切按群众的意愿办事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满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
D.一切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
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参考答案:
36.CDE37.ACD38.AB39.BCDE40.BE
A.费尔巴哈
B.尼采
C.叔本华
D.萨特
E.罗素
2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辩证的否定观的有()()()()()。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
B.否定是事物的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
C.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来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E.否定是对回事物的全盘、彻底的否定
参考答案:
16.BD17.BCD18.ABCDE19.ABCD20.ACD
参考答案:
26.BC27.ABCDE28.ABCDE29.ABCD30.ABD
31、生产力系统中,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A.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
B.是生产力所独有的因素
C.不仅属于生产力来统,而且还属于社会的其他系统
D.包括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
E.可以使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因素,在数量和比例上做到合理结合
D.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E.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史替
参考答案:
31.CDE32.BE33.ABCDE34.ABCDE35.ABCDE
36、杰出入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
A.能决定历史发展趋势
B.能改造历史发展规律
C.能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系统辩证论与唯物辩证法-范例

体系辩证论与唯物辩证法:体系是物质天下的存在方法,是物质天下固有的底子属性。
体系的本色是多元的辩证同一的团体,它富厚和生长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不雅。
体系辩证纪律是唯物辩证法的详细化、准确化、深刻化,这一纪律富厚和生长了唯物辩证法,为唯物辩证法的生长增加了全新内容,提供了极新的情势,把唯物辩证法推向了新的阶段。
:体系辩证论/生长/唯物辩证法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当代科学技能的生长,当代体系科学得到了敏捷的生长。
当代体系科学是有跨学科性子的横向学科。
体系科学的生长“彻底改变了天下的科学图景和今世科学家的头脑方法”【1】。
积极开展对体系辩证纪律的研究,有助于富厚和生长唯物辩证法。
1 体系是物质天下存在的方法体系是物质天下的存在方法,决不是抽象的哲学思辨的效果,而是当代天然科学生长效果的最高归纳综合。
19世纪从前的近代天然科学重要研究既成的客不雅事物,19世纪的近代天然科学进入到对事物历程以及天然历程的相互接洽的研究。
19世纪中期的三大发明别离显现了细胞向生物体的转化、差别情势的能量转化和新旧物种的转化的科学究竟,使人们熟悉到天然界种种差别事物及其历程通过相互转化而遍及接洽起来,刻画出一幅天然界转化接洽的宇宙图景。
20世纪的当代天然科学已从研究天然界的既成客不雅事物、历程及其相互转化进步到研究天然界事物的内部布局、条理和信息,把天然界的事物当作体系加以观察。
由于当代科学与技能的精密团结,使当代科学团体化的趋势增强。
宏不雅、微不雅和宇不雅相互交织、渗出,科学和技能相互交织、渗出,各门天然学科相互交织、渗出,天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织、渗出等,正改变着人们关于物质天下的图景。
当代科学熟悉正向着微不雅的各条理和宏不雅的各条理两个方面延伸,从信息、条理、布局和功效的诸多方面显现天然界的纪律,人类得到了对物质天下越来越完备的熟悉。
而任何成熟的科学理论知识自己就转化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要领论。
20世纪,随着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产生,大大开辟了人类的视野,开始了科学研究模式的变革。
现代系统科学与唯物辩证法探析

2007.4□孙笑天现代系统科学与唯物辩证法探析现代系统科学的问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而问题在于,必须摆正现代系统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这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系统科学思想是上世纪20年代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首先提出来的,40年代他又创立了一般系统论,为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后,系统科学发展不断出现新的飞跃,各种系统理论纷纷面世,使系统科学得到蓬勃发展,70年代后期,我国哲学界开始探讨系统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并随着问题的深入,出现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叫取代论,主张以系统论取代唯物辩证法。
第二种观点叫包蕴论,认为系统论和系统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已有的内容。
第三种观点叫发展论,认为系统论和系统方法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甚至有人提出唯物辩证法已从“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阶段进入“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阶段。
应该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系统论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所包含的系统思想和现代系统论不能等量齐观,这是因为它们产生的基础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系统思想产生于近代,当时的近代科学所能够提供的关于世界系统联系的事实是十分有限的。
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不可能孕育出完备的系统论思想和系统科学,系统论和系统科学只能是现代科学的产物。
从以上观点看,取代论是没有根据的包蕴论也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至于发展论,首先应肯定其重视现代系统科学对于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意义是对的,但未免言过其实。
笔者认为,现代系统科学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化。
其理由在于:现代系统科学提供了许多带有很大普遍性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原则,其基本范畴有系统、要素、层次、结构和功能等,其理论早有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等。
这些基本范畴和理论原则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提炼、升华,有的可以被吸收成为唯物辩证法新范畴的重要材料,有的可以丰富、深化唯物辩证法原有范畴,有的将为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开辟新的途径,如由综合到分析再到综合辩证结合的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原理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原理的关系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既有本质的区别,但同时又有内在的联系。
如果仅仅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否认二者之间的联系,就会导致以唯物辩证法否定系统论等错误。
第一,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来源。
系统论的产生,是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管理和科学方法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需要的直接刺激密切相关。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起早于现代系统论的产生长达整整一个世纪。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化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物,是自然科学飞跃发展的结果,也是欧洲哲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
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第二,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
系统论是“关于整体的科学”,它把研究对象看作系统加以考察,揭示了有组织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律。
科学技术史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与人类认识事物的水平分不开的。
然而,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不同于系统论。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为对象,揭示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系统论研究的有组织复杂系统领域,还适用干传统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有组织简单系统领域,以及目前尚未形成独立科学门类的无组织复杂系统领域。
显而易见,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根本不同的。
第三,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有着不同的学科性质。
系统论揭示的规律仅适用干有组织复杂系统领域,而不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它只能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门类。
系统论隶属于现代科学,属于“具体科学”的范畴。
它是科学并具有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功能,而不是哲学,亦不具备哲学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的功能。
包括唯物辩证法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各门具体科学所揭示出的各种特殊的辩证内容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既是世界观、又是一般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原理及其方法论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反对〗:反对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500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500题库)第【11】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正确答案:D第【12】题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正确答案:A第【13】题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正确答案:C第【14】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开放性正确答案:A第【15】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正确答案:A第【16】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第【17】题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正确答案:A第【18】题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正确答案:D第【19】题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
A.唯物主义的B.主观唯心主义的C.唯物主义经验论D.客观唯心主义的正确答案:B第【20】题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论系统科学方法与唯物辩证法

系统理论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与发展

第13卷 第2期系 统 辩 证 学 学 报V ol .13 N o .22005年4月JO U RN A L OF SY ST EM IC DIA L ECT ICS Apr.,2005 文章编号:1005-6408(2005)02-0033-03系统理论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与发展潘建红,彭列汉(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63) 摘 要:系统规律是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
它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既是对原有辩证法体系的丰富,更使原有体系发生深刻变化,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从“联系”与“三大基本规律”的角度阐述系统理论将唯物主义辩证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联系;三大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中图分类号:B 0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4-01-10作者简介:潘建红(1972-),男,湖北武汉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科技伦理学。
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系统论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问题,是在现代实践与科学基础上研究辩证法的总体性课题。
唯物辩证法是通过规律和范畴来揭示世界的,一定时间的规律和范畴的有机联系和统一就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形态,唯物辩证法是发展的理论体系。
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的每一次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会不可遏制地改变自己的形式。
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和社会实践及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许多领域取得划时代的突破,科技发展对唯物辩证法提供了新课题。
唯物辩证法必须对科技发展概括、升华,并对其进一步发展给以理论指导。
在这过程中,唯物辩证法也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体系。
一般系统论的出现使整个科学趋势发生转折,传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发生变革,需直接探讨因旧世界观崩溃而引起一些问题的兴起。
新的技术革命要求整体观点和跨学科的研究,由此产生了一些横断学科。
在这过程中,机械论与孤立分析方法产生不可克服的困难,统一的理论基础应运而生,一般系统论深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集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集锦第一章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理在事先C.物是感觉的集合D.心外无事E.吾心即宇宙3.以下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心外无物”B.“天下物皆可理照”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理在事先”E.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4.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主要有()。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C.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D.具体科学可以蔑视哲学E.具体科学需要有哲学的指导5.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
A.所有唯心主义B.有些唯心主义C.所有唯物主义D.有些唯物主义E.休谟和康德哲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具有形而上学性C.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D.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E.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7.旧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是()。
A.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B.不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C.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E.没有摸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8.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A.本体论B.认识论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理性主义精选文库9.下列哲学属于非理性主义的有()。
A.黑格尔哲学B.唯意志主义C.贝克莱主义D.弗洛伊德主义E.存在主义10.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表现的有()。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的自然观和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谈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的关系

谈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是西方现代哲学中较重要的两种哲学思维方式,它们就客观事物、社会发展规律及理性活动有着密切关联。
首先,唯物辩证法是以客观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内容为核心,以对矛盾内容具有变化、互相转化、协调一致性等特点为根据,采取认识现实的具体思想方式,在得到知识的表现形式。
唯物辩证法采用的是复杂的系统方法,随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进化变化,为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空间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系统论是一种把客观事物看成系统结构的科学方法,使用系统论思想研究客观事物,可以把它们中相互联系、共同耦合的内容抽象地总结出来,使研究的客观事物变成一个系统,获得学习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根据系统原理分析与研究加深对事物规律的理解,实现理解的广度和有效的深度。
最后,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是有着密切关联的,两者是一个统一体系。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不断变换形式的复杂性质,作为哲学理论,唯物辩证法以系统化观念把客观事物描绘出来、对其形成抽象结构;系统论是以客观系统运行为主要方向,以研究客观系统性质、操作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为主要业务领域,并以客观系统性作为基本原理而构成研究的集合体,所以它们有着紧密的结合性,在一定的实践应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高校和高等教育中体现出它独特的价值。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都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理论体系,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借鉴。
首先,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都是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它们都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内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统一”和“质量互变”等法则,可以为现代系统论的“系统结构”、“动态变化”等概念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都是基于实践的理论,它们都强调实践与理论的密切联系。
唯物辩证法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现代系统论中的“系统应用”等概念,都强调理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此外,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都强调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开拓和创新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局部到整体”的法则和现代系统论中的“系统演化”、“系统创新”等概念,都强调科学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变革。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在思维方式、基于实践的理论和科学发展等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借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结合两者的优点,不断开拓和创新,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 1 -。
系统思维就是唯物辩证法

系统思维就是唯物辩证法系统思维和唯物辩证法,这俩呀,就像是一对超级合拍的好伙伴。
咱先来说说系统思维。
这系统思维呢,就像是一个超级大脑,它看啥事儿都不是单独看的。
比如说,你看一个小花园,系统思维可不会只盯着一朵花看,它会把整个花园当作一个大系统。
这里面的花呀、草呀、小虫子呀,还有土壤、阳光、雨露,这些都是这个系统里的一部分。
它们之间互相影响着呢。
一朵花开得好不好,不仅仅取决于它自己的种子好不好,还和周围的泥土肥不肥沃,有没有小虫子来捣乱,阳光是不是充足都有关系。
这就像是咱们在生活里,你要是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顺顺当当的,那可不能只想着自己工作赚钱这一件事儿,你还得看看自己的家庭关系呀,朋友关系呀,自己的健康状况呀,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
再说说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就像是一个超级智慧的长者,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你看,这和系统思维多像呀。
唯物辩证法说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就像因果关系。
比如说,你要是天天熬夜打游戏,那你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差,精神也不好,学习或者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这就是一种联系,而且是很实在的联系,不是凭空想象的。
而且事物还在不断发展变化呢。
就像以前咱们出门还得带现金,现在呢,手机一扫就付款了。
这就是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
系统思维和唯物辩证法在很多地方都特别相似。
系统思维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像唯物辩证法里说的联系。
你想啊,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同学就像是系统里的一个要素。
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竞争,这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氛围和成绩。
这就是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像唯物辩证法里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而且呀,系统思维和唯物辩证法都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
不能只看一面,就像盲人摸象一样,要是只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柱子,那可就错得太离谱了。
我们得从各个方面去看一个事物。
比如说要评价一部电影好不好,不能只看演员帅不帅或者美不美,还得看剧情有没有深度,拍摄手法是不是巧妙,配乐是不是恰到好处。
系统辩证论与唯物辩证法

系统辩证论与唯物辩证法[摘要]:系统是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是物质世界固有的根本属性。
系统的实质是多元的辩证统一的整体,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系统辩证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精确化、深刻化,这一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增添了全新内容,提供了崭新的形式,把唯物辩证法推向了新的阶段。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系统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代系统科学是有跨学科性质的横向学科。
系统科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1]。
积极开展对系统辩证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
1系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方式20世纪的现代自然科学已从研究自然界的既成客观事物、过程及其相互转化进步到研究自然界事物的内部结构、层次和信息,把自然界的事物当作系统加以考察。
由于现代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现代科学整体化的趋势加强。
宏观、微观和宇观相互交叉、渗透,科学和技术相互交叉、渗透,各门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等,正改变着人们关于物质世界的图景。
现代科学认识正向着微观的各层次和宏观的各层次两个方面延伸,从信息、层次、结构和功能的诸多方面揭示自然界的规律,人类获得了对物质世界越来越完整的认识。
而任何成熟的科学理论知识本身就转化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20世纪,随着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产生,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开始了科学研究模式的变革。
人类开始了对科学认识论的发展,推动了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工艺等工程技术科学的兴起。
各门学科正由分化走向新的综合,为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方法论学科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普利高津研究热力学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在光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协同论,进一步向传统的科学思维模式挑战。
这不仅影响了整个人类生活的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整个思维方式、整个观念体系。
结构功能论、层次论、信息论等正在转化为当代的普遍的科学认识方法。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辩证思维方法

二、归纳和演绎: 归纳: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概念、结论;从 个别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运动。 演绎:从一般原理、概念走向个别结论;从 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个别的思维运动。 三、分析和综合: 分析: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 解为简单的要素再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 维方法。 综合: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 面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察的一种思维方 法。
三、中外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及借鉴:
整体性是系统最主要的一般特征。 系统整体才具有的特殊规定性和功能,叫系 统质。
第二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运动、变化与发展: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 2)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2、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关系: 第一,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 的观点为系统论的形成提供了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系统论不仅为普遍联系原理提供 了新的科学证明,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 普遍联系原理。 哲学与系统论:
5、系统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 2) 3) 4) 5)
系统元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系统的结构性能同一律。 系统的整体突现规律。 系统的自组织规律。 系统的层次结构规律。
四、抽象和具体: 抽象:是通过分析对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的 属性、因素分别地加以研究,然后舌弃其 中偶然的非本质的属性、因素,抽取出其 中必然的本质的属性、因素,并用概念把 它们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法。
系统在唯物辩证法逻辑体系中的地位

系统在唯物辩证法逻辑体系中的地位
陶富源
【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年(卷),期】1987(000)003
【摘要】<正> 现代系统论的广泛应用,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以致近几年,对系统论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潮。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哲学工作者开始对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其中有这样两种观点的分歧,需要提出来进一步加以研究。
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系统论比唯物辩证法更复杂、更深刻,是对世界的“新的更高级的揭示”。
因而国外有人主张,用现代系统论,取代“陈旧的辩证法”。
与之相反。
另一种观点认为,唯物辩证法是总前提,现代系统论是对这个总前提的发挥和新的论证,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充实。
【总页数】7页(P60-66)
【作者】陶富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简析康德的逻辑思想及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2.民法与宪法关系之逻辑语境——兼论民事权利在权利体系和法律体系中的根本地位
3."学"在《论语》范畴体系中的逻辑地位——论孔子的"学"之哲学伦理学
4.“自由”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应
有之地位——兼论辩证法体系安排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劳动逻辑主线地位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原理的关系
摘要:
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原理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既有本质的区别,但同时又有内在的联系。
如果仅仅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否认二者之间的联系,就会导致以唯物辩证法否定系统论等错误。
本文以系统论已阐明的有关辩证内容为依据,从总体上对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做出简要概括。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系统论区别联系
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是相互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来源。
唯物辩证法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起早于现代系统论的产生长达整整一个世纪。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化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物,是自然科学飞跃发展的结果,也是欧洲哲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
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目前学术界公认,现代系统论是上世
纪40年代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首先明确提出,后经许多科学家发展形成的,它包括贝塔朗菲提出的一般系统论,维纳提出的控制论,申农提出的信息论,普里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提出的协同理论等等,也包括在科学及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系统分析技术。
系统论的产生,是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管理和科学方法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需要的直接刺激密切相关。
系统的一般特征包括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环境制约性、整体性、动态性,对于人造系统,还有目的性的特征。
第二,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
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不同于系统论。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为对象,揭示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系统论研究的有组织复杂系统领域,还适用干传统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有组织简单系统领域,统计力学、分子物理学和概率论所研究的无组织简单系统领域,以及目前尚未形成独立科学门类的无组织复杂系统领域。
然而,系统论是“关于整体的科学”,它把研究对象看作系统加以考察,揭示了有组织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律。
科学技术史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与人类认识事物的水平分不开的。
显而易见,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根本不同的。
第三,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有着不同的学科性质和科学体系。
系统论揭示的规律仅适用干有组织复杂系统领域,而不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它只能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门类。
系统论隶属于现代科学,
属于“具体科学”的范畴。
它是科学并具有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功能,而不是哲学,亦不具备哲学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的功能。
包括唯物辩证法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各门具体科学所揭示出的各种特殊的辩证内容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既是世界观、又是一般方法论。
系统论或系统科学是由系统工程技术、系统技术科学和系统学组成的科学体系。
然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和发展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一系列基本范畴组成的,并与辩证的唯物论、辩证唯物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一起,由此构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可见,这一理论体系与系统科学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既有本质的区别,但同时又有内在的联系。
如果仅仅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否认二者之间的联系,就会导致以唯物辩证法否定系统论等错误。
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第一,系统论证实了唯物辩证。
系统论不仅为充实唯物辩证法关
于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整体与部分等范畴提供了新的科学
材料,而且为丰富和补充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内容。
系统论揭示的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有序与无序、系统与环境、控制与反馈、稳定与不稳定、可逆与不可逆等矛盾关系及其辩证内容,为哲学范畴的发展研究指明了广阔前景。
唯物辩证法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各门具休科学成果的科学地概括和总结。
因此,它的真理性
需要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系统事实来证明。
系统论作为一门新的横断科学,从许多方面证实了唯物辩证法。
首先,系统论证实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
其次,系统论证实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
再次,系统论证实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第二,系统论丰富和深化唯辩证法。
系统论中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它和唯物辩证法息息相通。
尽管我们不能把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等同起来,它一也没有揭示出高于唯物辩证法的更普遍更深刻的原理原则,但我们必须承认,它确实对唯物辩证法提出了许多可取的思想,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地深化了唯物辩证法。
首先,系统论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其次,系统论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如何规定矛盾群体性质的思想。
再次,系统论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思想。
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使自己不落后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现代科学的发展,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中所包含的有价值的辩证内容和材料,择其善者而用之,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使之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首先,唯物辩证法应概括系统论提供的新思想、新范畴。
其次,唯物辩证法应借鉴系统论提供的新的科学原则。
再次,唯物辩证法应吸收系统论提供的新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现代系统论并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学科门类,是指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
现代系统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发展的产物。
现代系统论与以往的科学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它不是研究某特定领域的对象及其规律,而是研究各种不同领域的对象的共同特征及其规律,它把不同学科横向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具有跨领域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因此现代系统论又被人们称为横断科学。
现代系统论把自己研究的对象不是看作某个单独事物,而是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要求做整体综合性的研究和把握。
因此现代系统论又被称为系统科学。
现代系统论还有鲜明的方法论特征,它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到不同领域对象的研究,给不同学科的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所以又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此外,系统论还丰富和深化着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内容。
系统研究把传统的分析与综合,上升到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最优化等原则,要求在把握系统各相关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过程中,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应等等。
对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加以提炼、升华,必将使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内容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深化。
总之,在如何对待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关系问题上,我们既不能以辩
证法否定系统论,亦不能以系统论取代唯物辩证法,二者不仅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有着内在的联系。
正确把握与系统论的相互关系,要求哲学与
系统论、哲学与一切具体科学应该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盟关系,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中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肖前.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庞元正.李建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典文献选编.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4.王雨田主编.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5.宋健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6.乌杰.系统辩证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菲利普·弗兰克.科学的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8.魏宏森. 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