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摘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
那么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
但在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并存发展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
所以,恰当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效率公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有关经济活动的规则、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它是调节社会关系和财富分配关系的一种规范,它不只是一种主观观念,而是具有客观的内容,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客观性。
何谓效率?效率概念的基本含义,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
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剩余物品之后,才出现公平问题。
在效率低下、还没有产生剩余物品时,空谈公平就失去了意义。
而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只有物质财富更加丰富时,公平才会增长,越是在不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就越不公平。
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全社会也才能达到最大的公平。
也就是说,效率使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
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
其二,公平促进效率。
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相反,严重的分配不公,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还是收入差距过大乃至产生两极分化,都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影响效率。
它们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二者之间也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问题及重要性2000年9月偶然去看看学生现在读的政治经济学,想了解其中有什么新内容。
让我惊讶地发现,其中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把它列为政治原则。
(《政治经济学原理》,主编:李茂文,彭迈)。
这观点太大胆,令我震惊。
细读该书,却没有见到有关“效率优先”的论证,它只是主编武断地将它作为了经济学的一个原则。
再问学生:“老师怎样讲?”“老师讲:‘过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没有搞清,现在搞清了──效率优先。
效率上去了,生产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普遍提高,就自然有了公平。
因此效率优先。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极重要的问题。
弄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弄清如何怎样发展经济,治理经济;弄清如何怎样使社会长治久安,使人民幸福生活的大问题。
因此弄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
认识错误将会误国害民。
然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复杂深奥,难以论证。
所以它是经济学一直无法实证,论证不清的一个问题。
为此本人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感觉有所心得,现拿出来与理论爱好者共同求证其关系。
二、问题的难点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学界观点多种多样,一种观点: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
公平多,效率就差;效率高,公平就差。
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并不总是对立与矛盾。
认为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观念,大概起源于古典经济学者。
在当今中国,许多人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矛盾的。
其思想过程与依据其一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实践过程中,实行个人收入差别较小的平均分配,形成生产效率降低,经济短缺的事实。
另外的人反驳这种观点,认为平均分配是不公平,是假公平,是由于不公平、假公平造成了效率低。
认为造成社会生产效率低的都是假公平。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难点与关键,是认识“公平”,弄清什么是“公平”。
这个问题论证的第二个难点,也是经济学的难点,是人们对实事的认识不一致。
人的利益差别形成立场观念差别,形成人们对事实解说不一致,对事实不认同。
2020届高三高考政治考点精析,考点10效率与公平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关系①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基础,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矛盾性:二者概念不同,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①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重视社会公平的依据(1)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5)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特别提示: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相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
它允许差别存在,否认差别的绝对平等会陷入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3)平均主义抹杀了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别,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公平原则,压抑劳动者的创造性。
所以,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生产决定分配,要实现分配公平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公平比效率更重要.doc
公平与效率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
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
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
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认为是对立的,有人认为是一致的,我个人认为从大的趋势来讲,总的说来,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
政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效率。
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生产效率的促进。
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则导致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
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
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
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有关经济活动的规则、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它是调节社会关系和财富分配关系的一种规范,它不只是一种主观观念,而是具有客观的内容,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客观性。
何谓效率?效率概念的基本含义,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
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剩余物品之后,才出现公平问题。
在效率低下、还没有产生剩余物品时,空谈公平就失去了意义。
而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只有物质财富更加丰富时,公平才会增长,越是在不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就越不公平。
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全社会也才能达到最大的公平。
也就是说,效率使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
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
其二,公平促进效率。
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相反,严重的分配不公,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还是收入差距过大乃至产生两极分化,都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影响效率。
它们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二者之间也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
一方面,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效率开始提高了,旧的公平观仍居于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而为了促进效率,又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
公平和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但并不是没有任何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公平和效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矛盾关系。
公平是指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平等性,是基于社会公义和社会正义的要求所产生的。
效率则是指在一定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绩效的能力。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追求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关系至关重要。
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会导致许多经济问题,在经济决策和政策制定中需要做出权衡。
一方面,公平的要求与效率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
对某些人来说,由于贫穷、种族、性别等原因,他们可能并不享有和其他人相同的机会和资源。
这时,为了弥补这些不平等,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如税收政策、社会救济和扶贫,以便让社会更加公平。
然而,这些政策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的效率,因为它们可能会减少企业的生产和投资。
税收政策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他们的生产和利润。
赋予所有人相等的财富和资源会打击创业和投资,因为成功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奖励。
另一方面,效率的要求也会影响到公平的实现。
为了提高效率,需要通过竞争来推动企业竞争,以实现最优价格和质量。
经济学理论认为,竞争将促进生产效率和创新,提高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福利。
然而,竞争未必会产生公平的结果,因为有些企业拥有更大的资源和更好的技术优势。
因此,从不同的方面考虑,竞争产生的不公平应该通过监管和法律的规定来扭转。
面对这个矛盾的局面,许多国家选择采用政策手段来平衡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冲突。
这包括减税政策、福利支出、教育投资、就业机会等政策。
但是,权衡公平和效率的政策是不同的,它们的效果也不能保证是完全的,可能会自相矛盾。
例如,财富税虽然可以提高社会公平,但同时降低人们的积极性和动力,影响经济的效率。
因此,选择合理的政策和采取适当的平衡措施是平衡公平和效率之间矛盾最重要的问题。
最后,公平和效率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是一种复杂的矛盾关系,相互关联,但又不可分割。
权衡公平和效率需要在不同层面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以综合考虑其复杂性、多样性,从而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点。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 求,促进社会公平。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增 强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优化社会保障结构
合理配置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项目, 确保各类人群得到有效保障。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通过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 中的比重。
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通过加强农业支持、农村改革等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政府宏观干预
政府应发挥宏观干预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发展,维护 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04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 意义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01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维护社会稳定。
02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完善税收政策,优化税制结构,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 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保障金融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
推进全球化进程,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共同提升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number {01}
目 录
• 效率与公平的定义 •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 •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实践 •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未来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
公平和效率是经济学中两个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矛盾关系。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经常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进行权衡和折衷。
公平是指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平等性。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分配由市场机制决定,较强的市场竞争能使资源分配更为公平。
但是,在市场竞争不完全的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身份、地位等原因而获得更多资源,导致不公平现象。
效率则是指资源的最优利用,即在有限的资源下获得最大的产出。
市场竞争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是在市场竞争不完全的情况下,某些企业可能通过垄断、垄断定价等手段来获得过高的利润,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因此,在实际经济运行中,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进行权衡和折衷,以达到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
政府可以通过调控市场机制和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调整财富分配,促进资源的更加均衡的分配;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加强反垄断、维护竞争机制等措施来促进市场竞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1 -。
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认识
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认识什么是效率和公平效率:指人的活动的效率。
人的活动是主体借助一定的手段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效率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成本不变,产出越大,效率越高;同样,产出不变,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公平:平等的对待公平,不平等的对待不公平。
人世间有很多公平的事,可是有一些事是不公平的,在这我不是要说,谁做的不对,只不过有些不公平的事发生在一些人身上是致命的。
我不希望,有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利,做出一些不平等的事。
人都是有错的,只要不是有意的,可以原谅。
但是即是这样,有时也会出现不好的事。
如果你是他的上级,请你做事慎重。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在相同程度上是不合理的。
比如,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严重不公平。
近几年,企业参照公务员加薪的比例,根据企业效益来自主上浮工资。
然而,企业管理者设计制定的调资方案带有巨大的“利己性”——企业利润向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严重倾斜。
部分管理者上涨工资份额是大多数职工群体上涨份额的好几倍。
总之。
一半以上的利润流向了企业上层,剩下的员工工资也就寥寥无几了。
企业分配制定的不公,与职工在收入分配,工资改革等方面缺乏话语权和监督权息息相关。
制度的设计者得不到有效的制衡,制度就只能“造福”他们自身。
我国《工会法》规定,企业调资和大的投资经营决策等事项,必须经职代会审议表决。
可现实是,组成职代会的“职工代表”大部分是企业的高管和中层管理者,不合理的调资方案同样得以顺利实施,职代会沦为走过场。
企业分配制度的不公,是城市中诸多不公正分配制度的一个缩影;企业管理层与职工之间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也正是城市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一面镜子。
因此,在我看来,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城市良性发展的有效公共政策,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干预”和引导不公正的城市分配制度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在法制的框架内规范运行。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抑制或者消除过大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
(完整版)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摘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
那么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
但在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并存发展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
所以,恰当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效率公平社会发展纵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社会所追求的两个目标,既已有了效率,而公平则又是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但现实的状况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侧重问题一度有一定程度的冲突。
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先从我党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来看。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党为了迅速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低效率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要优先强调效率。
党的十三大上明确提出了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共平。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即明确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政策。
党的十五大也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方针。
党的十六大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初次分配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个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党的十七大则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
明确的摒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
由此看来,我党对公平和效率关系问题在认识、实践层面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相应的诞生一个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新论断、新定位、新调整,这也反映了人们在认识方面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1. 简介公平和效率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然而,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关系。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是在经济资源分配中广泛存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 公平和效率的定义公平是指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公平地得到应得的资源和机会,不受歧视和偏见的影响,而效率则是指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使企业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润。
在现代经济中,公平和效率是相互关联的,但有时候这两者之间却存在着矛盾。
3.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来自于各种因素,其中包括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其中资源是按照供求关系的变化分配的。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被最有效地分配给那些最能利用它们的个人和企业。
然而,市场经济并不总是完美的,往往存在一些失灵现象。
有些人可能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另一些人则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创造财富和资源。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平和效率之间必然会存在矛盾。
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也是影响公平和效率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监管等方式来控制市场,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然而,在政府介入市场的情况下,往往也会发生一些问题。
政府的不当干涉可能会引发资源分配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公平。
4. 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尽管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矛盾,但仍然有可能可以平衡这两者。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可能的方法。
4.1 制定更好的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更好的政策来实现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
政策必须要能够对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可以从中获利的人必须是整个社会。
4.2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市场资源植入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这样,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努力工作。
4.3 培养更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一旦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他们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人。
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多种观点及启示
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多种观点及启示摘要:为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合理处理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综述法,探讨了学者们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多种观点。
认为要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从长远的、整体的、辩证的视角认识把握公平与效率关系。
关键词:公平;效率;关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公平和效率关系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面对的经济社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必然出现的发展性矛盾,解决的好坏,不但关系到经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理论为指导,借鉴不同学者专家的观点,从中得到启发,对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合理处理两者的关系,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概念界定与观点综述(一)公平的涵义。
研究视角不同,对公平的定义也就不同。
关于经济领域内的公平,理论界长期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公平论,可概括为机会公平、结果公平、效率公平、多维公平、规则公平、主观公平等公平论断。
结果公平论以收入或产出的平均分配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认为社会成员分配的结果越均等越公平。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往往依据基尼系数的大小分析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机会公平论认为经济领域的公平主要是指分配过程中的机会均等,认为只要给予每一个社会成员均等参与竞争,获取社会资源的权利,就是公平的。
尽管由于每个个体能力的差异,结果是财富占有的不均等、不公平,甚至出现两极分化,那也是公平的。
规则公平论认为公平是指收入分配规则的公正平等。
如王家新、许成安认为公平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是规则公平。
包括了机会平等和过程平等。
主观公平论认为公平是指一种主观感觉,心理平衡。
认为公平与否,主要是一种心理感觉,由每一个人做主观评价;认为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个规范的概念,是对收入分配状况的主观评价,反映着人们对不同的平等和效率组合的好恶和取舍。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促进效率。
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
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
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
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精选】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摘要:本文讨论了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对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进行分析,最终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及社会主义本质分析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公平;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1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1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公平是一个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的价值评价尺度,它是衡量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规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包括两重含义,即生产领域的公平和分配领域的公平。
生产领域的公平是指人们在生产要素的占有和投入上具有平等的地位,这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分配领域的公平则是指人们投入同等的生产要素,能够取得相应同等的报酬,即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平等合理,个人收入的多少与其投入的多少直接相关,即按劳分配,因此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效率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般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即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也可以认为是劳动的绩效。
经济活动是有效率的,体现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反映的是人与物的技术结合和组织形式,呈现的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人们的主观评价。
效率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影响分配方式,更不影响人们对分配问题作出是否公平、公道的判断,只有通过所有制形式才会对分配方式产生影响。
1.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其矛盾性表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
这种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使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最终形成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
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矛盾与对立。
其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效率的提高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当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物质方面极大化,人民各取所需,社会公平得以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1.公平与效率的涵义1.1公平的涵义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公平是具体的、相对的、阶级的和历史的。
任何公平都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相对公平,其衡量标准是历史的,对于不同的社会制度而言,人们评价哪一社会制度更加公平,都是和以前的社会制度相比较而言的。
人们在评价同一种社会制度时,也总是将某一特定尺度作为衡量公平与否的标准。
在评价和认识公平与否的问题上,人们总是以特定的目的为出发点,所以评价的标准与尺度都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差异性。
1.2 效率的涵义从经济学角度看,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使用与有效配置;从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从哲学的角度看,效率是指人的活动与其所实现的目的之比,主要强调合目的性;从社会学角度看,效率则是社会的整体效率。
马克思主义认为,效率属生产力范畴,而且具有一定的合目的性。
“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效率是使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效率,指作为社会人进行实践活动并能使整个社会系统和谐运作的合目的性。
效率具有客观性、永恒性,追求效率永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真理要求。
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定义。
2.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效率与公平一直是人们追求的两大基本目标。
人们总是希望社会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又能够实现对财富的均等占有。
这双重目标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促使了社会的不断发展。
从表面上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生产与分配的矛盾.实际上它是社会经济资源有效配置与社会经济中各种物质利益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反映。
效率属于生产力范畴,公平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二者的关系是效率决定公平、公平反作用于效率。
随着效率的提高,公平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反过来,公平又可以促进效率的提高。
公平和效率作为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4城市管理:张洪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
那么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
但在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并存发展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
所以,恰当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任何一个社会不能没有效率,更不能没有公平。
效率与公平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并重目标和根本的价值评价体尺度。
那么它们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说“很多时候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并且为了公平就要牺牲某些效率”。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更多地把二者看作对立的关系。
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的关系,我初步断定:公平(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公平和效率是统一的,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
首先,经济公平的评价依据是效率,我们强调经济公平就是强调效率,经济公平要求各市场主体机会均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按市场法则公平竞争,追求最大效率。
其次,强调高效率又旨在实现经济公平,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实现经济公平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同时,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创造更为丰富的物质文明,才能为推动人们遵守国家法律、为社会主义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一个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
(二)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对效率有制约作用,没有社会公平,经济活动不会有持续稳定的高效率。
可以说任何不公平的机制必然会造成对效率的破坏,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是皮鞭下的效率和饥饿下的效率。
在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很少有人想到效率,也没有人敢想到效率;劳动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也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在这种分配体制下“成功地分配了贫困”。
学前教育近代化的历程及启示
1 问题的提出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教育新的努力方向。
各级教育组织和部门力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学前教育阶段,“让每位孩子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问题的根本是没有处理好公平与效率这一对矛盾。
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相互矛盾的关系,教育公平可以理解为教育利益分配的合理性问题,效率可以理解为教育政策中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问题。
所以,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公平分配。
公平与效率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也不存在绝对的效率,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对关系。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势必会受到经济、政治条件的制约,需要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权衡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
回顾不同时期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程,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深思而得到启示。
2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演进历程2.1 萌芽阶段:效率优先、公平不足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仁人志士走上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之路。
民国时期,中国的学前教育才刚刚起步,发展学前教育始终与解决民族危机紧密联系,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这一时期学前教育的政策是“反文化植入,改人才培养模式”。
侵华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夺取了我国一系列的主权,包括在华兴办学前教育权。
帝国主义通过文化植入,对中国儿童进行奴化教育,企图西化我国的学前教育。
中国的教育家、有识之士决不允许此等事情发生,先后出台了《奏定学堂章程》等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文件,努力将学前教育纳入我国的学制系统之中,以期保护学前教育的发展。
纵观这一时期,幼儿园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存在于政府制定的各类文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学前教育在学制系统中的地位、招生对象、招生要求、机构名称等。
[1]当时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导致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未在全国普遍推行,只是由一些教育家进行了教育实验。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组织管理和决策中一个常见的挑战。
追求高效率可能会对公平性造成影响,而强调公平性可能会影响到效率。
然而,这两者并非完全矛盾,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平衡二者:
1. 明确价值观和目标:首先,组织或决策者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在追求效率和公平性之前,要知道自己对两者的重视程度,以及组织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2. 透明和公开决策:确保决策过程透明公开,让所有受影响的人都了解决策背后的原因和考虑因素。
这样可以增加公平性的感知,即使决策可能不是最公平的,但人们知道是如何做出的。
3. 公平标准与公平程序:制定明确的公平标准和公平程序,确保决策过程中遵循公正的原则。
例如,对于员工晋升或奖励的决策,可以明确评估标准和程序,使决策更加客观和公正。
4. 引入反馈机制:在决策后,引入反馈机制,让受影响的人可以提供反馈和意见。
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不公平问题,并增加参与感。
5. 灵活性: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有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采取折中的办法,以达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6. 培养共识:在组织中培养共识,让所有成员了解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性,并共同努力寻求平衡点。
总的来说,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权衡和处理。
在决策过程中,应当注重透明、公开、公正和灵活,同时增加参与和反馈机制,以确保组织能够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公平性。
论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及解决路径
论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及解决路径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平与效率这两个概念已经引起了众多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有必要深入探讨在这种矛盾关系下,如何才能找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以及实现公平与效率双重发展的路径。
首先,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发展,就必须找到公平与效率的“最优平衡”。
一般来讲,当公平和效率的指标之间存在矛盾关系时,可以主动调整其中一个指标,以求得“最优平衡”。
比如,在实施市场经济时,可以考虑允许有限的短期市场失衡,而不是采取激进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双重发展。
其次,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发展,也要有效利用市场机制。
当面临公平与效率之间矛盾的时候,要利用市场机制,以调节关系,以达到公平与效率双重发展的目的。
比如,在劳动力市场方面,考虑利用更多激励机制,如对企业和劳动者实行减税、技术改造、社会保障等,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收入,以改善参与市场的条件,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重发展。
此外,在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发展时,也要加强制度建设。
只有规范有序的制度,才能够有效地调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关系,避免出现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因此,要加强国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文件制度、法律法规、管理机制等,以有效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双重发展。
总的来说,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
一个政策的实施都会对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融合,就要科学建立政策,形成有效的制度,合理运用市场机制,以及努力探索公平与效率的“最优平衡”,全面促进公平与效率双重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
公平和效率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目标。
公平是指资源的合理分配,而效率则是指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以最大化产出。
然而,实践中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
追求公平会增加资源的重新分配成本,而这可能会降低经济效率。
例如,通过税收或社会福利计划来实现财富再分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社会公平性,但是这也会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财务负担,对经济产出和就业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
相反,追求效率可能会削弱公平。
如果资源分配不均,一些人可能无法获得必要的资源或机会,这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
例如,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垄断地位或对劳动力市场的控制来获得更高的利润,这可能会导致收入不平等和就业机会不均等。
因此,公平和效率并不总是可以同时实现的。
在实践中,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以找到最佳平衡点,并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