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电联结检修作业标准

合集下载

关于接触网电力检修作业标准化程序、标准用语的暂行规定

关于接触网电力检修作业标准化程序、标准用语的暂行规定

签发人:白生龙签发时间:2007年9月4日大同西供电段文件同供[ 2007 ] 91号关于接触网电力检修作业标准化程序、标准用语的暂行规定各科室、车间、班组:为了切实搞好标准化作业,强化我段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身、行车、作业安全,特制定接触网电力检修作业标准化程序、标准用语的暂行规定,望各车间、班组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一、接触网电力检修作业标准化程序(一)总则:第一条:本规定适用大秦、北同蒲、大张线各检修队和供电工区进行的接触网电力作业。

大同枢纽、湖东枢纽电力作业执行既有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重点是以接触网垂直停电检修作业标准化为例规定的,“V”型天窗作业时,按“V”停作业标准执行。

所有作业的“计划申报、预想会、收工会”标准化程序均比照此规定进行。

第三条:本规定其他未尽事宜,执行铁运…2007‟69号规定及太机[2007]145号《接触网安全工作、运行检修补充细则》。

(二)各种工作票适用范围(表样见附录1-3)第四条:在下列设备上作业时应填写“供电线路停电作业工作票(接触网第一种工作票)”:1、在接触网停电设备上进行的作业;2、在高压电力线路和电缆停电设备上进行的作业;3、必须停电修剪树木的作业。

第五条:在下列设备上作业时应填写“供电线路间接带电作业工作票(接触网第二种工作票)”:1、借助绝缘工具间接在接触网带电设备上进行的作业。

包括带电测量、打冰、清扫绝缘器工作、绝缘杆固定绝缘子或线条等;2、借助绝缘工具间接在电力带电设备上进行的作业。

包括带电测量、更换高压保险、用绝缘杆固定绝缘子或线条等;第六条:在下列设备上作业时应填发“供电线路其它作业工作票(接触网第三种工作票)”:1、距接触网带电部分1m、距10千伏电力线路带电部分0.7米及其以外的高空作业;2、较复杂的地面作业。

安装或更换火花间隙和地线、补偿装臵、开挖和爆破支柱基坑、未接触带电设备的测量等;测量接地电阻、修剪树枝、检查杆底腐蚀、电杆裂纹、拉线地锚、打围桩和杆塔基础上的作业等;3、在低压电力线路和电缆停电设备上进行的作业;4、测量低压负荷电流;5、线路上的测温作业。

接触网日常检修作业检修工艺

接触网日常检修作业检修工艺

接触网日常检修作业检修工艺1、吊弦制作1.工具材料:2m 卷尺、个人工具、帆0铁线。

2.时间:6min3.安全用品:着工装、手套、安全帽。

4.技术要求(1)制作一根三节吊弦,标准长度为600mm+300mm+900mm,下料长度为900mm+600mm 十1000mm。

(2)吊弦环缠绕圈数2.5~3圈(从交叉处起算),缠绕的第一圈交叉后应够90度,匝间应密贴,双环时两环互相垂直,缠绕余头不超过100。

,环孔呈水滴状长25~40mm,宽20~25mm,收口处线头不得上翘。

(3)吊弦不得有明显伤痕,手不得有刮伤、划伤现象,必须戴手套操作。

2、承为索回头制作1.工具材料:工具袋、2mm卷尺。

手锤、个人工具、GJ-70钢绞线、70型楔形线夹、细绑线。

大剪子。

2.时间:5min3.安全用品:着工装、手套、安全帽。

4.技术标准(1)承力索回头从线夹边沿算起450~500mm。

(2)钢绞线在线夹内的回头应与楔子密贴,楔子必须打紧。

(3)承力索不得散股和扭劲。

(4)线夹与承力索回头不得有重伤。

(5)对回头端部进行绑扎,如绑扎一处则离回头端部50mm处开始,绑扎长度为100mm。

如绑扎两处,则每处绑扎20mm,相距100~150mm扎第二处,回头露50mm。

(6)工序正确无返工现象。

(7)不得带手套握手锤,手和腿无碰伤,操作正确。

3、隔离开关检调1.工具材料:GW。

-35开关、2mm卷尺、个人工具、平挫、砂纸、钢丝刷、0.05X10mm 卷尺。

水平尺、工具袋、小绳、黄油、抹布、垫片。

2.时间:不更换只检调15min。

3.安全用品:安全带、着工装、手套、安全帽、安全合格证。

4.技术标准(1)分闸角度为90•土1•,分合问止钉间隙l~3mm。

合问时,闸刀要水平,两间刀中心线相吻合。

(2)绝缘瓷柱清洁、无裂纹、破损,铁件无锈蚀现象,绝缘瓷柱破损面不得超过300mm2。

(3)触头接触良好,瓷柱转动灵活,对于线接触,塞尺应进不去。

接触网线岔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线岔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线岔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线岔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线岔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作业车(车梯)、滑轮组、大绳、小绳、线坠、绝缘测杆(激光测量仪)、水平尺、钢卷尺、接触导线正面器、接触导线正弯器、温度计、力矩扳手、个人工具、安全用具、防护工具等。

4.材料:电连接线夹、定位线夹、吊弦线夹、Φ4.0 镀锌铁线、电力复合脂、平垫片、示温片、限制管、可调式整体吊弦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5.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四、质量标准1.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2.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1)道岔定位支柱的位置道岔定位支柱应位于道岔起点轨缝至线间距700mm的范围内。

(2)交叉点位置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350mm,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2.5m。

安全值: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3)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80mm。

接触网维修工作标准

接触网维修工作标准

接触网维修工作标准
为确保接触网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管理,制定以下维修工作标准。

1. 维修人员资质要求
维修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资质:
- 具备相关电气专业知识,熟悉接触网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通过相关培训和考试,获取相关维修资质证书;
- 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维修工具和设备
维修人员应携带以下工具和设备:
- 手持绝缘电压表和电流表,用于测量接触网的电压和电流;
- 绝缘手套和绝缘工具,确保维修过程中的安全;
- 专用工具,用于接触网的组装和拆卸;
- 手持通信工具,用于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3. 维修过程
维修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维修范围和目标;
2.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3. 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工作区域安全;
4. 维修人员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5. 根据维修计划进行维修工作,注意操作规范;
6. 维修完成后,进行功能测试,确保接触网正常工作;
7. 清理维修现场,保持工作区域整洁。

4. 维修安全管理
维修人员应遵守以下安全管理要求:
- 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操作规范等;
- 注意工作区域的安全,如防止人员误入、防止工具杂乱等;
- 检查维修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能,确保其正常使用;
-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不私自处理;
- 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以上为接触网维修工作的标准要求。

请维修人员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接触网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维护。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检修接触线—接触线检修方法和步骤(接触网检修)

检修接触线—接触线检修方法和步骤(接触网检修)

设计结构: 接触线 铜合金接触线
CTAH-银铜合金 CTMH-铜镁合金 CTSH-铜锡合金
150 120
85
R(mm)
14.4 12.9 10.76
L1(mm)
4.0 4.35 4.60
L2(mm)
9.71 9.76 9.40
L3(mm)
6.8
6.8
6.8
线胀系数(1╳10-6 17
17
17
1/0C)
承力索技术标准
3.磨耗及损伤 (1)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电 气补强线,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2)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 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3)用钢芯铝绞线或铝包钢绞线时,其钢芯若断股,必须切断重新接续。
直链形,承力索在接触线垂直线路的正上方
3、测量接触线定位点、悬挂点导高、线面方向。
工具材料:
3
4、检查接触线磨耗和硬点、偏磨、扭曲情况。
工机具:车梯(或作业车)、接触网激光
测距仪、TR测距仪、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 温度计、大绳、吊绳、滑轮、铁丝套(钢
4
丝套)、扭面扳手、力矩扳手、导线整正
器、木榔头(橡皮锤)、木垫块、工具包、
4.一个锚段内补强和断股的总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 标准值:无接头 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锚段长度800m及以下不得超过4个,锚段长度大于800m不 得超过5个;120-160km/h区段锚段长度800m及以下不得超过3个,锚段长度大于800m 不得超过4个; 限界值:同安全值。 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接触网一次作业标准

接触网一次作业标准

接触网专业一次作业标准一、接触网测量、测温作业一次作业标准(一)管理职责1、测量、测温管理由技术科负责,负责对全段测量、测温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对各车间、班组测量测温工作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

2、各车间负责对管内各班组测量、测温工作的安排和各班组测量、测温工作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对发现设备问题的具体处理组织。

3、管内各班组负责测量、测温工作的具体落实和对超标设备的具体处理工作。

(二)、测量、测温具体要求1、巡视测温贴片时主要观察测温贴片颜色是否发生变化,粘贴测温贴片处设备达到60度变为黑色,达到70度变为绿色,80度变为红色。

2、每次测温前电话与相应变电所联系,应在单条馈线负荷电流大于450A,以及该供电臂上、下行负荷电流累加超过700A时进行测温,即所有测温必须在负荷电流突出的时段进行。

3、各班组测量、测温的数据必须及时记录,并对所测数据交班组负责人核对、检查、分析,超标值应及时上报,并安排处理。

4、各车间技术员要对每次测量、测温结果进行检查,并与前期测量结果对比分析,检查设备有无变化,判定设备变化情况是否影响运行安全,状态不符规定要求的,应及时拿出处理措施。

5、各车间在每月设备运行分析中,对测量、测温数据的检查、对比情况进行专项分析。

(三)主要设备测量、测温周期要求1、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及跨中偏移值,接触线弛度及悬挂点处、跨中最低点处接触线高度,曲线半径在800mm以下的区段每季测量一次,其它每年测量一次。

2、测量支柱侧面限界,新立支柱每季不少于一次,跟踪测量一年。

既有支柱每年测量一次,同时与工务段对红线、数据标检查完善,在每年的9月底以前须测量完毕。

车间班组可根据管内支柱的运行情况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3、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每半年测量一次。

4、线岔测量,客车通道线岔每半月测量一次;其它与正线相关的线岔每月测量一次,其余线岔每季测量一次。

5、附加悬挂的弛度,每个锚段抽测不少于3处,每年测量两次,测量时间在每年夏季高温与冬季低温时。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标准版)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标准版)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标准版)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标准版)铁道部文件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摘录)铁运[1999]102号第二章运行和管理第4条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

铁道部:负责全路接触网运营管理工作,统一指导、统一规划,监督、检查;制定有关规章。

铁路局:贯彻执行铁道部有关规章、命令和标准,组织制定本局有关细则、办法和工艺;制定各分局、供电段的管理和职责范围;规划全局的接触网运营管理工作;审批局管的新产品试运行和重要的设备变更;组织好日常维修,适时地安排好大修改造工程,增强能力,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提高供电质量,适应运输发展需要,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

第8条电气化区段的接触支柱内壁或隧道一侧的边墙上标出轨面标准线、线路超高和侧面限界,作为供电和工务部门共同遵守的标准;新建电气化铁路,由施工单位标出,开通前由供电、工务部门共同确认,以后每年复测一次,实际侧面限界与标明的侧面限界之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于30mm,实际超高和标明的超高之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于7mm,如大修、改造必须超过时,大修、改造的设计文件必须经铁路局批准,竣工后供电和工务部门共同重新测定,轨面标准线要用红色油漆划在支柱内壁或隧道边墙悬挂点的下方,供电段负责红线的日常管理,应保持清晰。

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精选文档】

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精选文档】

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接触线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接触线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北京铁路局企业标准Q/BT 143-96、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

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

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3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3。

工机具:作业车(梯车)、手扳葫芦、紧线器、煨弯器、导线整弯器、温度计、手锤、橡胶锤、木板、平锉、断线钳、钢锯、接触线正面器、滑轮组、钢卷尺、绝缘测杆(激光测量仪)、力矩扳手、个人工具、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注:准备测量磨耗,则工具中还应包括千分尺或游标卡尺.4.材料:接触线接头线夹、吊弦线夹、φ4.0mm铁线、0#砂纸、锯条、黄油等。

5。

技术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导线磨耗换算表.四、质量标准1.接触线磨耗或损伤接触线使用张力为14。

7KN及以下时局部磨耗或损伤大于20%时做接头;接触线张力大于14.7KN时,接触线允许工作张力不应超过其最小拉断力的65%,并考虑接触线因其它因素引起的折减系数,否则应切断做接头.2.接触线接头(1)接头线夹底面两接触线间隙不大于 1mm,并且过渡平滑无毛刺;接触线接头线夹带牙的一侧卡进接触线本线线槽内,螺栓紧固顺序为由内而外,两边对称紧固。

(2)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0-10mm,必要时加装吊弦。

(3)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 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接触线接头处应平滑,不打弓,螺栓紧固,扭矩符合规定.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维修规定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维修规定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维修规定一、维修流程1. 故障报告:当接触网设备发生故障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维修部门报告故障情况,并详细描述故障现象和发生的时间。

2. 故障排查:维修部门收到报告后,应派遣维修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故障排查。

排查过程中,维修人员应仔细观察和检查设备的各项指标,并记录下现场情况。

3. 维修方案制定:根据故障排查结果,维修部门应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包括所需材料、所需时间以及维修人员的配备等。

4. 维修执行:按照维修方案,维修人员开始进行设备维修。

在维修过程中,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注意保护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5. 维修记录: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应填写维修记录,包括故障细节、维修过程和使用的材料等,并将记录存档备查。

二、维修安全1. 人员安全:维修人员在执行维修任务时,应佩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如手套、安全帽、护目镜等。

在危险区域作业时,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他人不会无意中进入维修现场。

2. 设备安全:在维修过程中,应先切断设备的电源,确保维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在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新的故障或安全事故。

3. 现场安全:维修现场应保持整洁,并定期清理危险物品。

维修结束后,应恢复现场正常秩序,并及时清理工具和材料,确保现场安全。

三、维修质量要求1. 故障修复:维修人员在完成维修任务后,应确认故障是否被完全修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工作记录:维修人员应认真填写完整的维修记录,并存档备查。

记录中应包括故障情况、维修过程、使用的材料等详细信息。

3. 效率要求:维修部门应设定合理的维修时间,并监控维修进度。

维修人员应按时完成维修任务,避免影响正常运营。

四、维修费用1. 维修费用计算:维修部门应根据维修任务的具体情况,计算维修费用。

费用计算方法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和计费标准。

2. 维修费用支付:维修费用应由相关部门按时支付。

如有发生维修争议,应及时解决并支付合理费用。

接触网检修标准

接触网检修标准

19
支柱检修
主角钢弯曲不得超过5%,焊接处不得有裂纹,漆面剥落面积超过10%时,应补 漆。 基础顶面要高出地面100—200mm,基础外缘外露400mm以上时要进行培土,每边 培土的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的角度为45度。基础根部不许有积水, 泥土、碎石和灰渣等物。 支柱限界,直线区段不小于2440mm,曲线区段按《铁路技术管理规定》规定加宽 处理。 支柱与基础埋设后,其周围500mm范围内的地面应平整,并高于附近地面,以防 积水。此范围内不得生长杂草,堆放杂物,培土坡度与原路基相同,或砌挡土防 坡。 因设置支柱而破坏水沟及护坡的完整时,应进行改移和修复,其质量不得低于原 施工标准。 所有支柱均需装设地线。 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均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 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在同一平面内,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到上部固定绳 的距离应不小于400mm。 上、下部固定绳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 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 直吊弦用2股ф4.0不锈钢丝扭合制成,上端通过横向承力索线夹固定在横向承 力索上,下端通过U型线夹与上部固定绳连接,直吊弦应在承力索的正上方 与支柱连接的各部螺栓应紧固,底座安装水平。 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涂油防腐,无锈蚀。 双横承力索受力均衡。 安全网栅设于跨越电气化铁路的跨线桥和天桥上。在接触网带电部分正上方桥面 的两侧要装设安全挡板或细孔网栅,网孔不大于40×40mm。
10
11
检调电联接器
电连接线螺盘应为3-5圈,用软铜绞线作电连接线时,圈径为线径的3-5倍,最下 方圆圈距接触线应为200—300mm。 隔离开关引线严禁用承力索导流,而必须接到电连接线上。 隔离开关的电连接引线与瓷裙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距接地部分不得小于 40mm,引线跨带电导线的高度不应小于400mm,不同材质的电连接与接触线连 接,应用铜铝过渡线夹。 根据设备实际情况,锚段关节、线岔处的电连接要有足够的裕量,以满足线索的 伸缩。 绝缘子表面应清洁无污,无裂纹,水泥填充物应无辐射性裂纹,钢帽无松动。 瓷釉剥落和瓷体表面破损不得超过300mm,超过时应予更换。 接触网绝缘子泄漏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般地区(附盐密度<0.1mg/cm )不少 于920mm;污秽地区:(附盐密度>=0.1mg/cm) 不少于1200mm。 绝缘子表面应清洁无污,无裂纹,水泥填充物应无辐射性裂纹,钢帽无松动。 瓷釉剥落和瓷体表面破损不得超过300mm,超过时应予更换。

铁路接触网大修技术标准

铁路接触网大修技术标准

铁路接触网大修技术标准一般规定第1条接触网大修要根据各条线、各地区投入运行的情况和当时建设的标准及接触网设备运行状况,确定接触网大修周期、项目和范围。

一般大修周期为15〜20年,项目和范围为整锚段更换接触线、承力索、附加导线,更换支撑、定位、悬挂、补偿装置及其他接触网设备等,更换或修理不达标的支柱和基础等。

鉴于各条线、各地区接触网设备性能和运行条件不同,应根据线路运行速度、供电能力、弓架次、锈蚀、磨耗、绝缘强度等实际情况,经过调查研究、技术鉴定,可适当调整接触网大修的周期、项目和范围,也可进行局部和单项、单台设备大修。

第2条接触网大修应选用耐腐蚀、抗疲劳、高强度、轻型化的零部件和金具,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采用先进的施工工法和工艺,且符合现行的建设、设计、施工、运营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大修过后的设备应满足状态修条件。

第3条接触网大修技术标准应满足本细则维修技术标准的要求,本细则未作规定的参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施工规范及电业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通过大修要使接触网在供电能力、供电质量、技术水平及安全可靠性和灵活性方面件式提速分相绝缘器,列车运行速度120km/h以上时,应采用锚段关节式分相绝缘器或采用自动过分相装置。

分段器的泄漏距离应不小于1600mm o 第146条接触网线岔应采用交叉式线岔,两支接触悬挂的补偿方向尽可能保持一致,线岔始触区内不得装设任何线夹。

第147条在桥下及桥、涵、隧道、明洞等出口处的承力索和供电线上应加装绝缘套管。

第148条支柱侧面限界应满足《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困难时应不低于原设计标准。

项目、周期第149条接触网大修的项目和范围为整锚段地更换接触网、附加导线,更换支撑、定位悬挂、补偿装置及其他接触网设备、器材、零部件、金具等,更换或修理不达标的支柱和基础等。

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大修后的接触网必须与列车速度、线路质量相匹配,并达到同期新建工程的标准,至少保证一个大修期内的正常运行。

接触网电连接检修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电连接检修作业指导书

电连接检修作业指导书作业工具短封线/单绳/力矩扳手/手锤/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钢卷尺/扁油刷/钢丝刷/断线钳/压接钳(备选)作业材料砂纸/导电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并沟式电连接线夹/电连接线/零配件(螺栓、螺母、垫片、开口销等)/铜绑扎线安全风险卡控关键1.移位检查或更换隔离开关、避雷器等设备的引线时,应采取旁路等电位措施,须事先用同等载流能力的短接线将电分段设备(•如电分段锚段关节、分段绝缘器、分段绝缘子串等)短接。

2.安装夹板式三螺栓电连接线夹时,应从中间螺栓开始依次交替逐渐拧紧至标准力矩,双螺栓要匀称紧固至标准力矩。

五色图要素1.红色:安全关键;2.橙色:检测修技术标准;3.蓝色:关键工艺控制;绿色:材料、工具准备及使用;5.黑色:作业项目、作业流程、作业时间。

一、工具材料工具:短封线/单绳/力矩扳手/手锤/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钢卷尺/扁油刷/钢丝刷/断线钳/压接钳(备选)材料:砂纸/导电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并沟式电连接线夹/电连接线/零配件(螺栓、螺母、垫片、开口销等)/铜绑扎线二.技术标准1 在锚段关节、线岔、链形悬挂与简单悬挂的衔接处、加强线(载流承力索)的终端、车站电力机车(动车组)经常起动处的股道之间、站场同一供电单元不同方向线路之间等处所,应装设电连接。

1.1 锚段关节在两转换柱与锚柱跨距内的两支悬挂间,装设纵向电连接。

1.2 线岔处两支悬挂间,装设1组电连接,其中车站两端最外方2组正线线岔装设2组电连接。

1.3 载流承力索区段每150-200m装设1组横向电连接,非载流承力索区段每隔250-300m装设1组横向电连接,在锚段内均匀装设。

承力索电联结线接触线1.4 在车站电力机车经常起动处同一供电臂的各股道悬挂之间,装设1组股道电连接;大型车站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股道电连接。

1.5 牵出线、专用线接触悬挂与相邻股道为同一供电臂,且共同安装在一组软横跨上,并无隔断绝缘子时,在软横跨牵出线、专用线来电方向安装1组股道电连接。

接触网电连接技安装和维修

接触网电连接技安装和维修

接触网电连接安装和维修电连接的作用是保持必要的接触悬挂之间或各分段供电间的电路连接畅通,以保证正常良好的供电。

一、电连接装置型式H型:即横向电连接,用于同一支接触悬挂内承力索与接触线间电气连接。

G型:即股道电连接,用于多股道接触悬挂间电气连接。

M型:即锚段关节电连接,用于非绝缘锚段关节处两支接触悬挂之间的电气连接。

D型:即道岔电连接,用于道岔处两支接触悬挂之间的电气连接。

二、电连接组成电连接由电连接线和电连接线夹组成。

1.1.电连接线均要用多股软铜线做成,其额定载流量不小于被连接的接触悬挂、供电线的额定载流量,且不得有接头、压伤和断股现象,电连接线端头外露10~20mm;1.2.对于压接式电连接线夹,电连接线不应有压伤和断股现象。

2.电连接线夹由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和承力索电连接线夹组成。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承力索电连接线夹2.1.电连接线夹的材质和规格须与被连接线索相适应,优先采用压接型式;2.2.电连接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之间连接牢固,线夹内无杂物;2.3.承力索、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压接后应端正,符合压接标准。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在直线处应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2.4.工作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最近相邻吊弦点高度相等,允许偏差 0~5mm;2.5.压接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与线槽契合的 U 形螺纹卡子应平行压接于线槽内,不得跳出接触线线槽。

U 形螺纹卡子应保证卡子插入后,另一端露头 1~3mm。

2.6.电连接线夹与线索接触面均应涂电力复合脂。

2.7.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 200mm 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

等位线及其连接线夹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匹配,截面积不小于 10mm2。

三、电连接安装1.在锚段关节、线岔和车站电力机车、动车组经常起动处的股道之间等处所,应装设电连接。

其中:股道间电连接距悬挂点5m左右;关节、线岔电连接距悬挂点10m左右;横向电连接:简单链型悬挂时靠近第一支柱吊弦;弹性链型悬挂时距弹性吊索线夹端点约0.5m处;距中心锚结绳处两端0.5m左右。

接触网线岔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线岔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线岔检修作业标准接触⽹线岔检修作业标准⼀、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线岔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作、检修步骤、处理⽅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线岔的检修。

⼆、编制依据《接触⽹安全⼯作规程》和《接触⽹运⾏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程施⼯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作及安全措施,执⾏朔黄铁路《接触⽹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车防护防护。

2.⼈员组织:操作⼈员2⼈。

作业监护、⾏车防护、接挂地线、地⾯辅助⼈员由⼯作领导⼈在单次作业中进⾏安排。

3.⼯器具:作业车(车梯)、滑轮组、⼤绳、⼩绳、线坠、绝缘测杆(激光测量仪)、⽔平尺、钢卷尺、接触导线正⾯器、接触导线正弯器、温度计、⼒矩扳⼿、个⼈⼯具、安全⽤具、防护⼯具等。

4.材料:电连接线夹、定位线夹、吊弦线夹、Φ4.0 镀锌铁线、电⼒复合脂、平垫⽚、⽰温⽚、限制管、可调式整体吊弦等。

(根据检修项⽬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5.资料:接触⽹平⾯布置图。

四、质量标准1.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

2.对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其技术状态应符合以下要求:(1)道岔定位⽀柱的位置道岔定位⽀柱应位于道岔起点轨缝⾄线间距700mm的范围内。

(2)交叉点位置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线路中⼼不⼤于350mm,纵向距道岔定位⼤于2.5m。

安全值: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3)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差标准值:当两⽀均为⼯作⽀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正线接触线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当⼀⽀为⾮⼯作⽀时,⾮⼯作⽀接触线⽐⼯作⽀接触线抬⾼80mm。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

1.承力索检修作业标准2。

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3。

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标准4.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标准5。

吊弦检修作业标准6。

电连接检修作业标准7。

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标准8.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标准9。

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标准10.线岔检修作业标准11。

绝缘子检修作业标准12。

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标准13.分相绝缘器检修作业标准14。

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标准15.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16.硬横跨检修作业标准17.避雷器检修作业标准18.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标准19.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20。

吸上线检修作业标准21.接地装置检修作业标1.承力索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承力索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承力索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3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

工、机具:力矩扳手、紧线器、钢丝套、滑轮组、大绳、橡胶锤(木锤)、温度计、手扳葫芦、钢锯(断线钳)、平挫、砂纸、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4.材料:吊弦和吊弦线夹、Φ4。

0 镀锌铁线、Φ1。

6绑扎线、钢线卡子、示温片、黄油、补强线索、承力索接头线夹、预绞式接续条、电联结线、电联结线夹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5.技术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四、质量标准1。

承力索的材质与截面须满足下列要求:容许载流量大于该区段的最大电流,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规定。

接触网吸上线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吸上线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吸上线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吸上线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吸上线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4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力矩扳手、细钢丝刷、毛刷、钳型电流表、短接线、铁锹等。

4.材料:示温片、油漆、电力复合脂、抹布、砂布、并沟线夹、塞钉连接板、设备线夹、吸上线、绝缘防护材料等。

5.资料:吸上线安装图四、质量标准1.吸上线电缆截面应满足回流要求,外露部分电缆护管应无损伤。

2.吸上线埋入地下时,埋深不少于300mm。

穿过钢轨、桥台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3.吸上线型号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在有轨道电路区段,采用截面满足要求的电缆接至扼流圈中性板。

吸上线必须与支柱密贴连接牢固。

5.吸上线与回流线连接时,距离悬挂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步骤方法1.检查内容(1)示温片是否变色;吸上线与扼流变中性点、钢轨、回流线连接部分是否符合要求,连接是否牢固、可靠,有无虚接、断脱、氧化、烧伤情况。

(2)吸上线回流情况是否良好:使用钳型电流表判断吸上线回流情况是否良好(若同一处扼流变有多条吸上线时,状态良好情况下,多条吸上线吸回电流值应相同)。

2.线夹过热及烧伤处理方法在扼流变中性点与回流线间加装短接线,打开设备线夹检查线夹及线索状态,设备线夹状态不良时更换设备线夹,线索烧伤、断股或严重氧化时截断损伤部分,按照检修电联结器工艺有关标准安装设备线夹及线索。

高铁接触网案例 电动隔离开关检修标准

高铁接触网案例 电动隔离开关检修标准
1、工器具
力矩扳手
开关钥匙
钢卷尺
等位线
钢丝刷
塞尺
锉刀
砂布
吊绳
2、材料
中性清 洗剂
配件
抹布
导电脂
机油壶
防锈漆
金属垫片
1、外观检查
传动杆
机构箱
2、登杆作业
开关两 侧接挂 等位线
操作机 构
开关刀 闸
支持绝 缘子
烧伤、 麻点及
灰尘
操作卡 滞、不
灵活
分、合 闸不到

1
检修隔离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是,上 下作业人员应呼唤应答,配合妥当
2
在实验开关分、合时,检修人员要处在 安全位置,防止刀闸在开合过程中误伤检修开关人员不宜在源自动杆一侧攀登支3柱
4
作业完毕恢复开关原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电联结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电联结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电联结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梯车(或作业车)、大绳、小绳、钢丝刷、锉刀、砂布、力矩扳手、个人工具、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4.材料:接触线电联结线夹、承力索电联结线夹、制作电联结器用的铝绞线、1X10铝绑带、并沟电联结线夹、示温
片、φ1.6mm绑线、抹布。

四、质量标准
1.应装设电联结的处所:
(1)在锚段关节处装设2组、线岔处装设1组电联结器;加强线(载流承力索)的终端、车站电力机车经常起动处所的股道之间,应装设电联结器。

(2)站场馈线上网点处(含AT所),宜安装股道电联结器。

在承力索绝缘通过的跨线桥、隧道等处所,承力索中性区两端的悬挂上应分别安装横向电联结。

(3)在站场同一供电单元内多支悬挂并联情况下,非支延长下锚时,在非支下锚的第一组软横跨(或下锚分段绝缘子前一跨)处,与相邻悬挂间装设电联结。

(4)牵出线、专用线接触悬挂在与相邻股道无分段绝缘子串隔开的软横跨,须将牵出线或专用线接触网在最末端的软横跨处装设1组股道电联结器,见图11。

图11 牵出线未端软横跨加装股道电联结位置
(5)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 的处所应加装电联结或等位线。

等位线与被联结线索材质相
同,截面积不少于10 mm2。

2.电联结的安装要求
(1)电联结的安装须确保主导电回路畅通,非载流承力索不应串接在主导电回路内。

(2)非锚段关节电联结安装在距转换柱的锚柱侧10m处。

绝缘锚段关节电联结安装在距转换柱的中心柱侧5m处,且与隔离开关的一根引线相连,隔离开关的另一根引线与同一转换柱的锚柱侧5m处的电联结器相连。

(3)站场股道间电联结在设计跨距内,且距软横跨10m 处安装。

(4)站场上电分段处隔离开关电联结线距分断绝缘器的两端不小于1.5m。

(5)在载流承力索区段,每200~250 m装设一组横向电联结器,负荷较大区段应适当缩小安装距离。

3.电联结线的技术标准
(1)电联结线均要用多股软绞线做成,其额定载流量不小于被联结的接触悬挂、供电线的额定载流量,且不得有接
头。

(2)电联结线应留有一定的裕度,适应接触线和承力索因温度变化伸缩的要求。

不同材质时应制作弹簧圈,如图12。

承力索和接触导线同材质时可用C 型或S 型的电联结线预留方式,如图13、图14所示。

(3)电联结弹簧圈应盘紧,盘线3-5圈,圈距为50mm 左右,当电联结线为铜线时,圈径应为电联结线线径的3-5倍;当电联结线是铝线时为5-8倍,最下方的圆圈距接触线应为200-300mm 。

(4)对于压接式的电联结线夹,电联结线不应有压伤和图
13
横向电联结采用S 型的安装方式
图14 锚段关节、道岔电联结采用C 型的安装方式
断股现象;对于并接式电联结线夹,电联结线应伸出线夹外10~20mm。

4.电联结线夹的技术标准
4.4.1 电联结线夹的材质和规格必须与被联结线索相适应。

铜接触线与铝接触线联结时应采用铜铝过渡措施。

(1)电联结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之间的联结必须牢固,线夹内无杂物。

(2)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在直线处应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3)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

(4)电联结线夹螺栓受力均匀,安装时交替紧固螺栓至标准力矩。

五、步骤方法
1.检查内容
(1)电联结的安装位置、数量、截面是否符合规定;预留长度是否满足温度变化需要。

(2)电联结线有无断股、散股、烧伤,示温片是否变色,弹簧圈及线夹压接处是否符合规定。

(3)接触线电联结线夹是否与轨面保持铅垂状态。

(4)检查电联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是否符合标准。

2.处理电联结线散股
用双手分别握住散股或散股的电联结线两端,按电联结线的缠绕方向拧紧电联结线,当无法恢复原状时,用铝绑线进行适当绑扎固定。

3.处理电联结线伸缩圈松弛、变形
整理伸缩圈的形状使之符合标准。

4.处理电联结线有机械损伤断股、电弧烧伤断股
拆下损伤的整组电联结,对原安装位置重新进行打磨清理或变换线夹的位置,避开接触线烧伤处重新安装,若接触线烧伤严重,应予补强或切断重做接头。

电联结线有烧伤或断股应进行更换。

5.处理示温片变色
打开电联结线夹,用细钢丝刷清除导线和线夹接触面污垢,用砂纸把电联结线夹联结面和导线表面打磨后并用干净抹布擦拭干净。

电联结线夹粘贴示温片,示温片粘贴处要打磨干净,示温片要朝向线路外侧便于巡视观察,示温片外面用透明胶带缠绕固定。

六、安全措施
1.日常巡视、检修时应观察示温贴片温度变化,发现示温片变色及时打开检查,必要时更换电联结线及电联结线夹。

2.非载流承力索区段不得出现使承力索载流现象。

3.使用并沟线夹、电联结线夹等作为电联结时,并沟线
夹、电联结线夹处线索不得包缠铝(铜)包带。

4. 电联接线夹各螺栓应受力均匀,安装时由中间向两侧逐个紧固,循环两次以上。

对于铜电联结线夹,其螺栓及螺母的紧固力距均为44N·m。

5.发现电联结烧伤时,必须查明真正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或技术改造方案。

6.严禁使用金属工具敲打线夹。

7.作业过后要严格复核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