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合集下载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介绍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介绍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介绍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介绍一、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 内容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制定在医院内的规章制度,主要介绍了医院临床用血的基本原则、流程和管理制度。

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用血指征。

包括各种疾病的用血指征及用血前的准备工作。

(2)用血安全。

包括采供血机构通报、用血前的预防措施、用血后的观察及报告。

(3)用血程序。

包括医嘱、用血部门的操作程序、质量管理及监测。

(4)用血审查。

包括用血审查工作流程和内容、审查意见及处理。

(5)补充血制度。

包括自体血制度、自体血回输、献血制度及补充血制度。

2. 目的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的质量和效果,防止用血的滥用和浪费,避免法律纠纷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此外,该制度还可以规范医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加强与采供血机构的合作,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3. 实施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需要通过制度的宣传、培训和监督来得以贯彻执行。

医院应结合本制度和实际情况定期开展用血知识、流程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定期检测、监测和评估临床用血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血意识和安全意识,有效地保障患者用血安全。

二、临床用血流程1. 用血医嘱医生应根据血液学、血型学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情况,合理判断并确定用血指征、用血方式、血制品种类、输血量、输血速度等,书写正确规范的用血医嘱,并在患者病历中做好相应记录和标示。

2. 用血审查临床用血审查是指医务人员在接到医嘱后,对医嘱的合理性、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和评估,确定病人的适宜性和安全性。

审查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人身安全因素、应征性、用血指征、用血的种类、用血量和速度、过敏史、血型鉴定结果等相关要素。

每项要素必须在用血审查表上记录,并签署审核人名字、职务、日期等等。

3. 采血采血是指将供血者的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血液制品采集出来,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保存。

采血时应注意选择良好的采血点、使用一次性文胸、检查血袋是否完好、为供血者记录血献情况等。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提高用血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需要用血的临床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外科、内科、急诊科、妇产科等。

三、用血指征1. 术前贫血患者,Hb < 70 g/L;2. 大出血患者,急性失血量达全血量的20%以上;3.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出血引起的贫血;4. 其他特殊情况,例如骨髓抑制、溶血性贫血等。

四、用血管理流程1. 临床医生开具用血申请单,明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以及用血指征等信息;2. 护士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产品,并在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查等;3. 输血前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4. 输血时,护士应根据医嘱,按规定的速度和时间输血,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5. 输血后,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信息,并向医生及时报告。

五、用血注意事项1. 输血前应确认患者的身份和血型,避免输错血;2. 输血时应注意输血速度,防止输血过快导致心脏负担过重;3.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4. 输血后应妥善处理输血袋和相关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

六、用血监测和报告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用血监测系统,对用血情况进行定期、全面的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2. 医院应建立用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对输血反应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

七、用血质控1. 医院应建立用血质控小组,负责用血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2. 医院应定期开展用血质控评审会议,对用血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八、用血教育和培训1. 医院应定期开展用血管理培训,包括用血操作技能培训、用血安全知识宣传等;2. 医院应定期组织用血知识考核,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

九、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2. 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归医院质控部门所有。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引言】临床用血是指医生根据临床需要,将输血作为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将血液及其制品输送到患者体内,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命状态。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各医疗机构都需要建立严格的用血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并详细讨论其中的关键环节。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 制度概述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规范用血行为,保障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血液及其制品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包括用血申请的审核、血液供应管理、用血操作规范、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等内容。

2. 制度目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用血安全有效、科学合理、规范操作、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并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

【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 用血申请患者需要血液或其制品治疗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用血,并填写用血申请表。

2. 用血审核血液科护士根据用血申请表上的信息,审核患者是否符合输血适应症,包括血型和交叉配血检测、病情评估等。

若审核通过,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进行退回或者拒绝申请。

3. 血液配型与交叉配血血液科技师根据患者的血型和用血申请的需求,进行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以确保患者与供血者之间的血液相容性。

4. 血液制品准备根据配型和交叉配血结果,血库工作人员准备相应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血浆等。

5. 用血操作临床医生或护士根据医嘱,在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等规范要求下,进行用血操作。

6. 用血监测与反应处理患者输血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血液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分析,以改进用血管理制度,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结论】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与有效至关重要。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1、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提倡科学、合理用血,杜绝浪费、滥用血液,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2、医院输血科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3、临床用血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之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用血志愿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存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经医务科或者总值班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4、临床用血适应症根据《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 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

急诊、抢救用血经主管医师以上同意后可随时向输血科申请、但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5、术前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亲友互助献血应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血站进行无偿献血。

严禁自采供血或者自行通过其他途径取得血源。

6、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输血时发现不良反应,立即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7、临床输血完毕后,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和处理。

8、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应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率应高于90% 。

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PDCA )一、策划1. 实施背景2012 年8 月1 日起正式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安全管理知识的认识,培养科学合理用血的理念,医务科对既往临床用血管理及实施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2. 临床用血中存在的问题⑴输血质量管理中各部门职责范围不够明确,输血风险控制不到位。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合理使用血液资源,防止血液传播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具体实施,包括血液采集、检测、储存、发放、输注等工作。

3.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用血申请、输血前告知、输血过程中的监护和输血后的评价等工作。

4. 医务科负责临床用血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三、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提倡科学、合理用血,杜绝浪费、滥用血液。

2. 输血科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血液库存量应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并设有应急用血库存,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3. 临床科室履行输血前告知义务,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风险、注意事项等。

4. 患者输血申请应准确、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输血原因、输血种类、输血量等。

5. 输血申请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上级医师核准签发。

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6. 输血申请应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至输血科备血。

7.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前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评估输血指征。

8. 输血前应按要求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ALT、ABO、RhD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

9. 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10. 输血过程中,临床科室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11. 输血后及时评价患者实验指标的变化,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收藏)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收藏)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收藏)一、概述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和合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二、临床用血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临床用血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法律法规,确保用血安全。

2.合理用血:临床用血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型和血液成分等因素,合理选择血液成分,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3.严格规范:临床用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用血过程规范、有序。

4.患者权益:临床用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充分告知患者用血相关信息。

三、临床用血管理组织架构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规划临床用血工作,监督、指导临床用血工作。

2.临床用血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包括用血申请、审批、血液领取、输血过程管理等。

3.医务部门:负责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四、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用血申请: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用血申请单,提交至临床用血管理小组。

2.审批:临床用血管理小组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核,符合用血指征的,予以批准;不符合用血指征的,予以驳回。

3.血液领取:临床科室凭批准的用血申请单,到血站领取相应血液成分。

4.输血过程管理:临床科室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用血安全。

5.用血后评估:临床科室对用血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至临床用血管理小组。

五、临床用血质量管理1.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知识培训,提高临床用血技能。

2.血液安全监测:建立健全血液安全监测制度,对临床用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测、预警。

3.用血不良反应处理:临床科室应制定用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一旦发生用血不良反应,立即启动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4.质量考核:医务部门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保证患者用血安全,减少用血不当造成的风险和损失,本制度依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无偿献血工作的指导意见》、《临床用血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需依靠外部捐血的科室,包括手术室、内科、外科、产科、妇产科、肿瘤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

同时,在医院内血库使用的血液制品也需执行本制度。

三、术前用血申请流程:1.申请人员填写《申请用血单》,注明受血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病情、手术等信息,并由主诊医师签字确认。

2.医疗员将《申请用血单》和受血人的相关检查结果(如血型、血常规等)送至血库。

3.血库收到《申请用血单》后,将检测通过的血液制品交付医疗员并记录在《血液制品收发记录簿》中,并注明出库时间、用途等信息。

4.医疗员将血液制品送至患者床旁,同时提醒护士检查患者身份,确认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申请条件。

5.护士对用血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到《血液制品使用记录簿》中。

6.用血完毕后,护士记录用血患者的相关信息(如用血量、反应情况等),并将记录信息整理成《用血情况记录表》。

四、应急用血管理:1.应急用血应当优先使用本院库存的血液制品。

2.如果本院库存的血液制品不足以应急需求,则可向上级医院借调。

3.应急用血申请需满足相关条件,医生应当在用血后及时向血库备案。

五、血液制品保存:1.血液制品需要保持在设定的温度下(如红细胞在2-6℃,血小板在20-24℃等),并定期检查温度计的准确性。

2.血液制品应当按照保质期使用,逾期作废。

3.血液制品仅供临床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六、血液制品医学使用风险管理:1.血液制品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以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2.血液制品使用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身体检查,如有不适请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医护人员在用血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体征表现,特别是呼吸、循环等方面,如有不适情况立即停止输液,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图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图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1、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提倡科学、合理用血,杜绝浪费、滥用血液,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2、医院输血科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3、临床用血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之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用血志愿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存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经医务科或者总值班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4、临床用血适应症根据《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 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

急诊、抢救用血经主管医师以上同意后可随时向输血科申请、但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5、术前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亲友互助献血应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血站进行无偿献血。

严禁自采供血或者自行通过其他途径取得血源。

6、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时发现不良反应,立即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7、临床输血完毕后,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 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和处理.8、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应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率应高于90%。

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PDCA)一、策划1。

实施背景201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安全管理知识的认识,培养科学合理用血的理念,医务科对既往临床用血管理及实施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2。

临床用血中存在的问题⑴输血质量管理中各部门职责范围不够明确,输血风险控制不到位.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不能真正履行其职责,没有很好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能。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了确保医院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此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

二、管理原则1.严格执行医院血液管理制度,遵循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确保患者用血安全。

2.合理用血,循证医学原则,严格按照用血指征进行血液使用。

3.严守血液管理流程和操作规程,保证血液采、存、运输和使用的规范化。

4.加强科室间沟通和协作,避免血液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使用申请和审批1.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和用血指征填写《血液使用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血原因、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等。

严禁无指征地使用血液。

2.主管医生对血液使用申请进行认真审核,确保申请合理和规范。

3.针对急危重病患者的血液使用申请,主管医生可在紧急情况下口头申请,但必须书面确认和归档。

4.医院设有血液使用审批委员会,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审批血液使用申请、监督和管理血液使用情况。

四、血液存储和运输1.血液和血液制品应存放在专门的血液库房内,并保持明确的标识和分类。

2.血液库房应保持干燥、洁净、通风良好。

3.血液存储温度应符合规定,严禁冷冻解冻多次使用。

4.血液运输应采取冷链运输方式,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五、血液使用和记录1.血液使用时,医生必须在医疗记录中详细记录用血量、用血时间和血液反应等。

2.血液使用后,护士负责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血液来源、血型、过期日期等信息,并及时归档。

3.对于大出血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库存盘点,及时补充不足的血液。

六、血液废弃处理1.血液过期、污染、不合格等情况应及时报废处理,并填写废弃记录。

2.废弃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应进行特殊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七、管理考核和监督1.医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使用的监督、考核和指导。

2.定期开展血液使用的监督检查,对不规范的血液使用进行纠正。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1、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协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血液库存量应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且有应急用血库存,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2、临床科室履行输血前告知和临床输血审批制,按要求准确、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输血申请应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至输血科备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前临床医师能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评估输血指征;按要求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ALT、ABO、RhD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输血后及时评价患者实验指标的变化。

4、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5、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过程中先慢后快;能正确识别、处理输血不良应;能及时回报输血不良应调查处理表交输血科保存。

6、输血后24小时内应详实、准确记录输血病程记录,内容至少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方式,异体输血品种、ABO、RhD血型和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输血疗效评估;术中输血的`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输血护理记录至少包括异体输血的献血码、品种、ABO、RhD血型、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及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等。

输血完毕,及时保存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等于病历中。

7、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实施血液保护措施,对符合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经治医师应积极动员患者自体输血。

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

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

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
一、临床急救用血可以不受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权限及逐级审批限制,但需在用血后两个工作日内补齐相关审批手续。

二、临床急救用血,医生需要在输血申请单及输血同意书上注明"紧急",紧急用血时需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之前或同时抽取输血前检测项目的标本并送检,并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备注“已抽血送检,结果未回”。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属于临床急救用血:
(一)大出血,急性失血量〉血容量的30%或血色素<70g/L、红细胞压积<0.22 ,申请医生需在输血申请单特别情况说明栏上进行描述,如:患者病危(重),急性失血量达XXml (估算),仍有继续出血的可能,血色素XXg/L、红细胞压积XXX ,现需紧急用血;
(二)各类急诊手术,申请医生需在输血申请单特别情况说明栏上进行描述;
(三)慢性贫血病人血色素<45g/L;如合并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肺功能不全、缺氧性疾病等合并症时,可放宽至55 g/L,申请医生需在输血申请单特别情况说明栏上进行描述;
(四)血小板<10 X109/L时属紧急用血,血小板 10-20 X109/L时,视病人是否有出血或有出血倾向划归紧急输血(M3白血病除外),申请医生需在输血申请单特别情况说明栏上进行描述,如患者病危(重),现某部位正在
出血或重要脏器有出血倾向,现需紧急用血;
(五)急诊手术时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的也属紧急用血;
(六)其他特殊情况,如血浆置换、新生儿换血等;
(七)儿童、老年患者及部分特殊患者等可适时放宽条件。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血液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许多危重病患者需要输血或血制品来维持生命,然而错误或不当的输血管理可能会引发很多严重问题,如传染疾病等。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临床用血管理方面,着重讲述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旨在提高医疗人员对用血管理的认识,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用血管理制度的意义建立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输血工作的质量、效益和安全,把控临床用血质量。

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和受血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血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确保用血的安全性。

(二)用血管理制度的内容实施用血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用血管理组建应在医院内部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的负责人是血库主任。

此外,应有专门负责输血教育培训的专家。

输血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用血管理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和培训工作。

2、血液采集、储存和运输管理血液采集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实施,遵循先消毒后采血的原则。

采血后,应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储存和运输过程,并注意卫生防护。

3、用血申请和审批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用血申请、审批、发放和监测机制。

在用血过程中,对医生用血的申请单、病例记录、开具用血委托书等都应进行明确规范,以确保用血合理、安全、准确。

4、用血教育和培训管理医疗机构应注重用血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对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应重点讲解与输血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操作要领,必要时组织测试来检验培训效果。

5、感染病毒筛查管理为保证用血的安全性,所有使用获得捐献血液的患者应进行医学检查,并进行病毒筛查。

确保血液自愿无偿捐赠,轻轻松松避免了各种医疗感染病毒的传播。

二、临床用血管理流程(一)用血管理流程的意义临床用血管理流程是用血管理制度的具体实现方式。

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的用血管理流程,可以确保各个环节的严密把控和全程监控,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用血监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摘要:临床用血管理是确保临床血液使用安全和合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包括用血需求评估、供血适应症评价、血液成分选择、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不良反应处理等,并提出一些优化用血管理的建议。

通过建立完善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可提高用血质量和安全性,减少输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一、引言临床用血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能够挽救生命,维持器官功能,改善病情。

然而,随之而来的输血反应和输血相关并发症也不可忽视。

为了确保临床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建立至关重要。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 用血需求评估在进行输血前,医生需要通过临床评估和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血液成分,确定输血的指征和适应症。

需求评估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等因素。

2. 供血适应症评价供血适应症评价是血液供应单位对受血者适应症的评估,包括受血者的免疫学和免疫力等因素。

通过评估确定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匹配的程度,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血液成分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输血指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血液成分的选择应根据受血者的临床状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定夺,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和最小的不良反应风险。

4.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受血者本人的身份确认和血型鉴定,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和传染性疾病标记物等的检测。

三、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1 受血者身份确认和鉴定血型。

1.2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和传染性疾病标志物等。

1.3 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输血安全风险评估,包括过敏史、输血反应史和家族史等。

2. 输血前医嘱的书写2.1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书写输血前医嘱。

2.2 医嘱应明确患者的输血指征、血液成分类型和输血速度等。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5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5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行为,有效管理血液资源,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临床用血行为的管理,包括血液库存控制、用血审批、血液使用追踪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第四条临床用血应严格按照医学、伦理、法律等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临床用血活动符合规范。

第五条临床用血应尽量选用供血风险低、适应患者需求的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用血。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宣教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 血液库存控制第七条医院应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合理确定血库需存储的数量和种类,并根据血液有效期进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医院血库应定期进行库存清点,检查血液存储条件,及时处理过期、损坏、不合格等血液。

第九条医院血库应有充足的存储空间,满足日常存储需求,并做好防火、防潮等措施。

第十条医院血库应设专人管理,确保血液管理操作规范与安全。

第三章: 用血审批第十一条医院设立用血审批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审批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二条用血审批委员会由血液科、临床科室、质控科等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主任医师担任主任。

第十三条患者用血需经过医生开具申请单,并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用血原因、用血量等必要内容。

第十四条用血审批委员会按照患者的临床情况、血液库存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五条用血审批委员会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医生和患者,并记录在档案中。

第四章: 血液使用追踪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追踪制度,对每一袋用血进行记录与追踪,确保用血的及时、准确。

第十七条医生应及时向血库申领用血并签字确认,用血后应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用血时间、用血量、用血原因等内容。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统计和查询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和统计血液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医院应委派专人负责血液使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参考。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优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流程,并确保用血安全有效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审批制度:规定医院临床用血需经过审批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审批等环节,确保用血合理、必要。

2. 用血指征和禁忌症的明确:明确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指征和禁忌症,防止不必要的临床用血,减少用血风险。

3. 用血的分级管理: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用血的紧急程度等,将临床用血分为不同级别,确保高危患者可优先获得血源。

4. 用血前的血液检验和交叉配血:规定临床用血前必须进行血液检验,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确保血液品质和血型适配性。

5. 用血品种和用量的严控:规定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品种和用量,防止不合理的浪费或供不应求。

6. 用血过程记录和追踪:规定医院要对每一例临床用血进行记录和追踪,包括血液来源、血液使用情况等,便于事后评估和血液质量管理。

7. 用血教育和培训:医院要进行相关用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和护士对用血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8. 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和规定医院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和分析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用血安全。

通过制定和贯彻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用血质量,减少用血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是指医院规范化、科学化地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过程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保证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医疗质量。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指征的制定:制定详细的用血指征,明确哪些患者需要输血,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需要确定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2. 用血审批程序:规定临床用血的审批程序,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审批和使用。

3. 血液管理委员会:成立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用血指征的更新和审核、用血指导方针的制定和宣传等工作。

临床用血全程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全程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全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临床用血的全程管理,保障患者用血的安全有效,提高用血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用血需求的确认和审核1.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合理确定用血指征,并填写用血申请单。

2. 临床血液科医生应根据临床用血指南和医院用血管理规定审核用血申请单,确认用血需求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 用血申请单应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诊断、病情描述、用血指征、用血数量、用血时间等信息,并加盖医师签字和医学部门的盖章。

第三章供血安全管理1. 医院应建立血液采集、储存、运输和检测的管理制度,保障供血的安全性。

2. 供血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具备熟练的采血技术和操作规范。

3. 供血人员应定期接受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患传染性疾病。

4. 医院应建立血液产品的溯源体系,确保供血产品的来源可追溯,用血安全可控。

第四章用血管理流程1. 临床用血前,患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用血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有清楚的了解。

2. 用血前,医院应检查患者的血型、抗体、RH因子等相关指标,确保用血产品的合适性和安全性。

3. 用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用血管理规定,防止用错血、输错血等严重事故的发生。

4. 用血后,应及时记录用血的情况和效果,并留存相关资料。

第五章不良反应和事件处理1. 用血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不良事件,应立即停止用血,采取相应措施救治患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 不良反应和事件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责任,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质量控制和评估1. 医院应建立用血质量控制和评估制度,定期对用血的全程管理进行审核和评估。

2. 定期对患者的用血情况进行回顾和跟踪,评估用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3. 对于用血质量和安全性存在问题的医生和部门,应及时提出建议和整改要求,确保用血质量得到改善。

第七章附则1.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所有临床用血活动和血液产品的管理。

2. 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用血的安全和有效。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体要求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血液使用行为,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制度的目标是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保证供需平衡,并提高血液产品的使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具体要求如下:1.医院应设置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血液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2.各科室要建立临床用血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的用血指南和规范,履行好临床用血的管理职责。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用血操作,不得违反制度规定。

4.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水平。

二、血液使用的标准和途径1.血液使用的标准: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应明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0-80g/L、血红蛋白下降快于10g/L/d,或出现休克、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等情况,都是输血的适应证。

但是,对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液使用的判断。

2.血液使用的途径:血液使用途径包括定点献血和购买血液产品,医院要与当地血液中心建立血液供应管理机制,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

三、用血操作流程1.临床医生在确定需要输血治疗后,提出申请,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输血的原因和目的。

2.医院血库根据申请单和血液库存状况,审核申请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产品。

3.临床医生核对血液品种和数量,并签字确认。

4.临床医生填写血液用法,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等,并通知护士负责输血过程管理。

5.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和血液品种。

6.护士监测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并记录在输血观察表中。

7.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并填写输血后观察表。

8.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效果,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和储存:医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性和质量,储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制度及流程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制度及流程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规范临床紧急用血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确保临床紧急用血及时、安全、有效。

2. 提高医务人员应对临床紧急用血的能力。

3. 规范临床紧急用血审批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因病情紧急需要紧急用血的情况。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紧急用血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输血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紧急用血工作。

2.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采集、制备、储存、发放和输血咨询服务。

3.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病情评估、输血申请、输血过程中的监护和抢救。

4. 医务科:负责紧急用血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五、预案启动条件1. 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输血挽救生命。

2. 患者出现严重贫血,需要输血纠正贫血。

3. 患者出现严重出血,需要输血止血。

4. 患者进行重大手术,需要输血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六、预案流程1. 临床科室申请: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向输血科提出紧急用血申请,并填写《紧急用血申请单》。

2. 输血科审核:输血科对申请单进行审核,确认患者病情符合紧急用血条件。

3. 紧急用血审批:经紧急用血领导小组批准后,输血科立即进行血液采集、制备、储存和发放。

4. 输血科配血:输血科对血液进行配血,确保血型、血型抗体和配血相合。

5. 临床科室输血:临床科室根据输血科提供的血液,进行输血操作。

6. 输血后监护:临床科室对输血后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护,观察输血反应。

7. 输血后评估:输血结束后,输血科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

七、紧急用血应急预案1. 血液库存不足:输血科应与血站联系,确保血液供应。

2. 稀有血型血液:输血科应积极联系血站,寻找稀有血型血液。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用血对于救治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流程来确保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本文将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及流程,以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科学合理地申请用血。

2、申请用血时,医师需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输血目的、预计输血量等。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用血审核制度1、输血科(血库)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对申请用血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患者输血适应证、输血前检测结果、申请血量等。

3、对不符合输血指征或申请用血不合理的,输血科(血库)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三)用血登记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建立健全用血登记制度,对每一次用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输血日期、输血品种、输血量、供血者信息等。

3、用血登记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和追溯。

(四)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储存血液。

2、不同血型、不同品种的血液应分别储存,并有明显的标识。

3、血液储存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温度、湿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4、定期对库存血液进行质量检查,对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血液应及时进行处理。

(五)血液发放管理制度1、血液发放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新鲜度。

2、发放血液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信息,包括姓名、血型、住院号等,确保无误。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参考)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参考)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参考)一、概述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质量管理要求,特制定本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行为,提高临床用血质量,确保患者用血安全,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二、临床用血管理组织架构1.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副院长、医务处、输血科、临床科室、护理部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修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监督临床用血工作的执行,协调解决临床用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成分制备、血液储存与发放、临床用血指导等。

3.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临床用血的具体实施,严格按照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输血指南开展用血工作。

三、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用血申请: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审核签字后,提交至输血科。

2.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输血科收到用血申请后,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相合,避免输血反应。

3.血液成分制备与储存: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制备相应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并在规定条件下储存,确保血液质量。

4.血液发放与输注:临床科室凭《临床用血申请单》领取血液,严格按照输血指南进行输注,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

5.输血后评价:临床科室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后评价,评估输血效果和安全性,对输血相关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

四、临床用血管理要求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遵循合理用血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严格执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制度,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相合。

3.严格按照输血指南进行输注,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

4.加强临床用血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知识和技能。

5.做好临床用血相关记录和资料保存,便于追溯和总结。

五、临床用血质量控制1.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1、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提倡科学、合理用血,杜绝浪费、滥用血液,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2、医院输血科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3、临床用血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之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用血志愿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存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经医务科或者总值班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4、临床用血适应症根据《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 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抢救用血经主管医师以上同意后可随时向输血科申请、但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5、术前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亲友互助献血应在输血科填写登
记表,到血站进行无偿献血。

严禁自采供血或者自行通过其他途径取得血源。

6、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输血时发现不良反应,立即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7、临床输血完毕后,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和处理.
8、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应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率应高于90%。

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PDCA)
一、策划
1。

实施背景201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安全管理知识的认识,培养科学合理用血的理念,医务科对既往临床用血管理及实施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2.临床用血中存在的问题
⑴输血质量管理中各部门职责范围不够明确,输血风险控制不到位。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不能真正履行其职责,没有很好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临床输血工作不够规范,对临床科室的输血管理督导不到位。

实际工作中,少部分临床医生对输血风险认识不足,没有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和正确选择血液成分,出现了输“保险血”、“营养血”和“人情血”等不恰当的输血现象;
⑵输血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人员中合格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相对短缺.医院未设立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职责往往难以落实,临床输血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以及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等均难以较好开展。

⑶相关硬件设施不足,业务用房面积不足,达不到《四川省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仪器设备配置有所欠缺,未独立设置输血科,输血科建设和发展缓慢,与卫生部要求
难相适应。

⑷临床用血管理不严,操作不规范。

表现为医师用血权限把握不严,临床用血不规范,成分输血存在误区,临床用血计划不落实,临床医生输血适应症把握不严,人情输血、安慰输血时有发生。

输血前检查不规范,输血记录单记载不全,无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等.
⑸临床科室对用血情况未进行考评分析,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更新较慢,对合理用血、输血严重危害知识掌握较少.
3.确定方针和目标并制定计划调整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二级组织: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科长、血库主任、临床各科科主任及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或专家组成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成立输血质量管理小组。

制定各级组织的计划目标、工作职责和活动细则。

制定并实施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1)落实《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2)输血科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满足临床需要,不得非法自采、自供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液中心血液制品种类提出合理用血方案,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
(4)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
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并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评。

完善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制度.
(6)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告知输血的目的及风险,取得患方的知情同意.
(7)建立手术用血前评估及用血后疗效评估、记录制度。

二、组织实施计划和目标
1。

医院用血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例会,分析总结本季度全院临床用血情况,指导和监督临床科室科学合理用血,部署下一步管理工作。

2.依据《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按照医院制定的《输血质量检查考核办法》,医务科负责每月对各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结果纳入病历质量考核。

附件:医务科对输血临床科室的督导情况。

3。

在医院用血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输血科输血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输血安全的预防及监控,收集、分析临床信息,促进科学合理用血。

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质量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主要检查各种记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4。

建立输血管理信息系统。

5。

每年至少两次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

三、检查执行情况针对上一个阶段提出的整改措施,认真检查落实情况.
1.用血委员会指定医务科牵头对运行病历抽查、归档病历专项检查。

2。

输血科对输血申请单、输血医嘱权限、输血合理性、输血不良反应、血袋回收等进行检查.
3.护理部对标本采集、运送全过程及取血流程进行监管、检查。

四、分析、总结、处理
(一)取得的成效
1。

2011年至2014年,医院根据临床输血工作需要对“临床用血委员会”进行了三次人员调整,人员构架对临床用血环节质量的监管和指导作用更有针对性,在临床用血委员会指导下更新并完善了输血制度,制定了急诊用血及抢救用血流程。

2.建立了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质量监控表并纳入病历管理,定期分析评价了用血趋势,对不合理输血及各科用血情况进行院内公示。

3。

对输血不良反应纳入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输血科与临床科室共同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鉴别,由输血科进行追踪反馈.
4。

临床医师对合理用血指征掌握更加严格,合理用血率达到100%.输血无效的监管及采取措施已在输血后评价中得到体现。

5. 建立了输血管理软件并对漏洞修复,功能优化;储血冰箱更换;冰箱温度不间断无线网络监测;全自动血型鉴定仪投入使用;输血科改建。

6。

输血申请单由手工开单改为电子申请,提高了准确性,规范了填写内容。

7。

血液采集流程、配血完成后至护士领取时的血液保存、血液输注完成时限得到规范了.
8。

在医院用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医务科牵头对临床用血定期检查,不足或缺陷公示在院内,引起了临床重视.通过PDCA管理,临床科室输血质量得到较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根据我院目前实际情况已设置了血库,隶属检验科管理,但血库缺乏懂临床的输血医师。

2.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有待加强;自体输血技术推广使用不足。

3。

输血知识培训教育成效有待提高。

4。

输血无效及输血严重危害的管理工作仍需加强。

以上不足及输血服务质量的提高在新的PDCA循环中持续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