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1、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生物圈系统与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3、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34、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依据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分类,将环境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及非周期性因子。

(2)将非周期性因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例如,温、光、水等);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例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像植被的环境因子(例如,放牧、火烧地等)。

(选择)445、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选择题)456、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性;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6、xx(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7、xx(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8、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1. 环境:环境指的是生物或非生物要素和人类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的空间,包括气候、土壤、水、动植物、微生物等要素。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的功能性单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它们所存在的地理区域。

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的总和,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 污染:污染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对生物体、物体或者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能量、噪声等,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5.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情况下,不会威胁到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的发展方式。

二、环境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在能量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各种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规律、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4. 损害生态环境和生物环境调控: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对生物环境的危害,以及相应的环境调控措施。

5. 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研究,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6. 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对环境的影响。

7.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和退化,寻找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方式。

三、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生态系统平衡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 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种群都在特定生态位上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

环境生态学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章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用“组织层次”或称为“生物学普”来表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每个组织层次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了其独有的功能系统。

织层次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了其独有的功能系统。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按生物类群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和微生物;按环境或栖息地分为陆地生态学淡水和海洋;按理论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有应用生态学。

态学淡水和海洋;按理论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有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2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实验结合3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4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应用5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种群生态学:研究栖息在同一地域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种群的年龄组成,型比例,数量变动与调节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成,型比例,数量变动与调节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群落生态学:研究栖息于同一地域中所有种群集合体的组合特性,他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形成与发展等。

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形成与发展等。

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认为干扰下,是研究认为干扰下,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肌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肌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既运用生态既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

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活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人类活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与与生存环境不协调。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涵盖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环境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而人工生态系统则包括农田、城市公园等。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能流:生态能流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组织或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个体的过程。

能量通过食物链的层层传递,最终转化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越高,说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越强。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3. 营养循环:营养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营养元素循环利用的过程。

常见的营养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介质之间不断转化,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平衡。

4. 群落结构:群落是指在一个相对小范围内由一群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类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个体数量和空间分布等。

了解群落结构可以揭示群落内种间关系以及环境对群落的影响。

二、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生态系统运作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

常见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光照强度和土壤pH值等。

这些因子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体代谢和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不同物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可以促进或抑制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对于植物的水分供应和蒸腾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昆虫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3.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指光线的强弱程度。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也会影响其他生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环境生态学重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重点总结

2、光强与植物光合作用率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答: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和效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和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

此点称之为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时的光强,此点称为光补偿点。

3、阐述水、土壤的生态作用。

答:(1)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是良好溶剂,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3水有较大的比容,为生物创造稳定的体温和环温。

(2)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矿物质、气-土壤肥力;○3构成土壤生物作用,土壤中生物包括各种菌类、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对土壤有机物分解转化、元素循环有重要作用,改变土壤物化性质,影响生物生长;○4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

4、有效积温法则的内容是什么?在实际生产中有何意义?答: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表示: K = N•(T-T0)。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制定农业气候区划,选择作物种类(山地、平原);植物保护和防治病虫害;应用积温预报农时,合理安排全年农作物种植。

5、生态因子作用特点是什么?答:①综合作用:环境中各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②主导因子: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往往会有一个或两个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起决定作用,被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阶段性:生物生长发育不用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是不同的。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一、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
1.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和目标
2.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2.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物群落、生境、生物种群和生物的生命活动等
3.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流动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链与食物链
2.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能量流动关系
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中的水、碳、氮、磷等元素循环
2.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和关键要素
3.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评估方法
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六、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
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生物适应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标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3.环境政策与环境管理
八、环境生态学的实践与应用
1.环境生态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
2.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
3.环境修复和恢复生态
九、现代环境问题与环境生态学的挑战
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2.生物入侵和生态系统退化
3.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和挑战
以上是环境生态学导论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第一讲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为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对流层、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又称为地理环境。

二、环境的类型1. 按环境主体分: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环境2. 按环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 按环境范围大小分:微环境、内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光(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光合作用饱和点是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光合效率不会再增加,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下降,这点谓之饱和点。

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按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程度分为:阳地植物: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

蒲公英、蓟、杨、柳、桦、槐等阴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

连线草、铁衫、红豆衫、人参、三七(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光质变化规律空间变化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时间变化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中午短波光最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生物的适应植物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

动物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紫外光有致死作用,特别是细菌,病毒及微生物,但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或最长的暗期长度。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环境生态学导论1、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生物圈系统与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3、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34、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依据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分类,将环境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及非周期性因子。

(2)将非周期性因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例如,温、光、水等);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例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像植被的环境因子(例如,放牧、火烧地等)。

(选择)445、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选择题)456、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性;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6、xx(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7、xx(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8、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1.定义(掌握)2.形成与发展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研究内容(掌握)2.学科任务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了解)1.生态学2.环境科学3.恢复生态学4.其它相关学科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人口的激增,生产规模的扩大,废物排放量增加,污染加剧资源问题:资源的短缺(森林、土地、淡水)环境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害化学品的污染生态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等总之,环境生态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20世纪60年代)它是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增长的极限》(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一一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它们丰富了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促进了它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环境生态学》教科书(1987年,福尔德曼),它的出版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研究内容a.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的研究b.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研究C•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研究d.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e.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研究2.学科任务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2.学科任务a.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b.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C.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d.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f.生态系统管理g.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3.发展趋势a.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监测b.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C.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d.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e.区域生态环境监测4.研究方法4.研究方法a.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b.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试验结合C.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d.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e.新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1、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新兴分支学科。

环境生态学重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重点总结

2、光强与植物光合作用率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答: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和效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和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

此点称之为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时的光强,此点称为光补偿点。

3、阐述水、土壤的生态作用。

答:(1)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是良好溶剂,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3水有较大的比容,为生物创造稳定的体温和环温。

(2)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矿物质、气-土壤肥力;○3构成土壤生物作用,土壤中生物包括各种菌类、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对土壤有机物分解转化、元素循环有重要作用,改变土壤物化性质,影响生物生长;○4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

4、有效积温法则的内容是什么?在实际生产中有何意义?答: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表示: K = N•(T-T0)。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制定农业气候区划,选择作物种类(山地、平原);植物保护和防治病虫害;应用积温预报农时,合理安排全年农作物种植。

5、生态因子作用特点是什么?答:①综合作用:环境中各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②主导因子: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往往会有一个或两个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起决定作用,被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阶段性:生物生长发育不用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是不同的。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要点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生物的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计划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1.昆虫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2.大型草食动物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3.肉食动物与其食物间的协同进化4.互惠共生物种间的协同进化5.协同适应系统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1.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者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又可分为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层次。

2.物种多样性: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种类。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境的多样新、生物群落的多样新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4.景观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物种生物量:2.物种属性:3.物种库: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5.维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第二节环境的概念和类型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第三节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及形态结构的建成有重要作用。

促进细胞的增大和分化,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从而影响植物体积的增大和重量的增加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使植物各组织和器官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黄化现象(etiolation phenomenon)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补偿层:在透光带的上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处,就是所谓的光合作用补偿层。

环境生态学(复习重点)

环境生态学(复习重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由07环科班委整理第一章绪论环境生态学内容结构图环绪论生物与环境境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生态系统服务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系统管理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原始文明(渔猎文明)时期对自然的开发、支配能力极其有限和生活的漂泊是原始社会的特征。

人类把自然视为神秘的主宰,他们无力与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和饥饿、疾病及野兽的侵扰、危害抗争,此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类属于“自然界中的人”。

⏹农业文明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文明出现了若干个文明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对粮食、燃料和建材的需求也随之大增。

为满足这种需求,不得不砍伐森林,开垦更多的草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或退化,甚至造成了某些物种的灭绝,许多文明中心也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而走向衰落。

这时的人已成为有能力“与自然对抗的人”。

此时,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的问题已经开始,但还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

这一时期被视为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

⏹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二次重大冲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后,小规模的手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替代,以畜力、风能、水能为主的能源动力被以化石燃料为能源动力的机械所取代,这使生产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进入蒸汽机时代,推动了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非城市区域的环境退化、资源耗竭、景观破坏,工业污染成为新问题,人类社会开始面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存的格局,但从全球来看,这时的环境问题还是区域性的。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

以下为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生物非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

生态系统包括物种间相互作用、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等方面。

2.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有机体以及它们在土地、水、空气等物理和化学环境因素和文化环境下的生活和发展的整体。

3. 生态因子
气候、土壤、水、光照、微生物等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其中光照与温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个生态环境因素。

4. 生态能量
生态能量是指生态系统内由光能转化而成的化学能、动植物的代谢能、以及除了化学能以外的其他能源。

5. 生态物质循环
生态物质循环是指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中各种物质元素的转化、传递和循环,实现了物种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包括碳、氮、磷等元素循环。

6.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种群与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过程的稳定性、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环境质量的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7. 生态灾害
生态灾害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崩溃,导致生态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

其中包括水污染、土地土壤的荒化和沙漠化、生物灭绝等。

以上就是本次环境生态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相关知识点,取得
好成绩。

环境生态学(第二版盛连喜)重点总结终极版

环境生态学(第二版盛连喜)重点总结终极版

绪论: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答: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 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

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如间体核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

也不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即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3.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答:真核微生物由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由核仁核染色质。

由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由明显的界限。

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

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第一章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

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环境生态学重点

环境生态学重点

1、你对生命进化和协同进化的认识答: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形成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

生命的产生是地球上各种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为环境中的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生存,必须依赖周围的环境。

生物在环境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进化中生存,在进化中发展,生物的这种进化主要不是通过自身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自然选择。

生物世代中产生遗传变异,出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生物体,自然选择决定哪个个体或种群能够生存,而其他的则被取代。

因此,生命是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

并由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作用向着更高级、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协同进化:相互作用的两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的过程。

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这种协同进化的最好实例。

捕食对于捕食者和猎物都是一种强有力的选择,捕食者为了生存必须获得狩猎成功,而猎物生存则依赖逃避捕食的能力。

在捕食者的压力下,猎物必须通过增加隐蔽性、提高感官的敏锐性和逃避技能等方式减少被捕食的风险。

捕食者或猎物任何一方的进化,都会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压力而促进堆放的变化,这一过程就是协同进化。

2、Gaia假说:地球自我调节理论认为:地球是由生物、海洋、大气和土壤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生物圈不仅改变了地球环境,而且也直接控制着这个复合系统,以维持地球活动使之更有活力,同时这个复合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强调:生命是全球尺度的现象。

地球生态系统没有鼓励的生命。

生活的生物有机体必须调节其生存的星球。

不能将物种的进化与他们的环境分割开来,这两个过程紧紧地耦合成一个不可分隔的过程,调节成功的与否依赖于生物的进化和物质环境进化的不断耦合。

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能。

(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不一样,形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两个生态类型(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

环境生态学课程重点[整理]

环境生态学课程重点[整理]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因此,它是环境科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绪论•生物与环境•生物种群及其特征•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环境、生态、环境生态学•本讲学习要点–环境问题,产生与演化–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环境生态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定义: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北京时间2006年8月25日13时51分43秒,昭通市盐津县(北纬28度,东经104.2度)发生5.1级地震。

不同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类型–生态环境破坏: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资源–环境污染: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活动。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利用环境的蒙昧阶段•农业时代–人类改造环境的初级阶段人类活动与环境改变•阿拉善横贯东西800公里的土地上,五十年代有梭梭林1700万亩,现覆盖度在30%以上的仅剩578.7万亩。

•阿拉善曾经是大小畜同步发展,尤以“沙漠之舟”骆驼而闻名,有“驼乡”之美誉。

•2001年山羊占牲畜总量的67.73%;骆驼由80年代的25万峰减少到不足6万峰,而马仅有800多匹。

•10年前的夏尔淖尔•工业时代–人类统治环境的时代环境污染环境整治•对全国660个城市的分析表明,2003年底,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为349.2亿吨,比2000年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增加5.2%。

2000年全国有污水处理厂427个,2003年增加到612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个数增加了43%,总规模增长了97%,其中二级生化处理厂的规模增长114%。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ecology destroying)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2、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3、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产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生态学: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5、系统生态学(systems ecology):即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中的生物,看成是完整的统一体,并对其动态系统应用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的方法论,采用数量的生态学的一种观点。

6、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研究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7、经典生态学是以动植物种(个体)、种群、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上主要发展了生理生态学、动物行动学、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

8、现代经济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化发展,宏观是主流。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已在宏观方向上扩展到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研究。

宏观表现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系统的发展,微观领域主要体现在生理生态、分子生态学等。

9、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将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10、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 ecology):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害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11、生态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环境生态学考试重点

环境生态学考试重点

环境生态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的生产,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光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产过程。

2.群落:生物群落: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集合体。

3.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4.生态规划: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和科学地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5.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的能力和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

6.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意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7.生物修复:主要是利用生物将土壤、地标和地下水或海洋水中的有毒污染物现场去除或降解的工程技术系统。

8.退化生态系统:一类生态系统,它是指在一定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导致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或进化方向相反的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1.九大公害事件发生在日本的公害时间分别是四日市哮喘病、富山骨痛病、水俣病、多氯联苯中毒。

2.种群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3.种群密度可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4.生物群落可简单地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三大类。

5.关于顶级群落的学说有单顶级学说、多元顶级学说和顶级群落学说。

三、选择题:1.某地的果园银杏园最近出现了数目生长放慢、代谢率降低、产量下降等现象,多意味着出现了新的(限制因子)2.对于群落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职务称为(优势种)3.热带雨林的地带典型土壤类型(砖红壤)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5.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提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则该物种的存活曲线属于(凹形曲线)6.净初级生产量被植食动物取食、枯枝落叶掉落物等以后剩下部分的生物量称为(现存量)7.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下列元素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磷)三、简答题:1.城市的生态系统调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1)生态工艺的设计和改造;它是根据生态系统最优化原理来设计和改造城市生活和还原再生的工艺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用“组织层次”或称为“生物学普”来表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每个组织层次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了其独有的功能系统。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按生物类群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和微生物;按环境或栖息地分为陆地生态学淡水和海洋;按理论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有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2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实验结合3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4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应用5新技术的应用种群生态学:研究栖息在同一地域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种群的年龄组成,型比例,数量变动与调节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群落生态学:研究栖息于同一地域中所有种群集合体的组合特性,他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形成与发展等。

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肌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既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

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活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与生存环境不协调。

第二章环境及其类型: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类型: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湿度降水风和气压等,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主要指人类对生物和环境的各种作用,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活动对各种生物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改变的作用越来越大。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1限制因子规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2liebig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3shelford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就会影响该物种的生存和分布,那些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种类,分布较广,为广适性生物,反之为狭适性生物。

4生态辐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辐。

5生物内稳态及耐性限度的调整内稳态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

具有内稳态的机制的生物借助于内环境的稳定而相对独立于外界条件。

内稳态机制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6指示生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型,趋异,同种的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痛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生态形态生理特征不痛的基因型类型。

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经过长期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特征的物种类群,趋同。

光强与生物的适应:阳生植物阴生植物耐阴植物。

昼夜交替中日照的长短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根据日照的长度反应,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中日照植物。

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的发育起点以上温度的积加值。

K=N(T—T0生物学零度)Bergman规律: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额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外耳、尾巴等),在气候寒冷的地方有变短的趋向。

对水因子的适应: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分为湿生,中生,旱生三种类型。

动物水生媒质是水,陆生大气。

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酸性土植物在酸性土壤(土壤PH值在6.5以下)上生长最好、最多的种类。

例如五针松、杜鹃、山茶、油茶、栀子花、吊钟花、秋海棠、朱顶红、茉莉等。

根据植物的抗盐特性,根据他们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不同分1聚盐性植物2泌盐性植物3不透盐性植物。

第三章种群: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指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种群的基本特征分为空间分布,种群数量,种群遗传三方面。

1空间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在分布范围内有适于种群生存的各种环境的资源条件。

分布可分为均匀分布、随即分布和聚集分布。

2数量特征:有数量变动规律,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3遗传特征种群由彼此可进行杂交的同种个体所组成,而每个个体都携带一定的基因组合,因此种群是基因库,有遗传特征,同时中种群个体之间通过交换遗传因子而促进种群的繁荣。

种群的密度:单位空间中种群的数量叫种群的密度。

集群现象及其生态学意义:1集群有利于物种共存2集群有利于改变小气候条件3集群也有可能改变环境的化学性质种群的增长:内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生物种群不受其他因子限制时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种群调节;内源性因子调节学说1行为调节学说2内分泌调节学说3遗传调节学说种间的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1偏利共生2原始协作3互利共生;负相互作用寄生捕食,偏害竞争种间竞争:发生在两个或者更多的物种个体之间的竞争,高斯假说:亲缘关系接近,具有相同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生活在同一地方,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关系。

实际生态位是指有别的物种竞争存在时的生态位。

生态对策:指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针对不同环境的各种特有的对策。

第四章生物群落: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特征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2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3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4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5一定的动态特征6一定的分布范围7群落的边界特征优势种,常见种,稀有种,关建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消失或消弱整个生态系统可能就要发生根本的变化。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密度多度盖度频度物种多样性: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中全部生物或某一生物类群的物种数目与各个物种的个体分布特点。

丰富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Pielou指数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1种的数目2种的均匀度群落的结构:分层格局垂直分层现象,带状格局水平离散现象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生物因素竞争捕食,干扰,空间异质性群落的演替: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

类型时间分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条件分原生演替,次生演替基质分水生和旱生主要因素分内因性外因性代谢特征分自养和异养演替。

顶级群落:单元顶级说任何一个气候区有一个顶级群落,其他一切群落类型都朝着这唯一的顶级群落发展;多元顶级说在一个气候区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级,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动物顶级;都承认单向变化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

顶级群落与环境相适应。

不同点单认为气候是决定因素和群落趋同性发展,而多认为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和最后群落不一定会趋于一个顶级。

顶级格局假说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变化着的,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级群落不是离散状态的而是连续变化这的构成一个顶级群落联系变化的格局。

第五章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自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非生物环境生产者能利用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的生物,是自养者。

消费者吃其他生物的生物, 即一切异养生物。

分解者以动植物残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质为生命活动能源,并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的生物。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1捕食食物链2腐食食物链3寄生食物链。

食物网根据能量利用关系,不同的食物链彼此相互连结而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意义:1把生物与环境有机结合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3揭示毒物转移积累的原理。

生态金字塔:生物量,数量以各阶层的个体数量表示的金字塔式的图解模型,能量以各营养阶层所固定的能量来表示的一种金字塔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剂日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稳定能量流动的稳定。

第六章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1遵循热力学定律2能量的单向流动3能量不段递减4能量质量逐渐提高5流动速率不同。

第七章库是指某一物质在生活或非生物环境暂时滞留的数量,按营养元素的滞留时间和速率分为储存库和交换库。

第九章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荒漠,高山,苔原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纬度,经度海拔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为建群种的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控功能的自然综合体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是指分布在亚热带常湿润气候条件下并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针叶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作用和功能: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调节气候4净化空气5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我国草原类型1草甸草原2典型草原3荒漠草原第十章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过程、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一类开放型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平衡:在社会经济自然符合生态系统在过程中,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以人为主的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3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4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产功能2能量流3物质流4信息流城市生态环境问题:1自然生态遭到破坏2土地变化3气候和大气变化4淡水短缺和水污染5人口密集6绿地缺乏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去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城市内部结构与外环境的关系,使人在空间的使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为人类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

1适宜的人口容量2适宜的土地利用3优化产业结构4建立市区郊区符合生态系统5防止城市环境污染6城市生物保护7提高资源利用率城市生态系统调控的途径:1生态工艺的设计和改造2生态关系的规划与协调3生态意识的普及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首先是人,其次是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以各类能源的消耗与转化为其主要特征,能量由低质能量高质量转化和消耗高质量的过程,期中一部分储存在产品组,一部分被耗散在空气中,成为城市的污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