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高校教师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经常遭遇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源于工作压力、与学生和同事的沟通困难、职业发展压力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
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并提高工作效率,高校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高校教师可以积极寻求支持网络。
与同事、导师、心理咨询师或专业人士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和倾诉内心的压力和烦恼。
通过交流,高校教师可以得到来自外界的支持、理解和建议,缓解其心理压力。
其次,高校教师应该学会放松和寻找乐趣。
工作压力会导致紧张和焦虑,因此,他们应该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运动、听音乐、读书或进行艺术创作。
同时,高校教师也应该保持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增加自己的生活乐趣。
第三,高校教师应该拥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
他们应该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不仅要关注工作,还要关注个人生活和家庭。
在工作之外,他们应该安排一些私人时间,与家人和朋友一起享受生活。
此外,高校教师还可以培养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良好的饮食和足够的休息。
最后,高校教师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如果高校教师遇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或睡眠问题,他们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
总之,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他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持身心健康。
通过积极寻求支持网络、放松和寻找乐趣、保持工作和生活平衡以及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高校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效率。
高校教师一直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首先,工作压力是高校教师常常面对的问题。
教学任务繁重,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出卷等,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高校教师还常常要从事科研工作,争取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等。
这些工作压力可能导致高校教师感到压抑、焦虑甚至抑郁。
师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师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西南大学教授冯维一、师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学习适应问题学习适应是学生主动调整自身以与环境要求相符合,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二)心理冲突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存在数个不能同时满足或互相排斥的目标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现象。
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三)心理压力个体预感到可能发生的不安或对威胁有所察觉时产生的内心不平衡状态。
大学生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成才压力教师压力:社会要求加大的压力、教学与科研压力、职称职务晋升压力、学历知识更新压力、经济压力(三)自我意识问题身体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将来自我、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
存在自我偏高或偏低的心理误区(五)情绪问题情绪是与人的需要相联系,具有特定主观体验、外显表情和生理变化的心理活动的整体过程。
情绪不是对客观事物特性的反映,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1)学习焦虑(2)社交焦虑(3)境遇焦虑(六)心理挫折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的情绪状态。
1、缺乏挫折2、损失挫折3、阻碍挫折三、如何解决(一)了解心理健康的衡量方法及标准心理健康有统计学、社会规范、生理学、个人经验、社会贡献等衡量方法。
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智力正常、能协调控制情绪、具有较强意志力、人际关系合群、较和谐、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心理发展符合年龄特征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要兼顾内外两方面区分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层次心理健康是各要素的有机整合心理健康是发展变化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人生态度(二)树立正确生活信念和价值观,是获得心理健康的保证。
价值观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及客观事物作出的评价判断和信念体系。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价值观是多元的。
(三)认清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正确理解幸福、公平、名利得失,采取正确的社会比较,获得心灵解放。
教师心理危机的应对与排查方法【精选文档】
教师心理危机的应对与排查方法【精选文档】1. 引言在教育行业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可能会导致心理危机。
为了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文将介绍教师心理危机的应对与排查方法。
2. 教师心理危机的特点与表现教师心理危机通常表现为焦虑、抑郁、疲劳、失去热情等症状。
了解这些特点与表现有助于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
3. 应对教师心理危机的方法3.1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同事支持等,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3.2 提高心理素质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3.3 调整工作与生活平衡鼓励教师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培养兴趣爱好,以减轻心理压力。
3.4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优化教育环境,减少不必要的竞争,提高教师待遇,以降低心理压力。
4. 排查教师心理危机的方法4.1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为教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以便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
4.2 创设倾诉渠道为教师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平台,如匿名调查、心理咨询等,以便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
4.3 关注异常行为密切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如发现异常行为,及时采取措施。
5. 总结教师心理危机的应对与排查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心理支持系统、提高心理素质、调整工作与生活平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方法,可以有效应对教师心理危机。
同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创设倾诉渠道、关注异常行为等排查方法,有助于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希望本文能为教育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教师心理问题的排查与解决方案【精选文档】
教师心理问题的排查与解决方案【精选文档】1. 引言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工作状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教师心理问题排查与解决方案,以促进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教师心理问题排查2.1 排查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专业的心理问卷,收集教师的基本心理状况数据。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专业的心理问卷,收集教师的基本心理状况数据。
- 访谈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教师心理状况。
访谈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教师心理状况。
- 观察法:观察教师日常行为表现,捕捉潜在心理问题。
观察法:观察教师日常行为表现,捕捉潜在心理问题。
2.2 排查指标- 抑郁症状:关注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症状。
抑郁症状:关注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症状。
- 焦虑症状:观察是否有过分担忧、紧张等表现。
焦虑症状:观察是否有过分担忧、紧张等表现。
- 压力评估:衡量工作压力与应对能力。
压力评估:衡量工作压力与应对能力。
- 人际关系:了解教师与同事、学生及家人的关系。
人际关系:了解教师与同事、学生及家人的关系。
3. 教师心理问题识别3.1 常见心理问题- 抑郁: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
抑郁: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
- 焦虑:过分担忧、紧张、恐惧等。
焦虑:过分担忧、紧张、恐惧等。
- 压力过大: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
压力过大: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
- 人际关系紧张:与他人沟通不畅,冲突频发。
人际关系紧张:与他人沟通不畅,冲突频发。
3.2 识别技巧- 数据分析:利用排查数据,进行症状分析和趋势识别。
数据分析:利用排查数据,进行症状分析和趋势识别。
- 专业评估:邀请心理专家进行综合评估。
专业评估:邀请心理专家进行综合评估。
4. 教师心理问题解决方案4.1 个性化干预方案- 心理咨询: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心理问题。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引言: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师普遍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分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校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学术压力:高校教师要求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造诣并保持教学水平,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学术压力。
2.工作压力: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繁多,不仅仅是教学。
他们还需要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答辩、参与学术会议等。
这使得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巨大。
3.人际关系压力: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经常需要与学生、同事、家长等多方面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给他们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压力。
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还要面对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学生和家长的不同期望和要求,这也会增加他们的人际关系压力。
4.职业发展压力: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造诣,争取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这使得他们面临着职业发展压力,担心自己的竞争力不足。
5.心理素质差异: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差异较大,有些人可能在面对压力时无法有效应对,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焦虑和压力:面对工作和学术压力,高校教师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过大。
他们可能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2.抑郁和情绪低落:长期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高校教师可能会出现抑郁和情绪低落的表现,甚至对工作失去兴趣和热情。
3.身心疲惫:高校教师的工作量大,需要不断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长期以来,他们可能会感到身心疲惫,体力透支,从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4.社交障碍:由于人际关系的压力,一些高校教师可能会出现社交障碍的问题,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导致与同事和学生的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到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师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和调
中小学教师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及调整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心理健康,老师的心理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
据了解,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一、目前教师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一般有以下5种类型:1、抑郁型抑郁型的教师可能平常很不起眼,也是最常见的类型。
他们对工作比较负责,平常不多说话,自卑感强,自己总认为比不上人家。
工作中显得主动性不够,不是学生讨厌的,但也不是学生喜欢的。
2、焦虑型焦虑型的教师往往工作显得过分认真,对小事也是不干到底决不罢休的心态。
但恰恰是这种心态,遇到逆反心理强的学生更是有点“水火不容”的味道。
这类教师在工作中易紧张和疲劳,经常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的毛病。
3、躁狂型躁狂型的教师工作中容易兴奋,干劲十足,但容易激动,说做就做,特别是冲动时易做出一些较为偏激的事情,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会常采用极端的惩罚手段。
4、歇斯底里型歇斯底里型的教师常常是人群中的交际能手,爱说话,喜欢引人注目,但有时虚荣心强,情绪好时和学生很容易沟通,情绪不好,特别是一旦自尊心受到一些损伤则会显得性格突变,让周围的人觉得不可捉摸。
5、思维偏差型思维偏差型的教师性格比较孤僻,很少能和同事交往,对学生也比较冷淡,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十分“冷漠”。
思考问题比较固执,认定的事情即使大家认为不妥,也很难有所改变。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而教师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某种意义上显得更复杂。
1、教育体制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
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
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
教师心理疏导指南
教师心理疏导指南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
为了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扰,教师们需要学习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以保持心理的健康和平衡,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教师心理压力源、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心理疏导的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展开,为教师朋友们提供一份心理疏导指南。
一、教师心理压力源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教学任务的重压、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学生的学习状态等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包括备课、授课和批改作业等,时间压力和工作量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也是教师工作中的一大压力源,尤其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或者学习不佳时,与家长的沟通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压力。
此外,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态度也会给教师带来压力,特别是在学生表现不佳时,教师往往会责怪自己,感到自己的教育能力受到质疑。
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心理疏导在教师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适当的心理疏导可以减轻教师的紧张和焦虑,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其次,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当教师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时,他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此外,心理疏导还可以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与沟通,促进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三、心理疏导的方法心理疏导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压力源和教师的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疏导。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积极面对问题。
教师要学会正视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不要被问题所困扰和消极影响情绪。
另一种方法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支持系统。
与同事、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分享喜怒哀乐,寻找帮助和支持。
此外,适度放松身心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运动、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疲劳。
四、实践心理疏导的关键实践心理疏导需要教师们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技巧,并把这些技巧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他们常常面临工作压力大、时间管理困难、职业发展不畅等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以下对策是必要的:
1. 建立心理健康支持系统: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团队或机构,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同时,组织心理健康培训,帮助教师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2. 提供工作支持:高校可以制定合理的工作量指标和教学考核机制,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同时,优化工作环境,提供教学资源和支持,加强团队合作,减少教师个人承担。
3.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参与学术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等活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4. 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定期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及时解决问题,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5.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高校可以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鼓励教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满足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需求。
总的来说,高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一、引言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之一,是社会培养和传承知识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教师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日益增加。
教师心理压力对其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二、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1.工作压力教师的工作压力来自于教学任务的重压、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工作量的增加等。
教师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面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需求,这些因素都会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2.学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学习能力差异等。
学生的不配合、不尊重和不理解,都会给教师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3.家庭问题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们同样面临家庭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家庭问题可能会干扰他们的工作表现并影响到教学质量。
三、教师心理压力的影响1.身体健康问题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状态下,教师容易出现疲劳、失眠、头痛等症状。
这些身体健康问题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
2.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心理压力还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四、教师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1.寻求支持和倾诉教师可以积极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关怀,与同事、朋友、家人等进行沟通和倾诉。
通过倾诉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并获得建议和鼓励。
2.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应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度锻炼身体,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3.提升教学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教学能力来应对心理压力。
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处理学生问题等,能够提升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4.调整心态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将压力和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五、结论教师心理压力是教育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都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职业适应不良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一、职业适应不良有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有自卑感,而其所以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可能因当年自身的、家庭的条件所限进入了师范院校;或没能找到更理想的职业,为了挣一份工资,养家糊口;或认为教师职业有假期,平时不坐班,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和小孩子打交道比较容易等等。
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出于为了轻松,他们都是将教师这个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非自己理想的追求,更少想到对社会的贡献。
持有这样职业观念的教师必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
既然相当一些教师不热爱教育工作,当教师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在工作中就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本来就不喜欢学生,在和学生的交往中体验不到快乐,而只有厌烦;这种厌烦情绪就必然使教师较少关注有关领域的情况和新进展,对学习和进修没有兴趣;而不学习和不钻研的结果则导致信息和技能的匮乏,不能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有效的教育技能,反过来,又使自己感到无效能;无奈的选择使人缺乏进取心,更谈不到创造性地工作,只感到教师工作的平淡和重复,琐碎和无聊,于是得过且过,更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长远的打算。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经常考虑的是自己的眼前利益,必然从心理上患得患失,感到地位低,待遇差,工作苦。
不良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各种不适当行为。
例如,教学效果不理想就埋怨学生差,班级人数多;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总觉得工作量大,工作马虎,敷衍了事;对学生要求苛刻而且随意性强,稍不如意就讽刺谩骂;视学生为自己获得名利的工具,因此不能一视同仁,认为后进学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成绩,给自己找了麻烦,坏了事,而歧视甚至想方设法排挤打击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自我中心,斤斤计较,虚荣心强,经常怪上级无能,责备同事不友好,人际关系恶劣。
至于那些当教师本来就是权宜之计的人,则一有机会就会立刻离开,另谋高就。
二、职业倦怠教师是一种多应激的职业,所以做教师的人尤其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群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在肩负着培养学生、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使命的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压力。
当前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和重视,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帮助教师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1. 压力大: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强度大。
不仅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需要处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各种事务。
加上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工作压力更是空前增加。
2. 心理疲劳:长期面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等方方面面,教师在工作中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尤其是在面对学习成绩、学生情绪、家长沟通等方面的问题时,教师的心理负担更加沉重。
3. 职业满意度低:教师群体的职业满意度整体较低,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教师们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怀疑和不满意。
4. 工作环境恶化:教育环境的恶化,学生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学校管理的复杂化都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教师工作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心理健康。
二、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1.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教师提供心理疏导和辅导服务,帮助教师排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3.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由专业人员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和跟踪,提前发现和干预教师的心理问题。
4.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各种健康促进活动,如培训课程、心理健康讲座等,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
6.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学校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让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支持和合作的关系,减轻单个教师的工作压力。
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形式分析
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形式分析一、引言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职业,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责任。
然而,尽管教师在传授知识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并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形式。
二、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1. 高工作压力:现代社会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有较高期望值,这给了教师巨大压力。
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投入大量时间准备课程。
2. 心理健康困扰:长期紧张工作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部分教师可能因为过度劳累而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三、薪酬与待遇不公平1.低薪水水平:相比其他行业,许多地区的教师薪酬普遍较低;即使加班或超负荷完成任务,薪资的增加幅度也有限。
2.缺少职业发展机会:许多教师在教学经验丰富之后难以晋升或转岗。
这导致了职业发展上的瓶颈。
四、行政压力和工作量1. 行政压力:教师常常面对来自校园管理人员及相关政府部门过度强加的行政任务,如填写繁琐的报告表格和参与无意义的评比活动。
2. 巨大工作量:教师需要为不同课程准备完整而具有吸引力的授课材料,并确保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五、家长压力与期望过高1. 家长期望值过高:一些家长对孩子求知若渴,并对他们未能达到预期标准感到失望。
他们可能将责任归咎于教师并给予负面反馈。
2. 对家庭生活造成干扰:处理家长沟通等额外任务使得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在工作上而忽视了个人生活。
六、缺乏专业发展机会1. 缺乏培训计划:某些地区的教师缺乏参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
这导致他们难以与时俱进,跟上新课程要求和教学方法。
2. 缺乏交流平台:缺乏与同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交流建议和支持的机会可能使得教师感到孤立,并限制了他们在职业中成长。
七、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1. 提高薪酬水平:政府应提供更好福利待遇,增加教师薪资并确保收入公正合理。
2. 减轻工作压力:鼓励打破过度强调考试结果及任务数量的评估体系,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任务。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1. 情绪不稳定。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2.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 心理失衡。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
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
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那么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这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使心理不堪重负。
一般教师都是早上6点出家门,晚上6点进家门,往往是管了别人的孩子,耽搁了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里疲惫不堪,往往还要继续做与教育有关的事情。
与家人沟通缺少时间与耐心,造成家人的不理解,家庭矛盾时有发生。
第二是名目繁多的各级各类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们穷于应付。
第三是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
2. 教师交际范围狭窄,生活单调,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职业特点是独立性强,工作中必须独当一面。
如果角色位置不摆正,容易造成人际沟通不畅。
从工作性质来说,工作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平时与未成年孩子交往最多,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给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了许多挑战。
教师分离焦虑对策
教师分离焦虑对策
教师分离焦虑是指当教师与学生或工作环境分离后,产生的一种不安和焦虑情绪。
分离焦虑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还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教师分离焦虑对策:
1. 建立积极的社交网络。
教师可以加入教育相关的社交组织,与同行交流,分享经验和解决方案,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2.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健身、瑜伽等方式增强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睡眠,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缓解焦虑。
3. 意识到分离焦虑的根源。
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分离焦虑症状,并努力分辨出是因为工作环境还是因为个人原因造成的焦虑情绪。
如果是因为工作环境,可以与领导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4. 寻求专业援助。
如果教师的分离焦虑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心理医生可以帮助教师找到焦虑情绪的根源,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之,教师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对教师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建立积极的社交网络、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意识到分离焦虑的根源、寻求专业援助等方法,教师可以缓解焦虑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 1 -。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主讲人:李志涛一、新教师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新教师相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教师来说,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相对较小,程度相对较低。
但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影响到教师的终身发展。
1、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心理痛苦
2、实践性知识缺乏带来的心理压力。
3、教师的职业特点引起的心理失衡
4、角色转换引起的心理问题
2.增强新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养成“健身”也要“健心”的习惯
5、努力适应新环境,不怨天忧人
6、树立归零思想,从头开始
二、成长期教师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1、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表现
教师的职业压力表现在工作中主要有:①容易情绪失控,发泄牢骚。
经常表现出对学生不够耐心,对同事关心不够;②自卑、力不从心。
表现出没有上进心,对做任何事都失去信心;③感到上班是一种比较沉重的负担,最大的感觉就是压力大。
学生进步,他高兴;学生退步,他非常难过,并且常常把这种负性情绪带回家,对待家人非常烦躁;④看破红尘,心灰意冷。
对工作、活动、学习等热情不高。
比
较严重的压力会带来了躯体化症状,经常头晕、抑郁、焦虑、人际敏感。
2、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职业压力首先来自家长,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自社会。
3、化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3)承受焦虑,合理宣泄。
(4)建立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5)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6)坚持锻炼,维护身心健康。
盘点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
盘点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教师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他们扮演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角色。
然而,教师也经常面对一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教学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盘点一些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一、工作压力过大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业要求和家长的期望。
长时间的备课、批改作业和面对各种挑战可能让教师感到压力山大。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沮丧和身心疲惫。
为应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合理规划时间: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和批改作业。
2.与同事沟通合作:相互支持和分享经验,减轻压力。
3.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
二、沟通困难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然而,有时候教师可能会面临沟通困难的问题。
比如,无法理解学生的需求、与家长出现矛盾、与同事争执等。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和人际关系紧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提升沟通技巧: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例如倾听、表达清晰和适应对方的语言风格。
2.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影响沟通过程。
3.寻求专业培训:参加专业培训课程,提升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技巧。
三、职业倦怠长期从事教师工作可能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教师会感到对工作失去热情、提不起劲、情绪低落等。
这种倦怠可能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个人生活。
为缓解职业倦怠,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和放松身心的方式。
2.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不断进修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与他人分享经验:与同事交流,互相支持和鼓励,分享成功和困惑。
四、自我怀疑和不安教师常常会面临自我怀疑和不安的问题,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是否有效,不安于学生和家长的评价。
这种情绪可能损害教师的自信心和教学效果。
为应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反思与改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寻找改进的空间,并与同事、学生和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获得反馈和建议。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关于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高校教师是承担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工作既需要教授学生,又需进行研究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同时还要参与各项教育活动和社会工作。
然而,由于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常常面临着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1.工作压力过大高校教师的工作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他们不仅要进行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科研、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等任务。
在高校教育中,评价体系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以满足学生和学校的需求。
这种工作压力常常导致教师感到疲惫和焦虑。
2.情绪波动高校教师的工作与学生和同事的互动密切相关,而学生和同事的态度和行为都会对教师的情绪产生影响。
如果遇到学生的挑衅或同事之间的冲突,教师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愤怒,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3.缺乏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高校教师通常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付出很大的努力,然而,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不会立即显现出来,需要长期的耕耘才能得到回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付出被忽视或低估,缺乏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1.工作量过大高校教师的工作量通常很大,他们需要完成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缺乏适当的时间进行休息和放松,导致工作压力过大。
2.评价体系不合理在高校教育中,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升迁和晋级。
然而,很多评价体系过于强调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的数量,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教师在工作中过度追求研究成果,忽视了教学质量。
3.缺乏支持和认可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常常会面临挑战和困难,需要得到同事和上级的支持和认可。
然而,一些教师可能会感到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认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三、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建立适度的工作负荷和科研要求高校应该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负荷和科研要求,确保他们有适当的时间进行休息和放松。
教育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教育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的是如何优化教育中的教与学过程,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在实践中,教育心理学师常常能够帮助学校和老师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某一技能上遇到较大困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考试得分较低。
常见的学习困难有语言理解困难、注意力缺陷、记忆力差、自信心不足、动机不足等。
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包括:1. 诊断问题: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类型和具体表现,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2. 鼓励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减少负面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影响。
3. 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的激励和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 规律训练:通过规律训练,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增强对学习的掌控力。
二、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现象,尤其是在高考时更容易出现。
考试焦虑会对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智力发展造成影响。
对于考试焦虑,可采取以下方法解决:1. 放松技巧:通过深呼吸和肌肉放松技巧,缓解压力和身体紧张,增加放松感。
2. 正面自我语:鼓励学生使用正面自我语,减轻悲观情绪和消极情绪。
3. 知道考试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更有信心地应对考试。
4. 承认自己的焦虑:让学生认可自己的焦虑情绪,采取积极措施缓解。
三、家庭问题学生的家庭生活对其心理健康和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教育心理学师会和学生的家长一起合作,解决一些家庭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幸福感。
对于家庭问题,可采取以下方法:1. 联系家长:和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家庭问题。
2. 提供支持:对于学生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应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暗示学生家庭情况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
3. 制定计划:针对学生家庭问题,帮助建立家庭和谐氛围,制定可行的计划和策略。
四、过于自我要求的学生过于自我要求的学生常常处于高度焦虑状态中,缺乏及时的决策能力,易受到压力和悲观情绪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每一种职业都有其普遍的心理特征,比如记者的敏感,医生的细心,军人的果敢。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据10年前统计,我国心理疾病占疾病总数的33.2%。
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心理问题引起的疾病将在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
教师作为特殊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如果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势必会对工作产生诸多消极影响,不仅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发挥,而且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
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孩子,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所以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况将影响一代人的成长,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更值得社会广泛的重视。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组织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在8699名填写调查问卷的大、中、小学教师中,86%的教师有轻度职业倦怠,58.5%有中度职业倦怠,29%有严重的职业倦怠;其中34.6%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47.6%反映压力比较大,38.5%感觉心理健康不佳,64.4%感觉工作满意度低。
教师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职业适应性差、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失衡、不良的个性特征、职业倦怠等。
一、新教师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新教师相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教师来说,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相对较小,程度相对较低。
但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影响到教师的终身发展。
(一)新教师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1、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心理痛苦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有着对社会的无限憧憬,也有对前途事业的定位和设想。
当现实社会与他们心目中的社会不统一,就会出现一种心理落差。
感到很不适应新的环境、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
感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与原有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个人的努力和成绩得不到学生、同事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由此产生困惑甚至造成心理失调、心理痛苦,逐渐出现失落、自卑、焦虑、忧郁等情绪反应。
从学生的角度说,他们对新教师都充满着期待。
但由于新教师刚从学生的角色转换成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时往往存在“单相思”现象,与学生实际相脱离,教学目标显得太高;教育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乏味单调,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学生相处上缺少沟通交流,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部分新教师感到在学生面前的“权威”和良好形象无法得到体现,会失去作为老师的成就感,由于对学生“失望”带来心理痛苦。
新教师希望自己的工作环境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大家能和睦相处。
但在激烈竞争下,教师同伴同时又成了自己工作业绩的竞争对象。
这些现象都与大学的理论教育截然相反,也在自己意料之外。
再加上参加工作后,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不像在学习阶段的同学关系那样亲密。
这就自然引起新教师的孤独、失望,进而引起心灵伤痛,产生由于对同伴的“失望”带来的心理楚痛。
在新教师心目中,学校领导应是慈爱的、宽容的,就像自己的长辈一样。
但在刚参加工作阶段,学校领导和年轻教师的交往,较多的是听课、检查教案等工作检查。
对新教师的工作业绩要求过高,对新教师的情感和心理感受关注不够,缺乏必要的交流。
新教师会感受到由于对领导的“失望”带来的心理困惑。
新教师在从教之前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缺少换位思考的能力。
从教之后,在与学生、同事、学校领导交往时,往往表现出对自己的利益考虑得多,他人利益和学校利益考虑得少,缺少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不愿被他人分享。
怕自己的教学“秘诀”被他人“偷窃”,从而失去竞争力。
在与学生相处时,总希望学生能绝对服从,否则就认为“不是好学生”。
正是这种个人主义行为,在情感上得不到同事、领导、学生的尊重,感觉孤独,为此而苦闷。
2、实践性知识缺乏带来的心理压力。
新教师面临的最大心理压力就是实践性知识的缺乏。
新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了一定的教育理论,但这往往不能有效构建起一个合格教师所必备的教育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不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对于教学实践,往往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教育教学实习经历。
在实习阶段,实习学校一般会安排较多的观摩、见习时间,只安排2-3节课的实际讲课。
导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主要来自中小学阶段自己的老师。
导致新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不足,课堂应变能力差,课后反思能力弱。
教育教学结果不尽人意。
在制订教学目标上比较死板,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处理教材,而是机械地执教教材;在教学方式上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科教学的情感和兴趣等因素。
就感到力不从心,情绪低落,对工作也变得没有兴趣,觉得自己没用,搞不好教学,管不了学生。
对新教师来说,也会遇到由于育人技能欠缺带来的认知障碍。
他们最怕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不尊重教师,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更担心个别调皮学生带头破坏课堂纪律。
特别是刚开始执教时,对在上课时捣蛋做小动作、破坏课堂纪律、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往往束手无策。
尽管采取了各种方法,但收效甚微,甚至会出现由于管理不善和方法欠妥造成新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情绪对立。
怎样在学生面前树立教师的威望确实是困扰新教师的一大心病。
这种由育人技能差造成的问题经常困扰着新教师。
新教师虽然都学过一些心理知识,但他们缺乏在教育实践中对心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对于先天心理素质差的新教师在面对各种来自学校的教育竞争压力时,往往表现出自信不足和恐惧感,不能进行有效自我调节。
在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就显得愁眉苦脸。
实践性知识的缺乏,会导致新教师任职之初教学事故的发生。
这时的教学事故,会使新教师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进而在内心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压力。
3、教师的职业特点引起的心理失衡作为新教师,因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地位,以及现代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和学生家长的评价,使得新教师时时感到担忧和危险,从而使他忧心忡忡,整天感到不安,长此下去,便形成了过度焦虑。
过度焦虑易激动,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恐慌反应,缺乏随机应变能力,阻碍教师创造性发挥。
有些工作能力一般但热爱教师岗位的新教师,在面对高质量的教育要求时会显得紧张与不安。
特别在当前学校进行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用工制度改革时,很多情况下新教师会成为末位淘汰的对象,成为落聘的目标。
因此,每次到期中和期末时,新教师会显得特别焦虑,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心理恐慌。
对于一些志向远大,有才气、有能力的新教师而言,他们在工作上都有自己美好的目标,而且对教育工作非常投入,有些新教师在工作上还有引人瞩目的成绩。
他们觉得,投入与产出应该成正比。
但遗憾的是,与校外的有些高收入行业比较,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社会的公平待遇;与校内的有些老教师比较,他们又发现老教师的奖金和各种待遇还是比他们高。
这种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心理平衡。
4、角色转换引起的心理问题让刚踏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突然转换成具有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师角色,角色转换突兀。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神圣的,是知识的传承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模范性;但新教师往往因缺乏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而难以成为“学高为师”的典范。
首先,从校门到师门,从学生到教师,这是新教师人生旅程的一个根本转折。
它标志着新教师作为纯粹的消费者和受教育对象的结束,从此进入社会生产的劳动行业并成为教育者。
生活上长期靠父母、同学照顾,现在一切都得靠自己,这些都很容易造成新教师心理上的失落感。
其次,新教师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要同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关系,并在社会方方面面的比较中寻找自己的角色。
而在这种寻找自己的角色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引起心理冲突,无法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
在与其它社会成员的交往中,由于对方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态度、行为表现以及新教师自身的敏感性,常常会对自己所充当的这一角色感到已不如人,不满意,甚至失望。
新教师在与学校一般成员的比较中,又容易引起心理冲突,有些教师由于其教学质量高,班级管理出色,会更多地受到学生、领导、同事及社会的尊敬,在教师群体中就得到较高的地位,进而也会取得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从而产生职务的满足,新教师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能力正处于逐渐增强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能力与才干有可能没有被发现,或者没有显露的机会和场合,加之论资排辈观念的影响,因此在教师群体中,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长期以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角色定位使教师被赋于了太多的使命和责任,承担着多重角色。
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科研成果的创造者;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又是学校领导的被管理者;既要做班级的管理者又要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和家长、同事、领导打交道又要应付现实生活中的多种人际关系,如此种种,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和随时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而这种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又是一般人难以具备的。
这也是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解决新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1.给新教师提供宽松的职初工作环境作为一名新毕业的学生,当他步入工作岗位时,尽管在角色上已经是教师。
但其内心还缺乏相当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角色认同感较差。
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岗前培训和任职培训等措施来强化其责任感。
使他们真正明白人民教师肩负民族未来的希望,带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民族责任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任职学校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新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培养和帮助他们。
在新教师的教学指导和教育培养中多一点像对待学生那样“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培训、指导,针对每一个新教师自身的特征“因材施训”。
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尽可能营建一种宽松、民主的评价机制和氛围,让他们在一种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学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师的职业适应和社会适应作为建设教师队伍的先决条件,既要加强对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也要不断调整对新教师的期望,减小压力。
学校对待新教师,就应该像幼苗一样地加以呵护,给予养料,并要耐心地等待其成长,以避免欲速而不达的不良后果。
新教师作为学校的一个新的团队,他们之间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爱好、遗传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很大个体差异。
他们之间的成长也是有快慢区别。
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们,要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职初适应期,减轻新教师的外在心理压力。
在适应期考核中允许新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失败”的经历,不能因为一二次失败或学生问题的处理不当而将之终止合同或解聘。
新教师应有制度上保障,不进入学校末位淘汰的行列,不直接进入学校教师考核排名的行列。
要使他们在适应期内快乐地度过这个新教师成长的关键期。
2.增强新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新教师的培养要有科学、实际的措施和制度。
指导新教师通过进一步学习,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