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八大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的开始。我们党面临着如何全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陌生而迫切的课题。在1956年9月党的八大前后的初始阶段的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提出过一些宝贵的思想和意见,取得了初步的共识和许多积极的成果。这为后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一些虽不很成熟,但又具有正确方向的基本原则,因而饱含着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党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出对苏联经验必须加以分析,不能盲目照抄照搬。

在我党的历史上,从井冈山时期起,就已开始了独自探路的历程。革命道路不能照搬外国,建设道路同样不能照搬外国。在建国后开始搞建设的时候,苏联“老大哥”的经验和模式自然起着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学习苏联终究不能代替对自己道路的寻求。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分别论述了十个方面的重要关系,郑重地提出了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二)正确分析和回应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党的八大指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基本解决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而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八大对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虽然不尽准确,也没有明确宣布过渡时期已经结束,但毕竟已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把着眼点放到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

(三)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一些正确的方针和观点。

党的八大在认真总结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申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强调要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又统筹安排,切实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方面能按比例均衡地发展。之后,陈云在省级党委书记会议上提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要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经济计划应注意保持财政收支、银行信贷和物资供需三大平衡。资源安排总体要按生活、生产、基建这样的顺序来合理分配、排队使用,反映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工作方针。

(四)在经济体制方面作出了一些非高度计划化的设想或尝试,指出了正确方向。

党的八大召开以前,毛泽东已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曾提出要改变国家过度集中的倾向,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党的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改进经济体制的思想,提出了适

当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的意见,以利于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陈云在八大的发言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在工商业经营、生产计划和市场方面分别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体制设想,其难能可贵的意见为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所吸纳。就是说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要分别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作为主体,同时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为补充。这实际上蕴含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重要思想,成为后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政策的先导。

1956年12月毛泽东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针对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缺点和单一公有制的弊端,曾表示在一段时期内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的谈话得到了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赞同和阐发。刘少奇在不同场合曾指出:要允许雇工,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并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我们一定要比资本主义经济搞得更多样,更灵活。如果只有呆板的计划性,那还有什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

在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大量调研和取得共识的基础上,1957年秋,陈云主持起草了关于改进工业、商业、财政管理体制的三个文件,经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第61次全体会议通过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84次会议原则批准实施。文件的精神是要调整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把一部分管理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厂矿企业,以克服中央和国家集权过多的弊端,充分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在对社会矛盾问题的认识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经过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的矛盾问题的酝酿和思考,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进一步富有成效的探索。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属于非对抗性的矛盾,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从而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同时,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还存在着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对于它们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尤其是要紧扣国家政治生活的总题目,学会用新的工作方法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社会主义自身不断进行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在国家政治生活上提出了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若干意见和方针。

党的八大召开前夕,周恩来在中共上海市一大上讲话时指出:民主专政的权力相当集中、相当大,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忽视民主。苏联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们要经常注意扩大民主,这一点更带有本质的意义,并且要在国家制度上想一些办法。

党的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家民主生活,改进国家工作,反对官僚主义,建立完备的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路线,确立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勾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