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中考专项专题讲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9 《论语》十二章核心素养练习
【核心素养一练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博学而笃.志笃:
(2)吾日三省
..吾身三省: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4)温故而知新.新:
(5)思而不学则殆.殆:
(6)逝者如斯.夫逝:斯:
(7)曲肱.而枕之肱:
【答案】(1)坚定(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诚信(4)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5)疑惑(6)往、离去这,指河水(7)胳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
【答案】(1)通“悦”,愉快(2)通“惘”,迷惑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学而时.习之
古义:
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
(3)温故.而知新
古义:
今义:
(4)择其善者
..而从之
古义:
今义:
(5)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答案】(1)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2)古义:每天今义:一日(3)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5)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4.解释下列多义字。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答案】(1)替成为,做(2)转折连词,却顺承连词,不译(3)了解
懂得(4)愉快,快乐以……为乐
5.解释下列加点的活用字。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答案】(1)名词作状语,按时)(2)名词作状语,每天(3)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5)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6.按要求默写。

(1)阐述“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_。

(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答案】(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核心素养二练习:思维发展与提升】
1.第一章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答案】第一章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也是一种学习态度。

2.“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答案】只“温故”而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核心素养三练习:审美鉴赏与创造】
1.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

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分别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老子
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
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答案】①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②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

(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
③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
【解析】本题考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答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翻译和理解这三个句子。

第①句中——累:堆迭,积聚。

第②句中——规:圆规;矩:曲尺。

第③句中——溃:崩溃。

2.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

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

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
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答案】(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

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解析】第(1)小题考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注意要结合“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从学习《〈论语〉十二章》的阅读体会出发,语言要符合开场台词的特点。

第(2)小题考察对联与课内知识相结合。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

第(3)小题考察口语交际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张长林同学的问题在于“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联系论语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劝诫人们端正学习态度,用在这一场景正合适。

3.这十二章语录在内容上、文字上有什么特色?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答案】这十二章语录不仅内容丰富,文字上也别具特色。

比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手?”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这十二章语录对学子的勤奋自励、谦虚进取,学习方法的机敏灵活,品德修养的自律豁达,论述得言简意深,富有哲理。

它像一个路标,给每位求学之子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核心素养四练习:文化传承与理解】
1.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当政,掌权。

⑤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
②威武不能屈.
③军.于城父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
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
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答案】(1)①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②使…屈服;③驻军、驻扎;④弘,广大。

毅,强毅;⑤批评、指责。

【解析】本题考察文言文字词解释。

注意第②小题“屈”为动词使动用法,第③小题“军”为名词作动词。

(2)①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②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解析】本题考察重点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翻译准确。

第①句——不义:不正当;于:对。

第②句——仁: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

(3)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还不停地讲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解析】本题考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答。

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

孔子还不停地讲诵经、弹琴、歌唱,很好地诠释了“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

而孔子认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释。

(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内容。

D项选文中的“存心”意思是存在心里,而其今义是“故意”的意思,因此正确答案为D。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乙】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

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

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们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

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

”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

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

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2.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乙】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②也。

”(《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书:指《尚书》,②杵(chù):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诣。

④资:积累。

⑤原:同“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一日暴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

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

译文: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译文:
【答案】(1)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乐趣。

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B.第一个“焉”,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

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C.第一个“暴”,晒;第二个“暴”,突然。

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D.两个“矣”都是助词。

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

(2)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断句、词语解释和句式。

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C项中“子夏”是孔子的学生,都指孔子分析不正确。

(3)C
【解析】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C项中说“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析不正确。

(4)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有害。

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句中重点词:无他,没有什么别的;求,找回;放心,丢失。

句意为: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
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

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
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

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孟子说:“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孟子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孟子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3.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选自《论语》
【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享,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领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有我师焉.焉: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啊”
B.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语和脸色
C.三十而立.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D.援.疑质理援:引、提出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此之谓乎
B.不逾.矩老翁逾.墙走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卒获有.所闻
D.可以.为师矣俯身倾耳以.请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乐以忘忧。

B.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同的。

C.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

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答案】(1)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必有我师焉”中“焉”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焉作为指示代词时,常常指代某一范围或方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解释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於三人之中”,焉指代“三人”范围。

(2)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比较辨析。

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A项,
“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是指示代词,他。

“其此之谓乎”其是大概,表示推测。

B项“逾”是“越过、超过”的意思.C项,“吾十有五而志于有通“又”。

“卒获有所闻”有是表所属。

D项,“可以为师矣”以是凭借的意思,“俯身倾耳以请”以意思是用来,表目的。

(3)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

A项中《学记》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4)①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具体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②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句子整体句意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原文的整体意思,并对重点实词、虚词有准确的把握。

翻译时,这些重点词义必须体现准确,整体句意可以意译。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