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对质量形成和交换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环境对质量形成和交换的影响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3年第7期

文/李正权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企业都从国外引进了生产线,引进了新产品,可是,不管怎么攻关、怎么整顿、怎么改进,产品质量就是不能达到国外原产产品的质量水平。即使是引进散

件进行组装,其质量水平也要差好几个档次。虽然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但整个社会环境对质量的制约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社会环境对质量形成的影响

质量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的,质量的形成离不开人的行为。不认是员工个体还是群体,甚至

作为生产者的企业,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是社会中的人,是社会中的群体,是社会中的企业。员工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思想文化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等等,都必定要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企业的结构、领导人员的选配、经营目标包括质量目标的确定、意见沟通

的方式和网络等等,更要受到社会制度、管理体制、文化背景的制约。没有能够脱离社会的企

业和员工,也就没有能够超越社会的产品和产品质量。此其一。

其二,现代大工业生产是社会化生产,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需要其他企业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虽然生产者与社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生产过程以及最终产品

与社会往往是隔绝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原料、材料、半成品、设备、动力等等往往

来自于其他企业,而其产品往往又是供其他企业使用的,社会消费的最终产品,哪怕是最简单

的产品(例如火柴),都不可能是一家企业就能够完全独立生产制造出来的。例如一台最普通

的电脑,其主机板可能来自中国台湾,其硬盘可能来自马来西亚,其内存条可能来自韩国,其CPU可能来自美国,其组装可能在中国大陆,其买主可能是英国的学生,电脑里装的各种软件

的知识产权所有人,可能有美国人,也可能有中国人,还可能有法国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的步伐日益加快,世界将变得越来越“平”,越来越多的产品越来越与整个国际社会相联系。

其三,现代大工业生产都是商品生产,一般说来,其产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使用的。这样,产品就要通过交换和使用,与顾客联系起来,从而也就与社会联系起来。企业要把产品销售出去,不能不考虑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不能不考虑社会的质量观念和质量要求。这种考虑直接决

定了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品质量的整个形成过程都是和社会相联系的。这种联系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十分紧密的。社会环境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或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或是明显的或是潜在的,但都是

自始至终地作用于质量的形成,制约着产品质量。马斯洛认为:“社会的质量对工业来说十分

重要。一个健康的社会能带来健康的工业;相反,一个健康的工业又促进更健康的社会。”邓

小平也曾经尖锐指出:“必须认识,一个国家产品质量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民族的素质。”

在制约产品质量形成的社会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的法治

环境和社会的文化心理。与质量有关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别是社会对质量的需求和对质量的认知,更是直接作用于产品质量的形成。

中国曾经长期处于短缺经济之中,只要能吃,管他是什么都吃;只要能用,即使有点质量

问题也要用;只要不死人,好象都没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心理支配下,不管是企业还是

员工个人,都难以真正把诸如安全性、环保性之类的现代质量标准的原则融入到产品质量的形

成过程中去。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出口水果还债苏联,苏联要用专门的设备检验,大的不要,小的也不要。这本来是国际贸易惯例,我们却把这作为“苏修”的一大罪状,向全国人民宣传,竟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文化心理已经有了

突飞猛进的转变,强调安全、健康、环保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追求名牌、时尚、舒适成为社

会的潮流。不管是什么企业,即使是政府部门和其它其它赢利或非赢利组织,也不管是一般员

工还是企业的管理者,即使是才从山区来的农民工,都已经感受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这种变化,都已经或多或少或深刻或肤浅地知道质量的重要性。这样的社会文化心理,一方面过企业的质

量战略、质量方针的质量目标,转化为对质量的具体要求,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形成,另一方

面则通过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而作用于产品质量的形成。

社会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概念。如果一个企业是一个点,那么以这个点为圆心,可以形成

无数个同心圆。企业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小社会,企业所在的社区或城市可能就是一个亚社会,

而国家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又出现了国际社会的

概念。概念外延不同的社会,对产品质量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越靠近圆心的“社会”,其文

化心理对产品质量形成的影响越大越直接。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差异相当大的国家里,东部、

中部、西部的社会文化心理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可能更大。

在分析社会文化心理对产品质量形成的影响时,对此应当加以特别关注。对企业的分析如此,对员工的分析也是如此。

社会环境对质量交换的影响

质量的形成虽然不可能对脱离顾客需求和期望的识别,但毕竟只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的,相

对来说,其形成的直接过程往往只涉及企业自己。而质量的交换过程必然要涉及到买卖双方,

也就是企业与顾客双方。而且大多数交换场合都是在市场内进行的,市场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或者说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场所。于是,社会环境对质量交换的影响或制约也就更加突出。

且以一个农贸市场为例,市场里有卖方(摊主),有买方(顾客),有管理者(工商所),与卖方相联系的还有批发商、种植户等等,与买方相联系的还有其家庭成员,与管理者相关的

还有市场的诸如清洁工、保安等各类服务人员。人头攒动、闹闹嚷嚷的市场里,各色人等聚集,加上相应的硬件设施,于是就形成一个特殊的小社会。这样的小社会,其环境对买卖双方的心

理和行为都要产生相应的影响,从而影响着买卖双方的交换。即使现在物质如此丰富了,但只

要看到市场内有排队的,我们说不定就会赶去看看,甚至在还没弄明白情况时也去排在后面。

如果一个市场相当破烂、拥挤、肮脏,我们就会怀疑市场内出售的产品质量。相反,那些地处

闹市、装饰华丽的大型商场,往往能给我们一种质量信任感。此其一。

其二,任何一个具体的市场,都是宏观意义的市场的组成部分。上述的农贸市场,与其他

农贸市场共同组成宏观的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又与该区域的其他市场组成该区域的一般市场。

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是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也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不管

是宏观的专业市场,还是一般的区域市场,所谓的市场环境当然要包括市场的硬件设施等因素,但更多的是则是指市场的供需关系、管理体制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对质量的交换往往具有决定

和意义。在需求旺盛的卖方市场里,质量往往可能被忽略;而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里,质量

往往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一个受地方保护的市场里,优质产品则往往受到排斥。

其三,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的发展水平,对质量交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它不说,且只说社会的风俗习惯对质量交换

的影响。一个崇尚节俭的社会与一个追求时尚的社会,人们同样要追求质量,但是对质量的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