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龙潭期沉积环境及其源控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四川省达竹矿区晚二叠世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

四川省达竹矿区晚二叠世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

2021年6期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研究视界四川省达竹矿区晚二叠世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何曼如,闵思斯*,孟昱璋,徐仁波(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地质测量队,四川成都610072)1前言达竹矿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达州市所属万源市、宣汉县、开江县、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和渠县所辖。

北起万源市石人~宣汉县的五宝一线,南至广安市北界,西起万源市的河口镇~渠县的李渡一线,面积约8824km 2。

地理坐标:东经107°01′03″~108°07′19″、北纬30°20′47″~31°47′36″。

达竹矿区是四川省主要烟煤产地之一,2020年以后仅有12对年设计生产能力279万t 的中、小型及小煤矿继续生产[1]。

对矿区进行层序地层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对研究该区聚煤规律,科学预测矿区煤炭资源潜力,为达州市和四川省煤炭工业乃至能源工业、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决策提供动态的资源数据和科学依据都具有重要意义。

2层序地层分析2.1建立层序地层格架2.1.1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1)层序边界的识别a.不整合面:在茅口组灰岩风化壳上广泛发育铝土矿或铁铝质泥岩,分布范围极广,是重要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b.下切谷及古土壤:古土壤C 23、C 7-10煤层的底板即“下砂锅土”“砂锅土”在川南很发育。

这些层序界面在海相区达竹矿区都不发育,本文采取追踪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判定[2-3]。

c.石灰岩发育的旋回性与延伸范围:在含煤岩系地层剖面中,石灰岩的周期性发育,代表了海侵-海退的周期性发生,每层石灰岩的发育都代表了一次海泛事件。

因此,可用石灰岩的分布来判断最大海泛面和最大海退面,而后者与层序界面共生[4]。

(2)三级最大海泛面的识别与追踪经过分析发现,在层序Ⅰ时期,温水-良村海侵达到最大,良村灰岩向陆延伸最远,代表了最大海泛期沉积,即以良村灰岩底界面作为该层序的最大海泛面,达竹矿区则为同期沉积的大铁板灰岩底界面作为该层序的最大海泛面;同理在层序Ⅱ时期,以石宝灰岩底界面作为该时期的最大海泛面。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梁英波*, 张水昌, 朱光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龙潭组是中国南方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以含煤为主要特征。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发育区主要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由深灰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和灰质泥岩以及黑色泥岩和碳质泥岩组成,普遍夹薄煤层(王宓君等,1989)。

发育区向北和东逐渐过渡为浅海碳酸盐岩沉积,称为吴家坪组,主要由低有机质丰度的灰岩组成,不属于烃源岩。

龙潭组是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和三叠系气藏的主要气源岩(马永生等,2005;朱光有等,2006)。

目前在川东北龙潭组烃源岩发育区已经发现了飞仙关组和长兴组气藏群,探明储量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

由于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埋藏较深,烃源岩样品采集困难,另外晚二叠世扬子台地沉积环境差异大,致使对龙潭组烃源岩的分布与生烃潜力的评价滞后于勘探。

本文通过大量样品的有机碳热解、成熟度、生物标志物和生物薄片分析,系统的描述了龙潭组烃源岩的生油气潜能和有机质类型等特征,并勾绘出了龙潭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和其在四川盆地北部的发育状况。

1. 龙潭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1.1 有机质丰度、类型及其来源龙潭组的泥质岩类有机碳丰度很高,在采集的84个样品中TOC 大于2.0%的样品超过了80%(表1),平均达4.37%,最高达12.72%,属于非常优质的烃源岩。

龙潭组中的灰岩或泥灰岩样品TOC 很低,在近200个样品中超过75%样品低于0.5%,平均TOC只有0.36%,生烃潜力有限。

因此,龙潭组烃源岩主要是泥质岩类。

龙潭组煤岩和泥岩干酪根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2‰~-24‰和-24‰~-26‰间,属于Ⅲ型有机质,以生气为主。

通过对河坝1井和华蓥山煤矿龙潭组泥质烃源岩切片分析,烃源岩样品的薄片中线体植物残片十分丰富。

线体植物是生存在1300Ma~第三纪的螺旋管类(类似褐藻),属于海陆交互相水生植物。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龙潭期沉积环境及其源控作用分析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龙潭期沉积环境及其源控作用分析
Ab s t r a c t :As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s o u r c e r o c k f o r g a s g e n e r a t i o n i n t h e S i e h ua n Ba s i n.Pe r mi a n s o u r c e r o c k s h a v e a t t r a c t e d mo r e a n d mo r e a t t e n t i o n s .Th e l i t h o f a c i e s p a l a e o g e o g r a p h y d u in r g t h e L o n g t a n p h a s e o f t h e L a t e Pe r mi a n i n t h e Si c h u a n Ba s i n wa s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a n d t he c o n t r o l l i n g e f f e c t s o f s e d i m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e n t o n s o u r c e r o c k g e n e r a t i o n we r e a n a l y z e d.I n t h e Up p e r Pe mi r a n o f t he S i c h ua n Ba s i n,f a v o r a b l e s o u r c e r o c ks ma i n l y d e v e l o p e d i n t h e s h a l l o w s h e l f .t i d a l la f t — l a g o o n a n d o n s h o r e s wa mp f a c i e s .Th e c o n c e p t o f“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t hi c k n e s s ”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Or g a n i c c a r b 0 n c o n t e n t wa s mu l t i p l i e d b y s o u r c e r o c k t h i c k ne s s S O a s t o i l l u s t r a t e t h e g e n e r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o f s o u r c e r o c k s .Co mb i n e d wi t h i n o r g a n i c g e o c he m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a na — l y s e s,t h e c o n t r o l l i n g e f f e c t s o f s e d i me n t a y r e n v i r o n me n t o n s o u r c e r o c k g e n e r a t i o n we r e s t u d i e d p r o v i d i n g t h e o .

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多类型气藏的控制作用

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多类型气藏的控制作用

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多类型气藏的控
制作用
李龙龙;罗开平;刘栩;张长江;曹清古;陆永德;彭金宁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23(45)1
【摘要】基于晚古生代全球构造背景和上扬子地区构造环境、盆地原型及四川盆地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的分析,结合二叠系气藏特征和成藏条件认识,探讨了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多类型气藏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伸展背景下构造差异隆升或沉降形成隆凹相间的古地貌,导致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经历早期台地与台凹相间,晚期台地与裂陷槽(陆棚)相间的沉积格局的演化,台凹、潮坪—潟湖、斜坡、陆棚—盆地等相区(亚相—微相)控制发育的多套、多类型烃源岩,与受台地边缘礁滩、台内浅滩控制及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形成的多套、多类型储层构成下生上储、旁生侧储、自生自储等多种高效源储组合,构建了二叠系成藏的基本条件;多套、多类型储层是二叠系含气层系多、气藏类型多的根本原因。

二叠系具备多领域、多类型、多层系综合、立体勘探的有利条件。

【总页数】12页(P60-71)
【作者】李龙龙;罗开平;刘栩;张长江;曹清古;陆永德;彭金宁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西北部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天然气勘探
2.构造活动对冲积扇及其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三叠系冲积扇为例
3.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系火山岩气藏成藏条件分析
4.四川盆地川中隆起带震旦系—二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
5.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与油气勘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礁滩资源潜力分析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礁滩资源潜力分析

1561 研究区概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了以四川盆地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为目的层的规模勘探,经历了两个勘探阶段:第一阶段1995~2004年,以渡1井飞仙关组鲕粒白云岩气藏发现为标志,揭开了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构造气藏勘探序幕。

随着礁滩领域综合研究的深化,地质认识取得了巨大进展,突破了台内点礁勘探的局限,提出了开江-梁平海槽陆棚边缘礁勘探的指导思想;第二阶段2005年,以龙岗1井礁滩气藏突破为标志,发现了龙岗礁滩天然气富集区,开启了开江-梁平海槽西侧深层大中型礁滩岩性气藏勘探新阶段。

截至目前,盆地飞仙关组、长兴组已获天然气探明储量3433×108m 3,盆地二、三叠系礁滩勘探领域已成为拓展深化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见图1。

图1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重要构造单元与成藏要素叠合图2 四川盆地“三凹三隆”沉积-构造格局是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区晚二叠世,受“峨嵋地裂运动”和拉张构造背景影响,四川盆地形成了“三凹三隆”沉积-构造格局(图2),对长兴组-飞仙关组的沉积相演化与礁滩体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1-2],礁滩主要分布于“三缘两高”,即“开江-梁平”海槽东西两侧台缘带、鄂西-城口海槽西侧台缘带和广安台内高带、遂宁台内高带,已发现的礁滩气藏大多位于这些区带内。

海槽东侧长兴组缓台缘多排礁面积292.48km 2,已探明储量387.44×108m 3,海槽西侧龙岗东台缘带,生物礁异常26个、面积85.9km 2,飞仙关组鲕滩面积164km 2,广安台内高带礁异常体12个,有利面积828km 2;遂宁台内高带礁异常体25个,有利面积3935km 2,充分显示出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广安高带和遂宁高带巨大的资源前景。

图2 四川盆地长兴组沉积相图四川盆地二、三叠系礁滩资源潜力分析王晶 张娟 潘政屹 徐凌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41摘要:盆地二、三叠系礁滩勘探领域已成为进行拓展深化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探明程度低(仅为14.5%),目前进一步明确礁滩的构造沉积格局,分布特点,优选有利勘探区带等方面存在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川盆地的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

四川盆地的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

四川盆地的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摘要】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本文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以及成因几个方面介绍了四川盆地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四川盆地沉积特征成因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盆周山地海拔多在 1000 米~ 3000 米之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00米~ 750 米。

地表广泛出露红色岩系,称为红色盆地。

它是我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位于四川省东部,长江上游,海拔500 米左右,长江把它和东海一脉相连,它是中国最大外流盆地。

面积 26 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46%。

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北靠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

一、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5 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 3.7 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

2.7 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

二、四川盆地的沉积特征(一)早期台地形成1.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层形成了线性褶皱,同时伴生了强烈的同造山期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槽转化为地台起了关键性作用。

2.早震旦世时,围绕上扬子古陆边缘普遍发育大陆板块张裂、断陷活动,形成各种类型次稳定型建造,包括大陆火山沉积建造、复陆屑建造和火山复陆屑建造。

3.早震旦世末,澄江运动有强烈的岩浆侵入、火山喷发以及剧烈的块断运动。

同时在山间或山前洼地堆积了巨厚的红色砂砾岩组成的磨拉石建造和中酸性火山岩建造。

四川盆地及其以东大范围抬升、剥蚀,发育区域不整合面。

澄江运动后,该区地壳才处于相对平稳状态,脱离地槽阶段进入地台发展阶段。

(二)晚期台地沉积阶段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为四川盆地地史上至为重要的盆地过渡阶段,属克拉通台盆性质。

四川盆地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与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与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与勘探潜力
石学文;杨雨然;王林琪;蒲飞龙;李飞雨
【期刊名称】《煤炭技术》
【年(卷),期】2024(43)4
【摘要】通过宏观野外实测、岩芯观察以及微观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SEM)等技术手段,对四川盆地上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

龙潭期主要沉积环境从南向北依次发育:河流三角洲、滨岸沼泽、潮坪、混积陆棚与碳酸盐岩台地相。

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在滨岸沼泽与深水陆棚相区,川北深水陆棚相页岩具有“四高一低”的特征:高含气量(>5 m^(3)/t)、高
TOC(>4%)、高孔隙度(>6%)与低黏土矿物(<38%),是未来勘探的重点区。

【总页数】3页(P125-127)
【作者】石学文;杨雨然;王林琪;蒲飞龙;李飞雨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
【相关文献】
1.论四川盆地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页岩气勘探
2.四川盆地南部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储集层矿物组成特征及意义
3.黔北煤田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页岩气储层特征与勘探潜力评价
4.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及邻区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及沉积盆地的发展

四川及邻区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及沉积盆地的发展

四川及邻区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及沉积盆地的发展
强子同;文应初
【期刊名称】《沉积学报》
【年(卷),期】1990(008)001
【摘要】东吴运动之后,因基底所受的挤压转化为拉张效应,从而产生张性应力,引起玄武岩的喷发,与此同时造成基底断裂活动,使上扬子盆地的四川及其邻区的沉积环境分裂为西部含煤盆地,东部碳酸盐缓坡,以及鄂西开阔海盆地。

海侵是晚二叠世主要地质事件。

随着地壳的下沉,海侵西进,碳酸盐沉积超复在西部含煤盆地上,生物岩隆向西爬升,直到上二叠世晚期演化为碳酸盐台地。

根据生物岩隆是沿碳酸盐缓坡爬升的海侵礁的认识,预测现今四川盆地北部存在着勘探长兴组油气资源的有利地区。

【总页数】12页(P79-90)
【作者】强子同;文应初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46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纪梁山-栖霞组沉积盆地原型及其演化 [J], 黄涵宇;何登发;李英强;王贝
2.中国及邻区沉积盆地群结构与构造演化探讨——来自长剖面的研究对比 [J], 李
江海;程雅琳;李维波;毛翔
3.华南泥盆纪的沉积盆地特征沉积作用和成矿作用 [J], 刘文均;张锦泉
4.湘黔渝毗邻区南华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盆地演化 [J], 邹光均; 黄建中; 凌跃新; 谭仕敏; 曹创华; 黄革非; 文春华
5.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沉积作用的比较沉积学分析 [J], 何起祥;业治铮;张明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含煤地层格架及聚煤作用

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含煤地层格架及聚煤作用

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主要有以下
几种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 区域不 整 合 面 。 广泛 分 布 于 四川 东 部 ,其重 要 识别 标 志为 茅 口组灰 岩风 化 壳上 广泛 发育 的高 岭石粘 土 岩 ( 局 部 富集 为铝 土矿 ) 或 铁铝 质泥 岩 ,分 布范 围广 。 2)深切 谷 和古 土壤 ,也 是 一种 不整 合 面 。下 切 谷 的充填 物与其 下伏 沉积 层存 在 明显 的沉积 相错 位 , 河流 下切 谷 在古 叙矿 区龙 潭组 较 发育 ( 图1 ) 。此 外 ,在川 南一 带普 遍发 育 的 C 2 3 、 C 7 — 1 0煤层 底板 即为 古土 壤 ( 为 浅灰 ~灰 白色高 岭石 粘 土岩 ,俗 称 “ 下砂 锅 土” 、“ 砂锅 土 ” ) 。
古叙矿区是四川省重要的无烟煤赋存地。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 ,已累计探获煤炭资 源量 3 8 . 6 亿吨 , 加强该区含煤地层格架和聚煤作用 的研究对矿区科学开发以及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现实指 导意义。
1 区域 地质背景
古叙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四川前陆盆地南缘 的叙永 ~ 筠连叠加褶皱带。其东西两侧分别与J l I 黔 、川滇南北 向构造带相邻 ,北接华蓥山滑脱褶皱带南部之低缓褶皱带 ,西侧属于盐津 ~ 威信东西向构 造带的雷波隆起。矿区构造由古蔺复式背斜和若干个次级褶 曲组成 ,是本 区的主要控煤构造 。晚二叠世 龙潭期 ,本区在经历了长期的剥蚀夷平后 ,又复下沉 ,形成滨海 一 湖沼盆地 ,沉积了厚达 1 0 0 m 余的以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1 1
作 者简 介 :梁万 林 ( 1 9 6 1 一)男 ,广 西容 县人 ,地 质 高级 工程 师 ,长 期从 事矿 产勘查 及 技术 管理 工作

川东北龙潭(吴家坪)组沉积相与烃源岩发育

川东北龙潭(吴家坪)组沉积相与烃源岩发育
维普资讯
海 洋 石 油
第2 7卷 第 3期
o F ]0 E oI F S{ R L } ・ 7・ 5
文 章 编 号 :0 8 3 62 0 )3 0 7 7 10 —2 3 (0 7 0 —0 5 —0
川 东 北 龙 潭 ( 家坪 ) 沉 积 相 与 烃 源岩 发 育 吴 组
() 海碳 酸 盐 沉 积 缺 乏 碳 酸 盐 台 地 内相 带 3浅 分化 。在 川 东广 大 地 区 内 , 灰 岩 主 要是 深灰 色 石
生屑泥粒岩 , 粒泥岩 , 缺乏波浪作用 的沉积构造 , 几 乎未 见 到亮 晶胶 结 的滩 相 颗粒 岩 。此外 , 缺 也
乏 台地 相 中常见 的台地泻 湖 相 的泥 晶灰岩 。大 范 围的 晴天浪 底之 下 的浅海 碳 酸盐沉 积 是低 幅度 陆 棚 即碳 酸盐 深缓 坡 的特征 。
地 区二叠系龙潭组沉积相进行 了详细 的研 究, 识别 出宣 汉达 县沉积相具 有缓坡滞 留海环境 的特征 。在 此环境 下发 育 了 大套的黑色泥岩夹暗色灰岩 , 化分析 证实 , 地 该套地 层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 , O T C含 量变化在 0 5 . %~2 . %之 间, 71 平 均 29 % , .1 多分布在 3 %~5 %范 围, 类型好 , 为川东北地 区非 常重要的烃源 岩之一。
汉达县地区 , 龙潭期在滞 留海环境下发育大套高 丰度有 机碳 含 量 的 暗 色泥 岩 , 被证 实 为 川 东 北 地
区重 要 的烃源 岩之 一 J 。
() 2 缺乏台缘斜坡相带 。台缘斜坡带是碳酸 盐台地相的特征相带之一 , 它紧邻 台缘高能带 , 常 形成一个连续 的窄相带 , 以斜坡 相重力流沉积为
特征 。由于川 东地 区在吴 家坪期 未形 成 连续 的边 缘礁 障蔽 或 高能 障蔽 , 不存 在连 续 的陡斜 坡 , 缺 故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礁滩相储层沉积演化特征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礁滩相储层沉积演化特征

S 1 超 层 序 由 中下 三叠 统 组 成 ,包 含 S 6 1 S0 1 、S 7
成 。层序底界为平行不整合 面。总体表现为地壳沉
和S8 1 三个层 序 。
降 、早期海侵 、晚期海退 的特征 。早期海水 由西南
和 东 面大 规模 侵 入 ,除康 定 一 西 昌 、大 巴山 为古 陆
据二 叠 纪 一 早 三 叠世 沉 积相 图 ,该 期沉 积 模 式
为河 流沼 泽 一 潮 坪 一 局 限 台地 一 开 阔 台地 一 台
含 双 壳 类 、 菊 石 、腕 足 、海 百 合 等 ,厚 1 3 5 1 ~3 0
m 。
缘 浅滩 一 台缘生 物 礁 一 广 海 陆棚 ( 槽 )典 型 碳 酸 海
S8 1 层序 由 中三 叠统 雷 口坡 组 ( 巴东 组 ) 、天井 山 组 组 成 ,层 序 底 界 为 不整 合 面 ,层 序 底 部 普遍 发 育

展至 中晚期成熟台地沉积模式 ,包含台地各类典型
沉 积 相 ,沉 积 模 式 形 成 背 景 处 于 台 地 伸 展 构 造 环 境 ,盆 地 古 地 貌 西高 东 低 ,其 特 点 为 开 阔 台地 分 布 范 围广 , 台缘 形 成 浅 滩 及 生 物礁 ,盆地 内主 要 分 布
四川盆地 中西部二叠纪 一 中三叠世统构造运动
处 于 海 西 晚 幕 一 印 支 早 幕 ,为 1 巨层 序 充 填 序 个
列 ,进 一 步 划分 为 3 超层 序 ( 1 ,此 时盆 地 处 于 个 表 ) 克拉 通 裂 陷盆地 发展 期 ,属 于伸 展环 境 。
地 ,以泥 微 晶灰岩 、硅 质灰 岩 、硅 质岩 为 主夹 页
S2 B
S 9 S 5 苏皖运动 S 1

四川川中地区晚二叠世蓬溪_武胜台凹对台内生物礁滩分布的控制作用

四川川中地区晚二叠世蓬溪_武胜台凹对台内生物礁滩分布的控制作用

四川川中地区晚二叠世蓬溪武胜台凹对台内生物礁滩分布的控制作用张 奇1 屠志慧1 饶 雷2 徐 亮1 邓思思1(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摘 要 通过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相、地震相研究,认为川中地区由于晚二叠世拉张坳陷的原因,在武胜、蓬溪、盐亭一带形成了蓬溪 武胜台凹。

蓬溪 武胜台凹南陡北缓,地震反射特征是在长内长顶形成平行-连续双强反射,在飞一段发育叠瓦状前积层。

台凹内部上二叠统厚度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厚度大,形成富泥的沉积补偿平衡型混积体系。

蓬溪 武胜台凹控制了台内古地貌高带的形成与发育,也对生物礁滩的分布起到控制作用,台凹后缘遂宁断高带与前缘广安抬斜高带是寻找礁滩气藏的有利区带。

图6参4关键词 川中 晚二叠世 长兴组 飞仙关组 台地 蓬溪 武胜 台凹 礁滩0 引言近几年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研究表明,晚二叠世在川东地区发育的开江 梁平海槽向西北延伸,与广旺海盆相连通,海槽以南剑阁、仪陇、梁平一带为台地边缘相,之后为开阔的碳酸盐岩台地。

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地内部就先后发现生物礁及礁气藏(石宝寨、涞滩等),但台地内部特别是川中地区,生物礁滩的钻探与研究程度均较低。

2007年9月,以下古生界为勘探目的的磨溪1井进入长兴组时钻遇生物滩储层,储层厚25m,平均孔隙度5 52%,有明显气侵,测试获气53 7 104m3/d。

磨溪1井生物滩气藏的发现,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台内礁滩。

根据台内已知礁滩体分布与沉积相分析(杨雨等,2007),提出在盆地中部地区存在两个适合礁滩发育的地貌高带:!涪陵 南充台内地貌高带;∀磨溪 合川台内地貌高带,并认为台内高带之间可能为地貌上低洼的地区。

通过对川中地区沉积相、地震相研究,认为在晚二叠世拉张背景下,台地内部也出现拉张坳陷,并因此形成与控制了台内地貌高带分布。

1 地质概况根据地层记录,早二叠世末发生东吴造陆运动,海平面下降到台地或陆棚边缘以下,四川盆地大范围暴露剥蚀,形成区域性不整合面。

研究四川盆地侏罗纪沉积地层的相关文献

研究四川盆地侏罗纪沉积地层的相关文献

一、引言四川盆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沉积盆地之一,地处川岷山地槽、川西坳陷和长江地坳陷之间,是一个多相相互作用的大型地层凹陷盆地。

盆地内保存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尤其是关于侏罗纪沉积地层的研究,对于理解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二、侏罗纪地层的特征1. 地层分布及厚度四川盆地的侏罗纪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其中主要包括下三叠统、侏罗系、上侏罗统以及侏罗系至白垩系过渡带。

侏罗系地层在盆地东南缘和南部展布面积较大,厚度也相对较大,地层分布具有明显的沿向变化。

2. 生物化石侏罗纪地层在四川盆地保存有丰富的生物化石,包括古植物、古脊椎动物和古节肢动物化石,其中一些化石对于确定地层的时代和环境具有较高的指示意义。

3. 地层岩性侏罗纪地层在四川盆地主要以红色系、灰绿色系和灰黑色系岩石为主,岩性类型较为丰富,包括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和煤系岩石等,不同岩性对于盆地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盆地演化历史与地层沉积环境1. 盆地演化历史四川盆地的盆地演化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和岩相变迁,包括晚三叠世以来的断陷旋回、侏罗纪以来的古构造活动和新构造作用以及中新世以来的成盆旋回等,这些演化历史影响着盆地沉积地层的形成和演化。

2. 地层沉积环境侏罗纪时期的四川盆地受到了海陆相互作用和构造活动的影响,其地层沉积环境主要包括河流三角洲相、湖泊相、滩相、古隆起相等多种不同的地层环境类型,这些地层沉积环境为盆地地层沉积的特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四川盆地侏罗系地层的研究较为深入,包括岩相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沉积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研究。

2. 存在问题在四川盆地侏罗系地层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对地层沉积环境的认识不足、对地层古生物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不够深入等方面的问题。

五、展望与建议1. 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深入开展地质调查和野外地质工作,以加强对四川盆地侏罗纪地层的详细研究,进一步揭示盆地的地质演化历史和地层沉积环境。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须二段石英滩坝特征及其发育的控制因素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须二段石英滩坝特征及其发育的控制因素
5 . 3 湖 平面升 降 与石英 滩坝 发 育的关 系 须 二 中亚 段 沉 积 期 ,元 坝 地 区 存 在 一 次 区 域 性 湖泛 , 全 区发 育 的凝 缩 层对 应 G R曲线 最 大 值 , 是 最 大湖 泛面 存在 的标 志 ,通过 对6 2 口钻 井 的最大 湖泛 面识 别发 现 :石英 滩坝 主体 全部 位于 最大 湖泛 面之
世地 层 富含变 质石 英岩 、沉 积石 英岩 、千 枚岩 及板
( 4 ) 石 英 滩 坝储 层 的 形 成主 要 受物 源 、 古地形 、 沉 积和 成岩 作用 控制 ;富含 石 英的物 源是 形成 石 英
岩 ;研 究区滩 坝 中的石 英 阴极发 光特 征与 龙 门山北
段相 似 , 均 以暗褐 色 为 主 , 少 量暗 蓝 色 , 表 明 两地 石
3 江新胜 , 朱 同兴 , 冯 心涛 , 等. 藏 南 特 提 斯 晚 三 叠 世 海 岸 风 成沙 丘 的发现 及 其意S Z [ J ] . 成 都理 工 大学 学报 , 2 0 0 3 , 3 0
( 5) : 4 4 7 — 4 5 2 .
滩 坝 奠定 了物 质基础 。
5 . 2 特 殊 地 形 有 利 于 石 英 滩 坝 的 形 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 受到 地下 有机 酸 的溶蚀 改造 . 形成 大量 次生孔 隙 ; 裂 缝扩 大 了储集 空 间 , 沟 通了各 类孔 隙 , 改善 了储 层
的物性 , 降低 了储 层 改造 的难度 。

线 形 成了类 似无 障壁 海 岸的沉 积环 境 ,分布 在三
现及 其气候 意义【 J 1 . 沉积 与特提 斯地 质 , 2 0 1 l , 3 0 ( 1 ) : 1 3 —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烃源条件与资源潜力分析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烃源条件与资源潜力分析
第3 4卷
第 3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四 川 盆 地 上 二 叠 统 烃 源 条 件 与 资 源 潜 力 分 析
唐 涤 张 琦 万茂霞 李红卫 张 敏
( 国石 油 西 南 油气 田公 司 勘 探开 发 研 究 院 ) 中


通过研究 四川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和暗色泥质烃源岩 的地球化学特 征, 出二叠系烃 源岩 中有机质 指
显示煤 的有机 质含量 一般都大 于 3% , 高达 8% 5 最 5
图 3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碳酸盐烃源岩等厚图( 单位 : m)
2 烃 源 岩 的地 球 化学 特征
2 1 有机质 丰度 .
以上 。其 有机质 丰度 是其它烃 源岩 的近 l , 明 0倍 表 煤是二叠 系有效烃 源岩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上 二叠 对
也不排 除来 自下二叠 统烃源 层 的贡 献 。
有关 的烃 源岩包 括泥质 岩、 碳酸盐 岩和煤 岩三大类 。 煤 岩和 暗色 泥 质 烃 源 岩 主要 分 布 在 梁 山 组 和龙 潭 组 , 陆源 残积相 和海 陆交 互相沉 积 ; 属 碳酸 盐岩主要
分 布在栖 霞组 、 口组 和 长兴 组 ( 吴 家 坪 组 ) 主 茅 或 , 要 为海 相碳酸盐 台地相沉 积 。烃 源岩 以碳 酸盐岩厚 度 最大 , 暗色泥质 烃源岩 次之 , 岩厚度最 薄 。 煤 1 1 下二 叠统烃源岩 展布特 征 . 下 二 叠统 烃 源 岩 包 括 泥质 岩 和碳 酸 盐 岩 两大
丰富 , 酸盐 岩有机质类型 以腐 泥型(I、Ⅱ, 为主 , 碳 ) 暗色泥质烃源岩 以Ⅲ型为主 , 具较强的生烃能力 , 是二叠 系主 要生烃层 。目前多处于高成熟 一过成熟阶段 , 以生气为 主; 通过烃源岩定量评 价及 资源 潜力分析 , 预测 四川盆地上 二叠统生物礁气藏天然气 的资源潜量为 2 0×1 m 。资源 量以川东高褶 带、 . 0 南充斜坡 带及仪陇一平 昌坳陷 带等

专业论文次级盆地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火山沉积岩组成及相关火山活动汇报

专业论文次级盆地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火山沉积岩组成及相关火山活动汇报

采样剖面及样品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锆石年代学
晚二叠世样品(吴家坪-长兴期)
来自与火山岩地区的剥蚀再沉积
P-T界线附近
来自同时的火山灰沉积
早-中三叠世界线附近
来自同时的火山灰沉积
全岩地球化学组成的差异
主量元素特征
微量元素特征
锆石化学组成的差异
意义
1.存在两种不同成因的火山源区,晚二叠世火山沉积岩来 自峨眉山玄武岩,二叠纪末期-早三叠世早期为与岛弧及 汇聚板块构造背景有关的中酸性火山岩 2.峨眉山玄武岩在中晚二叠世之交大规模喷发后,经历了 较强的风化和剥蚀,产生的碎屑随即堆积于相邻的右江盆 地。 3.右江盆地自泥盆纪经裂谷活动形成以来,晚二叠世仍然 处于构造伸展背景,是与峨眉山地幔柱引发的裂谷作用相 关的盆地。 4.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及早三叠世大量的凝灰岩夹层与岛 弧或造山作用的火山活动有关,但其重要的环境和生物意 义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5.右江盆地除凝灰岩外很少见具有岛弧性质的火山岩,可 能为东古特提斯洋的北侧被动大陆边缘。
紫云-南丹次级盆地晚二叠世-中 三叠世火山沉积岩组成及相关火
山活动
主要内容
1.研究对象:盆地内广布的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火 山碎屑岩,凝灰质岩,凝灰质泥岩及火山成因的粘 土岩
2.方法:岩相学,沉积学,全岩地球化学,岩浆锆 石U-Pb年代学及微量元素组成
3.目的:揭示火山沉积岩的物质物质及变化,示踪 相关火山活动的性质和背景,探讨盆地演化
谢谢!!!!

四川盆地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郭旭升 胡东风 刘若冰 魏祥峰 魏富彬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摘 要 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烃源岩评价,而针对页岩气成藏方面的研究则较少。

为此,通过对龙潭组取心井——东页深1井分析测试结果的解剖,结合邻区的钻探成果,对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地化特征、储层特征、含气特征及顶底板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具有相似沉积背景且已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的页岩层系展开了对比分析,明确了龙潭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南地区龙潭组海陆过度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厚度大于40 m、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孔隙度较高、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含气性较好,具备页岩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②较之于国内外其他已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川东南地区龙潭组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含气量等关键参数更优;③有机质类型是影响龙潭组泥页岩中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页岩气勘探选层应避开煤层富集段。

结论认为:在综合考虑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程度及夹层厚度、埋深、保存等条件下,綦江—赤水一带是四川盆地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龙潭期 海陆过渡相 泥页岩 有机碳含量 热演化成熟度 含气量 页岩气勘探潜力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8.10.002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Permian marine–continent transi-tional facies shale gas in the Sichuan BasinGuo Xusheng, Hu Dongfeng, Liu Ruobing, Wei Xiangfeng & Wei Fubin(Sinopec Exploration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NATUR. GAS IND. VOLUME 38, ISSUE 10, pp.11-18, 10/25/2018.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 Abstract: Marine–continent transitional facies shale of the Longtan Fm, Upper Permia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rock stratum in the Sich-uan Basin.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it mainly focus more on source rock evaluation, but less on shale gas accum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test and analysis results of Well DYS1, the coring well of Longtan Fm were dissected. Combined with the drilling results of its ad-jacent area, the organic rich shale in the Longtan Fm were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distribution, geochemical, reservoir, gas-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oof and floor conditions, and then compared with the shale strata with similar sedimentary background and good shale gas shows. And accordingly, its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ongtan shale gas and its exploration potential were made clear.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in the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the organic rich shale of transitional facies of Longtan Fm is developed with a thickness of more than 40 m. It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high porosity, high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moderate thermal evolution (R o) and good gas-bearing property. Therefore, it is geologically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shale gas. Seco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ransitional facies shal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Longtan shale is better in terms of porosity, TOC, R o, gas content and other key parameters. Third, the type of organic matter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development degree of organic pores in the Longtan shale. And during its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selection, the coal seam enriched sections shall be avoided. In conclusion, considering the development degree, interlayer thickness, depth an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of organic rich shale comprehensively, the Qijiang–Chishui area is the best exploration area for the transitional facies shale gas of Longtan Fm in the Sichuan Basin.Keywords: Sichuan Basin; Late Permian; Longtan Fm; Marine-continent transitional facies; Shale; Total organic carbon; Thermal evolu-tion maturity; Gas content; Shale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页岩气区带目标评价与勘探技术”(编号:2017ZX05036)。

古地貌对礁滩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为例

古地貌对礁滩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为例

古地貌对礁滩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为例王明筏;肖伟;秦绪乾;张桂权;潘泽雄;叶晓斌【摘要】近年,四川盆地在环开江—梁平陆棚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礁/滩型储层中获得了重大勘探突破,发现开江—梁平陆棚的形成与消亡控制着礁滩相展布,即沉积相发育受古地形、地貌的控制.为进一步探讨古地貌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元坝地区长兴组为例,运用印模法恢复了长兴组末期古地貌,分析古地貌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古台地、古斜坡、古陆棚3种二级古地貌类型,其中古台地又可细分为台地边缘高地、台地内部洼地2个三级古地貌类型,古陆棚可以划分为浅水和深水2个三级古地貌类型.通过对比古地貌与沉积相及储层的平面分布,认为:①不同类型古地貌控制着不同沉积相,不同沉积相控制着储层的展布;②储层之间物性差异较大,台地边缘礁滩为有利的储层发育区,优质储层的分布与台地边缘高地的展布相吻合.【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8(041)002【总页数】7页(P22-28)【关键词】四川盆地;元坝地区;晚二叠世;印模法;古地貌恢复;礁滩相储层;平面展布【作者】王明筏;肖伟;秦绪乾;张桂权;潘泽雄;叶晓斌【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陆棚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礁/滩型储层中获得了重大勘探突破,发现了普光、元坝等大型气田,揭示了礁滩相储层良好的勘探前景[1]。

研究发现开江—梁平陆棚的形成与消亡控制着礁滩相展布,即沉积相发育受古地形、古地貌的控制[2]。

部分学者认为礁的形态是“极其灵敏的地貌地形指示器”[3],并开展了古地貌对储层控制作用的研究[4-11],但是主要集中在陆相地层内,在海相地层中运用古地貌分析、预测储层的案例相对较少[10-11]。

四川盆地沉积建造历史

四川盆地沉积建造历史

四川盆地沉积建造历史成都理工大学环境水文地质摘要:通过对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过程的初步探究,可确定四川盆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期沉积旋回,其上沉积震旦系到第四系盖层,厚度达6000~12000m。

由此将四川盆地的沉积建造历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发展阶段(Z-T2)、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发展阶段(T32-E2)和晚新生代盆地演化形成(E3-Q)三个大的阶段。

继而又可将其细分成早期台地沉积(Z-S)、中期台地沉积(D-P1)、晚期台地沉积(P1-T32)、晚三叠纪晚期前陆盆地期(T33)、侏罗-白垩纪陆内坳陷盆地期(J-K1)、陆内盆地萎缩期(K2-E2)、盆地形成演化(E3-Q)七个次一级阶段。

关键词:四川盆地沉积建造盆地演化海相陆相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是一个发育于中新生代和具备多方位逆冲推覆构造背景条件下的挤压性构造盆地【1】。

地貌上成一菱形盆地(图1)。

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四周由强烈上升的褶皱带山地环绕,按地理差异可将其分为盆西平原(成都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盆内资源丰富,尤其是油气、煤、盐类等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早已引起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在研究和应用中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研究四川盆地无论在地质学或工程应用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在大批地质学家工作的基础上,加上笔者的一些分析认识、归纳总结,本文就四川盆地的沉积建造和演化形成做简单的阐述。

图(1)四川盆地1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发展阶段(Z—T2)1.1早期台地沉积阶段(Z—S)。

1.1.1早震旦世: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层形成了线性褶皱,同时伴生了强烈的同造山期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槽转化为地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

早震旦世时,围绕上扬子古陆边缘普遍发育大陆板块张裂、断陷活动,形成各种类型次稳定型建造,包括大陆火山沉积建造、复陆屑建造和火山复陆屑建造。

位于上扬子古陆西缘川滇一带,沿板溪期断陷带进一步发展成南北向地堑式张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龙潭期沉积环境及其源控作用分析曹清古;刘光祥;张长江;潘文蕾【摘要】作为四川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之一,二叠系烃源岩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

通过对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龙潭期岩相古地理的恢复,以及沉积环境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分析,指出四川盆地上二叠统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浅海陆棚、潮坪-潟湖及滨岸沼泽等相带。

文中引入了“有机碳厚度”的概念,即采用有机碳含量与烃源岩厚度之积综合反映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并结合无机地化与有机碳分析测试数据,论述了沉积环境的源控意义,为烃源岩宏观分布预测与资源量估算提供了理论参考。

%A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rock for gas gener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Permian source rock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The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during the Longtan phase of the Late Permian in the Sichuan Basin was reconstructed, and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n source rock gener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e Upper Permian of the Sichuan Basin, favorable source rock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shallow shelf, tidal flat-lagoon and onshore swamp facies. The concept of “organic carbon thickness” was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multiplied by source rock thickness so as to illustrate the generation features of source rocks. Combined with in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ganic carbon ana-lyses,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n source rock generation were studied, providing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macroscopic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of source rocks and resource estimation.【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烃源岩;沉积环境;控制因素;二叠纪;四川盆地【作者】曹清古;刘光祥;张长江;潘文蕾【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3勘探实践证明,四川盆地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1-2]。

“三次资评”结果指出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53 477.4×108m3。

四川盆地发育多套烃源岩层系,包括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二叠系、上三叠统及下侏罗统等[3-4]。

随着勘探和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二叠系烃源岩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之一[5-7]。

因此,查明二叠系烃源岩的资源规模对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前景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上二叠统作为二叠系的优质烃源岩发育层位,其研究意义尤为重要。

本文拟对这套优质烃源岩的环境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预测其空间分布、资源量计算等提供依据。

1 晚二叠世龙潭期岩相古地理特征1.1 地层岩性分区中二叠世末的华力西运动使得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整体抬升,康滇古陆进一步隆升、扩大,成为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的主要物源区。

古地势为南西高、北东低。

晚二叠世之初,海平面大幅上升,研究区内广泛沉积了一套含煤岩系,沉积层序不断向古陆周边地区上超。

沉积相带由陆到海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南北向延伸[8]。

区域地质研究表明[9],上二叠统从北东往南西相变清晰(图1):旺苍、万源一线以北,硅质岩发育,为深水环境下的大隆组(P3d)分布区;旺苍、万源一线与绵竹、达县、南川一线之间为大隆组和长兴组(P3ch)的相变区,即为硅质岩和灰岩的相变带;绵竹、达县、南川一线和乐山、珙县一线之间为长兴组和龙潭组(P3l)分布区;靠康滇古陆两侧为宣威组(P3x)分布区。

图1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相变示意Fig.1 Lithofacies transition of Upper Permian in Sichuan Basin图2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龙潭期(吴家坪期)沉积相带时空迁移规律Fig.2 Rhythm of sedimentary facies transition during Longtan phase of Late Permian in Sichuan Basin1.2 沉积相带展布特征根据本次沉积相研究成果(图2),晚二叠世龙潭期四川盆地从南西往北东依次发育以下沉积相带:河流相、滨岸沼泽相、潮坪—潟湖相、浅水陆棚相、深水陆棚相及盆地相,在南江—万源、奉节—巫山—巴东及武隆—彭水等地区存在局部低隆,形成台地相沉积。

从康滇古陆边缘往北东至成都—遂宁—重庆一带,广泛发育含煤碎屑沉积。

该时期主要沉积2种类型的含煤碎屑岩系:陆相含煤岩系、海相或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

靠近古陆边缘的天全—乐山—美姑一带,为宣威组陆相含煤层系,主要为河流漫滩沼泽相含煤建造。

天全—乐山—美姑一带至成都—遂宁—重庆一带之间为龙潭组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区,可划分出2个相带:滨岸沼泽相带与潮坪—潟湖相带。

前者主要沉积泥岩、碳质页岩、岩屑砂岩,夹多层煤层(线),典型剖面如珙县大水沟剖面;后者沉积以泥、页岩夹砂岩、灰岩及煤线为主要特征,如女基井龙潭组下部主要为以页岩、泥岩夹煤层为特征的泥炭沼泽亚相沉积,上部为以灰岩、页岩及含燧石结核灰岩为特征的硅质灰泥坪亚相沉积,总体反映水体相对闭塞的潟湖沉积环境。

成都—遂宁—重庆一带以东广大区域为浅海陆棚相区,沉积以碎屑岩与灰岩及砂质灰岩混合沉积为主,因此又称作混积陆棚。

碎屑岩系以泥质岩、页岩为主,紧邻武隆—彭水低隆的地区含较多的砂屑。

该相区是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发育的最有利地区,具有水体较深、能量较弱等特点,沉积物以细粒沉积物为主,有利于有机质的赋存,有机质丰度高。

关基井龙潭组以页岩、泥岩、钙质泥岩、云质泥岩、厚层块状微晶灰岩为主,其中页岩、泥岩所占比例较大。

桐梓坡渡剖面龙潭组以碳质页岩、砂质页岩、泥岩、泥质灰岩、结晶灰岩为主,含黄铁矿结核或透镜体。

西部绵竹天池剖面龙潭组以砂质灰岩、灰岩夹页岩为主,灰岩成分占绝对优势,仅中段夹页岩层。

南川东胜剖面龙潭组以泥岩、页岩、砂屑灰岩为主。

浅水陆棚区以北以东地区为深水陆棚区,沉积以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较少,灰岩及页岩多含硅质成分,反映出远源、深水沉积特征。

该相带为碎屑岩与碳酸盐岩过渡沉积区,为龙潭组与吴家坪组的相变区。

深水陆棚区外侧往城口以东相变为盆地相沉积区,吴家坪组灰岩硅质含量更高,由含硅质过渡为含燧石结核、燧石团块或燧石透镜体。

此外,在南江—万源、奉节—巫山—巴东及武隆—彭水等地区存在局部低隆,以台地相沉积为主。

1.3 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众所周知,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及成熟度是评价一套烃源岩优劣的三大基本参数。

本文拟讨论的是原始沉积环境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因此仅考虑前2项基本参数。

而成熟度是烃源岩后期热演化过程的产物,属成岩演化阶段范畴。

研究发现,单纯依赖有机质丰度高低难以表征烃源岩发育规模。

如欠补偿盆地相,尽管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但因沉积厚度薄,烃源岩厚度小,难以成为主力烃源岩;又如台内洼地相烃源岩厚度较大,但有机质丰度较低,也难以表征有利烃源岩发育区与沉积相的关系。

因此,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烃源岩的发育规模,综合了厚度与有机质丰度两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在此引入“有机碳厚度”的概念,即采用有机碳含量与烃源岩厚度之积综合反映烃源岩的发育特征。

通过对烃源岩有机碳厚度分布特征叠合沉积相展布(图3),表明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主要为浅海陆棚相区(包括浅水陆棚相与深水陆棚相)、潮坪—潟湖相带,其次为滨岸沼泽相带,其他相带烃源岩相对不发育。

2 上二叠统烃源岩沉积环境上文从宏观上对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相带特征进行了阐述,下面从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对烃源岩发育的微观沉积环境进行探讨。

图3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龙潭组(吴家坪组)沉积相与烃源岩有机碳厚度叠合图Fig.3 Sedimentary facies during Longtan phase of Late Permian anic carbon thickness of source rocks in Sichuan Basin沉积环境是控制海相烃源岩发育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即“环境控源”[10]。

生物生产力、海水含氧量(氧化—还原条件)、沉积速率及水动力条件等诸环境要素共同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11-14]。

然而,如何恢复这些控制因素,使之有效地应用于海相油气勘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海相地层的演化程度较岩石学上真正的变质作用要低得多(Ro<4%)[15-17],烃源岩多为一种细粒的沉积岩,在成岩后期,其所含的大部分过渡元素虽然在含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相关元素和分布形式仍保持稳定。

因此,虽然古生界甚至更为古老地层有机质演化程度普遍较高,但是由于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等无机参数较有机质更为稳定,具有较好的保存原始地球化学信息的能力,其反应古海洋原始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演化的可信度较高。

故而,可通过这些无机参数来恢复古环境条件,进而分析古环境与烃源岩发育关系。

2.1 无机地球化学参数2.1.1 常量元素沉积岩中一些常量元素的分布与沉积环境密切联系[1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