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巧用标签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中巧用标签效应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标签效应”,说的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标签效应”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不免会对学生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就是我们给学生贴上的“标签”,“标签”贴得好,会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贴的不好,则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走上歧途。
作为教育者,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在其心目中最具有权威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也最具有影响力。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我始终要求自己不得随意给学生的性格和行为特点下结论、“贴标签”,特别是不能作出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评价。实践证明,巧用“标签效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引导作用。具体讲,应从五个方面努力。
1.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保持一致性和一
贯性。
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灌输不能自相矛盾,今天讲这个理,明天讲那个理,那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也会使教育引导失去应有的权威性。
2.不轻易对学生下“好”或“坏”的结论。
调皮、好动甚至做出“出格”的举动,学生的这些表现多为天性使然,无所谓好、坏,即使有一些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引导而加以改变。所以,切忌动不动就对学生的行为贴上“好”、“坏”的“标签”,人为地划分“好学生”、“坏学生”之类的类别,那样,很容易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趋同于划定的类别,限制了他们的心理自然地成长。
3.少批评指责,多表扬肯定。
在教学育人过程中,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比批评惩罚更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学家忠告说:“学生听了鼓励的言词,会精神焕发;受了惩罚或听了贬斥的评语,则会垂头丧气。”对学生的
心理和行为,应从多方面去观察,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不要简单训斥,而应找到他们的优长,用一个“好”的“标签”来激励他们不断发扬,这样强化了“好”的行为,也就淡化了“坏”的行为,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
4.不做上纲上线的批评。
就是只批评学生具体的不良行为,不要贬低学生的品质和能力。课堂活动中,有的学生不太守规矩,老师就大声训斥:“你真是个捣蛋鬼。”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经常迟到,有的老师往往不耐烦的说:“你真是条懒虫。”有的学生接受知识慢,老师有时也会忍不住批评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些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对学生自尊、自信的伤害往往很深。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的行为不能只“堵”不“疏”,否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对学生进行批评的科学方法,应当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不“上纲上线”,注重用具体指导代替盲目指责,用提出希望代替严厉批评。这样,不但批评的效果会好得多,而且给学生的行为指明了
方向。
5.不作虚夸、过分的表扬。
学生有好的表现时,应当给予称许,但是赞赏之言也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虚妄夸大,而应实事求是。美国教育家玛丽莲·吉迪雯说,小时候父亲常常称赞她:“你真伶俐,真聪明。”她长大后感到父亲称赞得太过分了,从而不再相信父亲说的是真话。常受称赞的学生,一旦发现赞语并非事实,会感到沮丧,从此对老师的话失去了信任,对自己的优点也失去了信心。不实的表扬,还会让学生迷失自我、爱慕虚荣,一旦遇到挫折或失败,往往会走向自卑甚至自毁的极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巧用“标签效应”,不但使学生的特长和优点得到巩固发扬,而且帮助一些学生矫正和克服了不良习惯。愿所有的老师都学会正确地“贴标签”,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