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斗鱼繁殖行为的观察

合集下载

中国斗鱼繁殖记录篇

中国斗鱼繁殖记录篇

中国斗鱼繁殖记录篇本文由麦氏斗鱼转载生命的起源任何一种生命都是大自然的恩赐,中国斗鱼也不例外自然借我们的手来展示万亿年来进化的精华,故事从一颗细小的鱼卵开始我们不是创造者,只忠实地记录一切!!!第一章邂逅与诞生日记5月26日准鱼爸鱼妈相聚爱巢,鱼爸抖擞精神将最绚丽的一面呈现给心上人。

并逐渐将鱼妈驱赶到构筑好的泡巢下方!公鱼围绕母鱼巡游,夸示(即国斗完全展开上下鳍、尾鳍,鼓起鳃盖的展示动作,类似孔雀开屏。

吸引异性并有对同性恐吓的作用)母鱼在公鱼的挑逗下,也披上了艳丽的婚姻色,头部出现白色条纹延伸至尾部,并不断竖直游动,扭动身躯。

此时即意味着繁殖序曲的前奏开启!!!图片中的白色区域是公鱼构建的泡巢。

迷腮类鱼通常生活在浑浊的浅水区,因此在繁殖时为了增加鱼卵接触的空气,雄鱼会在水面用吐出的气泡粘合成一个不规则圆形的巢穴,这就是小鱼仔们的摇篮!!!公鱼弯曲身体缠绕母鱼,将母鱼整个翻转过来,变成肚皮朝天的状态。

此时母鱼将积蓄已久的鱼卵排出体外.出于国斗自身繁殖策略的原因,母鱼一次排卵只会释放出一部分鱼卵,之后公鱼会放开母鱼。

如果公鱼足够强壮,缠绕过程会重复多次,直至鱼卵全部排出!国斗的鱼卵是漂浮性的,鱼爸在交配过程完成后,会用嘴把分散的鱼卵搜集到一起,放在在泡巢的中部。

图片中白色泡巢中间深色的区域即是正在沉睡的小生命。

第二章生命的初啼日记5月27日第1天为了让鱼爸鱼妈好好休息,因此决定将鱼卵捞出采用人工孵化法。

一般来说国斗在面对体型数倍于己的生物时会选择回避,但我在捞取鱼卵时,护巢的公鱼对伸入鱼缸的手发动了凶猛的撞击和撕咬,可见护犊情深!!!物理指标为:温度28摄氏度,30*20厘米小缸少量水草,水体添加少许杀菌药鱼卵均匀散布在水面等待孵化日记5月28日第2天早晨七点,迫不及待地趴鱼缸上瞅,果不其然,小卵球已长出小尾巴,慨叹生态神奇的同时,赶紧拍照留下印迹。

日记5月29日第3天由于鱼卵的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观察起来着实辛苦,幸好,家里有一神器第三天,小鱼已具备基本形态,长出了头和眼睛,颜色更深了。

[转] 中国斗鱼繁殖实录(图文资料版)狂热斗鱼,中国斗鱼,中国斗鱼论坛,斗鱼图片,paradise fish,中国斗鱼网,

[转] 中国斗鱼繁殖实录(图文资料版)狂热斗鱼,中国斗鱼,中国斗鱼论坛,斗鱼图片,paradise fish,中国斗鱼网,

[转] 中国斗鱼繁殖实录(图文资料版)狂热斗鱼,中国斗鱼,中国斗鱼论坛,斗鱼图片,paradise fish,中国斗鱼网,中国斗鱼先锋,壮家叉,越黑,HK,圆尾,中国斗鱼图片[转]如果想做到斗鱼”配对零伤亡”, 各方面都要小心注意, 之前专家的经验, 有时配对不到半天就生了, 但也有一起养了三个月才生的. 身为一个好的斗鱼主人千万要记得不能因为急着想看它们繁殖而伤害了它们, 对生命的尊重, 应该是水族爱好者应有的美德, 像提到有些同好, 用很小的空间繁殖, 太激烈的争斗, 不仅太残忍也太不人道, 也违背了推广斗鱼饲养的原意. 当一对斗鱼情投意合开始交配时, 鱼类繁殖方式中最缠绵的画面就呈现在你的面前了. 您打算有耐心的等待这一刻, 还是草草了事只为了赶快看到它们交配, 而伤害它们? 鱼类繁殖各个不同形式中, 最拟人化的我想应该是斗鱼吧, 不管是泡巢或口孵的方式, 因为其中包含了”公鱼拥抱母鱼”的动作, 这是一般体外授精的鱼类所没有的. 当母鱼有意愿想配对时, 母鱼会对公鱼所做的泡巢露出兴味的模样, 在公鱼忙碌的浮上水面吸气做泡巢的同时, 母鱼也会进出泡巢的下方, 像是评查公鱼泡巢的工作进度一样, 也像是在满心期待它们爱的小窝完成的样子, 而公鱼在母鱼游近时也会展开全身美丽的鳍向母鱼夸示, 母鱼离去它又开始忙碌的工作. 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公母鱼就会浮着头在水面开始绕圈圈, 经过几次的尝试, 公鱼弯着腰呈U字形的抱住母鱼, 并将母鱼反转腹部向上, 二者同时射精并排卵, 当公鱼看到一颗颗晶莹的卵粒向下掉时, 就会急忙的放下母鱼, 去将卵一一衔入口中, 并将这些未来的小生命细心的塞入泡巢中, 此时母鱼也从欢愉的晃惚中清醒过来, 短暂的展鳍夸示后又绕着圈圈反复交配的动作. 通常这样的时间会持续三到六个钟头, 等完成后公鱼就会将母鱼赶走, 独自一人照顾它们的宝贝蛋.温度如果在二十八度上下, 小斗鱼在48小时左右就会孵化了, 刚出生的小斗鱼还不会游泳, 每只都头上尾下的黏在泡巢上, 即使掉在缸底一有风吹草动也会奋力的往上游, 等小斗鱼打横我们就要来帮它们准备食物了, 孵丰年虾苗应该是最方便的, 笔者都是用这个方法, 当然也有许多同好,有许多不同的创意, 像淡水水蚤就是不错的方式, 许多浮游生物也都是很好的小鱼饵料. 只要注意适口性及对水质的影响就不容易出错了. 第一次带小斗鱼是用所谓淡水虾苗的粉末饲料, 虽然弄得很麻烦, 不过那次也带大了一百五十只左右的小斗鱼, 只要细心其实都没问题. 不过大家会碰到最多人建议的绿水, 反而养活小鱼的机率不高, 可能只有五到十五个百分比, 大概二三十只吧, 这是因为小斗鱼是肉食性的, 绿藻对它们没有帮助, 绿水中吃绿藻的浮游生物才是小斗鱼的最爱, 不过量都太少了, 对这些刚出世的大胃王是绝对不够的. 如果喂食正常,小斗鱼出世一个月左右就会有零点八公分左右了,如果您繁殖的是双尾斗鱼,大约七到十天大小斗鱼就可以看出来是双尾的,鱼的尾巴可以看出来是ㄚ字形的,非常可爱。

斑点叉尾(鱼回)的繁殖技术

斑点叉尾(鱼回)的繁殖技术

斑点叉尾(鱼回)的繁殖技术
黄爱平;雍杰;费忠智
【期刊名称】《水产养殖》
【年(卷),期】2003(024)003
【摘要】@@ 目前在我国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anctatus(Rafinesgue)繁殖能力较低,苗种紧缺,批量性繁殖技术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攻关.泰兴市水产良种场于1999年承担了江苏省科委下达的"斑点叉尾(鱼回)繁殖技术的研究"项目,经过2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繁殖效果.
【总页数】2页(P3-4)
【作者】黄爱平;雍杰;费忠智
【作者单位】泰兴市水产良种场,225434;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210036;泰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225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斑点叉尾(鱼回)池塘土法人工繁殖技术 [J], 甘雷
2.斑点叉尾(鱼回)呼肠孤病毒诱导斑点叉尾(鱼回)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J], 王瑶;曾令兵;徐进;周勇;肖艺
3.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技术 [J], 张峰
4.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技术总结 [J], 王爱凤
5.斑点叉尾(鱼回)的人工繁殖技术 [J], 邓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叉尾斗鱼的饲养及繁殖简介

叉尾斗鱼的饲养及繁殖简介

叉尾斗鱼的饲养及繁殖简介
叉尾斗鱼
家庭饲养叉尾斗鱼,要注水质及每次投饵量,一般每天只需投饵1—2次,繁殖期应该把水调为中性或弱酸性水质,可放置一些漂浮性水草。

一、叉尾斗鱼繁殖
1、属卵生,体外受精,繁殖很容易。

非繁殖期雌雄不易监别,但雄鱼的个体大,鱼鳍均较长,体色也较艳丽,雌鱼则与之相反,
2、繁殖期应该把水调为中性或弱酸性水质,放置一些漂浮性水草,雄鱼在水草处不断的吐出气泡,附着与水草上,聚集成巢,雌雄鱼在巢下产卵、受精,两天后即可孵化出仔鱼。

二、叉尾斗鱼饲养兑水及换水
1、兑水:
兑水是指部分换水这是白兔鱼(详情介绍)饲养中经常采用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兑水前,先将水族箱内的加热器、充气泵、循环过滤泵等电器的电源关掉,然後用纱布擦净水族箱四壁玻璃或景物上附生的青苔,待水静置15分钟後,水中悬浮物全部沉入缸底,用橡皮管轻轻地吸出底部污物。

—般吸出的水量约占总水量的~。

然後将备好的同温度的新水,沿着缸壁缓缓地注入。

2、换水
换水是指全部更换饲水,它是改变水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换水的工作量较大,尤其是水族箱小有景物时,工序复杂繁琐。

换水前,将水族箱小所有电器的电源切断,将鱼和景物全部取出,放去水。

水族箱冲洗乾净後,将景物全部放好,放入新水备用。

三、xx尾斗鱼小贴士
1、水族箱要大,鱼要少:白兔鱼也就是养鱼的密度要相对小一些,每公升水养1cm的鱼,这个的养殖密度是很多前辈总结出的经验。

2、坚持每三到七天换一部分水:白兔鱼老水固然是养好鱼的关键,新水对鱼及水草的新陈代谢的刺激作用却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叉尾斗鱼的饲养与繁殖

中国叉尾斗鱼的饲养与繁殖

中国叉尾斗鱼的饲养与繁殖1名称与原产地中国叉尾斗鱼又称天堂鱼,俗称花手巾,隶属于鲈形目,攀鲈亚目斗鱼科斗鱼属。

中国叉尾斗鱼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湖沼、稻田等水流缓慢水域,个体小,色彩大方朴实。

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其好斗的特性,雄鱼之间为了抢占地盘,争夺配偶,经常“大打出手”,甚至“血洒滩头”。

由于中国叉尾斗鱼好斗,人们就利用它们的这种特性让其进行搏斗以寻求乐趣,这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人们从野外捕捉,并通过饲养和繁殖逐步改变中国叉尾斗鱼的品行,提高其战斗力,使之呈现缤纷多彩的体色以及完美的尾型,透出独特的魅力,从而获得众多原生玩家和国外朋友的青睐,成为独领风骚的观赏鱼。

2形态特征中国叉尾斗成鱼体长8-10厘米,呈长圆形,稍侧扁,眼眶为金黄色,体色呈咖啡色夹杂部份红色条纹,呈红蓝绿三色,体侧有11条蓝色横向条纹相间,额头部分有黑色条纹,两侧鳃盖后方边缘各有一块蓝绿色斑块。

背鳍和臀鳍都有亮蓝色镶边,鳍上有深蓝色斑点,背鳍、臀鳍均呈尖形,尾鳍基本呈红色深叉形。

中国叉尾斗鱼生性好斗,还主动攻击和撕咬其它品种的热带鱼,所以叉尾斗鱼只能单独饲养。

3观赏价值3.1外观习性观赏价值中国叉尾斗鱼是常见的中国原生观赏鱼之一,形色俱佳,英姿飒爽、晓勇善斗。

此鱼环境适应性强,能很容易地与饲主建立良好的感情。

训练有素的中国叉尾斗鱼甚至能跃出水面抢夺主人手中的小虫。

在繁殖期鱼鳍变长,鱼体颜色加深,雄鱼为吸引雌鱼,体色变得鲜艳无比;同时,性情也变得极度凶猛,对待别的鱼毫不留情。

当两条雄鱼相遇时,有如仇人狭路相逢,非斗到头破血流才肯罢休。

在展开决斗之前,双方全力张开鳃盖和胸、腹、背、臀、尾鳍,并发出有规律的颤动;在充分展示自己威武的体态后,来回摆动身体,伺机撕咬对方。

其中一尾首先发动攻击扑向对方,另一尾奋起反抗。

它们时而左右追逐,时而上下翻滚,直斗得水花四溅,宛如游龙戏凤,水中芭蕾,令人眼花缭乱。

经过几个回合,当两尾鱼感到疲劳,各自把头伸出水面吸氧。

养鱼时要注意鱼类的求偶和繁殖行为的变化

养鱼时要注意鱼类的求偶和繁殖行为的变化

养鱼时要注意鱼类的求偶和繁殖行为的变化养鱼是一项非常有趣和有挑战性的爱好,同时也是很多人选择在家里装饰小空间的一种方式。

然而,很多人在养鱼时常常忽视了鱼类的求偶和繁殖行为的变化。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照顾鱼类,还可以提高它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要注意的是,鱼类的求偶行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求偶行为是鱼类繁殖的前奏,可以说,没有求偶行为就没有繁殖。

当鱼类感觉到繁殖的时间到来时,它们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雄性鱼类会变得比平时更加活跃,它们会追逐雌性鱼类,并展示出自己最美丽的颜色和花纹。

雌性鱼类则会变得比平时更加温顺,它们会游动到雄性鱼类的附近,并接受它们的追逐。

此外,在鱼类繁殖时,我们也要注意鱼类的喂食和水质管理。

喂食是鱼类繁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适当的饮食可以为鱼类提供必要的营养,促进繁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在鱼类繁殖时,我们应该适当提高鱼类的饮食量,并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当然,也要避免过度喂食,以免造成鱼类肥胖或水质污染。

此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水质的管理。

在鱼类繁殖时,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对繁殖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保持水质的适宜温度和PH值。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水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鱼类的特点来调节水质。

其次,要保持水质的清洁。

繁殖过程中,鱼类的排泄物会增加,容易造成水质污染,我们要定期清理水底的残留物,同时也要注意适时更换鱼缸的水。

除了求偶行为的变化,鱼类繁殖时繁殖行为的变化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鱼类的繁殖行为包括产卵、受精和孵化等过程。

不同种类的鱼类的繁殖行为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鱼类的特点来适当地调节繁殖环境。

对于一些产卵类型的鱼类,我们要提供适当的繁殖场所,比如砂底或者植物底的水草丛,以方便鱼类产卵和保护卵的安全。

而对于一些活产类型的鱼类,我们要尽量模拟鱼类的自然繁殖环境,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孵化环境。

要注意的是,在鱼类繁殖时,我们要尽量少干扰鱼类的繁殖过程,以免造成鱼类的压力。

成功繁殖斗鱼并不难,无论是哪国斗鱼,关键在于鱼苗的喂养

成功繁殖斗鱼并不难,无论是哪国斗鱼,关键在于鱼苗的喂养

成功繁殖斗鱼并不难,无论是哪国斗鱼,关键在于鱼苗的喂养只要一提到斗鱼,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泰国斗鱼,一种是中国斗鱼,我们也不用管它是马尾、半月、将军还是叉尾、圆尾的,在饲养手法和繁殖方法上都大致相同。

很多鱼友一直认为泰国斗鱼就是不可以混养,其实只是因为我们的鱼缸不够大,造景或者障碍物不够多罢了,很多鱼友都以为中国斗鱼可以低温饲养,事实是如果我们想把它们养出状态,水温至少也要在20度以上,否则它们的发色和状态肯定不会太好。

而无论是泰国斗鱼还是中国斗鱼,单缸单养都是最好的饲养方法。

会繁殖蓝曼龙的鱼友,都会繁殖斗鱼的斗鱼科的观赏鱼品种虽然不多,但是近似于斗鱼的繁殖方式的观赏鱼却有很多,最普通、比较常见的就是蓝曼龙,大部分鱼友都可以很轻松的让它们繁殖,其他的品种有珍珠马甲、丽丽等。

它们的繁殖方法都一样,都是雄鱼构筑泡巢繁殖,由雄鱼看护鱼卵,雌鱼产浮性卵,产卵数量很多,小鱼苗的孵化率也很高,但是个体很小很小。

斗鱼繁殖需要的水温和水质斗鱼大部分都是半年以上就可以达到性成熟了,对于水质的要求并没有什么特殊,中性上下的水质都可以,当然了,弱酸性的软水稍微能好一些,养鱼老道以前繁殖斗鱼或者蓝曼龙的时候,使用到的都是普通的自来水,从来也没有测试过水质,都可以成功繁殖,水温一般的都在26度上下。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把斗鱼饲养到半年以上,能够分辨出个雌雄来,都是可以正常繁殖的。

而斗鱼的雌雄分辨,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雄鱼的各鳍稍长、颜色艳丽、腹部扁平,而雌鱼的鱼鳍较短、到了繁殖期以后,腹部就会明显的鼓胀,看起来和待产的孔雀鱼雌鱼一样大的腹部,我们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我们要选择比较雄壮的、或者经常在鱼缸里吐泡泡的雄鱼和一个鱼缸里腹部最大的雌鱼来进行繁殖即可。

斗鱼的雌雄鱼是否可以长期混养?很多鱼友近期问到了斗鱼的雌雄鱼是否可以长期混养的问题,它们在幼鱼期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一旦体长超过了两三厘米以上,它们的斗性就会展现出来,泰国斗鱼打斗会更加的凶猛,中国斗鱼性格稍微温顺,但是若论战斗力,由于中国斗鱼体型的问题,泰国斗鱼就不是它们的对手了。

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斑点叉尾鱼回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抗病力强,起捕率高,适温广,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无肌间刺,加工性能良好,加工出口前景十分广阔,因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

近年来,斑点叉尾鱼回作为养殖新品种得以迅速推广,苗种供应成为养殖的瓶颈。

现将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第一章亲鱼选择和培育斑点叉尾鱼回的人工繁殖方法可分为池塘法、围栏法和水族池法。

因池塘法具有投资少、易操作等优点而广泛采用,这里将着重介绍斑点叉尾鱼回的池塘人工繁殖法。

第一节生殖器官及怀卵量斑点叉尾鱼回雄鱼生殖器官包括精巢、输精管。

精巢一对,长条分枝状,精液似水状,不易挤出。

雄鱼在全年各个月份,都具有生命力的精子,能多次排出精液。

雌鱼卵巢一对,长袋状,右侧略大。

雌鱼在性成熟后每年产卵一次。

成熟卵细胞呈椭圆形,深桔黄色,卵沉性,卵膜较厚,受精后卵呈粘性,卵粒相互粘结成不规则块状。

卵半透明,卵黄丰富。

产卵数根据亲鱼大小有差异,雌鱼体重在1.8公斤以下每尾可产卵4000粒,体重4.5公斤可产卵3万粒。

据蔡焰值(1988)等报道,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相对怀卵量为每公斤3913~15060粒。

第二节亲鱼选择亲鱼选择是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人工繁殖的成功与否及繁殖苗种的数量选择性成熟雌鱼时,要求其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将鱼尾部向上提起时,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略圆,稍大,红肿,微向外突,用挖卵器检查卵粒如见到卵核偏位比例较大时即可催产。

成熟雄鱼一般体色呈深灰色或灰黑色,腹部扁平,生殖器管状,末端尖细突出。

在池塘培育条件下,三龄鱼有16%能顺利产卵,但其怀卵量少;四龄鱼可在6月中旬产卵,怀卵量大,产卵率高。

故选择亲鱼最好在四龄以上,重1.5公斤以上,体长30~51cm。

第三节亲鱼的培育亲鱼培育是人工繁殖的重要一环,它决定着人工繁殖成功与否及产卵率、受精率、孵化1亲鱼池以3~4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产卵水深在1.3米左右为好。

中国斗鱼繁殖多久才好--中国斗鱼的繁殖

中国斗鱼繁殖多久才好--中国斗鱼的繁殖

中国斗鱼繁殖多久才好-中国斗鱼的繁殖中国斗鱼的繁殖方式鱼体长可达5~10厘米。

中国斗鱼对水质要求不严,在水温20~25度的脏水中,生长良好。

喜食昆虫幼体和鱼虫,也食干饵料。

性好斗,不仅互斗,又能吞食别的热带鱼小鱼,不宜混养。

养时在水中多植水草和多放些石块,为其设置藏身隐蔽之处。

要用大型水族箱饲养,环境光线要暗些。

不能与别的鱼混养。

属夜行性鱼类,白天也摄食,夜间比较活跃,能跃出水面。

斗鱼在与恶劣的生存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延续种族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泡沫筑巢的繁殖方式和口中孵化的方式。

繁殖缸的准备:在繁殖前要提前准备好繁殖缸,以30cm×10cm×15cm左右的玻璃缸为宜,在底层铺入一层干净的矽砂,并密密植入牛毛颤、鹿角苔、莫丝、小香菇等水草,以便刚开始时为胆怯的雌鱼提供躲避的场所。

将曝气处理过的水加入繁殖缸中,保持水温26~27℃,pH值6.8~7。

泡沫筑巢:属于这种繁殖方式的有泰国斗鱼、盖斑斗鱼、中国斗鱼等。

一般斗鱼在4~8月龄性成熟,可选择6厘米以上的斗鱼种鱼,雌鱼要选腹部臌大成熟抱卵的鱼只,否则放入繁殖缸会受到雄鱼的猛烈攻击和伤害。

泡巢型繁殖的斗鱼雌雄鱼同时发情,可将亲鱼同时放入繁殖缸。

雄鱼会利用浮水植物做为据点,持续不断地吞食空气,并将鳃中的气体从口中吐在浮游植物周围制成圆形的泡沫巢。

筑好浮巢后雄鱼便在雌鱼周围翩翩起舞,来展现自己绚丽的色彩博取雌鱼的青睐,渐渐雌鱼在雄鱼的诱导下,游向新建的泡巢。

它们在浮巢下方开始,雄鱼将整个身体弯曲至“U”型,并紧紧拥裹雌鱼,雌鱼每次产卵在400~1000粒左右。

待排出的与结合,卵慢慢浮上水面后,便可移出雌鱼,以免雄鱼护幼心切而不停地啄赶雌鱼,使其受伤甚至死亡。

雄鱼会将水中漂散的卵粒含入口中,并一粒粒送回泡巢里使鱼卵堆叠在一起,犹如小山般漂浮在水面。

此时的它们会一改平时的霸气,开始耐心细致的照顾鱼卵,既要不断修补浮巢,用鳍搅动水流为卵粒提供充足的氧气,还要不断辨别剔除已死的卵。

斗鱼繁殖心得

斗鱼繁殖心得
1、用高240长300宽150的裸缸繁殖(缸大小也没什么关系20*20*20左右就可以了),彻底换好加懒人叶并已经困3-4天的新水(新水可以有效减少细菌的危害并且刺激公鱼发情),控制水深22厘米左右
2、严格保持水温27-29.5度
3、避免光直射,鱼缸中要放部分障碍物如水草,沉木,懒人叶等。为母鱼提供躲避场所。不放也可以吧。鱼缸四周最好遮挡起来
6、对鱼过程中公鱼一般会更疯狂的吐泡,或者丢进下母时候
7、一般下午15:00-16:00合缸较好,其实随时合都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吧
8、公越凶、打母越激烈越容易繁殖,10%的打死概率!要繁殖就不要心疼母鱼,这是斗鱼繁衍的必要,只有好斗的斗鱼才配拥有后代,打斗可以促进母鱼发情,使子代鳞片更厚、更强壮!繁殖时候公会追逐撕咬母鱼,各位不要担心。斗鱼恢复能力还是很强的。
4、彻底分隔待繁殖的亲鱼,公比母体积差越大越好;尺寸相差一尾巴的大小最好。繁殖国内近亲鱼也别浪费时间了。大家试过就知道了。选择无血缘关系的亲鱼。
5、见公鱼吐泡后,将母鱼放入一透明容器(普通饮料瓶就可以)中放入公鱼缸中进行对鱼,很多朋友也会直接丢母鱼进去,鱼友自行摸索。因人而异。因鱼而异。PS:公鱼先入繁殖缸,估计一周左右培养领地意识。切勿生缸繁殖。
关于开口问题:我都是绿藻粉或者蛋黄粉调水滴喂。2-6天从开口第二天开始孵化丰年虾配合蛋黄水或者绿藻粉水。个人觉得比较方便。上班族时间也可以忙的过来。
9、一般第2天7:00-11:00就可以繁殖,但也有打5天后才繁殖的,打斗期间可以正常喂食,不用心疼母鱼。
10、繁殖中就吃卵的,除了认为惊吓原因外的。(斗鱼繁殖时候大家就不要一直在边上给他们拍现场直播了)。无论是公还是母强烈建议就地正法!(呵呵)
11、出卵后公开始打母时繁殖就算结束,捞出母鱼

斗鱼养殖功略

斗鱼养殖功略

斗鱼饲养繁殖全攻略斗鱼的原始栖息地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岛屿,它们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汶莱、新加坡等国家,受热带气候的影响,炎热、雨量充沛、潮湿的环境孕育出了千姿百态的不同鱼种。

在五彩缤纷的观赏鱼国度中,提起斗鱼每个人一定都不会感到陌生。

斗鱼英武飒爽的矫健身姿和骁勇善战的独特个性吸引着众多爱好者,近年来随着对斗鱼不断杂交选育的成功,新兴的展示型斗鱼千姿百态的鳍型和鲜艳夺目、绚丽璀璨的体色,更使它们成为本年度最流行和抢手的观赏鱼之一,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奇妙的斗鱼世界,去一睹勇士的风采。

一、斗鱼的发展史伴随着人类不同文化氛围的影响,斗鱼的发展出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阶断。

早在18世纪,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那等国家的居民,在池塘、沼泽等散落着枯叶的水域中就发现了斗鱼的踪迹。

野生种的斗鱼并没有鲜艳绚丽的外表,但它们与生俱来勇猛好斗的性格却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极大兴趣。

在辛勤的渔猎劳作之后,将两只雄性斗鱼放置于同一器皿中,看着它们舒展诸鳍、翻出鳃盖、抖动身躯、展开攻势、伺机撕咬对方,激烈的战斗场面常常扣住了人们的心弦,观看斗鱼打斗不仅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而且逐渐由消遣的游戏演变为一种赌博的行为,而这项极富趣味的活动也给了这些靠渔猎为生的居民赋予了极大的财富,高额的赌注成为当地居民竞相争取的经济来源之一。

渐渐的随着斗鱼比赛的传播与发展,这一活动渐渐地开始风行于社会各个阶层,从普通的民众到统治阶级,斗鱼成为东南亚国家中全民热爱的宠物,此时其发展也达到了第一个颠峰;直到18世纪中后期这项活动流传至西方,继而受到欧州爱好者的广泛青睐,对于注重审美情趣的欧州人来说,他们更着重于研究培育斗鱼变化多端的鳍型和姹紫嫣红的体色。

从此斗鱼开始改变厮杀决斗的命运,转变往往以强健的体魄和战斗力为定向的培育方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展示型斗鱼应运而生,它们一改往日的灰暗色调,亮丽抢眼的体色,形态各异的鳍型使其成为观赏价值极高的鱼种,也成为观赏鱼爱好者心目中备受青睐的新型勇士。

叉尾斗鱼的繁殖与人工饲养研究

叉尾斗鱼的繁殖与人工饲养研究

叉尾斗鱼的繁殖与人工饲养研究作者:林灵陈学炼王楠楠来源:《河北渔业》2014年第04期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16摘要:采用室内人工环境养殖,对叉尾斗鱼繁殖和周期性的培育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采用底砂为深色鹅卵石,背景以仿树皮背景,加入蜈蚣草,夜间无需照明的模拟生态环境养殖效果最佳。

关键词:叉尾斗鱼;繁殖;人工饲养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Anabantoidei)、斗鱼科(Belontiidae)、斗鱼属(Macropodus),原产于我国,1868 年由Carbonier 氏移入法国作为观赏鱼供人们欣赏,此后即传入西欧、南北美与日本,因其形态色彩鲜艳、独特的繁殖方式和容易饲养等特点,深受人们喜欢[1-2]。

但关于叉尾斗鱼的繁育和养殖技术的研究极少,仅郑文彪[3]和谢增兰等[4]对叉尾斗鱼繁殖行为和胚胎以及幼鱼发育情况进行观察。

为此,本文主要介绍叉尾斗鱼的繁殖和养殖技术特点,为叉尾斗鱼繁育和养成提供理论基础。

1 叉尾斗鱼繁殖行为2012年10月,选平均体长1.5 cm、体重1.3 g的蓝叉尾斗鱼作为亲鱼培育对象,每天投喂充足的水蚤、蚯蚓等高蛋白食物来保证它们的生长和性腺成熟。

于2013年4月,培育成熟平均体长7.3 cm、体重5.1 g的雄鱼30尾,平均体长6.8 cm、体重5.6 g的雌鱼10尾分开单养。

选取吐泡、筑巢的雄鱼进入繁殖盒熟悉环境,加温至25 ℃,待泡多、巢厚时将雌鱼装入500 mL锥形瓶中,一并放入繁殖盒中与雄鱼对望。

大概经过3 d,雄鱼出现撞击锥形瓶,此时雄鱼“发情”,将雌鱼从锥形瓶中放入繁殖盒中进行抱对产卵,整个过程需要7 d(表1)。

产卵结束后, 雄鱼一直守护在泡巢下, 未见觅食。

雌鱼蜷缩在缸的角落,雄鱼不停地将受精卵送到泡巢内,有攻击雌鱼的迹象,这时应把雌鱼捞出。

斗鱼繁殖过程及新手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斗鱼繁殖过程及新手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斗鱼繁殖过程及新手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更多水族知识,尽在“奇溢自然水族”- 关注最具人气微信水族公众号看了很多遍大神们写的经验贴,也看了很多鱼友分享的繁殖斗鱼的图片,最近趁着奇溢自然斗鱼2.75元包邮搞活动,也试着繁殖斗鱼了,繁殖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是经验贴里没有的,或者说每个经验贴只有一部分内容,于是不得不摸索着、试验着前进,下面把我繁殖斗鱼的过程和遇到的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分享出来。

种鱼选择:奇溢自然2.75元包邮的马尾公斗两条,某店9.9元包邮的母斗一条。

鱼缸及设备:社区人手一个的7.5元小缸(25*16*19)和(22*14*17)各一个,懒人叶一片,供母鱼躲避的水草几根,一小块泡沫塑料,加热棒一根,雨花石两块。

下面是正式过程,写得稍微繁琐点,有耐心的可以认真看下:9月2日,按照有鱼社区网上的经验贴,按照上边的设备准备了一下,比较两条马尾斗后,发现蓝色的那条(后称小蓝)比较精神活泼一些,暂时选作亲鱼,母斗只有一条没有选择,由于懒人叶泡了有一个多小时后,发现有明显黄水的样子,于是把懒人叶捞出,但是仍用黄水试着进行繁殖(据说是为了模仿斗鱼的原生环境,但不晓得大神们的懒人叶黄不黄水)。

这个是25CM小缸,将公斗放入提前熟悉环境,先上个图:缸里的斗鱼就是选择的小蓝和母斗。

9月3日傍晚,发现泡沫板下的泡泡不够多,将母鱼放进小烧杯,同时将小烧杯放入鱼缸开始对鱼,同时也刺激小蓝吐泡。

小蓝看到母斗后十分兴奋,对着烧杯各种展示。

大概二十分钟后,对鱼结束,将母鱼捞出。

9月4日早晨7点,泡沫板下的泡泡仍然不够多,再次用烧杯进行隔离对鱼,大概三十分钟后,母鱼身上出现明显婚姻纹,因为缸里水是黄水状态,所以照出来不太明显(具体效果就是有一道一道的竖纹出现,下面图中可能会看到)。

小蓝开始一面对着烧杯中母斗展示,一面时不时上去吐几个泡泡,果断将母斗放入小缸,第一次试着开始正式繁殖。

最后一X图片可以看到母鱼身上的婚姻纹效果。

小蓝对着母鱼各种展示,还好没有发生咬母斗的现象,只是一直跟着母斗游走,偶尔会撞一下母斗。

叉尾斗鱼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形成特征

叉尾斗鱼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形成特征

第17卷第6期中国水产科学 Vol.17 No.62010年11月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November 2010收稿日期: 2009−12−17; 修订日期: 2010−02−2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0555); 国家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9ZX07211-009). 作者简介: 赵天(1986-),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鱼类生态学. E-mail: owfaowfa@ 通讯作者: 林小涛, 教授. E-mail: tlinxt@叉尾斗鱼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形成特征赵天, 陈国柱, 林小涛(暨南大学 水生生物研究所, 热带亚热带水生态, 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632)摘要: 对实验室人工繁殖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 )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进行了观察研究。

结果显示, 叉尾斗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在胚胎时已出现。

微耳石在仔鱼刚孵化时为圆盘状, 随仔鱼发育转变为近椭圆形, 孵出后19 d 转变为中部圆凸两端较尖的菱形; 矢耳石在仔鱼刚孵出时为圆盘状, 随仔鱼发育转变为椭圆形, 孵出后19 d 转变为一端略尖的桃形; 星耳石在仔鱼孵出后第19天才出现, 呈中部略凹的椭圆形。

叉尾斗鱼仔鱼耳石长径(包括微耳石和矢耳石)与鱼体全长(TL, mm)呈线性相关。

仔鱼耳石上第一个轮纹在孵出后第2天形成, 其后每日形成1个新轮纹, 生长轮数目与仔鱼日龄(D )呈线性相关, 且线性方程斜率接近于1。

结论认为, 叉尾斗鱼仔鱼星耳石出现时间晚, 矢耳石形态在后期出现较大变化, 而微耳石在胚胎时即形成, 形态稳定; 日轮可读性较好, 故更适合做日轮研究的材料。

本研究旨在为叉尾斗鱼自然种群年龄结构调查及其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17(6): 1364−1370]关键词: 叉尾斗鱼; 仔鱼; 耳石; 形态发育; 日轮中图分类号: Q9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737−(2010)06−1364−07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 )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Anabantoidei)斗鱼科(Belontiidae)斗鱼属,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各国的内陆淡水小型鱼类[1−3]。

泰国斗鱼的繁殖,泰国斗鱼怎么分公母

泰国斗鱼的繁殖,泰国斗鱼怎么分公母

泰国斗鱼的繁殖,泰国斗鱼怎么分公母泰国斗鱼的繁殖泰国斗鱼繁殖四个步骤泰国斗鱼的繁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饲养泰国斗鱼,很多人都也喜欢繁殖泰国斗鱼,泰国斗鱼的繁殖其实也很简单,不过想要繁殖好还是需要一个繁殖环境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泰国斗鱼的繁殖,喜欢泰国斗鱼的朋友可以一起进来了解下吧。

第一:判断及挑选公母鱼一般来说公鱼的体型最好大于母鱼,这样在繁殖上比较不会发生公鱼被母鱼追咬的情形。

在挑选上建议选4-6个月的鱼来做繁殖,体型大小较适合且也较趋于性成熟。

另外公鱼的挑选上,除了体型要比母鱼稍大外,主动且凶一点的公鱼在繁殖成功的机率上好像也会容易一点。

泰国斗鱼品种的选择最好相近。

第二:维持水温泰国斗鱼繁殖环境其实并无很多限制,比较适合的繁殖温度大概在26-30度左右,夏天又较冬天较容易繁殖,在冬天天气冷时,要用加温器维持水温28~30度左右,因天冷时,公鱼是不会发情吐泡泡的。

第三:繁殖第一步公母鱼要放入繁殖缸,开始前先透过隔板分开或将母鱼放在透明杯中,让公鱼看的到母鱼!用意在促使公鱼发情,也让母鱼熟悉公鱼!建议布置斗鱼繁殖缸时,水位大约在15公分上下较为适当,也不宜有水流或是水妖精打气最好是静水的状态,然后放置一些水草,形成可以躲避的空间,让母斗鱼遇到较凶的公斗鱼强烈追求时,可有缓冲空间,不至于被咬伤,如果公鱼不凶就不需要放太多的东西在里面,这样会降低繁殖的成功率,为了防止繁殖时公母鱼追逐时,将公鱼所筑的泡巢弄散,可以将保利龙杯切一半放在水面上让公鱼在里面筑泡巢,便可以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

第四:繁殖第二步正常情况下,等到公鱼吐泡巢大小至少10或50硬币大小时,便可以将母鱼放入。

公鱼会先追逐母鱼一阵子,公鱼会守在泡巢杯下面,母鱼会躲的远远的,过一段时间母鱼会开始试探性的接近公鱼,公鱼会将母鱼作驱赶的动作,持续一段时间公鱼便会开始和母鱼在泡巢下面环绕或是出现繁殖的动作。

如果公鱼一直追逐母鱼,母鱼不就范还被咬伤,母鱼被追咬到真的快挂了才捞出,如果看到母鱼被咬了就将母鱼轻易捞出,前面的动作就白忙一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叉尾斗鱼繁殖行为的观察谢增兰胡锦矗郭延蜀杨小琼曾声容(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充637002)(本文转载自动物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Zoology 2006,41(5):7~1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摘要:采用室内研究法对叉尾斗鱼(Maeropodus opercularis)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叉尾斗鱼分批产卵。

雌雄鱼交配于21:35—2l:55时开始,00:44~1:56时结束,整个过程持续约3~4 h,交配20~37次(Mean=28.83,n=6),时间跨度从8.9一l8.6 s(11.31 4-2.61,n=141);只交配但雌鱼未产卵的伪交配4~6次(Mean=5.17,n=6),时间跨度从6.2~15.5 s(10.27 4-2.51 s,n=27);只完成交配第一步的伪交配36~117次(Mean=76.83,n=6),时间跨度1.4~15.0 s(5.69 4-2.31 s,n=44O)。

生殖期产卵8~9批,每批卵62~1316粒(Mean=793.36,n=11);孵卵、护幼由雄性担当。

卵从产出到孵化成鱼苗离开泡巢历时约4 d。

野生叉尾斗鱼6~9月繁殖,产卵期水温22.4~33.5℃,溶解氧量1.1~4.2 mg/L,pH值6.0~7.0。

关键词:叉尾斗鱼;繁殖行为;求偶;交配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263(20o6)05.07—06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Anabantoidei)斗鱼科(Belontiidae)斗鱼属(Macropod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及东南亚的小型鱼类。

它原产于我国,1868年由Carbonier氏当作观赏鱼移入法国,此后即传人西欧、南北美与日本。

叉尾斗鱼对消除病媒蚊虫、杜绝蚊虫滋生有重大作用。

在我国台湾叉尾斗鱼由几十年前的全省分布到目前仅有零星分布,濒临绝种的危机,同时据笔者走访调查发现,这一现象也出现在四川盆地。

目前关于叉尾斗鱼繁殖生态的研究仅有零星资料。

为此我们对叉尾斗鱼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以期为该鱼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l 研究方法采用野外与室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1 室内研究方法实验用鱼于2004年9月采于重庆市永川市郊稻田,饲养在实验室2个(长1.3 m×宽0.45 m×高0.5 m)水族箱内,1号缸内雌雄分别是2尾、3尾,2号缸内则是1雌3雄。

雌鱼体长76.95~78.35 mm ,体重4.28~4.77 g;雄鱼体长91.3O~92.25 mm,体重5.54~5.82 g;水一直用过滤器过滤;2005年1月19日起用电热棒进行加热,水温保持在(27±3)oC(5月下旬自然水温超过27cC,不再加温)。

用颗粒鱼饲料与活饵(蚯蚓、孑孓、枝角类、桡足类)交替不定时投喂;水族缸内栽有水草。

实验时间段9:00~22:00时,借助外界灯光对交配行为进行观察,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连续记录各种繁殖行为。

同年3月带回一对雌雄鱼(雌鱼体长76.15mm,体重4.45 g;雄鱼体长91.95 mm,体重5.85g)饲养在自然水温水体中,与室内加温饲养的斗鱼的繁殖时间、批次进行对照。

1.2 野外环境研究方法2005年3~9月,每月中旬到叉尾斗鱼最初采集地用JPB.607便携式溶氧仪、精密pH试纸对其自然生活水体的水温、溶氧、pH值进行测量。

2 结果实验室加热状态下雄鱼于2005年3月9日开始吐泡巢,标志着繁殖的开始。

同年4月1、2号水族箱内雌鱼分别开始产卵,1号缸2对雌鱼分别于8月7、24日产卵结束,各雌雄鱼繁殖批数以及间隔见表1,其间水温24.1~32.4oC ,DO 6.8~7.7 mg/L,pH 6.5~7.0。

(表1)据观察叉尾斗鱼分批产卵。

26个产卵泡巢中记数了其中11个泡巢内卵粒,雌鱼每批产卵62~1 316粒(Mean=793.36,n=1 1)。

产卵前雄性的泡巢、展示、追逐等对雌性都起到一个诱导的作用,这于Vaddsz等‥的报道一致。

野外水稻田内叉尾斗鱼于6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同年9月产卵结束,巢一般建在靠近稻田田埂边的水稻株旁,其间水温22.4~33.5℃,DO 1.1~4.2 mg/L,pH 6.0~7.0。

2.1 求偶行为进入繁殖期鱼的眼球虹膜带酱红色,体色鲜艳,体侧具10余条红蓝相间的横带泛金属光泽,尾鳍上布满规则的浅色小点。

雄性个体较雌性略大,尾鳍大,呈明显的又状。

雌鱼尾鳍的尾又较圆润,不如雄鱼的尾叉大。

求偶时间定义为从雄鱼在水面吐泡巢、特色由亮红橘红/蓝绿色变为橘红/蓝黑,尽力展开奇鳍和鳃盖,向雌鱼周围游动,到雌雄鱼完成第一次交配并产出精卵前为止,整个求偶时间跨度约22d。

求偶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雄鱼主动吸引雌鱼,同时驱逐竞争对手;第二阶段为雌鱼主动,引诱雄鱼竞争,一般为第一阶段者获胜;第三阶段仍是雌鱼主动,雌鱼轻啄雄鱼躯干,或在其前扭动、倾斜,这些动作是雌鱼传递给雄鱼的交配产卵信号;雄鱼轻啄雌鱼腹部,或在雌鱼发出产卵信号时卷曲,向雌鱼回应交配产卵信号时交配行为开始。

如果雄鱼拒配,则发出不交配信号:攻击或拍击雌鱼,或张开鳃盖,或轻啄雌鱼鳃盖,或张开奇鳍。

求偶的典型行为模式如表2,典型求偶争配过程见图1(图1)2.2 交配交配分为3个步骤:①雄鱼对雌鱼传递的产卵信号做出反应,弯曲身体包围雌鱼,雌鱼同时也弯曲身体包围雄鱼(雄鱼在水平方向,雌鱼在竖直方向);②雄鱼不停扇动胸鳍用力向着雌性方向翻转,使雌鱼处在水平位置且腹部朝上,雄鱼身体为侧位弯曲,雌鱼身体伸直,其生殖孔与雄性生殖孔相对;③雄鱼射精、雌鱼产卵,卵受精。

如果交配只完成第一步或者雌性未排卵视为交配失败或称伪交配。

斗鱼属于多次交配分批产卵型。

把雌雄鱼第一次产出精卵的交配开始到雌鱼产完一批卵,雄鱼开始驱逐雌鱼止这一过程定义为交配过程。

斗鱼每产一批卵,产卵交配过程持续3~4h,交配产卵于夜里(21:35~21:55时,n=17)开始,第二天凌晨(0:44~1:56时,n=6)结束。

26个产卵交配过程用秒表详细记录了其中的6个,每产一批卵雌雄共完成交配20~37次(Mean=28.83,n=6),交配过程比较短,时间跨度从8.9~18.6 S(11.31±2.61,n=141);只交配但雌鱼未产卵的伪交配4~6次(Mean=5.17,n=6),时间跨度从6.2到15.5 S(10.27±2.51 S,n:27),伪交配后的雄鱼常推开雌鱼;只完成整个交配过程的第一个步骤的伪交配36~117次(Mean=76.83,n=6),时间跨度1.40~15.00 S(5.69±2.31 S,n=440)。

2.3 护卵、护幼行为2.3.1 交配过程中的护卵行为刚产出的卵借助浮力及产卵的冲力上升而后在重力作用下降,雄鱼每次先收集一些卵含在口中再吐人泡巢,如此反复,尽可能收集所有的卵。

雌鱼偶尔也拾卵并吐到泡巢下方,但均遭雄鱼攻击。

卵粒收集完后,雌雄鱼将再次交配、收集卵粒,直到该批卵产完。

在此期间,主要由雄鱼担当保卫后代的重任,第一次产卵受精开始雄鱼就攻击所有来犯者包括出现在卵附近的配偶;同时雌鱼的攻击性也增强,攻击除配偶外张鳍游动者,既把可能出现的偷卵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又给配偶提供了更多的护卵时间,从而间接的保护受精卵。

2.3.2 护卵、护幼行为从卵产出到鱼苗离开泡巢历时大约4 d。

产卵结束后,雄鱼一直守护在泡巢下,未见觅食。

雄鱼不断地吐出气泡使卵固定在一个直径约50 mm、厚约20 mm的小范围内,同时吐水或直接用嘴弄破巢中较大的气泡;在泡巢附近搜寻脱离泡巢的卵粒,并拾回;警戒四周入侵者,首选吓唬策略,如果无效就攻击;不允许配偶在泡巢附近出现。

随着卵的孵化.卵脱离泡巢的机率增加,雄鱼拾卵的次数增加。

大约36~38 h,卵孵化,仔鱼头朝上,尾柄朝下依附在气泡下。

泡巢由3~4层气泡构成,随着鱼苗的发育泡巢面积加大变薄,如果破坏部分泡巢,雄鱼立即修补;雄鱼的攻击性加强,攻击在其领域外张鳍的鱼。

鱼苗孵出约2d,能短暂游动,眼黑色,胸鳍出现并不断的运动。

大约70~7l h,仔龟胸鳍棘已清晰可见、能靠胸鳍向后运动或转弯且水平依附在泡巢下或边缘时,开始游离泡巢;亲鱼很难把运动、御敌能力增强的鱼苗收集回泡巢,只守护在巢附近偶尔回泡巢下吐几个水泡。

约85~86 h,仔鱼全部离巢。

护幼结束后约l d,雄鱼又加入追逐即将产卵的雌鱼的行列;护幼结束后约4 d,雄鱼吐泡巢准备再次繁殖,雄鱼体色恢复到交配前期。

2.4 繁殖过程中的颜色变化非繁殖季节,鱼体侧条纹为粉紫红/蓝绿色;繁殖前夕变成亮橘红/蓝绿色。

交配前7~8 d,雄鱼体色发生变化:体侧的橘红色条纹、尾鳍颜色变成橘红偏红,上下颌、下颌联合至喉部黑色加深,像墨汁一样;无色的胸鳍显现黑色;腹鳍除第一鳍条的丝状延长外均为黑色;臀鳍四分之三变为黑色。

雌鱼体色也发生变化:体侧的深蓝黑色条纹及橘红色条带变模糊,并不能观察到辉光。

交配过程中,在距第一次产卵前约14 min,雌鱼从背鳍前鳞位置至顶骨、额骨、中筛骨、上颌骨及前颌骨所在位置体色的基色为乳黄色并杂以点状黑斑,眼球虹膜聚集大量酱黑色素于眼球中轴;距第一次产卵前约26 min,雌鱼橘红色条带红色素几乎消失,纵列鳞以下几乎无黑色素存在,背鳍、臀鳍上的黑色素减少,从尾鳍基背侧为起点形成一浅黑色条纹向前延伸,在背鳍后基部一分为二紧靠背鳍两侧,黑色条纹似“人”字形;距第一次产卵前约41 min,“人”字形黑条纹从背鳍两侧延伸到上颌且黑色加重,距背鳍前基三分之一处至上颌条纹加粗;距第一次产卵前约53 min,只在从鳍前鳞位置至顶骨、额骨、中筛骨、上颌骨及前颌骨所在位置还存在变浅的点状色素外,通体显得“苍白”;距第一次产卵前约170 min。

从鳍前鳞位置至顶骨、额骨、中筛骨、上颌骨及前颌骨所在位置还存在变浅的点状色素消失;交配过程结束3~5 h,“人”字形黑条纹消失;2~3 d以后体色恢复。

雄鱼上下颌、下颌联合至喉部黑色变浅,体色较交配前略暗。

2.5 其他在雄鱼护卵、护幼期间用吸管吸取鱼卵、鱼苗分别进行同种之间的易卵、易幼实验,结果发现雄鱼不能识别后代。

3 讨论3.1 求偶行为分析叉尾斗鱼体色发生变化的现象,Claudis Bischo~ 曾在讨论鱼的进攻行为多样性时提到,雄鱼在相遇攻击时体色发生变化,但他的实验水温保持在28℃,这个水温已经是斗鱼繁殖时的温度。

所以不能认为单是发生攻击行为时体色才改变。

炫耀展示、形成“s”字形和抖动,在异性问是雄性吸引异性的诱发性反应行为;在同性之问是一种吓唬行为,也是一种减少能量消耗和受伤的仪式化战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