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课时安排1.耳鼻咽喉科学绪论及疾病总论3学时2. 鼻应用解剖及临床、病症学2学时3.鼻科先天性疾病及炎性疾病3学时4. 鼻出血、鼻息肉及鼻肿瘤2学时5.咽科学解剖及病症治疗学2学时6. 咽科炎性疾病及OSAHS 3学时7.喉科学解剖及病症治疗学2学时8. 喉科炎性疾病及喉肿瘤3学时9.气管食管科学3学时10. 耳科学解剖及生理2学时11.耳科炎性疾病及并发症4学时12. 梅尼埃病、面瘫及耳聋3学时3.头颈外科概论4学时第一章鼻科学教学目的一鼻腔与鼻窦的应用解剖:掌握鼻部重要解剖构造,鼻腔及鼻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了解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二鼻与鼻窦检查法:掌握额镜、鼻镜的正确使用,了解外鼻检查及鼻腔检查时正确所见,了解鼻腔、鼻窦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三鼻腔炎症:掌握慢性单纯性鼻炎与肥厚性鼻炎的鉴别,了解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
四鼻窦炎症:掌握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了解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药物置换疗法和手术等)。
五鼻科急症:掌握鼻出血的常见病因及处理,了解鼻骨骨折,鼻腔异物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六熟悉鼻中隔偏曲的诊断和治疗。
七熟悉鼻息肉的病因、诊断及处理。
八鼻肿瘤:熟悉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那么,熟悉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处理原那么。
教学内容一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外鼻、鼻腔、鼻窦的解剖构造,鼻腔血管、神经及淋巴分布,鼻腔的生理功能。
二鼻出血及鼻外伤鼻出血的病因、诊断及处理原那么,鼻骨骨折的诊断及处理。
三鼻腔炎症性疾病急慢性鼻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
四鼻变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鼻息肉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治疗。
五鼻窦炎症性疾病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那么。
六鼻-前颅底肿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表现及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那么。
耳鼻咽喉头颈重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重点1.简述梨状孔的组成(1)上壁:鼻骨(2)外侧壁:上颌骨额突(3)下壁:鄂骨突起2.简述面部“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如疖肿)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3.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概念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4.生理性鼻甲周期的概念正常人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间隔2~7h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生理性鼻甲周期5.简述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从,称之为利特尔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此区称为利特尔区6.鼻肺反射的概念以鼻黏膜三叉神经末梢为传入支,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为传出支,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
鼻肺反射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7.简述鼻前庭皮肤特点该处有皮肤覆盖,其特征是皮肤长有鼻毛,并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故易发生疖肿;由于此处皮肤与软骨紧密连接,一旦发生疖肿,疼痛明显8.慢性鼻炎的临床类型(1)慢性单纯性鼻炎(2)慢性肥厚性鼻炎9.论述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1)鼻痒:是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发生于局部的特殊感觉。
合并变应性结膜炎时也可有眼痒和结膜充血(2)喷嚏:为反射性动作,呈阵发性发作,从几个、十几个或几十个不等(3)鼻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是鼻分泌亢进的特征性表现(4)鼻塞:程度轻重不一(5)嗅觉减退:由于鼻黏膜水肿明显,部分患者尚有嗅觉减退10.论述各组鼻窦炎症时引起头痛的特点(1)急性上颌窦炎:眶上额部痛,可能伴有同侧颌面部痛或上颌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2)急性筛窦炎:一般头痛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部,前组筛窦炎的头痛有时与急性额窦炎相似,后组筛窦炎则与急性蝶窦炎相似(3)急性额窦炎: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后开始开始减轻至消失,次日重复出现(4)急性蝶窦炎:颅底或眼球深部钝痛,可放射至头顶和耳后,亦可引起枕部痛。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一:鼻。
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1:鼻是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组成的。
每一侧鼻腔借助深而隐蔽的(鼻窦开口)分别与四组鼻窦相交通。
2:鼻窦分别与(眼眶)、(前、中颅底)等构成复杂的毗邻关系,是鼻眼外科学系鼻神经外科的解剖学基础。
3:外鼻是由(皮肤)、(骨)、(软骨)构成。
4:外鼻软骨支架主要由(鼻外侧软骨)和(大翼软骨)组成,骨支架则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5:鼻骨成对,其上缘、外侧缘、下缘分别与(额骨)、(上颌骨颌突)、(鼻外侧软骨上缘)连接,鼻骨后面的鼻骨嵴则与额棘、筛骨垂直板和鼻中隔软骨连接。
6: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之为“危险三角区”。
7:面部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通俗的说从鼻根到两口角,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
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个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框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8: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固有鼻腔),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
9:固有鼻腔的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10:内侧壁即中鼻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上颌骨腭突)组成。
11: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
该区即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12:(下鼻甲)对于鼻腔的“通气”作用影响最大。
13:鼻腔外侧壁分别由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内壁)、颚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
鼻腔外侧壁从上向下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分别称为上、中、下鼻甲,其大小依次缩小约1/3,其前端的位置则依次后移约1/3.每一个鼻甲的下方与鼻腔外侧壁均形成一个间隙,分别称为上、中、下鼻道。
(完整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
第二篇鼻科学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
2.外鼻:①由皮肤,骨和软骨组成。
②静脉回流: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故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成为危险三角区。
③运动神经为面神经,感觉神经主要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3.鼻腔:鼻腔经鼻内孔和鼻前庭交通。
鼻前庭后界为鼻内孔,其特征是皮肤长有鼻毛,并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易发生疖肿,皮肤和软骨紧密连接,一旦发生疖肿,疼痛明显。
①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个壁。
内侧壁组成: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版,犁骨和上颌骨腭突。
②下鼻甲后端距离咽鼓管咽口仅1..0~1.5cm,病理状态下可直接影响咽鼓管的开放功能。
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③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筛窦内侧壁标志,分前后两部分)外侧进行,以免损伤筛板出现脑脊液漏。
④中鼻甲最常见的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反向弯曲。
⑤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嗅裂),鼻甲和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为总鼻道。
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名钩突和筛泡。
两者之间有半月形空隙,名半月裂孔。
半月裂孔向前下和外上逐渐扩大的漏斗状空间,名筛隐窝。
⑥由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
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
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OMC)4.鼻腔黏膜包括嗅区粘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泌浆液,辅助嗅觉)和呼吸区黏膜(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黏膜下有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分泌形成粘液毯)。
5.鼻腔血管:①眼动脉: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
②上颌动脉:蝶腭动脉是鼻腔血供的主要动脉。
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称之为利特尔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重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2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3鼻疖:是鼻前庭或鼻尖部毛囊,皮脂腺,汗腺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
4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多见。
5萎缩性鼻炎:以鼻粘膜萎缩或退行性病变为其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
6变应性鼻炎:发生在鼻粘膜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为主要特点。
(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产生鼻粘膜炎症,从而表现出鼻部症状的一种疾病。
)7鼻中隔:位于固有鼻腔的内侧壁,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和上颌骨腭突组成。
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8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
9咽峡:由上方的腭锤、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腭咽弓构成的环形狭窄。
10咽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由内环和外环组成。
内环有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舌扁桃体构成。
外环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和下淋巴结构成。
11扁桃体隐窝:扁桃体内侧面朝向咽腔,表面有鳞状上皮黏膜覆盖,其黏膜上皮向扁桃体实质陷入形成6~20个深浅不一的盲管,称为~。
12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
13腺体样面容:腺体样肥大者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3~5岁儿童多见。
14环甲膜:是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
中央部分宽厚,称环甲中韧带。
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时因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发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白天嗜睡的病征。
耳鼻喉(笔记、名解)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复习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诸器官的共同密切联系:1.解剖相沟通2.生理相关联3.病理相影响4.检查有共性5.治疗相辅佐第一章鼻解剖一、外鼻鼻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
外鼻:皮肤、骨、软骨构成☑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两角连线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鼻面部静脉回流途径(2条):①内眦静脉→面静脉→颈内静脉↓②眼上静脉、眼下静脉→海绵窦二、鼻腔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
(鼻前庭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
)(一)▲固有鼻腔前界:鼻内孔,后界:后鼻孔,四壁:①顶壁:穹窿状②底壁:硬腭鼻腔面③内侧壁:鼻中隔☑利特尔区(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从,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
④外侧壁 a.下鼻甲和下鼻道b.中鼻甲和中鼻道筛漏斗:是一个真正的三维空间。
以钩突为内界,眶纸板为外界,前上为上颌骨额突,外上为泪骨。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
c.上鼻甲和上鼻道(最小)(二)鼻腔粘膜1嗅区黏膜: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2呼吸区黏膜:呼吸区黏膜鼻腔前1/3自前向后的粘膜上皮是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鼻腔后2/3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鼻分泌物在粘膜表面形成随纤毛运动而向后移动的粘液毯,保护鼻粘膜。
(三)鼻腔血管1、眼动脉2、上颌动脉3、静脉回流鼻中隔前下部静脉丛,称克氏静脉丛,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静脉丛称鼻-鼻咽静脉丛。
易出血区:把颈内、颈外动脉和静脉系统在鼻中隔前下部形成的动脉和静脉血管网分别称之为little动脉丛和kiesselbach静脉丛,源于该区的出血很难区分动脉性或静脉性,故临床笼统将该区称之为“易出血区”。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重点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重点第一篇总论1.常用药(0.1%麻黄、1%丁卡因、3%过氧化氢溶液、50%三氯醋酸)2.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疾病范畴与特点:①范畴:研究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及头颈诸器官的解剖、生理(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言语)和疾病现象;属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②特点:耳鼻咽喉及相关头颈区域的共同密切联系:解剖相沟通、生理相关联;病理相影响;诊断相参考;治疗相辅助,同临床医学的有机联系不仅在于耳鼻喉及其相关颈区域同相邻、远隔组织器官的交通而且解剖生理、病理上与神经、消化、呼吸及全身其他系统关联甚密。
3.鼻内镜:一般指的是硬管镜,有0°、30°、70°、120°等不同角度的视角镜,长为20-23cm,外径2.7-4.0mm,同时配有吸引系统、视频编辑系统等。
△检查前:先用1%丁卡因及麻黄碱麻醉、收缩鼻粘膜。
△作用:可发现鼻腔深部出血部位及早期肿瘤;确定颅骨骨折及脑脊液鼻漏的瘘孔部位;在直视下取活检;行电凝固止血。
第二篇鼻科学第1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1.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科双向流动,若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成为“危险三角形”。
2.OMC(鼻道窦口复合体):是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中鼻道、中鼻甲、前组筛房、额窦口及上颌窦自然开口等一系列结构,这一区域称之。
临床意义:其解剖结构的异常和病理改变与鼻-鼻窦炎的发病最为密切;该复合体是鼻窦炎发病和转归的重要部位,也是功能性鼻窦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的重要部位。
3.固有鼻腔(简称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个壁,表面覆盖粘膜,(1)内侧壁:由筛骨垂直板、犁骨、鼻中隔软骨组成,外复软骨膜骨膜粘膜组成。
△Little区(易出血区):鼻中隔前下方的粘膜内,动、静脉血管汇聚成丛(利特尔动脉丛,克氏静脉丛),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青少年儿童多见)利特尔动脉丛五支动脉相吻合而成:眼动脉:①筛前动脉②筛后动脉;颌内动脉:③鼻后中隔动脉④腭大动脉面动脉:⑤上唇动脉(2)外侧壁:即上颌窦和筛窦的内侧壁,由上颌骨、泪骨、下鼻甲骨、筛骨、腭骨垂直版及蝶骨翼突构成。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重点总结精
耳 :外耳,中耳,内耳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鼓室六壁:鼓膜壁(外壁 ,迷路壁(内壁颈动脉壁(前壁 ,乳突壁(后壁鼓室盖(上壁 ,颈静脉壁(下壁内耳:骨迷路,膜迷路骨迷路:耳蜗,骨半规管,前庭膜迷路:膜蜗管,膜半规管,椭圆囊,球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儿童好发,冬春季节多见。
感染途径:咽鼓管途径,外耳道 -鼓膜途径,血行感染症状:耳痛剧烈,穿孔, (听力减退,耳鸣,眩晕,全身症状,耳溢液查体:耳镜:鼓膜充血,肿胀外膨,穿孔多位于紧张部。
听力检查:传导性听力损失。
血象:白细胞升高。
治疗:一般治疗:早期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减充血剂喷鼻(麻黄碱 ,休息 &支持疗法穿孔前:苯酚甘油穿孔后:双氧水或硼酸洗脓,氧氟沙星滴耳。
无脓:甘油或酒精滴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分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肉芽或息肉的 ~,胆脂瘤伴(慢性 ~症状:CT 鼓室软组织影胆脂瘤: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 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
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而非真性肿瘤。
并发症:颅内并发症:向上壁:硬脑膜外脓肿 , 耳源性脑膜炎 , 耳源性脑脓肿 , 耳源性脑积水向后壁:乙状窦血栓静脉炎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耳源性 Bezold 脓肿(颈 ,迷路炎,周围性面瘫岩部炎梅尼埃病 :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 以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近年又分为耳蜗性(cochlear… 与前庭性(vestibular … 梅尼埃病。
典型症状: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耳满胀感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甘油试验阳性一般疗法:解除患者恐惧心理,镇静,低盐饮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烟酒及浓茶等。
药物治疗:镇静,抗眩晕,镇吐,脱水,血管扩张,解痉,糖皮质激素,维生素及调节植物神经,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耳聋 :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传导性耳聋:病变部位发生在外耳、中耳和内耳传音装置的为传导性耳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整理————————————————————————————————作者:————————————————————————————————日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复习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诸器官的共同密切联系:1.解剖相沟通2.生理相关联3.病理相影响4.检查有共性5.治疗相辅佐【鼻科学】☑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两口角连线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鼻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
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
鼻前庭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
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
☑窦口鼻窦复合体:以筛窦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
☑鼻腔血管:眼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和上颌动脉。
☑利特尔区(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从(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腭大动脉),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
☑鼻中隔前下部静脉丛,称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 plexus),下鼻道外侧后壁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称鼻-鼻咽脉静脉丛,为鼻后出血的常见来源,老年人常见☑Little 动脉和Kiesselbach静脉丛在前下部出血难以区分,均称“易出血区”☑鼻窦开口:前组鼻窦包括额窦、上颌窦和前组筛窦,其窦口在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在上鼻道,后者窦口在蝶筛隐窝。
☑鼻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生理性鼻甲周期或鼻周期。
鼻周期的生理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重点 考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复习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诸器官的共同密切联系:1.解剖相沟通2.生理相关联3.病理相影响4.检查有共性5.治疗相辅佐【鼻科学】☑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两口角连线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鼻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
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
鼻前庭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
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
☑利特尔区(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从,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
☑鼻中隔前下部静脉丛,称克氏静脉丛,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静脉丛称鼻-鼻咽静脉丛。
☑前组鼻窦包括额窦、上颌窦和前组筛窦,其窦口在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在上鼻道,后者窦口在蝶筛隐窝。
☑鼻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生理性鼻甲周期或鼻周期。
鼻周期的生理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Onodi气房:即最后组筛窦气房的过度气化,同时伴有视神经管的明显突入。
Onodi气房存在时,视神经比通常更接近后组筛窦,容易将Onodi气房当作蝶窦。
☑筛漏斗:是一个真正的三维空间。
以钩突为内界,眶纸板为外界,前上为上颌骨额突,外上为泪骨。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鼻腔黏膜包括嗅区黏膜和呼吸区黏膜,嗅区黏膜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呼吸区黏膜鼻腔前1/3自前向后的粘膜上皮是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鼻腔后2/3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耳鼻喉各章节整理2014级
第一篇总论重点:眼耳鼻喉口腔科学定义,特点;耳鼻咽喉常用器械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点:解剖相沟通、生理相关联、病理相影响、检查有共性、治疗相辅佐第二篇鼻科学第一章鼻的解剖与生理P17~33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组成。
2.外鼻的特点.:(1)在面部位置首当其冲,易受外伤。
(2)外鼻静脉无辨膜,直接与海绵窦相通,感染易向颅内扩散。
固有鼻腔:3.鼻腔固有鼻腔:鼻阈——后鼻孔顶壁:筛板,与颅前窝相隔。
底壁:硬腭,与口腔相隔。
内壁:即鼻中隔。
其前下方(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因此处有动脉丛、粘膜薄及易受挖鼻外伤。
外壁:上中下三鼻甲及其鼻道组成。
上鼻道——后筛开口。
中鼻道——上颌、前筛、额窦开口。
其中半月裂孔、筛泡、钩突与中鼻甲称窦口鼻道复合体,为鼻显微手术标志。
下鼻道——鼻泪管开口、上颌窦穿刺部位,后段粘膜下静脉丛为中老年鼻出血好发处。
4.总鼻道:鼻腔外侧壁与中隔之间的裂隙。
嗅裂: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裂隙。
5.嗅区粘膜:鼻顶、上鼻甲内侧及相应的鼻中隔上部。
呼吸区粘膜:嗅区以下部分。
6.鼻窦根据开口分组:前组鼻窦——上颌、前筛、额窦。
(窦口引流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后筛、蝶窦。
(前者窦口引流至上鼻道,后者窦口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上颌窦特点:腔大口小、底低口高、与765︱567牙根紧邻,故最易产生炎症。
筛窦又称筛迷路,解剖关系最复杂、自身变异最多7.鼻腔血供动脉主要来源于颈外动脉的上颌动脉和颈内动脉的眼动脉。
前者分出蝶腭动脉、眶下动脉和腭大动脉,后者分出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鼻腔静脉回流:鼻腔前部、后部和下部的静脉汇入颈内、外静脉,上部则经眼静脉汇入海绵窦,亦可经筛静脉汇入颅内的静脉和硬脑膜窦(如上矢状窦)。
(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逆向流动)危险三角区:面神经经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常无瓣膜,因此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的三角区内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时,易经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此区称为面部危险三角。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重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重点1.鼻的应用解剖学。
⑴外鼻静脉回流特点: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如疖肿)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⑵固有鼻腔分界: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外侧壁:①下鼻甲和下鼻道:下鼻道顶端有鼻泪管开口,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②中鼻甲和中鼻道: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窦口引流均位于中鼻道;③上鼻甲和上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引流至上鼻道,后者窦口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⑶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⑷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从,称之为利特尔动脉丛,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此区称为利特尔区。
2.鼻的生理功能。
通气、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鼻肺反射、喷嚏反射)、嗅觉、鼻周期。
3.鼻骨骨折处理。
鼻骨骨折应在外伤后数小时内尽早处理,一般不宜超过10天,以免发生畸形愈合。
⑴症状:①鼻痒;②阵发性喷嚏;③大量水样鼻涕;④鼻塞;⑤嗅觉减退。
⑵体征:①鼻黏膜可为苍白、充血或浅蓝色;②鼻腔常见水样分泌物。
6.急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
⑴全身症状: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等。
⑵局部症状:鼻塞、脓涕、头痛、嗅觉减退。
☆头痛:最常见症状。
前组鼻窦炎多在额部和颌面部,后组鼻窦炎多位于颅底或枕部。
①急性上颌窦炎:眶上额部痛,伴有同侧颌面部痛或上颌磨牙痛。
晨起轻,午后重。
②急性筛窦炎: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部。
③急性额窦炎:前额部周期性疼痛。
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后开始减轻至消失,次日重复出现。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知识点重点总结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好发部位儿宣、奇少年:卑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一利特尔动脉丛、克氏静脉丛中、老年:犀腔后段病丙局部:外伤、炎症、肿瘤、异物、專中隔疾病……全身:循环系统疾病.风湿热、血液疾病……处理原则一般处理:坐位、半坐位,休克取平卧头低位局部处理:明确出血部位.止血全身治疗止血方法烧灼法:反复小i出血且明确出血点者填塞法:①可呎收材料填塞:渗血而枳较大者,如血液病出血②纱条填塞:出血较剧且出血点不明者或外伤所致昼粘膜撕裂出血③后屋孔填塞:纱条填窶无效者血管结扎、栓塞:严重出血者急性鼻窦炎病因全身:抵抗力降低、诱因局部:卑腔疾病、邻近器官感染病灶、创伤性、医源性、气压损伤致病IW化凍性球菌(肺炎双球甫、溶血链球菌、荀萄球甫),其次杆甫,厌氧甫较常见临床表现全身:原发的上感、急性鼻炎症状加重,畏寒、发热、食欲不振……局部:鼻塞.脓涕、头痛或局部疼痛(最常见)、嗅觉减退各种急性鼻実炎头痛待点上颌窦:眶上额部痛,艮起轻、午后重筛突:头痛轻,局限于內眦、舉根,前组似上颌突,后组似蝶嬖额突:前额部周期性痛煤突:颅底、眠底深部钝痛,畏起轻、午后重临床裘现全身:精神不振、头痛、记忆减退……局部: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视功能障碍病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勃球甫.流感杆甫、腺病毒临床表现全身: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乏力……局部:剧烈咽痛,伴吞咽困难,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治疗一般疗法抗生亲为主(青那素)并发症扁桃体周脓肿.急性中耳炎、咽旁脓肿、急性风湿热病因链球甫、葡葛球菌治疗非手术、手术(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适应证:①反复急性发作、多次并发滞桃体周肢肿②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发声功能③成为其他脏舉病变的病灶④白喉带甫奢保守治疗无效⑤扁桃体良性肿瘤禁忌证:①急性炎症②造血系统疾病、凝血机制陣碍③严重全身性疾病④呼吹道传染病流行期⑤俎女月经期、妊娠期⑥亲属免疫球蛋白缺乏、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率高、白细胞计数倚别低待点多发生于鼻咽却咽隐鴛、顶前璧多为低分化鳞癌,首选放疗临床丧现舉部:涕中带血,舉窶耳部:耳呜,闭塞感,听力下降颈淋巴结肿大:多见首发,颈深上群前组最先受累脑神经:常侵犯V、VI脑神经,继而累氏IV. I∏. II脑神经,出现头痛、面部麻木、复视压迫IX、X. xn脑神经,出现软胯麻痹、反呛、声嘶、吞咽闲难……远处转移:晚期,骨.肺、肝病因感染(乙型流感杆菌、荷葛球菊)、变态反应、异物、创伤……临床表现全身:起病急,进展快,畏寒、发热……局部:剧烈咽喉痛、吞咽时加重,严重者呎气性呼吹困难,很少声嘶诊断剧烈咽啖痛、吞咽时加重,检查口咽无明显异常,间接醱镜见会厌充血、肿大治疗抗感染:抗生素(奇專素、三代头胞)+GCs气管切开术,脓肿形成者氏时切开排脓小儿喉部解剖特点黏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易肿胀喉位蛍较成人高喉腔小,尤.其爰声门区喉软骨耒钙化,较成人软转点'多继发于上感,好发6个月〜3岁儿童临床表现声嘶、犬吠样咳嗽、吹气性呼呎闲难、呎气性哎瞰呜处理原则一旦诊断,立即解除呼呎困难氏早、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奇專素.头砲)应用GCS减轻、消除黏朕肿胀董度喉阻塞行气管切开支持疗法,补液、维持水电平衡急性喉阻塞病因炎症、外伤.异物、水肿、肿瘤.畸形、肓带瘫痪临床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呎气运动加强、时间延长、深而慢、通气量不增加呎气性唳喘呜呎气性软组织凹陷:"四凹征”——胸骨上寡,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上腹部,肋间隙声嘶发绐分度氏治疗I度:安静时无呼吸闲难-枳枕的病闵治疗U度:安静时轻厦呎气性呼呎闲难一炎症所致,抗生素+GCs;不能去除病因,行气管切开∏I度:明显呎气性呼呎困难、喉端鸣、凹胎征一炎症,药物;来好转,气切;肿瘤,立即气切IV度:呼吸枳度困难∙→立即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适应证:①喉阻塞②下呼呎道分泌物潴留阻塞③某些手术前豊手术注意事项:①保持套管内管通畅(关钱)②适宜室温、湿度③维持下呼叹道通畅④保持颈部切口清洁⑤防止套管外管阻窦或脱出喉癌TNM分期的临床意义猴缚疮(肓门型,右,T.NM)肿瘤局限在喉內,伴声带冏定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呆大直径>3cm但<6αn 无远处转務部位食管入口,中段第2狭窄处临床表现吞咽闲难、吞咽疼痛、呼呎道症状并发症食管穿孔、损伤性食管炎颈部皮下气肿、纵隔气肿食管周围炎、颈间隙感染、纵隔炎大血管破溃气管令管痿倚点小好发于儿童,常继发于上感病因肺炎球甫、流感杆甫、溶血性链球葡、荷萄球甫感染途径咽鼓管途径、外耳道枝膜途径.血行途径临床表现症状:耳痛、听力减退或耳呜、流脓、全身症状体征:①耳镜检查:扶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②耳部触诊:乳突部轻微压痛③听力检查:多传导性聋④血象:白细胞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闵全身治疗:氏早、足量应用抗生亲;局部治疗;病因治疗临床特点病程>6〜8周,病芟侵Tt骨腹、住质,常合并乳突炎致病甫变形杆甫、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葡菌临床表现长期耳流脓、鼓膜松弛部穿孔、听力下降病理类型Tt相应治疗单纯型:聂多见,又称黏朕型,多致轻度传导性茹-局部用药为主骨疡型:又称坏死型、肉芽型,多致较重传导性聋一局部用药,必要时手术胆脂瘤型:晚期多为混合性聋、感音神经∙⅛3⅛→A早行乳突根治术∏0脂瘤墟念:由于妓濮、外耳道的复层堆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內合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成因:袋状内陷学说,上皮移入学说。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重点总结
耳:外耳,中耳,内耳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鼓室六壁:鼓膜壁(外壁),迷路壁(内壁)颈动脉壁(前壁),乳突壁(后壁)鼓室盖(上壁),颈静脉壁(下壁)内耳:骨迷路,膜迷路骨迷路:耳蜗,骨半规管,前庭膜迷路:膜蜗管,膜半规管,椭圆囊,球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儿童好发,冬春季节多见。
感染途径:咽鼓管途径,外耳道-鼓膜途径,血行感染症状:耳痛剧烈,穿孔,(听力减退,耳鸣,眩晕,全身症状,耳溢液)查体:耳镜:鼓膜充血,肿胀外膨,穿孔多位于紧张部。
听力检查:传导性听力损失。
血象:白细胞升高。
治疗:一般治疗:早期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减充血剂喷鼻(麻黄碱),休息&支持疗法穿孔前:苯酚甘油穿孔后:双氧水或硼酸洗脓,氧氟沙星滴耳。
无脓:甘油或酒精滴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分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肉芽或息肉的~,胆脂瘤伴(慢性)~症状:(脓聋孔)耳溢液,听力下降,部分患者耳鸣检查:紧张部穿孔,传导或混合性听力损失,CT鼓室软组织影胆脂瘤: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
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而非真性肿瘤。
并发症:颅内并发症:向上壁:硬脑膜外脓肿,耳源性脑膜炎,耳源性脑脓肿,耳源性脑积水向后壁:乙状窦血栓静脉炎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耳源性Bezold 脓肿(颈),迷路炎,周围性面瘫岩部炎梅尼埃病: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以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近年又分为耳蜗性(cochlear…)与前庭性(vestibular …)梅尼埃病。
典型症状: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耳满胀感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甘油试验阳性一般疗法:解除患者恐惧心理,镇静,低盐饮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烟酒及浓茶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复习重点总结——临床医学
耳鼻喉头颈外科重点【耳部解剖】四炎一聋:中耳炎、鼻炎及鼻窦炎、咽炎及扁桃体炎、喉炎、耳聋一、颞骨解剖颞骨位于颅骨两侧,镶嵌在顶骨、蝶骨、颧骨和枕骨之间,参与构成颅中窝和颅后窝的侧壁和底壁。
外耳道骨部、中耳、内耳和内耳道包含其中。
分为五部分: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
翼点蝶骨大翼、顶骨、额骨及颞鳞部结合处,深面有脑膜中动脉额支经过。
1、鳞部位于颞部前上部,分内外两面,外面有颞肌附着,并有颞中动脉沟①顶切迹:颞骨鳞部上缘后方与乳突部上缘相接处。
②颞线:颧突间向后延伸至顶切迹,形成一条略微隆起的弧线。
2、鼓部又称鼓骨,呈“U”型骨板,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下壁及部分后壁鼓沟:鼓部内端小沟槽,鼓膜边缘的纤维软骨环嵌于沟内,形成鼓膜紧张部,上部切口称鼓切迹(Rivinus切迹),鼓膜直接附于颞骨鳞部,形成鼓膜松弛部。
3、乳突部位于颞骨的后下部,外观呈锥形,外面粗糙,为耳后肌、枕肌、胸锁乳突肌,头肌和头最长肌附着处。
①乳突孔:乳突部后缘中点处骨孔,乳突导血管通过此孔使耳后静脉或枕静脉与乙状窦相通②茎乳孔:是面神经出颞骨的孔道,婴儿时期乳突尚未发育,茎乳孔位置甚浅,施耳后切口时,不宜过于向下延伸,以免损伤面神经③外耳道上棘:又名Henle棘。
为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有一小棘状突起。
④外耳道上三角:又名筛区,在乳突外侧面,道上棘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成的三角区域。
乳突手术时指示鼓窦位置的标志。
⑤乳突部内面有乙状沟,乙状窦位于其中,有些乙状窦变异前移,手术时要注意防止损伤。
⑥乳突气房:乳突内有含气空腔,称乳突气房,根据发育程度,分为四种:气化型、硬化型、板障型、混合型4、岩部形似三棱锥体,位于颅底,嵌于蝶骨和枕骨之间,内藏听觉和平衡器官。
①岩部:基底朝外,岩尖朝向前、内,略向上,与蝶骨大翼和枕骨基底共同围成破裂孔,因此距鼻咽部的咽隐窝约1 cm,岩尖前下方有颈动脉管内口。
②岩部前面:构成颅中窝后部,由内向外重要标志:三叉神经压迹(半月神经节);岩浅大神经沟,岩浅小神经沟;弓状隆起,上半规管位于其下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各章重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学科,涉及到人类生理结构的重要
部位,如头颈部、耳鼻喉等,影响人类的听力、语音、呼吸、嗅觉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医学生和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来说,学习和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各章重点,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章耳科学
在耳科学中,鼓膜和听觉器官是重点内容。
鼓膜
•鼓膜穿孔:指鼓膜失去完整性而破裂,可引起听力损失和感染。
针对病情不同的患者,治疗方式也各异。
•鼓膜炎症:耳朵受到感染、炎症等影响,导致鼓膜红肿破裂,引起疼痛、流脓和听力下降。
治疗也与鼓膜穿孔的治疗方法相似。
•针刺鼓膜:通过穿刺手段,让病人鼓膜排出鼓室内积液,使病情得以缓解或治愈。
听觉器官
•听力障碍:建议进行精细听力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和原因,如内耳、中耳、外耳等。
•耳鸣:指听见非真实的声音,如嗡鸣、急促的心跳声等。
建议了解引起耳鸣的因素,并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第二章鼻科学
在鼻科学中,鼻窦炎、鼻息肉和骨折是重点内容。
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及颧骨、额骨等部位压痛等。
•慢性鼻窦炎: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头痛、嗅觉障碍等,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鼻息肉
•鼻涕淋漓:鼻涕不断流出,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般能够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
•鼻塞不通:鼻腔黏膜肿胀导致鼻塞不通,同时伴有嗅觉障碍等症状。
建议接受手术治疗。
骨折
•鼻梁骨折:外伤导致鼻梁骨折,可能会影响到鼻部外形和呼吸。
治疗方式因人而异,包括自然愈合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第三章咽科学
咽部肿瘤和扁桃体炎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咽部肿瘤
•喉癌:喉癌的常见症状包括声音嘶哑或消失、呼吸困难、咳嗽等。
治疗方案可通过手术和放疗等方式实现。
•咽癌:咽部肿瘤是头颈部肿瘤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包括咽部疼痛、咽喉不适、喉咙灼热等。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症状较多,如发热、喉咙疼痛、免疫系统异常和全身不适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常见症状包括反复喉咙疼痛、外形恶化、外貌光洁以及因吸入空气过敏或碰撞物引起的易发性皮炎等。
建议选择手术治疗。
第四章头颈外科学
甲状腺疾病和颈部肿瘤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甲状腺疾病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代谢高峰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治疗方式可通过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实现。
•甲减: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的代谢减退、肥胖和精神抑郁等症状。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也可通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
颈部肿瘤
•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是颈部常见的肿瘤之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式多种,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
•颈淋巴结肿大:颈淋巴结肿大通常会出现在较大淋巴结,并因病因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症状,如发热、局部压痛、皮肤红肿和转移癌等。
治疗方式因肿瘤的类型和发展情况不同,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化疗等方法。
以上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各章重点内容,希望对相关医学工作者和学习者有所帮助。